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实际分析专题

生产实际分析专题

生产实际分析专题
生产实际分析专题

生产实际分析专题

30.(3分)利用高速旋转雾化器可以处理工业燃煤排放的废气。主要流程如下:

(1)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的排放,从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熟化池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高速旋转雾化器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3分)六水合硫酸镍(NiSO4·6H2O)是一种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可由含镍、铜、铁的电镀废渣为原料获得。主要流程如下:

(1)分离出铜和其他杂质的操作是。

(2)电镀废渣中Fe与物质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iCO3沉淀转化为NiSO4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0.(3分)乙炔(C2H2)是一种极易燃的气体,是生产聚氯乙烯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电石(主

要成分为CaC2)制取乙炔的流程如下。

(1)C2H2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电石渣可以处理含硫酸的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上述生产流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盛放电石的仓库着火,可用水灭火

②电石生产乙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 + H2O === Ca(OH)2 + C2H2↑

③若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可能会有碳酸钙生成

31.(3分)工业上用22%~24%的稀硫酸清洗钢材后的废液称为酸洗液,酸洗液中含硫酸和硫酸亚铁,可用来生产铁红(氧化铁),其主要流程表示如下(其中溶液A中投加NaOH时发生复分解反应)。

(1)酸洗液中加入铁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向Fe(OH)2浑浊液中通空气的目的是。

(3)溶液B中溶质一定含有______。

30.(3分)为了达到收旧利废的目的,欲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其主要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步骤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________。

(2)步骤③的操作是________。

(3)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1.(3分)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个。

30.(3分)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某工业废料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处理后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CuO + H2SO CuSO4 + H2O

Fe + Fe2(SO4)3FeSO4

(1)过程Ⅰ中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过程Ⅱ充分反应后,还应有的实验操作是。

(3)A~F中,含铁、铜两种元素的有(填字母序号)。

31.(3分)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如下图所示,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CH4O)

厂组成产业链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1)FeTiO3中铁元素为+3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2)“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醇就符合“绿色化学”特点,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电解食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0.(1)SO2(2)CaO+ H2O = Ca(OH)2

(3)氢氧化钙、二氧化硫、氧气

31.(1)过滤

(2)H2SO4 + Fe === FeSO4 + H2↑

(3)NiCO3 + H2SO4=== NiSO4+ CO2↑+ H2O

30.(3分)

(1)12:1 (2)Ca(OH)2 + H2SO4=CaSO4 +2H2O(3)③

31.(3分)

(1)Fe + H2SO4=FeSO4 + H2↑(2)将Fe(OH)2转化为Fe(OH)3

(3)Na2SO4

30.(1)铁(2)蒸发结晶(3)Mg+H2SO4= MgSO4+ H2↑

31.(1)物理(2)4NH3+5O24NO +6H2O (3)3

30. (1)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2)过滤(3)BD

31. (1)+3 (2)化合反应(3)2NaCl +2H2O=== 2NaOH+ H2↑+Cl 2↑

决策分析(含答案)

决策分析复习题 (请和本学期的大纲对照,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 一、选择题(单项选) 1.1966年,R. A. Howard在第四届国际运筹学会议上发表( C )一文,首次提出“决策分析”这一名词,用它来反映决策理论的应用。 A.《对策理论与经济行为》B.《管理决策新科学》 C.《决策分析:应用决策理论》D.《贝叶斯决策理论》 2.决策分析的阶段包含两种基本方式:( A ) A.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B. 常规分析和非常规分析 C. 单级决策和多级决策 D.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3.在管理决策中,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只要选取满意的方案即可,而无须刻意追求最优的方案。对于这种观点,你认为以下哪种解释最有说服力?( D ) A.现实中不存在所谓的最优方案,所以选中的都只是满意方案 B.现实管理决策中常常由于时间太紧而来不及寻找最优方案 C.由于管理者对什么是最优决策无法达成共识,只有退而求其次 D.刻意追求最优方案,常常会由于代价太高而最终得不偿失 4.关于决策,正确的说法是(A ) A.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B.管理是决策的基础 C.决策是调查的基础 D.计划是决策的基础 5.根据决策时期,可以将决策分为:(D ) A.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B. 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 C. 常规决策与非常规决策 D. 静态决策与动态决策 6.我国五年发展计划属于(B)。 A.非程序性决策 B.战略决策 C.战术决策 D.确定型决策 7.管理者的基本行为是(A) 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控制 8.管理的首要职能是(D)。 A.组织 B. 控制 C.监督 D. 决策 9. 管理者工作的实质是(C)。 A.计划 B. 组织 C. 决策D.控制 10. 决策分析的基本特点是(C )。 A.系统性 B. 优选性 C. 未来性 D.动态性 二、判断题 1.管理者工作的实质就是决策,管理者也常称为“决策者”。(√) 2.1944年,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从决策角度来研究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贝叶斯(统计)决策理论。(×) 3.196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H. A. Simon)在他的著作《管理决策新科学》中,明确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第5章-经营决策分析习题.

第五章课后练习题整理(附答案) 一、单选题 1、在有关产品是否进行深加工决策中,深加工前的半产品成本属于() A.估算成本B.重置成本 C.机会成本D.沉没成本 2、在进行半产品是否进一步深加工决策时,应对半成品在加工后增加的收入和() 进行分析研究。 A.进一步加工前的变动成本 B.进一步加工追加的成本 C.进一步加工前的全部成本 D.加工前后的全部成本 3、设一生产电子器件的企业为满足客户追加订货的需要,增加了一些成本开支,其中 ()是专属固定成本。 A.为及时完成该批产品的生产,而要购入一台新设备 B.为及时完成该批追加订货,需要支付职工加班费 C.生产该批产品机器设备增加的耗电量 D.该厂为生产该批产品以及以后的生产建造了一间新的厂房 4、某厂需要零件甲,其外购单价为10元,若自行生产,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且需要 为此每年追加10000元的固定成本,通过计算可知,当该零件的年需要量为()时,外购、自制两种方案等效。 A.2500 B.3000 C.2000 D.1800 5、某公司生产一种化工产品甲,进一步加工可以生产高级化工产品乙,甲、乙两种产 品在市场上的售价为50元每千克、120元每千克,但乙产品的生产每年需要追加固定成本2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若每千克甲可加工0.6千克乙,则以下选择中,该公司应( )。 A.进一步加工生产产品乙 B.当产品甲的年销售量超过1250千克,将甲加工为乙 C.将甲出售,不加工 D.两种方案均可 6、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应该采取采购的策略。 A.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小于外购价格 B.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外购价格 C.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大于外购成本 D.自制单位产品成本大于外购成本 7、在产销平衡的情况下,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其中一种单位边际贡献为正的 产品最终变为亏损产品,其根本原因是() A.该产品存在严重积压 B.该产品总成本太高 C.该产品上分担的固定成本相对较高 D.该产品的销量太小 8、下列哪种成本为相关成本() A.可避免成本B.共同成本C.联合成本D.沉没成本

生产决策分析案例四

本量利分析案例四 某一有线电厂原委军工产品生产企业。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军工产品生产任务减少,致使该厂二车间停工。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该厂决定开发民用产品。在该厂各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厂长召开了由各部门领导参加的新产品开发决策会议。现将会议记录摘要如下: 新产品开发科:在众多的民用新产品开发领域中,我们初步选择“小型多功能电动粉碎机”(以下简称XTF)。该机在日本已生产多年,销售情况良好,我们有能力试制。CTF产品生产工艺简单,投产快,生产周期短,适应二车间现有生产能力,并且随时可以转产其他产品。CTF是运用微型电动机带动特制刀具高速旋转,用以粉碎、搅拌各种食品的馅料。加工过程迅速,使用方便,密封操作安全卫生,耗电省。如加工肉糜,每小时可加工8公斤耗电仅1/6度。XTF产适用于小型企事业、个体饮食店和家庭加工。 销售科:XTF产品在我国尚无企业生产,目前市场上只有小型手动粉碎机供应,售价在8~12元不等,小型手动粉碎机与XTF相比,功能少,效率低,质量不过硬。根据我们对用户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如XTF产品质量保证,定价合理,本市将有3%的家庭,全国将有10%的小型集体所有制和个体经营饮食店对XTF产品感兴趣。本市人口1000万,按5口人为一户计算,需求量为6万台(1000万/5*3%)。全国小型集体所有制和个体经营饮食店约为100万家,需求量为10万台(100万*10%)预计市场总需求为16万台。XTF 产品市场寿命期估计为8年,平均每年市场需求量是2万台。价格和销售预测结果如下: 价格(每台)60元58元57元52元 销售量(每年)8000台12000台14000台20000台 XTF产品销售税金为5%。 技术设备科:XTF产品由微型电机一台,开关一个所了塑料件一套,电源线三米,粉碎刀片四把,轴承一副,橡皮圈三套以及其他辅件一套等零部件组成。生产XTF产品有两套方案可供选择。其一,外购全部零部件,我厂只进行组装,这样,二车间原有的机器设备多余,可出售,由于组装主要是手工操作,不需添加其他设备;其二利用二车间现有的机器设备自制塑料件、橡皮圈和电源线,其余的零部件外购,最后进行组装。如果采用前一方案,现已有单位愿出80000元现金购买二车间多余设备。(关于自制零部件的材料、工时消耗定额和组装工时消耗定额略) 生产科:根据二车间现有的生产能力和XTF产品材料、工时消耗定额,预计每年产量情况如下:如全部零件外购,第一年年产量为10000台,以后每年上升20%;如部分零件自制,其余外购,则第一年年产量为6000台,以后每年比上一年增长2000台。 供应科:XTF产品生产所需材料和外购零部件市价价格如下: 零件自制材料成本零部件外购 的价格 零部件自制 材料成本和 部分零部件 外购成本 零件全部外 购的外购成 本 微型电机(1台)开关(1个)- - 26.00 1.00 26.00 1.00 26.00 1.00

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题

第四章 生产决策分析-----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题 决定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要使用产品转换曲线和等收入曲线。 第一节 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理论方法 为了便于分析,需要先把问题简化。假定:企业只生产两种产品A 和B ;产品价格和投入要素的成本均为已知,而且不因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企业资源(包括:土地、机器设备、劳力等)的数量和构成也是给定的。现在的问题是,在上述假设下,怎样决定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为此,需要使用两种曲线:一种是产品转换曲线(Product Transformation Curve);另一种是等收入曲线。 1、产品转换曲线 定义: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任何点都代表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组合。其形状一般是从原点向外凸出的。 如果技术不变,产品转换曲线的位置,就取决于企业资源的多少,如果资源增加,曲线就会向外移动到T2 。如果产品产量组合行生产,产 品 B 产品A

才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始终是负的。为什么?因为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必然会导致另一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减少。 3、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就是产品之间的边际转化率。 4、产品转换曲线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如果沿着产品转换曲线向右移动,产品A 的边际转换率就会递增,即ΔQB/ΔQA 的值递增。如果沿着产品转换曲线向左移动,产品A 的边际转换率就会递减,即ΔQB/ΔQA 的值递减。正由于这一点,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一般总是从原点向外凸出的。 基于这一点,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一般总是从原点向外凸出的。这也就是产品转换曲线的典型形式。 5、两种特殊的产品转换曲线形式 (1)完全不能转换。 直角 (2)能完全转换。 直线。 6、等收入曲线:在这条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不同的产品产量组合都能得到相同的总销售收入。 斜率为负。 7、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确定 等收入曲线与产品转换曲线上的各点代表两种产品最优的产量组合。产品A 的相对的相对价值(B A p p /)等于它的相对成本成本 (A B Q Q ??/)。

第三讲%20%20%20管理决策分析基础

第 三 讲 管理决策分析基础 本次课教学重点 管理决策模型;确定型、纯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分析方法;贝叶斯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决策信息价值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树分析法。 本次课教学难点 贝叶斯决策分析方法 本次课教学内容 管理决策分析基础 管理决策一般是由组织的某个管理层,在决策意境(Context)或决策环境中,考虑以前决策的影响下,面对未来的预期空间并考虑其影响,进行制定和实施行动的连续动态过程。 决策分析就是应用管理决策理论,对管理决策问题,抽象出系统模型,提出一套解决方法,指导决策主体作出理想的抉择。本章主要介绍了管理决策系统和模型,介绍了确定型、纯不确定型、风险型决策分析和决策树分析方法 §3.1 管理决策系统 管理决策系统(System of Management decision making)由制定管理决策子系统和执行管理决策子系统所构成,按西蒙的观点:前者由情报活动(问题识别,问题定义)、设计活动、选择活动(选择准则、程序、方法及技术)所构成,后者由审查活动(实施计划、反馈控制)构成。 管理决策系统有五个要素:决策主体、初始状态空间、预期状态空间、收益(或成本)函数空间、决策意境所构成。 3.1.1 管理决策的基本要素 (1)决策主体 决策主体按能否独立作决策分为:独立决策结构(单个决策主体(理性决策主体,行为决策主体),委员会决策(有主席或无主席)和主从递阶决策结构。 (2)初始状态空间 决策者进行决策时必然处在一种客观的现实世界中,我们把他成为初始状态空间。这种由不以决策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所构成集合,称为初始状态空间ISS:用 表示某个可能的初始状态。这些可能的初始状态的全体构成了一个初始状态空间X={x}(Initial State Space,ISS)。 (3)预期状态空间 决策者进行决策时必然要面对未来众多预期,这样就会形成预期状态空间,目标状态空间ESS:用表示某个可能的目标状态,这些可能的目标状态的全体构成了一个目标状态空间Y={y}(Expected State Space,ESS)。 (4)损失函数空间 一般地,从初始状态空间的某初始状态到预期状态空间的某一预期状态会有许多路径,也称为决策备择方案(Decision option),各种路径距离如何度量?从收益的角度还是从损失的角度?如果从损失的角度考虑,我们把所有的度量的函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损失函数空间或机会成本函数空间,否则称为收益函数空间。 (5)决策意境(Context)或决策环境、决策背景 3.1.2 Wald统计决策系统 一般情况下,为了研究方便,人们总是假设决策主体是独立进行决策的,而且环境假设变化不大或太复杂,尤其是在程序化程度较强的理性决策中,决策主体和决策意境等因素可暂不考虑。这样就成为Wald提出的统计决策系统,其组成要素是如下三个: (1)状态空间 记为:,,叫做状态变量。

生产决策分析

第四篇 生產決策分析4-27 大產量。 若使一定產量的生產成本為最低,必須滿足在各種變動生產要素上所支出最後一元的邊際產量皆相等。 【解析】詳生產者均衡條件 MPP L/MPP K = 2/3K1/3L?1/3/1/3K?2/3L2/3 = 2K/L = w/r = 1/2,則L = K Q = K1/3L2/3 = L = K = 100,即需要勞動投入L = 100 題型25 規模報酬分析 長期平均成本(long run average cost;LAC): 平均每單位產量所須支付的長期總成本,指供給者可以完全調整生產資源,足以改變產量或生產線的期間,投入的所有生產要素(K與L)均能調整並支付成本,因此,產出之生產規模亦可改變。LAC = LTC/Q,Q不只是短期生產特定規模內的產量,而是長期之生產規模。 短期內,技術水準與固定要素K不變下,因為生產規模固定,對應

4-28 經濟學申論題熱門題庫 邊際報酬先增後減與邊際成本先減後增,短期平均成本(short run average cost ;SAC )為先減後增之U 型曲線;而長期生產期間之生產規模改變,是由各短期特定規模的生產所累積建立,因此,長期平均成本可由各特定規模的短期平均成本導出。 2n C Q 10 包絡線 廠商的長期生產調整過程中,依計畫建立各特定規模以生產適合之產能,每一SAC 代表建立每一特定規模所須支付的短期成本,每一特定產量以最適合之規模生產,使長期成本最低。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之最低點生產Q *,長期生產之最適規模為SAC *,而SAC *之最低點可產出Q *,亦即LAC 最低點與最適規模SAC *最低點相同。 包絡線(envelop curve ):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便是長期生產調整過程中,各特定產量的長期最低平均成本,對應各最適合之短期生產規模所連結的軌跡。因此,長期平均成本恆不大於各特定產量的短期平均成本,而使LAC 曲線與各最適合短期生產規模之SAC 曲線相切,即長期平均成本曲線LAC 將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包起來,又稱為計畫線(planning curve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呈現U 字型,代表規模報酬先增後減,長期總成本曲線LTC 為短期總成本曲線STC 之包絡線。 只有在最適產量(Q *)的長期最低平均成本,才會等於最適規模之短期最低平均成本(LAC 最低點與SAC *最低點相切),其餘各特定產量(非最適產量Q *)的長期最低平均成本,並非各最適合生產規模之短期最低平均成本(LAC 與其餘各SAC 之切點並非各SAC 之最低點);長期

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

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生产是把投入品转化为产品的活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厂商。生产理论就是研究厂商经济行为的理论,其重点是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厂商如何对投入的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的组合,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1、生产函数 反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它的一般表示式为: Q=f(x,y,……) Q代表产量。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产量是指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生产的最大的产品数量。 2、不同的生产函数代表不同的技术水平。 生产决策分析也就是对如何投入进行分析和决策。 3、生产函数可以分为长期生产函数和短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第一节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定义 既定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数量被称为该要素的总产量,可以表示为TP。利用总产量可以定义该要素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表示为:APL=y/L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表示为:MPL = △y /△L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1)工人总数取某值时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的切线的斜率。(2)工人总数取某值时的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的连接线的斜率。 (3)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当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时,平均产量为最大。 或者解释为: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

第五章联机分析处理(OLAP)-Read

第五章联机分析处理(OLAP) DW是管理决策分析的基础,若要有效地利用DW中的信息资源,必须有强大的工具对信息进行分析、决策,OLAP就是一个得到广泛用的DW技术。 OLAP专门用于支持复杂的决策分析,是支持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人员决策活动的一种决策分析工具。它可以根据分析人员的要求,迅速、灵活地对大量数据进行复杂的查询处理,并且以直观的、容易理解的形式将查询结果提供给各种决策人员,使他们迅速、准确地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了解市场的需求。 OLAP技术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在线(On-Line),表现为对用户请求的快速响应和交互操作,它的实现是由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完成的;二是多维分析(Multi-Analysis),这也是OLAP技术的核心所在。 § 5.1 OLAP技术基本概念 一、OLAP的定义 OLAP是E.F.Codd于1993年提出的。 OLAP理事会的定义: OLAP是一种软件技术,他使分析人员能够迅速、一致、交互地从各个方面观察信息,以达到深入理解数据的目的,这些信息是从原始数据直接转换过来的,他们以用户容易理解的方式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OLAP大部分策略都是将关系型的或普通的数据进行多维数据存贮,以便于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联机分析处理的目的。这种多维DB也被看作一个超立方体,沿着各个维方向存贮数据,它允许用户沿事物的轴线方便地分析数据,与主流业务型用户相关的分析形式一般有切片和切块以及下钻、挖掘等操作。共享多维信息的快速分析。 二、OLAP的功能特征: OLAP是一种数据分析技术,其功能特征是: 1、快速性 用户对OLAP的快速反映有很高的要求,一般要求能在5秒内对分析要求有反映。 设计时应考虑:专门的数据存贮格式,大量的事先运算,特别的硬件设计。 2、可分析性 OLAP系统应能处理与应用有关的任何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 因为事先编程并不能定义所有的应用,所以,在OLAP分析的过程中,用户无需编程就可以定义新的计算,将成为分析的一部分,且以用户希望的方式给出报告。 实现功能: (1)用户可以在OLAP平台上分析; (2)可连接到其他外部分析工具上,如时间序列分析工具,成本分析工具, 意外报警,数据挖掘等。 3、多维性

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

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 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生产是把投入品转化为产品的活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厂商。生产理论就是研究厂商经济行为的理论,其重点是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厂商如何对投入的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的组合,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1、生产函数 反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它的一般表示式为: Q=f (X, y, ...... ) Q 代表产量。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产量是指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生产的最大 的产品数量。 2、不同的生产函数代表不同的技术水平。 生产决策分析也就是对如何投入进行分析和决策。 3、生产函数可以分为长期生产函数和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 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第一节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定义 既定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数量被称为该要素的总产量,可以表示为TP。利用总产量可以定义该要素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表示为:ApL=y/L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表示为:MpL = △ y / △ L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根据表4— k 可喊出总产凰*边际产??和平均产?t 图(參见閏 X 总产;S 曲线 (1) 工人总数取某值时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的切线的斜率。 (2) 工人总数取某值时的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的连接线 的斜率。 (3)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当边际产量小于 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当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时,平均产 量为最大。 或者解释为: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平均产 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 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补充: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 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3、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60 > 14? 12O-? 100 边 M r P 40 - ?_r 1? 11 12 工人人戳"丿 Λ<λ IHr 产 *?p H 人人数L A J 圈4—1 从图4—1中可以音出,在总产:?,平均产虽和边际产量之闻 存往着下面三种关系*

管理经济学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重难点和历年真题(附答案)

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重难点和 历年真题 重难点 规模收益类型的判定 假设生产函数Q= f(x,y,z),而hQ= f(kx,ky,kz),那么有: 若hk,则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收益递增。 【典型例题分析】 已知某企业某产品的生产函数为:Q=x2+y+0.5z,那么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属于哪种类型? 【答案】:规模收益递增 【分析】:设Q1=x2+y+0.5z,然后将各投入要素都增加k(k>1)倍,即将x,y,z分别用kx,ky,kz代替代入生产函数得到: Q2=k2x2+ky+0.5kz =k*(kx2+y+0.5z) =k[x2+y+0.5z+(k-1)x2] =kQ1+k(k-1)x2 可见,Q2>k Q1即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幅度,所以是规模收益递增。

历年真题 1.(2003年4月,单选)规模报酬递减是在____情况下发生的。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上述都正确 【答案】:A 【分析】:规模收益问题讨论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有什么影响。所以应该选A。如果不按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也可能导致收益递减,但这可能是投入要素组合出了问题,而不一定是规模收益递减的问题。因此B、C均不正确。 2.(2003年4月,名词解释)等产量曲线 【答案】: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等产量曲线的概念,考生一定要掌握它的具体内涵。 3.(2003年4月,简答)如何通过生产函数的代数表示式来判断该生产函数规模收益的类型? 【答案】:假设一个一般的生产函数Q=f(x,y,z)中,所有投入要

第四章 经营决策分析习题

第四章经营决策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 1、决策的特征 2、相关成本的基本特征 3、判断每个方案相关成本的步骤 4、应用差量分析进行决策分析 5、应用边际贡献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 6、本量利综合分析进行决策 7、特殊订单的决策 8、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亏损部门是否撤消的决策 9、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10、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11、有限资源利用的决策 12、综合决策分析 学习目的 理解决策和决策分析的含义、决策的特征、分类以及决策分析的程序;深刻理解相关成本的含义以及各种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概念;理解经营决策的差量分析法、边际贡献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熟练掌握是否接受特殊订单、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亏损是否撤销、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以及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安排生产等各种生产决策分析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为改变或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时进行的决策,称为() A.短期决策 B.长期决策 C.非确定型决策 D.基层决策2.某企业现有5000件积压的在产品,其制造成本为50000元。如果再支出20000元再加工后出售,则这个方案中的沉落成本是()

A.8000元 B.15000元 C.20000元 D.50000元 3.某企业生产车间的机器零件损坏,需要立即维修,发生修理费用2500元。该费用在决策中属于() A.差量成本 B.机会成本 C.可延缓成本 D.不可延缓成本 4.按决策所依据的环境、条件的状况来分类,决策不包括()A.确定性决策 B.风险性决策 C.互斥方案决策 D.不确定性决策 5.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一旦形成,在短期内难以作重大改变。属于这种经营能力成本的是()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重置成本 D.沉没成本 6.有关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分析,一般可采用的方法是() A.差别盈利分析法 B.贡献毛益分析法 C.安全边际法 D.线性规划法 7.在A、B、C三个方案中,分别取最大收益值为300、500、600。若按照大中取大决策方法,应选取的决策方案是() A.A B.C C.B D.均不可取 8.在差量分析的具体方法中,联系产量与成本的增减动态进行差量分析的方法是() A.差量分析法 B.本量利分析法 C.边际分析法 D.成本性态分析法 9.影响决策的因素不能肯定,且出现这种可能结果的概率也无法确切预计,这类决策称为() A.确定型决策 B.非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定价决策10.某厂为扩大产品的产量,针对三种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拟定三个不同方案,各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损益如下表。

第六章决策分析课后练习题答案

思考练习 一、单选题 1.为改变或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时进行的决策,称为()。 A.短期决策B.长期决策 C.非确定型决策D.基层决策 答案:B 2.升达有限公司现有5 000件积压的在产品,其制造成本为50 000元。如果再支出20 000元再加工后出售,则这个方案中的沉没成本是()。 A.8 000元B.15 000元 C.20 000元D.50 000元 答案:D 3.有关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分析,一般可采用的方法是()。 A.差别盈利分析法B.边际贡献分析法 C.安全边际法D.线性规划法 答案:B 4.当企业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企业不应该接受追加订货的情形是()。 A.订货价格低于单位产品的完全成本 B.订货对原有生产能力造成冲击 C.追加订货的边际贡献高于减少的正常收入,但余额少于追加的专属成本 D.订货价格略高于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答案:C 5.升达有限公司经过一定工序加工后的半成品可立即出售,也可继续加工后再出售。若立即出售可获利5 000元,继续加工后再出售可获利6 510元,则继续加工方案的机会成本为()。 A.1 510元B.5 000元 C.6 510元D.11 510元 答案:B 二、多选题 1.下列存在差别成本的决策包括() A.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变动的决策B.零部件外购或自制的决策

C.特定订货应否接受的选择D.某种产品的生产应否停产的决策 E.半成品应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答案:ABCDE 2.决策按照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特点不同分为( ) A.确定型决策B .风险型决策 C.长期决策D.短期决策 E.非确定型决策 答案:ABE 3.决策的基本程序是( ) A.提出决策目标 B.拟定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 C.搜集资料 D. 选定最优方案 E. 决策方案的实施和跟踪反馈 答案:ABCDE 4.下列属于与决策有关的成本是()。 A.机会成本 B.历史成本 C.专属成本 D.增量成本 E.可分成本 答案:ACDE 5.下列属于与决策无关的成本是()。 A.沉没成本 B.历史成本 C.不可避免成本 D.共同成本 E.联合成本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升达有限公司使用同一套设备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生产甲产品每件需10机器小时,乙产品每件需8机器小时,甲、乙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均为20元,则生产乙产品有利。 答案:对 2.有关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分析,一般可采用差别盈利分析法进行分析。 答案:错 3.当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尚有剩余时,以获利为目的确定追加订货价格的最低要求是单位产品售价大于单位产品完全成本。

第五章 资本预算决策分析习题

第五章资本预算决策分析习题

第五章资本预算决策分析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 1.项目投资决策中,完整的项目计算期是指()。 A.建设期 B.生产经营期 C.建 设期+达产期 D.建设期+生产经营期 2.某投资项目原始投资额为100万元,使用寿命10年,已知该项目第10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为25 万元,期满处置固定资产残值收入及回收流动资金 共8万元,则该投资项目第10年的净现金流量为 ()万元。 A .8 B. 25 C. 33 D. 43 3.下列指标的计算中,没有直接利用净现金流量的 是()。 A.内部收益率 B.平均报酬率 C.净 现值率 D.净现值 4.长期投资决策中,不宜作为折现率进行投资项目 评价的是()。 A.活期存款利率 B.投 资项目的资金成本 C.投资的机会成本 D.行 业平均资金收益率

6.下列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中,不受建设期长短,投资回收时间先后现金流量大小影响的评价指标是()。 A.投资回收期 B. 平均报酬率 C.净现值率 D.内部收益率 7.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是()。 A.净现值为零的年限 B.净现金流量为零的年限 C.累计净利润为零的年限 D.累计净现金流量为零的年限 8.下列各项中,不会对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指标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A.原始投资 B.现金流量 C.项目计算期 D.设定折现率 9.某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建设期为零,第一年流动资产需用额为1000万元,流动负债需用额为400万元,则该年流动资金投资额为()万元. A.400 B.600 C.1000 D.1400 12.已知某投资项目按14%折现率计算的净现值大于零,按16%折现率计算的净现值小于零,则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肯定( )。

短期决策分析专题

短期决策分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决策分析特征、原则、程序 2.相关收入与相关成本 3.短期经营决策方法 4.各种生产经营决策 决策分析包括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经营决策。决策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含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预测是决策的基础,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同时,决策又是规划的依据。决策分析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责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相对合理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 一、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 在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分清楚相关与无关收入及成本的概念。 1.相关收入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收入。相关收入的计算,要以特定决策方案的单价和相关销售量为依据。 与相关收入相对应的概念就是无关收入。如果无论是否存在某决策方案,均会发生某项收入,那么就可以断定该项收入是无关收入。 2.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练习的、能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充分考虑的成本。如果某项成本只属于某个经营决策方案,如果该方案存在,就会发生这项成本,如果该方案不存在,就不会发生这项成本,那么这项成本就是相关成本。相关成本要重点分析增量成本、机会成本、专属成本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影响。 (1)增量成本是指单一决策方案由于生产能量利用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在成本方面的差额。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决策方案的增量成本就是该方案相关的变动成本。 (2)机会成本就是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的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的损失。选择某一方案必然以为着其他方案可能获利的机会备放弃或丧失,因此,以次优方案的可能收益作为最佳方案的所失,可以全面评价决策方案所得与所失的关系。虽然机会成本没有构成企业的实际成本支出,但在管理会计中必须将机会成本作为决策的相关成本来考虑。 (3)专属成本是指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专属成本的确任与取得为弥补生产能力不足而增加的装置、设备、工具的方式有关。 2.无关成本是与特定决策没有关系的成本项目。无关成本常常会影响决策的结果,因此必须划分清楚相关的概念。无关成本中应重点区分沉没成本和共同成本。 (1)沉没成本实际上就是历史成本,是指由于过去决策所引起并已经实际支付过款项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固定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等都属于沉没成本。但这并不绝对的,如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新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就属于相关成本。另外,又是变动成本业可能属于沉没成本,如半成品深加工前的成本,不仅固定成本而且其变动成本均为沉没成本。 (2)共同成本是应当由多个方案共同负担的注定要发生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是与专属成本相对立的成本。由于其发生与特定方案的选择无关,因此,在决策中可以不予考虑。

经营决策分析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 一、决策及决策分析的含义 管理会计中的决策分析是指为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对与企来未来经营、方针或措施有关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过程。 二、决策的特征(一)决策总是面向未来 (二)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三)决策要考虑人的因素 三、决策的分类 (一)按决策对经营活动影响期的长短分类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两大类 (二)按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分类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三)按决策方案之间的关系分类可分为接受或拒绝方案决策、互斥方案决策和组合方案决策 四、决策分析的程序 (一)确定决策目标 (二)收集与决策目标相关的信息 (三)提出实现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 (四)选择最满意方案 (五)决策方案的实施和跟踪反馈

二、经营决策分析中的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概念 一、相关成本的含义 在经营决策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成本概念通常被称为相关成本,具有以下特征:1、相关成本是预计的未来成本 2、相关成本是有差别的未来成本 二、常见的相关成本概念 (一)增量成本:狭义的增量成本指因实施某项具体方案而引起的成本,如果不采纳该方案,则增量成本就不会发生。广义的增量成本是指两个备选方案相关成本之间的差额,一般又称为差量成本。(二)机会成本:在决策分析过程中,由于选择了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三)重置成本:指按照现行市价格购买功能与某项现有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四)可避免成本:指选择某个特定方案就可以消除的成本。 (五)专属成本: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某一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也称直接归属固定成本。 (六)可分成本:指在联产品或半成品的生产决策中,对于已经分离的联产品或已产出的半成品进行深加工而追加发生的成本。三、无关成本概念 (一)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并已经发生的实际支出,不是现在或将来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

第五章 生产计划决策综合分析案例

某厂2015年生产计划方案决策 某厂是一家生产家用电器的中小型企业。近年来,家电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如康佳、海尔、美的等电器产品厂,他们既生产大规模电器产品,也生产小型电器产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为了生存,即使像本案某电器厂这样的中小企业,在年底制定第二年生产方案时,迫使他们必须建立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精打细算,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进行生产方案的制定与选择。 该厂在2014年11月底,由厂长主持召开了2015年的生产计划方案讨论会,到会的人员有供销科、生产计划科、质检科、设备科、财务科、主辅车间、技术科的干部及有关人员。会上厂长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2015年生产与销售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做好。从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明年的税前目标利润应高于今年的目标利润,达到350万以上。厂长要求大家根据本厂实际情况,献计献策,制定可行的明年生产经营方案。 首先,供销科的同志提出,制造本厂主导产品的原材料,其购买价格预计在明年将会比今年的价格上涨10%,而产品的价格却要下降5%。会上经过大家讨论,提出了两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生产计划科与车间的同志提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降形势下,要使本厂的利润高于去年,一个方案就是扩大生产量。但从实际看,本厂2014年的生产能力已经饱和,2015年要靠现有的设备来扩大产量、增加利润已不现实,并且工厂现有的生产那线的一些设备使用多年,功能降低较大,因故经常停机,既影响生产效率又出现不合格品,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他们提出购进几台新设备资金约需40万元,资金来源有银行贷款,根据目前的形势,可以实行税前还款。投资资金分4年等额归还,年利率为5%,银行方面不会不同意。经过测算,这样如果销售不出问题,可使销售收入达到1800万元以上。购买设备虽然使固定费用从今年的240万元增长到明年280万元,但却能降低废品率与提高生产率,这样可以使单位产品成本费用降低5%,保证350万元目标利润的实现。 技术科和质检部门也提出了自己的生产方案,企业要想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降的形势下,要使本厂的利润高于去年,企业首先要从企业内部管理上下工夫,特别是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做好,根据估计废品率降低2.5%,在测算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