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供热系统简介

智慧供热系统简介

智慧供热系统简介
智慧供热系统简介

【系统简介】

城市集中供热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与热源、热网、热用户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智能管理系统,它能够实现可观测(能够监测各区域供热锅炉运行状态)、可控制(能够控制所有设备的状态)、完全自动化(可自适应并实现自愈)和系统综合优化平衡(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之间的优化平衡),帮助城市集中供热企业提高热力站、二次网和用户系统综合效率,降低一次投资和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管控信息化集成程度;实现整个热网安全稳定、节能降耗、经济运行。

【系统功能】

系统建成后,供热公司可由粗放式控制逐步过渡到精细化控制领域,达到同行业中的先进水平。

由质调节升级为质、量联调,改变热网水力失调、热力失衡的运行状态,并最终实现按需供热。

全网水力工况监测,温度、压力、流量的精细化控制。

通过客户端登陆管理平台服务器,运行管理人员可及时查看整个供热系统监控界面,查看任意站点的参数,了解供热运行状态。

通过信息定制,可用手机接收报警信息。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预测负荷:可根据不同区域的供热系数调节相应区域供水流量,优化热网运行参数。

建立基于GIS地图城市热网管理信息系统,与监控调度系统无缝集成;通过地理系统实时查看各种生产数据,实现对城市热网综合管理;随时掌握全市输配系统的最新资料,供有关部门管理集中供热管网、规划设计、运行调度、决策使用。

采暖供热系统的应用

采暖供热系统的应用 采暖供热系统的应用 摘要: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电力峰谷差的拉大,燃煤锅炉采暖受到严格限制,而其他采暖形式,如燃气采暖、电动采暖和蓄热的应用,开始受到关注。本文对热电联产、燃气锅炉、电炉、电动热泵以及蓄热的应用前景做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关键词:采暖蓄热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要求保护环境、净化天空的呼声日益增高,而北方冬季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采暖燃煤锅炉所排放的粉尘和有害气体。与此同时,许多地区电力出现了相对过剩、电力峰谷差不断拉大的现象。例如,东北电网系统的最大峰谷差已是最大负荷的37%,而华北电网已达峰负荷的40%[1]。为解决电力系统的这种供需矛盾,电力系统用户侧和发电侧均采取了一定措施。在发电方面,一大批初投资巨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运行费昂贵的燃油燃气尖峰电站相继建成并投入调峰运行,甚至一些高参数的大型火电厂也以被迫降低发电效率为代价而参与电力调峰。同时,电力系统也加强了用户侧管理。例如,采取分时电价,鼓励用户在电力低谷时多用电,在电力高峰时少用电。因此,在环保要求高的城市采暖供热中,燃煤锅炉房或燃煤炉灶将严格限制使用,取而代之的几种可能的采暖形式主要有集中供热的电锅炉、大型电动热泵和燃气锅炉房以及分散在用户房间内的家用燃气炉、电暖器。同时,为减小电力网发电的峰谷差,也可考虑在供热系统中设置蓄热装置,使得在满足采暖要求的同时,对电力负荷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为此,本文将对上述采暖系统形式的应用作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二、各采暖系统应用分析1.传统采暖供热系统 传统的采暖供热系统主要有锅炉采暖系统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

浅谈采暖系统的分类及各种形式的选用

采暖系统就是设在建筑物内部向建筑物输入一定的热量以保持建筑物内部要求的温度,满足生活和各种工作环境对温度的要求的系统。笔者认为在采暖设计中首先需对各种采暖系统的特点比较熟悉,然后在实际工程中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系统,达到建筑物对室内温度的要求。采暖系统总的来说可分为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蒸汽散热器采暖系统,辐射采暖系统,热风采暖系统。在这几个大的分类系统中,每个系统又可分为几种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各自不同的适应场所。现就对这几种系统形式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按系统的循环动力分类,可分为重力(自然)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按供水温度分类,可分为高温水采暖系统和低温水采暖系统。高温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高于100℃,低温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低于100℃。按供回水的方式分类,可分为上供下回式,上供上回式,下供下回式,下供上回式,上供中回式等。按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垂直式与水平式系统。按连接散热器的管道数量分类可分为单管系统与双管系统。按并联环路水的流程分类,可分为同程式系统与异程式系统。蒸汽采暖系统按照供汽压力可分为高压蒸汽采暖系统、低压蒸汽采暖系统和真空蒸汽采暖系统。根据立管的数量可分为单管蒸汽采暖系统和双管蒸汽采暖系统。根据蒸汽干管的位置可分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供式。根据凝结水回收动力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辐射采暖系统按热媒种类可分为低温热水辐射采暖,中温热水辐射采暖,高温热水辐射采暖,电热式和燃气式。热风采暖可分为集中送风,管道送风,悬挂式和落地式暖风机等形式。 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一般用于民用建筑中。下面就其各种形式特点及适用场所加以一一说明。重力循环系统不需要外来动力,它是靠供回水的密度差产生的压力差作为循环动力,因而作用压头小,所需管径大,但运行时无噪声,管理简单。只适用于没有集中供热热源、对供热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小型建筑物中。机械循环的循环动力来自水泵,它适用于大中型集中供热的建筑。高温水采暖系统的散热器表面温度高,易烫伤皮肤,烤焦有机灰尘,卫生条件及舒适度较差,热水容易发生气化,但可节省散热器用量,供回水温差较大,可减少管道系统管径,降低输送热媒所消耗的电能,主要用于对卫生要求不高的工业建筑及其辅助建筑中。低温热水系统优缺点正好与高温水系统相反,主要用于民用建筑。上供下回式系统的供回水干管分别设置于系统最上面和最下面,布置管道方便,排气顺畅,是用的最多的系统形式。上供上回式系统的供回水干管均位于系统最上面,采暖干管不与地面设备及其它管道发生占地矛盾,主要用于设备和工艺管道较多、沿地面布置干管发生困难的工厂车间。下供下回式系统供回水干管均位于系统最下面。这种系统可减轻系统的竖向失调,有利于水力平衡,低层需要设管沟或有地下室以便于布置两根干管,顶棚下无干管比较美观,可以分层施工,分期投入使用。住宅建筑分户采暖系统的干管布置及顶棚下不宜或不能布置干管的建筑一般采用这种形式。下供上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在系统最下面,回水干管在系统的最上面,与上供下回式相比,底层散热器平均温度升高,从而减少底层散热器面积。当热媒为高温水时,底层散热器供水温度高,然而水静压力也大,有利于防止水的汽化。上供中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布置在系统最上面,回水干管布置在底层散热器的上面,一般用在底层地面上不易布置管道的建筑,此种系统不用再设置地沟。垂直式系统是指不同楼层的各散热器用垂直立管连接的系统;水平式系统是指同一楼层的散热器用水平管线连接的系统。水平式系统一般用于公用建筑的大空间中不易布置采暖立管的场所。在住宅分户采暖系统中各个用户的户内系统一般采用水平式系统。单管系统又分为顺流式和单管跨越式。单管跨越式可调节单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7330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详 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供热企业(单位)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建设和标准化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管理、经营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工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与锅炉房、热力站、室外供热管线和室内采暖系统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为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811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 CJJ/T88城镇供热系统安全技术规程 JB/T10354工业锅炉运行规程 DB11/097低硫散煤及制品 DB11/139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381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DB11/T466供热采暖系统维修管理规范 3管理工作总体目标 3.1供热企业(单位)应在保障供热质量的同时,规范对采暖用户的服务。 3.2供热企业(单位)应采用节能技术措施,实现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保障各项环保指标达标。

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

3.3 供热采暖系统负荷计算 3.3.1 对采暖热负荷和生活热水负荷分别计算后,应选两者中较大的负荷确定为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设计负荷,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设计负荷应由太阳能集热系统和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换热设备共同负担。 3.3.2太阳能集热系统负担的采暖热负荷是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条件下的建筑物耗热量。建筑物耗热量、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空气渗透耗热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 H = Q HT + Q INF -Q IH 式中 Q H——建筑物耗热量,W; Q HT——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W; Q INF——空气渗透耗热量,W; Q IH——建筑物内部得热量(包括照明、电器、炊事和人体散热等),W。 2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 HT=(t i-t e)(∑εKF) 式中 Q HT——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W; t i——室内空气计算温度,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中的规定范围的低限选取,℃;

t e——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ε——各个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参照相关的建筑节能设计行业标准选取; K——各个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F——各个围护结构的面积,㎡。 3空气渗透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 INF=(t i-t e)(CpρNV) 式中 Q INF——空气渗透耗热量,W; Cp——空气比热容,取0.28W*h/(kg*℃); ρ——空气密度,取t e条件下的值,kg/㎡; N——换气次数,次/h; V ——换气体积,m3/次。 3.3.3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换热设备负担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建筑物采暖热负荷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暖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中的规定计算。 2 在标准规定可不设置集中采暖的地区或建筑,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室内空气计算温度。 3.4.2 太阳能集热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供热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供热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供热、供燃气空调与通风工程刘艳涛20151031305 一、供热系统的组成 供暖系统由热源、热媒输送管道和散热设备组成。 热源:制取具有压力、温度等参数的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热媒输送管道:把热量从热源输送到热用户的管道系统。 散热设备:把热量传送给室内空气的设备。 二、供热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供暖系统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热媒的不同可以分为:热水供暖系统、蒸汽供暖系统、热风采暖系统;按照热源的不同又分为热电厂供暖、区域锅炉房供暖、集中供暖三大类等。 热水供暖系统 水为热媒的供暖系统的优点:其室温比较稳定,卫生条件好;可集中调节水温,便于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情况调节散热量;系统使用的寿命长,一般可使用25年。 热水为热媒的供暖系统的缺点:采用低温热水作为热媒时,管材与散热器的耗散较多,初期投资较大;当建筑物较高时,系统的静水压力大,散热器容易产生超压现象;水的热惰性大,房间升温、降温速度较慢;热水排放不彻底时,容易发生冻裂事故。 热水供暖系统按其作用压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和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两种,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是用管道将锅炉、水泵和用户的散热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供暖系统。 在供暖系统中,各个散热器与管道的连接方式称为散热系统的形式。热水供暖系统中散热系统的形式可分为垂直式和水平式两大类。 (1)垂直式 指将垂直位置相同的各个散热器用立管进行连接的方式。它按散热器与立管的连接方式又可分为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两种;按供、回水干管的布置位置和供水方向的不同也可分为上供下回、下供下回和下供上回等几种方式。 (2)水平式 指将同一水平位置(同一楼层)的各个散热器用一根水平管道进行连接的方式。它可分为顺序式和跨越式两种方式。顺序式的优点是结构较简单,造价低,但各散热器不能单独调节;跨越式中各散热器可独立调节,但造价较高,且传热系数较低。 水平式系统与垂直式系统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①构造简单,经济性好。 ②管路简单,无穿过各楼层的立管,施工方便。 ③水平管可以敷设在顶棚或地沟内,便于隐蔽。 ④便于进行分层管理和调节。 但水平式系统的排气方式要比垂直式系统复杂些,它需要在散热器上设置冷风阀分散排气,或在同层散热器上串接一根空气管集中排气。

采暖供热系统的应用

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最新【精品】范文 用的应热系统采暖供 用应采暖供热系统的 保要求的提高和电力峰谷差的拉大,燃煤锅炉采摘要:随着环 而其他采暖形式,如燃气采暖、电动采暖和蓄热暖受到严格限制,关注。本文对热电联产、燃气锅炉、电炉、电动的应用,开始受到蓄采暖关键词:热泵以及蓄热的应用前景做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应用热 文章编号:识码:A F407.61 文献标中图分类号: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要求保护环境、一、引言采益增高,而北方冬季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净化天空的呼声日出现放的粉尘和有害气体。与此同时,许多地区电力暖燃煤锅炉所排统的最电力峰谷差不断拉大的现象。例如,东北电网系了相对过剩、。为40%[1],而华北电网已达峰负荷的大峰谷差已是最大负荷的 37%侧均采取了一解决电力系统的这种供需矛盾,电力系统用户侧和发电电站、运行费昂措施。在发电方面,一大批初投资巨大的抽水蓄能定的甚至一些高参数的燃油燃气尖峰电站相继建成并投入调峰运行,贵电,电力调峰。同时大型火电厂也以被迫降低发电

效率为代价而参与电力电价,鼓励用户在力系统也加强了用户侧管理。例如,采取分时 因此,在环保要求高的低谷时多用电,在电力高峰时少用电。 ,取而代之灶将严格限制使用城市采暖供热中,燃煤锅炉房或燃煤炉电动热泵和燃型的几种可能的采暖形式主要有集中供热的电锅炉、大。同时,为暖器家用燃气炉、电气锅炉房以及分散在用户房间内 的 置蓄热装置,使虑在供热系统中设减小电力网发电的峰谷差,也可 考谷的作用。为此,力负荷起到削峰填得在满足采暖要求的同时,对电 与探讨。析本文将对上述采暖系统形式的应用作初步的分 传统采暖供热系统二、各采暖系统应用分析1. 传统的采暖供热系统主要有锅炉采暖系统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系统。 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最新【精品】范文 暖锅炉采) 1 包括以锅炉房为热源的集中供热系统和分散在各用户房间的家 又有燃煤锅炉和燃油、气锅炉(燃油、气锅炉房用炉灶。按燃料分等。)和家用壁挂气炉 包括燃煤锅炉房和家用小煤炉。家用小煤炉由于投资燃煤锅炉 在小城镇的分散住宅使用较多,燃煤锅炉房则主要小、燃料价低而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595-42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供热企业(单位)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建设和标准化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管理、经营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工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与锅炉房、热力站、室外供热管线和室内采暖系统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为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811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 CJJ/T88城镇供热系统安全技术规程 JB/T10354工业锅炉运行规程 DB11/097低硫散煤及制品 DB11/139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381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DB11/T466供热采暖系统维修管理规范 3管理工作总体目标 3.1供热企业(单位)应在保障供热质量的同时,规范对采暖用户的服务。 3.2供热企业(单位)应采用节能技术措施,实现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保障各项环保指标达标。 3.3. 供热企业(单位)应确保整个供热系统的设备完好,在安全状态下运行。 3.4供热企业(单位)应供热系统在采暖季节内的能耗进行计量和统计,建立成本核算体系。 4岗位职责 4.1总负责人职责

采 暖 系 统

采暖系统 一.系统概述 1.系统概况 (1).采暖供热热媒为95~70℃热水,其热水由换热站供给;(2).(A)散热器 住宅使用的散热器采用壁挂式高频焊散热器安装,住宅卫生间采用GCB220—2(300×80)钢制串片闭式散热器门上安装,地下二层、一层、人防、汽车库及设备用房采用GCB360—1。2(510×80)。 (B)管道 采暖管道均采用普通焊接钢管, 管径40和40以上者均采用焊接, 管径32和32MM以下者采用焊接钢管, 地下一层, 地下二层及二十一层配电室, 电缆室, 弱电室, 电信机房及电梯机房内采暖管道均焊接, 无安装任何阀门。 (C)保温 管井内, 地下一层, 地下二层, 十三层, 屋面暖沟, 电梯机房层各房间, 水箱, 暖气供回水干管及阀门均做保温, 保温材料采用岩棉管壳, 外缠玻璃丝布, 刷防火涂料。 (D)阀门 公称直径(DN)小于等于50的阀门采用铜截止阀(J11T-16),公称直径(DN)大于等于50的阀门采用蝶阀(D737F-16)。

二.系统流程 (1)根据所属水系的不同,采暖可分为三个部分(见流程示意图):(A).地下二层及地下一层、人防、汽车库及设备用房为低区,采用上供上回双管系统。 (B).中段、南段、北段1—13层为中区,采用上供下回单双管顺流系统。 (C) 南段、北段14—20层为高区采用上供下回单管顺流系统。 (2)采暖供水来自换热站的分水器,其回水亦回到换热站,循环泵注入换热器,再成为供水进入分水器, 三.主要设备、材料技术参数 四.操作(送暖)程序 1.送暖的必要条件 送暖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采暖系统压力测试完毕并合格; (2)采暖系统冲洗完毕并合格,且冲洗完成期距送暖期不

集中供热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

1、供暖系统热负荷:是指在某一室外温度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 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它随着建筑物得失热量的变化而变化。 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指在设计室外温度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 n,供暖系 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3、热负荷计算包括的内容:(1)、供暖房间失热量: a、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b、加热经门、 窗缝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称冷风渗透耗热量。c、加热由门、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额耗热量,称冷风侵入耗热量。d、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等的耗热量。e、通风系统将空气从室内排到室外所带走的热量,称通风耗热量。f、水分蒸发耗热量。 (2)供暖房间得热量:a、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b、热管道及其他热表面的散热量。c、热物料的散热量。 (3)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 5、散热器的计算:散热器散热面积按下式计算 F-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2) Q-散热器的散热量(W) 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2℃)】 Tpj-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tn-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 散热器连接方式修正系数 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6、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特点:1、热舒适度高2、节约能源3、不占据室内地面有效空 间4、房间热稳定性好5、便于实现分户热计量6、有利于隔声和降低楼板撞击声 7、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基本原理

8、重力循环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9、单管系统各层水温计算 10、膨胀水箱的作用是用来贮存热水供暖系统加热后的膨胀水量。水箱上连有膨胀管、 溢流管、信号管、排水管及循环管路等管路。膨胀管与供暖系统的连接点,在机械循环系统中,一般接至循环水泵吸入口处。 11、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绘制方法1、确定热水网路水压图的基准面及坐标轴。 2、选定静水压曲线的位置 3、选定回水管的动水压曲线的位置 4、选定供水管动水压曲线的位置 12、供暖热用户与热水外网的连接方式: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直接连接: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 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这种系统不需要其他能源,而是靠外网与用户系统连接处供、回水压差工作的。 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 13、热水网路压力状况的基本技术要求:不超压、不汽化、不倒空、保证热用户有足够的资用压力、热水网路回水管内任何一点的压力,都应比大气压力至少高出50kp,以免吸入空气。 14、选择循环水泵时,应注意: 1、循环水泵的流量-扬程特性曲线,在水泵工作点附近应比较平缓,以便当网路水力工况发生变化时,循环水泵的扬程变化较小。 2、循环水泵的承压、耐温能力应与热网的设计参数相适应。 3、循环水泵的工作点应在水泵高效工作范围 4、循环水泵的台数选择,与热水供热系统所采用的供热调节方式有关。不得少于两台 5、当多台水泵并联运行时,应绘制水泵和热网水力特性曲线,确定其工作点,进行水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