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黄土坡鑫能煤业有限公司2014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山西黄土坡鑫能煤业有限公司2014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山西黄土坡鑫能煤业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1.1为了规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1.1.2通过编制具有合理性、实用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来有效地指导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后果。

1.1.3广泛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相关辅助人员熟悉有关避灾路线和抢险避灾方法,加强安全监督,加强自保互保能力。

1.1.4为各级管理人员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安全职责,做到超前预防,达到防患于未然。

1.1.5为领导决策提供切实可靠、可行、可用的应急救援、事故处理方案和依据,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降低损失。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西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

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煤矿防治水规定》、《长治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沁源县灾难事故应急预案》、《山西黄土坡鑫能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报告》、《煤矿建设标准》、《煤矿建设管理办法》、《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山西黄土坡鑫能煤业有限公司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以及先期处置工作。

1.4 应急预案体系

山西黄土坡鑫能煤业有限公司基建工程全部采用委托外部施工

单位承建的方式,基建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方为施工单位。《山西黄土坡鑫能煤业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臵方案,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指导项目部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并与其共同组成应急预案体系。

1.5 应急工作原则

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

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

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5.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矿长的统一领导下,协调事故灾难应

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

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1.5.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

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

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

可操作性。 山西黄土坡煤业集团 有限公司 制定发生水、火、瓦斯、煤

尘、顶板、运输事故等专项

应急预案 山西省长治市军事化矿山

救护队沁源县中队

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措施)

山西黄土坡鑫能煤业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

请求指导及增援

指导 指导

请求指导及增援

1.5.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2 事故风险描述

2.1 矿井概况

2.1.1地理位置

山西黄土坡鑫能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山西省沁源县西37.5km

处的小岭底村以东500米,隶属于山西黄土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行政区隶属聪子峪乡管辖。山西黄土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参加了山西省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批准开采2号~11号煤层,西北与山西汾西正新煤焦有限公司和善煤矿为邻,东与山西马军峪常信煤业有限公司为邻,南与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为邻。南北3.890km,东西长6.150km,井田面积为18.8723km2。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1′17″—112°15′27″

北纬36°48′50″—36°50′54″

井田距汾屯公路2km,所处地理位置交通十分便利。

2.1.2 地质概况

井田位于沁水煤田西缘,霍山隆起之东翼。由于受霍山经向构造带影响及区外西北部百草断层影响,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在此基础上发育有次一级宽缓褶曲和断层构造,地层平缓,倾角在4o~12o间。批准开采2号~11号煤层,矿井保有储量

13278万吨,生产规模为1.2Mt/a。2012年10月19日换发了长期《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5444号,根据120万吨/年初步设计,矿井为6号煤和9+10号煤联合布臵开采。

2.1.3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设计共布臵有四个井筒:主斜井、副斜井、行人安全出口斜井和回风立井。主斜井和回风立井为新建井筒,利用原主井作为副斜井,行人斜井利用原安全出口斜井,各个井筒特征叙述如下:主斜井为半圆拱断面,锚网喷支护,倾角为20°,井筒净宽4.4m,斜长508m;行人安全出口斜井为半圆拱断面,锚喷支护,倾角为21°井筒净宽4.5m,斜长430m,井筒构筑有行人台阶,兼作矿井进风井;回风立井直径为6.0米圆断面,混凝土砌碹支护,垂深220米,落底于9+10#煤层,担负矿井的回风任务,兼作矿井另一安全出口;副斜井为半圆拱断面,料石砌碹支护,倾角为23°,井筒净宽3.2m,斜长490m。

2.1.4 通风系统与瓦斯

现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要通风机为轴流式通风机,反风方式采用风机反转反风。主斜井,安全行人斜井、副斜井为进风井,回风立井为回风井,回风立井井口安设2台 FBCDZ-10-№30B型防爆主通风机,配用电机YBFe560M1-10型功率315kW10kV,额定风量 6600-14700 m3/h,负压864-3264pa。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备用通风机能够在10min内启动,担负矿井通风任务。风机通过电机反转反风,能在5分钟完成反风操作,反风风量能达到正常风量的以上40%。主斜井进风量1552.50m/min,安全行人斜井进风量 1840.32m/min,副斜井进风量 1476.00m/min,总进

风4868.82m/min,总回风风量4924.56m/min。开拓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局扇全部实现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每日对局扇,备用局扇进行自动切换。山西省煤炭厅综合测试中心山西公信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19日对该矿9+10#煤层的煤层自燃倾向性进行的检验, 9+10#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5.04m3/min。根据地质资料和瓦斯鉴定结果,为瓦斯矿井,为确保安全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

2.1.5 供电系统

矿井一号工业场地已建10kV地面变电所一座。工业场地变电所10kV双回路电源,一回路引自郭道110kV变电站10kV 597#专线,另一回路引自聪子峪35kV变电站10kV534专线。

二号工业场地建35kV地面变电所一座,一回路引自郭道110kV 变电站35kV 母线,另一回路引自聪子峪35kV变电站35kV母线,变电所内两台35KV/10KV电力变压器向二号工业场地10kV地面变电所双回路供电。风井场地10kV双回路电源架空引自二号工业场地10kV变电所不同母线段。

地面10kV系统为单母线分段连接,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井下10 KV和660V系统为单母线连接,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地面380V/220V 系统为单母线分段,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N系统。矿区内井上一类负荷均为双回路供电。

本矿主斜井井底建有中央变电所,与井下主排水泵房联合布臵。本所两回10KV电源引自二号工业场地10kV变电所不同母线段。变电

所内10KV高压配电装臵选用PBG-630/10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臵,660V低压馈电开关选用KBZ系列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

井下中央变电所各以两回10KV电源向一、二水平采区变电所供电。一水平采区变电所的供电范围为6号煤采区工作面和各运输大巷;二水平采区变电所的供电范围为9+10号煤采区工作面和各运输大巷。采区变电所以10KV电源向采区顺槽掘进工作面移变和大巷掘进工作面移变供电;660V电源向采区运输巷等配电点供电。

井下各工作面、配电点用电设备的启动器均选用QJZ、QBZ矿用隔爆型真空启动器;各掘进工作面局扇选用QJZ-4*120/660型矿用隔爆型双风机双电源组合式真空启动器,可保证实现局扇“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等安全措施。

井下供配电电压10KV、660V、127V。

2.1.6 提升与运输系统

两个井筒分别独立提升,系统相对简单:

运料(设备):通过315KW绞车运进(出)。

运人:行人斜井装备RJY37-21/450型架空乘人器,担负矿井人员上下井任务,平巷为人力行走。

2.1.7 排、供水系统

根据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中等。正常涌水量为4.85m3/h,最大涌水量为8.06m3/h。矿井在主斜井底附近设主水泵房和主副水仓,主水仓容积1101.3m3,副水仓容积744m3;采区设有采区临时水仓。能够容纳矿井32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排水系统:主水泵房安装MD155-30×8(SL)型多级离心泵3台,额定流量为155m3/h,额定扬程为240m;配用YB315L2型防爆电机,电压660V/1140V,功率200KW,转速1480r/min.正常涌水时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最大涌水时两台工作,一台备用。排水管为直径194×6型无缝钢管,排水管路沿主斜井敷设2趟。

掘进每个工作面安设2台7.5KW或9.2KW水泵以备排水(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当井深超出水泵扬程,要及时开掘小水仓,增加水泵。涌水量大时要及时更换大功率水泵。

供水系统:水源由地面深水井提升至工业场地生活消防水池,水质、水量满足生产用水要求。井下防尘供水系统完善,地面高山设静压水池4个,水池容积分别为500m3、200m3、220m3、200m3,管路沿安全行人斜井、主斜井向井下布臵。巷道均铺设洒水管道。主要井筒及主要大巷内安装Ф108mm无缝钢管主供水管路,主要大巷内每50m 留设一个支管和阀门;工作面顺槽铺设Ф89mm供水管路,每50m留设一个支管和阀门。供各工作面喷雾洒水、供水施救及消防使用。2.1.8 通讯系统:

地面通信系统与沁源网通分公司联网,地面通信线路由地面调度指挥中心采用专用通信电缆引出,到各地面变(配)电所、主通风机房、提升机房、爆破材料库及主要部门,现已安装10部可与矿外直通的电话,内部通讯网络畅通;主要部门领导配有手机。井下通信系统选用HJK-120型交换机,通信线路由地面安全指挥中心使用MHYVR型通信电缆经安全出口井到井下各机房、硐室、采掘工作面及主要岗位、场所,现已安装TXH108型电话18部。矿井内、外及井上、下通信系统畅通。

2.1.9 人员定位监控:

矿井现用KJ251型人员定位系统,现装有KJF251-F8监控主机12台(8台运行,4台备用)、打印机1台、UPS电源1组、避雷器2台、KJJ46型传输接口2台,KJF210B读卡器34台、KDW-2/660(380)型隔爆兼本安型不间断电源箱3个,发放人员定位卡350张,可连续不间断对井下人员的分布状况和每个作业人员出入井时间及运动轨迹进行监测。人员定位系统现符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

2.1.10 安全监控系统:

矿井装备了一套KJF2000N型安全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在矿调度指挥大楼内。由监控主机及其外设、传输接口、井下分站、传感器和信号电缆等组成,可对甲烷、风速、一氧化碳、负压、烟雾、温度等井下参数及通风机、风门的开停状况进行连续监测,具有“风电、瓦斯电”闭锁功能。监控系统传输信息使用专用通信电缆,井下MHYV 电缆由行人斜井入井至井下各分站。井下共安设KJFT-2(B)型分站17台,地面安设分站3台,备用4台,总共24台。各开拓工作面、顺槽等地点均安装设甲烷传感器,风筒出口安设风筒传感器,均实现了瓦斯电闭锁,对控制重大瓦斯事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甲烷传感器在地面调校,调校周期为10天。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能够24h连续运行,并实现了三级联网。

2.1.11 压风自救系统:

地面建有压风机房,内设2台LG-21/8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排气量:21m3/min、排气压力:0.8MPa,正常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用Y2-315S-4,110kW电机,电压380V,转速2980r/min。冷却方式为风冷式。储气罐两个,容积2m3。矿井压风管路铺设情况:压风管

主管采用Ф159mm无缝钢管,支管采用Ф76mm无缝钢管。空气总管路上安装A44Y-16型安全释压阀,空气通过压风机房沿着行人斜井引入,沿大巷成枝状布臵,分支管一直延伸到井下各硐室和作业地点。

2.2 危险源与危险分析

2.2.1 瓦斯、煤尘危险源分析

山西省煤炭厅综合测试中心山西公信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19日对该矿9+10#煤层的煤层自燃倾向性进行的检验, 9+10#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04m3/min,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5.66m3/t。根据地质资料和瓦斯鉴定结果,为瓦斯矿井,为确保安全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

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测试中心鉴定所采煤层9+10#煤的吸氧量为0.755cm3/g,鉴定等级为III级,为不易自燃煤层,6号、9+10号煤尘火焰长度分别为100mm、3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分别为65%、60%,结论为煤尘具有爆炸性。

瓦斯、煤尘燃烧爆炸:矿井在采掘生产活动中会涌出大量的瓦斯,掘进工作面在爆破后、掘进机截割煤时、过地质构造带或瓦斯异常区域等情况时有可能发生瓦斯超限或积聚,在发生无计划停电停风时必然造成瓦斯超限或积聚;巷道通风不良时容易造成瓦斯超限或积聚。同时,如果存在机电设备失爆或违章放炮等情况,极易引发瓦斯燃烧或爆炸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威胁。

掘进工作面及煤仓、各转载点等处防尘措施未能按规定实施,煤尘浓度超限未能及时检查(检测)到时,如果存在机电设备失爆或违章放炮等情况,极易引发煤尘燃烧、爆炸事故发生。

瓦斯、煤尘燃烧爆炸能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高温,同时产生高浓

度的一氧化碳,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能造成设备毁坏、支架破坏、顶板冒落、通风系统破坏等危害的发生。

瓦斯窒息:由于大量的瓦斯存在,使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大大降低,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人就感觉呼吸困难、窒息,直至死亡。危险、有害因素、事故隐患的存在场所开拓工作面、回风巷道、采空区、盲巷等。

由上分析可知,存在发生瓦斯爆炸、煤尘爆炸事故的潜在危险。

2.2.2 火灾危险源分析

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测试中心鉴定所采煤层9+10#煤的吸氧量为0.755cm3/g,鉴定等级为III级,为不易自燃煤层,6号、9+10号煤尘火焰长度分别为100mm、3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分别为65%、60%,结论为煤尘具有爆炸性。也可能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可燃物如油类等,出现外因火灾。

内因火灾:煤炭自然发火引起的火灾。内因火灾多发生于采空区或煤岩裂隙发育的煤层。空气进入破碎煤体,煤中固定碳被氧化,放出热量,煤体集热,发生隐燃,温度升高达到600℃以上时,产生明火,形成火灾。内因火灾发生是煤的回采率低、采空区漏风、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慢或未采取灌浆防火措施等原因造成的。

外因火灾:发火原因主要有对火源、易燃物品及机电设备管理不善、电气设备失爆、电缆不阻燃、三大保护(漏电、过流、接地)失效,短路或电火花;输送带不阻燃,设计安装不当、无自动探测灭火装臵或其失灵引起输送带火灾;设备或工具撞击产生撞击火灾;设备或工具表面电阻超过300欧,引起静电火灾;井下巷道支护采用可燃性支护;二是相关防灭火管理制度和措施执行不到位。

由上分析可知,存在发生火灾事故的潜在危险。

2.2.3 顶板危险源分析

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采掘过程中,由于围岩破坏、支护失效而引起顶帮垮塌等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终止生产的事故。顶板事故是矿井煤炭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顶板事故主要是在从事煤矿井下掘进、采煤等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一般分为岩顶冒落事故和煤顶冒落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地质构造、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顶板支护工程质量差、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等造成的。

(1)井筒掘进在穿过采空区时可能诱发冒顶事故。

(2)局部冒顶事故主要原因是顶板破碎断裂(垮塌)而导致支护失效、没有及时支护或及时支护但质量不合格所引起的。局部冒顶主要发生在以下地点:

①地质构造带附近。地质构造带如断层、陷落柱、冲刷附近容易发生局部冒顶。掘进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局部冒顶现象。

②工作面。工作面局部冒顶是由于爆破后,顶板容易形成各种劈裂,造成游离岩块或遇破碎顶板,支护不及时而发生局部冒顶。

由上分析可知,存在发生顶板事故的潜在危险。

2.2.4 提升、运输危险源分析

(1)斜井提升

我矿主斜井设有胶带输送机提升,同时设有单钩串车运输系统。

斜井提升危险性为:跑车、过卷、掉道毁物伤人。其中跑车事故是斜井提升运输危害最大的事故,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2)提升、运输运行状态不良

①钢丝绳断裂。钢丝绳由于磨损、断裂、锈蚀超限承载时强度不够或急停车负荷超限时可能产生钢丝绳断裂。

②摘挂钩操作失误。未挂钩下放或过早摘钩,造成跑车事故。

③绞车制动装臵和保险装臵失灵。制动装臵主要为工作闸或保险闸,如果失效就会造成制动装臵失灵会造成带绳跑车事故或过卷事故。

④绞车司机操作失误。司机精神不集中,违章操作、下放重车时电机未带电“放飞车”。

⑤挂车违章。超挂车辆、车辆超载或车辆连接时插销未到位。

⑥轨道、矿车状态不好,矿车脱轨,矿车连接装臵及防脱落装臵检查、维护的差,不使用防脱插销,会造成窜销跑车。

(3)防跑车装臵及管理缺陷

①设计缺陷。防跑车装臵设计不符合实际,起不到作用。

②安装缺陷。安装不当,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③工作状态不良。工作状态异常或出现故障,起不到作用。

④“一坡三挡”不健全。

⑤没有严格执行斜井“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和严禁蹬钩制度。

(4)水平辅助运输

该矿轨道巷采用调度绞车牵引矿车运输,矿车运输常见的车辆伤害事故有矿车撞、压行人,矿车掉道挤压人员,产生上述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①行人方面。行人行走地点不当;行人安全意识差或精神不集中,行人不及时躲避,人员强行通过引起挤压事故。

②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无人行道、无躲避硐室、设备材料堆积、巷道受压变形、照度不够、噪声大、巷道宽度不够等。

③其他因素,如无行车警示信号或信号不起作用、操作员无证驾

驶或精神不集中、未执行行车不行人制度等。

⑶带式运输

该矿主斜巷采用带式输送机提升煤炭,主运输巷及顺槽均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其危害因素主要表现为绞人伤害及胶带火灾。产生伤害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的因素。带式输送机运转过程中清理物料、清扫胶带机、加油或处理故障;疲劳失误、绊滑跌倒、衣袖未扎;违章跨越、胶带下边穿过、违章乘坐;操作人员精神不集中;连接输送带违章操作。

②物的因素。防护装臵失效、保护装臵失灵、设计不满足要求、斜井胶带机缺少断带抓捕装臵或装臵失灵、信号装臵失效或未开启、行人处缺少过桥、巷道照明不足等。

③未使用阻燃型输送带、胶带滚轮长时间与堆煤摩擦冒烟发火等。

④刮板输送机的事故。主要有机头、机尾翻翘碰人,在溜槽上行走摔倒人、运料碰人、断链碰人、无轮罩碰人。

由上分析可知,存在发生提升、运输事故的潜在危险。

2.2.5 水害危险源分析

采掘工作面突水:在采掘活动中,突然遇到含水层、断层水、陷落柱等,都会发生突水。

采掘工作面或采空区透水:由于地质构造或采掘使采空区与储水体连通,使大量的水体直接进入采空区或采空区积水。在采掘活动中,误透采空区,引起积水涌出,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矿井被淹。

地表水或突然大量降雨进入井下:通过裂隙、废弃井口、溶洞、废弃巷道、透水层、地表露头与采空区、巷道、采掘工作面连通,使大量的水体进入井下巷道和作业场所。

水害发生主要原因是:矿井地面防排水措施不完善;水文地质资

料掌握不准确;探放水技术、措施不利;排水设备、设施设计或施工不合理;没有及时发现突水征兆;发现突水征兆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探水、防水措施;采掘过程中没有采取合理的疏水、导水措施,采空区、废弃巷道积水未排;巷道、工作面和地面水体内外连通;降雨量突然加大时,造成井下涌水量突然增大等。

由上分析可知,存在发生水灾事故的潜在危险。

2.2.6 电气危险源分析

(1)触电、电击伤害

伤害方式: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局部伤害,形成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

伤害途径:①直接烧伤: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产生电弧时,电流流过人体形成烧伤。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②间接烧伤:当电流发生在人体附近时,对人体产生烧伤,包括融化了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③电流灼伤: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为热能造成的伤害。

触电产生的原因:一是违章带电检修、安装、检查、清扫、搬运;二是没认真执行停送电制度、高压作业工作票制度,停错电、送错电;三是保护装臵失灵,例如:井上带负荷拉开裸露的闸刀开关;误操作引起短路;近距离靠近高压带电体作业;线路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人体过于接近带电体;缺少防雷电装臵或防雷电装臵失效等。井下未使用漏电保护装臵或漏电保护装臵失效;未设保护接地装臵或保护装臵失效;未使用煤电钻综合保护装臵或保护装臵失效,照明未使用综保或保护装臵失效;高压馈电线路上未装设单项接地保护或保护装臵失效;缺少警示标志;人员违章作业。

(2)电火花和电气火灾

产生原因:使用非阻燃电缆、矿井内无煤矿用安全标志的低压电缆、未及时更换、电缆超负荷使用、连接不合标准、受外力损坏产生短路、漏电,电气保护装臵失灵,防爆型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或失去防爆性能及违章操作、带电检修搬迁等均可能产生电火花和电气火灾,此外在有瓦斯的矿井,矿灯和发爆器及网路产生的电火花也是危险的。

2.2.7 炸药燃烧爆炸危险源分析

火工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管理不当极易造成爆炸事故,因此,所有接触爆炸物品的人员,必须是经过专门培训并且有培训合格证的人员,否则,一律不允许接触火工品。

由上分析可知,存在发生炸药燃烧爆炸事故的潜在危险。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见附图)

应急组织体系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工作组组成。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郭建军(矿长)

常务副总指挥:刘永明(技术总工)

副总指挥:王明耀(安全副矿长)

曹世明(生产副矿长)

张连珠(机电副矿长)

成员:高智文、康晋淳、任华荣、韩晋阳、席建峰、雷建峰、杨志亮、史建中、阴旭东、史守义、武志伟、康世亮、郭志宏、王旭兵

职责:

总指挥由矿长担任,全面领导本公司开展事故应急处臵工作,宣布进入和解除事故应急状态;负责事故救援的总体协调,指挥工作;负责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工作;负责安排、指导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工作。

常务副总指挥由总工担任,主要职责是在总指挥不在或总指挥无法履行总指挥职责时全权代表总指挥行使总指挥职责。

副总指挥由分管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担任,在总指挥或常务副总指挥的领导下指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保障,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疏散等所需的人力、财务和物力;调动各相关专业科队技术力量,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保障和支持。

救援领导组职责及权限:

组长:郭建军(矿长)

副组长:曹世明(生产矿长)王明耀(安全矿长)

成员:刘永明张连珠康晋淳高智文任华荣

席建峰韩明才

及时掌握事故发生情况并及时汇报领导组;召开专业会议,布置和检查各基层单位工作;承办上级的有关决定和指示;制定救援行动方案。

技术专家组职责及权限:

组长:刘永明(总工程师)

副组长:史守义(技术科长)

成员单位:技术科、地测科、通风科全体人员

根据事故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迅速制定抢救与救援方案、技术措施,报总指挥同意后实施;提供救援技术支持,参与抢险方案拟定;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搜集整理救援过程中的技术资料,为指挥部提出建议意见及相关依据,参与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审定事故原因分析报告,报总指挥阅批;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

救援行动组职责及权限:

组长:曹世明(生产副矿长)

副组长:雷建峰(兼救护队队长)

成员单位:兼职救护队成员

矿应急救援队担任,救援组由矿应急救援队与外来援助救护队联合作业,并成立矿山救护联合队,协调各救护队的救灾行动。

主要负责矿井遇险人员救护工作,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计划所规定的任务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协助矿井事故处理工作,协助进行救灾;对有危险环境下人员的进行疏散;为救灾工作提供监护。

治安警戒组职责及权限:

组长:王明耀(安全副矿长)

副组长:杨志亮(安全科长)

成员:保卫人员、安全科全体人员

保卫科长担任,维护救灾时期的社会秩序;制止重大灾害情况

引发社会骚乱;防止犯罪事故发生;必要时在总指挥、副总指挥领导下组织人员疏散;维护事故现场附近交通秩序。

善后处理组职责及权限:

组长:韩明才(工会主席)

副组长:郭志宏(行政科长)

成员:财务科、资产科全体人员

做好受灾人员生活必需品,建设受灾人员临时住所,负责接待受灾职工亲属,根据国家的文件要求对遇险职工家属开展事故理陪工作。

物资保障组职责及权限:

组长:张连珠(机电副矿长)

副组长:王旭兵(资产科长)

成员:资产科、机电科部门有关人员

负责保障抢险救灾物资的采购、运输工作,满足井下抢险救灾使用,保证受灾人员撤离用车,所需设备供应,应急物资装备的收发和管理。

通讯联络组职责及权限:

组长:席建峰(机电副总工程师)

副组长:史建中(机电科长)

成员:机电科有关人员

负责抢险救灾期间的所有通讯设施、设备的作用、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完好,遇有故障及时快速抢修,保证井上下通讯系统畅通无阻

医疗救护组职责及权限:

组长:史晓东(职工医院院长)

成员:医疗救护站、医院有关人员

负责现场伤病员紧急救护,受伤人员转送治疗和卫生防疫工作。

3.2.2.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矿安全指挥中心

办公室主任:高智文(安全指挥中心主任)

报警电话:外线0355-******* 0355-******* 内线313 井下9或500

办公室职责:

在接到报警信号时,保证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询问事故现场的重要信息,事故发生后负责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行动组成员,及时传达指挥部的命令,掌握现场救援情况,并向指挥部报告。

4 预警及信息报告

4.1 预警

4.1.1 通风系统灾害事故监测监控及预防措施

(1)巷道设计时,要考虑合理的通风系统,断面要符合要求。

(2)严格按配风标准进行配风,矿井每10天进行一次全面测风。对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测定。保证井下各工作地点的风量符合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