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世纪社会背景

19世纪社会背景

19世纪社会背景
19世纪社会背景

一、社会背景

思考两个问题:1、民族国家

2、民族国家与现代新闻事业的关系

19世纪以后的世界图景,虽然错综复杂,变化万千,但西方崛起和全球扩张是一条鲜明的历史主线。这种“西方中心论”确实是一基本事实。

为什么西方世界能崛起为世界的“中心”呢?

主要有两种说法:

1、“西方优异论”(解释)

2、“世界体系论”(解释)

不管按照哪种理论,19世纪欧洲能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这些革命在16、17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但是他们的影响直到19世纪才被充分的感受到。

三大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变革、文化交替和心理的转型,都对新闻事业产生了直接与间接的推动。比如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崛起,就与新闻事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什么是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是一种遵循启蒙理性的国家形态和政权组织,

特点:确定的疆域、独立的主权、强烈的认同感(详细点来说,就是要求在固定的疆域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主权,建立一个可以把政令有效地贯彻到疆域内的各个角落和社会各个

阶层的行政体系,并且要求国民对国家整体有强烈地认同感)

民族国家是怎么产生的?

这种不同于以往的国家形态,是伴随着现代文明出现的。

时间节点,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整个世界都朝着现代化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一个美国学者,在他的《全球通史》中,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界,将人类历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之后的世界。1500年后的世界,用启蒙理性的语言说,就是现代性、现代化、现代主义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的现实化身就是民族国家及其发展史。现代社会标志,商业活动的扩张、技术革命的发展,都是民族国家这一世俗政治的产物。

具体事件1618—1648欧洲爆发“三十年革命”又称“宗教战争”(是由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的矛盾以及宗教纠纷激化的产物,战争以波西米亚人民反抗奥国哈布斯堡皇室统治为起点,战争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法国是信天主教的,但是为了称霸欧洲才和新教国家站在了一起)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皇和波兰的支持。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宗教改革运动之

后又发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对立,加之周边国家纷纷崛起,于1618年到1648年爆发了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卷入神圣罗马帝国内战的大规模国际战争。

最后以哈布斯堡皇室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而告结束。

战后各方签订的《威斯特伐里亚条约》(该条约际上是现代欧洲各国,如英、法、德等建立各自民族国家的蓝图,不仅确立了现代欧洲的国家版图,而且奠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此后,民族国家之间的纵横捭阖,就构成了现代历史的主要景观。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理论谈到现代世界的四种冲突形态。1、君主之间的冲突()

2、民族国家的冲突()

3、意识形态的冲突()

4、文明冲突()

意识形态的冲突和文明的冲突,并没有取代民族国家的冲突,只是使民族国家的冲突更加复杂化。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是民族国家的联合体,现代世界的基本格局还是受制于民族国家的。

时间的界点,具体的表现,产生的可能性

想象的共同体

关于民族国家的起源与发展,B.安德森在他的《想象的共同体》一书里做了论述。

B.安德森,P.安德森(弟弟)都出生在抗战时期的昆明。两人都是知名的学者,弟弟P.安德森曾经长期担任国际学术重镇的《新左翼》的主编。1983年哥哥B.安德森以一部篇幅不大的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想象与扩散》一举成名。主要探讨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问题,它说,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为什么共同体是“想象”的?(即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们大多数的同胞,和他们相遇,甚至听说过他们,然而,他们连接的意象却活在每一位成员的心中。)这种“想象”是如何成为可能呢?(现代印刷媒介的普及与发展,为民族国家的想象提供了可能,正是由于报纸、杂志、书籍以及随后的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发达,人们才可能将互不相识的人想象为声气相通的“同胞”)

民族国家与现代新闻业的关系

从现代历史看,民族国家的兴起与现代媒介的发展是同步的。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举例:

1、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民族主义的近代形式得到了最大的促进。

1)动员国民军队(国民军队是由乐于并渴望为祖国而战、有政治觉悟的公民组成,印刷媒介的普及,让全国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虽然地理上有距离,但是人民对不同的地区人民,社会的状况,国家面临的形势都有详细的了解,各地的人民是声气相通的,所以当国家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民族共同感,感觉自己是一家人,就会不约而同团结在一起。)

2)法国革命时期:

要求所有的法国公民说法语,即“中央的或国家的语言”,代替地方方言;

建公立小学:教法语,灌输对国家的热爱;

出版读物:报纸、小册子、期刊;

创立:国旗、国歌、国家节日这种民族主义仪式和象征。

(这些都对民族主义的形成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中国晚清以来的历史

“全民族抗战”(外敌来侵,在救亡图存这一神圣历史使命的感召下,各种宣传民族主义的出版物纷纷面世,各种抗日

团体和武装纷纷建立,各种民族文化建设的口号此起彼伏,爱利用标语和口号号召全民族团结起来,国民族主义迅速汇成了一股具有最广泛社会基础的时代主潮。)

斯塔夫里阿诺斯:20世纪以前殖民地诸民族一直保持着西欧人在18世纪以前所具有的宗教和地方方面的忠诚。只是20世纪时才具有民族意识,

1)

2)

3)

在这个过程中,以印刷媒介为代表的新闻事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查近代新闻事业的作用)正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报刊发行,邻里相望而老死不相往来的中国人,才能将自己想象成声气相通、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

单单从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角度看,现代的新闻事业不仅仅只是报道新闻、赚取利润而已,他与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现代化事业都是息息相关的。人们常说西方的强大是得力于科技进步、思想先进、制度创新,没错的,最核心、最实际、最直接的因素在于他们是民族国家。

举例:鸦片战争(P149下)

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什么是国家?它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1)含义:从产生上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什么是国家性质?它由什么决定? (1)国家性质又称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不同地位。 (强调谁是统治者,谁掌握国家政权) (2)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国家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其区别是什么? (1)根据国家性质的不同,国家可以划分为: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其中,前三种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 4.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和本质分别是什么?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什么?每个特点的表现又有哪些? (1)广泛性: ①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②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提示: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真实性: ①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②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③还表现在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 提示: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A人权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最根本的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还有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权利等。 B促进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主权是全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主权高于人权。 C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要性: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D特点: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即一个国家的人权及其实现,是受该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制约的,不可能超越该国的具体国情。所以说,人权不能超越国家主权。 7.我国专政职能的对象、措施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1)对象: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2)措施:①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②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3)目的:①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②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③保障人民民主; ④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什么? (1)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 ①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②两者含义也不相同: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专政是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社会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社会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2008级日语(4)班袁宣美 20080600137 摘要:翻译活动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在整个翻译活动中,译者作为翻译主体,无疑是最为活跃的因素,但往往忽略了社会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的开放程度,社会的价值观及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政治因素翻译影响 翻译活动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呈现出一个开放的活动场,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译者作为翻译主体,无疑是最为活跃的因素。然而在以往的翻译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将目光局限于语言层面的得与失,正与误,把重点放在技巧层面上来,译者除了要对原文负责外,其他因素似乎都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翻译活动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的交流活动,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而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社会政治因素对翻译的选择,翻译的接受和传播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一、社会的发展需要翻译 一方面社会的发展需要翻译,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着翻译的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之中,而人类社会越发展,越体现出一种开放与交流的精神。人类社会想要走出封闭的天地,求得发展,首先必须要与外界进行接触,以建立起交流,向着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目标前进。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翻译恰如一座桥梁,把两个相异文化连接起来,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扮演者这关重要、必不可少的角色。 以佛经的翻译为例,西汉末东汉初,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发展,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国家赋税徭役日益加重,地主豪强兼并勾斗,再加上自然灾害年年不断,人名生活苦不堪言。这样就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因为,一方面,挣扎在极苦世界的农民大众渴望从佛教中寻求精神慰藉,冀求神明能就芸芸众生于苦海深渊。另一方面,地主豪强,皇室官吏等统治阶层也希望通过宗教的力量来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也冀求万能的神明能保佑自己长命百岁。在这样一种文化和社会环境下,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自然受到欢迎,佛经的翻译也自然因此受到广泛重视。自公元148年西域高僧安世高于洛阳开佛经汉译之先起,通过大规模的翻译,佛教稳步进入华夏大地,并通过与儒教、道教玄学的交织融合,很快演化成为一门国教。在长达七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佛经翻译高潮迭起,经久不衰,于唐宋时期达到顶峰。 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翻译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翻译有着不同的选择和需要。从国内对日本文学的译介中可以看出。“五四”前后既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又是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的一个转折点。从翻译选题上来看,之前在中国对日本文学的译介中,“五四”之前的日本文学 译介具有浓厚的急功近利的色彩,大多数翻译家把文学翻译看成是救国救民的一种手段,他们看重的不是文学本身的价值,而是文学所具有的功用价值。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翻译选题的选择都是实用性优先。当时的启发国民政治意识的日本政治小说被大量译介过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梁启超亲手翻译的柴四郎的《佳人奇遇记》。之后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周作人为代表的一些翻译

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六中全会准确把握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全会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所作出的理论阐述和决策部署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充分的现实依据。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首先应全面理解、深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上来。 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愿望 构建和谐社会属于社会建设范畴。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其范畴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建设相对薄弱,满足不了人们多方面的社会需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社会建设的紧迫性日益显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鲜明地提到全党全社会面前,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还是第一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确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去年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原来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明确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了要求。这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人民愿望,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立足世情国情,适应新的趋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世情国情,准确判断发展方位和趋势,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从世情看,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既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情看,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加速推进,出现了“四个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单纯的按劳分配体制发展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转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新世纪的头5年,城市化率提高6.8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年有1700多万从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这种社会结构转变的速度和深刻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社会结构的变动,引起了社会成员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利益群体,形成了复杂的阶层关系和利益关系。随着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日益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越来越强。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维护群众利益,实现社会公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六中全会的主题进行研究部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基于当

中国古代政治背景大全

中国古代政治背景大全 基本趋势: 1、自秦以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地方斗争),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皇权相权斗争),但地方势力和宰相也会有反扑,最后谁赢了你们都懂,明清双双达到顶峰 2、史书是大一统史观,大一统有利于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说大一统好的一定要选,有利于也可以直接写 3、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合一定比分好(大一统史观),坚持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反对台独分裂势力(今年可能会考) 4、下一代的政治制度一定会吸取前朝教训,重点感受宋朝那些制度,反应了赵匡胤有多怕唐末那种分裂局面再次形成的心情 先秦 夏朝——早期国家,王位世袭取代禅让 商朝——神权王权相结合、德政(商汤) 西周——分封、宗法、家国同构、神权王权相结合、尚未实现高度权力集中(秦朝实现)

分封 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统治 推动周边地区对中原文化认同(高考原题选项) 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高考原题选项) 促进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高考主观题原题答案)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等级观念 宗法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有利于维护政治社会秩序 影响源远流长 触发条件(祖、宗、族、亲、祭祖……) 不同于宗法观念

春秋战国 周王室不行了(衰微) 分封宗法被破坏 社会动荡不安 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变法 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雏形出现 贵族没落平民(士)阶层崛起 奴隶主贵族没落,封建地主阶级崛起 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 秦朝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皇帝三公九卿郡县 修长城北伐匈奴南区百越之地,有利于各民族交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这么多年没见考过

汉朝 汉初郡国并行打起来 汉武帝推恩令分分分解决王国问题 刺史对应中央集权增强 中外朝对应君主专制强化 察举制征辟制,贵族垄断看道德做官 汉承秦制 外戚干政 独尊儒术重用儒生 没有真正解决地方势力强大的问题,东汉为地方豪强所灭 魏晋南北朝 三省制度形成(唐朝那叫三省六部) 门阀士族政治 九品中正世家大族当官寒门子弟无门 朝代更迭频繁

中考政治原因类题目

一、原因类 (一)根本原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党领导人民取得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课腾飞的东方巨龙) 2.全国人民的团结努力艰苦奋斗,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第七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八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 基本路线和它的核心内容 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顺目录 第二课全民共同致富 两个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了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确立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第三课人民当家作主 两个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第五课走科教兴国之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六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九课走向世界的中国 加强国际合作,走和平发展之路 法律走依法治国之路 (二)五位一体记原因(措施) 经济: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政治: 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③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文化: ①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

浅论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区文化建设

浅论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区文化建设 摘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文化又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建设社区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些基本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 社区文化建设 加强社区建设,既要加强社区环境、综合治理、社区管理制度和机构建设,更需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灵魂。社会的和谐,凝聚于文化的和谐。和谐的社区,离不开和谐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载体和途径,在服务社区建设管理、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区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转变观念、充分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事业 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观念和生活质量,扩大社会文化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思想观念上把社区的文化建设真正重视起来。 1、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活动。 2、发展社区文化是为了丰富社区人的文化生活,营造社区的文化氛围,提高广大居民的文化层次,指导群众的文化选择。因此,发展社区文化首先要转变观念,跳出狭义的小文化,进入开阔的大文化,包括科、教、文、卫、体,包括生活方式、精神状态、文化素质等。同时,要认识到发展社区文化对于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以全新的理念、全景的视角,全面扎实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3、要转变简单化、单一化的思想行为,不能认为搞社区文化就是搞一二间棋牌室、配置一些健身器材,或者逢年过节搞一点活动就行了。 4、要改变频繁地搞一些没有针对性的活动,表面热热闹闹,实际缺乏参与,走走形式而已的现状,把社区文化建设当作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来推进,深入调查,循序渐进,适应社情的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制订针对性、长期性的规划,保持社区文化建设持续性发展。 二、以人为本,切实抓好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具有一支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具有文化专业热心于社区文化的骨干队伍,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目前,社区文化管理专业干部、骨干力量较为缺乏,严重地制约了社区文化活动档次和水平的提高。抓好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政治生活的教案范文

政治生活的教案范文 【教学设计】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3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途径这对我们今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等证明了奋斗方向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分析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三教学重点难点 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四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五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实际生活内容较多建议教师多采用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为主 六、课前准备 1、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等问题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政治生活呢? (二)进行新课 一、置身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2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二、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13页内容说明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有些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从个人生活的内容来看我们具备参与政治生活的条件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规定了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国家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因此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该成为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从社会公共管理来看我国有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等基层自治组织及管理制度有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服务政府工作的改进决策的完善政风的廉洁效率的提高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因此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应对着严峻的挑战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是我们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答模拟题:以法制为切入点建设和谐社会 【背景链接】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标准表述】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表现为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政治与经济和谐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政治生活(概念、主要包括、关系)

必修二政治生活(必背点) 概念(内容) 1、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也简称为人民民主 专政。(我国的国家性质) 2、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村民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依法行政)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 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5、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 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我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 10、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和平问题) 11、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发展问题) 1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主要包括: 1、(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我国公民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选举方式) 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 7、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1)信访举报制度(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3)舆论监督制度(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8、政府的基本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9、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大的职权) 10、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人大代表的职权)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义务) 11、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2、我国的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3、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14、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初现成果,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英国的银行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银行券等新型的信用工具蓬勃发展,并与金属货币一同构成了当时流通的通货。 但同时,拿破仑战争阴霾密布,对英国国内的经济稳定形成巨大的威胁,直接导致了1797年的挤兑风波和长达二十年的停兑。在此期间,伴随着农业的歉收和巨额的军费开支,英国国内出现了物价上涨,黄金外流的情况。针对这一系列现象,爆发了“金块论战”。前期的论战焦点是桑顿,他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观点,如通货紧缩的危害、对“真实票据学说”的驳斥、短期增发银行券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等;后期的论战主要是李嘉图的舞台,他也提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观点,包括对金本位的强烈支持、对国际间黄金流动的论述和“货币数量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尤其是后者的系统阐述,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另外他所构想的脱离中央政府的独立的中央银行,至今也是很具有启发意义的。 但是,个人认为,这种体系本身就有一种缺陷,那就是黄金这种东西,究竟由谁来控制。在黄金储量并不是确定的情况下,掌握了黄金便是掌握了经济的命脉。而当时的黄金产地,与黄金的流通,买卖,皆为犹太金融财团所控制,导致了黄金的本身供应是受限的,而脱离中央政府的中央银行,由于黄金本身是被犹太财团控制,而中央银行则变成了犹太财团的附庸。如果黄金是归于一个有足够贤能且无私欲的组织或者机构,并由其建立起中央银行,则金本位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稳定的;但是事实上,金本位由于黄金受到控制,犹太财团通过操纵黄金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命脉大肆敛财。这种情况直到冷战时期才有所改观。 1821年英国重新开启兑换制,本以为将一劳永逸的使英国走上平稳发展的道路,然而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又频繁出现了多次经济危机——每次危机都伴随着物价下跌和经济衰退的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又出现了“银行-通货论战”。这次论战可以被认为是前期“金块论战”的延续。作为金块主义者的继承人的通货学派一如既往的坚持货币数量论,可以说货币数量论在他们的推广下确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官方和学界的地位,但他们“把银行券和黄金并列,当作是其他信用工具的基础”的看法一直遭后人诟病;而银行学派继承了反金块主义者的基本观点,并且让“真实票据学说”在“回流法则”的包装下复活,在此基础上他们所提出的有关货币内生的观点,一百多年后又成为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 个人看来,这两种学派斗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传统的金融财团与新兴金融财团之间矛盾的体现,其代表就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的美国的摩根与欧洲的罗斯柴尔德财团之间的斗争(摩根是新兴金融财团的代表,也就是说利用股票和市场操控经济,而欧洲传统财团则趋向于控制黄金以控制经济)。其结果是什么呢?摩根财团最终击败罗斯柴尔德,从而确立了“银行-通货”体系的地位。但是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影响是“信用”的概念,发展到在今天“主权信用货币”的流行。货币的抵押品是国家的“主权信用”,而不是实体的黄金,而这点也在根本上影响了人们对货币的定义,虚拟经济由此而生。 总之,这两次论战对后世的经济学理论有重要的影响,此中所迸发的思想包罗万象,有些甚至走在当前经济学的前沿。对于这些理论的不断学习和挖掘,对认清当代经济现实,做出合适的正确的判断和对策,是非常有帮助的。

宏观发展背景

宏观发展背景——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 国家加快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加速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 中观发展背景——阿拉善盟集中统筹、经济对接发展战略 从外部看,阿拉善地区的发展应更为积极地利用和接纳外部“银川经济圈”、“乌海经济圈”的经济辐射作用,承担更多区域功能,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开发区生活圈中部,东与乌海市海渤湾滨河区隔河相望,西接乌巴公路(乌斯太——巴彦浩特——巴音敖包——巴彦树贵),交通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 铁路 包兰铁路从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东部穿越,为国家级双线铁路,现包头—惠农段正在进行电气化提速改造。乌吉铁路自东向西从开发区中部通过,为一级地方专用单线铁路,主要用于货运。 对外公路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对外公路交通主要包括110国道,新乌巴公路(乌斯太镇—巴彦浩特镇),京藏高速公路。 现状区域交通分析 (1)对外交通主要依靠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宁夏石嘴山市与乌海市的交通条件,发展本区与外界的公路连接。 (2)充分利用对外交通优势,将规划区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合理结合,既方便开发区内部交通,又要尽量减少对过境交通的影响。 项目规划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贺兰区中央位置,属于经济开发区商务生活区范围内。规划范围内的现状主要是政府及各部门办公区域与规模较小的生活小区。 规划区外围主要是荒漠、山区、化工园区,主要是中盐、庆华、紫光等企业。 规划定位:在阿盟东部和黄河西岸打造一座集旅游观光、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快速发展生态宜居新城,建设阿盟东部对外形象展示的崭新门户、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示范区和盟东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理想家园。 人力资源 开发区是一个新兴的区域经济体,流动于开发区的都是周边区域的人员,所带给开发区的都是新兴的力量和开发的信息。 人文环境 项目周边所处的规划都是已经建成和在建居民小区,人文环境和流动消费已初具规模,项目位于公园之间,傍临政府,自然优势不言而喻,聚集人气,形成财富核心。 发展定位 阿盟东部对外形象展示的崭新门户 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示范区 盟东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理想家园 与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生态圈金岸区——功能融合、有机生长

时事政治背景资料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规划就是:2011—2015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一政治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高一政治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第一节社会财富增长之源 第二框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B) 审核:李小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构成社会生产的 基本要素,理解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掌握 读懂图表数据和动手制作经济数据图表的基本技能。 2.过程和方法:通过设计、分析和完善创业计划书,引导 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通过课外收集资料、课堂交流和探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较强的获取、分析、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和处理资料,初步掌握分析经济 数据图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领会各类生产要素的使用率 都与人的素质有密切关系,感悟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培 养热爱科学、创新精神和节约意识。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以研究型学习小组为单位根 据教师任务布置分别上网收集并处理相关资料,制作简单多 媒体课件。

2.教师准备:布置预习任务;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材料】复旦大学学生顾澄勇成功创业的故事(参见附件1) 师:提问创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交流】略 师:这些就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课题】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按座位4人1小组)从4人的各自的创业想法中挑出一个作为重点,撰写简要的创业计划书。 【实物投影仪展示】各小组的创业计划书。 一份学生的创业计划书(略) 创业项目:小型网络有限公司 资本:50万 公司选址:黄浦区某中低档办公大楼 主营业务:为黄浦区各中小学幼儿园提供远程教育服务 员工招募:3至4名有创新意识的网络专业人士 利润预期:年利润20万 师:在创业过程中首要的条件是什么? 生:略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7e6928608.html,)/党团工会/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 可以说,这十几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 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不是群众意见最少的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去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现时期",经济社会 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党中央在这样一个重要阶段到来之际,在去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适时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这次四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巨大变化。相比而言,社会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些年来有的地方血吸虫病等疫病死灰复燃,艾滋病、吸毒等现象呈现蔓延之势,特别是2003年发生的SARS事件,2004 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生的水灾等,已经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教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利益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各自的利益必然带来权利意识,权利意识必然导致政治诉求,不同社会 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并且,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也是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易发多发期,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四个尊重"的重要政策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把" 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前提,进一步突出了"四个尊重"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既要充分发挥工人、农民、

诸子百家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分析

感悟诸子 一诸子百家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分离趋向统一的历史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发展变化,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看法,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①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的剧变,人们观念的变革,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和文化发展高峰。 ②思想领域出现诸子百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新气象。 ③出现了一系列的开创性文学成就,《诗经》和诸子散文、屈原及《离骚》是其代表。 ④绘画和音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二诸子的思想核心 孔子: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儒家的基本倾向是认为,实际可实现、可操作的 ?仁?和?恕?还是通过?礼?;大同的?大道?还没有到来,现实可行的就是?礼?。 因此,孔子和儒家的实际思想贡献正是集中在如何维护?礼制?上,?仁?和?恕?是作为?礼?的最高理想被阐述的。 孟子: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荀子:荀子所说的?礼?指的实际上就是一种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

制度。关于?礼?,荀子继承了儒家先人孔子的思想,至于?礼?的起源,不得不谈到?礼?中的等级制。等级制是荀子?礼?的核心内容。荀子明确地指出,?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礼?有贵贱的等级,有明确和严格的是非标准;提出?礼有三百,仪有三千??分莫大于礼?,?礼?应该是完备而且细密的。这样的?礼?,也就是这样的等级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的秩序。 老子: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总结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和政体 (1)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内涵 (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内涵:①民主:在统治阶级内部,按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②专政:依靠暴力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统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两者是辩证(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和对立,民主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对于敌对分子和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人民民主的特点及其表现 (1)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1)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2)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③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要新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④遵守宪法和法律 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7.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以及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2)意义:①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筹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要求:①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社会政治功能弱化因素

这篇社会杂志投稿论文发表了社会政治功能弱化因素,国家权力的渗透,最大程度上弱化侗族鼓楼社会政治功能,鼓楼作为侗族村寨和侗族人的标志和象征,对侗族侗寨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表明侗族侗寨更好地融入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同时发挥社会政治功能。 社会杂志投稿 关键词:社会杂志投稿,社会政治,功能 侗族款组织款制度在明末清初改土归流政策时开始被破坏,民国时代政府势力和保甲制度渗入到了侗款制度,款组织至此遭到严重破坏,款约也被国民党政府的乡规禁约所取代,而鼓楼作为主要侗族款组织款制度的主要载体,其功能也随之被弱化,特别是其社会政治功能的弱化。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侗族地区各级人民政府政权地建立,历时千年以上的款组织款制度开始逐渐消退。在侗族鼓楼政治功能弱化的过程中,国家权力的渗透是最为主要原因,同时国家经济政策转变也逐步冲击着鼓楼作为侗寨地区经济中心地位,进一步导致了鼓楼政治功能的衰退,加上现在科教文化以及交通快速发展地冲击,侗寨鼓楼政治功能则更加严重地被弱化。 一、国家权力的渗透,最大程度上弱化侗族鼓楼社会政治功能 侗寨原先是独立自主的款组织,其自身设有侗款制度和寨老制度,作为侗款制度和寨老制度制定和实施主要载体则是在鼓楼。从民国时期开始,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建立起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政权开始渗入到各个领域,之前较为独立自治的

侗族社会也被划入国家政权管辖之下,自主自治的权利被国家政权所取代。具体来说,国家权力对侗族鼓楼社会政治功能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鼓楼寨老(款首)制度几乎完全转移到乡镇府及村民委员会制度。侗族传统社会是以村寨为基本单位,村寨与村寨之间相互结合组成款组织联盟的社会。在侗族传统社会中,在维护人们正常生活生产,抵御外族入侵,侗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侗款的具体实施是要由款首和寨老的号召,全体成年男子共同参与商讨,最后才得以执行。 侗族人有“大树护村,老人管寨”的说法,款词说:“官家设衙门,侗人选乡老,朝庭设官府,民间推头人”。寨老正是款组织的中间载体,通常,寨老对于本村寨有权召集民众召开村民鼓楼大会,讨论有关寨内重大事情,管理村寨公共财产,在村寨法的订立、执行、实施与认可等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并按传统习惯法解决寨内纠纷,组织村寨祭祀活动。 寨老对外则作为本寨代表处理涉外事务和进行经济交涉,组织并指挥全寨成年男子抵御外来侵略和掠夺。只有寨老才会被推为“大款”和“大款联合”的首领,如果当选,就要积极组织款组织的活动,并认真在本寨执行“款约法”,但是不管寨老还是款首,并没有任何特权,也没有任何的报酬,都是按照传统的习惯法和鼓楼会议的决定开展活动和执行款制。 由此可见,在传统侗族村寨社会活动中寨老的作用最大。但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