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一、地球的外衣一大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四、教学过程

(一)大气的重要性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

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大气作用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

[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

特点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 C --2500C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 —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三)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0-

17千米)

平流层(17—50千米)

中间层(50—80千米)

暖层(80 —500千米)

外层(500千米以上)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

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

(四)对流层的特点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 —18千米。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五、课后反思

通过讲解学生理解很困难,通过实验来了解对流层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补充大气的作用,使学生对大气与生活的关系更了解。能使学生提高保护大气的意识。

二、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

教学目标:

1.了解臭氧层的作用

2.了解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

3.了解如何保护臭氧层

教学重点

臭氧层的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

入境生趣

你知道在海伦娜岬角,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

自学质疑:1、臭氧层的作用

2.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

3.如何保护臭氧层

学习释疑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充分运用查找的资料

全班交流

各组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

(1)保护作用2)加热作用(3)温室气体作用

(一)对人类健康影响

1.增加皮肤癌: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 —6%,主要是黑色素癌。

2.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3.肖U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二)对生态影响

1.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3.破坏森林。

据研究,臭氧减少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的主要机制是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破坏核糖核酸(DNA),以改变遗传信息及破坏蛋白质。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外,因臭氧减少而造成的紫外辐射增多还会造成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如使塑料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作业以地球的保护伞---------- 臭氧”为题制作一张手抄报

三、酸雨

一、教学目标:

酸雨是指降水中含有一定数量酸性物质的自由降水现象,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

一。本课通过对酸雨的成因、危害等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懂得预防酸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过程:

、引入:2篇报道。

小结:黑雨就是强酸性雨;也可以说是酸雨发展到某种极端情况。

(二)、什么是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水叫酸雨。

(三)、酸雨的形成:酸雨成分以硫酸和硝酸为主,这些硫酸和硝酸主要是由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

(四)、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湖泊酸化

土壤酸化

森林衰退

建筑物受腐蚀

危害人类健康等

(五)、酸雨的防治

酸雨控制的根本途径是减少酸性物质向大气的排放,目前的有效手段是使用干净能源,发展水力发电和核电站,使用固硫型的煤,使用锅炉固硫、脱硫、除尘新技术,发展内燃机代用燃料,安装机动车尾气催化净化器。

《酸雨》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课前社会实践:关于重庆市区酸雨情况的调查。通过这个社会实践,我们的学生充分体验了探究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悦,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多的接触生活和社会,从而领悟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我觉得让学生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科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汽车尾气与空气污染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护措施。

2、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3、看懂各种媒体公布的空气质量报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污染与保护

难点:酸雨;空气质量报告

教学过程:

一、空气污染:

1、什么是空气污染?

空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能保持清洁新鲜的状态。

当空气中某些组分的含量超过了正常含量,或者空气中进入了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的成分或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发育,或对各种物质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不良影响时,这样的空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

2、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人类无节制地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所以空气污染,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空气污染。

3、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生活中燃烧香烟、建筑装饰材料等也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

4、主要的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

5、介绍:⑴汽车尾气:汽车排放的气体,叫汽车尾气。主要的有害成分: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等。为主要的空气污染源

一。⑵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0.1-100微米,不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能在空气中长期飘浮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影响生活和生产。

来源:工厂烟囱排出的烟尘,土地、房顶、马路或建筑工地上卷起的尘土,蝴蝶抖落的翅上的鳞片,植物的花粉和细菌等。

【实验】观察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实验现象:不干胶带上有:小颗粒;它们是空气中悬浮的小颗粒沉降在胶带上形成的;不同环境中所粘的颗粒物是不同的。

二、酸雨

1、什么叫酸雨?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说明:天然降水成弱酸性。因为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呈弱酸性)

2、酸雨形成的原因:降水中溶有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是硫酸、硝酸,pH越小,酸性越强。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所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较大,经检测,酸雨约占降水量的44.5%。

3、酸雨的危害:

危害健康,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危害渔业,腐蚀建筑物、工业设备和文化古迹。

三、保护空气

1、洁净的空气对生命非常重要。被污染的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破坏生态平衡;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可吸入颗粒物过多和酸雨等都有空气污染有关。

2、保护空气要控制污染源,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发展绿色工业” 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讨论】校园周围空气状况?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周围的空气更洁净?

【阅读】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

3、空气污染指数: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面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具体见表。

四、地球之肺――森林

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