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颗同步卫星能实现全球通信

三颗同步卫星能实现全球通信

三颗同步卫星能实现全球通信
三颗同步卫星能实现全球通信

三颗同步卫星能实现全球通信?

人造地球卫星是现代高科技航天技术的结晶,各种不同的卫星被广泛应用在包括军事、气象等各个领域,特别是通讯卫星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它相当于是太空的微波中转站,能接受和发送电磁波信号。目前我国的通讯卫星一般都采用与地球自转同步的同步通讯卫星,简称同步卫星。许多的参考资料中都列举了很多同步卫星的特征,以及它与一般卫星的联系。比如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的同一高度,不能采用椭圆轨道,只能采用圆轨道等。但同时又提到了要在地球实现全球通讯只要三颗同步卫星就可。那么三颗同步卫星真能实现全球通讯吗?我们说地球同步卫星它的运动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其数值均为T=24h。所以根据其运动周期与运动半径之间的关系能求得其离地球表面高度为h=3.6×10 4 km,这样根据数学的几何知识很快能得到如上面的结论。具体解法如下:如图所示,地球同步卫星发射的电磁波,沿直线传播,所以一颗地球同步卫星所发出的电磁波能覆盖赤道上下方及水平方的范围大小均是DE 的大小,由图可知cosθ=OE/OC=0.51,则θ=81.3 0 , 所以DE 对应的圆心角2θ=162.6 0 , 覆盖整个赤道至少需要的卫星数量N=360 0 /162.6 0 =2.2,应此要实现全球通讯,至少要发射3 颗对称分布的同步卫星。而实际上,同步卫星要实现全球通讯,言下之意就是要覆盖地球的每个角落。为此,我们不妨从卫星处作与地球相切的两条直线,如图所示,根据上述计算,同步卫星的高度不是无限大,所以沿着赤道上下方向的DE 范围不可能到达地球的南北极点M、N。由此可见,不管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发射多少颗卫星,都不可能完全覆盖全球。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由于想当然把地球当成圆处理了,只考虑赤道的水平方向而忽视了上下方向。要实现全球通讯必须要寻找另外的途径。最早提出的是铱卫星系统,它是于1987 年由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的专家率先提出了一个方案:该系统原设计为77颗小型卫星,分别围绕6个极地圆轨道运行,因卫星数与铱原子的电子数相同而得名.后来改为66颗卫星围绕6个极地圆轨道运行,但仍用原名称.极地圆轨道高度约780km,每个轨道平面分布11颗在轨运行卫星及1颗备用卫星,每颗卫星重386kg,是属于低轨道卫星系统,发射的难度小,缩短了通讯信号传输的距离,节约了通讯时间。铱系统已于1998年5月18日通过了18次发射,完成了系统所需的全部66颗卫星和6颗在轨运行的备用星的发射。铱系统星座设计能保证全球任何地区在任何时间至少有一颗卫星覆盖。铱系统公司曾计划于1998年9月23日在全球投入商业运行,但考虑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保证提供高接通率的业务要求,铱系统公司决定将这一日期推迟到1998年11月1日。该系统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可应用于大型远洋船舶的通信、导航和海难救助,还可以广泛应用于陆地移动通信和航空移动通信,如军事、新闻报道、野外勘探、体育探险、科学考察、抢险救灾、商务旅行、重要旅游点通信和航空服务通信以及新开发的商业、工业经济区的早期通信。覆盖整个赤道至少需要的卫星数量N=3600/ 162. 60=2. 2, 应此要实现全球通讯, 至少要发射 3 颗对称分布的同步卫星. 而实际上, 同步卫星要实现全球通讯, 言下之意就是要覆盖. . .

中国第一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中国第一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天通一号详细透析 导读:多年以来,卫星通信以其覆盖范围广、组网灵活、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势,在野外勘探、边境巡逻、抗争救灾等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小型终端数量不足、设备种类多、无法互连互通等原因,依然未能满足救援队伍快速机动的通讯需求。因此,天通一号卫星移动系统开始应运而生。那么,天通一号卫星移动系统从诞生到发射,是如何一步一步走来的? 一、什么是卫星移动系统 移动通信卫星就是可以为移动和便携式终端提供通信的卫星。优势是可以为车辆、飞机、船舶和个人等移动用户提供语音、数据等通信服务,并可以实现用户终端的小型化、手机化。相对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由于受到地面基站覆盖区域的限制,一般在边远山区、沙漠戈戈壁、森林、边境等地区不能实现通信的全覆盖。而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就不存在这样的限制,可以自上而下实现区域的全覆盖,不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有人统计全国地面移动通信覆盖率不足国土陆地面积的10%,即使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地面移动通信覆盖率也不足20%,像中国南海这样广阔的区域地面移动通信就更难以实现全覆盖。而我工作在的频段信号传输损耗小,雨衰小,可以实现地面终端设备的小型化,便于携带,同时保证通信质量。 二、天通一号开通运行背景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震区地面通信网络全面瘫痪,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只能租用国外的卫星电话抗震救灾。 而国际上的移动卫星系统已经形成了多个覆盖全球或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铱星系统(Iridium)、欧星系统(Thuraya)和国际移动通信卫星系统(Inmarsat,international

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三).doc

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三) ——2003年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状况及经营状况分析 一、2003年中国VSAT小站用户发展状况 截至2003年底,全国35家VSAT经营企业共计拥有小站用户34540个,比2002年的37872个减少了3332个,降幅为8.8%。其中单向数据小站26285个,比2002年28711个减少了8.4%;双向数据小站8151个,比2002年8922减少了8.6%;语音小站仅有104个,比2002年减少了一半以上。 2003年VSAT小站用户数有所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VSAT经营企业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5个,导致小站用户总数的减少; (2)VSAT经营企业受“SARS”疫情严重影响,致使企业的业务发展计划不能如期完成; (3)无线寻呼市场进一步萎缩,一些原来主要为无线寻呼提供服务的VSAT经营企业市场规模缩小,此类小站数量明显减少; (4)由于地面光网络的快速发展,使用价格大幅度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VSAT败下阵来,只好退出部分市场,导致VSAT双向数据小站数量的减少; (5)另外,有一些较老的经营企业因系统设备已趋陈旧,传输带宽和传输速率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致使用户退租。 2003年,单向数据业务依然是VSAT卫星通信的应用亮点,双向数据小站所占比例与上一年基本持平,而语音小站减少一半以上,市场所占比例仅为O.3%。 近年来,VSAT单向数据小站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03年单向数据小站的比例已经达到76.1%,预计未来两年,单向数据小站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双向数据小站也会有一定的发展,但所占比例不会增长语音小站比例只占O.3%,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所占比例上都在逐年减少,未来两年仍将保持这样趋势。 截至2003年底,单向数据小站用户数量为26285个,占到小站用户总数的76.1%,也是目前VSAT用户小站增长的主要来源。单向数据业务(如信息广播和远程应用服务等)已经成为了VSAT卫星通信业务的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及应用

第50卷 第6期2017年6月 通信技术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Vol.50 No.6 Jun.2017 ·1093· doi:10.3969/j.issn.1002-0802.2017.06.00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及应用* 肖龙龙1,梁晓娟2,李 信1 (1.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航天指挥系,北京 怀柔 101406;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8) 摘 要: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兼具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的特点,使其优于其他通信手段,保证了实时、灵活、高效的通信质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领域。分析卫星移动通信的特点,根据移动通信卫星的轨道类型,分别介绍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并详细阐述卫星移动通信在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归纳卫星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卫星通信;通信领域;移动通信;轨道 中图分类号:TN92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02(2017)-06-1093-08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XIAO Long-long1, LIANG Xiao-juan2, LI Xin1 (1.Department of Space Command, PLA Academ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1416, China; 2.Qinghai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Xining Qinghai 810008, China) Abstract: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this makes it superior to other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b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of communic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are analyzed firstly, then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orbi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GEO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EO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LEO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is described. Secondly, the applications of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civil and military fields are discussed, and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is summarized. Key word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field; mobile communication; orbit 0 引 言 卫星移动通信在通信业务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相对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它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费用与距离无关、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能够实现对海洋、山区和高原等地区近乎无缝的覆盖,可满足各类用户对移动通信覆盖性的需求。卫星移动通信依靠卫星通信的特点,在移动载体上集成了卫星通信系统或者卫星通信终端,从而实现载体在移动中的不间断通信。移动载体既可以是飞行器和地面移动装备,也可以是海上移动载体和移动单兵,大大扩展了移动卫星通信的使用范围和环境适应性,使其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1]。本文从卫星移动通信的特点出发,介绍国内外主要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卫星移动通信在军民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 收稿日期:2017-02-22;修回日期:2017-05-20 Received date:2017-02-22;Revised date:2017-05-20

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3年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进展状况及经营状况分析 一、2003年中国VSAT小站用户进展状况 截至2003年底,全国35家VSAT经营企业共计拥有小站用户34540个,比2002年的37872个减少了3332个,降幅为8.8%。其中单向数据小站26285个,比2002年28711个减少了8.4%;双向数据小站8151个,比2002年8922减少了8.6%;语音小站仅有104个,比2002年减少了一半以上。 2003年VSAT小站用户数有所减少的要紧缘故有以下几方面: (1)VSAT经营企业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5个,导致小站用户总数的减少; (2)VSAT经营企业受“SARS”疫情严峻阻碍,致使企业的业务进展打算不能如期完成; (3)无线寻呼市场进一步萎缩,一些原先要紧为无线寻呼提供服务的VSAT经营企业市场规模缩小,此类小站数量明显减少; (4)由于地面光网络的快速进展,使用价格大幅度下降,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VSAT败下阵来,只好退出部分市场,导致VSAT双向数据小站数量的减少; (5)另外,有一些较老的经营企业因系统设备已趋陈旧,传输带宽和传输速率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致使用户退租。 2003年,单向数据业务依旧是VSAT卫星通信的应用亮点,双向数据小站所占比例与上一年差不多持平,而语音小站减少一半以上,市场所占比例仅为O.3%。 近年来,VSAT单向数据小站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03年单向数据小站的比例差不多达到76.1%,估量以后两年,单向数据小站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双向数据小站也会有一定的进展,但所占比例可不能增长语音小站比例只占O.3%,不管从规模上依旧所占比例上都在逐年减少,以后两年仍将保持如此趋势。 截至2003年底,单向数据小站用户数量为26285个,占到小站用户总数的76.1%,也是目前VSAT用户小站增长的要紧来源。单向数据业务(如信息广播和远程应用服务等)差不多成为了VSAT卫星通信业务

全球视频制式最全

全球视频制式 按国家 阿布扎比PAL 阿富汗PAL / SECAM 阿尔巴尼亚PAL 阿尔及利亚PAL 美属萨摩亚NTSC 安道尔SECAM / PAL 安哥拉PAL 安提瓜NTSC 安的列斯群岛(荷兰)NTSC 阿根廷PAL 阿鲁巴NTSC 阿森松岛PAL 澳大利亚PAL 奥地利PAL 亚速尔群岛PAL 阿塞拜疆SECAM 巴哈马NTSC 巴林PAL 孟加拉国PAL 巴巴多斯NTSC 巴布达NTSC 白俄罗斯SECAM 比利时PAL 伯利兹NTSC 贝宁SECAM 百慕达NTSC 玻利维亚NTSC 波斯尼亚Herzegovinia PAL 博茨瓦纳PAL 巴西PAL M 英属维尔京群岛NTSC 文莱PAL 保加利亚SECAM 布基纳法索SECAM 缅甸NTSC 布隆迪SECAM 按格式 PAL 阿布扎比PAL 阿尔巴尼亚PAL 阿尔及利亚PAL 安哥拉PAL 阿根廷PAL 阿森松岛PAL 澳大利亚PAL 奥地利PAL 亚速尔群岛PAL 巴林PAL 孟加拉国PAL 比利时PAL 波斯尼亚Herzegovinia PAL 博茨瓦纳PAL 文莱PAL 喀麦隆PAL 加那利群岛PAL 佛得角PAL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PAL 圣诞岛PAL 库克群岛PAL 克罗地亚PAL 塞浦路斯PAL 塞浦路斯,土耳其PAL 丹麦PAL 迪拜PAL 复活节岛PAL 厄立特里亚PAL 爱沙尼亚PAL 埃塞俄比亚PAL

高棉(柬埔寨),SECAM 喀麦隆PAL 加拿大NTSC 加那利群岛PAL 佛得角PAL Caymen群岛PAL / NTSC 中非共和国SECAM 乍得SECAM 智利NTSC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PAL 圣诞岛PAL 哥伦比亚NTSC 刚果人民共和国SECAM 库克群岛PAL 科西嘉岛SECAM 哥斯达黎加NTSC 克罗地亚PAL 古巴NTSC 库拉索NTSC 塞浦路斯PAL 塞浦路斯,土耳其PAL 捷克共和国SECAM / PAL 达荷美SECAM 丹麦PAL 迪戈加西亚岛(Diego Garcia)NTSC 吉布提SECAM 多米尼加NTSC 多米尼加共和国NTSC 迪拜PAL 复活节岛PAL 厄瓜多尔NTSC 埃及SECAM / PAL 萨尔瓦多NTSC 赤道几内亚SECAM 厄立特里亚PAL 爱沙尼亚PAL 埃塞俄比亚PAL 福克兰群岛PAL 福克兰群岛PAL 法罗群岛PAL 斐济的PAL 芬兰PAL 冈比亚PAL 加沙和约旦河西岸PAL 德国PAL 加纳PAL Gibraltor PAL 几内亚PAL 几内亚比绍PAL 荷兰PAL 香港PAL 冰岛PAL 印度PAL 印尼PAL 爱尔兰PAL 以色列PAL 意大利PAL 约旦PAL 肯尼亚PAL 科威特PAL 老挝PAL 黎巴嫩PAL 莱索托PAL 利比里亚PAL 列支敦士登PAL 澳门PAL 马其顿PAL 马德拉PAL 马拉维PAL 马来西亚PAL 马尔代夫PAL 马耳他PAL 黑山PAL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_忻向军

1 发展现状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未来宽带卫星网络带宽由极高频(E H F)频段提供,如K a频段(20~30G H z),Q-V频段(40~50GHz)和W频段(76~110GHz)。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各种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表明了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向高速率、极高频、双向和因特网接入发展的趋势。 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由一颗或多颗卫星组成。在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中,星上路由和星上交换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典型例子是低地球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泰勒戴斯克”(Teledesic)系统,此系统于19世纪90年代提出并于2002年应用,其星座图由288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实现“空间因特网”,向全球用户提供类似光纤网络服务质量(QoS)性能[误码率(BER)<10-10]的高质量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信息服务。尽管此系统复杂、昂贵并最终作废,但仍然是宽带卫星因特网系统的一个好例子。 近10年,“高适应”(Hylas)卫星、“太空之路”(Spaceway)、“电星”(Telestar)、“双向”(Tooway)、“狂蓝”(WildBlue)和“O3b”等系统表明了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所有这些系统不仅支持宽带通信应用与服务,如:高速、双向因特网接入(如视频下载、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发展现状与展望 忻向军 张琦 王厚天(北京邮电大学) 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以及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的迅速增加,各行各业对宽带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宽带卫星通信将以其灵活、大范围的覆盖能力,成为无地面网络覆盖地区宽带接入的最佳解决方案。宽带通信卫星正引领着卫星通信的重大变革。Ku等商用频段能够提供的总容量已经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用户带宽需求。Ka频段新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由于其较宽的可用频段、远端设备小巧、点波束增益高、安装便捷等特点,代表了当代商用民用通信卫星的最高水平,目前美国、加拿大、欧洲、阿联酋等国均发展了Ka 频段宽带卫星,成为宽带卫星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根据欧洲咨询公司预测,未来卫星宽带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到2019年卫星宽带接入用户数量预计可达约1190万人,主要来自于北美和欧洲,此外,南美约有130万,中国地区约有90万,南亚越有80万等,各地区将主要通过Ka频段多点波束卫星来满足用户快速增长的需求。Ka 频段宽带卫星将成为世界各地未来卫星通信产业重要的发展趋势,将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2008-12-25 19:48 【摘要】本文概述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讲述了移动、卫星、光纤等通信方式。 关键词: 通信技术发展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通信作为传输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电话技术的演变日新月异,传输媒介、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方式的改变都是影响电信通信的因素。 二、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 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刺激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往那种单一、低效的信息传输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不仅要求所获取的信息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还要求获得信息的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并能对信息系统实现实时、交互控制。社会与市场的这种需求再加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三、移动通信 为了实现客户对通信业务种类及数量的需求,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变革后,,又提供了一种能够全球漫游、支持多媒体等数据业务且有足够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既是码分多址技术(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无线电通信技术是第三代无线电通信技术, 目前已在北美、东南亚和韩国被大规模投入商用。以前的模拟手机只能在模拟网覆盖地区使用, GSM 手机只能在GSM 网覆盖区使用, 两大系统互不兼容, 造成频率资源的浪费。采用CDMA 技术的新型手机由于实行的是双模式, 所以无论是数字网, 还是模拟网覆盖的地区, 都能自动转换工作方式, 不但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10~20倍,而且给用户带来方便;二是通话质量高,接近市话效果;三是发射功率在0.1~2000毫瓦之间所以对,人体辐射小。四是断话率低,保密能力强,因此,倍受用户的青睐。另外, 低地球轨道卫星开辟了移动通信的新领域, 掀起了卫星全球移动通信的新浪潮。将多个卫星链接在一起, 把地球天衣无缝地覆盖起来, 由多个蜂窝交换机网, 可连通地球上任何一点, 从而实现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实现“电子地球村”的目标。 四、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在空间技术和微波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方式。其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可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在飞速发展, 卫星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内的新系统不断涌现出来, 归纳起来,分为非同步(含低轨道L EO、中轨道M EO ) 和同步(同步轨道GEO ) 两大类。以低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具有时延短、路径损耗小、能有效地频率复用、卫星互为备份、抗毁能力强等特点,多星组网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覆盖。典型的有“铱”系统、“全球星”系统。以静止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使用卫星少, 卫星静止可实现昼夜通信, 监控卫星系统简单。这些系统, 正在步入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防化的轨道。卫星通信还有几项新技术:小天线地球站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体系设计及应用模型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体系设计及应用模型 伴随通信系统“天地一体化”技术体系的推广,移动通信正朝着无缝覆盖的趋势发展,卫星移动通信覆盖面广的特点使其成为地面移动通信的必要补充。目前国外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有北美移动卫星(MSAT)系统,亚洲蜂窝卫星(ACeS)系统,瑟拉亚卫星(Thuraya)系统以及提供全球覆盖的国际海事卫星(Inmasrsat)系统等。Inmasrsat由国际海事组织经营,使用该系统的国家已超过160个,用户达29万多个,其第4代系统BGA N是第1个通过手持终端向全球同时提供话音和宽带数据的移动通信系统,也是第1个提供数据速率证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因此这里提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及其应用模型。 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传输模型 在卫星通信中,电波在空间传输时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大气吸收、对流层闪烁、雨、雪等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衰减,其中降雨对信号的衰减最为严重,因此卫星链路的雨衰特性是影响卫星通信系统传输质量与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卫星通信系统设计时要采取必要措施来应对各种信号衰减,针对信道特点来设计传输模型。 卫星信号在卫星与地面网间的传输模型如图1所示。 图中,S-Um接口为移动终端与地面信关站使用卫星信道通过卫星中继进行信号的传输:Abis接口为地面信关站与信关站收发信机的接口;A接口为地面移动网交换中心与信关站的接口。 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通信体制 2.1 帧结构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采用TDMA多址方式,在物理层信号以TDMA帧的形式进行传输,考虑到与地面GSM 网手持终端的兼容性,帧格式分为巨帧(hyper frame),超帧(superfr AME),复帧(mul TI frame),帧(frame),时隙(timeslot)。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 发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本文综述了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介绍已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卫星数据传输技术和关键器件,以及星上处理、交换技术等。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详细阐述困扰宽带卫星系统发展的一些新的技术问题。最后,展望未来宽带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 1、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 发展宽带卫星系统已成为当前通信的新热点之一。但要满足未来的需要,必须解决卫星网与服务质量(QOS)有关的系统设计问题。面对各种系统的竞争,如何在技术上保证提供业务肥价优质,以及占领市场,是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前期的卫星宽带系统被称为卫星宽带接入系统。1996年,美国NASA的ACTS 卫星(Advan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Satellite)进行了155.54Mbit/s的ATM试验。目前,已经进入商用化的典型系统,如Direct PC和Direct TV都是根据大多数多媒体业务用户的业务特点(下载大量视频、音频和数据信息,但上载信息很小)而设计的。它们使用非对称传输方式来降低用户终端费用,并在北美获得较大的市场。欧洲也在积极发展这样的非对称系统。但是这些早期的应用离未来对宽带卫星系统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在市场定位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如欧洲先进通信技术和业务(ACTS,the European advanc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计划的若干项目——SECOMS(satelliteEHF communications for mbile multimedia services)、ASSET(ACTS satellite switching end-to-end trials)、WISDOM(wideband satellite demonstration of multimedia)和ACCORD(ACTS broad communicationjoint trials and demonstration等,都集中在可提供2Mbit/s速率的新系统设计上。同时,以支持宽带业务为目的的一些同步和非同步卫星通信系统相继出现,1999年5月11日欧洲发射了ASTRA卫星,组成宽带、面向大众的“空中因特网”卫星系统。 现代宽带卫星系统的特点是工作在更高的频段、采用基于ATM的传输技术和主要提供多媒体和因特网业务。其市场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在线个人客户、多媒体业务提供商和在线企业集团。 目前,宽带卫星系统已采用Ka波段,而Ka波段传播特性受降雨衰耗的影响较大,这一点为人们所普遍关注。但是从实验和实际应用的结果来看,采用自适应功率调整和自适应数字编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地面光纤网采用ATM技术来提供宽带综合业务。而误码率较高的卫星定带系统在采用ATM技术提供多媒体业务时,需考虑保证QOS的问题。一些国家,如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对卫星ATM层和物理层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ATM的性能可以满足ITU-TG.826和I.356的目标要求。如果系统采用RS块状编码、交织、FEC技术,卫星链路可达到准光纤链路质量,ATM可以作为卫星系统的数据传输技术。而具有星上交换处理的卫星ATM系统却有着光纤网络所不及的如下优点: ·卫星可以在广阔的地理范围内(包括偏远地区、农村、城市和无人区)提供ATM业务。

全球高通量卫星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

全球高通量卫星发展概况 及应用前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全球高通量卫星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 多媒体化、泛在 化、宽带化是信息网 络发展的基本趋势。 为了适应宽带化发展 的时代要求.光纤通信 出现了密集波分复用 {DWDM)、光传送网 络(OTN)、无源光纤 网络(PON(技术,地 面移动通信出现了3G 系统长期演进(LTE)和 4G, 5G进步,而卫星通信则出现了高通量卫星(HTS )。 宽带已经成为与水电路同等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各国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我国也于2013年开始实施“宽带中国”计划。卫星通信在信息网络中举足轻重,为此.我国正在研制中星一16高通量卫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卫星通信仍然落后。所以,跟踪研究全球高通量卫星的发展情况、探索国内的应用前景.应该成为我国宽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1全球高通量卫星的发展情况

开发利用新频率资源、提高频率使用效率是任何通信系统扩展带宽容量的从本方式。与C, Ku频段相比,Ka 频段频率资源更加丰富,而多点波束则可以数十倍地提高了频率利用效率,两者结合使得高通量卫星容量得以百倍地增加。 基于高通量卫星、新一代甚小孔径终端 (VSAT)和IP 技术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传输能力接近4G水平,体系结构方面与地面互联网高度兼容,在宽带接入、基站中继、机载/船载/车载移动通信、企业联网、视频分发与采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市场规模显着增长,收入比重并不对称 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预测,2013年高通量卫星占全球总卫星带宽容量需求的17%,到2023年占比将增长到将近50%。北方天空研究公司(NSR)预计,到2022年全球高通量卫星总供应容量将超过s,总需求容量超过 1Tbit/s。其中,静止轨道高通量卫星超过900Gbit/s, O3b等中轨道高通量卫星将达到100Gbit/s。在这1Tbit/s 以上的高通量卫星总容量需求中,宽带接人占73%,基站中继、IP中继、VSAT联网为168Gbit/s,各类移动应用为140Gbit/s。 到2023年,虽然高通量卫星总带宽需求将与一般通信卫星平分秋色,但在188亿美元的总收入中仅占32%。这

我国全球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建设启动

SPACE EXPLORATION | 5 【中国航天资讯】|太空探索 解读 :2018年是中国航天丰收的一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全年发射次数大跨步迈进“30+”,达到37次, 且成功率达到100%。其中主力型号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自1994年首次发射成功以来首次年发射超过10次,达到14次,超过全年发射总量的1/3。 此外,商业航天火箭也为中国发射次数贡献了力量。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我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也实施了发射,虽然发射未能获得成功,但这是中国民营航天企业首次尝试发射卫星。 国际航天界风云人物埃隆·马斯克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 表评论:中国今年航天发射次数首次超过美国,进步令人惊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发射次数基本能代表一个国家航天工业的整体实力。创纪录的发射次数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艰辛付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专家陈海鹏说。 (景骢) 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次独占世界第一 我国全球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建设启动 新闻 :2018 年,全球共开展航天发射114 次,中国以39 次的成绩,一举超越了美国的34 次和俄罗斯的20次,首次独占世界第一。这标志着我国进入空间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为我国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闻 :2018年12月22日7时51分,虹云工程首颗试验星“武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由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2018年12月29日16时00分,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重庆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我国全球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正式启动。 解读 :2018年12月下旬先后发射的“武汉号”和“重庆号”卫星,是分别由航天两大集团牵头建设的 全球低轨宽带卫星通信项目“虹云工程”和“鸿雁星座”的首星。这两颗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实现零的突破,也是中国打造天基互联网迈出的实质性的第 一步。 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建设项目是我国国家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商业航天项目,包括多个具体计划。此次实施发射的“虹云工程”和“鸿雁星座”均采用Ka 频段作为用户链路以实现宽带通信,“让全球无缝覆盖WiFi”;并将以天基互联网接入能力为基础,融合低轨导航增强、多样化遥感,实现通、导、遥的信息一体化。此外,“小卫星”“低轨”“宽带”的组合设置,将以较低成本实现产品更新换代,便于实现用户终端小型化,还能最大限度提高网络接入速率,契合商业性的发展需求。 (驭驰) ▲ 长二丁火箭

浅谈卫星移动通信

浅谈卫星移动通信 【摘要】卫星移动通信由卫星通信技术和地面移动通信技术结合产生的新的通信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但由于技术和市场原因,卫星移动通信的市场较小,未来的发展仍有不确定性。从目前的卫星移动通信市场发展情况看,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发展是最好的。未来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是与地面通信网络组成无缝隙覆盖全球的个人通信系统,真正进入个人通信时代。同时,卫星移动宽带、终端综合化、星上处理等都是卫星移动业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卫星移动通信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非常有必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关键词】卫星移动通信优势发展动态发展趋势我国的发展现状建议 一、引言 谈起移动通信,我们都不会感到陌生。想家时,拨通父母的电话便能感受家人的温暖;闲暇时,登上QQ便能和朋友一起聊聊自己的故事;还可以经常上网冲冲浪,感受世界的千姿百态,拓宽我们的眼界。移动通信将我们与世界紧紧相连,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单纯依靠现有的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还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可不想父母温暖的叮咛因信号差而终止,也不想仅因手机没有信号而置身“孤岛”。我们期盼着,无论何时、也无论何地我们都能与我们挂念的人实现通信。这在21世纪将不再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迅猛发展的卫星移动通信将引领我们走进个人通信时代。 二、卫星移动通信的优势 卫星移动通信是由卫星通信技术和地面移动通信技术结合产生的新的通信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系统容量大、通信距离远、组网灵活、通信费用基本与距离无关、不受地形限制等特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依稀还记得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瞬间使得灾区对外通信完全中断,卫星是灾区惟一第一时间即可仰仗的通信设备。汶川大地震以悲剧性的方式证明了卫星通信的重要性。使用

全球国外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

国外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研究 卫星通信产业链涵盖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运营与服务等环节。2018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美元,其中卫星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卫星通信产业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美元。美国、中国和欧洲国家的传统航天企业借助云平台、大数据、天地一体化、物联网、5G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精细化、个性化的卫星通信服务;一大批新兴商业航天企业及服务也迅速涌现。 未来,全球卫星通信系统商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卫星通信系统向微小化趋势发展,卫星通信仍以卫星广播和固定类业务为主,卫星移动和宽带类业务将增长迅速。 预计2020年,全球卫星转发器出租容量将达到700GHz;全球微小卫星市场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2025年全球微小卫星数量市场规模可达200亿美元。

国际卫星通信发展新特点 近年来,随着卫星宽带成本的下降和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在高通量卫星带宽巨大需求的刺激下,国内外掀起了卫星互联网星座发展的热潮,卫星通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各国纷纷将卫星互联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政府提出了加快陆地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无缝衔接,推动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建设的构想,并于2016年宣布投资5000万美元的创新基金用于推动小卫星发展。澳大利亚于2016年12月发布“超高速宽带基础设施”立法草案,明确提出要为卫星宽带网络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英国于2017年初发布《卫星和空间科学领域空间频谱战略报告》, 计划进一步放宽非同步轨道卫星的频谱使用。俄罗斯、新西兰、智利等国陆续发布向国内偏远地区、远离陆地的岛屿提供卫星互联网覆盖的计划。 二是卫星互联网投入成本随着技术进步明显下降。小卫星通常指重量在500kg以下的卫星。与大卫星相比,小卫星具有明显的成本低、研发期短、风险小、发射快、延时低、技术新等优点。近几年,小卫星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双重推动下,呈现快速发展趋势,面向大众的消费级应用市场逐渐成为新的增长方式。据测算,到2021年全球纳米卫星市场将达635亿美元。One Web、Space X、Facebook、波音等巨头的卫星互联网计划都是以小卫星为载体,选择距离地球数百公里至2000公里以内的低轨道。 三是频率和轨道资源的国际争夺战愈演愈烈。在美、俄等航天强国的推动下,国际规则中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主要分配形式为“先申报就可优先使用”的抢占方式,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卫星频率轨道资源争夺白热化。轨道资源方面,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轨位资源非常紧张,各国纷纷将目标瞄准低轨道,预计该轨道内卫星数量会快速增长;频率资源方面,C频段和Ku频段资源紧张,通信卫星向高频段发展的趋势明显,目前Ka频段是国际上大多数高通量卫星的首选,而Q/V频段同样有巨头提前布局。

卫星移动通信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卫星移动通信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定义] 卫星移动通信是指车辆、舰船、飞机及单兵在运动中利用卫星作为中继器进行的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测控站、网管和众多的移动站组成。通信卫星可利用具有大型天线的大型同步轨道卫星,也可利用众多中、低轨道运行的小型卫星。测控站用于对卫星的定点位置或运行轨道测量跟踪和进行控制管理。网管站是本系统和其它电信网络连接的枢纽。网络管理中心协调各站的正常工作,以保证本卫星通信网正常运转。系统中可以有不同类型的移动站。 卫星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选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必须考虑其电波应能穿过电离层,传播损耗和其它附加损耗应尽可能小,同时具有较宽的可用频段以及技术可行性。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站一般使用低增益宽波束,它接收到的来波有直射波、地面反射波和散射波。这三种来波合成,会使移动站接受信号电平发生相当大的随机起伏,产生所谓的"多经衰落",多经衰落严重时可使通信中断。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卫星波束覆盖区域,可分为区域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按服务对象,可分为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航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航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按所用通信卫星的类型来分,可分为静止轨道(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中/低高度轨道(MEO、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而目前中/低高度轨道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发展最为显著。 无论GEO、MEO或LEO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体现了本世纪末卫星通信的两个特点:一是面向移动电话服务,亦即窄带话音/数据服务的低轨(LEO)卫星应用;二是面向高速率信息高速公路的宽带数据服务,亦即Ka和Ku频段的低轨(LEO)卫星应用。但应注意到,在发展区域性移动电话和数据业务时,仍然不能忽视静止卫星(GEO)的成熟技术和有利条件,GEO卫星系统仍将平行地发展。 [相关技术]卫星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技术 [技术难点] 无论是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还是中/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总的技术难点是:设备小型化、卫星智能化、网络综合化、信道带化、频率高频化轨道多样化等;就空间段而言,解决好处理转发器、自适应天线、星际链路、GEO轨道发展卫星群、非GEO轨道小卫星、轨道综合;就地面段而言应解决好自适应天

全球宽带通信卫星市场分析

全球宽带通信卫星市场分析 一,全球宽带通信卫星市场近几年情况 1、 2007年 卫星宽带通信在美洲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据北方天空研究所预测,2007年北美卫星宽带市场订户占全球的83%,亚洲占10%,其它地区占7%左右。 据近几年初步估计,每年在北美市场运营收入约15亿美元。北美市场目前有约300万卫星宽带稳定用户,预计未来几年将增长十倍。 2、 2008年 WildBlue与休斯网络系统公司在卫星宽带方面成功的商业运营,使2008年成为卫星宽带的关键一年,特别是在美国的客户市场。 2008年4月,休斯获得了第一个HughesNet用户,该业务是通过Spaceway 3卫星提供宽带互联网服务。到2008年底,休斯的个人和中小企业宽带用户已经超过40万家。而WildBlue的表现也很抢眼,也在不断扩展他们的服务能力,并继续领跑美国卫星宽带市场。 另外一个想进入这个市场的是卫讯公司(Viasat),他在2008年1月宣布已经与空间系统公司/劳拉签署协议,建设ViaSat-1卫星,该卫星主要为全球提供最高速度的宽带服务。该卫星计划2011年发射,ViaSat高级副总裁Tom Moore非常看好这个计划“你将全美国能够提供卫星宽带业务的所有卫星加在一起—WildBlue-1、Anik F2、Spaceway卫星,都比不上ViaSat 1的能力。”他说“在美国大约有1500万到2000万家庭只能采用拨号或卫星宽带上网,到2008年底,HughesNet与WildBlue大约有100万宽带用户,WildBlue是通过AnikF1和Anik F2提供服务的,休斯则只是通过Spaceway 3提供宽带服务,到明年或后年,这三颗卫星的通信能力将达到饱和,因此他们只会占有很少的份额:大约5%-10%,潜在的市场还是非常广大。” 作为ViaSat的合伙人,欧洲通信卫星组织(EutelSat)提出了第一个Ka波段的卫星,Ka-Sat,作为固定卫星服务运营商,Eutelsat计划扩展其宽带空间“我们认为我们是欧洲唯一一个宣布发展Ka波段卫星的公

全球高通量卫星发展概况与应用前景

全球高通量卫星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 多媒体化、泛在化、 宽带化是信息网络发 展的基本趋势。为了适 应宽带化发展的时代 要求.光纤通信出现了 密集波分复用 {DWDM)、光传送网络 (OTN)、无源光纤网络 (PON(技术,地面移动 通信出现了3G系统长 期演进(LTE)和4G, 5G进步,而卫星通信则出现了高通量卫星(HTS )。 宽带已经成为与水电路同等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各国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我国也于2013年开始实施“宽带中国”计划。卫星通信在信息网络中举足轻重,为此.我国正在研制中星一16高通量卫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卫星通信仍然落后。所以,跟踪研究全球高通量卫星的发展情况、探索国内的应用前景.应该成为我国宽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1全球高通量卫星的发展情况 开发利用新频率资源、提高频率使用效率是任何通信系统扩展带宽容量的从本方式。与C,Ku频段相比,Ka频段

频率资源更加丰富,而多点波束则可以数十倍地提高了频率利用效率,两者结合使得高通量卫星容量得以百倍地增加。 基于高通量卫星、新一代甚小孔径终端(VSAT)和IP 技术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传输能力接近4G水平,体系结构方面与地面互联网高度兼容,在宽带接入、基站中继、机载/船载/车载移动通信、企业联网、视频分发与采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市场规模显著增长,收入比重并不对称 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预测,2013年高通量卫星占全球总卫星带宽容量需求的17%,到2023年占比将增长到将近50%。北方天空研究公司(NSR)预计,到2022年全球高通量卫星总供应容量将超过2.3Tbit/s,总需求容量超过1Tbit/s。其中,静止轨道高通量卫星超过900Gbit/s,O3b 等中轨道高通量卫星将达到100Gbit/s。在这1Tbit/s以上的高通量卫星总容量需求中,宽带接人占73%,基站中继、IP中继、VSAT联网为168Gbit/s,各类移动应用为140Gbit/s。 到2023年,虽然高通量卫星总带宽需求将与一般通信卫星平分秋色,但在188亿美元的总收入中仅占32%。这主要是山高通量卫星的带宽定价和出租率相对较低等原因引起的,而出租率低又源于各个点波束中业务分布不均,制约了带宽利用率的提高。在有限的收入中,各种应用所占比

各国的手机制式和频率

移动通信其实经历了三代的进化,第一代是最早的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只能进行语音通话,耗电量大、通话音质不好,并且大量衍生了并机现象。后来国际上全面转入数字移动电话,就是第二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包括GSM和CDMA两种制式,简单说来CDMA源自于美国军方的技术,具备音质好、保密性强的优点;但是GSM胜在技术廉价、使用灵活,终端要求更低。我们在国内看到的情形也是CDMA可选择的手机品种远比GSM少。国际上,GSM主要在欧洲使用,而CDMA主要在美国使用。其中,CDMA的2G标准实际上有两个,一个IS-95A,这个是最初的标准,在绝大部分国家的CDMA二代网络中使用;另外一个是IS-95B,这个实际上是两代半的标准,在韩国、日本使用。在国内是中国移动经营GSM网络,而联通经营着130号段的GSM网和133号段的CDMA两个网络。随后为了配合3G牌照的发放,联通的CDMA 网划归电信,自身保留GSM网络运营。这样,在中国形成了联通和移动使用GSM制式、而电信使用CDMA制式的格局。中国在C、G两种制式选择上的摇摆不定,直接导致了后来3G制式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三种制式同时运营的“壮举”。 现在我们新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目前,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确定的3G 标准有四个,分别是WCDMA、CDMA2000、TD-SCDMA和WiMAX。其中TD-SCDMA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标准。虽说看上去都是CDMA了,其实WCDMA是GSM往3G的演进体系,目前中国由联通经营;CDMA2000是CDMA的演进制式,由电信经营;而移动则承担着发扬中国自主标准TD-SCDMA 的重担。而在世界上,欧洲主要使用WCDMA,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部分使用CDMA2000,WiMAX则主要用于宽带无线接入。目前WCDMA占全球77%的市场,CDMA2000占23%,而TD-SCDMA 只是在中国刚刚开始发展用户。 先说GSM,通常我们国内宣传的手机,有双频、三频、四频之说。 双频是指900/1800, 三频是900/1800/1900 而四频则是850/900/1800/1900。 这四个就是目前GSM手机的频率,其最普遍使用的频率是900和1800MHz。另外 还有450MHz等专用频率用于少数国家的山区通讯。如果一个地区有多种频率覆盖,手机会根据信号的情况自动切换。 主要国家的频率有(GSM以及WCDMA): 亚洲—— 中国、香港、澳门、台湾:GSM 900、1800,WCDMA 2100 新加坡、马来西亚:GSM 900、1800,WCDMA 2100 泰国:GSM 900、1800、1900,WCDMA 2100 日本:WCDMA 1700、2100 韩国:WCDMA 2100 大洋洲—— 澳大利亚、新西兰:GSM 900、1800,WCDMA 850、2100 欧洲——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GSM 900、1800,WCDMA 2100 俄罗斯:GSM 900、1800,WCDMA 2100 美洲—— 美国:GSM 850、1900,WCDMA 850、1700、1900、2100 墨西哥:GSM 1900,WCDMA 850 加拿大:GSM 850、1900,WCDMA 850、1900、2100,加拿大属于比较复杂的,3G计划中还有1700的频率。 然后是CDMA,主要国家的频率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