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练习一新人教必修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练习一新人教必修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练习一

()1、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Na B.NaCl C.NaOH D.Na2O

()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淡黄色固体 B.都是碱性氧化物

C.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D.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价

()3、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时,不能把它放在纸上称量而是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中进行称量的主要原因是

A.因为放在烧杯中称量比放在纸上称量更准确

B.因为配制溶液是在烧杯中进行,直接放在烧杯中称量会减少操作过程

C.因NaOH易潮解且有强腐蚀性

D.因为放在纸上称量会混有杂质,降低所配制溶液的纯度

()4、下列有关焰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金属的化合物灼烧时才会有不同的焰色

B.每次实验后,铂丝都要用水洗净

C.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只看到紫色,说明样品含K元素而不含Na元素

D.若样品灼烧呈黄色,判断一定有Na元素,但不能排除K元素

()5、把4.48 LCO2通过一定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后收集到3.36L气体(气体测量均在标准状况下),则这3.36L气体的质量是

A.3.8g B.4.8g C.5.6g D.6.0g ()6、Na2O2与水反应能够产生O2,这一反应在呼吸面具、潜水艇及太空飞船中可为人体提供呼吸所用的O2。下面对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C.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

D.这是一个置换反应,有单质O2产生

()7、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Ba2+、Cl-、NO3- B.K+、AlO2-、Cl-、SO42-

C.Ca2+、Mg2+、NO3-、HCO3- D.Na+、Cl-、CO32-、SO32-

()8、将等物质的量的Na2O和Na2O2分别投入到足量且等质量的水中,得到溶质质量分数分别

为a%和b%的两种溶液,则a和b的关系是

A.a=b B.a>b C.a

9、(1)Na2O是色固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Na2O通常

采用的方法是2NaNO2+6Na==4Na2O+N2↑,不采用钠在氧气中燃烧而采用此法是因

为。

(2)氢氧化钠又称、或,它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

(填“吸热”或“放热”),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发生,因此,氢氧化钠可作为一些气体的,对它必须保存,且瓶塞要

用。

10、将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盛有碳酸钙的U形管中,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脱脂棉剧烈燃烧。

(1)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脱脂棉的燃烧可以推出Na2O2与CO2反应的结论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

附加题:

()1、把2.1g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2.1g B.3.6g C.7.2g D.无法确定

()2、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的OH-浓度不变,有H2放出

C.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

D.OH-浓度增大,有O2放出

3、为了制取纯净干燥的气体A,可用如图所示装置,生成A的速度可通过滴入液体B的速度控制,已知A是一种无色、无味、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也不会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A是_______________。

(2)若C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则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C是一种黑色粉末,则B物质是___________,C物质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洗气瓶(广口瓶)中装的试剂D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制得的气体用_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B.焊接金属前常用氯化铵溶液处理焊接处

C.“投泥泼水愈光明”中蕴含的化学反应是炭与灼热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

D.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蛋白质和烃的衍生物

B.油脂、糖类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且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通常可以通过控制溶液的pH分离不同的氨基酸

D.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能去除油污的主要原因是其水溶液呈碱性

3.“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东晋.葛洪。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A.铁与铜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通过化学变化可将铁变成铜

C.铁在此条件下变成红色的Fe2O3D.铜的金属性比铁强

4.“地沟油”可与醇加工制成生物柴油变废为宝。关于“地沟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烃类B.由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C.密度比水大D.不能发生皂化反应

5.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了原子学说B.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C.提出了分子学说D.提出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6.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或实验结论合理的是

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B.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未出现血红色,铝热剂中一定不含Fe2O3

C.测氯水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D.检验Cu2+和Fe3+离子,采用径向纸层析法,待离子在滤纸上展开后,用浓氨水熏,可以检验出Cu2+

7.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在2 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g)+O2(g)2SO3(g)。开始充入4 mol的SO2和2 mol的O2,10 s后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SO3)=0.5 mol·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v(SO2)∶v(O2)=2∶1 B.10 s内,v(SO3)=0.05 mol·L-1·s-1

C.SO2的平衡转化率为25% D.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反应前的5/6倍8.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

...的是

A .升华

B .分液

C .过滤

D .蒸馏

9.下列每组物质发生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氯化铵受热气化和苯的气化

B.碘和干冰受热升华

C.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D.氯化钠和铁的熔化

10.下列实验中,与现象对应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

常温下,将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后

的混合气体通入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反应后含氯的气体共

有2种

B.

向10 mL0.1mol/L NaOH溶液中先后

加入1mL浓度均为0.1mol/L的MgCl2

和CuCl2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

蓝色沉淀

Cu(OH)2溶解度小于

Mg(OH)2

C.

加热NH4HCO3固体,在试管口放一小

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溶液显碱性

D.

将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分别加入水和乙

醇中前者剧烈反应

水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大于乙醇的

A.A B.B C.C D.D

11.拉曼光谱证实,AlO2-在水中转化为[Al(OH)4]-。将一定量的Na2CO3、NaAlO2固体混合物溶于适量水中,再逐滴加入1mol/L盐酸,测得溶液中CO32-、HCO3-、[Al(OH)4]-、Al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32-、HCO3-和[Al(OH)4]-在水溶液中可大量共存

B.d线表示的反应为:[Al(OH)4]-+H+=Al(OH)3↓+H2O

C.原固体混合物中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V1=150mL,V2=300mL;M点生成的CO2为0.05mol

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

向AgNO3和AgCl的混合浊液

中滴加0.1mol·L-1KI溶液

生成黄色沉淀K sp(AgI)<K sp(AgCl)

B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

再滴加Ba(NO3)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NaOH溶液并将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颜色无明显变化原溶液中不含NH4+

D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血红色原溶液中不含Fe3+

A.A B.B C.C D.D

13.鹅去氧胆酸和胆烷酸都可以降低肝脏中的胆固醇,二者的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者均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

C.胆烷酸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

D.等物质的量的鹅去氧胆酸和胆烷酸与足量Na反应时,最多消耗Na的量相同14.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B.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C.步骤Ⅱ中将Br2还原为Br-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D.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可得到Mg(OH)2,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Mg(OH)2来制取镁

15.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HA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与p

-

c(A)

c(HA)

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

知:p

-

c(A)

c(HA)

=-lg

-

c(A)

c(H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点:c(A-)=c(HA)

B.K a(HA)的数量级为10-6

C.水的电离程度:m

D.r点:c(H+)+c(Na+)=c(A-)+c(OH-)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一月后,发现B中的铜丝慢慢生锈,且水面处铜丝生锈较为严重,而A、C、D中的铜丝基本无变化。

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铜生锈所需要的条件是:铜与________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写出铜生锈产生铜绿[Cu2(OH)2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3)推测铜和铁,________更易生锈。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生产符合人类需要的特定性能的物质是化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解热镇痛药水杨酸改进为阿司匹林、缓释阿司匹林、贝诺酯就是最好的实例。下图表示这三种药物的合成:

(1)反应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物质B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乙酸酐是2分子乙酸脱去1分子水的产物,写出M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3)反应③的类型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④的一种副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

(4)水杨酸与足量Na2CO3溶液能发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1mol阿司匹林和1mol缓释长效阿司匹林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合成氨对人类生存具有重大意义,反应为:N 2(g)+3H2(g)2NH3(g)△H

(1)科学家研究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机理,反应步骤与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微粒用*标注,省略了反应过程中部分微粒)。

①NH3的电子式是___。

②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是___(填字母a、b、c、…)。

③由图象可知合成氨反应的△H____0(填“>”、“<”或“=”)。

(2)传统合成氨工艺是将N2和H2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若向容积为1.0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5molN2、15molH2,在不同温度下分别达平衡时,混合气中NH3的质量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温度T1、T2、T3大小关系是___。

②M点的平衡常数K=____(可用分数表示)。

(3)目前科学家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研究室温下合成氨并取得初步成果,示意图如图:

①导线中电子移动方向是____。

②固氮酶区域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③相比传统工业合成氨,该方法的优点有___。

19.(6分)AlN新型材料应用前景广泛,其制备与性质研究成为热点。

相关数据如下:

(1)AlN的制备。

①化学气相沉积法。

Ⅰ.一定温度下,以AlCl3气体和NH3为原料制备Al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Ⅱ.上述反应适宜的温度范围是______℃(填字母)。

a.75~100

b.600~1100

c.2000~2300

②铝粉直接氮化法。

Al与N2可直接化合为AlN固体,AlN能将Al包裹,反应难以继续进行。控制温度,在Al粉中均匀掺入适量Mg粉,可使Al几乎全部转化为AlN固体。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2Al + N2 800-1400℃

2AlN。

③碳热还原法。

以Al2O3、C(石墨)和N2为原料,在高温下制备AlN。

已知:ⅰ. 2Al2O3(s) ? 4Al(g) + 3O2(g) ?H 1 =+3351 kJ·mol-1

ⅱ. 2C(石墨,s) + O2(g) = 2CO(g) ?H 2 =-221 kJ·mol-1

ⅲ. 2Al(g) + N2(g) = 2AlN(s) ?H 3 =-318 kJ·mol-1

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反应ⅱ对反应ⅰ的可能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N的性质。AlN粉末可发生水解。相同条件下,不同粒径的AlN粉末水解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 AlN粉末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解释t1-t2时间内两条曲线差异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lN含量检测。向a g AlN样品中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然后通入水蒸气将NH3全部蒸出,将NH3用过量的v1 mL c1 mol·L-1 H2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的H2SO4用v2 mL c2 mol·L-1 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详解】

A.面粉是可燃物,分散于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遇到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故A正确;

B.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显酸性,可用于除铁锈,所以焊接金属前可用氯化铵溶液处理焊接处的铁锈,故B正确;

C.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氢气与一氧化碳都能燃烧,故C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金属性也非金属性都不强,常用于制备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泪”即熔化的石蜡属于烃类,A项错误;

B.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糖类中只有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单糖不发生生水解,B项错误;C.调节溶液的pH至氨基酸的等电点,在等电点时,氨基酸形成的内盐溶解度最小,因此可以用调节pH至等电点的方法分离氨基酸的混合物,C项正确;

D.肥皂去油污不是依靠其水溶液的碱性,而是利用肥皂的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钠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RCOO-,其中RCOO-的原子团中,极性的-COO-部分易溶于水,称为亲水基,非极性的烃基-R部分易溶于油,叫做憎水基,具有亲油性。肥皂与油污相遇时,亲水基一端溶于水,憎水基一端溶于油污。由于肥皂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亲油性,就把原本不互溶的水和油结合起来,使附着在织物表面的油污易被润湿,进而与织物分开。同时伴随着揉搓,油污更易被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进入肥皂液中,形成乳浊液;此时,肥皂液中的憎水烃基就插入到油滴颗粒中,亲水的-COO-部分则伸向水中,由于油滴被一层亲水基团包围而不能彼此结合,因此,漂洗后就达到去污的目的了,D项错误;

答案选C。

3.A

【解析】

【详解】

A.铁与铜盐发生置换反应Fe+Cu2++Fe2++Cu,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化学变化不能将原子核改变,也即不能改变元素的种类,不可能将铁变成铜,B错误;

C.由A的分析知,铁在此条件下变成Fe2+,赤色为生成Cu的颜色,C错误;

D.铁置换出铜,说明铜的金属性比铁弱,D错误。

故选A。

4.B

【解析】

【详解】

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类,选项A错误;

B.“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由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选项B正确;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油脂的密度比水小,选项C错误;

D.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能发生皂化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油脂的性质与用途,熟悉油脂结构及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皂化反应的实质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水解反应,“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密度比水小,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

5.B

【解析】

A.提出原子学说的是卢瑟福,

B.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主要是门捷列夫所做的工作,

C.提出分子学说的是阿伏加德罗,

D.法国化学家勒沙特列提出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故选择B。

6.D

【解析】

【详解】

A.溴蒸气、二氧化氮均能氧化I-生成I2,淀粉试纸变蓝,现象相同,不能区别,A错误;

B.铝能把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Fe2O3,B错误;

C.由于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把试纸漂白,不能用pH试纸上测出氯水的pH,C错误;D.由于两种离子中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Cu2+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一些,氨与Cu2+可形成蓝色配合物,D正确;

答案选D。

7.D

【解析】

【详解】

A. 根据2SO2(g)+O2(g) 2SO3(g),任何时刻都存在v(SO2)∶v(O2)=2∶1,故A正确;

B. 10 s内,v(SO3)==0.05 mol·L-1·s-1,故B正确;

C. 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SO3)=0.5 mol·L-1,则生成的三氧化硫为1mol,反应的二氧化硫也是1mol,则SO2的平衡转化率为×100%=25%,故C正确;

D. 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平衡时容器内二氧化硫为3mol,氧气为

1.5mol,三氧化硫为1mol,平衡时压强是反应前的倍,故D错误;

故选D。

8.A

【解析】

【详解】

A、升华是从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图中操作名称是加热,选项A不对应;

B、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是分液,选项B对应;

C、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过滤,选项C对应;

D、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蒸馏,选项D对应。答案选A。

9.B

【解析】

【详解】

A.氯化铵属于离子晶体,需要克服离子键,苯属于分子晶体,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克服作用力不同,故A不选;

B.碘和干冰受热升华,均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B选;

C.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需要克服化学键,生石灰属于离子晶体,需要克服离子键,所以克服作用力不同,故C不选;

D.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熔化需要克服离子键,铁属于金属晶体,熔化克服金属键,所以克服作用力不相同,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键及晶体类型,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的形成及判断的一般规律为解答的关键。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但铵盐中存在离子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三态变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电解质的电离化学键会断裂。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产生HCl,HCl溶于水得到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由于其中含有未反应的氯气,氯气溶于水,产生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强氧化性,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CH3Cl也是气体,因此不能证明反应后含氯的气体共有2种,A错误;

B.反应中氢氧化钠过量,则一定会产生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沉淀,不能比较二者的溶解度相对大小,

B错误;

C.加热NH4HCO3固体,在试管口放一小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说明NH4HCO3固体受热分解产生了氨气,C错误;

D.将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分别加入水和乙醇中,前者剧烈反应,是由于水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大于乙醇,更容易电离产生H+,D正确;

故合理说法是D。

11.C

【解析】

【分析】

将一定量的Na2CO3、NaAlO2固体混合物溶于适量水中,AlO2-转化为[Al(OH)4]-,除Na+外溶液中主要存在CO32-、[Al(OH)4]-;由于酸性:H2CO3>HCO3->Al(OH)3,则结合H+的能力:[Al(OH)4]->CO32->HCO3-,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H)4]-首先与H+反应转化为Al(OH)3,因此a线代表[Al(OH)4]-减少,发生的反应为:[Al(OH)4]-+H+=Al(OH)3↓+H2O,则[Al(OH)4]-的物质的量为

1mol/L×0.05L=0.05mol,生成的Al(OH)3也为0.05mol;接下来CO32-与H+反应转化为HCO3-,b线代表CO32-减少,c线代表HCO3-增多,发生的反应为:CO32-+H+=HCO3-,可计算出n(CO32-)=n(HCO3

-)=n(H+)=1mol/L×0.05L=0.05mol;然后HCO3-与H+反应生成H2CO3(分解为CO2和H2O),最后Al(OH)3与H+反应生成Al3+,d线代表HCO3-减少,e线代表Al3+增多。

【详解】

A.由于酸性:HCO3->Al(OH)3,HCO3-会与[Al(OH)4]-发生反应生成Al(OH)3:HCO3-+[Al(OH)4]-=CO32-+ Al(OH)3↓+H2O,HCO3-和[Al(OH)4]-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d线代表HCO3-减少,发生的反应为:HCO3-+H+=CO2↑+H2O,B项错误;

C.a线代表[Al(OH)4]-与H+反应:[Al(OH)4]-+H+=Al(OH)3↓+H2O,b线代表CO32-与H+反应:

CO32-+H+=HCO3-,由图象知两个反应消耗了等量的H+,则溶液中CO32-与[Al(O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原固体混合物中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项正确;

D.d线代表HCO3-与H+的反应:HCO3-+H+=CO2↑+H2O,n(HCO3-)=0.05mol,消耗H+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所用盐酸的体积为50mL,V1=100mL+50mL=150mL;e线代表Al(OH)3与H+反应:

Al(OH)3+3H+=Al3++3H2O,Al(OH)3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会消耗0.15molH+,所用盐酸的体积为150mL,V2=V1+150mL=300mL;M点生成的是HCO3-而非CO2,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在判断HCO3-、Al(OH)3与H+反应的先后顺序时,可用“假设法”:假设HCO3-先与H+反应,生成的H2CO3(分解为CO2和H2O)不与混合物中现存的Al(OH)3反应;假设Al(OH)3先与H+反应,生成的

Al3+会与溶液中现存的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转化为Al(OH)3和H2CO3(分解为CO2和H2O),实际效果还是HCO3-先转化为H2CO3,因此判断HCO3-先与H+反应。

12.D

【解析】

【详解】

A. AgNO3和AgCl的混合浊液中,含有硝酸银,银离子和碘离子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因此不能说明

K sp(AgI)<K sp(AgCl),故A错误;

B. 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 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颜色无明显变化,不能说明不含铵根离子,一定要在加了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故C错误;

D.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血红色,原溶液中不含Fe3+,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

检验铁离子主要用KSCN,变血红色,则含有铁离子,检验亚铁离子,先加KSCN,无现象,再加氯水或酸性双氧水,变为血红色,则含有亚铁离子。

13.B

【解析】

【详解】

A.鹅去氧胆酸脱氢氧化后生成胆烷酸,则鹅去氧胆酸和胆烷酸的分子式不同,不可能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鹅去氧胆酸和胆烷酸分子中均有羧基和羟基,则均可发生取代反应,如发生酯化反应,故B正确;C.胆烷酸分子结构中环上除羰基和羧基中的碳原子外,其它碳原子均是sp3杂化,则分子结构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故C错误;D.鹅去氧胆酸和胆烷酸分子内均有一个羧基,但鹅去氧胆酸比胆烷酸多一个羟基,则等物质的量的鹅去氧胆酸和胆烷酸分别与Na完全反应时消耗的Na的物质的量不等,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4.D

【解析】

【详解】

A. 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选项A正确;

B. 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选项B正确;

C. 步骤Ⅱ中将Br2还原为Br-,发生反应Br2+SO2+2H2O=2HBr+H2SO4,目的是富集溴元素,选项C正确;

D. 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可得到Mg(OH)2,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MgCl2来制取镁,选项D错误。答案选D。

15.B

【解析】

【详解】

A.由图像可知m点所示溶液中p

-

c(A)

c(HA)

=-lg

-

c(A)

c(HA)

=0,

-

c(A)

c(HA)

=1,则m点c(A-)=c (HA),A正确;

B. K a(HA)只与温度有关,可取m点分析,K a(HA)=

-+

c(A)c(H)

c(HA)

,由于

-

c(A)

c(HA)

=1,K a(HA) =c(H+)=10-4.76,

B错误;

C. 由A项知m点c (A-)=c (HA),r点时由横坐标可知,

-

c(A)

c(HA)

=100,即c(A-)>c (HA),说明r点溶液

中A-浓度大于m点,水的电离程度:m

D. r点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为:c (H+)+c (Na+)=c (A-)+c (OH-),D正确;

故选B。

【点睛】

水溶液中的图像题,解题关键在于认真读懂图像,横坐标、纵坐标、线的走势、尤其是特殊点的分析,如本题中的m点。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O2、H2O、CO22Cu+O2+H2O+CO2==Cu2(OH)2 CO3铁

【解析】

【分析】

(1)由铜绿的化学式可以看出,铜绿由铜、碳、氢、氧四种元素组成,据此判断;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生活的经验和所需化学知识推测易生锈的物质。

【详解】

(1)根据铜锈的化学式[Cu2(OH)2CO3],可以看出其中含有铜、氢、碳、氧四种元素,不会是只与氧气

和水作用的结果,还应与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接触,而空气中的含碳物质主要是二氧化碳,所以铜生锈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答案为:O2、H2O、CO2;

(2)铜、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O+CO2==Cu2(OH)2 CO3;

故答案为:2Cu+O2+H2O+CO2==Cu2(OH)2 CO3;

(3)铁和铜相比,铁生锈需氧和水,而铜生锈要氧、水和二氧化碳,相比之下铁生锈的条件更易形成,所以铁更易生锈;故答案为:铁。

【点睛】

解答本题要正确的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哪些物质,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铁羧基、氯原子(苯基)CH3COOH 取代无

Na2CO3+2NaHCO33mol 4nmol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各物转化关系,根据水杨酸的结构可知,甲苯与氯气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苯环上

的取代,生成A为,A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为,B发生碱性水解得C为,

C酸化得水杨酸,水杨酸与乙酸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阿司匹林和M,则M为CH3COOH,阿司匹林发生取代反应生成贝诺酯,(CH3)2COHCN发生水解得D为(CH3)2COHCOOH,D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为CH2=C(CH3)COOH,E发生加聚反应生成F为,F与阿司匹林反应生成缓释阿司匹林为,据此答题;

【详解】

根据题中各物转化关系,根据水杨酸的结构可知,甲苯与氯气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生成A为,A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为,B发生碱性水解得C为,

C酸化得水杨酸,水杨酸与乙酸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阿司匹林和M,则M为CH3COOH,阿司匹林发生取代反应生成贝诺酯,(CH3)2COHCN发生水解得D为(CH3)2COHCOOH,D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为CH2=C(CH3)COOH,E发生加聚反应生成F为,F与阿司匹林反应生成缓释阿司匹林为。

(1)反应①的条件是铁,B为,物质B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羧基和氯原子,

故答案为:铁;羧基和氯原子;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M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

(3)反应③的类型为取代反应,D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也可以是羟基和羧基之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酯,所以反应④的一种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水杨酸与足量Na2CO3溶液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根据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可知,1mol阿司匹林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3mol,缓释长效阿司匹林为,1mol缓释长效阿司匹林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4n mol。【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根据阿司匹林与长效缓释阿司匹林的分子式推断F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对反应信息的利用,酸化时-CN基团转化为-COOH,需要学生根据转化关系判断,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 b <T3>T2>T17.32×10-3a→b N2+6H++6MV+=2NH3+6MV2+

条件温和、生成氨的同时释放电能

【解析】

【分析】

(1)①从分子中每个原子都形成了稳定结构的角度分析;

②反应需要的能量最高的反应决定总反应速率;

③根据能量图,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

(2)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对应NH 3的含量越小;

②根据反应三段式进行计算;

(3)①根据装置电极b 上MV 2+转化为MV +判断正负极,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 ②固氮酶区域中N 2转化为NH 3,MV +转化为MV 2+;

③该电化学装置工作时,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利用生物酶在室温下合成氨,不需要高温条件、反应条件温和。

【详解】

(1)①NH 3分子中一个N 原子与三个H 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N 原子还有1对孤电子对,NH 3电子式为:;

②根据合成氨的反应机理与各步能量的关系图可知,反应b 需要的能量最大,反应需要的能量越高,反应速率越慢,需要能量最高的反应决定总反应速率,所以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是b ;

③根据能量图,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H <0;

(2)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对应NH 3的含量越小,所以图中温度T 1、T 2、T 3大小关系是T 3>T 2>T 1;

②设M 点N 2反应的物质的量为xmol ,反应三段式为:

223+(mol)

5150(mol)

x 3N g 3H g 2NH x 2x (mol)5-x 15-3x 2x g ()()

()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M 点平衡时NH 3的质量分数为40%,即34x 285215

?+?=40%,可得x=2,则平衡时c(N 2)=3mol/L ,c(H 2)=9mol/L ,c(NH 3)=4mol/L ,平衡常数为K=2

3439

?=7.32×10-3; (3)①根据装置电极b 上MV 2+转化为MV +可知,b 电极为正极、a 电极为负极,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a 电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b 电极,即a→b ;

②固氮酶区域中N 2转化为NH 3,MV +转化为MV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所以发生的反应为:N 2+6H ++6MV +=2NH 3+6MV 2+;

③该电化学装置工作时,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利用生物酶在室温下合成氨,不需要高温条件、反应条件温和,所以与传统化工工艺相比,该工艺的优点为:条件温和、生成氨的同时释放电能。

【点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