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构件按其燃烧性能分为三大类:

一、不燃烧体:用不燃材料制成的构件。不燃材料指的是在空气中遇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如砖、石、钢材、砼等。

二、难燃烧体:用难燃性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燃烧性材料做成而用不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难燃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遇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如经过阻燃处理的木材、沥青砼、水泥刨花板等。

三、燃烧体:用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遇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料。如木材。

第二节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一、定义

对任一建筑构件,按照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火作用时起,到构件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绝热性时止,这段抵抗火的作用时间,称为耐火极限,通常用小时(h)来表示。

二、标准时间—温度曲线(标准火灾升温曲线)

回忆第一章内容:室内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OA—火灾初起阶段

AC—火灾发展阶段

C点以后—火灾熄灭阶段

我国决定采用国际标准ISO834规定的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其中t—试验加热时间,min

T—t时刻炉内温度,℃

T0—炉内初始温度,℃

三、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

(一)失去稳定性

构件在试验过程中失去支持能力或抗变形能力。

(1)外观判断:如墙发生垮塌;梁板变形大于L/20;柱发生垮塌或轴向变形大于h/100(mm)或轴向压缩变形速度超过

3h/1000(mm/min);

(2)受力主筋温度变化:16Mn钢,510℃。

(二)失去完整性

适用于分隔构件,如楼板、隔墙等。失去完整性的标志:出现穿透性裂缝或穿火的孔隙。

(三)失去绝热性

适用于分隔构件,如墙、楼板等。

失去绝热性的标志:下列两个条件之一

试件背火面测温点平均温升达140℃;

试件背火面测温点任一点温升达180℃.

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三个判定条件,实际应用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分隔构件(隔墙、吊顶、门窗):失去完整性或绝热性;

(2)承重构件(梁、柱、屋架):失去稳定性;

(3)承重分隔构件(承重墙、楼板):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绝热性。

四、耐火极限试验装置

(一)燃烧试验炉

1、墙炉:适用各类墙体、门窗的耐火试验。3.06m ×1.26m × 3.05m

2、梁板炉:适用于楼板、屋面板、梁、吊顶等构件的耐火试验。

3.6m ×

4.6m ×2.46m。

3、柱炉:天津所与加拿大共同开发的一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6m×2.6m×(3~4.2)m

(二)燃烧系统

1、燃料的选择:可采用轻柴油、天燃气、煤气或丙烷气等。

2、喷咀的设置:要求小而多。

3、炉温控制:

(1)增减燃烧喷咀的数量;

(2)调喷咀的油压及风压;

(3)调整烟道闸板的位置。

(三)加载系统

可模拟均布荷载、集中荷载、轴心荷载、偏心荷载。在试验前一次加足,试验中保持其大小及方向不变。

1、试验荷载:应按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来确定,或有关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数据来确定。

2、加载型式

墙—垂直加载,沿整个宽度通过加载梁加载;

楼板和屋面板—均布加载;

梁—垂直加载,折算成集中荷载;

柱—垂直加载,分轴压、偏心两种情况。

3、加载设备:液压方式、机械方式或重质块。

(四)测温系统

1、炉内温度测量:丝径为0.75~1.00mm热电偶和记录仪。

2、试件背火面的温度:丝径为0.5mm的热电偶与铜片焊接,并用石棉堑覆盖。

3、试件内部温度测量:把热电偶预埋在构件内。

(五)压力、变形测试系统

1、炉压应保持正压,用压力传感器来测试。

2、水平构件需测挠度,可用测挠仪。

(六)试件要求

试件尺寸、制作养护、安装固定与实际一致。

(七)防火门耐火试验图片

第三节常用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一、墙的耐火极限

1、普通粘土砖墙、钢砼墙的耐火极限大量试验证明,耐火极限与厚度成正比。

厚度(mm) 120 180 240 370

耐火极限(h) 2.50 3.50 5.50 10.50

2、加气砼墙的耐火极限

耐火极限与厚度也基本是成正比。

如加气砼砌块墙(非承重墙)

厚度(mm) 75 100 200

耐火极限(h) 2.50 6.00 8.00

3、轻质隔墙

木龙骨——钢丝网抹灰:0.85h

石膏板:0.30h

水泥刨花板:0.30h

板条抹灰:0.85h

钢龙骨——单层石膏板

双层石膏板:1.00h以上

4、金属墙板的耐火极限

采用铝、钢、铝合金等薄板作两面,中间或是空气层或填矿棉、岩棉等

隔热材料,耐火极限可达1.50~2.00h。

二、柱的耐火极限

1、钢砼柱的耐火极限

在通常情况下随柱截面增大而增大。如C20砼柱:

截面积(mm×mm)

耐火极限(h)

200×200 1.40h 300×300 3.00h 370×370 5.00h

2、钢柱的耐火极限:0.25h

三、梁的耐火极限

1、钢砼梁的耐火极限主要取决于主筋保护层的厚度。

如非预应力钢砼简支梁:

保护层厚度(mm) 10 20 25 30

耐火极限(h) 1.20 1.75 2.00 2.30

2、无保护钢梁耐火极限为0.25h。

四、楼板的耐火极限

简支钢砼圆孔空心板

保护层厚度(mm) 10 20 30

耐火极限(h) 0.9 1.25 1.50

预应力钢砼圆孔空心板

保护层厚度(mm) 10 20 30

耐火极限(h) 0.4 0.7 0.85

五、吊顶的耐火极限

木吊顶搁栅——钢丝网抹灰:0.25h

板条抹灰:0.25h

纸面石膏板:0.25h

钢吊顶搁栅——石棉板:0.85h

双层石膏板:0.30h

钢丝网抹灰:0.25h

六、屋顶承重构件——屋架

无保护钢屋架的耐火极限为0 .25h;钢砼屋架的耐火极限主要取决于保护层厚度,一般保护层厚度为25~30mm,耐火极限为1.50~1.70h。第四节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及提高构件耐火极限的措施

一、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

(一)完整性

1、砼的含水量

2、构件的接缝或填缝材料

(二)绝热性

1、材料的导温系数

2、构件的厚度

(三)稳定性

1、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

2、有效荷载量

3、钢材品种

4、实际材料强度

5、截面形状与尺寸

6、配筋方式

7、配筋率

8、表面保护

9、受力状态

10、支承条件

二、提高构件耐火极限的措施

1、处理好接缝,防止出现穿透性裂缝;

2、使用导热(温)系数低的材料或加大构件厚度;

3、使用不燃材料;

4、构件表面抹灰或喷涂防火涂料;

5、加大构件截面,主要是加大宽度;

6、配16Mn、15MnV钢,把粗筋置于内层,细筋置于外层;

7、提高钢筋、砼的强度等级;

8、改变支承条件,增加约束。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第一章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现行版本《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本节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相关容进行介绍。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了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和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法》(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1)材料。材料是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 (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物质或微粒。 (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 (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试样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值与其对应时间比值的最大值,用于燃烧性能分级。FIGRA0.2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2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4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4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 (5)THR600s。试验开始后600s试样的热释放总量(MJ)。 (三)平板状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 平板状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和分级判据见表2-3-3。表中满足A1、A2级即为A级,满足B级、C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别。

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特点与等级划分

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特点 ①一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性 ②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性,其它为不燃烧性。 ③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屋顶承重构件为可燃性。 ④四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墙为不燃烧性,其余为难燃性和可燃性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 [1]? 的 3.2.2 高层厂房,甲、乙类厂房的耐火等极不应低于二级,建筑面积不大于300 m^2的独立甲、乙类单层厂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3.2.3 单、多层丙类厂房和多层丁、戊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使用或产生丙类液体的厂房和有火花、赤热表面、明火的丁类厂房,其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当为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的单层丙类厂房或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m^2的单层丁类厂房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3.2.4 使用或储存特殊贵重的机器、仪表、仪器等设备或物品的建筑,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3.2.5 锅炉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为燃煤锅炉房且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大于4t/h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3.2.6 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他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 等标准的规范。 3.2.7 高架仓库、高层仓库、甲类仓库、多层乙类仓库和储存可燃液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单层乙类仓库,单层丙类仓库,储存可燃固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和多层丁、戊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3.2.8 粮食筒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二级耐火等级的粮食筒仓可采用钢板仓。 粮食平房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二级耐火等级的散装粮食平房仓可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承重构件。 3.2.9 甲、乙类厂房,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耐火极限应为 4.0h。 一、二级耐火等级单层厂房(仓库)的柱,其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2.50h和2.00h。 全保护的一级耐火等级单、多层厂房(仓库)的屋顶承重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4层及4层以下的一、二级耐火等级丁、戊类地上厂房(仓库)的非承重外墙,当采用不燃性墙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授课提纲及讲解内容 1、物理性质 主要搞懂密度与表观密度、密度与孔隙率、孔隙率与空隙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力学性质 变形性质有弹塑性变形、脆塑性材料、弹性模量、徐变和松弛几个内容。强度主要了解材料实际强度为什么比理论强度低许多。其他性质有脆性、韧性、疲劳、硬度、磨损等,一般了解即可。 3、触水性质 搞明白亲水性与憎水性、吸水性与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抗冻性概念。 4、热工性质 主要是绝热性能,指标导热系数。 5、耐久性 是一个综合指标。 6、其他性质 装饰性、防火性、放射性。 二、讲解时间 3×50min 。 三、讲稿与板书(*加黑部分为黑板板书内容) §1-1 材料的物理性质 1、密度与表观密度 密度 V m =ρ; 表观密度00V m =ρ 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体积在内的固体所占有的实体积。 0V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是指包括内部孔隙的体积。 测得含孔材料的V 时,一般用磨细的方法来求得。 表观密度0ρ,一般是指材料在气干状态下的0ρ,在烘干状态下的0ρ,称为干表观密度。 2、密实度与孔隙率 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填充的程度;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即 ρρ0 0==V V D 0001ρρ-=-=V V V P D 和P 从两个不同侧面来反映材料的密实程度,两者关系为1=+D P 。D 和P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3、堆积密度、填充率和空隙率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粒状和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包括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和颗粒之间的空

隙),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00V m ρ '0ρ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材料的0ρ,而且还与材料的疏密度有关,还受材料含水程度的影响。 填充率D '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填充的程度。空隙率ρ' 是颗粒之间的空隙所占堆积体积的比例。即 0000ρρ'='='V V D ;000001ρρ'-='-'='V V V P P '和D '从两个侧面反映材料颗粒互相填充的疏密程度。 §1-2 材料的力学性质 1、变形性质 弹性变形:外力除去后可完全消失的变形。 塑性变形:外力除去后不能消失的变形。 脆性材料:材料在破坏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者。 塑性材料:材料在破坏前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者。 弹性模量:εσ= E 。 徐变与松弛:在长期不变外力作用下,变形逐渐增大的现象叫徐变;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如总变形不变,而引起应力逐渐降低的现象,成为应力松弛。 2、材料的强度 理论强度:指按材料结构质点引力计算的强度,一般都很高。 实际强度:按材料在荷载下实际具有的强度,一般远远低于理论强度。原因是材料内部都存在很多缺陷。 通常意义上的强度是指材料的实际强度,常用强度有:压、拉、弯、剪强度。 3、其他性质 脆性:外力下,直到断裂前都不出现明显塑性变形性质。 韧性:在冲击、振动荷载下,材料能承受很大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 疲劳极限:交替荷载作用下,应力也随时间作交替变化,这种应力超过某一限度而长期反复会造成材料的破坏,这个限度叫做疲劳极限。 硬度:受外界物质的摩擦作用而减小质量和体积的现象。 磨损:同时受摩擦和冲击两种作用,而减小质量和体积的现象。 §1-3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亲水性与憎水性 材料很快将水吸入内部或使水在材料表面散开来,这种与水的亲和性称为亲水性。 材料不吸水或使水呈珠状存在于材料表面,这种不易被润湿的性质成为憎水性。 2、吸水性与吸湿性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表2-3-2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附加信息和标识 (一)附加信息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等级附加信息包括产烟特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和烟气毒性等级。对于A2级、B级和C级建筑材料及制品应给出产烟特性等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铺地材料除外)、烟气毒性等级;对于D级建筑材料及制品应给出产烟特性等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 (二)附加信息标识 当按规定需要显示附加信息时,燃烧性能等级标识示例:GB 8624 B1 (B-s1,d0,t1),表示属于难燃B1级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细化分级为B 级,产烟特性等级为s1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为d0级,烟气毒性等级为t1级。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构件的燃烧性能,二是构件的耐火极限。 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一)耐火极限判断条件 1)失去支持能力 构件在试验过程中失去支持能力或抗变形能力。 (1)外观判断:如墙发生垮塌;梁板变形大于L/20;柱发生垮塌或轴向变形大于h/100(mm)或轴向压缩变形速度超过3h/1000(mm/ min); (2)受力主筋温度变化:16Mn钢,510℃。 2)失去完整性 适用于分隔构件,如楼板、隔墙等。 失去完整性的标志:出现穿透性裂缝或穿火的孔隙。 3)失去绝热性 适用于分隔构件,如墙、楼板等。

失去绝热性的标志:下列两个条件之一 试件背火面测温点平均温升达140℃; 试件背火面测温点任一点温升达180℃; 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三个判定条件,实际应用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分隔构件(隔墙、吊顶、门窗):失去完整性或绝热性; (2)承重构件(梁、柱、屋架):失去稳定性; (3)承重分隔构件(承重墙、楼板):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绝热性。 影响耐火极限的要素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中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确定 1、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以楼板的耐火极限为基准。 2、88%火灾可在1.5h内扑灭,80%火灾可在1h内扑灭。 3、一级建筑物楼板耐火极限定为1.5h,二级建筑物楼板耐火极限定为1h。 练习题: 1、[单选题]临界热辐射通量为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 )分钟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习题与答案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 绝对密实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 ρ=m/V )。 2.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 自然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ρ0=m/V 0 )。 3.材料的表观体积包括(固体物质)和( 孔隙 )两部分。 4.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散粒状、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 单位体积 )的质量,其大小与堆积的( 紧密程度 )有关。 5.材料孔隙率的计算公式是( ρρ01-=P ),式中ρ为材料的( 密度 ),ρ0为材料的( 表观密度 )。 6.材料内部的孔隙分为( 开口 )孔和( 闭口 )孔。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孔隙率越大,且连通孔隙越多的材料,则其强度越(低),吸水性、吸湿性越(大)。导热性越(差)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7.材料空隙率的计算公式为( 0'0'1ρρ-=P )。式中0ρ为材料的(表 观)密度,0 ρ'为材料的( 堆积 )密度。 8.材料的耐水性用( 软化系数)表示,其值越大,则耐水性越( 好 )。一般认为,( 软化系数 )大于( 0.85 )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 9.材料的抗冻性用( 抗冻等级 )表示,抗渗性一般用( 抗渗等级)表示,材料的导热性用( 导热系数 )表示。 10.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则材料的导热性越( 差 ),保温隔热性能越( 好)。常将导热系数(k m w *23.0≤)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二、名词解释 1.软化系数:材料吸水饱和时的抗压强度与其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的比值。 2.材料的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3.材料的强度:材料抵抗外力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期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 不破坏,也不易失去其原有性能的性质。 5.材料的弹性和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 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称为弹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仍保持 变形后的形状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称为塑性。 三、简述题 1.材料的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采用体积吸水率来反映材料的吸水性? 答:质量吸水率是材料吸收水的质量与材料干燥状态下质量的比值; 体积吸水率是材料吸收水的体积与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的比值。 一般轻质、多孔材料常用体积吸水率来反映其吸水性。 2.什么是材料的导热性?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与材料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构、密实程度、含 水状态等因素有关。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73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 级(正式版)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多次修订,目前,《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以下简称GB 8624)已发布实施。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以及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 表2-3-2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燃烧性能等级名称 A 不燃材料(制品)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GB 8624—1997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4—04批准 1997—10—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GB 8624—88的修订版。在技术内容上非等效采用德国标准DIN 4102—81第一部分。 本修订版与GB 8624—88相比,增设了A级复合(夹芯)材料,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增加了对特定用途的铺地材料、窗帘幕布类纺织物、电线电缆套管类塑料材料和管道隔热保温用泡沫塑料的具体规定。上述特定用途的材料若作为墙面或吊顶材料使用时,仍必须按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进行检验和分级。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原GB 8624—88即为失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建民、马祥林、卢国建。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2月。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评定和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结构材料和各种装饰装修材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406—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GB/T 2408—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GB/T 4609—84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 GB/T 5454—85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 GB/T 5455—85 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定垂直法 GB/T 5464—85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 8332—87 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一章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欧阳家百(2021.03.07) 建筑资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平安,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对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办法的研究,并于1987 (GB 年首次宣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资料的燃烧性能分级办法》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办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阐扬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现行版本《建筑资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本节将对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分级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一、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分级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竭深入和成长,资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纯真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了资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含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和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成长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资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品级。依照《建筑资料的燃烧性能分级办法》(GB 8624—),我国建筑资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天职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一)建筑资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品级建筑资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品级见下表232。

(二)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品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1)资料。资料是指单一物质均匀散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别离的物质或微粒。(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试样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值与其对应时间比值的最年夜值,用于燃烧性能分级。FIGRA0.2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2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4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4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5)THR600s。试验开始后600s内试样的热释放总量(MJ)。(三)平板状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品级判据平板状建筑资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品级和分级判据见表233。表中满足A1、A2级即为A级,满足B级、C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别。 二、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品级的附加信息和标识(一)附加信息建筑资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品级附加信息包含产烟特性、燃烧滴落物、微粒品级和烟气毒性品级。对A2级、B级和C级建筑资料及制品应给生产烟特性品级、燃烧滴落物/微粒品级(铺地资料除外)、烟气毒性品级;对D级建筑资料及制品应给生产烟特性品级、燃烧滴落物/微粒品级。(1)产烟特性品级。按GB/T 20284或GB/T 11785 试验所获得的数据确定(见表234) (2)燃烧滴落物/微粒品级。通过观察GB/T 20284 试验中燃烧滴落物/微粒确定(见表235)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多次修订,目前,《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以下简称 GB 8624)已发布实施。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以及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 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表2-3-2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燃烧性能等级名称A不燃材料(制品)B1难燃材料(制品)B2可燃材料(制品)B3易燃材料(制品)(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1)材料。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

(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物质或微粒。 (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 (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试样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值与其对应时间比值的最大值,用于燃烧性能分级。FIGRA0.2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2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4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4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 (5)THR600s。试验开始后600s内试样的热释放总量(MJ)。 (三)平板状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平板状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和分级判据见表2-3-2。表中满足A1、A2级即为A 级,满足B级、C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别。表2-3-2 GB 8624—2012对平板状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和分级判据燃烧性能等级试验方法分级判据AA1GB/T5464a且炉内温升 ΔT≤30℃;质量损失率Δm≤50%;持续燃烧时间tf=0GB/T14402总热值PCS≤2.0MJ/kga,b,c,e总热值PCS≤1.4MJ/㎡dA2GB/T5464a或且炉内温升ΔT≤50℃;质量损失率Δm≤50%;持续燃烧时间 tf≤20sGB/T14402总热值PCS≤3.0MJ/kga,e;总热值PCS≤4.0MJ/㎡b,dGB/T2028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2MJ≤120W/s火焰横向蔓延未到达试样长翼边缘;600s的总放热量 THR600s≤7.5MJB1BGB/T20284且燃烧增长速率指数 FIGRA0.2MJ≤120W/s;火焰横向蔓延未到达试样长翼边缘;600s的总放热量THR600s≤7.5MJGB/T8626点火时间30s60s内焰尖高度 Fs≤150mm;60s内无燃烧滴落物引燃滤纸现象CGB/T20284且燃烧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本标准是GB 8624—88的修订版。在技术内容上非等效采用德国标准DIN 4102—81第一部分。 本修订版与GB 8624—88相比,增设了A级复合(夹芯)材料,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增加了对特定用途的铺地材料、窗帘幕布类纺织物、电线电缆套管类塑料材料和管道隔热保温用泡沫塑料的具体规定。上述特定用途的材料若作为墙面或吊顶材料使用时,仍必须按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进行检验和分级。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原GB 8624—88即为失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建民、马祥林、卢国建。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2月。 标准全文 GB 8624—1997 目录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级别和名称………………… 不燃类材料(A级)………………… 可燃类材料(B级)……………… 对某些特定用途材料的特别规定……………… 对复合材料、表面涂层材料等的特别规定……………… 燃烧,性能分级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代替GB 8624——88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评定和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结构材料和各种装饰装修材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406—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GB/T 2408—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GB/T 4609—84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 GB/T 5454—85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 GB/T 5455—85 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定垂直法 GB/T 5464—85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 8332—87 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GB/T 8333—87 硬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 GB/T 8625—88 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 GB/T 8626—88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8627—88 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标准版)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多次修订,目前,《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以下简称GB8624)已发布实施。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以及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

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GB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 表2-3-2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燃烧性能等级名称 A不燃材料(制品) B1难燃材料(制品) B2可燃材料(制品) B3易燃材料(制品)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1)材料。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 (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编号:SY-AQ-05329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 限 Combustion performance and fire resistance of building components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建筑构件主要包括建筑内的墙、柱、梁、楼板、门、窗等,一般来讲,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构件的燃烧性能,二是构件的耐火极限。耐火建筑构配件在火灾中起着阻止火势蔓延、延长支撑时间的作用。 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主要是指组成建筑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而材料的燃烧性能,有些得到共识而无需进行检测,如钢材、混凝土、石膏等,但有些材料特别是一些新型建材,则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其燃烧性能。除有一些特别规定外,大部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可按GB8624等相关标准确定(详见本章第二节“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通常,我国把建筑构件按其燃烧性能分为三类,即不燃性、难燃性和可燃性。 1.不燃性

用不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统称为不燃性构件。不燃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砖、石、砌块、石膏板等。 2.难燃性 凡用难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燃烧性材料做成而用非燃烧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统称为难燃性构件。难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经阻燃处理后的木材、塑料、水泥、刨花板、板条抹灰墙等。 3.可燃性 凡用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统称为可燃性构件。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料。如木材、竹子、刨花板、保丽板、塑料等。 为确保建筑物在受到火灾危害时,一定时间内不垮塌,并阻止、延缓火灾的蔓延,建筑构件多采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材料。这些材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答案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材料的实际密度是指材料在( 绝对密实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 ρ=m/V )。 2.材料的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 自然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ρ0=m/V0 )。 3.材料的外观体积包括(固体物质)和( 孔隙 )两部分。 4.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散粒状、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 单位体积 )的质量,其大小与堆积的( 紧密程度 )有关。 5.材料孔隙率的计算公式是( 01r r R =- ),式中ρ为材料的( 实际密度 ),ρ0为材料的( 体积密度 )。 6.材料内部的孔隙分为( 开口 )孔和( 闭口 )孔。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孔隙率越大,且连通孔隙越多的材料,则其强度越(低),吸水性、吸湿性越(大)。导热性越(差)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7.材料空隙率的计算公式为( ''001r r R =- )。式中0r 为材料的(体积)密度,0ρ'为材料的( 堆积 )密度。 8.材料的耐水性用( 软化系数)表示,其值越大,则耐水性越( 好 )。一般认为,( 软化系数 )大于( )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 9.材料的抗冻性用( 抗冻等级 )表示,抗渗性一般用( 抗渗等级)表示,材料的导热性用( 热导率 )表示。 10.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则材料的导热性越( 差 ),保温隔热性能越( 好)。常将导热系数(k m w *175.0≤)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二、名词解释 1.软化系数:材料吸水饱和时的抗压强度与其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的比值。 2.材料的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3.材料的强度:材料抵抗外力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期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破坏,也不易失去 其原有性能的性质。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第一章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现行版本《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本节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了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和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1)材料。材料是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 (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物质或微粒。 (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 (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试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点

续表3.2.1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序号构件名称 结构厚度或截面 最小尺寸(cm)耐火极 限(h) 燃烧性能 一承重墙 1 普通粘土砖、硅酸盐砖,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实体墙 12.0 18.0 24.0 37.0 2.50 3.50 5.50 10.50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2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10.0 2.00 不燃烧体 3 轻质混凝土砌块、天然石料的墙12.0 24.0 37.0 1.50 3.50 5.50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二非承重墙 1 普通粘土 砖墙 (1)不包括双面抹灰 (2)不包括双面抹灰 (3)包括双面抹灰 (4)包括双面抹灰 6.0 12.0 18.0 24.0 1.50 3.00 5.00 8.00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2 12cm粘土 空心砖墙 (1)七孔砖墙(不包括墙中空12cm) (2)双面抹灰七孔粘土砖墙(不包括墙中 空12cm) 12.0 14.0 8.00 9.00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3 粉煤灰硅酸盐砌块墙20.0 4.00 不燃烧体 4 轻质混凝 土墙 (1)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2)钢筋加气混凝土垂直墙板墙 (3)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4)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5)充气混凝土砌块墙 7.5 15.0 10.0 10.0 20.0 15.0 2.50 3.00 3.40 6.00 8.00 7.50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5 碳化石灰圆孔空心条板隔墙9.0 1.75 不燃烧体

序号构件名称 结构厚度或截面 最小尺寸(cm)耐火极限 (h) 燃烧性能 6 菱苦土珍珠岩圆孔空心条板隔墙8.0 1.30 不燃烧体 7 钢筋混凝土大板墙(C20) 6.0 12.0 1.00 2.60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8 轻质复合隔墙 (1)菱苦土板夹纸蜂窝隔墙,其构造厚度(cm)为: 0.25+5(纸蜂窝)+2.5 (2)水泥刨花复合板隔墙,总厚度8cm(内空层6cm) (3)水泥刨花板龙骨水泥板隔墙,1.2+8.6(空)+1.2 (4)石棉水泥龙骨石棉水泥板隔墙,其构造厚度为: 0.5+8(空)+6 — — — — 0.33 0.75 0.50 0.45 难燃烧体 难燃烧体 难燃烧体 不燃烧体 9 石膏空心条板隔墙: (1)石膏珍珠岩空心条板(膨胀珍珠岩50~80kg/m3) (2)石膏珍珠岩空心条板(膨胀珍珠岩60~120kg/m3) (3)石膏硅酸盐空心条板 (4)石膏珍珠岩塑料网空心条板(膨胀珍珠岩 60~120kg/ m3) (5)石膏粉煤灰空心条板 (6)石膏珍珠岩双层空心条板,其构造厚度(cm)为: 6.0+5(空)+6.0(膨胀珍珠岩50~80kg/m3) 6.0+5(空)+6.0(膨胀珍珠岩60~120kg/m3) (7)增强石膏空心墙板 6.0 6.0 6.0 6.0 9.0 — — 9.0 6.0 1.50 1.20 1.50 1.30 2.25 3.75 3.25 2.50 1.28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10 石膏龙骨两面钉下列材料的隔墙: (1)纤维石膏板,其构造厚度(cm)为: 0.85+10.3(填矿棉)+0.85 1.0+6.4(空)+1.0 1.0+9(填矿棉)+1.0 (2)纸面石膏板,其构造厚度(cm)为: 1.1+6.8(填矿棉)+1.1 1.1+ 2.8(空)+1.1+6.5(空)+1.1+2.8(空)+1.1 0.9+1.2+12.8(空)+1.2+0.9 2.5+1 3.4(空)+1.2+0.9 1.2+8(空)+1.2+1.2+8(空)+1.2 1.2+8(空)+1.2 — — — — — — — — — 1.0 1.35 1.00 0.75 1.50 1.20 1.50 1.00 0.33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完整word版)建筑材料性质与分类

建筑材料按使用功能分类: 1. 结构材料:主要技术性能要求是具有强度和耐久性。常用的:混凝土、钢材、石材等。 2. 围护材料: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绝热性,防水、隔声性能等。 常用的:砖、砌块、板材等。 3. 功能材料:主要是指满足某些建筑功能要求的建筑材料,如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绝热材料、吸声隔声材料、密封材料等。 材料的许多性能,如强度、吸湿性、吸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吸声性都与材料的孔隙率及空隙特征有关。 孔隙率: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占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率。 1. 材料与水接触时,根据其是否能被水所润湿,分为亲水、憎水材料。 2. 亲水性材料:混凝土、砖、石、木材、钢材等;大部分有机材料属于憎水性材料,如沥青、塑料等。憎水材料具有较好的防水性、防潮性,常用作防水材料。也可用与对亲水性材料进行表面处理,降低吸水率,提高抗渗性。 3. 材料吸水率不仅与材料的亲水性、憎水性有关,还与材料的孔隙率以及孔隙构造特征有关。细小开口孔越多,吸水率越大。闭口孔隙水分不能进入,而粗大开口孔隙水分不易留存,故吸水率较小。 材料吸水或吸湿后均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1.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成为材料的耐水性。 2.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质。其与材料的孔隙率和孔隙构造特征有关。密室和闭口孔隙材料,不会发生渗水现象;较大孔隙率,且开口孔越多的亲水性材料,其抗渗性越差。 3.抗冻性: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经受多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破坏原理,材料内

部孔隙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应力造成。抗冻性取决于材料的吸水饱和程度、孔 隙特征以及抵抗冻胀应力的能力,密实材料、具有闭口孔隙体积的材料以及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对冰冻具有一定抵抗能力。抗冻性是评定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4. 材料的热导率与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体积密度、孔隙率及孔隙特征、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有关。一般非金属材料绝热性优于金属材料,材料的体积密度小、孔隙率大、闭口孔多、孔分布均匀、孔尺寸小、材料含水率小时,材料的导热性差、绝热性好。材料在受潮或吸水时,其热导率显著增大,绝热性能变差。 5. 比强度是评价材料是否轻质高强的指标,比强度等于材料的强度与体积密度的比值。 6. 材料的耐久性是一项综合性能,一般包括抗渗性、抗冻性、耐腐蚀性、抗老化性、抗碳化、耐热性、耐旋光性。不同材料,其性质和用途不同,对耐久性的要求也不同。 胶凝材料 1. 胶凝材料:指能将块状、散粒状材料黏结为整体的材料。按化学成分分为无机、有机胶凝材料。 无机胶凝材料根据硬化条件分为气硬性、水硬性胶凝材料两类。 2.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保持和发展其强度的凝胶材料;如:石灰、石膏、水玻璃等,一般只适用于地上或干燥环境、不宜用与潮湿环境与水中。 3.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仅能在空气中硬化,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凝结、硬化,保持和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如各种水泥。既适用于干燥环境,又适用与潮湿环境与水中。 石灰:生石灰熟化时放出大量的热量,其放热量和放热速度都比其他胶凝材料大得多。生石灰熟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体积增大1~2.5 倍。过火石灰熟化十分缓慢,其可能在石灰应用之后熟化,其体积膨胀,造成起鼓开裂。为了消除过火石灰在使用中造成的危害,石灰膏应在储灰坑中存放半个月以上,方可 使用。这过程称为“陈伏”。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覆盖一层水,以隔绝空气,防止石灰浆表面碳化。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

第一节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 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指其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这项性能由材料表面的着火性和火焰传播性、发热、发烟、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产生等特性来衡量。我国国家标准GB8624-97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几种等级。 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 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 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 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 第二节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 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物是由建筑构件组成的,诸如基础、墙壁、柱、梁、板、屋顶、楼梯等。建筑构件是由建筑材料构成,其燃烧性能取决于所使用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我国将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 1.不燃烧体(非燃烧体) 金属、砖、石、混凝土等不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称为不燃烧体(以前也称非燃烧体)。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下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如砖墙、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梁等构件都属于非燃烧体,常被用作承重构件。 2.难燃烧体 用难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或用可燃材料制成而用不燃性材料作保护层制成的构件。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且当火源移开后燃烧和微燃立即停止。3.燃烧体 用可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会立即起火或发生微燃,而且当火源移开后,仍继续保持燃烧或微燃。如木柱、木屋架、木梁、木楼梯、木搁栅、纤维板吊顶等构件都属燃烧体构件。 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1.时间--温度标准曲线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其内的温度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分别取时间和温度作为横、纵坐标,即可绘制出火灾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曲线。在实际的火灾中,每一起火灾的时间--温度曲线是各不相同的,但为了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实验,进而对其耐火极限进行度量,必须人为规定一种能反映、模拟一般火灾规律的标准温升条件,把它绘制成曲线就称为时间--温度标准曲线。2.耐火极限的概念 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热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表示。 3.影响耐火极限的因素 (1)材料的燃烧性能。材料的燃烧性能好,构件耐火极限就低。 (2)构件的截面尺寸。构件的截面尺寸大,构件的耐火极限就高。 (3)保护层的厚度。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耐火极限就高。 4.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 (1)失去完整性。 (2)失去绝热性。 (3)失去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见表。高层民用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见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