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制剂: 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 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 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 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知识点!

中药虽然优点很多,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不够方便,每次服用的时候都需要用水煎煮,这对治疗疾病造成一定的烦恼。但是,通过科学技术将中药制作成药剂使用就完全解决了这一点,让中药更加的完美。那么中药制剂的类型大家知道有哪些吗?让小编给大家普及下中药制剂的相关知识吧!

中药制剂

中药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之久,历代前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下,通过不断的中药剂型的创制和应用,并且积累了非常方法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今天中药剂型种类繁多的结果。通常传统的中药剂型有丹、酒、茶、锭、丸、散已经膏等,并且各自的特点各不相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除对传统剂型进行整理和提高,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等剂型外,新的剂型不断出现,现代剂型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滴丸等等。

现将中成药的常见、常用剂型简要介绍如下:

1.丸剂

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丸者缓也:丸剂在服用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溶化散开,逐渐被人体吸收,因此丸剂产生疗效较慢,药效也较持久,可以减少部分药材的不良气味,是目前中成药最常用的剂型。但丸剂尚存在一定的缺点,服用剂量大,而且不便服用,尤其儿童服用更加困难;此外丸剂目前有效成分的质量标准还难以确定。

2.散剂

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是我国古代剂型之一。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或不耐高温,或剧毒不易掌握用量,或者贵重细料药物适宜于制成散剂。

3.煎膏剂(膏滋)

煎膏剂是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又称膏滋。具有吸收快,浓度高,体积小,便于保存,可备较长时间服用的特点。有滋补调理的作用,用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

4.片剂

片剂是药材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分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是常用的现代剂型之一。片剂体积小,用量准确,易崩解生效快,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服用及储运方便的优点。片剂适用于各种疾病。

5.丹剂

丹剂是水银、硝石、雄黄等矿物药经过炼制、升华、融合等技术处理制成的无机化合物,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为传统剂型。大多含水银成分,常用以配制丸散供外用,具有消肿生肌、消炎解毒的作用。部分丸剂、散剂、锭剂品种多以朱砂为衣,因气色赤习称丹,不属于经典丹剂范畴。

6.颗粒剂(冲剂)

颗粒剂是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是在汤剂、散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有颗粒状和块状两种,分为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及含糖型、无糖型等不同类型。颗粒剂体积小,重量轻,服用简单,口感好,作用迅速,多用于补益、止咳、清热等作用的药物。

7.锭剂

锭剂是药材细粉与适量粘合剂如蜂蜜、糯米粉或利用药材本身的粘性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内服作用与糊丸接近,外用多用水或醋磨汁后涂敷患处。锭剂型大多作噙化之用。

8.胶剂

胶剂是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用水煎取胶质,经浓缩凝固而成的固体内服制剂。胶剂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作为补益药,适用于老年人、久病未愈者或身体虚弱者,可单服,也可制成丸散或加入汤剂中使用。至今胶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信誉,被广泛使用。

9.硬胶囊剂

硬胶囊剂是将适量的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粉或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充于硬胶囊中而制成的剂型。主要是口服。硬胶囊外观整洁美观,易于吞服,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崩解快,吸收好。适用于对光敏感、不稳定或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或有特异气味的药物,或需要定时定位释放的药物。儿童用药、对胃粘膜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10.软胶囊剂

软胶囊剂是将油类或对明胶等囊材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封闭于囊材内制成的剂型。特点与硬胶囊相似。硬胶囊和软胶囊经过适宜方法处理或用其他药用高分子材料加工,使囊壳不溶于胃液,但在肠液中崩解释放活性成分,为肠溶胶囊。

11.糖浆剂

糖浆剂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它是在传统的汤剂、煎膏剂的基础上,吸取西药糖浆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成药剂型。因含有糖,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不适气味,便于服用,适用于小儿及虚弱病人服用,尤多见于小儿用药,但不宜用于糖尿病患者。

12.合剂

合剂是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的合剂又称口服液。合剂既能保持汤剂的特点,又能避免汤剂临时煎煮的麻烦,便于携带、储存和服用。口服液的浓度更高,常加入矫味剂,因此用量小,口感好,作用快,质量稳定,携带方便,易保存。

13.酒剂

酒剂是药材用黄酒或白酒为溶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又称药酒。酒剂服用量少,吸收迅速,见效快,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及补虚养体、跌打损伤等。

14.酊剂

酊剂是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以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分内服和外用两种。酊剂制备无需加热,成分较纯净,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确,吸收迅速,适宜于制备含有挥发性成分或不耐热成分的制剂。

15.露剂

露剂是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经水蒸气蒸馏制得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澄明水溶液制剂,是我国传统剂型之一。又称药露。临床多供内服,露剂能够保存药材固有的香味,便于服用和吸收,多具有解表清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16.注射剂

注射剂是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经精制加工制备而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或可供临用前配制溶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制剂,为中成药现代新剂型。又称针剂。注射剂可用于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剂量准确,起效迅速,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急救使用。不宜在家庭中使用。

17.气雾剂、喷雾剂

气雾剂是药物和抛射剂同装封于带有阀门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定量或非定量地将内容物喷出的制剂。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式喷出的制剂为喷雾剂。又称气溶胶。气雾剂给药剂量小,起效迅速,稳定性强,副作用小。

不同剂型中成药的优点

汤剂:吸收快,易发挥效用,并能结合辨证施治,随证组方,能全面照顾各种病证的特殊性。

丸剂:丸者,缓也。多药力持久,服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及贮存。适用于病情稳定,尤其在疾病恢复阶段或需巩固疗效者(也有用于急救)。但是不能随病情变化如汤剂般灵活加减。

散剂:制作简便,便于服用及携带,但是内服吸收较汤剂为慢。

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可长期应用,滋补药多采用膏剂;外用膏剂,一般称为膏药,适用于外科疮疡肿疖或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疾病。

丹剂:是指含汞、硫黄等矿物药,经过加热升华,使之变成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种制剂。但由于临床运用的习惯,对某些较贵重的药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制成的其他剂型,亦称为“丹”,遂使丹剂没有固定的剂型。

酒剂:一般指用白酒或黄酒浸制药材所得的浸出液。适用于补养体虚、风湿疼痛及跌打损伤等证。

片剂:体积小,成本低,贮运方便。

针剂:作用迅速,给药方便,药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

在使用药物之前,要根据不同的药性和病情来决定选用不同的剂型。一般地说,凡病起于骤急,欲取速效,多选用汤剂、针剂,中药注射剂在使用时应注意合理应用;慢性疾患,宜于缓治久服,多用丸剂或膏剂,但是有些丸剂如安宫牛黄丸等,也可以治疗急性病;散剂的功效,较汤剂徐缓,比丸剂迅速;风湿痹痛,多采用酒剂。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中药制剂和不同剂型中成药的优点等有关知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于中药制剂的17个类型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了吧。虽然中药制剂很方便,但是大家也不要滥用,毕竟是药三分毒,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不要随便用药。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现代化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 阅有关资料,对我国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现代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本文就我国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现代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结论:中药通过充分发挥其药物制剂的特点,改进制剂剂型及技术,从整体上提高了中药制药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中药新剂型;缓释制剂;研究进展 中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祖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生产应用的中药,为人类的健康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药在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方面显示出的独特优势和魅力,其所产生的特有疗效与作用,受到国内外医药学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研究针对临床中药最常用制剂类型,并结合在中药剂型改进方面的一些经验,简述现代药剂学中的新剂型和新技术在中药新剂型开发中的应用,以期对中药新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 1经皮给药制剂 1.1巴布剂:载药量大、透皮效果好、药量成分可控、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巴布剂广泛应用于内外科疾病,具有良好开发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研究表明,一些活血化瘀和芳香开窍类中药,如当归、乳香、没药、丹参、红花、川芎、血竭、冰片等,都能提高皮肤细胞的通透性,刺激皮肤腺体开口增大,改善微循环及机体血流动力学朱鲲鹏等将辣椒碱和蟾酥制成复方辣椒碱巴布剂,以粘着力等指标考察优选了巴布剂的处方[1]。优选巴布剂的最优配比组成为胶粘剂:赋形剂:填充剂:软化剂:保湿剂=8:8:4:3:5。该制剂应用方便,刺激性较小。 1.2气雾剂:具有奏效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外用可避免对创面的刺激性,吸入时则可减少胃肠道副作用,用于心绞痛、哮喘等中、急症如复方丹参气雾剂对心绞痛速效作用显著,总有效率94.12%(片剂组仅8%),平均起效时(3.461±1.352)min。救心气雾剂经临床201例观察,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达92%,大多数病例3min内起效5min内止痛,其药效止痛作用与硝酸甘油相似[2] 1.3微乳:能同时改变皮肤角质层脂性和极性,并促进药物渗透和吸收,有很强的促吸收。辣椒碱乳中辣椒碱的累积经皮渗透量远远高于辣椒碱乳膏和辣椒碱水凝胶。蛇床子素微乳中蛇床子素的稳态渗透为蛇床子饱和溶液的25.5倍,说明微乳对蛇床子有很强的促透能力。 2滴丸 滴丸是在中药丸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丸剂所没有的多种特点。与传统的片剂相比,滴丸具有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胃肠刺激作用小、服用方便等优点,且对其主要成分的研究与质量控制已达分子水平。由于滴丸是骤冷条件下形成的固体分散体,药物以极小的晶粒存在,故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舌下含服经舌粘膜迅速吸收进入血循环,因而起效快。复方丹参滴丸中由

(完整版)中药专业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复习题

09函授专科中药专业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____________。现行药典为____________年版。 2.相对密度系指在相同的温度下,某物质的密度与___________的密度之比。 3.《中国药典》规定,乙醇没特指浓度,一律是指___________。 4.《中国药典》多选择___________方法鉴别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5.硅胶薄层板活化的温度为___________,时间为___________。 6.硫代乙酰胺试液与重金属反应的最佳pH是___________。 7.若总灰分超过限度范围,则说明___________。 8.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制剂含量时,大多采用___________洗脱。 9.中药制剂中的杂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中国药典》规定,试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是指___________。 11.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又称__________柱或_________柱;在分离分析时一般使用极性流动相,所以属_________色谱法;洗脱时极性________的成分先出柱。 二、单项选择题 1.杂质限量是指药品中所含杂质的() A、最大允许量 B、最小允许量 C、含量 D、含量范围 E、以上都不对 2.吸收池装盛溶液以池体的()为佳 A、1/2 B、1/3 C、2/3 D、3/4 E、4/5 3.若总灰分超过限度范围,则说明有() A、杂质 B、一般杂质 C、特殊杂质 D、掺杂物 E、钠盐 4.检查重金属,如须炽灼,则炽灼的温度应为 A、105~110℃ B、500~600℃ C、700~800℃ D、大于100℃ E、大于500℃ 5.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操作顺序为() A、空比重瓶重→(比重瓶+供试品)称重→(比重瓶+水)称重 B、(比重瓶+水)称重→(比重瓶+供试品)称重→空比重瓶重 C、(比重瓶+供试品)称重→(比重瓶+水)称重→空比重瓶重 D、空比重瓶重→(比重瓶+水)称重→(比重瓶+供试品)称重 E、任意顺序 6.紫外区的波长范围是() A、200~400nm B、100~300nm C、600~900nm D、100~400nm E、100~900nm 7.Ag-DDC法检查砷盐的原理:砷化氢与Ag-DDC吡啶作用,生成的物质是() A、三氧化二砷 B、砷斑 C、胶态银 D、气态银 E、固体银 8.《中国药典》采用()方法测定中药材和中药制剂中残留的有机氯类农药的含量 A、气相色谱法 B、液相色谱法 C、酸碱滴定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以上方法均可 9.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应选择()来作测定波长 A、最大吸收波长 B、最小吸收波长 C、中间波长

执业中药师考点总结:中药一

执业中药师考点总结:中药一: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 1、《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汉)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陶弘景) 3、《新修本草》唐(有钱)官修,图文对照,世界第一部药典 4、《证类本草》宋以前本草大成 5、《本草纲目》古代本草最全(明李时珍) 6、《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新增药物最多 7、《中华本草》当代药物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寒热温凉(平) 二、五味:1、辛,能散,能行耗气伤阴 2、甘,能补能缓能和腻膈碍胃 3、酸,能收能涩(敛邪气) 4、苦,能泄火能燥湿能坚阴伤津伐胃 5、咸,(海带)能软,能下 6、涩,同酸 7、淡,能渗能利,利小便 三,升降沉浮:辛甘淡——升浮,酸苦咸——沉降 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升浮,清热解毒,通便——沉降 升浮效用:上行向外——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窃 四,归经:到哪里去,选择什么路,脏腑+经络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 1、相须:相似药物+(同一章节)——夫妻增效 2、相使:主+辅——主(不同章节)——主仆 3、相畏(A+B——A毒性→→小偷怕警察减毒 4、相杀(A小偷B警察)→→警察抓小偷 5、相恶:A+B——A效用↓减效 6、相反:A+B——A毒性↑增毒 第五节:方剂与治法 一、常用治法:八法——汉吐下请萧何温补(汗吐下清消和温补) 二,组方原则:君药(习)臣药(李)佐助--佐制--反佐=佐药(王)使药(大使)引经--调和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二节:中药材产地 一、四大怀药:牛山菊花遍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二、浙八味:菊花两百元卖金贝菊花-白芍-白术-元胡索-元(玄)参-麦冬-郁金-浙贝母 三、道地药材:黄芪——内蒙,党参——山西,木瓜——安徽,泽泻——福建,当归——甘肃 第四节: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方法:1、拣洗:去降泥沙杂质+非药用部分(芳香气味,不用水洗) 2、切片:根、根茎,藤木,果实(易挥发,易氧化,不切薄片---当归-川芎) 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糖分(营养物质) 4、搓揉:皮肉易分离----玉竹-党参-三七 5、发汗(回潮):您回朝选后续种——茯苓-玄参-厚朴-续断-杜仲 6、干燥:怕成分流失不超过60度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 (生物碱——糖和苷——醌类——香豆芽与木脂素——黄酮——类与挥发油——皂苷——强心苷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中药新剂型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极为迅速,随着制药工业和新药开发的不断进展,我国中药制剂水平已从传统经验型逐步上升到科学制药水平,现代制药设备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使一批现代中药新剂型显现。 1 滴丸剂 滴丸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滴丸剂是在中药丸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丸剂所没有的多种特点。如天津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已为人们所熟悉,该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和急救。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成分的研究与质量控制,目前已达到分子水平,减少了冰片用量,并由口服改为舌下含服,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因为滴丸是在骤冷条件下形成的固体分散体,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以极微小的晶粒存在,因而具有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的特点。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服经舌粘膜吸收,直接进入血循环,3分钟起效,可迅速缓解心绞痛,解除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临床资料表明,在冠心病的长期治疗中,复方丹参滴丸可更有效地减少缺血发生次数,尤其是缩短心电图ST段下移的持续时间.且无头痛、头胀等副作用,为一种治疗冠心病ST段改变的有效药物。 2 膜剂 膜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很快的剂型,临床很受欢迎,可用于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创伤科、烧伤科、皮肤科及妇科等,—些膜剂尤其是鼻腔、皮肤用药膜亦可起到全身作用。故在临床应用上有取代部分片剂、软膏剂和栓剂等的趋势。黎国梓等研制了复方养阴生肌双层膜.底层(缓释层)以PV A(聚乙烯醇类)为成膜材料,因其融化慢,作用时间长,具长效作用;面层(速释层)以白及胶为成膜材料,因其在体液中熔化快,具速效作用,将二者制成双层膜,分别加入止痛消炎药物,经两年多的临床应用,治疗口腔溃疡362例,有效率100%,疗效较好,深受欢迎。贵州六枝大华制药厂生产的中药博性康速溶膜可有效杀灭常见性病及引起妇科疾病的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能有效防治各种阴道炎、宫颈炎。由于膜剂本身体积小,重量轻,随身携带极为方便。 3 软胶囊 软胶囊剂型具有杂质少,有效成分多,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快等优势。鉴于传统的中药制剂(丸、散、膏、丹)存在的缺点,近年来软胶囊剂型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研制开发正方兴未艾。软胶囊是—种较新的剂型,它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多的中药。如以大蒜、王浆等中药为原料组成的复方大蒜软胶囊.临床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能使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能明显延长出血时间,缩短凝血时间,提示能防止血栓形成,并具有一定的抗疲劳及抗衰老作用,同时掩盖了大蒜的不良气味。 软胶囊剂型的特点是:(1)纯中药制剂,不含糖,便于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服用。(2)最大限度提取和保留了挥发性有效成分。(3)内容物为高科技萃取精华,杂质含量低,不含生药粉,更易符合卫生学指标。(4)进入胃肠迅速崩解被人体吸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显效,生物利用度高。(5)由压制法或滴制法制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一次成型,且全封闭剂型,稳定性好,避免药物分解失效。(6)掩盖了药物中挥发性成分的不良气味,口感好,便于服用。(7)服用量少,携带方便。 目前我国已上市的中药软胶囊制剂品种有十多个,其中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的利鼻软胶囊,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有限的四季三黄软软胶囊,北京中药二厂的香砂养胃软胶囊和石家庄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麻仁软胶囊、感冒软胶囊、龙胆泻肝软胶囊、清开灵软胶囊及藿香正气软胶囊等已是临床广泛使用的品种,并越来越受到患者青睐。 4 气雾剂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练习题

中药制剂与剂型第五节外用制剂、第六节其他制剂、第七节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 一、最佳选择题 1、以衣膜控制药物扩散速率为原理的缓控制剂为 A、渗透泵片 B、膜控释小丸 C、溶蚀性骨架片 D、胃滞留控释制剂 E、磁性微球 2、下列关于微型包囊技术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加速药物释放,制成速效制剂 B、可使液态药物制成固体制剂 C、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D、可改善药物的可压性和流动性 E、控制微囊大小可起靶向定位作用 3、药物固体分散体的类型不包括 A、固态溶液 B、低共熔混合物 C、高分子聚合物 D、共沉淀物 E、玻璃混悬物 4、可用作药物固体分散体水溶性载体材料的是 A、聚丙烯树脂Ⅲ号 B、乙基纤维素 C、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D、聚丙烯树脂Ⅱ号 E、聚乙烯吡咯烷酮 5、微球属于靶向制剂的类型是 A、磁性靶向 B、热敏感靶向 C、主动靶向 D、被动靶向 E、物理化学靶向 6、适合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有 A、药效剧烈、溶解度小的药物 B、在肠中需在特定部位主动吸收的药物 C、需长期给药的药物 D、单服剂量大于1g的药物 E、生物半衰期小于1h的药物

A、胃驻留控释制剂 B、溶蚀性骨架片 C、膜控释小丸 D、渗透泵片 E、磁性微球 8、胃内漂浮片剂属 A、靶向制剂 B、前体药物制剂 C、速效制剂 D、中效制剂 E、控释制剂 9、关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给药次数较普通制剂少 B、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治疗作用较普通制剂更持久 C、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血药浓度波动较普通制剂小 D、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较普通制剂更具靶向性 E、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较普通制剂更能增加患者的顺应性 10、由背衬层、药物贮库层、粘胶层和防粘层组成的薄片状制剂是 A、膏药 B、橡胶膏剂 C、软膏剂 D、贴剂 E、凝胶膏剂 11、红丹的主要成分是 A、四氧化二铁 B、四氧化三铅 C、氧化铁 D、氧化铅 E、五氧化二磷 12、气雾剂质量要求中,大多数吸入用气雾剂和喷雾剂的药粉粒度应控制在 A、3μm以下 B、5μm以下 C、6μm以下 D、8μm以下 E、12μm以下 13、下列关于气雾剂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系指药物与适宜抛射剂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而制成的制剂 B、是借助于手动泵的压力将药液喷成雾状的制剂 C、系指微粉化药物与载体以胶囊、泡囊或高剂量储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

中药制剂技术习题集答案

中药制剂技术习题集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中药制剂技术》习题集 一.单选题 1.《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规定儿科和外用散剂应是( )A A.最细粉 B.细粉 C.极细粉 D.中粉 E.细末 2.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 ) C A.《佛洛伦斯药典》 B.《纽伦堡药典》 C.《新修本草》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神农本草经》 3.热原致热的主要成分是()。B A.蛋白质 B.脂多糖 C.胆固醇 D.磷脂 E.鞣质4.气雾剂常用的抛射剂是( )E A.N 2 B.CO 2 C.丙二醇 D.乙醇 E.氟里昂 5.浸提药材时( ) E A.粉碎度越大越好 B.温度越高越好 C.时间越长越好 D.溶媒pH越高越好 E.浓度差越大越好 6.颗粒剂“软材”质量的经验判断标准是( )C A.含水量充足 B.含水量在12%以下 C.握之成团,触之即散 D.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规定 E.黏度适宜,握之成型 7.干燥时,湿物料中不能除去的水分是( )C A.结合水 B.非结合水 C.平衡水分 D.自由水分 E.毛细管中水分 8. 单糖浆的含糖量为()(g/ml)。E % % % % % 9.不能作为化学气体灭菌剂的是( ) A A.乙醇 B.过氧醋酸 C.甲醛 D.丙二醇 E.环氧乙烷 10. 制备煎膏剂时,除另有规定外,加入炼蜜或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倍。E 11.乳香.没药宜采用的粉碎方法为( ) C A.串料法 B.串油法 C.低温粉碎法 D.蒸罐法 E.串研法 12. 渗漉法的正确操作为()。 A.粉碎→润湿→装筒→浸渍→排气→渗漉 B.粉碎→润湿→装筒→浸渍→渗漉→排气 C.粉碎→装筒→润湿→浸渍→排气→渗漉 D.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 E.粉碎→润湿→浸渍→装筒→排气→渗漉

中药制剂: 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知识点! 中药虽然优点很多,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不够方便,每次服用的时候都需要用水煎煮,这对治疗疾病造成一定的烦恼。但是,通过科学技术将中药制作成药剂使用就完全解决了这一点,让中药更加的完美。那么中药制剂的类型大家知道有哪些吗?让小编给大家普及下中药制剂的相关知识吧! 中药制剂 中药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之久,历代前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下,通过不断的中药剂型的创制和应用,并且积累了非常方法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今天中药剂型种类繁多的结果。通常传统的中药剂型有丹、酒、茶、锭、丸、散已经膏等,并且各自的特点各不相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除对传统剂型进行整理和提高,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等剂型外,新的剂型不断出现,现代剂型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滴丸等等。 现将中成药的常见、常用剂型简要介绍如下: 1.丸剂 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中药制剂中新剂型优缺点分析

目录 1 中药制剂的新剂型 (3) 1.1 滴丸 (3) 1.1.1 概述 (3) 1.1.2 特点 (3) 1.1.3 优点 (3) 1.1.4 缺点 (4) 1.1.5 中药滴丸剂的种类 (4) 1.2 缓释与控释制剂 (4) 1.2.1概述 (4) 1.2.2缓释、控释制剂的优点 (4) 1.2.3缓释、控释制剂的缺点 (4) 1.2.4缓释、控释制剂的作用原理 (4) 1.2.5 服用此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5) 1.3 脂质体 (5) 1.3.1 概述 (5) 1.3.2 作用特点 (5) 1.3.3 脂质体在体内与细胞的作用过程 (6) 1.4 软胶囊 (6) 1.4.1 中药软胶囊的特点 (6) 1.4.2中药软胶囊内容物的处方选择 (6)

1.5 注射剂 (7) 1.5.1 概述 (7) 1.5.2 注射剂的分类 (7) 1.5.3 优点 (7) 1.5.4 缺点 (7) 1.5.3 缺点 (7) 2 讨论 (7) 2.1 遵循传统中医中药理论 (8) 2.2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 (8) 2.3 加强剂型的质量控制 (8) 3 学习心得 (8) 4 参考文献 (10)

中药制剂中新剂型优缺点分析 摘要:中药的传统剂型有膏、丹、丸、散等。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用药经验,收载了药物剂型近40种[1].除现代剂型中的注射剂与片剂外几乎都有。但是相对于西药制剂而言,中药因其固有的粗、大、黑和显效缓慢等缺陷,故不易被国外所广泛理解和接受,妨碍了中药制剂走向国际医药市场。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对新型中药给药系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发展了中药结肠定位制剂、中药透皮贴剂以及涂膜剂、膜剂、凝胶剂、巴布剂、穴位贴敷剂等新机型。还有的推出了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基质型经皮给药系统和胃肠定位系统的制备技术,实现了控释和缓释的要求[2]。中药制剂通过剂型改革,以期达到高效、稳效、速效、专效、长效的目的。为中药的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中药制剂;新剂型;优缺点; 1 中药制剂的新剂型 1.1 滴丸 1.1.1概述 中药滴丸是在传统丸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剂,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而成,是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混合加热融化混合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将药物形成分子分散体,如果载体材料为水溶性的,则可大大改善药物的溶出和吸收,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正是由于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度高,成分子态、胶态或微粉状结晶,从而增加了药物的溶出度和吸收速度;当然也可采用南荣幸载体材料制成固体分散体,则具有缓释作用。 1.1.2特点 (1)疗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2)液体药物可以制成固体制剂; (3)质量稳定; (4)可包衣制成控、缓释制剂 (5)工艺简单,便于大量生产; (6)载药量小,一般丸重小于100mg。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冲分知识点整理五

2017 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冲分知识点整理(五)(三)与有效性有关的定量分析 1. 全草类中药含叶量的检査大多数药材其药效成分在植物体不同的部位(器官)中,含量是不均衡的,在某个或某些部位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特别是在全草类药材中,这样的例证有很多。 如穿心莲其清热解毒的主要药效物质二萜内酯类成分如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主要存在于叶中;薄荷所含挥发油是主要药效物质,其在叶中的含量要远高于在其他部位(器官);广藿香所含挥发油是其芳香化浊、发表解暑的主要有效成分,也主要存在于叶中。 但这些药材在采收、加工、炮制、运输过程中,常因其叶在干燥后易脱落或碎裂而致其商品药材中所含叶量少而主要为茎秆,使得药材和饮片总体质量下降。 《中国药典》规定穿心莲药材叶不得少于30%,薄荷药材叶不得少于30%,广藿香药材叶不得少于20%等,从而保证这些中药的总体质量。 2. 浸出物测定 定对某些暂时无法建立含量测定项的中药,或已有含量测定项的中药,为了更全面地控制中药的质量,一般可根据该中药已知化学成分的类别,结合用药习惯、中药质地、药效研究结果等,选用适宜的溶剂为溶媒,测定中药中可溶性物质的含量,以示中药的品质。 通常选用水、一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水饱和和正丁醇、乙醚作溶剂,用冷浸法或热浸法做中药的浸出物测定。测定用的供试品需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按《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规定,浸出物测定法有3种:①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分为冷浸法和热浸法。②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亦分为冷浸法和热浸法。③挥发性醚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3. 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的方法很多,既有经典分析方法(容量法、重量法、滴定法等),又有现代仪器分析法(如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等)。可根据各药材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 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清楚的可进行针对性定量;有效成分尚不清楚而化学上大类成分清楚的,可对总成分如总生物碱、总蒽醌、总黄酮、总皂苷等进行含量测定;含挥发油成分的,可测定挥发油含量。 (四)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法 生物活性测定是以药物的生物效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测定药物有效性的一种方法,从而达到控制药品质量的作用。 其测定方法包括生物效价测定法和生物活性限制测定法等。《中国药典》中水蛭就采用了生物效价检测方法控制其质量。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2015年第七版考试大纲中药药剂学考试形式 隶属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新剂型——靶向制剂的应用

中药新剂型——靶向制剂的应用 作者:潘洁,王远光,韩晓翌,王蓓 【摘要】目的论述中药制剂的新剂型——靶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方法检索近年来有关中药靶向制剂研究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提出中药靶向制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结果靶向制剂可以提高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强度和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结论中药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研发是中药国际化的关键,需要有组织地开展多学科合作,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切实可行,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和优势。 【关键词】中药;新剂型;靶向制剂 目前中药制剂的研究与生产已形成四大释药系统同时发展的格局,这四类释药系统是:普通给药系统、缓释给药系统、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中药靶向制剂是中药制剂的新型给药体系,已成为当前中药新剂型研究的热点之一。 靶向制剂的概念是Ehrlichp于1906年提出的。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system TDS),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有选择地定位于靶区(靶组织、靶器官、

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其他正常组织,达到提高疗效、降低全身不良反应的给药系统[1]。靶向制剂最初指狭义的抗癌制剂,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在给药途径、靶向的专一性与持效性、药物类型和临床运用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近年来材料学及分子生物技术的进展,推动了中药靶向制剂的发展,突显出中药制剂在治疗癌症等疑难杂症方面的作用,为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就近年来中药靶向制剂的进展作一综述。 1 靶向制剂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1.1 靶向制剂的分类靶向制剂按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①被动靶向制剂(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即自然靶向制剂。载药微粒在体内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摄取,通过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肝、脾等器官,使药物在这些器官浓集而发挥作用。其中包括:脂质体(liposome)、乳剂、微球(mircosphere)、还有随着高分子材料发展起来的纳米囊(nankcapsule)、纳米球(nanosphere)。②主动靶向制剂(active preparation)是在被动靶向制剂的基础上将修饰的药物载体定向的运送到靶区。其中包括:经修饰的载体药物、配体-受体系统、连接单克隆抗体后的免疫微粒、前体药物等。③物理化学靶向制剂(physical and chem ical targeting preparation),其中包括:磁感应制剂、pH敏感制剂、热敏感制剂、栓塞药物等。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精练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习题班思路 1.大而全→少而精:提升应试技巧为主 2.按章节顺序,分模块 3.以题带点 4.部分基础班重点回放,部分难点冲刺班补充 考什么?——学什么! 本模块学习重点——常见剂型 传统剂型 丸、散、膏、丹、酒、露、汤、饮、胶、茶、糕、锭、线、条、棒、钉、灸、熨、糊 现代剂型 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气雾剂、注射剂、软膏剂、栓剂、膜剂、海绵剂、糖浆剂、乳剂、滴鼻(眼、耳、牙)剂、离子透入剂 小总结: 传统:散、汤(煮散、饮)、茶、酒、膏(煎膏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膏药)、丸(水蜜浓缩糊蜡滴糖)、胶、锭、灸、线、熨、糕、丹、条、钉、棒 现代:糖浆剂、酊剂、合剂、注射剂、眼用制剂、外用膏剂(软膏、贴膏、贴)、栓剂、胶囊剂、颗

粒、片剂、气雾剂、喷雾剂、膜剂、涂膜剂 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 散剂 A:关于散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粒径小、比表面积大 B.易分散、起效快 C.尤其适宜对湿敏感的药物 D.包装、贮存、运输、携带较方便 E.便于婴幼儿、老人服用 『正确答案』C 不宜制成散剂的药物 >>易吸湿 >>易氧化变质 >>刺激性大 >>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 湿氧刺激灰大 A.粗粉 B.中粉 C.细粉 D.最细粉 E.极细粉 1.除另有规定外,内服散剂的粉粒细度为 2.除另有规定外,儿科用散剂的粉粒细度为 3.除另有规定外,外用散剂的粉粒细度为 『正确答案』C、D、D ☆散剂的制备 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粉末分等:最粗粉、粗粉、中粉、细粉、最细粉、极细粉 内服细粉,儿科、局部最细粉 化学药局部用、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中药局部用散剂、儿科用,通过七号筛(中药通过六号筛)的粉末总量不得少于95% 浸出药剂 X:有关合剂说法正确的是 A.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液体制剂,可口服,也可外用 B.单剂量灌装者称为口服液 C.中药合剂是由汤剂发展而成,克服临用制备的麻烦 D.浓度较高,剂量较小,质量相对稳定,便于服用、携带和贮藏,适合工业化生产 E.合剂适应中医辨证的需要,可随证加减 『正确答案』BCD

中药制剂技术习题集答案

《中药制剂技术》习题集 一.单选题 1.《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规定儿科和外用散剂应是( )A A.最细粉 B.细粉 C.极细粉 D.中粉 E.细末 2.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 ) C A.《佛洛伦斯药典》 B.《纽伦堡药典》 C.《新修本草》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神农本草经》 3.热原致热的主要成分是()。B A.蛋白质 B.脂多糖 C.胆固醇 D.磷脂 E.鞣质 4.气雾剂常用的抛射剂是( )E A.N2 B.CO2 C.丙二醇 D.乙醇 E.氟里昂 5.浸提药材时( ) E A.粉碎度越大越好 B.温度越高越好 C.时间越长越好 D.溶媒pH越高越好 E.浓度差越大越好 6.颗粒剂“软材”质量的经验判断标准是( )C A.含水量充足 B.含水量在12%以下 C.握之成团,触之即散 D.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规定 E.黏度适宜,握之成型 7.干燥时,湿物料中不能除去的水分是( )C A.结合水 B.非结合水 C.平衡水分 D.自由水分 E.毛细管中水分 8. 单糖浆的含糖量为()(g/ml)。E % % % % % 9.不能作为化学气体灭菌剂的是( ) A A.乙醇 B.过氧醋酸 C.甲醛 D.丙二醇 E.环氧乙烷 10. 制备煎膏剂时,除另有规定外,加入炼蜜或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倍。E 11.乳香.没药宜采用的粉碎方法为( ) C

A.串料法 B.串油法 C.低温粉碎法 D.蒸罐法 E.串研法 12. 渗漉法的正确操作为()。 A.粉碎→润湿→装筒→浸渍→排气→渗漉 B.粉碎→润湿→装筒→浸渍→渗漉→排气 C.粉碎→装筒→润湿→浸渍→排气→渗漉 D.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 E.粉碎→润湿→浸渍→装筒→排气→渗漉 13.精滤中药注射液宜选用( )A A.微孔滤膜滤器 B.1号垂熔滤器 C.2号垂熔滤器 D.滤棒 E.滤纸14.下列关于干胶法制备初乳叙述正确的是()。E A.胶与水先混合 B.乳剂要用水先润湿 C.分次加入所需水 D.初乳不能加水稀释 E.用力沿同一方向研至初乳生成 15.《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 ) A A.GMP B.GSP C.GAP D.GLP E.GCP 16. 当处方中各组分的比例量相差悬殊时,混合时宜用()。C A.过筛混合 B.湿法混合 C.等量递加法 D.直接搅拌法 E.直接研磨法17.注射剂按下列给药途径,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E A.肌肉注射 B.皮内注射 C.皮下注射 D.穴位注射 E.静脉注射 18.用于肛门的栓剂,最常见的形状是( )C A.圆锥形 B.圆柱形 C.鱼雷形 D.球形 E.鸭嘴形 19.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药材( )B A.~1g B.1g C.1~1.5g D.2~5g E.1~2g 20.眼膏剂中的常用基质为黄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其应用比例一般为()。D :3:2 :2:2 :2:1 :1:1 :: 21.软胶囊囊材中明胶.甘油和水的重量比应为( )E A.1::1 B.1::1 C.1::1

执业药师- 中药与方剂

执业药师-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 1、《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汉)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陶弘景)3 《新修本草》唐官修,图文对照,第一部药典 4.《证类本草》宋以前本草大成 5、《本草纲目》古代本草最全(明李时珍) 6、《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新增药物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寒热温凉(平) 二、五味: 1、辛,能散,能行化湿开窍耗气伤阴 2、甘,能补能缓能和腻膈碍胃 2、酸,能收能固生津收敛邪气4、苦,能泄火能燥湿能坚阴伤津伐胃 3、咸,能软,能泻能散6、淡,渗湿利水 三,升降沉浮:辛甘淡——升浮,酸苦咸——沉降 清宣肺气,利咽——升浮,清热解毒,通便——沉降 升浮效用:上行向外——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窃 四,归经:到哪里去,选择什么路,脏腑+经络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 1、相须:相似药物+(同性)—夫妻增效 2、相使:主+辅—(异性)—主仆增效 2、相畏(A小偷B警察)小偷怕警察减毒 4、相杀(A小偷B警察)警察抓小偷减毒 3、相恶:A+B——A效用↓减效 6、相反:A+B——A毒性↑增毒 第五节:方剂与治法 一、常用治法:八法——汉吐下请萧何温补(汗吐下清消和温补) 二,组方原则:君药(习)臣药(李)佐助--佐制--反佐=佐药(王)使药(大使)引经--调和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二节:中药材产地 一、四大怀药:牛山菊花遍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二、浙八味:菊花两百元卖金贝菊花-白芍-白术-元胡索-元(玄)参-麦冬-郁金-浙贝母 三、道地药材:黄芪——内蒙,党参——山西,木瓜——安徽,泽泻——福建,当归——甘肃 紫草——新疆薄荷——江苏枳壳——江西黄连——四川茯苓——云南 第四节: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方法:1、拣洗:去降泥沙杂质+非药用部分(芳香气味,不用水洗) 2、切片:根、根茎,藤木,果实(易挥发,易氧化,不切薄片---当归-川芎) 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糖分(营养物质)搓揉:----玉竹-党参-三七 4、发汗(回潮):——茯苓-玄参-厚朴-续断-杜仲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 (生物碱—糖和苷—醌类—香豆素与木脂素—黄酮—帖类与挥发油—皂苷—强心苷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 将西药中普遍开展的药物传输系统研究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新领域,近年来十分活跃,虽因中药成分复杂,较化学药物同类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难度要大得多,但一旦成功就意味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中药透皮吸收给药系统 此方面的基础实验研究、透皮制剂组方及现代方法系统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研究表明,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透皮吸收,尤其在透皮促进剂作用下效果更好。 通过用HPLC对透皮接受液中洋金花的主要成分东莨菪碱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洋金花透过蛇皮速率的影响,为筛选组方提供了依据;以有效成分之一小檗碱的氘标记物做示踪剂对如意金黄散黑膏进行的透皮示踪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结果。为中药涂膜剂、膜剂、贴剂奠定理论基础。并可配合应用传统的中医穴位理论,采用穴位透皮给药获得较好的结果。 中药微囊制剂 此研究使常规中药剂型: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变得更加有效、安全、方便。制成的微囊,根据粒径不同,可供制备多种剂型,既可解决某些剂型的质量不稳定问题,又可制备缓释及长效制剂。如驱绦虫中草药鹤草酚片剂,崩解度及释放度均较差,为了增加药物在制剂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其在胃肠道中处于分散状态,从而在小肠上段特定部位与寄生虫病原体相接触,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改为复凝聚法制成微囊颗粒剂,经释放度测定、累计释药率在2小时即达高峰,在小肠上段造成高浓度,制成使药物控速在特定部位释放的新剂型。中药缓释、控释和靶向给药系统 成功用于化学药物的定时、定向、恒速释药系统及靶向给药系统已在中药制剂中应用。如雷公藤缓释片所含乙酸乙酯与普通片相当,每日剂量一致,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减轻。将疗效较好的中药复方“散结化淤冲剂”浸膏和氟尿嘧啶相结合组成的复合抗癌药,加入明胶和磁微粉等制成磁性微球释药系统,该制剂在体外磁场导向下浓集滞留在靶区的癌组织上,缓慢释放药物,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和降低毒性的目的。 中药生物黏附制剂 中药散剂是治疗口腔溃疡的常见类型,但易随唾液流散,在病灶部位滞留时间短,影响疗效又污染口腔,在口腔散中引入生物黏附技术可明显延长并提高疗效,且药物容量大,可减少用药次数。 中药新制剂的基础--中药标准提取物 中药标准提取物是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中药材进行提取加工而得到的一种具有明确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严格质量标准的一种中药产品,可作为中药制剂的原料药。其化学成分,是多种药理活性物质按特定比例组成的集合,继承了中药多成分的特点,体现着原中药材特定的中医功效,无论作为单味药,还是组成复方,完全可以替代原生药使用,并且在质量控制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具有相对明确的物质基础和特定的药理活性,可以说是现代中药制剂的基础。 中药制剂新技术工艺 现代中药制剂学已发展为多学科交汇的系统学科,最新的工艺技术不断应用于此领域。提取分离纯化工艺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1)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称为 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D.中药药剂学E.工 业药剂学 2.研究中药方剂调配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称为 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中药药剂学 E.中药方剂学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 A.GMP B.GSP C.GAP D.GLP E.GCP 4.非处方药的简称是 A.WTO B.OTC C.GAP D.GLP E.GCP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版是 A.1949年版 B.1950年版 C.1951年版 D.1952年版E.1953年 版 6.中国现行药典是 A.1977年版 B.1990年版 C.1995年版 D.2000年版 E.2005年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 A.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集 B.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集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E.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的药品集 8.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 A.《佛洛伦斯药典》 B.《纽伦堡药典》 C.《新修本草》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神农本草经》

9.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及使用的主要依据是 A.药品管理法 B.药典 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D.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E.调剂和制剂知识 10.药材在进行提取或用于直接入药前所进行的挑选、洗涤、蒸、炒、焖、煅、炙、烘干和粉碎等过程,称为 A.中药制剂 B.中药制药 C.中药净化 D.中药纯化 E.中药前 处理 11.我国最早的制药技术专著《汤液经》的作者是 A.后汉张仲景 B.晋代葛洪 C.商代伊尹 D.金代李杲 E.明代李 时珍 12.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中药成方配本是 A.《神农本草经》 B.《五十二病方》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经 史证类备急本草》 E.本草纲目 13.将液体药剂分为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属于 A.按照分散系统分类 B.按照给药途径分类 C.按照制备方法分类 D.按照物态分类 E.按照性状分类14.根据《局颁药品标准》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制品,称为 A.调剂 B.药剂C.制剂 D.方剂 E.剂型 15.中药材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态的成品,称为 A.成药 B.中成药 C.制剂 D.药品 E.剂型 16.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大量生产的药品称为 A.成药 B.中成药 C.制剂 D.药品 E.药物 17.对我国药品生产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是 A.《美国药典》 B.《英国药典》 C.《日本药局方》 D.《中国药典》 E.《国际药典》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内容为 A.中草药 B.化学药品 C.生化药品 D.生物制品 E.中药 1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中药药剂学任务的是 A.吸收现代药剂学及相关学科中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

中药、天然药物改变剂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天然药物改变剂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等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导原则,其目的主要用于指导申请人开展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简称改剂型,下同)的研究。 药品上市销售后,随着药品生产与临床使用,对其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质量可控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药品生产技术的提高,为研制、生产更具临床应用优势的药物剂型提供了可能。 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改剂型的立题依据、剂型选择及改剂型研究所涉及的药学、非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试验等方面的要求。申请人应根据本指导原则的基本要求,以及药品注册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原剂型与新剂型进行比较研究,评价剂型改变后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影响。 二、基本原则 (一)客观认识原剂型 改剂型研究是在原剂型基础上的再研究。改剂型研究应充分了解原剂型选择的科学合理性,及其安全性、有效性等临床应用情况,针对原剂型的缺陷与不足,明确改剂型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赋予新剂型更丰富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内涵,彰显新剂型的优势。 (二)必要、科学、合理

剂型的改变应符合剂型选择的要求,体现剂型改变的必要性、科学性、合理性。申请人应结合临床应用及药物性质,与原剂型比较,开展工艺、质量、稳定性、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阐述新剂型的优势与特点。 (三)提高、创新 改剂型应当是在原剂型基础上的提高与创新,通过采用新技术以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且与原剂型比较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此处的新技术是指适合于药物性质,而原剂型不曾采用或较原剂型所用技术有所改进的生产工艺技术。 (四)临床应用优势 改剂型研究应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新剂型与原剂型比较应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临床有效性:新剂型的临床疗效优于原剂型,并且其受益/风险比不得降低。 2.提高临床安全性:新剂型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其有效性不能降低。如某些外用制剂存在一定的皮肤刺激或者过敏反应,改剂型后,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3.提高临床顺应性:原剂型顺应性差,以致患者难以使用或不愿坚持使用,而且原剂型不能通过改变工艺、规格、辅料等措施解决顺应性差的问题,新剂型在有效性、安全性不降低的情况下,能使其顺应性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中药制剂检验技术题库

中药制剂检验技术题库 说明:此题库适用于36学时、72学时、108学时、144学时的课程,题库分为容易、中等难度、难三类,出题时针对不同学时适当调整不同难度题量。名词解释为每题2分,判断为每题1分,填空为每空1分,选择为每空1分,综合题每题5分,英译汉每题1分。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中药制剂检验技术 2.药品标准 3.中国药典 4.药品质量 5.取样 二、判断 ()1.精密称定系指准确至所称重量的1∕100. ()2.药典是进行中成药药品检验的唯一标准。 ()3. Chinese pharmacopoeia的中文含义是中国药典。 ()4.中药制剂质量检验一般程序为:取样——预处理——分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报告(填写检验报告,给出结论) ()5.取样的原则为均匀、合理、随机 三、填空 1.对中成药进行检验的法定依据是和。 2.各级是国家设立的专门负责药品检验的法定机构。 3.取样的要求是:取样要有性、性和性。取样的原则是。 4.中药制剂鉴别主要包括、和等。 5.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是、和。 6.药品标准中需进行实际检测的项目有、、和。 7. 中国药典规定取某样品约1g,精密称定。其称量范围是;其称量精度是;应使用天平。

8. 我国现行的药品标准有和。 9. 药品检验应坚持的原则,只要有项检验不符合规定,即判定为不合格药品。 10. 样品的提取方法有、、、、等。 四、选择 1. 药品标准中的鉴别项用于药品的————;检查项用于药品的————;含量测定项用于药品的————。(A优劣评价 B纯度和品质检定 C真伪判断) 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检验内容的是(A药品名称 B处方C.性状D.含测E.功能主治) 3.配制100ml50%的乙醇应量取95%乙醇 ml(A.52.6 B.50.0 C. 58.4 ) 4.在精密量取5ml溶液时应采用的量具是(A.量筒 B.量杯 C. 刻度试管 D.移液管) 5.取样前应注意检查的内容有(A生产批号、品名、厂家、规格、包装样式是否一致 B 检查包装的完整性 C.清洁程度及有无水迹 D.霉变或其它物质污染) 6.至今为止我国共颁布发行了版中国药典(A.7 B.8 C.9 D.10)。 7. 大蜜丸的破碎(分散)方法是,水丸的粉碎用。(A.小刀切成小块 B.小刀刮去糖衣层置研钵中研细 C.直接置研钵中研细 D.用小刀或剪刀剪切成小块,加硅藻土研磨分散) 8.片剂的粉碎可用,栓剂的分散可用。(A.小刀切成小块 B.小刀刮去糖衣层置研钵中研细 C.直接置研钵中研细 D.用小刀或剪刀剪切成小块,加硅藻土研磨分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