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1

第一章

简答题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答: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利用,是工具和手段,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应用理论,技术将理论变为现实。很多情况下,技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是科学的结果。但就技术的发展而言,它是独立于科学而发展的。

2.简述科学的特点。

答:科学具有如下特点:

(1)客观性: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2)实践性:科学知识来源于实践,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又可为实践服务。(3)理论性:科学是具体的抽象,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规律性的理论知识,是经验的高度概括。(4)逻辑系统性:科学是系统性的理论知识。(5)真理性: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只要是科学的知识,必然具有真理性,必然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的正确认识,迟早会被实践证明。(6)发展性:科学是继承人类已有研究结果后,才能予以发展和创新,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1)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2)具有自觉的继承性与创造性。(3)具有极强的探索性。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答:(1)根据研究的问题来源及假设的种灰,可心分为三类: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因果性研究。(2)根据研究的内容,又可将科学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分纯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种类型。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

(1)准备阶段:确定造反研究问题;陈述研究假设。(2)研究设计的发展阶段:设计研究进程;确定研究对象即选取被试者;选择研究的工具和方法。(3)搜集资料阶段:主要依据既定的研究计划,进行研究观测,有时需要根据研究观测的进展情况,适当修改和完善研究计划,使观测更科学。(4)整理分析阶段:整理分析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登录数据、选择统计分析程序、进行统计计算;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理论分析。

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答:(1)按应用范围可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2)按科学研究阶段可分为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进行实验和观测,获得资料的方法;在思维过程中对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建立科学理论和检验这些理论的方法。(3)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可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第二章

简答题

1.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

答:(1)在观察中提出问题。(2)从各种教育现象之间、各种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提出问题。(3)从探讨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中提出问题。(4)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中提出问题。(5)从文献资料的启发中提出问题。(6)在与各行各界学者交流中提出问题。(7)从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中提出问题。(8)从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白区提出问题。2.简单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

答:(1)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2)有意义问题与无意义问题。(3)常规问题与突破问题。(4)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3.简单叙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原则。

答:(1)价值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4.说出多元智慧的八种智能。

答: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第三章

简答题

1.简述研究设计的工作内容。

答:(1)取样设计。(2)工具设计。(3)分析设计。(4)策略设计。

2.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

答:(1)简单随机取样法。(2)分层随机取样法。(3)等距随机取样法。(4)多段随机取样法。

3.简述简单随机取样法。

答: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它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取到的可能性,并要求个体之间都相互独立。

4.简述分层随机取样法。

答:分层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再根据类型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数量。

5.简述确定研究变量的主要工作内容。

答:(1)分析、确定研究的变量的性质和特点。(2)辩明无关变量(或控制变量)。(3)研究研究变量的数目。(4)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

6.简述取样的原则。

取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即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被抽选的概率完全均等。

7.简述取样的一般过程。

答: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规定总体,选定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并选取样本。

8.简述操作定义的原则。

答:(1)一致性原则:操作定义必须与其抽象定义的内涵相一致。(2)独特性原则:操作定义必须具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特征。

9.简述操作定义设计的基本方法。

答:(1)方法与程序描述法。(2)动态特征描述法。(3)静态特征描述法。

10.简述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

答:(1)消除法。(2)恒定法。(3)平衡法。

实践题

1.举例说明操作性定义的基本方法。

答:(1)方法与程序描述法:如“挫折”在操作上可以定义为,通过阻碍一个人达到其渴望的、近在咫尺的目标,而使该个体所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饥饿”在操作上可以定义为,剥夺个体进食24个小时后个体存在的状态。(2)动态特征描述法:如“一个体格健壮的人”在操作上可定义为“举起300公斤杠铃、连续长跑80公里、跳高2米、游泳横穿渤海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能在0.1秒时间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的人”。(3)静态特征描述法:如“一个聪明的人”在操作上可以定义为知识渊博、词汇丰富、运算技能熟练、记忆东西多的人。

2.举例说明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答:(1)消除法。如,为了消除“霍桑效应”,可采用“双盲程序”;为了消除被试者的焦虑、紧张、不合作与不认真态度、各种心理反作用,可设法与研究对象建立良好的合作、信任关系,向他们讲明研究的科学意义等。(2)恒定法。例如,为了保持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机体变量(如年龄、性别、智力水平)上保持恒定,研究者可从某一年龄段中选择、从某一性别中选择、从某一智力水平上选择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由于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在机体变量上相同,所以两组在作业上的差异可归于自变量的效果。(3)平衡法。如,比较1000名来自离异家庭的儿童与1000名来自正常家庭的儿童,由于他们在年龄、生理成熟、所在学校条件、性别比例等方面均基本相同,因此,他们之间的差异可以认为是家庭类型变量造成的。第四章

简答题

1.简述文献的种类。

答:按文献的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以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

2.简述文献法的一般过程。

答: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进行文献综述。3.简述积累文献的定义。

答:积累文献是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之一,即对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汇集、积累。

4.简述积累文献的方式。

答:主要有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

5.简述分类整理的要求。

答:文献的分类整理主要是研究者对自己掌握的文献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过程,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理想来美化或苛求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二是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绪论或现在的结论。

6.简述内审的方法。

答:内审指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主要方法有:文字性文献的互证;用真品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等。

7.简述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答: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为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8.简述内容分析法的分析基本过程。

答: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评判者进行培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判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独立进行评判分析;使用信度公式对他们各自的评判结果进行信度系数计算;根据评判与计算结果修订分析维度或对评判者进行培训;重复评判过程,直到取得可接受的信度为止。

9.简述评判记录。

答:评判记录是根据已确定的分析维度和分析单位对样本中的信息作分类记录,登记下每一个分析单位中分析维度是否存在和出现的频率。为计数方便,分析维度和分析单位可排列成表格形式,编上序号。

10.简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

答: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11.比较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点。

答:二者都是对教育文献进行研究的方法,都是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保存下来的内容加以研究。但它们的具体分析处理程序是不同的。内容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使文献或其它研究对象的内容直接量化,通过量化分析推论出科学事实。而文献法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新的事实和资料。

12.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答: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祥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

教育研究方法作业2

第五章

简答题

1.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无结构问卷可以对不同的被访问者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述同一个研究内容,而结构问卷要求对所有被测者应用一样的题目;无结构问卷对填答者来讲,可以自由回答,所以又称开放型问卷;结构型问卷对回答有一定结构限制,所以又称封闭式问卷。

2.简述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各自适用的情况。

答:个别访谈适合于以下情况:访问某个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情况;作深入的“解剖麻雀”式的研究。集体访谈适合于了解某个群体的情况和想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观点。3.简述访问法的一般步骤。

答:取样、设计调查表与试查、设计调查访问程序。

4.简述结构型访问法。

答:结构型访问法又称标准型,其特点是把问题标准化,即事先拟好题目、问题次序和谈话用语,按一定的方式询问。5.简述非结构型访问法。

答:又称非标准型访问法,是指事先不预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问题顺序去问,访问者可以就某些问题与被访问者进行自由的交谈,以了解某些想研究的问题,这种方法适合于探索性研究。

6.简述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法。

答:直接访谈是双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交谈的方式;间接访谈是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电话、电脑等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

7.简述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法。

答:个别访谈是一个研究者和一个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集体访谈是由一至三名研究者和两名以上的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第六章

简答题

1.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观察对象的自然性和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直接性。

2.理论准备对于观察有什么影响?

答:(1)理论准备决定着观察者观察到什么。(2)影响观察者如何分析和评价所观察到的东西。

3.选择观察的位置要注意什么要求?

答:位置的选择包括方位和距离。一般来说,观察者要面对被观察者,距离要合适,不能太近也不太远。距离合适的标准是:第一,保证被观察的现象能够清晰地落在观察者的视野内;第二,保证被观察者保持常态,不受干扰。观察者在观察的过程中,还应当适当地调节自己的观察位置。

4.观察过程中要反思哪些问题?为什么?

答:第一,观察者的推论应该将事实与推论区别开来。观察者在进行推论的时候,应该给出相应的证据,仔细检查自己的前设,说明自己是如何得出这个推论的。第二,观察者的心情。观察者观察时的心情会对观察的内容和效果产生影响,消极情绪会给事实带上阴影,观察者可以把这些情绪记录在个人的方法笔记中。第三,观察者的叙述。如果叙述不当,会给读者一种错觉,好像这也是观察者看到的“事实”。总之,反思是为了尽可能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真实。

5.简述影响测验对象行为的因素。

答:主要有指导语与测验的情境、测试焦虑、练习与应付技巧、反应方式、反应心向等。

6.项目预测阶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1)预测的对象应是将来正式应用测验团体的一个随机样本,取样时应注意代表性,一般以400人左右为宜。(2)预测的情境应与未来正式施测的情境相同。(3)预测时间一般可稍长些,应使受测者有足够多的时间问答,这样可得到较为充分的反应资料,便于统计分析结果。(4)在预测过程中随时注意被试的反应,如有特殊情况应予以记录,这样便于以后正式应用时参考。

7.测验的客观性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答:主要包括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8.简述测验标准化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包括内容的标准化、施测的标准化、测验分数的组合标准化、常模的标准化。

9.简述分析测验项目的区分度的方法。

答:有两个方法。一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即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间的一致性;另一个是外在效度分析,在于检验每一个题目是否具有预定的某种鉴别作用,它以外在效标为依据。两个方面的分析方法相同,有下列两种:

(1)计算题目得分与测验总分之间的关联性——相关系数。(2)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个别题目上通过的百分比,求区分度指标。

第七章

简答题

1.自变量的种类有哪些?

答:课题方面的自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暂时的被试变量。

2.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什么好处?

答:(1)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2)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3)操作定义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

3.拉丁方格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答:(1)每个因素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2)每个顺序在每个因素的实验次数相同。(3)每个顺序在每个被试的实

验次数相同。

4.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答:首先要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在对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时,要特别防止操作定义单一性偏差,影响研究的构想效度。其次要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5.确定反应变量指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第一,规定好反应的操作定义。第二,要使因变量具备如下特点:(1)反应指标具有效性。(2)反应指标具有客观性。(3)反应指标要能够数量化。(4)反应指标应能准确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第三,注意反应指标的平衡。

6.对部分被试变量和暂时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

答:(1)用指导语控制。(2)主试者对被试者的态度应予以规范化。(3)双盲实验法。(4)控制被试者的个体差异。(5)实验组、控制组法。

7.对环境变量和部分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

答:(1)操作控制的方法,包括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2)设计控制的方法,包括无关变量效果的平衡、无关变量效果的抵消、化法和配对法。(3)统计控制的方法,包括无关变量纳入、统计控制。

8.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1)实验的人工情景化。(2)样本的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效度。

第九章

简答题

1.简述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

答:(1)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数据。(2)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不满足积差相关所要求的数据总体为正态分布条件,将这些数据转换为等级变量后,可采用等级相关法。

2.简述积差相关法的使用条件。

答:(1)两种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2)两种变量的总体都呈正太分布,或接近正太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3)必须是成对的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4)两种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在坐标轴中图形呈现为直线)。(5)样本容量n≥30,计算出的积差相关系数才具备有效的意义。(6)要排除共变因素的影响。

3.简述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缺点。

答:优点:反应灵敏,随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严密确定,一组数据的方差及标准关有确定的值;计算简单,适合代数计算,不仅求方差和标准差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代数运算,而且可以将几个方差和标准差给定成一个总的方差和标准差;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差异量时,方差和标准差是最好的估计量。它们在避免两极端数值影响方面超过其他方式。

缺点:不太容易理解,易受大小两极端数值的影响,有个别数值不清或缺失时,无法计算。

4.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优点、缺点。

答:优点:反应灵敏;严密确定;简明易懂,计算简便;适合代数运算;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只知一组观察值的总和及总额数就可以求出算术平均数;用加权法可以求出几个平均数的总平均数;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集中量时,算术平均数最接近于总体集中量的真值,它是总体平均数的最好估计值;在计算方差、标准差、相关系数以及进行统计推断时,都要用到它。

缺点:容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一组数据中某个数值的大小不够确切或缺失,这时就无法计算其算术平均数。

5.简述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

答:(1)一组数据中的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即数据按一定比例关系变化。(2)当一组数据中存在极端数据,分布呈偏态时,算术平均数不能很好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此时应使用几何平均数或其他集中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6.简述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答:求全距、决定组数、确定组距、确定组限和计算组中值、归类和登记。

第十章

简答题

1.简述平均数检验的一般步骤。

答:(1)提出零假设和备择假设。(2)根据样本信息和资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3)确定双侧检验还是单侧检验(单侧检验确定左侧还是右侧检验)。(4)统计推断。

2.假设检验中,作出统计推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概率统计的小概率事件的理论,小概率事件的出现被认为是随机误差造成的,而不是系统误差造成的,可以忽略。

3.两个平均数差异性的检验比一个平均数显著性检验增加了哪些前提条件?

答:使用的样本标准误由两个总体或样本的标准差经过数学变换组成;两总体都为正态分布;存在相关问题等。

4.叙述计数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功能。

答:可以同时检验一个因素两项或多项分类的实际观测数据与某理论次数分布是否相一致的问题,或有无显著差异的问题;还可用于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各有多项分类之间是否有关联或是否具有独立性的问题。

5.简单叙述非参数检验方法与参数检验方法相比的特点。

答:非参数检验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非参数检验特别适用于顺序资料;非参数检验很适用于小样本,并且计算简单;非参数检验法最大的不足是没能充分利用数据资料的全部信息;非参数检验法目前还不能用于处理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6.简单叙述T 检验的条件。

答:(1)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在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况下,用T 检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在两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时,用T 检验。(2)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样本相关系数与总体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在总体相关为零的假设下,用T 检验;两个样本相关系数差异性的检验,当两个相关系数由同一组被试算得,用T 检验。

7.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在哪里?

答:(1)单侧检验是按统计表分布的一侧计算显著性水平概率,双侧检验是按统计表分布两端计算显著性水平概率。(2)单侧检验应用于有确定大小关系的假设检验,而双侧检验则应用于凡在理论上不能确定两个总体一个一定比另一个大或小的假设检验。

8.简述方差及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

答: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差异的检验,用卡方检验;另一个两个样本方差差异性的检验,用F 检验。

9.简述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及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法。

答:(1)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假设总体相关系数为0时,计算统计量,再查自由度为n-2的t 分布表,确定相关系数是否显著;假设总体相关系数不等于0时,首先计算统计量,将相关系数查费舍z 转换表进行转换,再代入公式计算,然后查正太统计表,确定相关系数是否显著。

(2)相关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r 1和r 2分别由两组彼此独立的被试得到,分别将r 1和 r 2

进行费舍Zr 转换,再进行Z 检验,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按正态分布解释差异是否显著;如果两个样本相关系数由同一组被试算得,则应首先计算出三列变量的两两相关系数,然后进行t 检验。

10.简述检验的两类错误的概念与意义。

答:检验中的两类错误指α错误和β错误。α错误又称为显著性水平,I 型错误,是指在否定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时所犯的错误,即是将属于没有差异的总体推论为有差异的总体时所犯的错误。β错误是指在接受虚无假设为真时所犯的错误。在接受虚无假设为真而拒绝研究假设时,势必有一部分属于研究假设总体的部分样本被视为虚无假设的部分,而被否定在研究假设之外。

教育研究方法作业3

一、计算题(第九章)

1.某小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时练习成绩X1、期中检测成绩X2、期末考试成绩X3。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0.20,0.30和0.50。若一位学生的平时成绩为X1=9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2=84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86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成绩是多少?

解: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

3213215.03.02.050.030.020.050.030.020.0X X X X X X X W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 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一)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 _________,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2.亚里士多德在_________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并以巴巴拉式_________为科学解释中演绎推理的范例,强调通过演绎建立科学解释,对以后的教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3.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都属于_________性工具书。我国第一部教育百科全书是1985年出版的《_________》。 4.理论构思所含的基本概念,特别是_________,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有严格规定的含义,二有好的_________,三有好的清晰度。 5.从观察的系统性来看,观察法可分_________和_________。 6.教育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初步整理资料和进行描述统计等步骤。 7.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把访谈调查分为_________访谈调查和_________访谈调查。 8. _________,即变化的措施、条件。无关变量,也叫_________。 9.归纳法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_、完全归纳法和_________三种,前者又称不完全归纳法,后者又称因果关系归纳法。 10.根据一个判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直接关系程度和是否加入评价性要素,可以把命题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2.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历史研究法的运用,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具有( ) A.历史感与正义感 B.历史感与责任感 C.责任感与现实感 D.历史感与现实感 4.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 A.描述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轶事记录法 D.连续记录法 5.用百分制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成绩测评属于(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公共管理学作业册答案

电大《公共管理学概论》(教育管理本科)形成性考核册参考参考答案(2010) 案例分析答案在最后一页 一、填空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公共权力 3、罗伯特达尔赫伯特西蒙新公共行政学 4、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 5、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 6、公共权力公共社会 7、政治实体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8、调节性自我调节性 9、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 10、事实价值 二、选择题 1C 2D 3C 4A 5B 6B 7A 8D 9B 10D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内涵?P2 所谓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那几个阶段?P34 (1)限制政府干预 (2)主张政府干预 (3)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P45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P49 (1)非政府性 (2)公益性 (3)正规性 (4)专门性 (5)志愿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九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九

一.定量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研究报告一般由题目和作者,摘要和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参考文献以及附录等部分组成。 1.标题和作者 标题包括题目和文内标题。题目是研究报告的总标题。它要用简明、精当的词语反映研究主题和作者的主要观点,引导读者去发现并准确把握研究的“核心内容”。所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研究主题最简介的陈述,要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20字。文内标题要反映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层次。 实验报告题目应放映研究的实际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标题最基本的信息要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说明要做的实验研究是属于哪方面的问题。调查研究的题目要直接说明是对某问题的调查。可加副标题对主标题进行补充,以便具体说明在什么范围基于什么问题的调查。 标题下方是作者姓名和单位。 2.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文摘),英文为abstract,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214-1976(E)文献工作——出版物的文献和文献工作》中,对其含义作了明确界定:“是指着一份文献内容的缩短的精确表达而无须补充解释或评论”。也就是说摘要是研究结果的浓缩。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以及其他5项。在定量研究报告中,摘要的主要内容包括:要研究的问题,该问题过去的研究状况、研究方法、结果、结论以及研究发现的价值和启示。 关键词是用来表达文献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在实验研究报告中关键词要包含研究主题、自变量和因变量。在调查报告中关键词要包括研究主题、调查对象、范围等。 3.引言 (1)引言的意义 引言是研究报告的正文开头部分。写引言的目的主要是向读者阐明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价值和意义,明确所要验证的假设和该假设的理论基础,以及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的理论框架。因此,引言部分应提纲挈领地显示该项研究的直接目的、针对性,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价值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所处的学术地位。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绪论 教育科学研究是人们采用科学而系统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 程序来研究教育问题,以期获得有关教育行为的法则性知识的 理性认识活动。 (一)不同的教育教学研究对象观 1.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 2.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事实或教育情境 3.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 鉴于上述几种对象都有些不足,我们赞同把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确定为“教育问题”。首先,因为科学是从问题开始的,其次,6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教育科学研究发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在教育科学研究目标的确定上,以价值导向作为根本依据,强调教育科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具体地说,就是当代的教育科学研究把重点放在通过各种研究方法来解决教育上的问题。第三,由于我们这本教材的对象是直接从事教育实际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因而当我们把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确定为“教育问题”时,更易于为有志于进行教育研究的中小学教师所把握,更能将教育科学研究直接地指向现实的教育改革,定位在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提出的问题上。 (二)教育问题及其性质和分类 1.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就是人们实际教育活动结果与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期

望的结果之间的矛盾。简单地说,教育问题就是实际事态与期望事态之间的差距与矛盾。 2.教育问题的性质 A、教育问题的永恒性B教育问题的复杂向C教育问题的层次 性D教育问题的潜在性 E教育问题的人为性 3、教育问题的分类 根据命题的性质将问题划分为事实的问题、价值的问题、规范的问题、技术的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 一方面是认识的任务,它旨在通过研究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实践的任务,它旨在通过教育研究,促进教育改革,改进教育工作,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改进教育工作。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师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达到对教师自身工作的改进。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一般来说,教育科学研究遵循着一种相似的过程模式,即选择课题、分析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及研究成果的讨论与提出。我国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分类方案基本上有三种:按适用范围和概括成度,可划分为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的科学方法,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以及适用于一切科学的哲学方法论三个层次。其次,按研究目的功能作

公共管理学作业homework答案

《公共管理学》homework(1)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公公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实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3.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4.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二、单项选择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 B ) 25 A.泰勒和法约尔 B.怀特和威洛比 C.威尔逊和古德诺 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B)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3.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 A )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B.新自由主义取消政府干预理论 C.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 D.古典经济学派的限制政府干预理论 4. 最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 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________,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C ) A.威廉?配第 B.马歇尔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得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得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得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得主要职能。 第一,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第二,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第三,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第四,进行收入与财产得再分配。 第五,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与作用就是什么? 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就是(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作用: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得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得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公益性得作用。 二、论述题 1、论述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得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主体机制等方面有在本质上得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得效率达到最佳得情景。这一理论对人得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就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得一切行为都可以瞧成就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得目得肯定就是

增进公共利益得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就是现在公共政策得失效;公共物品供给得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性; “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得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单纯依靠市场与过多依靠市场政府干预都就是行不通得,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得健康发展。 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得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就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 在进行经济改革得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济体制改革得顺利进行。 4)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得建设,使政府得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得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得职能应如何转变。 答:所谓政府职能转换并不就是简单得加强或削减政府得干预范围或力度,而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得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要有重要得改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得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管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得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以上政府工作内容、重心得转移,我们可以用简单得四句话概括政府职能转化得特点,即: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例如: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得影响下,无论就是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就是平民百姓都以文件为依据,即所谓得红头文件。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条件下,就显现出不稳定、随意性等一系列得问题与局限性。我们过去曾经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严重对立起来,否定了市场经济对促进生产力所起得重要作用,阻碍了社会经济得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尤其在竞争充分得领域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得调节作用,积极利用这支“瞧不见得手”,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保证市场经济得健康发展。 公共管理学作业2 一、简答题: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它以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形态反映出来。 2. 变量:变量是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或者说,变量是有多种取值的概念。 3.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的问题所提出的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 4. 测量:测量就是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对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过程。 5. 区分度:区分度是指题目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区分度高的试题,对被试有较高的鉴别力,使优生得高分,差生得低分。 6. 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是指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7.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过程。 8. 观察变量:观察变量是指经过人的感官而能知觉其质或量的变量。 9. 单纯随机抽样法:单纯随机抽样法是指,全凭机遇来抽样。每个抽样单位在抽样过程中有着同等的被抽取的机会。 10. 追踪研究法:追踪研究法是指在一段长时间内,一般数月或数年内所做的资料收集,或连续跟踪观察研究对象或教育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形的研究方法。 11. 实验变量:实验变量是一种自变量,是研究者在实验中要操纵的变量。 12. 主动变量:主动变量是指研究者可以主动操纵的变量。如教学方法、奖励方式等。 13. 应用研究:应用研究的目的重在解决当前独特的实际问题。它是直接满足教育实践需要的研究活动,是具有能应用于解决当前大家所关注的社会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14. 等距抽样:等距抽样也叫系统抽样,是指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从抽样总体的名单中,有系统地每间隔若干抽样单位,抽取一个作为样本。 15. 信度:信度是测验所得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指测量多次,测量结果是一致的。 16. 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17. 分类抽样法:分类抽样法也叫分层抽样法,它是先把总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再按类层抽取一定数目的对象。 18. 效度:效度是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就是测量的结果与所要达到的目标二者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总结

1、四个水平:直觉观察水平探究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目前教育科学研究选题存在的问题: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一般与重点;借鉴与创新关系 确定研究课题基本要求标准问有价有理和事实依据具体明确独创性可行性(主客时机)4、选题的含义:经选择未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 5、选题的过程:逻辑过程。理论本身,理论与实际之间,理论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种种矛盾分析中,发展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建的课题。 6、选题的途径与方法(A课题产生途径:社会发展;学科建设;教育实践;日常观察;国内外信息分析;国家领导机构指南、B分解、C提法、D进行课题论证避免选题盲目性) 7、文献检索基本方法: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8、检索文献遵循要求:检阅要全面全面性;准确性;勤于积累;善于思索 9、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问题提出、研究方法、正文部分、主要文献目录(专著和论文) 10、理论构思:指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已有的客观事实材料和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现象过程本质或原因的一种理论解释。 11、理论构思的基本内容:准确表述研究问题;界定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形成初步研思路 12、理论构思在教育研究中作用:方向明确主体思想目标;提高研究者科学水平;评界 少年儿童主体发展:一是阐明研究目标和具体问题;下定义界定核心概念;提出理论观点(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教育改革关键是教师) 13、好的理论构思主要标准: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客观;具指实践现实性可行性;着眼点正确性;具体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概念和理论体系结构合理性 14、建立和检验理论构思的基本方法:理论探讨;建立指标(理论引导方法、统计学方法)理论构思具体化得到初步论证;调查、实验方法获得事实依据;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吸合 15、教育研究设计:确定研究方法、选择研究对象 16、选样本基本要求:明确规定总体、取样的随机性、代表性、合理的样本容量

公共管理学作业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公共管理学》作业一 简答题 1、简述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就是:组织人员、物质因素、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责分配、规章制度、 2、简述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 答:(1)职能目标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干效能原则;(4)法制原则;(5)职、权、责一致原则;(6)人本原则、 3、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1)人力资源的获取(规划、录用与选拔);(2)人力资源的发展(整合培训、职业发展、管理发展、组织发展);(3)人力资源的激励(联结报酬与绩效、工作再设计、提升工作的满足感、绩效评估);(4)人力资源的维持(人际关系与沟通问题、员工福利问题、工作环境问题、职业安全问题);(5)人力资源的研究(政策、规则、技术、方法)、 《公共管理学》作业二 简答题 1、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答:(一)资源配置的职能:1、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 2、矫正外部效应;3、对不完全竞争的干预;(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1、经济公平:强调投入与收入的对称(等价交换、按劳分配);2、社会公平: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个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调节贫富差距);(三)稳定经济职能: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 2、简述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 答: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就是:第一,确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第二,把组织瞧作整体,不仅开发“力的资源”,而且开始走向开发组织、整体的“心的资源”,注重整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神;第三,在管理原则上既强调个人又强调集体;第四,在管理方法上既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第五,在领导方式上既强调权威又强调民主;第六,在管理实践中既强调能力也重视资历。 《公共管理学》作业三 论述题 1、谈谈您对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认识。 组织改革的动力 (一)组织改革的外部动力 首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组织改革最深层的动力。改革的本质动力就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市场化的驱动,改革的目的与任务就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与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作为市场宏观调控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履行宏观调配职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必然要先对自身的职能与机构进行改革。其次,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行政改革的直接动力。中国的战略改革系统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同时展开。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处于观念与理论研讨阶段,并没有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可以说就是暂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行政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其改革必将带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这对我国的政治改革的深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 公共管理学 作业1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客体是公共事务,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 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一般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5、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 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6、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和 志愿性。 7、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构成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8、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有: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等方面。其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的公益性特点。 9、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人员。其职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执行公共权力、服务公共社会两个方面。 10、当代公共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诊断能专业资料. . 力、管理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1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盈利; ⑵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的根本原动力是追求高额利润,经济气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法律在其活动中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税收和发行债券,其经费预算属于公共财政支出,必须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投资的回报即利润,其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管理人员是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相对独立地考核、评估,主要考虑其政治才干和倾向,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处理特定事务的能力被聘用; ⑸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评估公共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的好坏、各种冲突的减少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消耗程度,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的主要指标是销售额、净收益率、生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题库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 2. 变量 3. 研究假设 4. 测量 5. 区分度 6. 结构性观察 7. 科学研究 8. 观察变量 9. 单纯随机抽样法 10. 追踪研究法 11. 实验变量 12. 主动变量 13. 应用研究 14. 等距抽样 15. 信度 16. 典型调查 17. 分类抽样法 18. 效度 19. 抽样调查 二、填空题 1. 按材料的整理分类,可以把教育研究分为和。 2.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等距抽样、、多级抽样、整群抽样和有意抽样。 3. 测量有四种类型的量尺:类别量尺、、、比率量尺。 4. 根据研究目的分类,教育科学研究可分为和两大类。 5. 测量有三个要素:事物及其属性、、。 6. 效度的类型有:、和结构效度。 7. 科学研究的三个显著特征是:系统性、、。 8. 选题的原则有需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 9. 访问有两种形式:一是,二是。 10. 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是:选择问题、提出假设、、、分析资料和作出结论。 11. 信度的类型有:、、分半信度和库李信度。 三、简答题 1. 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2. 简述标准化考试的特征 3.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那几个方面 4. 简述开放式问卷的优点 5. 简述内容分析设计的五种常用模式 6. 简述研究假设的基本特征

7. 在内容分析中,确定类目时应注意那几个问题 8. 简述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9. 简述测量的作用 10. 简述同一资料来源而不同时间的内容分析模式的操作程序 四、论述题 1. 试述问卷设计的程序 2. 试述观察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 试述选题的原则 4. 试述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5. 试述选题的程序 6. 试述实验控制的方法 7. 试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8. 试述教育评价的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它以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形态反映出来。 2. 变量:变量是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或者说,变量是有多种取值的概念。 3.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的问题所提出的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 4. 测量:测量就是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对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过程。 5. 区分度:区分度是指题目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区分度高的试题,对被试有较高的鉴别力,使优生得高分,差生得低分。 6. 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是指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7.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过程。 8. 观察变量:观察变量是指经过人的感官而能知觉其质或量的变量。 9. 单纯随机抽样法:单纯随机抽样法是指,全凭机遇来抽样。每个抽样单位在抽样过程中有着同等的被抽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复习资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之一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 一、选择题复习要点: 1、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反对中世纪的教条主义,认为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不能胜任从实验到公理的科学发现任务,必须 以归纳法取而代之。这种方法突出了经验的积累和分析,强调科学方法的经验性质。p7 2、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未知的探索,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 所突破。P3 3、比较研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彼此有关系的事物甲乙对照分析,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 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P19 4、著名的教育家杜威(1859-1952)强调必须从教育实验中建构理论并亲自主持了长达8年之久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育实 验。P11 5、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教育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描述研 究。P 19 6、实验研究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设验证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动地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 素的干扰,从而探索教育活动相关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P 19 7、某教授在长沙市的一些中小学进行了提高英语成绩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它城市甚至一些乡村的中小也想开展 这一研究,该教授决定选择一些乡村小学继续开展研究。后面的这一研究属于迁移推广水平的研究。P 23 8、根据研究的目的或目标不同,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P 17 二、填空题复习知识点 1.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P 2 6.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P 13-14 2.依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性研究、比较与评价研究、预测研究。P 18 3.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具有创造性。P 49 三、名词解释 1.文献是把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籍,包括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磁带、幻灯片、缩微胶片、信息自动化系统等。P47 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一、选择题复习要点: 1.依据学习成绩把全校400名学生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各100人,并编写号码(从1到100),然后从每一个等级群体中随机抽取20人进行问卷调查,这种抽样叫做分层随机取样。P 77 2.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起点,按照从现在到过去(如由2009到2005年)的时间顺序去查询教育文献的检索方法,我们称之为逆查法。 P54 3.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20所小学进行调查研究,这种取样方法称之为整群随机取样。P 77 4.描述研究、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一般不少于100,要求占总体的10%。P 76 5.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始点,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的方法是逆查法P 54 6.以下有关文献研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具有个人研究的局限性 P 47 7.以下不属于课题选择原则的是教育性原则P 35 A.教育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需要性原则 二、填空题复习知识点 1.选题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P33 2. 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起点,由现在到过去(如由2009到2005年)查询教育文献的检索方法,我们称之为逆查 法。P54 3. 选定教育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研究的问题要有可行性,可行性包括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和时机问题。P36 三、问答题: 1.研究课题的产生有哪些途径?P39 2、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34-35 第三章: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 一、选择题: 1.根据观察的情景条件来划分观察的类型可以分为自然情景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P 101-102 2.有的老师在参与教育研究的活动中,特别注意观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趣事,尽管不是天天都有时间来记录,也不只是针对某一个学生,但是这些趣事对于他们以后撰写论文提供了有价值事实资料。这些老师的观察记录方法可以称为轶事 记录法。P 115 3.在一次20分钟的语文抄写字词的学习活动中,观察者分别在1-5分钟、5-9分钟、10-15分钟、16-18分钟、19-20分钟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包括认真书写的人数、作小动作的人数、说话的人数、完成作业的人数。这种记录方法称为 时间取样法。P 116 4.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对其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P 83 二、填空题复习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作业

1.第1题 新公共管理范式建立的学科基础为()。 A.政治学 B.行政学 C.经济学 D.行政法学 您的答案:C 2.第2题 1、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您的答案:D 3.第3题 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新西兰 您的答案:A 4.第4题 在交易费用、产权契约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从而成为沟通交易费用理论与产权理论桥梁的是()。 A.彼德原理 B.科斯定理 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墨菲法则 您的答案:B 5.第5题 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新西兰 您的答案:A 6.第6题 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提出的是一种()。 A.政府万能理论 B.政府失败理论 C.市场万能理论 D.市场失败理论 您的答案:B 7.第7题 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演变阶段中的战略规划阶段的特征为 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 B.通过预测下一年度以后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规划 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快反应 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您的答案:A 此题得分:0.0

8.第8题 目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创立者是美国管理学家()。 A.彼得?杜拉克C.泰勒 B.帕金森D.法约尔 您的答案:C 此题得分:0.0 9.第9题 政府运用供应这个手段,所针对的对象是 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半公共产品 D.半私人产品 您的答案:A 10.第10题 在交易费用、产权契约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从而成为沟通交易费用理论与产权理论桥梁的是 A.彼德原理 B.科斯定理 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墨菲法则 您的答案:B 11.第11题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您的答案:A 12.第12题 1、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您的答案:D 13.第13题 对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公共组织 您的答案:C 14.第14题 关于绩效管理对于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价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绩效管理与市场模式相统一 B.绩效评价与管理是分权化改革的迫切要求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原理试题(自己整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原理 名词解释 一、抽样: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P13 二、观察研究(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地感知、记录、分析,从而获取第一手事实材料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调查研究(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四、问卷调查: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而编制成的各种问题表格,是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答案的一种收集资料的工具,同时又可以作为测量个人行为和态度倾向的测量手段。 五、访谈调查: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和某种态度的调查方法。 六、实验法(教育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据实验的目的,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通过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以探求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认识教育本质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七、前实验:是一种不够规范的实验,实验前缺乏清晰的假设,影响实验的干扰因素多(无关变量),实验结果具有或然性。 八、真实验:在试验中能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有效操纵实验变量并能严格控制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实验结果能客观地反映实验处理的影响的实验。 九、准实验:对实验变量的控制不能像真实验设计那样充分和广泛,对被试的选择不能像真实验那样做到随机取样,在试验中所使用的各被试组往往是那种已经形成的现成团体(如现有的两个班级、两所学校等)的实验。 十、实验控制:在试验过程中要对无关变量和X、Y进行控制。 十一、实验效度(基本目的:提高效度):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程度,分为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是反映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揭示程度,外部效度是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 十二、校本(教育)研究(school-based research):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以教师为主体,自主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它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为研究目的,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为起点,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 十三、行动研究:由教育情景的参加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或者:行动研究是指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有时与教育专业研究人员之间相互协作),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改进并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为根本目的一种研究方法。 十四、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它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创造和生产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体系的一种脑力劳动。 填空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东财《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二-0009

东财《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二-0009 1949--2002年我国经历了____次较大的行政体制改革。 A:六 B:七 C:八 D:九 答案:B 政策制订、政策执行、(  )、政策监控和政策终结,构成一个政策周期。 A:政策反馈 B:政策评估 C:政策调整 D:政策监督 答案:B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____,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进行全面改革。 A:集权主义 B:地方分权主义 C:均权主义 D:财政联邦主义 答案:A

按照()标准,公共组织分为: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和基金会 A:财务 B:公共权力 C:权威 D:等级结构 答案:A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治理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模式,这种政府间关系模式称为()。 A:市场模式 B:平等模式 C:等级控制模式 D:分权模式 答案:C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 A:系统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 C:实验分析法 D:案例分析法 答案:A,B,C,D 绩效评估体系的内容一般包括等____。

公共管理学作业

公共管理学作业 选择题 1 . (3分) 下面哪一项不是西方新公共治理的差不多理念?(C) A.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划浆” B.引进私营部门的治理手段和体会 C.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 D.公共服务以顾客为导向 2 . (3分) 公共治理与企业治理有(ABCD)等方面的差别。 A.限制因素不同 B.物质基础不同 C.治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 D.绩效评估不同 3 . (3分) 在进行政策规划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认识阻碍政策规划的环境因素,灵活客观地选择规划方案,是(C)原则的表达。 A.优化原则 B.变化原则 C.权变原则 D.系统原则 4 . (3分) 依照公共政策对社会有关群体的阻碍来分,公共政策可分为(AB)等 A.分配性政策 B.调剂性政策 C.元政策 D.差不多政策 5 . (3分)

以下属于公共政策制定的间接主体的是(B)。 A.政党 B.智囊专家 C.立法机关 D.行政机关 6 . (3分) 公共治理者要紧是指(ACD)。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治理人员 7 . (3分) 界定政府职能的要紧依据是(C) A.财政赤字 B.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C.市场失灵 D.政府干预 8 . (3分) 公共治理者的职业能力要紧包括(ABC)方面的能力。 A.治理认知能力 B.治理诊断能力 C.治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9 . (3分) 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要紧活动领域有(ABD)等方面。 A.环境爱护 B.扶贫救困 C.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 D.社会公益 10 . (3分)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差不多特点有(ABCD)。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理想性 第2 大题 简答题 1 . (10分)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表达在哪些方面?答: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表达在以下几方面: 1、强化公共服务,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 2、强化社会治理,保证社会公平、公平。 3、实现宏观调控,稳固经济进展。 4、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2 . (10分) 公共政策规划的差不多程序包括哪几个步骤?答:公共政策规划的差不多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立政策目标。 2、拟订政策方案。 3、评估政策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