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岁儿童中医药管理

岁儿童中医药管理

岁儿童中医药管理
岁儿童中医药管理

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一、儿童中医保健方法和技术

(一)中医保健方法--饮食调养

1. 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3.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 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二)中医保健方法--起居调摄

1.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 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 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 注重四时调摄。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 经常到户外活动,多见风日,增强体质

(三)推拿方法

1.摩腹

(1)位置:腹部。

(2)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

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捏脊

(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大椎至

尾骨末端处。

(2)操作:

①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

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见图1)。

②施术从长强穴旁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同时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旁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

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旁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旁。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

图1 捏脊手法示意图

③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将捏拿住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向上提拉一下),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最后一遍捏拿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揉按(在揉动的同时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20~30次。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

胃、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提

高免疫力的作用。

图2 捏脊操作示意图

3.穴位按揉

(1)按揉足三里穴(如左图)

①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见左图)。

②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按揉迎香穴(如左图)

①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②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

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⑶按揉四神聪穴

①位置: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见下图)。

②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4.穴位按揉的注意事项

①根据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②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

③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④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⑤局部皮肤破损、骨折不宜按揉。

(四)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1.推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沿一定方向往返移动,称推法。推法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等。要求:用力柔和,平稳均匀,大约每

分钟200到300次为宜。

2.按法:

以拇指或掌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按而留之称为按法。可分为指法和掌按法。要求:徐徐用力,稳而持续。

3.揉法:

用指腹、掌紧贴于某一部位回旋揉动称为揉法。可分为指揉法和掌揉法。要求:动作柔和,用力均匀,快慢适宜。

4.摩法:

用掌、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做环形移动称为摩法,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要求:手法轻柔,用力均匀,每分钟120到160次。

- 2 -

5.捏脊法:

手法一: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双手交替向前,自尾椎两旁推至大椎两旁。

手法二: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双手交替向前,自尾椎两旁推至大椎两旁。

6.推脊法:

将食、中指并拢,用指面自患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称推脊法。

(五)小儿常用穴位示意图

二、儿童日常保健知识

1.儿童不宜多吃的食物

①桔子:

桔子虽然营养丰富,但含有叶红素,吃得过多,容易产生"叶红素皮肤病"、腹痛腹泻,甚至引起骨病。故儿童吃桔子一天不宜多于中等大小的4个。

②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体内遇上钙和锌便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

不易吸收而排出体外。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和锌,如果体内缺乏钙和锌,不仅可导致骨骼、牙齿发育不良,而且还会影响智力发育。

③鸡蛋:

鸡蛋虽然是营养成分比较全面的食品,但若吃的过多,会增加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还能增加胃肠、肝肾的负担,引起功能失调。故儿童吃鸡蛋每天不宜超过3个。

④浓茶:

浓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在人体内遇铁便生成鞣酸铁,难以被人体吸收,容易造成人体缺铁。儿童缺铁不仅会发生贫血,而且还会影响智力发育。

⑤果冻:

果冻不是用水果汁加糖制成的,而是用增稠剂、香精、酸味剂、着色剂、甜味剂配制而成,这些物质对人体没有什么营养人价值,却有一定毒性,吃多或常吃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健康。

⑥咸鱼:

咸鱼含有大量的二甲基亚硝酸盐,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致癌性很强的二甲基亚硝胺。研究表明,在10岁前开始常吃咸鱼,成年后患癌症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30倍。故儿童不宜常吃多吃咸鱼。

- 3 -

⑦泡泡糖:

泡泡糖中的增塑剂含有微毒,其代谢物苯酚也对人体有害。再者,儿童吃泡泡糖的方法很不卫生,容易造成胃肠道疾病。

⑧糖精:

目前带甜味的食品和饮料,很多加入了糖精。据研究表明,大量食用糖精会引起血液、心脏、肺、末梢神经疾病,损害胃、肾、担、膀胱等脏器。因此我国规定在病人和儿童食品中不得使用糖精。

⑨豆类:

豆类含有一种能致甲状腺肿的因子,可促使甲状腺素排除体外,结果体内甲状腺素缺乏,机体为适应这一需要使甲状腺体积增大。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日期更易受害,故儿童不宜常吃多吃豆类食物。

⑩人参: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人参食品,如人参糖果、人参麦乳精、人参奶粉、人参饼干以及人参蜂王浆等等。人参有促进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儿童食用人参会导致性早熟,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11罐头:

罐头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添加剂有微量毒性,对成人影响不大,对正在发育时期铁儿童却有很大影响,不仅估损害身体健康,而且容易造成慢性中毒,故儿童不宜多吃罐。

○12方便面:

方便面含有对人体不利的食用色素和防腐剂等,常吃或多吃容易造成儿童营养失调、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13爆米花:

爆米花含铅量很高,铅进入人体拊损害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儿童对铅解毒功能弱,常吃多吃爆米花极易发生慢性铅中毒,造成食欲下降、腹泻、烦燥、牙龈发紫以及生长发育改组等现象。

○14葵花籽:

葵花籽中含有不饱合脂肪酸,儿童吃多了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胆碱,影响肝细胞的功能,还能造成因"津亏"而引起的儿童干燥症。

○15巧克力:

儿童食用巧克力过多,会使中枢神经处于异常兴奋状态,产生焦虑不安、肌肉抽搐、心跳加快,影响食欲。

○16动物脂肪:

儿童常吃或多吃动物脂肪,不仅会造成肥胖,还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日久容易造成缺钙而引起疾病。

○17烤羊肉串:

羊肉串等火烤、烟熏食品,在熏烤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强致癌物,儿童常吃或多吃这些焦化食品,致癌物质可在体内积蓄而使成年后易发生癌症。

○18可乐饮料:

可乐饮料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咖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由于儿童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和解毒功能弱,危害会更大一些,所以儿童不要多喝可乐饮料。

○19猪肝:

猪肝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儿童常吃或多吃猪肝,会使体内胆固醇含量升高,成年后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20食盐:

儿童食盐每日不应超过5克,如果食用过多多,成年后就容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胃癌等疾病。

2.儿童饮食宜忌

①大便干结:

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②腹泻:

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③食欲不振:

宜进食扁豆、莲子、山楂等;忌食寒凉、煎炸、甜腻食品。

------- 留庄中心卫生院儿童保健- 4 -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 一、概述 小儿具有生机旺盛而又幼稚柔软的生理特点,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旺盛;另一方面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0-3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通过对家长开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二、儿童中医健康管理 主要内容为: 1、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 2、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等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常用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 3、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表1 0-36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

表2 3-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

三儿童中医诊断方法 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诊,根据儿童特点,以望诊为主。 (一)、望面色 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面色萎黄,多为脾虚;面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证。若眼周发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若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或惊风先兆,建议转诊。 (二)、望形态 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动态,即观察儿童形体的胖瘦强弱和动静姿态。重点察看以下几方面: 1.囟门:前囟1岁半前闭合为正常。若前囟迟闭、突起、凹陷均为异常。 2.头发:头发柔润光泽为正常。若头发稀疏、干枯、脱落、有枕秃为异常。 3.体态:姿态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若多动不宁或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 (三)、察舌 舌体柔软,伸缩自如,舌质淡红润泽,舌苔薄白为正常。若舌质红、淡白胖大、紫黯有瘀斑,舌苔黄、厚腻、剥脱为异常。 (四)、察指纹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知识

0-36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知识培训 ————儿童保健常用的穴位按揉方法 小儿具有生机旺盛而有稚嫩柔软的生理特点,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旺盛,另一方面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四神聪穴的方法。 一、摩腹 1)时间:在儿童6、12月龄 2)位置:腹部 3)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门或示指、中指、环指大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4)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二、捏脊 1)时间:在儿童6-12月龄 2)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3)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者用双手示指和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上而下、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 从第二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五遍捏拿儿童背脊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六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4)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三、按揉足三里 1)时间:在儿童18、24月龄 2)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3)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4)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四、按揉迎香穴 1)时间:在儿童18、24月龄 2)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3)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4)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少儿保健与中医养生

少儿保健与中医养生 2006-10-09 刘逢军教授点击: 151 少儿保健与中医养生 我们今天讲课是题目是少儿保健与中医养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作为中医保健、中医养生的学者经过了大约十年左右的观察,发现现在的儿童保健的的确确是我们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今年53岁,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班里,50多人,大概有一个戴眼镜或者是一个班里一个戴眼镜的都没有。那个时候,凡是小孩戴眼镜的在学校里就这么几个,可是现在一个班里只有一个或两个不戴眼镜的。这说明什么呢?问题非常严重,中医讲:“百脉皆朝于目”,就是眼睛这一圈,它和身上的百脉都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当小孩的时候,眼睛就开始弱视,这标志着这个小孩他整体的身体状况是处于弱势,这个事情可以说是不得了了。 中央电视台一个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有一次到我这里来聊天,他说他主持了一个关于忧郁症的节目。他说现在据统计,青少年全国的忧郁症是三千万。我呢,临床的机会比较多,一个礼拜至少看大概700人左右,礼拜五专家门诊、礼拜五下午专家门诊、礼拜六上午专家门诊。我的专家号呢,一下午半天挂300人,那么礼拜一上午这600个号一抢而空,下午来基本上就挂不到,我还留了50个号照顾外地坐火车、飞机来的。我呢,至少要看700个人,那么在这700个人当中,小孩占了四分之一。 所以我就感觉到儿童的保健牵扯到祖国的未来,今天讲课的目的:跟国家科技部门已经作了这个准备,要搞一个对比。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60个孩子在同龄人中,选30个孩子比较矮的,学习成绩比较差的,精力不集中、多动的,那么经过中医养生调养,调了六个月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从十年来的临床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际呢?这又回到了我们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最根本的观点: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有一个平衡的物质身体,他就可以产生一个平衡的精神状态。如果我们不关注这个物质身体,单纯的强调它的精神的反作用,那是什么?那是唯心主义。我们想一想,我们的生活当中是否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这个孩子做小动作啊,这个孩子不听话啊,要进行纪律教育啊。我们所做的大部分就是这样,我们有谁考虑过这个孩子他是物质身体失衡了,当物质身体是失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的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有限的,他不能控制他的精神。 有的时候,我看到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我都心酸啊,为什么呢?小倒霉蛋!他本身他的物质身体失衡了,学校老师批,家里家长打、骂,倒霉死了。因为他是一种失衡的,一种病态。当我们看到的一些孩子成长起来了,从心眼里高兴。有些母亲带着孩子来的时候都是在腋下这么高,过几个月后一下子有他妈这么高了,家长也高兴,孩子也高兴。所以呢,就跟科技部门同志在聊天的时候,大家都感到这是一个工程,这是一个事关系到我们祖国的下一代身心状况的大事,所以准备搞科学列项,这个事情搞了十年了,它已经是成功的了。但科学毕竟是严谨的,是要数据的,光说这个好、那个好,那只是一个一般的说法。必须是在同一个学校,为什么在在同一个学校呢?因为在同一个学校,教育是一样的,能对比出在同等教育情况下的学习成绩。他必须在同一个地方,因为同一个地方的人、饮食都是一样的,

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及饮食指导

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及指导 一、小儿生理、病理及发病特点 (一)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这是小儿生理特点之一。脏腑即五脏六腑,“形”是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指的是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等)。脏腑娇嫩是指小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发育不完善和脆弱。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形体结构和功能活动未臻健全。古代医家将小儿这种娇嫩状态概括为“稚阴稚阳”。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生机蓬勃是指小儿生命力旺盛,充满生机。发育迅速是指小儿生长和发育的速度很快。这是小儿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生理特点。由于小儿出生时机体诸多方面功能尚未成熟,因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及各种生理功能,均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越快。古代医家将小儿这种生机旺盛的状态概括为“纯阳”。 (二)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体质和功能均较为脆弱,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因此容易患病。小儿疾病的传变主要表现在寒热虚实的互相转化,并且相互之间传变迅速,具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疾病在病情发展转归的过程中,虽有传变迅速,病情易转恶化的一面,但其又有容易康复的一面。小儿疾病容易康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修复再生能力强;二是小儿痼疾顽症相对少于成人,治疗反应敏捷,随拨随应;三是儿科疾病以外感六淫和内伤饮食居多,治法较多,疗效较好。 (三)小儿发病特点: 1.“肺常不足” 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组织结构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动未能健全,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形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内因、外因。肺为呼吸出入之门,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不管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而入,均先犯于肺。所以,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发病率的首位。 2.“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常不足,包括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用全而未壮,乳食的受纳、腐熟、传导及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功能均与小儿的迅速生长发育所需不相适应。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调,家长喂养常有不当,就形成了易患脾系疾病的内因、外因。饮食失节、喂养不当、食物不洁,病从口人,犯于脾胃,则发生呕吐、泄泻、腹痛、食积、厌食、疳证等脾系疾病,这类病证目前占儿科发病率的第二位。 3.“肾常虚” 肾为后天之本,小儿的生长发育,以及骨骼、脑髓、发、耳、齿等的形体与功能均与肾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儿先天禀受之肾精须赖后天脾胃生化之气血不断充养,才能逐步充盛;小儿未充之肾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儿童体格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都未臻成熟完善,历代儿科医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如隋《诸病源候论》提出“小儿脏腑娇弱”;宋《小儿药证直诀》说“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明《育婴家秘》也说“血气未充……肠胃脆薄,精神怯弱”等,都指出小儿时期的机体与生理功能均未达成熟完善,清《温病条辨?解儿难》更进一步认为小儿时期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精气未足等特点是“稚阴稚阳”的表现,这里的“阴”,一般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故“稚阴稚阳”的观点更充分说明了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这是小儿生理特点之一。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和上述的特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快速发展,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愈快,好比旭日初生,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古代医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纯阳”,如《颅囟经》首先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温病条辨?解儿难》更阐明所谓纯阳,并非有阳无阴的盛阳,是指小儿生机旺盛以及对水谷精气、营养物需

的需求,相对地感到更加迫切而言。 由于生理上既有脏腑功能未全的一面,又有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一面,所以在病理上造成小儿容易发病,“易虚易实”和“易于传化”的特点,加上小儿寒温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且从脏腑功能状态与疾病的关系来说,又突出地表现在“脾常不足”(指消化功能薄弱),“肝常有余”(指神经系统并发症多),“卫外不固”(指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等,而在病情的发展、变化上,往往较成人迅猛而重笃,所以古人特别重视“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疾病,要求把握病机,及时治疗,避免损伤正气。小儿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较高,往往可以“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摄取之,则一药可愈”,说明只要调治及时得当,疾病的康复过程比成人来得快。 在中医保健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喂养节饮食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体格、智力以及脏腑功能均不断地趋向完善成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较多,质量要求高。《幼幼集成?初生护持》指出“盖儿初生,借乳为命”,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对六个月以下的小儿更适合,若无母乳或其它原因不能哺乳,可采用人工喂养,通常予以牛奶、羊奶、奶糕、豆浆等代乳品,鲜牛奶可作首选,若母乳不足或其它原因,不能全部用母乳喂养,可采用混合喂养。少儿不同阶段的食品应以营养充足、适应并促进发育为原则,及时添加辅食,并逐渐向成人膳食过渡,要注意食物品种的多样化及粗细粮、荤素菜的合理搭配,要特别注重提高幼童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

儿童中医药保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

页眉 2016年《乌兰傲都乡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儿童中医保健知识健康讲座》 主讲人:xxx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页脚 页眉 四、儿童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㈠饮食调养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3.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㈡起居调摄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四时调摄 ⑴目前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娇宠备至,反而孩子患病不断,显得十分娇气。究其原因,主要是 由于孩子吃得太饱与穿得太暖所致。其实早在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就在《活幼心书》中云:“四 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并且进一步告诫世人“殊不 知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耐一分寒,不须发表之功。”他的主张让孩子保持七分饱,则脏腑不易 损伤,就不易患肠胃病,自然用不着服什么调理脾胃的药物;倘能经常保持一种微寒状态,也就不 易患伤风感冒,因而用不着服什么解表发汗的药物。 ⑵正确理解“春捂”与“秋冻”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 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应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 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页脚 页眉 ⑶儿童秋季调摄要点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服务流程 12月龄 6月龄 36月龄 30月龄 24月龄 18月龄 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 根据儿童不同月龄对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 导 6、12月龄 18、24月龄 30、36月龄 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方法 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按揉四神聪穴方法

四、服务要求 (一)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 (二)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三)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五、考核指标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年度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年度辖区内的0~36个月儿童数×100%。 六、附件 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2.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3.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精选-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儿童。 二、服务内容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 (二)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三)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五、考核指标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年度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年度辖区内的0~36个月儿童数×100%。 六、附件 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2.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3.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附件1 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

附件2 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

附件3 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 填表说明: 1.印制新表格时可在原“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所列 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基础上

儿童中医药保健讲座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 2015年8月15日

儿童中医药讲座计划 为了普及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我院决定开展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计划如下:1、目标:通过对群众进行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的认识,提高广大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内容: 一、开展专题讲座,宣传0-36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 二、发放关于0-36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3、人员设置:主讲人:何海欧 4、时间:2015年8月14日 5、地点:大罗村卫生室 6、宣教对象:辖区内群众 杉树镇卫生院

2015年8月13日 通知 为了增强本辖区居民对于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知识的了解,根据本院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拟在本辖区大罗村卫生室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宣讲,时间定于2015年8月14日,宣讲人是本院医生何海欧,到时望广大村民朋友能够按时参加。 杉树镇卫生院 2015年8月13日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讲座讲稿 主讲人:何海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把中医药管理服务纳入基层单位,其中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通过对家长开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㈠预约儿童家长 分别在儿童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6月龄时,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长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㈡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 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㈢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 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 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儿童中医保健指导技术和方法 ㈠饮食调养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儿童中医药保健处方

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处方(一) (儿童积滞、腹泻的保健方法) 1、积滞 积滞是由于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化失健引起的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不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1)中药治疗验方:高良姜2g,槟榔4g,共研细末,敷脐中,纱布覆盖固定,每日一次。用于脾虚夹积证。 (2)中成药疗法:口服小儿健脾丸,每次一丸,一日 2次,开水送服,用于脾虚夹积证者。 (3)推拿治疗:捏积法: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反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5次,但捏第3次时,每捏3把,将皮肤捏起一次。每日一次,连续6天为一疗程,休息 1天,再作下一疗程。 (4)按摩: 1、由于食积是儿童感冒的基础,经常食积的孩子,可应用推脾土穴、揉板门穴加以调整。脾土穴在大拇指桡侧面,采用平推的手法,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每次推100~200圈左右,可健脾助消化。 2、摩腹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果孩子便秘、便干,用全掌腹面或四指腹面轻贴腹部,以脐为中心,作环形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法,每次100~200次,具有健脾和胃、化食通便的功能。如果拉稀,方法同上,但要逆时针去揉。 (5)调摄护理与预防:严格控制饮食,禁食肥甘厚味,定时定量进食,饮食应易消化并丰富营养;有呕吐者以生姜汁数滴加入少许糖水饮服;腹胀痛时可揉摩脐部,脾虚者常灸足三里;保持大便

通畅,如有便秘者可以蜂蜜10~20ml冲服,3天以上未大便者可用甘油栓或开塞露通便。 2、腹泻 (1)宝宝腹泻时的饮食要适当减量,吃辅食的宝宝要以吃面汤、米汤、米粉为主。 可以把面炒微黄,把炒面、细姜丝做成面汤,再把姜丝挑出后喂宝宝,炒后的面易消化,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补肚子”(注意,患湿热泻的宝宝不可加姜丝)。还可以煮苹果水喝,蒸苹果吃也有止泻作用。要忌吃鸡蛋、鱼、肉类、油炸及油腻食品、奶油、含糖量高的饮料、点心等高蛋白、高脂肪、多糖的食品,还有蔬菜,因为蔬菜中的粗纤维可加重腹泻。母乳喂养的宝宝要减少奶量,妈妈不可吃辛辣、油腻食品。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把奶粉换成适用宝宝腹泻期的不添加乳糖的豆奶粉。 (2)对于风寒泻、脾肾阳虚泻患儿,可将盐炒热或用微波炉加热,再用纱布将热盐包好,放在宝宝肚脐上热敷,一次10-15 分钟,一天2-3次,切记温度要适中,千万不要烫伤宝宝娇嫩皮肤。对于平时吃肉多,造成伤食泻的幼儿除要适度节制饮食外,还可以煮山楂,喝水、吃山楂;一岁左右的宝宝可吃王氏保赤丸或婴儿健脾散。 (3)假如宝宝腹泻严重,大便次数多,小便明显减少,为防止脱水,要注意给宝宝口服补液,在开水中加适量的糖和盐,制成淡淡的糖盐液喂宝宝,因为小肠对糖盐的吸收好,可缓解脱水情况。给宝宝喝面汤或米汤时,加盐即可,不必加糖。补液后,细心观察宝宝的尿量和平时差不多就可以了。 (4)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腹部、背部和双脚的保暖,不要让宝宝养成光着脚丫玩耍的习惯。

中医药保健知识宣传

中医药保健知识宣传 预防流感中药方剂 成人漱饮方 【药物组成】金银花金克、大青叶6克、薄荷薄3克、生甘草3克。【适用人群】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或将饮片加入开水中浸泡10分钟后连续饮用。 【用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用7天。 【注意事项】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老年预防方 【药物组成】太子参10克、苏叶苏6克、黄芩黄10克、牛蒡子10克。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2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适用人群】适用于老人及体虚,易于外感的人群。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 【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3 体质强壮者不宜服用。 孕妇预防方 【药物组成】白术6克、黄芩6克、苏叶3克、银花6克。

【适用人群】孕妇。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2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 【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儿童预防方 【药物组成】芦根10克、桑叶5克、豆豉5克、银花5克。 【适用人群】儿童。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学龄前儿童减半。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 【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保健穴位 1.足三里 它位于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是指此穴统治胃肠的病症,有补气的作用。醉酒按足三里配3粒藿香正气胶囊,可以保护胃气和解酒。针刺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增强,并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针灸或按摩该穴可以预防感冒、胃肠疾病和中风,还可以保健长寿。 2.委中“腰背委中求”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位于膝关节后腘窝中间。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止痛作用。尤其是老人患有腰背疼痛膝关节活动障碍,可用小活络丹配合足三里、委中按摩和艾灸,效果最好。

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计划

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计划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计划随着季节转换,天气变化,很多人在这样的季节里易患感冒,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为使我辖区居民正确掌握中医药健康知识,我室计划于2016年4月12日上午在卫生室举办“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一、讲座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村民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其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二、讲座对象 1、本辖区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2、重点人群,以农村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对养生保健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为重点。 三、内容与方法 内容1.中医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医四季饮食、起居,体质调养,中医防病等养生保健知识。 2.提供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期的涵盖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和体质调养等内容的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方法1.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以中医类别医师为骨干,在本室向群众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 2.开展中医健康咨询。咨询内容包括合理营养,各种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家庭心理教育,以及暴饮暴食、偏食、酗酒对健康的影响等。 3.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医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包括食疗药膳,食补与药补,冬令进补,情志调摄与气功导引等。

4.健康教育的形式。(1)语言方法:采取口头交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医患(或群众)座谈等方法宣传中医药保健知识;(2)文字方法:标语、宣传单、宣传画、宣传册、医药报刊、墙报、专栏、健康教育处方、食疗处方等;(3)图片与实物:图片、照片、中药标本、模型、示范等。 四、讲座时间、地点时间:2016年4月12日上午地点:岔白社区岔白卫生室2

18、24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8、24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 一、穴位按揉 (1)足三里穴 ①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见图3)。 图3 足三里穴位置示意图4 迎香穴位置示意 注:图中黑点为足三里穴注:照片中白点为迎香穴 ②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迎香穴 ①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见图4) ②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二、儿童中医保健方法和技术 (一)饮食调养 1. 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3. 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 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二)起居调摄

1.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 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 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 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 经常到户外活动,多见风日,以增强体质。 三. 注意事项 (1)根据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2)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 (3)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4)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5)局部皮肤破损、骨折不宜按揉。

儿童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儿童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讲座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儿童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资料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讲座内容: (一)饮食喂养 1.工作重点:宣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喂养不同饮食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使家长对儿童饮食根据不同年龄段有正确的喂养方法。比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密切相关,纠正“儿童多吃,身体胖,就是健康”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加强对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普及科学膳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饮食保健,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二)生长发育 1.工作重点: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的特点 2.具体措施: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干预儿童阶段生长发育,让家长对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比如幼儿期:从 1 周岁到 3 周岁为幼儿,这时期的体格增长较前减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对外界环境逐渐

适应,乳牙渐已长出,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要注意断奶时的合理喂养,否则易致吐泻、疳症。由于接触感染机会增多,故各种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最高,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三)日常保健 1.工作重点:让家长掌握一些中医的基本保健技能,能够运用其在儿童各阶段。 2.具体措施:开展专题的中医儿童保健按摩培训,让家长在中医师指导下能对各阶段儿童的日常保健有基本了解,能够运用中医基本保健按摩手法对儿童进行日常保健按摩。 (四)疾病与防治 1.工作重点:运用中医在儿科的优势,展开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与防治。 2.具体措施: (1)在疾病的预防方面,运用中医药对时令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小儿腹泻、夏季中暑等进行疾病的早预防,使家长能基本了解中医药在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 (2)在疾病的治疗方面,运用中医药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如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腮腺炎等进行中医药的治疗。

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内容 一、1岁以内儿童指导内容: 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指导断奶。新生儿护养的主要措施有拭口洁眼、断脐护脐、洗浴衣着、生后开乳。婴儿湿疹可内服冬瓜汤,外敷紫草油。 2、生长发育监测:定期做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让家长对婴儿期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促进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6个月后可食用猪肝瘦肉粥、参枣莲子粥、菠菜猪肝汤等预防缺血性贫血。 3、坚持户外活动:阳光及新鲜空气是婴儿成长不可缺乏的,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中医认为,天和暖无风之时,将小儿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小儿肌骨强健,耐受风寒。 4、完成基础免疫:婴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对各种传染病都有较高的易感性,必须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工作。 二、1-2岁儿童指导内容: 1、饮食调养:幼儿处于以乳食为主转变为以普通饮食为主的时期。此期乳牙逐渐出齐,但咀嚼功能仍差,脾胃功能仍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平时可多食用山楂萝卜排骨汤、莲子粥、山药饼等健脾消食的药膳。 2、良好的习惯:幼儿智力发育比较突出,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要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每天保证睡眠时间,2岁开始培养其睡前及晨起漱口等。

3、预防疾病与事故:此期小儿学会了走路,活动范围扩大,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增多,同时,感邪患病和发生意外事故的机会也较前增加,应注意防止烫伤、触电、外伤、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3-6岁儿童指导内容: 1、体格锻炼:学龄前期小儿一般进入了幼儿园,也可能散居。要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小儿体质。可安排适合该年龄特点的锻炼项目,如跳绳、跳舞、踢毽子、做保健操等。 2、早期教育:学龄前期小儿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趋于完善,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包括增强体质、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早期教育等。 3、疾病、意外事故防治: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对在这一阶段仍然经常发病未愈的患儿,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疳证、厌食等,应抓紧调治,以免将这些疾病迁延至学龄期。中医认为,平时可多食用胡萝卜除儿童口臭,多喝鸡汤或香菇汤防治感冒。 龙口市城卫中心 儿童保健科

儿童中医药保健讲座

儿童中医药保健讲座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 字): 填表时间: 2015年8月15日 儿童中医药讲座计划 为了普及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我院决定开展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计划如下:

1、目标:通过对群众进行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的认识,提高广大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内容: 一、开展专题讲座,宣传0-36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 二、发放关于0-36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3、人员设置:主讲人:何海欧 4、时间:2015年8月14日 5、地点:大罗村卫生室 6、宣教对象:辖区内群众 杉树镇卫生院 2015年8月13日 通知 为了增强本辖区居民对于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知识的了解,根据本院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拟在本辖区大罗村卫生室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宣讲,时间定

于2015年8月14日,宣讲人是本院医生何海欧,到时望广大村民朋友能够按时参加。 杉树镇卫生院 2015年8月13日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讲座讲稿 主讲人:何海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把中医药管理服务纳入基层单位,其中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通过对家长开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㈠预约儿童家长 分别在儿童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6月龄时,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长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㈡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 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㈢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 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 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法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方 法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法 食积是由于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化失健引起的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不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中药治疗验方: 高良姜2g,槟榔4g,共研细末,敷脐中,纱布覆盖固定,每日一次。用于脾 虚夹积证。 中成药疗法: 小儿健脾丸每次一丸,一日2次,开水送服,用于脾虚夹积证者。 针灸治疗: 主穴取足三里、中脘、建里、气海。配穴取脾俞、胃俞、公孙。一日一次,实证用泻法,虚中夹实证先泻后补。 推拿治疗: 捏积法: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反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5次,但捏第3次时,没捏3把,将皮肤捏起一次。每日一次,连续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再作下一疗程。 调摄护理与预防 严格控制饮食,禁食肥甘厚味,定时定量进食,饮食应易消化并丰富营养;有呕吐者以生姜汁数滴加入少许糖水饮服;腹胀痛时可揉摩脐部,脾虚者常灸足三里;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者可以蜂蜜10~20ml冲服,3天以上未大便者 可用甘油栓或开塞露通便。 1.宝宝腹泻时的饮食要适当减量,吃辅食的宝宝要以吃面汤、米汤、米粉为主。可以把面炒微黄,把炒面、细姜丝做成面汤,再把姜丝挑出后喂宝宝,炒后的面易消化,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补肚子”(注意,患湿热泻的宝宝不可加姜丝)。还可以煮苹果水喝,蒸苹果吃也有止泻作用。 要忌吃高蛋白、高脂肪、多糖的食品,如鸡蛋、鱼、肉类、油炸及油腻食品、奶油、含糖量高的饮料、点心等,还有蔬菜,因为蔬菜中的粗纤维可加重腹泻。母乳喂养的宝宝要减少奶量,妈妈不可吃辛辣、油腻食品。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把奶粉换成适用宝宝腹泻期的不添加乳糖的豆奶粉。

0-3岁中医药健康保健知识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方法和技术 一、饮食调养 1. 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3. 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 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二、起居调摄 1.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 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 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 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 经常到户外活动,多见风日,以增强体质。 三、推拿方法 1. 摩腹 (1)位置:腹部。 (2)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 捏脊 (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2)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见图1)。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见图2)。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图1 捏脊手法示意图2 捏脊操作示意 3. 穴位按揉 (1)足三里穴 ①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见图3)。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法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法 食积是由于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化失健引起的以不思乳食,腹胀暧腐, 大便不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中药治疗验方: 高良姜2g,槟榔4g,共研细末,敷脐中,纱布覆盖固定,每日一次。用于脾虚 夹积证。 中成药疗法: 小儿健脾丸每次一丸,一日2次,幵水送服,用于脾虚夹积证者。 针灸治疗: 主穴取足三里、中脘、建里、气海。配穴取脾俞、胃俞、公孙。一日一次,实证用泻法,虚中夹实证先泻后补。 推拿治疗: 捏积法: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反卷动作, 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5次,但捏第3次时,没捏3把,将皮肤捏起一次。每日一次,连续6天为一疗程,休息1 天,再作下一疗程。 调摄护理与预防 严格控制饮食,禁食肥甘厚味,定时定量进食,饮食应易消化并丰富营养;有呕吐者以生姜汁数滴加入少许糖水饮服;腹胀痛时可揉摩脐部,脾虚者常灸足

三里;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者可以蜂蜜10?20ml冲服,3天以上未大便者可用甘油栓或幵塞露通便。 1?宝宝腹泻时的饮食要适当减量,吃辅食的宝宝要以吃面汤、米汤、米粉为主。可以把面炒微黄, 把炒面、细姜丝做成面汤,再把姜丝挑出后喂宝宝,炒后的面易消化,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补肚子”注意,患湿热泻的宝宝不可加姜丝)。还可以煮苹果水喝,蒸苹果吃也有止泻作用。 要忌吃高蛋白、高脂肪、多糖的食品,如鸡蛋、鱼、肉类、油炸及油腻食品、奶油、含糖量高的 饮料、点心等,还有蔬菜,因为蔬菜中的粗纤维可加重腹泻。母乳喂养的宝宝要减少奶量,妈妈不可吃辛辣、油腻食品。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把奶粉换成适用宝宝腹泻期的不添加乳糖的豆奶粉。 2?给大家介绍几个小验方:对于风寒泻、脾肾阳虚泻患儿,可将盐炒热或用微波炉加热,再用纱布将热盐包好,放在宝宝肚脐上热敷,一次10?15分钟,一天2~3次,切记温度要适中,千万不要烫伤 宝宝娇嫩的皮肤。对于平时吃肉多,造成伤食泻的幼儿除要适度节制饮食外,还可以煮山楂,喝水、吃山楂;一岁左右的宝宝可吃王氏保赤丸或婴儿健脾散。 3?假如宝宝腹泻严重,大便次数多,小便明显减少,为防止脱水,要注意给宝宝口服补液,在开水中加适量的糖和盐,制成淡淡的糖盐液喂宝宝,因为小肠对糖盐的吸收好,可缓解脱水情况。给宝宝喝 面汤或米汤时,加盐即可,不必加糖。补液后,细心观察宝宝的尿量和平时差不多就可以了。 4?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腹部、背部和双脚的保暖,不要让宝宝养成光着脚丫玩耍的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