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有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有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有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有答案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目标导航】

1.通过对“诚信”主题的搜集、整理、探究,提升对诚信的认识,感悟“诚信”的博大情怀。

2.以文字、图片、表演、论辩等形式展示成果,发现自己身边及社会上诚信的人和事,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诚信”。

3.参与诚信的故事讲述、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懂得信赖别人和被别人信任都是一种幸福,从而陶冶情操,激发互信之心,学会诚信做人、做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搜集关于诚信的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新课导入】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而无信如同车轮子中心和边缘没有支撑一样,没法行走。诚信是最基本和根本的道德要求,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也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由此可见,诚信非常重要,“人无信不立”。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次综合性学习,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吧。

【重点解读】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

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1.引经据典话诚信古代先哲在思考“信”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古今的道德楷模践行“信”的美德、品行令人景仰。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理解“信”的传统内涵。汇总并整理搜集的资料,可将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将前者进一步划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也可将所有资料划分为“正面”“反面”两类。研读整理后的资料,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2.环顾身边觅诚信诚信不难找到,诚信就在你我身边。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人,就像刮蹭轿车的扬州中学生一样,不回避自己的责任,诚实待人,讲信用,言必信,行必果。找一两位这样的人,去访问一下,听听他们的故事,问问他们的经历与想法,并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说出自己的感想。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事情,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假冒伪劣商品等。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3.班级演讲说诚信围绕“诚信”的话题,每人写一篇演讲稿,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活动中搜集到的资料。先在小组内试讲,小组再推荐一篇写得精彩的演讲稿和一位演讲出色的同学参加班级的演讲会。同学合作,共同修改演讲稿,并为推荐出来演讲的同学出谋划策。适时组织一次班级演讲会,事先做好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列出清单,大家分工完成。

【研讨练习】

题一:班内决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其中的两个环节。

(1)【认识诚信】请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字,并简单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说诚信】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

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示例:立木为信。商鞅变法时,为了树立威信,下令在城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重赏。最后终于有人站出来并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便依照诺言重赏了他。(2)示例: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或: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以救人为先,急人之所急。)

题二: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我市某中学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一:2012年北京化工大学生许涛通过微博募捐拯救患白血病父,并郑重承诺3到5年内还款,几个月时间募集到55万元。时隔3年,曾经给许涛捐过款的曾鹏宇5月13日在微博发文表示,收到许涛汇过来的钱款——在原来捐款的基础上,还多出10%的利息。曾鹏宇翻看之前的微博才发现当年许涛说的是“借”而不是“要”。而这位刚刚大学毕业的许涛现在每个月收入约5000元。

材料二:今年3月20日中午,徐小建开着轿车行至中梁山某处时,与一辆车发生擦挂。两车司机发生冲突,抓扯中,徐小建将对方司机唐宏推倒在地,唐宏不省人事。徐小建在老爸提醒下,立即将对方送到医院。后在交巡警协调下达成谅解协议,其父亲老徐按照协议,一次性偿付43万元,并称自己“教子无方”,要为自己和儿子的行为承担责任。

(1)材料一中的许涛感动了无数国人,点赞中也有人提出异议。有评论者这样说道:“月工资5000却要还50多万的债务,不吃不喝也要10年!而这十年,正是许涛人生的黄金时期,恋爱成家、追逐事业都需要金钱的支持。许涛如果一定要在短时间内把钱还清,他人生的黄金期估计会留下别样的遗憾。其实许涛不必还钱,因为爱心是不求回报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徐的事迹在微博微信上迅速传开,很多网友纷纷为其点赞,网友“懒羊羊在晒太阳”这样写道:“儿子冲动伤人致人昏迷,父亲主动赔钱一次性偿清。你用行动诠释了诚信是一种担当。我为你点赞!”请你参考这个跟帖内容,为材料二写一条赞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校报的小记者电话采访了材料二里的老徐,下面是一段采访稿,请补充出横线上的内容。

记者:徐伯伯,您好!我是某校校报记者,我们都挺感动于您替子赔钱这件事。

徐某:哎,千万别,这事主要是我儿子不好,我特别惭愧。

记者: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可以吗?

徐某:可以,请问。

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某:我不管对方有没有责任,我要做的是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的孩子;我也不觉得这只是我儿子的事情,毕竟“养不教,父之过”;我只知道这个事我承诺了要赔给别人,就一定要做到。

参考答案:(1)示例:同意。许涛可以在人生黄金的十年中努力生活,让自己活的更好,相信这也是帮助他的人为他捐款的初衷;等许涛有了更大的能力之后,可以再选择还款或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更多的人,把这份温暖和关爱传递下去,相信这才是帮助他的人更愿意看到的。(或不同意。也许为许涛捐款的人献出的爱心是不求回报的,但许涛本人曾经在2012年承诺“借”款为父亲治病,所以他选择在自己可以慢慢还款的时候一点点还钱,这是一个人重诺守信的表现,我们应该支持他的诚信行为。)(2)能对人物、事件进行概括并提炼事件中的品质、精神即可。(3)有网友说唐某造成的伤害他自己也有责任,而且是您的儿子伤了人与您本人无关,您为何一定非要赔付这43万元呢?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的对应练习。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收获很大。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们了解“人无信不立”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讲诚信,让他们明白诚信的重要性。之后让他们自己收集信息,培养他们整合信息的能力。总之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同学们都经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活动方案 侣俸中学陶鸿中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2.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 3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一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 (总第38—39课时)成果。【活动准备】 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资料。比如: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汇总整理资料。 2.分门别类制作成册或放到班级博客、公共邮箱、网络论坛里共享。 3.寻找身边讲诚信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 4.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这些名言在我们身边萦绕。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难以立足。诚信如今,诚信如歌,诚信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诚信如清晨第一缕阳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诚信、觅诚信、说诚信吧! 二、活动指导 (一)“信”的含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出于《论语》,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誉那怎么可以呢?说明孔子对“信”的重视。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人生活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 据《论语》记载,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一要“足食”,就是要有足够的粮食;二要“足兵”,有足够的军队;三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治国如此,其它事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什么事都办不成,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如此。 什么是诚?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是一种美德。《名人名言》∶“诚即天道,天道酬诚”。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意思为诚实。 什么是“信”? 《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基础)守信(具体表现)。“诚”,就是诚实无欺、诚信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芜湖()摧枯拉朽()溃退() 荻港() 3.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4.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二、探究案 1.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2.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及答案

15、《说“屏”》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欣赏文章美点 3、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细心积累生字词 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4.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课堂探究 5、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6、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8、阅读课文2-5段,完成下列各题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忒()倚()膝()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5.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当堂检测 阅读后答问: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人无信不立教案教案资料

课题:人无信不立主备:莫仁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学会查找搜集相关资料。 2.流畅自然地讲述“诚信”故事,提高对“诚信”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鼓励学生争做诚信小公民。 教学重点: 1.加深对诚信的认识。 2.学写演讲稿。 教学难点: 做诚信小公民。 教学过程 一、激趣亮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这些名言在我们身边萦绕。诚信自 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 难以立足。诚信如今,诚信如歌,诚信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诚信如清晨 第一缕阳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诚信、觅诚信、说诚信吧! 二、合作探究 (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1.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些名 言警句的理解。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部分整理出的有关“诚信”的名言并加以理解、分享。 3.学生讲述有关“诚信”的故事。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言故事“曾子烹彘”、“商鞅立木”。 5.小组内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于个人社 会、国家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二)环顾身边思诚信 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诚信的内涵与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做 到诚信呢?让我们环顾身边,寻找守信之人,听取长辈观点,反思失信之害。 1.学生讲述身边的诚信故事。 2.访问自己的父母、老师或长辈,听听他们对诚信的理解。 3.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事情,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制售假冒 伪劣商品等,小组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三)班级演讲说诚信 1.同学们畅所欲言,谈对诚信的认识。 2.课堂写作议诚信。 (1)围绕“诚信”话题,写演讲稿,在小组试讲。组员认真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2)小组推荐精彩演讲稿和出色演讲者参加班级演讲会,小组通力合作共同修改演讲稿,并为演讲者出谋划策。 提示:教师强调演讲稿的写作格式 1.第一行正中写标题。 2.第二行顶格写称呼。 3.第三行空两格写“大家好!” 4.第四行空两格写演讲稿正文。 5最后简单交代:“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二)写作思路点拨。 1、可以写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2、可以写诚信事例。 3、可以写身边的诚信见闻。 4、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5、演讲稿内容要有号召力和影响力。 6、自觉要求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优秀中学生。 三、交流展示 四、课堂写作。 要求:1.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2.600字左右。 3.格式正确。 教后反思:

统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2《礼记》二则有答案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知识链接】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自主学习】 1.注音 嘉肴()自强() 兑命()学学半()教学相长() 2.解释下列词语 旨:至道: 困:达到: 学学半: 【整体感知】 给文章断句,理清文章大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合作探究】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教和学的关系。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拓展延伸】 1.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提示: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 提示: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人无信不立》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人无信不立》说课稿 我本节讲授的是《人无信不立》,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等方面来说说本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部编本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今年开始在全国通用的义务阶段教科书,这本书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去,而这节课的主题“诚信”就是传统优秀文化之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学生进行正能量的诚信教育迫在眉睫。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训练,基本的学习方法已经掌握,大部分学生具备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对一件事情能够表述清楚,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充分的理由。

1、搜集诚信方面的名人名言、故事,加深对诚信的理解 2、在开展活动中认识诚信对个人、社会的意义 3、树立诚信意识,并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做人,讲求信用,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要求自己 4、学习演讲,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四、教学方法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中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导入 以《曾子杀猪》视频导入,看完后请学生谈感受引出“诚信”,然后解释诚和信的含义 二、新课 (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1、PPT展示古代关于“信”的名言,请生解释其含义 轻诺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人背信则不达。——刘向《说苑.丛谈》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信”的名言和故事,请讲给我们听听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导学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9老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9老王 班级_______ 学习小组 _____________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____ 上课时習豊学习目标J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 2 __ 、 重点难点3 1?感悟老王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体察善良,关爱不幸者。 2.学习用简朴的语言记平淡的琐事和人物的技巧。 1 ?走近作者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在那荒唐动乱的年代,人性被抹杀殆尽,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但老王和作者身上所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却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积累字词,整体把握,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我”与老王的交往 ② 哪句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炸。 ③ 谈谈对老王这个人物的印象。 我从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看出他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合作探究 1 ?默读1至4段,归纳出老王受了哪些苦?老王受的苦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伛(y u)荒僻(p i) 塌败(t a ) 髅(k 功(I cu) 翳(y i) 滞笨(zh i) 攥着(zu cn) 炸(ku i)(zu 0 2 ?解释词义。 伛:弯(腰)曲(背) 荒僻:荒凉偏僻 取缔:明令取消、关闭或禁止 滞笨:呆滞笨拙 凑合:将就。 3 ?整体把握。 取缔(d i ) 干校(g C ) 骷 惶恐(hu m g) 镶嵌(qi C ) 愧 惶恐:惊慌害怕 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 骷髅:干枯的死人头骨或全身骨骼 愧炸:惭愧 攥住:用手握住。 1 ?读准字音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1.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 瞥.见()畸.形()匿.名()诘.责() 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 (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 油光可鉴驿站 掌故不逊 诘责杳无消息 瞥见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5、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对学术严谨求实 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见第2题讨论并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含教学计划和答案)-教师用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我所任教的2 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教本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三、教学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课本中的读读写写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特别是文言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8、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曰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坚持写曰记。 五、教学重点、难点: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六、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四步教学法:

201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8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

(完整版)最新部编版2017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导学案(含答案)(优质文档)

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提纲 第一单元 一、单元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多角度、多手法描写景物和人物的方法。 3.揣摩、品味文中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词句,领悟作品内涵。 德育目标:了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发现并感受生活中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和民俗风情。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社戏》是一篇小说,课文通过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回延安》是诗人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扬激荡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抒情散文。《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这个单元,应该学会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还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进而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学习时还应注意利用当地文化生活,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学习更加鲜活,更加有趣。四、学情分析: 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基础又有了提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学生对于此类主题的文章接触较少,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学习时要要求学生体会作者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两课时 第二课两课时 第三课一课时 第四课一课时 六、写作:《学习仿写》 (一)学习目标 1、可以模范范文的篇章结构。 2、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 3、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 (二)内容:选择学过的一篇文章进行仿写。 (三)形式:写作修改并在班内展览。 七、口语交际:应对 (一)活动过程 1、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 2、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 (二)内容:口语实践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NO.9) 1.社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德育目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导学案及答案

17、《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培养严谨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搜集作者及关于克隆知识的资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期()蟾蜍 ..()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濒临: 神通广大: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难能可贵: 课堂探究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课文的有关介绍,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4、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5、“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当堂检测 一、辩论会 克隆猴的成功意味着克隆人本身没有技术障碍,于是就有一位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大胆的提出了克隆人的设想,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我们来一场小辩论好不好?注意辩论的要求。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语言要简明扼要,要针锋相对。 二、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分泌(mì) 渗透(sèn) 胚胎(pēi) B.两栖(xī) 乳腺(xiàn) 哺乳(bǔ) C.脊椎(jǐ) 爪蟾(chán) 濒临(bīn) D.草莓(méi) 繁衍(yǎn) 匍匐茎(jìng)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人无信不立 优秀教学设计

人无信不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诚信”的传统内涵。了解“诚信”的意义。 2.能力目标: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典故轶事及经典论述。通过文字、图片、演讲、辩论等形式,发现身边诚信的人或事,努力在生活中践行“诚信”。学习讲诚信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生活中人们诚实做人、讲求信用的美好品质,懂得信赖别人和被别人信任都是一种幸福,从而陶冶情操,激发互信之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演讲技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一个不讲诚信和没有诚信传统的国度和民族,终究都会消亡。现在,就让我们从传统道德中汲取诚信素养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建设诚信社会,做一个诚信小少年吧! 二、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1.活动指导 (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及其他经典论述,理解“信”的传统内涵。 (2)每组的组长汇总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搜集整理时,可结合历史课本,借助报刊书籍、网络媒体等,也可到当地的历史古迹探访,还可以请教老师。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图片、宣传画等图画材料,还可以是录音、录像等影视材料。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目标导航】 1.通过对“诚信”主题的搜集、整理、探究,提升对诚信的认识,感悟“诚信”的博大情怀。 2.以文字、图片、表演、论辩等形式展示成果,发现自己身边及社会上诚信的人和事,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诚信”。 3.参与诚信的故事讲述、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懂得信赖别人和被别人信任都是一种幸福,从而陶冶情操,激发互信之心,学会诚信做人、做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搜集关于诚信的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新课导入】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而无信如同车轮子中心和边缘没有支撑一样,没法行走。诚信是最基本和根本的道德要求,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也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由此可见,诚信非常重要,“人无信不立”。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次综合性学习,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吧。 【重点解读】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

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1.引经据典话诚信古代先哲在思考“信”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古今的道德楷模践行“信”的美德、品行令人景仰。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理解“信”的传统内涵。汇总并整理搜集的资料,可将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将前者进一步划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也可将所有资料划分为“正面”“反面”两类。研读整理后的资料,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2.环顾身边觅诚信诚信不难找到,诚信就在你我身边。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人,就像刮蹭轿车的扬州中学生一样,不回避自己的责任,诚实待人,讲信用,言必信,行必果。找一两位这样的人,去访问一下,听听他们的故事,问问他们的经历与想法,并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说出自己的感想。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事情,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假冒伪劣商品等。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3.班级演讲说诚信围绕“诚信”的话题,每人写一篇演讲稿,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活动中搜集到的资料。先在小组内试讲,小组再推荐一篇写得精彩的演讲稿和一位演讲出色的同学参加班级的演讲会。同学合作,共同修改演讲稿,并为推荐出来演讲的同学出谋划策。适时组织一次班级演讲会,事先做好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列出清单,大家分工完成。 【研讨练习】 题一:班内决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其中的两个环节。 (1)【认识诚信】请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字,并简单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说诚信】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

人无信不立 教案

课题:人无信不立主备:莫仁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学会查找搜集相关资料。 2.流畅自然地讲述“诚信”故事,提高对“诚信”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鼓励学生争做诚信小公民。 教学重点: 1.加深对诚信的认识。 2.学写演讲稿。 教学难点: 做诚信小公民。 教学过程 一、激趣亮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这些名言在我们身边萦绕。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难以立足。诚信如今,诚信如歌,诚信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诚信如清晨第一缕阳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诚信、觅诚信、说诚信吧! 二、合作探究 (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1.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些名言警句的理解。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部分整理出的有关“诚信”的名言并加以理解、分享。 3.学生讲述有关“诚信”的故事。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言故事“曾子烹彘”、“商鞅立木”。 5.小组内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二)环顾身边思诚信 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诚信的内涵与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诚信呢?让我们环顾身边,寻找守信之人,听取长辈观点,反思失信之害。 1.学生讲述身边的诚信故事。

2.访问自己的父母、老师或长辈,听听他们对诚信的理解。 3.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事情,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小组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三)班级演讲说诚信 1.同学们畅所欲言,谈对诚信的认识。 2.课堂写作议诚信。 (1)围绕“诚信”话题,写演讲稿,在小组试讲。组员认真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2)小组推荐精彩演讲稿和出色演讲者参加班级演讲会,小组通力合作共同修改演讲稿,并为演讲者出谋划策。 提示:教师强调演讲稿的写作格式 1.第一行正中写标题。 2.第二行顶格写称呼。 3.第三行空两格写“大家好!” 4.第四行空两格写演讲稿正文。 5最后简单交代:“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二)写作思路点拨。 1、可以写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2、可以写诚信事例。 3、可以写身边的诚信见闻。 4、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5、演讲稿内容要有号召力和影响力。 6、自觉要求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优秀中学生。 三、交流展示 四、课堂写作。 要求:1.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2.600字左右。 3.格式正确。 教后反思: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