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三大文艺思潮

法国三大文艺思潮

法国三大文艺思潮
法国三大文艺思潮

产生于法国的三大文艺思潮

(1)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基本特征:第一,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带有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四,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代表人物: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和布瓦洛等。

代表作品:高乃依的《熙德》;

拉辛的《安德洛马克》;

莫里哀的《伪君子》;

拉封丹的《寓言诗》;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等。

总体来说,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它对法国乃至欧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光是在文学上,在音乐、绘画、建筑上也都产生了相应的维亚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绘画、古典主义建筑,并闻名世界。

古典主义是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学习基础上的再创造,丰富了古典文化的内涵。但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其明显的局限性,太过严格的创作规范束缚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后期的古典主义作品也都显示出创作的程式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2)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19世纪欧美的主要文学思潮。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实主义作家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并倡导社会改良。

基本特征:第一,用文学手法为人们再现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第二,从人道主义出发,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并对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

题提出了疑问。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四,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第五,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第六、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代表人物:斯丹达尔、巴尔扎克、莫泊桑、福楼拜、狄更斯等。代表作品:斯丹达尔的《红与黑》;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莫泊桑的《羊脂球》;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狄更斯的《双城记》等。

现实主义堪称是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

文艺思潮之一。它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

型化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黑暗,并带有批判精神。

19世纪诞生了许多伟大的闻名世界的现实主义作家,如

斯丹达尔、巴尔扎克、莫泊桑等。现实主义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这使得它必然不会随着时代的落幕戛然而止,

新的时代会赋予它新的内涵,迸发出它源源不绝的生命

力。

(3)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

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

在文学上的体现。象征主义流派是对当时的浪漫主义、

自然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挑战,它是以反传统、非理性、

自我表现为旗帜的, 表现出对传统文学审美观念的叛逆

精神。

基本特征:第一,否定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强调表现直觉和幻想,注重主观性与内向性,追求所谓内心的“最高真实”。

第二,常常采用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第三,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

第四,在风格上,常常带有朦胧美和神秘色彩,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品位余地。

代表人物:波德莱尔、马拉美、艾略特、庞德、叶芝等。

代表作品: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艾略特的《荒原》;

叶芝的《奥辛之浪迹》等。

象征主义的成就主要在诗歌和戏剧上。象征主义诗歌常常带有朦胧美和神秘色彩,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余地给读者鉴赏,增添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诗歌更显“诗化”了。并且象征主义诗歌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这也给诗歌带来了更多的美感。但象征主义诗人作家往往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想法,笔下的某些意象、象征晦涩难懂,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它的发展。

法国影视赏析

选修课课程论文 法国经典影视赏析 《触不可及》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班级:

Intouchables 《触不可及》其实生活和电影一样,有很多点点滴滴的感人故事,他们或许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付出总能点燃生活,带来温暖。这一部源自于真实故事的电影。即法国人菲利普所写的自传小说《第二次呼吸》。整部影片的格局非常传统,是典型的法国“二人转”喜剧,两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人,由于性格脾性的截然不同,在一次机缘巧合中碰撞出火花,亦庄亦谐,从冲突走向理解,最后皆大欢喜。影片讲述的事情也很简单,就是这简单的情节,简单的画面,一次次带给我们的确实精神的冲击。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在为你展现生活点滴的小事中,让你的内心泛起波澜,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在这个仍然存在种族歧视的社会,在这个仍然存在地位偏差的社会,我们的人,世俗人类,选择怎样的为人处世的方法? I 这部影片的取材很简单,因为一次跳伞事故,白人富翁菲利普Philippe(弗朗索瓦·克鲁塞 Fran?ois Cluzet 饰)瘫痪在床,欲招聘一名全职陪护。由于薪酬高,应聘者云集,个个舌灿莲花,却无法打动他的心。直到黑人德希斯Driss(奥玛·赛 Omar Sy 饰)的出现才让他作出决定。德希斯刚从监狱出来,背负家庭重担,一心只想寻张辞退信以申领救济金,而且他明显对女助理的兴趣要远大于这份工作。但是菲利普还是一眼相中了这个小伙子。于是,德希斯开始了一个月的试用期。虽然舒适的豪宅环境让他倍感虚荣,但是他仍面临很多挑战:不仅要为菲利普作身体

复健,还得给他洗浴、灌肠、拆信、穿丝袜等。起初,两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大相径庭,但是,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他们成为了朋友…… 随着开场脆亮带有一丝感伤的钢琴曲的缓 缓袭来,电影画面定格在城市的夜景之中,主人 公菲利普与德瑞斯分别坐在驾驶位与副驾驶位 上,故事就这样开场了。 菲利普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可是却很富有,而德瑞斯身体健康却是一位无业游民,整篇故事处处显露出温情。但并不是以同情来博人眼泪,以一个健全的人与一个残疾人温馨感人的生活来吸引人眼球。整篇故事充满了平等与 尊重,是现如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菲 利普仅仅因为德瑞斯不会同情他而录用他, 是的,菲利普渴望被平等的对待,希望照顾 他的人不会因为他残疾而格外照顾他,希望 他能够被普通的对待,同情心只会让受伤的人更加受伤。而德瑞斯也恰恰是这样的,他曾经对菲利普说,他所想要的仅仅是安静还有被尊重。这两个的学识、身份、地位迥异却在这一点上有着空前契合的态度。 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菲利普与德瑞斯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他们甚至成了密不可分的好友。这原本只是工作与老板的关系,却成了超乎寻常的情谊,因为德瑞斯常常忘记菲利普有疾病把

欧洲文艺复兴3个艺术代表人物

欧洲文艺复兴3个艺术代表人物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代表人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的艺术代表人物,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15、16世纪是欧洲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便是“文艺复兴”。这一名称的含义,是“再生”、“复活”,是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形式在世界文学、艺术和建筑中的复活,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思想萌芽的产生。恩格斯曾经热情地赞颂: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伟大时代。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就是这个时代出现的艺术巨匠,史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1415—1519),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芬奇村。他是15、16世纪意大利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可以说他是一位全才,他是画家和雕塑家,作品完美而超过前人。作为科学家和发明者,他的理论和发现比他的时代先进几百年。这位实践工程师,可以从容地造出战争工具和和平年代的纪念碑,同时他又是一位有成就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解剖过尸体,测量过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正因为他博学多才,所以他的绘画作品才那么的杰出、那么的耐人寻味,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等等,多少年来以其隽永的魅力吸引后世,倍受美术爱好者的赞赏和推崇。

达?芬奇对建筑、雕刻和绘画创作都以大量素描为构思和研究的基础,每个人物,甚至每个手势都准备了充分的素描习作及写生。可以这么说,达?芬奇的素描起到了相当于甚至超过现代摄影作品的作用。例如在素描作品《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用浓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了明暗的微妙变化。而且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很强,寥寥数笔却包含着许多转折和体面关系,立体感很强,人物表情也相当传神。整个意大利,确切地说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达?芬奇是个天才,正因为他多才多艺,精通各方面的知识,有着很深的文化素养,所以他能将前辈画家关于人体解剖、透视和素描等研究成果,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上升到系统理论。他将透视法运用到绘画中,将中世纪的平面装饰的风格改用焦点透视法,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他总结了明暗造型的规律,使用暗部和亮部的光线把物体表现的结实而又真实,例如名作《最后的晚餐》。 在技法上,他也不断探索,经常改变颜色的调法,创造出一种被称为“薄雾法”的表现手法。当时文艺复兴初期的一些绘画技法中,仍然残存着哥特式宗教祭坛画的痕迹,单线平涂,色彩比较单调,体积感和空间感相对较弱。而达?芬奇“薄雾法”则将人物的边线逐渐消失,若有若无,更加接近真实。如作品《蒙娜丽莎》,如今全世界的人都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迷人的微笑”,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都不一样,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很严肃,有时又略带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忧郁。这是为什

1994电影分析

每每回忆起来,1994年总是显得那么不平凡。 “魔岩三杰”同时推出他们各自的专辑,然后一起踏上香港的红勘体育馆让香港人认识中国摇滚新势力;校园民谣开始唱遍整个中国的大学校园,美丽的校园到处都可以听到老狼的《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烈日下,狂热的“玫瑰碗”,沸腾的黄色与冷却的蓝色,巴乔孤单忧郁的背影。 还有那些永远会被记得的美丽的演员和导演…… 作为世界电影的中心,美国电影在94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世界上第一家通过光缆从发行公司直接向影院传输影像的新型电影放映方式开始在美国投入使用。这一不再依赖电影拷贝的电影放映方式,标志着“多媒体时代电影”的到来。技术上的创新,带来的是商业上的巨大回报,好莱坞票房记录被不断刷新,年收入达54亿美元,位于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有9部收入超过1亿美元。其中,罗伯特·泽梅基斯的《阿甘正传》取得了“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不仅勇夺第67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等六项大奖,其全美票房也达3.2亿美元。《阿甘正传》被称为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其主题和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喜欢此片的人说剧情励志十足,并将美国精神表达贴切,不喜欢的人却会认为这不过是好莱坞在卖弄肤浅的美国梦,有太多的情绪在里面,英国《帝国》杂志甚至认为“该片导演魔鬼一般的自我满足感加上多愁善感以及修正主义者的废话,在剪辑技术的帮助下全都现实化了”。

除了《阿甘正传》外,94 重量级的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和《低俗小说》。费兰克·达拉邦特的《肖申克的救赎》,当年并没有在票房上引起多大瞩目,2800万的最终票房,相比2500万的制作成本,实在是拿不出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闪耀着人性光芒的电影成为了公认的励志类电影经典,在2000年之前,它一直是IMDB最受影迷喜爱的电影第一名。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开始的时候看得云里雾里,后来却越看越喜欢,“电影顽童”昆汀在此片中的叙事手法令人惊叹,他把整个叙事划分成几段,先交代架构,然后把各个虚实版块按事件人物穿插排列打破时间上的统一性,探讨的主题是偶发事件对人命运的改变,这样意味深长、收放自如的安排,实在出乎意料之外,中国人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意境,居然在一个洋人手下出现了。 罗杰·阿勒斯和罗布·明科夫导演的动画片《狮子王》轰动了世界影坛,这部根据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以动物为银幕形象的长动画片是当年名副其实的票房黑马,迪士尼公司为其配置了27种不同语言,在46个国家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其总票房收入现已超过7.5亿美元,是电影史唯一进入票房排名前十名的卡通片,成为动画

西方艺术思潮

简论西方艺术中的唯美主义思潮 学生:张子鑫学号:0743002032 1.唯美主义运动内容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反社会的运动,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西方唯美主义思潮以“为艺术而艺术”为口号。以“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为特征。代表人物有济慈、雪莱、戈蒂埃、王尔德、比亚兹莱,而王尔德是其灵魂人物。范围波及欧洲及远东地区,领域波及文学、戏剧、装饰、美术。 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2. 唯美主义的形成过程 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说:“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法国作家戈蒂埃是由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戈蒂埃成了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特点研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特点研究 小组成员:胡珊、刘洋、裴倩、陈美娟、尹婉仪、吴令仪、谭思铭组长:胡珊 指导老师:王红老师 【摘要】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关键词】文艺复兴社会特点 【引言】 文艺复兴(意大利语:Rinasc 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中期至16世纪末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 【调查报告主体】 研究概述: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特点研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特征有哪些?为何会产生此类社会特征?采用研究方法主要是上网搜寻资料、翻阅书籍,辅之以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 【结论与分析】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什么文学、什么艺术、什么哲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

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圣经》里说,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为他们后代的人类,就要世世代代地赎罪,终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来世进入天堂。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黑死病在欧洲的蔓延,也加剧了人们心中的恐慌,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 中世纪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这场思想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艺术的成就很高,人们也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这和黑暗的中世纪是个鲜明的对比。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拜占廷)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亦有一说是十字军3次东征(尽管第三次半途而废)带回来的纪念品,他们在路上发现了这些书,就搬了回来藏在教堂的地下室,后被人发现,惊叹古罗马的艺术,文学等,就开始极力传播,意图达到古罗马那时的成就)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这种辉煌的成绩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人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于是,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就像春风,慢慢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兴起。 社会影响 资本的原始积累: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

文艺电影赏析

文艺电影选修课论文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对与这篇论文的选题,我一直都很犹豫,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写哪部电影的观后感,从表现简单爱情的喜剧《神奇侠侣》到让人悲伤心碎的真挚爱情《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雏菊》,从描述不良少女重获新生的《当爱来的时候》到一个不合格父亲自我救赎的《日照重庆》,从回忆自己成长经历的“时空三部曲”之一的《天堂电影院》到清新自然,宁静温馨的《菊次郎的夏天》(当然还包括里面著名音乐大师久石让的配乐),从歌颂老师的《放牛班的春天》到描写最底层中国人生活的《三峡好人》。每一部电影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都给了我深刻的感受,但我最后还是决定选择写《放牛班的春天》,因为心灵的救赎,因为老师的伟大,同样还有它的配乐,它给人的感动....... 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电影评论家,我不懂电影的拍摄技巧,表现手法,画面效果,我只能以一名普通的观众的视角,用我的真实感受来写对这部经典电影的观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即使曾经犯过错误,但他还有很多机会去改正,因为他们还拥有纯真的心灵。但在影片里,劳教学校中,院长眼中的孩子却是一群“魔鬼”,是一群不学无术,冷漠,野蛮无知的孩子,刻板的校长只能用“犯事的人,必定受罚”的准则加以暴力来惩罚他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心灵遭到了扭曲,渴望自由的灵魂与周遭的冰冷、无情激烈地碰撞,形成了他们极端叛逆的性格,让这里充满了暴力,恐怖。直到班主任马修来了,一个并不成功的音乐家,是他发现了这些尚未成熟的心灵中所怀揣着的天真烂漫的梦想:将军,热气球飞行员,建筑家……是他的努力,使得“天使”的梦想逐渐开始萌发...... 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并不成功的音乐家,一个普通的教师给“放牛班”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意”。影片从顽皮的孩子那一点一滴的嘻笑怒骂间折射出一颗身为教育者的马修的“善良、宽容、耐心”的心,他以跳动的音符驯服了一群如小野牛般的桀骜不逊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春天的气息…… 这部电影又一次证明了老师对自己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马修的到来给孩子们带

2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 1、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2、参与者北京大学、蔡元培、《新青年》、陈独秀胡适、周氏兄弟等 3、提倡 抨击旧文化(传统文化)输入新文明(西方文明)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中鲜明地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 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封建思想文化,打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传统思想文化采取猛烈攻击的态度, 在批判封建旧文化的同时,新文化运动广泛引进吸收西方思想文化,特别是西方人权,平等,自由,“人道主义”“,科学民主”的思想。 4、历史评价 中国的文艺复兴、价值重估、中国现代化助推器全盘西化、传统断裂、激进主义等 二、五四文学革命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1916年底,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后迁至北京。 2、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立下首倡之功,成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之急先锋”。 3、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打出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 4、钱玄同、刘半农(双簧戏) 刘半农:提出打破对旧文体的迷信,破旧韵造新韵,运用新式标点符号等建设性意见。 钱玄同:猛烈抨击旧文学,指斥拟古的骈文和散文是“选学妖孽,桐城谬种”,成为五四时期抨击旧文学的流行用语。 5、周作人1918年12月发表《人的文学》一文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的“人的文学”的观念。 6、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 1919年1月创办了《新潮》月刊,致力于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同时也翻译介绍西方文学思潮和文学作品。 7、1918年初,《新青年》编辑部扩大,钱玄同,胡适,李大钊,沈尹默,鲁迅,刘半农民先后参加了编辑工作,1918年底,陈独秀又创办了《每周评论》杂志,扩大了文学革命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新文学阵营。影响遍及全国。

影视鉴赏入门

第一讲影视鉴赏入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讲解开课目的 ⑵明确教学规范 ⑶介绍课程概况 2.过程与方法 以教师讲解和学生的表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师生建立关系 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教学规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影视艺术概说名言集萃: ?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 -——丹尼尔.贝尔 ?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所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

讲授新课 一、影视鉴赏的含义 影视鉴赏是人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的一种认识、一种精神活动,是人们观看影视作品时所产生的审美活动的全过程。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 ?有人说:电影,它从诗中学得了语言和韵律,从小说中得到了故事和描写,从戏剧中吸取了角色和表演,从摄影中搬来了光线和色彩,从音乐中窃取了音响和旋律,从画师处偷得构图和情趣,从建筑那里摹得了框架和结构,这正是对电影这种综合艺术的形象描述。 二.学习影视鉴赏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要学影视艺术? (学生谈谈选学的原因或目的) 本节课作为导言,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 我希望大家在愉快中学习,在赏析中提高。 缺乏影视教育带来的严重后果。 表现: 1.时间上——无节制观看。 2.内容上——无选择观看。 后果: 1.懒得动——沙发上的土豆。 2.懒得想——被灌装的信息容器。 3.恣意妄为——道德沦丧,违法乱纪。 学习《影视鉴赏》的重要性 1.增加知识,了解信息。 2.提高美学修养,增强审美能力。 3.提高民族素质,建设和谐社会。 二、影视鉴赏的基本知识

欧美经典电影赏析—1

大河恋: 剧情简介······ 两兄弟经常跟父亲一起钓鱼。潺潺河水,静静午后,成了父子间最难忘的时刻。父亲是一个老牧师,常常在镇上布道,大儿子诺曼(克莱格?谢佛Craig Sheffer 饰)正是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他擅长讲课,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传道授业。小儿子保罗(布拉德?皮特Brad Pitt 饰)却有着迥异的性格——他热爱自由,有一套奇特的钓鱼方法。然而,令人担心的是他迷上了赌博,并因此欠钱遭打。 诺曼结婚后收到一封芝加哥大学的聘用书,他离家前往芝加哥之前,和父亲、弟弟一同在大河边再次享受钓鱼时光。他劝保罗跟他一起离开这里,然而保罗痴迷钓鱼,不愿离去。怎料,这竟是最后的相聚。 一部如诗般美丽的电影,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属于精神上的喜悦和心灵上的平静。影片歌颂了自然的伟大,并藉河水的川流不息,借寓人生起落,充满人情哲理。年轻时的Brad Pitt阳光明媚得让人心疼,看到他你会明白什么叫天地钟灵秀。保罗尽情挥洒着他的青春,这么张扬,这么肆无忌惮,就像是一件艺术品昂立在大河之上。然而生活不是艺术,太出色的青春是要被摧折的。希望这样任性的孩子永远不要长大,可以像小王子一样无忧无虑的活在自己的星球上,肆意搭建着自己永不塌陷的童话城堡,守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玫瑰看一天24遍的落日。 诺曼是长子,长兄如父。他对父亲的教诲固然有孩子一般的叛逆心理,但事实上却几乎没有违抗过。保罗问诺曼:你长大想当什么?诺曼回答说:牧师,钓鱼人。想了想又说:或者拳击手。反问保罗,保罗却回答:拳击手或者钓鱼人。诺曼问:没有牧师么?保罗回答说:没有。于是两个孩子都笑了。从此以后,无论诺曼成为了什么,别人都管他叫牧师,诺曼成为“牧师”不是因为职业,而是因为他是父亲最好的传人,在他身上有着父亲全部优良的血脉。而保罗,牧师父亲曾有一次半开玩笑地说:他把我们家族变成了平原上的苏格兰人。 影片始终是以诺曼为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的,在那一幕场景中,他站在大河边的石头上,手握鱼线,左边是他的父亲,标准而优美的四拍法舞动着鱼杆,而右边则是他的弟弟,诺曼诧异地发现,弟弟没有完全按照父亲的教法去做,而是让鱼线在头顶上方回旋,呈“8”字形入水。诺曼惊异于这种姿势的优美,他对自己说:保罗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节奏感。 我再度回想起父子三人最后一次去大河上钓鱼。这次诺曼的左边已没有了父亲,他年迈的父亲已经只能留在属于他的“高处”,他的身边只留下他的弟弟。 那天似乎从一开始就不属于年轻的保罗。早晨的餐桌上,父亲一如既往地问保罗有什么新闻,刚从赌场赶回的保罗竟然一时语塞,而这时诺曼接口道:“我有一个。”然后他告诉了父母他被芝加哥大学录用的消息。父母喜难自禁。在随后的钓鱼过程中,诺曼连连得手,而保罗却反常地一无所获。诺曼高兴之余,告诉弟弟说他钟爱的女子将会接受他的求婚。望着一脸幸福的哥哥,保罗揶揄道:很丰富的一天哪。 他诚然不是不高兴的,但在那样一种神情复杂的目光中,观众开始意识到一种阴霾。敏感的诺曼于是道:跟我们一起去芝加哥吧!保罗回头露出熟悉的笑容,一如所料地拒绝了。

20世纪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文学

张炜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印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 12181028 叶玉洁 摘要:张炜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少有的坚守传统文化的作家,他的作品在一直探寻者人生存的苦难和知识分子的艰难困境。他中期到后期的创作摆脱了前期卢青河牧歌的调子,转向重大的历史承载和神话般的写作风格,逐渐显现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调子。他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不是僵硬的,而是结合齐鲁文化传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美学风格。本文从张炜小说文本和散文随笔出发,探寻魔幻现实主义在其间的印记。 关键词:张炜魔幻现实主义乡土视角想象 引言:张炜,一位当代文学中的本土主义作家,其大量的著作体现出了他的“乡土作家”、“大地守夜人”的倾向。然而,在张炜中后期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怪诞的想象却含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印记,但这种印记不是僵硬的借鉴,而是抓住了其核心,并与齐文化之中的想象结合以来加以发挥。张炜在其随笔和散文著作中经常谈到拉美作家马尔克斯、博尔赫斯、阿斯图里亚斯甚至聂鲁达,他对其作品中的魔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尤其在其《羞涩与温柔》、《艾略特之杯》等随笔中。张炜在2009年山东作家高级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诸多内容,并大加赞赏,特别指出了马尔克斯的想象力在其间的体现。 ①在张炜看来,阿斯图里亚斯是“正宗的拉美作家,他有点像东方作家,只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伸手一抓全是事物的精髓,完全靠土地气脉的推动来行文走笔” ②张炜对阿斯图里亚斯如此推崇,源于他痴迷于大地,承接大地的气脉和人民的气脉这种创作气质。对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张炜曾详细谈论,并给与了自己的见解:“拉美文学的冲击比西方文学的冲击来得更为猛烈。因为中国的现实生活—文学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壤与拉美极其相似”,③这个观点指出了中国文学对于拉美文学的接受有了基础。而对于比较普遍的模仿,张炜指出,我们的文学应该展现出自身特有的东西,这种借鉴不能生硬:“如果冷静地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一个严重的巨大的差异,那就是拉美文学的确是从拉美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带着一股刺鼻的拉美气息;而我们中国的当代文学有很大一部分还没有散发出我们自己这块土地上的强烈气息”④ 从《古船》转向《九月寓言》开始,《蘑菇七种》、《刺猬歌》等长篇中,这种怪诞的想象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之下,张炜的创作并不体现为生硬的手法的借鉴和照搬,而是将魔幻现实主义融入了齐鲁文化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优秀的作家从来不是简单的模仿者。当然每个时期真正优秀的作家会比通常认为的要少一些。文学是长跑,能跑下来的,大概不会靠模仿”⑤ 人和动物之间没有距离,甚至杂交,将不可能的现实以想象的方式深入文化之中,形成了本土化的魔幻现实主义。本文基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产生背景和艺术特征,从张炜中后期长篇小说出发,探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张炜小说中的“印记”是如何体现的,以及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19世纪法国美术的发展

19世纪法国美术的发展 摘要:在西方美术的历史长河中,19世纪是一个特殊的阶段。艺术传统的中断和持续的艺术革命,使这百年显得流派纷呈,大师辈出。法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在文化艺术上显得最为活跃。巴黎是19世纪欧洲的艺术之都,蒙马特区的咖啡馆里聚集着从世界各地来到巴黎的艺术家,他们就艺术的本质问题进行各种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经过苦心推敲形成了新的艺术概念。在这个世纪中,随着革命形势的起落和文艺思潮的变化,产生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直至最后影响深广的后印象主义。这些美术流派通过其作品和理论,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一、新古典主义美术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大革命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力求恢复古典美术(主要指希腊美术和罗马美术)的传统,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受理性主

义美学的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与衰落的巴洛克美术、罗可可相对,它代表着一股借复古以开今的潮流,并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主要有如下特征: 1.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题材),在 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 2.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 3.在造型上注重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 色彩不够重视; 4.注重唯美与写实的结合,有别于传统的古典主义。 二、浪漫主义美术 新古典主义被19世纪的学院派视为典范,长期成为正统。但同时又由于它对远古和异国的热烈憧憬和官能性的倾向,也构成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的兴起与英国的产业革命直接相关。产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人们开始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种空前的变化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敢于打破一切传统,蔑视任何权威,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

欧洲电影赏析

欧洲电影赏析 一、学科简介 1、电影 (1)内涵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塑造直观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 (2)电影艺术的价值 表达创作者对世界、对人类、对自我的认知,并带给人们不可替代的审美感受,为人类提供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所。 首先,欧洲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现代西方文明是由古希腊罗马文明经由中世纪的基督教而到近代的工业文明独立发展演变而成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古代西方文明。 其次,电影诞生于欧洲。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公映自拍的电影,获得成功,这一天被公认是电影诞生的日子。 再次,欧洲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1、首先将声音、色彩运用于电影; 2 、率先使用了宽银幕; 3、电影主要理论的产生地。 蒙太奇理论:前苏联电影理论家爱森斯坦。长镜头理论:法国电影理

论家巴赞。 4、概念电影的重要发源地,如: 德国超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法国左岸派、新浪潮电影的根据地。第二讲法国电影欣赏 一、法国电影简介 1、先驱者:卢米埃尔兄弟、乔治·梅里爱 2、先锋电影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背景:“一战”以后,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如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学说),1920年代欧洲出现了第一次电影文体革命,与占领欧洲电影市场的美国商业影片直接对立。 主要流派:包括“纯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 、“表现主义电影” 。这些电影具有背离常规、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格: 把电影作为抒发主观随意幻想的手段;把幻梦作为美学极境;热衷表现物。 代表作:费尔南德·莱热《机器舞蹈》(1924) 路易·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1928) 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文本上的自然主义,创作上的人道主义,表现形式上的诗情画意。 让·维果《亚特兰大号驳船》(1934) 让·雷诺阿《游戏规则》(1939)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课程汇总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课程 教学实施细则 为落实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完成该专业《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课程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工作的进行,根据《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及其教学计划,结合我省实际教学情况,特制定本课程实施细则。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按20世纪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在利用和巩固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阶段讲授的《外国文学》中欧美文学史知识的基础上,主要选取20世纪欧美文学在小说方面有代表性的文学思潮流派及其作家作品进行讲授,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较深入地认识和理解20世纪外国文学中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作家作品,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和评析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该课程不仅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阶段的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于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国外大量涌入的文学艺术现象,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课程课内学时72,IP辅导课3课时,共4学分,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共8章。

1、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卡夫卡。20世纪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和现代主义的精神特质;最早传达出20世纪时代精神的作家卡夫卡的生平及创作简况;表现主义的内涵;《城堡》的多重意蕴。 2、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诸问题概述;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伍尔夫等);《尤利西斯》的史诗与神话模式以及内心独白的技巧。 3、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与哲学的关系;存在主义文学关于荒诞、异化的主题;萨特与加缪的生平与创作简况;《局外人》的"零度"写作。 4、新小说派:新小说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流派特征;新小说派的创新性;代表作家作品(罗伯-格里耶、萨洛特、西蒙、布托尔等);《嫉妒》“物化”主题及心理描写新途径。 5、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历史流程极其流派特征;马尔克斯的生平及创作简况;《百年孤独》的"孤独"主题、神话特征、叙事结构。 6、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产生的背景及其艺术特色;代表作家作品;海勒生平及创作简况;《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意义。 7、后现代主义写作: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与现代主义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精神特质与艺术特征;代表作家作品;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的生平和创作简况;《交叉小径花园》的叙事艺术;《我们的祖先》的童话和寓言特征。 8、现实主义小说: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总体线索及其在欧美不同国度的面貌;俄苏现实主义小说;托马斯·曼的《魔山》;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索尔·贝娄的《赫索格》、《洪堡的礼物》。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外国文学史,并对外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代表人物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代表人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是 文艺复兴的艺术代表人物,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 15、16世纪是欧洲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 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便是“文艺复兴”。这一名称的含义,是“再生”、“复活”,是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形式在世界文学、艺术和建筑中的复活,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思想萌芽的产生。恩格斯曾经热 情地赞颂: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伟大时代。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就是这个时代出现的艺术巨匠,史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1415—1519),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芬奇村。他是15、16 世纪意大利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也是整个欧洲文艺 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可以说他是一位全才,他是画家和雕 塑家,作品完美而超过前人。作为科学家和发明者,他的理论和发 现比他的时代先进几百年。这位实践工程师,可以从容地造出战争 工具和和平年代的纪念碑,同时他又是一位有成就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解剖过尸体,测量过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正因为他博学多才,所以他的绘画作品才那么的杰出、那么的耐人寻味,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等等,多少年来以其隽永的魅力吸引后世,倍受美术爱好者的赞赏和推崇。

达?芬奇对建筑、雕刻和绘画创作都以大量素描为构思和研究的基础,每个人物,甚至每个手势都准备了充分的素描习作及写生。可以这 么说,达?芬奇的素描起到了相当于甚至超过现代摄影作品的作用。例如在素描作品《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用浓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了明暗的微妙变化。而 且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很强,寥寥数笔却包含着许多转折和体面 关系,立体感很强,人物表情也相当传神。整个意大利,确切地说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达?芬奇是个天才,正因为他多才多艺,精通各方面的知识,有着很深的文化素养,所以他能将前辈画家关于人体解剖、透视和素描等研究成果,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上升到系统理论。他将透视法运用到绘画中,将中世纪的平面装饰的风格改用焦 点透视法,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他总结了明暗造型的规律,使用 暗部和亮部的光线把物体表现的结实而又真实,例如名作《最后的 晚餐》。 在技法上,他也不断探索,经常改变颜色的调法,创造出一种被称 为“薄雾法”的表现手法。当时文艺复兴初期的一些绘画技法中, 仍然残存着哥特式宗教祭坛画的痕迹,单线平涂,色彩比较单调, 体积感和空间感相对较弱。而达?芬奇“薄雾法”则将人物的边线逐渐消失,若有若无,更加接近真实。如作品《蒙娜丽莎》,如今全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不只是因为理论方法的新颖才成为研究对象 ?不是一个仅靠时间概念聚集的对象 ?20世纪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重构了一种有异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这个研究范式质疑甚至瓦解了传统的文学观念 学习的问题意识和要求 ?①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研究提供了哪些新的文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文学批评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合理、必要。 ?②由这些知识的更迭、转换所构成的文学研究谱系,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与之相应,学习要求也是两点: ?①掌握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本知识及其研究方法; ?②了解文学理论研究发生了什么变化,寻找和思考自己学习、研究取向。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学习参考书 ?①塞尔登、威德森、布鲁克:《当代文学理论导读(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②伊格尔顿:国内译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即《文学理论导论(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③塞尔登编著:《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研讨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方式 研究角度: ?各种文学批评知识和文学研究的演变趋势 基本内容: ?①重要的文学研究思潮的观点、理论、方法及其形成的知识背景 ?②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研究发展、演变的轨迹 1.导论 塞尔登: ?“60年代兴起的理论大潮无疑是对过去占主导地位的人文主义、道德主义传统的突破。”马尔赫恩: ?(20世纪文学研究)“对古老的文学批评世界是致命的。……它们瓦解了文学这一学科赖以建立的深层分类学和标准性原理,并以这一方式解构了文学全体的想象力。” 1.1 范式转换: 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 ?借用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理论来说: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说是一种文学研究的“范式”(paradigm)转换。 ?“范式”转换意味着“世界观的改变” ?库恩论范式转换的意义:“革命之前科学家世界中的鸭子到革命之后就成了兔子”。 范式构成 ?①“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共有的东西”,“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因素。 ?②拥有共同的知识背景,经受过相同的教育和专业训练。 ?③具有相近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意识”。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知识总结表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知识总结

【重难点点拨】 1、近现代史主要文学流派的演变 (1)古典主义文学:17、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2)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盛行于整个欧洲,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 (3)批判现实主义: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4)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20年代、30年代达到繁荣时期。 2、 19世纪音乐作品的总体特点——呈现出多样性、民族性 20世纪的现代主义音乐的特点——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流行音乐迅速发展; 音乐和科技的联系更加紧密,电子技术充分运用到音乐中,话筒的操纵技术成重要的表现手段; 音乐的商业化趋向也日趋明显。 3、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1)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从19世纪30年代起成为文学的主流。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繁荣时期。 (2)从兴起的社会根源来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显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而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恐惧,从而使他们迷茫‘痛苦,找不到出路。 (3)从创作特点来看,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具体地描述现实生活,详细分析人类行为相互冲突的趋势,再现特殊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4、浪漫主义文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①从内容上: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情感世界的描写;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注重细节描写,提供认识社会的镜子。 ②从背景上: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革命或改革之后,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等美好景象,浪漫主义作家们对现实强烈不满,将希望寄托于对理想和幻想的追求。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更加尖锐,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强烈不满,充分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外国美术史第三章理性与科学的时代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对整个欧洲的文艺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原意为:“古典文学艺术的再生”。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一种不同于中世纪表现性艺术的新艺术风尚应用而生。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人生、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努力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使她们的作品具有真实性与时代感。这些充满人文主义思想与具有一定科学性的作品,为近现代西方美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就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 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本质:本质就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就是完全提倡复古,而就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 意大利保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资本的原始积累: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文艺复兴运动首发于意大利,后经传播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了著名

的城市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以及尼德兰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资本也开始源源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为同时进行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以及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人性的探索及发现: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就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与精神依附的新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就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 消极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与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文学三杰 但丁 但丁(Dante)(1265-1321)。文艺复兴的先驱,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北部,一般认为第一个代表人物就是但丁,其代表作为《神曲》,她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评与揭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与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就是作为中世纪欧洲正式文学语言的拉丁文进行创作。她认为古希腊、罗马时代就是人性最完善的时代,中世纪将人性压制就是违背自然的。她虽然对拉丁文学有深入广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写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诗为形式的抒情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