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阿拉伯帝国》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阿拉伯帝国》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阿拉伯帝国》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阿拉伯帝国》学案 北师大版

第7课阿拉伯帝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伊斯兰教的建立及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及对世界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能讲述伊斯兰教产生的过程。

学生讲述天方夜谭的故事,感受文化相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及成就,感受文化的相互交融。

教学重点:伊斯兰教的产生及作用。

教学难点:战争对文明的影响。

一、情景导学

出示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国旗,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有什么寓意?

学生讨论、回答。

二、探究自学

1.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该教义宣传主神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凡是信仰伊斯兰教者被称为,最高的经典是。

2.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人将阿拉伯半岛扩张为地跨三洲的________。

3.阿拉伯人将古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入欧洲,称作__________。

4.阿拉伯杰出的民间故事集是_________。

5.阿拉伯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_________。

根据预习提纲检查预习情况

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略

学生解读目标,明确学习要求

学生看书回答。

三、交流互学

1.学生展示自我探究成果,交流提升。

2..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伊斯兰教一词的含义是什么?伊斯兰教是怎么创立的?

四、点拨助学

蒙古帝国灭亡阿拉伯帝国后,黄金家族的孩子们都在学习古兰经,说明什么?

五、测评固学

1.巩固内容: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完成表格。

2.达标测试:记忆重点,完成同步测试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7课《阿拉伯帝国》检测试卷学习精品

《阿拉伯帝国》检测试卷 1.以下不属于古代阿拉伯文化成就的是() A.《天方夜谭》 B.万神庙 C.清真寺 D.《医典》 2.“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有可能是(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3.《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于联系各种不同的教派,发生了最有效的纽带作用。这种制度几乎是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是() A.印度 B.巴勒斯坦 C.罗马 D.麦加 4.阿拉伯帝国扩张带来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②奠定了哈里发国家疆域的基础 ③改变了中古时代文明的格局④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他是当今世界主流宗教的创始人之一,“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他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材料中的“他”是()A.汉谟拉比 B.释迦牟尼 C.耶稣基督 D.穆罕默德 6.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是在()A.麦加 B.耶路撒冷 C.麦地那 D.巴比伦 7.沙特阿拉伯的国旗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写了这么一段文字:“除真主外,别无神袛,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段话出自() A.《论语》 B.《金刚经》 C.《圣经》 D.《古兰经》 8.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阿拉伯帝国实行怎样的统治() A.封建专制统治 B.奴隶主贵族统治 C.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D.资产阶级统治 9.小刘的爸爸信仰伊斯兰教,他说622年是为伊斯兰教的元年,请你帮小明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是( ) A.这一年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B.这一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C.这一年阿拉伯帝国成为跨三洲的大帝国 D.这一年阿拉伯半岛已经基本统一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教案

第17课美国南北战争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主要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图片、史料等信息材料,提高学生对信息材料的处理能力;列举美国南北双方经济制度的矛盾表现,认识废除奴隶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美国领土扩张的手段、方式,认识美国西进运动是驱逐、屠杀印第安人的血泪史;了解林肯的历史活动,正确评价林肯的主要贡献,培养学生克难奋进、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北战争的作用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辅助教学法、讲授法、联系比较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美国独立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民族独立的战争,同时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因此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生产力的提高,美国国内南北两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矛盾又突出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在美国独立后的80多年后,即1861年~1865年又发生了一场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 新课导学 一、美国领土的扩张 根据《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了解美国领土扩张的概况。并讨论: 有人说,美国的“西进运动”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但美国向西部的扩张和移民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的理解,谈谈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二、战争的爆发 1、南北战争的起因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战略的好的学习材料。 2、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前面已经学习了“动荡的春秋时期”,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为争夺人口,土地和对别国的支配权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与此同时,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强化军事,形成了社会大变革的趋势。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的创造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2)识读《战国形势图》《战国铜壶》,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

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到,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一是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兼并战争; 二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概况。 难点: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主对话和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充分融于课堂。为启发学生思考,可将部分教学内容以提问置疑方式切入,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逐一解决突破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 1.铁农具和牛耕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2.春秋时期的霸主都哪些?第一个称霸的谁? 环节二、导入新课: 出示《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小组解决以下问题: (1)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2)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个大国?分别在什么位置?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7课 教学设计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地提取、整理课文中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方法。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5.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图示归纳法、直观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材中的图文史料、网上下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元朝时,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这个人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他的事情。 【讲授新课】 一、阿拉伯数字 挂《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说明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引导学生弄清陆地和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沿途的自然条件、重要地点。讲述早期人类结绳、刻木记事的故事和古代印度人发明0~9十个数字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字、数字的发明来源于生活,科学技术的发明同样来源于生活。 阿拉伯人把中国古代的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学案设计

第11课古代日本 学习目标 1.知道6世纪前日本的社会概况。 2.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3.了解幕府统治的建立、发展过程,知道武士道。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2.从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3.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以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 4.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国家。 5.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关系和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6.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称号,设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7.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一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 1.结合史料,说说1-2世纪日本岛的基本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2.阅读教材P52内容,列举大和国统治的关键词。 活动二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影响,认识到只有主动开放,善于吸收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至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 1.回忆中国古代史,中日之间频繁交流于什么时期?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历史故事?双方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案例

《古代日本》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这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这是一个由留守儿童和普通农家子弟组成的班级。这是一名有八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刚刚接手的学生。 今年我带的是初三历史,面对最新的历史课本,我和学生都对它十分好奇。我的好奇感是由于这是最新编排的部编版历史课本,它充分展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在当今社会,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作用越来越突显,我们历史老师要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社会和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好奇感是即将进入一个个距离他们遥远的,陌生的国度,那些璀璨的世界文明一一展现在他们面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将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冲击感。 案例描述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1古代日本 出示教学目标 1、知道大和的兴起和大和统一日本的史实。 2、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内容,认识大化改新的历史影响。 3、了解日本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形成,认识武士集团控制中央政权是幕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

出示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武士集团教学难点: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 出示教学过程: 一、介绍日本

老师:根据课本,指出日本何时出现国家,何时何国统一? 学生:根据文献记载,日本在1——2世纪,出现了100多个小国。在5世纪,本州中部的大和统一了日本。 老师:统一后的大和是如何管理的? 学生: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实行“部民制度”:部民是贵族私有领地的私有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如从事农业生产的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海部等,地位近似奴隶。 二、大化改新 老师:过渡:7世纪以来建立在部民基础上的大和国面临着需要进行一场深刻变革的非常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个别家族脱离部民组织独立生产的趋势日益强烈,这种现象使政府和贵族失去了对部民的控制,不仅减少了财政收入而且动摇了部民制度,动摇了大和国赖以生存的基础,统治阶级在国内的争夺加剧,他们“各置己民,恣情驱使”,疯狂兼并土地“或者兼并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而此时的邻国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强烈的影响。日本派遣大量的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等大量学习、吸收中国文化,一场改变日本命运的改革开始酝酿。 1、宫廷政变,改革派掌握政权 645年6月12日,在中臣镰足和留学生的协助下,中大兄发动宫廷政变,一举消灭已苏我入鹿为首的苏我氏势力,夺取了中央政权。14日,孝德天皇即位,建年号为“大化”。大化2年(646年)天皇颁布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知识点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现代人 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 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3、人种及分布: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黄色人种——亚洲;黑色人种——非 洲、南美洲 4、氏族社会: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⑴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⑵ 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不同点: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 父”。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 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古巴比伦(前约3500 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古印度(前约2500 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古中国(前约2070 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2、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适合人 生存;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基督教的兴起 1.图片展示:《耶稣》 2.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提示:犹太人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3.教师提问: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 提示: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 4.教学补充: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圣经》的知识,如关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诺亚方舟、大洪水的

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是基督教的教义,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比如,在大洪水的故事中,就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的部分历史史实,以此消除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形成对基督教的正确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提示: 目标导学二:法兰克王国 1.教师讲述: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相继在西欧建立起一系列的日耳曼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是最典型的西欧封建国家。 法兰克(意为勇敢的、自由的)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散居在莱茵河下游,其中,居住在三角洲的称萨利克(海滨)法兰克人,居住在两岸平原的称里普阿尔(河畔)法兰克人。3世纪,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进入高卢。4世纪,以罗马同盟者的资格定居在高卢东北部。5世纪下半期到6世纪初,在克洛维(465—511)统率下,经过不断地武力扩张,建立法兰克王国,占有了罗马在高卢的绝大部分领土。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地图《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指出法兰克王国在不断扩张过程中的版图范围。 3.教师提问: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作用:①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③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起来。 目标导学三:封君与封臣 (1)西欧封建制度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提示: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2)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

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三、课堂总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3 板书设计 1.5世纪初,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3.武士集团的形成和武士道 4.幕府统治的建立 4 教学反思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知识点整理 1、人类的形成 ⑴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变而来; ⑵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⑶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⑷劳动创造了人; ⑸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或标志: 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 ⑹三大人种形成于晚期智人时期;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人种的差异只是生理特征的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别; ⑺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这两个社会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发源地: 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前3500年)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前3500年) 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进500年) ④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前2100年) 3、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线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含义:尼罗河孕育了埃及和埃及文明 5、对金字塔的认识 ①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 ③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⑤金字塔是埃及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6、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①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 ②内容: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专政。 ③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目的: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⑤历史意义: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7、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①形成:是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严格等级的制度; ②内容: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不同,权利与义务也不同,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统治阶级、特权等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地位悲惨。 ③种姓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④种姓制度的实质:印度的等级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体现 ⑤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8、西方文明之源 ⑴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⑵雅典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6c成为共和国, ③公元前5c后半期达到全盛。 ⑶雅典的全盛: ①时期:公元前5c后半期(希波战争之后) ②当政者:伯利克里(政绩) 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权利,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③雅典达到全盛的表现: a、经济上,经济繁荣; b、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c、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⑷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 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二)、讲授新课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2、日本的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

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背景: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2、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知识梳理

第1课《古代埃及》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南北,尼罗河定期泛滥,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及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在尼罗河下游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古埃及灭亡: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的成就: 天文学、数学、医学最为突出。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徐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古埃及人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促进医学的产生。 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每个侧面形似汉字的“金”,所以中国人称“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和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法老的统治 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越秀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部编版九上第1课《古代埃及》【同步测试】 1、“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古代埃及文明的河流是() A.黄河、长江 B.尼罗河 C.赞比西河 D.多瑙河 2、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 A.古代埃及国土面积缩小 B.古代埃及王权的逐渐衰落 C.尼罗河水量变少 D.社会矛盾激化 3、河流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下列属于古代埃及尼罗河文明的是() A.金字塔 B.巴黎圣母院 C.“阿拉伯数字” D.楔形文字 4、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发明楔形文字 C.建造巴黎圣母院 D.建造麦加清真寺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位于( )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6、世界第一长河所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7、古代埃及人曾经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关系是 ( ) A.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有利于埃及农业的发展 B.尼罗河的泛滥毁灭了埃及文明 C.尼罗河在埃及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D.尼罗河的泛滥淹死了许多人 8、公元前525年,灭亡古代埃及的是 ( ) A.古巴比伦 B.古代印度 C.波斯 D.雅利安人

九年级历史上册至下册第7课

九年级历史上册至下册第7课 一、选择题。 1、右图所示文明古国创造的宝贵文明成果是 A.汉谟拉比法典B.金字塔C.佛教D.阿拉伯数字 2.“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但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古代印度,却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当时的四个等级中,处于第二等级的皇帝是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3.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C.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D.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杰山代表4.要了解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首先应查阅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马可·波罗行纪》D.《哈姆雷特》 5.不管世界各国的文字多么不同,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得。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它的创造者是A.古代苏美尔人B.古代印度人C.古代埃及人D.古代犹太人 6.14—16世纪,世界历史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下列事件为新时代的到来创造条件的是①文艺复兴运动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新航路的开辟④法国大革命()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以下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内涵的语句是A.国家和君权是上帝的创造物B.上帝的伟大是人不能企及的C.上帝随意创造和毁灭一切D.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8.14—16世纪,欧洲的思想领域和商业交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世界被发现”是指A.尼德兰革命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新航路的开辟 9.有人认为,2010年3月日本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将成为丰田公司的“滑铁卢”。“滑铁卢”作为失败的代名词,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克伦威尔B.圣马丁C.罗伯斯庇尔D.拿破仑10.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它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事件中,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①英国宪章运动②法国巴黎公社成立③俄国十月革命④美国南北战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1.如果让你从“五月流血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国大典等内容中归纳和提炼一个学习的主题,以下名称最恰当的应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B.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C.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2.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①巴黎和会②华盛顿会议③慕尼黑协定④《联合国家宣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历史学家认为罗斯福“改变了美国生活的全貌”。罗斯福主要改变了美国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二战后对苏联的战略C.政府对经济的放任政策D.工业行业的不正当竞争 14.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15.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天却改写了法国历史。因为在这天A.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C.法国建立了共和国D.拿破仑颁布了《法典》 16.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即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英国举办博览会的最主要条件是A.新航路开辟B.君主立宪制确立C.“日不落帝国”形成D.工业革命完成17.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摆脱了民族危机B.推翻了旧的政治统治C.解放了广大农奴D.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8.“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响起来”。这首打油诗与日本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大化改新B.推翻幕府统治C.日本侵略朝鲜D.明治维新 19.2008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排在前两位的是“北京奥运会”、“金融危机”,如果1917年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应 是 A.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B.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新 宪法D.一五计划、赫鲁晓夫改革 20.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法令》的颁布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材料二:“……在北京郊外的芦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材料四: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时间双边贸易额(亿元)人员往来(万人)友好城市(对) 1972年11 ——0 2006年2073 480 233 材料三: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探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原因、经过、结果,准确简述《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3.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权利法案》 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英国议会大厦图片,向学生讲解英国的制度。你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__斯图亚特王朝__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__君权神授__”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2.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__议会__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知识点二革命的发生 3.1640年,__议会__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4.1649年,__查理一世__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__共和国__。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__克伦威尔__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 知识点三《权利法案》 5.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__光荣革命__”。 6.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__权利法案__》,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 7.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__议会__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__君主立宪制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处在哪一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 斯图亚特王朝。 2.这一时期,议会与王权关系怎样?这一关系集中体现在什么方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精美教案

《古代埃及》 教材分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 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练习题(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古代日本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来改称为( ) A.皇帝 B.哈里发 C.天皇 D.总统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 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④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 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5.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改革派势力强大 B. 孝德天皇的英勇果断 C. 掌权的大贵族已不得人心 D. 奴隶制已不适应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 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7.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武士集团的形成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8. 日本幕府政治又叫“武家政治”,其开始于哪一事件?( ) A. 镰仓幕府的建立 B. 室町幕府的建立 C. 江户幕府的建立 D. 明智幕府的建立 9.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 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 A.杀手 B.铁血战士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第1课古代埃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PPT,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今天我们学习古埃及文明。 (二)讲授新课: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教学预设: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为古代埃及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国家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国家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 公元前15世纪地跨亚非 灭亡: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 强盛时期:图特摩斯三世 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在古埃及的31个王朝中,第18王朝是延续时间最长,版图最大,国力最鼎盛的一个朝代,而图特摩斯三世则是这个王朝的集大成者。他在位期间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征服了地中海东岸的迦南和叙利亚地区。通常认为,是图特摩斯使埃及完成了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向洲际大帝国的质变。图特摩斯三世被认为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被称为“古代世界之拿破仑”。 古代埃及的衰落: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埃及,古代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古代及文明成就: A、太阳历 历法:太阳历 ①制定依据:按照尼罗河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