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是一种用于在战争、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供人民群众避难的建筑。为了保证人民防空地下室的安全和适用性,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下面是对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首先,人民防空地下室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地下水位和土壤条件,以确保地下室的结构安全和稳定。在选择建造地点时,应避免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较软的地方建造,同时要进行地质勘察,确保地下室的基础和结构能够承受各种情况下的荷载。

其次,人民防空地下室的结构应采用坚固的材料和合理的结构形式。通常情况下,地下室的墙体应采用混凝土加固或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覆盖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应该注意地下室结构的防水、防潮和防火性能,确保地下室内部安全和卫生。

此外,人民防空地下室的平面布置和内部空间规划也需要遵守规范。地下室应该有合适的出入口设计,保证人员疏散和救援的通道畅通。地下室内部应有足够数量和大小的通风口和疏散口。为了保证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地下室内应配置一定数量的卫生间、水源和食品储备设施。

最后,人民防空地下室的消防设施和安全设备也是设计规范中的重要要求。地下室内应设置适量的灭火器和消防栓,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进行有效的灭火。同时,地下室应配备照明、通信、监控等设备,保证人员的正常活动和救援工作的开展。

总之,人民防空地下室的设计规范目的是为了保证其安全、实用和舒适。设计人员在进行地下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紧急情况下的要求,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标准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 GB 50038-2005 3 建筑 3.1 一般规定 3.1.1 防空地下室的位置、规模、战时及平时的用途,应根据城市的人防工程规划以及地面建筑规划,地上与地下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3.1.2 人员掩蔽工程应布置在人员居住、工作的适中位置,其服务半径不宜大于200m。3.1.3 防空地下室距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厂房、库房的距离不应小于50m;距有害液体、重毒气体的贮罐不应小于1OOm。 注:“易燃易爆物品”系指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J 16)中“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中的甲乙类物品。 3.1.4 根据战时及平时的使用需要,邻近的防空地下室之间以及防空地下室与邻近的城市地下建筑之间应在一定围连通。 3.1.5 防空地下室的室外出入口、进风口、排风口、柴油机排烟口和通风采光窗的布置,应符合战时及平时使用要求和地面建筑规划要求。 3.1.6 专供上部建筑使用的设备房间宜设置在防护密闭区之外。穿过人防围护结构的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防空地下室无关的管道不宜穿过人防围护结构;上部建筑的生活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不得进入防空地下室; 2 穿过防空地下室顶板、临空墙和门框墙的管道,其公称直径不宜大于150mm; 3 凡进入防空地下室的管道及其穿过的人防围护结构,均应采取防护密闭措施。 注:无关管道系指防空地下室在战时及平时均不使用的管道。 3.1.7 医疗救护工程、专业队队员掩蔽部、人员掩蔽工程以及食品站、生产车间、区域供水站、电站控制室、物资库等主体有防毒要求的防空地下室设计,应根据其战时功能和防护要求划分染毒区与清洁区。其染毒区应包括下列房间、通道: 1 扩散室、密闭通道、防毒通道、除尘室、滤毒室、洗消间或简易洗消间; 2 医疗救护工程的分类厅及配套的急救室、抗休克室、诊察室、污物间、厕所等。3.1.8 专业队装备掩蔽部、人防汽车库和电站发电机房等主体允许染毒的防空地下室,其主体和口部均可按染毒区设计。 3.1.9 防空地下室设计应满足战时的防护和使用要求,平战结合的防空地下室还应满足平时的使用要求。对于平战结合的乙类防空地下室和核5级、核6级、核6B级的甲类防空地下室设计,当其平时使用要求与战时防护要求不一致时,设计中可采取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措施。采用的转换措施应符合本规第3.7节的规定,且其临战时的转换工作量应与城市的战略地位相协调,并符合当地战时的人力、物力条件。 3.1.10 医疗救护工程、专业队队员掩蔽部、人员掩蔽工程和食品站、生产车间、区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装修,施工工序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防工事的一种,包括外墙、缓冲墙、防爆门、封闭墙、防护隔墙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人民防空临时掩体、战时防空指挥中心、通讯中心、隐蔽所等;部分永备防御工事还具有三防功能。接下来,小编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一、面积计算 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人防有效面积、掩蔽面积的计算。 这里所称的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是指由防空地下室直接承受冲击波动荷载作用的构件所围成封闭空间的面积,即由防空地下室外墙、临空墙、防护密闭门(防爆波活门)门框墙、封堵墙、防护隔墙等形成的封闭空间面积。防空地下室口外通道、竖井、楼梯、风道等均不能计入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人防有效面积是指满足人员、设备使用的面积,数值为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与结构面积之差。人防掩蔽面积是指供掩蔽人员、物资、车辆使用的人防有效面积。其数值为人防有效面积减去下列各部分面积后的使用面积:(1)口部房间、防毒通道、密闭通道面积;

(2)通风、给排水、供电、防化、通信等专业设备房间面积; (3)厕所、盥洗室、开水间等面积。 二、工程设计 二、防空地下室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设计时,应以掩蔽面积按“规范”表3.2.1-2的“面积标准”确定掩蔽人员或装备数量,不允许随意提高“面积标准”,致使掩蔽人员或装备数量降低,造成出入口宽度、防护设备及风水电专业设计参数偏小,满足不了战时实际需要。 人防物资库工程宜按储存食品、物资为主,物资出入口门洞最小宽度为1.5m,对于建筑面积大于2000m防护单元的物资库主要出入口宜考虑进叉车,设计图纸上应明确车行通道,车行通道宽度应满足通行的要求。主体设计时应按物资分类敞开式堆放设计,每个堆放段长度不宜大于15m,两个堆放区间距不宜小于800mm,物资与墙距离不宜小于700mm,与梁底距离不宜小于300mm。设计图纸上应明确堆放区尺寸、堆放区堆放食品、物资种类(食品种类、比重可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9-2001)中附录A,表A.1第9项“食品”采用)。 柴油发电站的有效面积宜按如下标准确定:1000kw的电站按0.67~1.26m/kw。 医疗救护工程的规模根据“规范”表3.2.1-1按有效面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在人民防空地下室(以下简称防空地下室)设计中正确贯彻“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建设方针,使设计符合战时及平时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或改建的4级、4B级、5级和6级的各类防空地下室设计。 1.0.3 防空地下室设计应符合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平面布置、结构选型、通风防潮、采光照明和给水排水等方面,应采取使其充分发挥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应措施。 1.0.4 防空地下室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平时peacetime 和平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既无战争又无明显战争威协的时期。 2.1. 2 战时wartime 战争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开始转入战争状态直至战争结束的时期。 2.1.3 临战时imminenceofwar 临战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明确进入战前准备状态直至战争开始之前的时

期。 2.1.4 冲击波shockwave 空气冲击波的简称。核爆炸在空气中形成的具有空气参数强间断面的纵波。 2.1.5 冲击波超压positivepressureofshockwave 冲击波压缩区内超过周围大气压的压力值。 2.1.6 地面超压surfacepositivepressure 防空地下室室外地面的冲击波超压峰值。 2.1.7 土中压缩波compressivewaveinsoil 核爆炸作用下,在土中传播并使其受到压缩的波。 2.1.8 核爆动荷载dynamicloadofnuclearblast 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土中压缩波对防空地下室结构形成的动荷载。 2.1.9 主体mainpart 防空地下室中,能满足战时防护及其主要功能要求的部分。如有防毒要求的防空地下室中的最后一道密闭门以内部分。 防空地下室中能满足防毒要求的区域。 防空地下室中能抵御预定的核爆动荷载作用,但允许染毒的区域。 在防空地下室中,其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均能自成体系的使用空间。 在防空地下室中,用抗爆隔墙分隔的使用空间。

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是指为了抵御敌方核、化学、生物等大规模杀伤性攻击而建设的防空避难场所,它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为了确保人防地下室的功能和安全性,人防地下室的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 1. 建筑布局和结构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应均匀分布于城市各个区域,以满足人民的避难需求。地下室应采用坚固的混凝土结构,以抵御外部的冲击力和震动。地下室的结构应具备一定的自洁能力,以减少敌方攻击所带来的污染。 2. 空气流通和进出口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应设有充足的通风系统,以确保供氧足够,并排除有害气体。通风系统应具备自动监测功能,并能自动调节通风量。进出口通道应设计合理,以确保人员的迅速疏散和进入。 3. 照明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以提供充足的光照。照明设备应安装在高处,以减少阴影和眩光对人员视线的干扰。照明设备应具备应急电源,以确保在停电情况下仍能提供照明。 4. 防水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应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以防止水灾影响避难人员的安全。地下室的墙壁和地面应采用防水材料,并设有防水层。

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以及时排除降雨和地下水的积水。 5. 防护设施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应设有紧急出口和逃生通道,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疏散。出口和逃生通道应标明清晰的指示标志,并配备紧急照明设备。地下室的紧急出口应具备防火性能,以防止火灾蔓延。 6. 多功能设施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应配备必要的生活、医疗和卫生设施,以满足避难人员的基本需求。设施应设计合理,以提供适当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医疗设施应配备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处理突发疾病和伤口。 7. 通信和广播设备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应设有可靠的通信和广播设备,以保持与外界的联系。通信设备应具备独立电源和抗干扰功能。广播设备应能够及时向避难人员传递重要信息和指示。 总之,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其在敌方攻击时能够提供有效的避难保护。设计规范应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和应对措施,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设计规范应根据地区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人防地下室的整体功能和安全性。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5]13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89]3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原《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J38-79)于1995年10月1日废止。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建设部建筑设计院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三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89]3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对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J38-79)进行修订而成,经建设部1995年1月13日以建标[1995]13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防空地下室工程设计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先进规范和经验,同时针对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地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按照现行《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对有关战时防护要求和平战结合方面的各条款进行了修改;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的规定,结构设计采用了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早期核辐射防护设计方面的规定,修改了早期核辐射防护部分的有关条款;按照《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GBJ83-85)的要求,修改了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 为提高规范的质量,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地下建筑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甲19号,邮政编码100044),并抄送建设部人防工程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35),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 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来源:发布时间: 2004-5-23 16:47: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5]13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89]3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原《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J38-79)于1995年10月1日废止。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建设部建筑设计院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三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89]3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对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J38-79)进行修订而成,经建设部1995年1月13日以建标[1995]13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防空地下室工程设计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先进规范和经验,同时针对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地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按照现行《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对有关战时防护要求和平战结合方面的各条款进行了修改;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的规定,结构设计采用了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早期核辐射防护设计方面的规定,修改了早期核辐射防护部分的有关条款;按照《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GBJ83-85)的要求,修改了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 为提高规范的质量,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地下建筑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甲19号,邮政编码100044),并抄送建设部人防工程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35),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 1总则 为在人民防空地下室(以下简称防空地下室)设计中正确贯彻“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建设方针,使设计符合战时及平时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或改建的4级、4B级、5级和6级的各类防空地下室设计。 防空地下室设计应符合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平面布置、结构选型、通风防潮、采光照明和给水排水等方面,应采取使其充分发挥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应措施。 防空地下室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2005 3建筑 3.1一般规定 3.1.1防空地下室的位置、规模、战时及平时的用途,应根据城市的人防工程规划以及地面建筑规划,地上与地下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3.1.2人员掩蔽工程应布置在人员居住、工作的适中位置,其服务半径不宜大于200m。3.1.3防空地下室距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厂房、库房的距离不应小于50m;距有害液体、重毒气体的贮罐不应小于1OOm。 注:“易燃易爆物品”系指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中“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中的甲乙类物品。 3.1.4根据战时及平时的使用需要,邻近的防空地下室之间以及防空地下室与邻近的城市地下建筑之间应在一定范围内连通。 3.1.5防空地下室的室外出入口、进风口、排风口、柴油机排烟口和通风采光窗的布置,应符合战时及平时使用要求和地面建筑规划要求。

3.1.6专供上部建筑使用的装备房间宜设置在防护密闭区之外。穿过人防围护结构的管道应符合下列划定: 1与防空地下室无关的管道不宜穿过人防围护结构;上部建筑的生活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不得进入防空地下室; 2穿过防空隙下室顶板、临空墙和门框墙的管道,其公称直径不宜大于150mm;3凡进入防空隙下室的管道及其穿过的人防围护结构,均应采取防护密闭措施。注:无关管道系指防空隙下室在战时及平常均不使用的管道。 3.1.7医疗救护工程、专业队队员掩蔽部、人员掩蔽工程以及食品站、生产车间、区域供水站、电站控制室、物资库等主体有防毒要求的防空地下室设计,应根据其战时功能和防护要求划分染毒区与清洁区。其染毒区应包括下列房间、通道:1扩散室、密闭通道、防毒通道、除尘室、滤毒室、洗消间或简易洗消间;2医疗救护工程的分类厅及配套的急救室、抗休克室、诊察室、污物间、厕所等。3.1.8专业队装备掩蔽部、人防汽车库和电站发电机房等主体允许染毒的防空地下室,其主体和口部均可按染毒区设计。 3.1.9防空隙下室设计应满足战时的防护和使用请求,平战结合的防空隙下室还应满足平常的使用请求。对于平战结合的乙类防空隙下室和核5级、核6级、核6B级的甲类防空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编制的 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下称本规范),用以标准我国城市保护居民大众安全、防空设施施工以及设计要求,依据《贯彻落 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实施细则》(HN 88-2006)等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科技 进步及实践经验,综合国内外有关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及技术要求,就现行城市防空地下 室有关设计要求和标准作出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以及改建城市防空地下室项目的设计以及运行维护。 本规范涉及地下室设计要求,地基地面处理要求,地下室结构设计要求,地下室细部 设计要求,防空地下室门窗及玻璃要求,防火、防护体系设计要求,防护性能检测要求及 安全运行要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标准我国城市保护居民大众安全、防空设施施工以及设计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由城市内公安机关主管的建设项目及民用建设项目的防空地下 室设计。 第三条所有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或其运行维护中出现的防空问题应及时加以解决, 保证建筑项目的防空安全。 第二章防空地下室设计 第四条地下室设计应符合建筑安全设计标准以及国家有关建筑质量质量要求,规范 操作,达到预期的防护效果。 第五条在地面、地下某层以上安装防空地下室,应将地下室外围面以上一层混凝土 内嵌一定厚度的钢筋网,采用现浇或预制整体配件。 第六条防空地下室应设计成牢固、抗震性能良好的特别结构。若设有地下停车库, 应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能够满足防空功能要求。 第七条防空地下室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出口,且与其它建筑物有安全楼梯通道相连。 第八条防空地下室设置的设施应根据防弹、防烟性能作出设计,保证地下室内公众 在防弹、防烟及安全出口方面受到足够保护。 第九条防空地下室按照可容纳人员而得出的三类:小型、中型和大型地下室,地下 室的尺度应根据规划的使用要求,按照可容纳人员的尺度设计。 第二节地基地面处理要求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1. 引言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是为保障人民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 列规定。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设计规范,以确保人民防空地下室的结构稳固、设施完备、安全可靠。 2. 规范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人民防空地下室的设计、建设和维护。其中包括人民防空地下室 的结构设计、通风系统、供水和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等方面的规定。 3. 结构设计规范 3.1 地下室布局 1.人民防空地下室应设置在安全稳固的地质条件下,远离地震带、河流 等潜在危险因素。 2.地下室布局应合理,包括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避难间等功能区域。 3.2 结构强度 1.地下室的结构应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 2.地下室墙壁、地板和天花板应使用高强度、防火、防水的材料。

3.3 通风系统 1.地下室应配备足够的通风设施,确保室内空气畅通、新鲜。 2.通风系统应具备紧急情况下的备用电源。 3.4 供水和排水系统 1.地下室应配备足够的供水设施,以满足人民生活和消防用水的需求。 2.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确保地下室排水畅通。 3.5 电力系统 1.地下室应配备可靠的电力系统,包括正常供电和紧急备用电源。 2.电力系统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防止火灾和电器设备故障。 4. 设施设备规范 4.1 逃生设施 1.人民防空地下室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确保人民能够迅速安全地逃离。 2.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应标明明显的标识,方便人民辨识和使用。

4.2 避难设施 1.人民防空地下室应设置足够数量的避难间,供人民在紧急情况下暂时避难。 2.避难间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应急药品、饮用水、食品等生活必需品。 4.3 基础设施 1.人民防空地下室应配备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2.地下室应设置紧急电话和通讯设备,以便人们与外界进行联系。 5. 维护与管理规范 5.1 定期检查 1.地下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各项设施设备运行正常。 2.检查内容包括结构稳固性、通风系统、供水和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等。 5.2 维护措施 1.地下室应定期进行维护,包括墙壁、地板和天花板的防水、防火处理等。 2.维护工作应记录并定期报送相关部门。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目 1 总则1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建筑 3.1 一般规定 3.2 早期核辐射的防护 3.3 主体设计 3.4 口部设计 3.5 辅助房间设计 3.6 内部装修 4 结构 4.1 一般规定 4.2 核爆炸地面空气冲击波、土中压缩波参数 4.3 荷载及荷载组合 4.4 结构动力计算 4.5 常用结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4.6 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 4.7 构造规定录 5.3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5.4 空气调节 5.5 采暖 5.6 柴油发电站和蓄电池室的通风 6 给水、排水 6.1 给水 6.2 排水 6.3 洗消 6.4 柴油发电站的给排水及供油 7 供电、照明 7.1 一般规定 7.2 电源 7.3 电力线路及敷设 7.4 电力、照明 7.5 接地 7.6 柴油发电站 附录A常用结构构件对称型基本自振圆频率ω计算 附录B悬板活门参数 附录C无梁楼盖设计要点

4.8 临战加固 4.9 消波系统 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5.1 一般规定 5.2 防护通风 附录D钢筋混凝土反梁设计要点 附录E浅埋防空地下室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附录F深埋防空地下室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附录G本规范用词说明 1总则 1.0.1 为在人民防空地下室(以下简称防空地下室)设计中正确贯彻“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建设方针,使设计符合战时及平时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或改建的4级、4B级、5级和6级的各类防空地下室设计。 1.0.3 防空地下室设计应符合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平面布置、结构选型、通风防潮、采光照明和给水排水等方面,应采取使其充分发挥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应措施。 1.0.4 防空地下室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平时 peacetime 和平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既无战争又无明显战争威协的时期。 2.1.2 战时 wartime 战争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开始转入战争状态直至战争结束的时期。 2.1.3 临战时 imminence of war 临战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明确进入战前准备状态直至战争开始之前的时期。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标准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标准 1^总那么 1.0.1为在人民防空地下室〔以下简称防空地下室〕设计中正确贯彻“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建设方针,使设计符合战时及平时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或刖翱^4级、4B级、5级禾石级的各类防空地下室设计. 1.0.3防空地下室设计应符合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那么.在平面布置、结构选型、通风防潮、采光照明和给水排水等方面, 应采取使其充分发挥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应举措. 1.0.4防空地下室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平时peacetime 和平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既无战争又无明显战争威协的时期. 2.1.2战日wartime 战争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开始转入战争状态直至战争结束的时期. 2.1.3临战日imminenceofWar 临战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明确进入战前准备状态直至战争开始之前的时期. 2.1.4冲击波shockwave 空气冲击波的简称.核爆炸在空气中形成的具有空气参黝虽间断面的纵波. 2.1.5冲^^超压positivepressureofshockwave 冲击波压缩区内超过周围大气压的压力值.

2.1.6地值福压surfacepositivepressure 防空地下室室外地面的冲击波峰值. 2.1.7土中压缩波compressivewaveinsoil 核爆炸作用下,在土中传播并使其受到压缩的波. 2.1.8核;荷载dynamicloadofnuclearblast 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土中压缩波对防空地下室结构形成的动荷载. 2.1.9主体mainpart 防空地下室中,解荫足战时防护及其主要功能要求的局部.如有防毒要求的防空地下室中的最后一道密闭门以内局部. 2.1.10清洁区〔密闭区〕airtightspace 防空地下室中能满足防毒要求的区域. 2.1.11染毒区〔4闱闭区〕airtightless space 防空地下室中能抵御预定的核爆动荷载作用,但允许染毒的区域. 2.1.12防护单元protective unit 在防空地下室中,其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均能自成体系的使用空间. 2.1.13抗爆单元anti-bomb unit 在防空地下室中,用抗爆隔墙分隔的使用空间. 2.1.14人防围护结构surrounding structure for civil air defence 防空地下室中承受冲击波或土中压缩波直接作用的顶板、墙体和底板的总称. 2.1.15临空墙blastproof partition wall 防空地下室中一侧直接受核糠冲击波作用,另一侧不接触土的墙体. 2.1.16口部gatewa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