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幻觉和错觉

幻觉和错觉

幻觉和错觉
幻觉和错觉

幻觉和错觉 (2015-09-16 10:31:25)转载▼

一般情况下,人出现幻觉的原因有很多,不过大多都是压力导致的

人在身体极度疲惫的情况下~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经常会出现幻觉~

这属于人类身体的自我调节吧~

幻觉是在特定的状态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高度集中,一种是半清醒状态)使大脑发出错误指令的心理活动!

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时信息传输的频率超出了大脑在正常状态下所能承受的范围!使大脑超负荷工作发出错误指令!

在半清醒的时候,大脑降低了接受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样也会发错错误指令~!

当这些错误指令发送给相应的功能区域,就会产生幻觉!比如,大脑把错误指令发送给视觉神经,就会产生视幻觉!心理上有人思虑致梦就是日思夜想幻觉如同梦境虚幻而不真实,请大家相信现实不要胡思乱想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错觉又叫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触觉错觉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错觉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面。如当你掂量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块时,你会感到铁块重,这是形重错觉;当你坐在正在开着的火车上,看车窗外的树木时,会以为树木在移动,这是运动错觉等等。

1、错觉是歪曲的知觉;

2、错觉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条件具备,必然产生;

3、错觉的产生具有固定的倾向。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所谓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被歪曲了的知觉。与错觉容易混淆起来的,是幻觉。幻觉,是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情况下所出现的知觉体验。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当事人过去生活实践基础上所产生的。幻觉和错觉的主要区别,在于幻觉的产生当时,并没有客观刺激物作用于当事人的感觉器官上;而错觉的产生,不仅当时必须要有客观刺激物作用于当事人的感觉器上,而且知觉的映象性质与刺激物是一致的。一言蔽之,那就是“错觉是一种错误的感知觉”;而幻觉,则是“一种虚幻的不存在的感知觉”。在通常的情况下,错觉多见于正常人;而幻觉,则多见于精神病人,因而幻觉是一种严重的知觉障碍。错觉从产生的来源可分为心理性、生理性和病理性三种。

幻觉可以出现在高烧、癫痫等疾病的状态下。也可以出现在一些异常心理的状态下,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患者放弃了基于客观的、真实的观念,以自我的心理状态为反应的对象,把它们当成了外部刺激的特征。有些专家认为,大脑需要某种最低程度的来自环境的刺激,如果达不到这种最低的条件,或这种条件被一些心理障碍因素给破坏掉了,可能会促使大脑根据过去的经验、人格因素等重新构建现实与环境的意义。便导致了幻觉的产生。这种理论认为,人人都有产生幻觉的能力,只不过在一般的情况下,它常与一些通过感官的真实刺激相互的作用被大脑不断的检验,而抑制了这种能力。

“幻想”自感觉记忆取出资料拼凑后再送回感觉区而成幻觉。梦幻觉的目的是在以模拟的感觉讯号取代真实讯号,驱动自律神经进行心身作用(梦的“心身作用说”)。

关于幻觉的本质有过不少讨论。由于失明和耳聋仍可有幻觉,所以幻觉不是外周感受器的障碍。认为:“幻觉乃是与外来印象无直接关系的感觉中枢的兴奋”。波波夫则认为幻觉是由于抑制过程引起。他指出幻觉在入睡或初醒时增强,服咖啡因减弱,服溴剂增强,事实上,幻觉确实易见于睡眠与觉醒的中间状态。这两种意见应看成是互相补充的,因为现代关于中枢抑制的研究证明,睡眠时中枢神经元并非都处于抑制状态,某些神经元仍呈一定的兴奋状态。因此,幻觉也许是由于中枢产生抑制过程的条件下,大脑皮层某种程度和范围的兴奋所造成。由于幻觉产生是大脑整体的反应,因此,企图把幻觉进行神经解剖定位是不正确的。

有哪些心理因素会引起人的梦境呢?从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的言论来看,感知、记忆、思虑、情感、性格都会影响梦的产生及梦的内容。但论述较多的是思虑、情感、性格对梦的影响。(1)思虑致梦。我国古代思想家几乎毫无例外地认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东汉时期的王符就认为:“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

(2)情感致梦。东汉王符所说的“性情之梦”,《列子》中所言的“喜梦”、“惧梦”、“噩梦”均属于情感引起的梦。晋代的张湛亦云:“昼无情念,夜无梦寐。

(3)性格致梦。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的性格对梦的内容有很大的影响。所谓“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刀兵金铁,好礼者多梦簋篮笾豆,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这段话除了说明梦境必须依赖经验外,亦可说明梦对人性格的依存性。

患有某种精神病或在催眠状态中的人常出现幻觉。是一种虚幻的表象,本来并不存在的某种事物,病人却感知它的存在。正常人偶尔也可出现幻觉,比如在焦虑地等待某人到来时,忽然听到敲门声,实际却没有人来。这种幻听的出现与期待的心理有密切关系,此外在受到突然强烈的刺激下亦可出现幻觉。正常人在殷切盼望、强烈期待、高度紧张情绪影响下,也可出现某种片断而瞬逝的幻觉,如一个母亲突然失去儿子,悲痛万分,有时幻听到儿子在同她讲话等等。这种幻觉往往持续时间不会太长,随着心情的好转,适当的治疗,便会痊愈。

幻觉具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幻觉是一种感受,由于缺乏相应的现实刺激,所以客观检验结果证明这种感受是虚幻的,但就患者自身体验而言,却并不感到虚幻。第二,虽然幻觉源于主观体验,没有客观现实根源,但某些患者坚信其感受来自客观现实。

不过这并不是真正的幻觉,与自我产生的幻觉是不同的,而只不过是这些药物对大脑作用的结果。但有人认为幻觉是梦的不正常延伸,是在非睡眠状态下出现的梦。在某些状态下,包括作梦时,幻想与自我分离,人不会察觉是自己在幻想。“幻想”自感觉记忆取出资料拼凑后再送回感觉区而成幻觉。梦幻觉的目的是在以模拟的感觉讯号取代真实讯号,驱动自律神经进行心身作用

幻觉,也叫感觉错误,是指在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官的条件下,而感觉到的一种真实的、生动的知觉。相对的,错觉则是具有真正的外在刺激,但反应错误的认知。幻觉是知觉障碍的一种,主要分为幻听、幻视、幻触等,最常见的是幻听、幻视等。幻觉多出现在精神病状态下,正常人有时在紧张、疲劳、高烧时等,也可出现。通常心焦、饮酒、吸毒会引起幻觉。

幻觉是在特定的状态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高度集中,一种是半清醒状态)使大脑发出错误指令的心理活动!

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时信息传输的频率超出了大脑在正常状态下所能承受的范围!使大脑超负荷工作发出错误指令

在半清醒的时候,大脑降低了接受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样也会发错错误指令~!

当我们工作压力过大时,大脑里就会产生幻觉

当这些错误指令发送给相应的功能区域,就会产生幻觉!比如,大脑把错误指令发送给视觉神经,就会产生视幻觉生理上有人因疾病会产生幻觉,而且相当真实。心理上有人思虑致梦就是日思夜想幻觉如同梦境虚幻而不真实,请大家相信现实不要胡思乱想

幻觉是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换言之,幻觉是一种主观体验,主体的感受与知觉相似。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知觉障碍。幻觉与错觉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没有客观刺激存在。由于其感受常常逼真生动,可引起愤怒、忧伤、惊恐、逃避乃至产生攻击别人的情绪或行为反应。企图说服出现幻觉体验的人不相信幻觉有时是徒劳的。幻觉偶然也能见于正常人。例如在似睡非睡的时候,出现幻听或幻视,称为入睡前幻觉;将醒而又倦睡时出现的幻觉,称为睡醒前幻觉。幻觉也能通过暗示方式产生。如过去文献中有些沉溺于宗教狂热的人,声称见到了“观音菩萨”或“耶稣基督”等,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但是,应当说,幻觉大多是病理性。如果一个人多次出现幻觉,应当及时进行检查,以便对其心

理障碍进行诊治,防止幻觉影响下发生伤人、出走或自杀等意外。

特点

按幻觉产生的结构性质

(1)要素性幻觉(或称原始性幻觉),指幻觉简单、原始,如火光、哨音等。

(2)完全性幻觉,幻觉鲜明、生动、逼真、投射于外部空间,引起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3)不完全幻觉(伪幻觉,):指一种存在于主观空间,缺乏客观实体感的幻觉。实际上这是一种病理表象,是一种取得知觉形象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和形象生动的“梦”可以比拟。它具有知觉的轮廓清晰、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特点,但它缺乏知觉的实体性,并且不需要通过外部感官也能感受到,即直接由脑“看到”或“听到”。病人虽闭起双眼,但脑内仍有清晰的图象。如为语声,往往说不清声音的来源和方向。

例,男,28岁,未婚,工人,患精神分裂症已5年,近2年来觉得脑子里有说话的声音,为一异已男子声音。此后觉得自己为他人所控制,“一点不能自主”。有一次,脑子里的人带他到一个地方,叫他捣毁人家的仓库,说他是“玉皇大帝投胎”。还有一次买东西,脑子里的人不让他思考,以致使他不能算帐。有时候,这个声音又好象是在空中。

(4)思维化声:指病人体验到一种幻听把他的思想大声地讲出来。幻听与思维内容完全一致。如果思维同时伴随声音出现,病人觉得声音是自己的,被称为思维鸣响;如果觉得自己的思维内容由别人大声讲出来,则称为读心症。均以精神分裂症多见。兹引述一例读心症如下:例,男,25岁,退伍军人。6年来认为身上有窃听器侦察员跟踪他,对他进行培养。电台控制他的手脚神经,走路、上厕所时脑子里看见屁股下面有一个人的面部幻影(假性幻视)。近3年来,此侦察员对他进行思想干扰,污辱、迫害,使他心里产生了淫秽的说话声。自己的一切要求和想法,都被心里的声音讲了出来,所以他坚信有人对他的思维进行窃听。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5)思维显影:指与思维内容一致的幻视,与思维化声相当,临床上较罕见。

(6)精神性幻觉:指病人感到脑内有无形文字、无声言语,内容不属于自己,也不能由主观意志改变。例,男,30岁,患精神分裂症一年。自述一年前晚上坐在沙发上看彩电节目,突然听到一个声音,似乎是叫自己的名字,此后就进行了对话。“声音”(可能是脑子的一种感受,像默读的语言)命他上床睡。接着这个默读的声音一会儿要帮他介绍对象,一会要才考他的科学知识。病人声称他觉得脑子里有人说话,但都是“无声”的。其后发了被控制感,认为科学仪器控制了他,并认为母亲参与了这种仪器的管理,因而与其母吵闹不休。

还有几种特殊类型的幻觉。机能性幻觉指感受现实刺激的同时,出现同一感官的幻觉体验。如从自来水的流水声中听到了人们窃窃私语。与错听不同,对现实刺激并无歪曲,而是和幻觉同时感受。反射性幻觉指一个感官接受客观刺激时,在另一个感官出现了幻觉。如听到广播的幻觉。如听到广播声时,面前出现人象。自窥症,又称镜象幻影.。指患者看到了自

己影像的幻觉。如一例精神分裂症女病人说她见自己裸体的形象,还有冷的感觉。另一例女病人声称她看到自己的脑子,其中有许多小洞。妄想性虫兽寄生感,很罕见。病人感到有动物在体表爬行或寄生于体内。上述这些幻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与某些器质性脑病。

按幻觉产生的感觉器官

(1)幻听:最为常见。病人听到各种声音,常为言语声。其来源、清晰程度和内容各不相同。病人有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与幻听对骂,或侧耳谛听,或将耳中塞以棉花。幻听可为评论、争论或命令的内容,如为命令性幻听,可直接支配患者的行动。

(2)幻视:多见鲜明生动的形象,亦可为支离破碎的人形或令人惊恐的怪物猛兽。多见于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误食毒蕈可出现丰富幻觉。云南省居民食用一种小美牛肝蕈时,常出现形象比实物小的“小人国样幻视”。

(3)幻嗅:较少见,病人可闻到各种特殊的气味,如异香、奇臭、血腥、烧焦气味等。见于颞叶癫痫与精神分裂症。

(4)幻味:较少见,常与幻嗅或其他幻觉同时存在,病人感到进食或饮水时尝到特殊味道,常引起拒食。见于颞叶癫痫与精神分裂症。

(5)幻触:病人感到其皮肤粘膜有虫爬、通电、火灼、手抓等异常感觉,可见于中毒性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有性器官接触感者,称为性幻觉,尤多见精神分裂症。

(6)本体幻觉:较少见,包括内脏幻觉、运动幻觉和前庭幻觉。更年期发生的抑郁症常有内脏幻觉。运动幻觉指病人处于静止状态时自觉身体某部位有运动感,以精神分裂症多见。前庭幻觉指病人自感失去平衡,从而引起奇特姿势和行为,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干器质性病变。

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

功能性幻觉: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功能性幻听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两者互不融合。例如,患者在听收音机时,同时听到骂他的声音:关闭收音机,便听不到骂他的声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有时见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

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是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思维鸣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幻觉的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仅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等。

幻觉产生的原因与本质

幻觉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包括中枢神经病变、情绪影响、暗示、弱视和重听、感觉剥夺等。

一切增加感觉分析器负担或使感觉分析器活动增强的因素都能促使幻觉产生。登山运动员登上几千米高峰以后,因缺乏感觉刺激可产生幻觉。老年人白内障摘除术后,也常发生幻觉,可能由于感觉剥夺与轻度老年性脑变化所致。弱视与重听者,由于感觉分析器分辨困难,可有错觉与幻觉。故重听者常伴发偏执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幻觉更有许多临床与实验证实。

幻觉可以出现在高烧、癫痫等疾病的状态下。也可以出现在一些异常心理的状态下,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患者放弃了基于客观的、真实的观念,以自我的心理状态为反应的对象,把它们当成了外部刺激的特征。有些专家认为,大脑需要某种最低程度的来自环境的刺激,如果达不到这种最低的条件,或这种条件被一些心理障碍因素给破坏掉了,可能会促使大脑根据过去的经验、人格因素等重新构建现实与环境的意义。便导致了幻觉的产生。这种理论认为,人人都有产生幻觉的能力,只不过在一般的情况下,它常与一些通过感官的真实刺激相互的作用被大脑不断的检验,而抑制了这种能力。还有一些药物可以导致幻觉产生,不过这并不是真正的幻觉,与自我产生的幻觉是不同的,而只不过是这些药物对大脑作用的结果。

但有人认为幻觉是梦的不正常延伸,是在非睡眠状态下出现的梦。在某些状态下,包括作梦时,幻想与自我分离,人不会察觉是自己在幻想。“幻想”自感觉记忆取出资料拼凑后再送回感觉区而成幻觉。梦幻觉的目的是在以模拟的感觉讯号取代真实讯号,驱动自律神经进行心身作用(梦的“心身作用说”)。

关于幻觉的本质有过不少讨论。由于失明和耳聋仍可有幻觉,所以幻觉不是外周感受器的障碍。“幻觉乃是与外来印象无直接关系的感觉中枢的兴奋”。波波夫则认为幻觉是由于抑制过程引起。他指出幻觉在入睡或初醒时增强,服咖啡因减弱,服溴剂增强,事实上,幻觉确实易见于睡眠与觉醒的中间状态。这两种意见应看成是互相补充的,因为现代关于中枢抑制的研究证明,睡眠时中枢神经元并非都处于抑制状态,某些神经元仍呈一定的兴奋状态。因此,幻觉也许是由于中枢产生抑制过程的条件下,大脑皮层某种程度和范围的兴奋所造成。由于幻觉产生是大脑整体的反应,因此,企图把幻觉进行神经解剖定位是不正确的。

视幻觉

目前有许多使眼睛眼花缭乱的错觉图片,这些图片是利用人眼错觉制成的视觉后像:

盯着灯泡看三十秒种以上,尽力不要移动目光。然后把目光移任何白色的区域。看到灯泡发光了吗?这就是经典的“视觉后像”。

幻觉视觉系统对变化的刺激更敏感。当刺激变成白色时,原来注意黑色的细胞,反应比其它细胞更强烈,产生更亮的后象,好像是一盏点燃的灯。

这是一个负后象,当然,正后象也存在。

光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时,细胞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能保留一短暂的时间。这种在刺激停止后所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象。

视觉后象分正后象和负后象两种。正后象是一种与原来刺激性质相同的感觉印象。负后象则是一种与原来刺激相反的感觉印象。如光亮部分变为黑暗部分,黑暗部分变为光亮部分。正负后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的作用。我们看的电视、电影就是正后像的应用。胶片以24张/秒的速度放映,视觉的残留使我们产生错觉,误认为画面是连续的。如果看到的是一个有颜色的光刺激,则负后象是原来注视的颜色的补色。后象的持续时间受刺激的强度、作用时间、接受刺激的视网膜部位及疲劳等因素的影响。

幻觉可以出现在高烧、癫痫等疾病的状态下。也可以出现在一些异常心理的状态下,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患者放弃了基于客观的、真实的观念,以自我的心理状态为反应的对象,把它们当成了外部刺激的特征。有些专家认为,大脑需要某种最低程度的来自环境的刺激,如果达不到这种最低的条件,或这种条件被一些心理障碍因素给破坏掉了,可能会促使大脑根据过去的经验、人格因素等重新构建现实与环境的意义。便导致了幻觉的产生。这种理论认为,人人都有产生幻觉的能力,只不过在一般的情况下,它常与一些通过感官的真实刺激相互的作用被大脑不断的检验,而抑制了这种能力。还有一些药物可以导致幻觉产生,不过这并不是真正的幻觉,与自我产生的幻觉是不同的,而只不过是这些药物对大脑作用的结果。

但有人认为幻觉是梦的不正常延伸,是在非睡眠状态下出现的梦。在某些状态下,包括作梦时,幻想与自我分离,人不会察觉是自己在幻想。“幻想”自感觉记忆取出资料拼凑后再送回感觉区而成幻觉。梦幻觉的目的是在以模拟的感觉讯号取代真实讯号,驱动自律神经进行心身作用

幻觉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包括中枢神经病变、情绪影响、暗示、弱视和重听、感觉剥夺等。一切增加感觉分析器负担或使感觉分析器活动增强的因素都能促使幻觉产生。登山运动员登上几千米高峰以后,因缺乏感觉刺激可产生幻觉。老年人白内障摘除术后,也常发生幻觉,可能由于感觉剥夺与轻度老年性脑变化所致。弱视与重听者,由于感觉分析器分辨困难,可有错觉与幻觉。故重听者常伴发偏执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幻觉更有许多临床与实验证实。感觉通过分析器产生。视知觉听知觉等。重听是听觉迟钝的表现,指听力下降,听音失真。神经纤维上的电位的变化实质是离子泵的作用.

直觉是一种非理性的功能。一种不用经过太多思考过程,很快就能出现的直接想法、感觉、信念或者偏好。当我们有某种信仰,但是不确知它的原因时,让人类可以快速做出判断,采取行动,它通常与右脑连结在一起。

前者通过欺骗大脑,经历不可能之事,这其实是大脑整合发生了错误如错觉幻觉和灵魂出窍之类,大脑是分析器,是用五种感官的感觉来处理问题,问题在于脑内部的整合。大脑就是一切。大脑里的两种世界。用麻醉、损伤、欺骗来证明意识的消失和意识的分离。意识在大脑是一个整体。单个神经元如看一眼听一下,这不会产生意识,意识的产生是神经元的集合。是整体对话交互交流的产物。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不管是普遍意义上好的、坏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把它们的价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本来无意义的事物变得有意义起来。

意识等于感觉,如没有感觉,一切就不存在,更谈不上行为和决策了。就是没有意识了。拥有自我意识你才可以精神操作。自然界只有人和黑猩猩通过了自我意识存在的实验。拥有自我意识的代价是有了死亡意识。终于有一天,我们的意识会永久消失。一个脑就是他人的全部,包括他的记忆和情感。是皮层让人有了自我意识。即网状激活系统。

催眠后是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与身体是分离的。如观想。就是笛卡尔的思维和大脑分离或寄存于身体的二元论再现。自我意识有两种即分离的右脑的自我意识如幻想和与身体结合的左脑的自我意识,后者是检验现实的真实性的。前者通过欺骗大脑,经历不可能之事,这其实是大脑整合发生了错误如错觉幻觉和灵魂出窍之类,大脑是分析器,是用五种感官的感觉来处理问题,问题在于脑内部的整合。大脑就是一切。大脑里的两种世界。用麻醉、损伤、欺骗来证明意识的消失和意识的分离。意识在大脑是一个整体。单个神经元如看一眼听一下,这不会产生意识,意识的产生是神经元的集合。是整体对话交互交流的产物。

幻觉是指在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官的条件下,而感觉到的一种真实的、生动的知觉。相对的,错觉则是具有真正的外在刺激,但反应错误的认知。幻觉是知觉障碍的一种,主要分为幻听、幻视、幻触等,最常见的是幻听、幻视等。幻觉多出现在精神病状态下,正常人有时在紧张、疲劳、高烧时等,也可出现。

? 幻听:是指患者在没有真正外界声音刺激的情况下,而听到的来自外界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是说话声、音乐声等,也可以是一些讨论的声音。患者有时可能服从来自这些幻听声音的命令,而导致危险的发生。

? 幻视:在没有真正视觉刺激的情况下,患者便可看到一些本不存在的图像。

? 幻触:在没有真正触觉刺激的情况下,患者感到被触摸的感觉。可以感觉是来自人的触摸,也可以感觉到是来自动物的触摸等。

以上几种幻觉常出现在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或严重的抑郁症的状态下。

意识或条件反射是暂时神经联系的结果。如关闭了暂时了联系或睡觉时只一处神经元的不扩散不转移没有传遍大脑式激起,都不能产生意识。板块即使被激活也是孤立的,就象晚上所有的网络连接都关闭了,即暂时性功能障碍,于是不会有意识。要能激发一系列反应才能产生意识,因为皮层在不同位置进行了交流,整合的结果是拥有意识,睡眠时交通道路被暂时性关闭就不能整合交流了,电流通过也只能产生局部反应如催眠。意识的本质就是集成。意识是大脑对话的结果,差异和统一的。大脑是个网络,各部分相互连接产生意识。接受声音图象时特殊的神经元出现反应,有的不会反应。大脑不同的连通方式让我感觉着这世界,让我思考。拥有意识即能掌控和选择。决策的来源及时间的考虑。

决策是个滞后的过程。起决策作用的是一堆无意识,是不可控的,自我意识或控制要比无意识慢六秒。当你有意识要做时,其实你大脑皮层六秒前已过电了。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大脑活动的,但意识只是活动的一部分。做决定的是无意识再到意识。它不会强迫你做不愿做的。不必问意识在哪个地方或大脑和意识分开说,其实是同一个物理过程的两个方面。决策在时间上是较晚的。要知道整体脑部运动才产生意识。脑以整体的方式工作,一些区域被专门化。只有皮层才转化成图象符和语言想法。知觉感觉和反应的整合中心。

人有两种心理行为:一种是情绪心理的行为,另一种是理性心理的行为。我们有两种心理,一种用来思考,一种用来感觉。感性如心,理性如脑。脑认为不应该这样想,可是心却不能和脑一致。例如脑认为我要忘记她,心却还是想念她。感觉越强烈,情绪对心理的控制力就越强,理性的作用就越弱。

情绪脑的出现要早于思考脑。人类情绪最早起源于嗅觉,更准确地说是起源于嗅叶,即接收并分析气味的细胞。每一种活的个体,无论是好吃的还是有毒的,无论是性感的伴侣,还是天敌或者猎物,都携带着一种独特的分子标签,可以在风中传播。

我们的思想分成两部分,一是意识,二为潜意识。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大3万倍,所以要激发潜能,需要运用潜意识。

人类理论的局限说到底就是感觉能力的局限,全部的公理都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我们人类不应当武断地认为我们暂时感觉不到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或唯心的。

人在许多方面不如动物,如听觉不如狼、视觉不如鹰、嗅觉不如狗、长跑不如鹿、短跑不如豹、游水不如鱼,但是,在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生物界里,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灵就灵在了脑子上。

大脑便从它的“记忆库”所储存的几千张脸孔中识别这一张特定的脸孔,看看以前是否见过它;如果曾见过这张脸,大脑还能够回忆起与这张脸相关的详细资料。

以上所产生的全部过程还不到1秒钟。额叶,它的显著发达标志着人类进化的辉煌,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主要源于此。

大脑对外部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然后通过脊髓传送指令,调节身体对这些信息的反应。

脑功能所体现的细致分工与高度整合,用“地方自治与中央集权相统一”来形容比较恰当。脑和脊髓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负责无意识活动的神经)的传出端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能够自主调节人体内脏及各种腺体的功能。出色地承担这一与意识、判断无关的调节工作的,是神经系统中比较古老的一种,叫做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首先,它统管着心脏的节律、血压和体温的调节,同时对消化道和其他内脏活动也有精细的调节作用。瞳孔是受自主神经支配的,明亮时缩小,黑暗时散大。此外各种内分泌即激素的作用也受自主神经的调节

通过诱导“脑内吗啡”的分泌,可达到激活抑制状态脑细胞,促进神经系统恢复的目的。与β-内啡肽同时出现的另一种脑电波是α脑波,两者的关系好比鸡和鸡蛋的关系一样,不分先后。当α脑波在脑内占主导地位时,人脑内就会分泌出快感物质“脑内吗啡”。

这种体验既包括脑内活动,也包括体育运动。在马拉松比赛中,会出现一种生理现象,叫做长跑极限。当长跑运动员出现再也跑不动的感觉时,“脑内吗啡”就会大量分泌出来,使人情绪高涨。痛苦的极限过后,尽管运动员跑得非常艰难,上气不接下气,它能带给人的感觉是无比的轻松和愉快。

人们对它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和成瘾性,一旦尝到了它的甜头,就会渴望再一次体验这种快感。毒品吗啡有毒副作用,而这种物质着完全不必担心这些问题,因此人们形象的把它叫做“脑内吗啡”。

当人们处于冥想状态或精神愉悦时,脑内均会分泌这种“脑内吗啡”。此时人的心情好极了,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自身免疫力也明显增强。

“脑内吗啡”除了令人产生快感之外,对脑细胞具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够激活处于沉睡状态的脑细胞,对于因脑损伤导致的后遗症有很好的恢复作用。如:脑出血、脑血栓引发的后遗(偏瘫、失语),脑萎缩、植物人、老年痴呆、

在脑内还有一类与“脑内吗啡”作用相反的化学物质存在着,也是激素,有剧毒,其毒性仅次于自然界里的蛇毒,因此人们将它比喻为“脑内蛇毒”。少量的分泌,对人体有益,一旦过量则有百害而无一利。当人情绪紧张、恐惧、忧虑或怒气冲天的时候,“脑内蛇毒”就会大量分泌出来。若长此以往,人患癌症和脑中风的可能比常人可多出几十倍。目前已知的“脑内蛇毒”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有人担心,这二者若大量分泌起来,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人体内的各种激素都有一种荷尔蒙与之对抗,使它维持在不多不少的平衡状态。

“脑内蛇毒”有血清素与之对抗;“脑内吗啡”则有卡巴前来抑制;我们称之为负反馈反应。正常情况下“脑内吗啡”分泌过量时,卡巴会来发挥负反馈作用,但当人脑前额联合区受到刺激分泌出“脑内吗啡”时,这个负反馈反应及得到了相应的抑制,致使“脑内吗啡”泊泊而出,当分泌过量时卡巴也会出来干预,成语“乐极生悲”、“喜极而泣”可能就是二者交锋的结果。

激素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如果激素的作用受到干扰,就会影响到生物体的正常生长,甚至引起死亡。

α波,频率为8~13次/秒,平均数为10次/秒左右,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时,α波即刻消失。

β波,频率为14~30次/秒,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睡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在人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时,一直兴奋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来,α波相对来说得到了强化,因为这种波形最接近右脑的脑电生物节律,于是人的灵感状态就出现了。

我们的脑内经常会分泌一些令人产生欣快感的物质,这类物质就是激素,目前已知的大约有20种。其中,最强烈的快感物质是β-内啡肽。

在脑内还有一类与“脑内吗啡”作用相反的化学物质存在着,也是激素,有剧毒,其毒性仅次于自然界的蛇毒,因此人们将其比喻为“脑内蛇毒”。少量的分泌对人有益,一旦过量对人百害而无一利。当人情绪紧张、恐惧、忧虑或怒气冲天的时候,“脑内蛇毒”会大量地分泌出来。若长期这样,人患癌和得脑中风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多出几十倍。目前已知的“脑内蛇毒”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那么长期大量分泌脑内吗啡,会不会产生负面作用呢?首先应当明确的是,这种分泌不是源源不断、毫无节制的,因为激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当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产生时,必定还会分泌出一种称为血清素的荷尔蒙与其相对抗,我们称之为负反馈。

与脑内吗啡相对应的另一种抑制性物质叫卡巴,正常情况下,脑内吗啡分泌过量时它会发挥负反馈的作用。但当人脑的前额联合区受到刺激分泌出脑内吗啡时,这个负反馈即得到了相应的抑制,致使脑内吗啡汩汩流出,但也是相对有节制的。当分泌过量时,卡巴也会出来干预,成语“乐极生悲”、“喜极而泣”可能说的就是卡巴与脑内吗啡交锋的结果。

无论是β-内啡肽,还是去甲肾上腺素,都是激素。激素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如果激素的作用受到干扰,就会影响到生物体的正常生长,甚至引起疾病和死亡。

如果把人的大脑新皮质剥去,人脑就变得和猫、狗的脑一样。如果再把相当于猫、狗脑中的高级部分大脑边缘系切去,人脑就会退行到和爬虫一样的低级脑。人类在饮食、性欲等方面之所以有别于猫、狗和爬虫类动物,就是人有大脑新皮质的缘故。正因为大脑新皮质的发达,人才称其为人。在这里,孕育着人类的智慧与才能。

多巴胺与内啡肽相比较而言,是脑内兴奋剂,它使我们的精神更加振作。当我们精力充沛时,脑异常地活跃,不断地分泌这种物质,它是激发人热情干劲的激素,但如果分泌过多

人是用左脑说话

右脑就像个艺术家,长于非语言的形象思维和直觉,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间想象力极强。不擅言辞,但充满激情与创造力,感情丰富、幽默、有人情味。

在高考时,他没有任何的思想负担,身心均处于高度放松状态,此时“脑内吗啡”大量地涌了出来,左右脑处于协同作战、均衡发挥状态,右脑的潜意识被打开,泉思涌现,以往单凭左脑很难解答的问题在右脑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如果我们懂得了脑科学的知识,对此就不会感到不可思议了。

不是他的球打得不好,而是他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竞技状态,已有的水平都发挥不出来,更不用说潜能的发掘了。

他就是一个在关键时刻用脑不当的人,左右脑的生物节律没有调整到最佳状态。如果身后跟只大老虎,人人都能登上珠穆朗玛峰。木鱼、念珠、打坐与“脑内吗啡”

原来这也是入静的一种方法,使人不能胡思乱想,假如一走神,“梆”的一声又把人的思绪“叫”了回来,人的思绪只能机械地跟着这样一种单调而有节奏的声音走,换句话说让人什么都不能想。和尚脖子上挂着的或手里拿着的念珠,也是为了静心这个目的。打坐念经亦是如

此。

看来,和尚除了睡觉外,基本都在修炼,连走路也不放过。

那么,长期这样做和尚能耐得住寂寞吗?事实上,不但不寂寞,而且还能够进入一种十分美妙超脱的境界,使人产生欣快感,令人陶醉.

因为当闭目养神、似睡非睡的时候,比如念经、打坐、敲木鱼、数念珠等均会使人处于冥想或入境状态,人的脑内会自然分泌出一种令人产生欣快感的物质β-内啡肽。

此时,人的右脑的潜能得以发挥,使人富有灵性,具有预见性。自古以来,高僧能够高瞻远瞩,洞察人间世俗,具有感化人心灵的力量,而且不论在哪个年代都健康长寿。其秘密就在这里。

大脑中负责记忆和注意力的部分活动则受到了抑制,于是,那些处在恋爱中的男男女女自然就“变笨了”。

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本质的,它是一种化学反应。酸和碱碰到一起会中和,干柴和烈火碰到一起会燃烧,孤男和寡女碰到一起就会恋爱。更准确地说,爱情是在几种“爱情激素”的控制下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精神病学-症状学习题

一、精神病学-症状学习题 (一)单选题 1.感知的定义为 B A.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B.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被意识到的过程 C.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D.客观刺激作用于人脑的过程 E.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引起错觉的常见因素为E A.感觉条件差 B.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 C.疲劳 D.谵妄状态 E.以上都对 3.关于幻觉的定义为C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 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 E.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程 4.不一定有诊断意义的听幻觉为D A.争论性幻听 B.评论性幻听 C.命令性幻听 D.原始性幻听 E.内容为指责、辱骂的听幻觉 5.听幻觉最常见于C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6.病人对幻觉的反应有E A.恐惧、愤怒及敌对 B.否认、隐瞒 C.无所谓 D.愉快 E.以上都对 7.正常思维一般都具有E A.目的性 B.连贯性 C.逻辑性 D.实践性 E.以上都对 8.下列哪项不属于思维形式障碍E A.思维迟缓 B.思维散漫 C.病理性赘述 D.思维中断 E.牵连观念 9.关于思维迟缓,下列哪个说法较正确C A.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 B.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C.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D是癔症的典型症状E.是癫痫的典型症状 10.关于思维奔逸,下列哪种说法正确B A.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B.是躁狂症的常见症状 C.是反应性精神病的典型症状 D.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 E.是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 11.病人原先无任何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播音员在说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广播内容并无明显联系。这病人可能的症状为 B A.听幻觉 B.原发性妄想 C.继发性妄想 D.思维散漫 E.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12.一个人的意志强弱主要取决于B A.行为 B.情感 C.思维 D.智能 E.感知觉 13.精神疾病中自杀最多的疾病是B A. 神经衰弱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14.关于自知力以下哪项正确B A.自知力就是指病感 B.自知力是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C.神经症患者都有自知力 D.重性精神病患者都没有自知力 E.有自知力的病人较没有自知力的病人预后好 15.刻板言语常见于C A.强迫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器质性精神病 E.癔症 16.意志增强常见于B A.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B.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C.精神分裂症单纯型

错觉的实验报告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书 实验一 错觉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人体测量学的基本知识,证实最典型的缪勒-莱伊尔(muller--lyer) 视错觉现象的存在和研究错觉量大小。 2、实验器材: 错觉实验仪 3、成员:某某 4、实验内容: (1)仪器有三种不同箭羽线夹角的线段,实验时选择一种做实验,其余的二种用挡板挡 住。 (2)仪器直立于桌面,被试位于一米以远,平视仪器的测试面。主试移动仪器上方的拨 杆,即调整线段中间箭羽线的活动板,使被试感觉到中间箭羽线左右两端的线段长度相等为 至。可以验证箭头线与箭尾线的长度错觉现象,并读出错觉量值。 5、实验数据: 6、实验小结: 本实验中,通过对错觉实验的实施,我们测试了小组成员的长度错觉,差值数据普遍在 3mm左右,我们了解到了人体错觉的基本测量方法。 实验二 大小常性测量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用比对法验证视觉大小常性现象;(2)学习测定大小常性的方法;(3)讨论距 离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4)讨论标准刺激大小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2、实验用具: ep510大小常性测定仪两台。 3、小组成员: 某某 4、实验内容: (1)选择长度为2m以上的场地,让被测者站在距离实验仪器1.5m位置。(2)测试员 调节手边大小常性测量仪,改变两个测量仪三角形大小,使其不同,注意应有时从大到小调, 有时从小到大调,采用abba的序列。指导语如下:“请你注意正前方屏幕上三角形的大小, 并照此大小指挥测试员调节手边的测量器,直到你主观感知到一样大小为止。”报告记录员记 下你调节后图形的数值。 (3)记录员将读得的数据记入大小常性记录表。实验中,记录员不得将测量数据告知被 试。 5、实验数据:(单位:mm) (1)根据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实际差别计算大小常性系数。 kb=(r―s)/(a―-s)或 kt=(lgr―lgs)/(lga―lgs)式中,a:标准三角形 高;r:被试匹配的三角形高; s:完全没有常性时三角形应有的高 s= d /(a* d) (式中d:被试与标准刺激的距离,d:被试与比较刺激的距离) (2)我的测量数据(差值,单位:mm) 6、实验小结: 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在标准刺激下还是在标准距离下,人对物体的大小直觉恒常性系 数都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结果说明:物体远近会导致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变化,而在人的知觉中仍然能较正确地 反映不同物体的实际大小。

心理健康有关概念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说来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心理健康(正常心理状态)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 与社会保持同步。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心理疾病,是一种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催眠的本质及定义

专 论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9月第31卷第9期总第412期 催眠的本质及定义 李建伟 摘要:催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是很多心理过程的结合。从催眠的过程和外在表现来定义催眠 易造成混乱,从与催眠最相关的暗示、恍惚状态和催眠引导三个方面来阐述催眠的本质及其定 义。最后对催眠的定义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催眠,催眠本质,催眠定义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10)09-0012-03 The Nature and Def inition of Hypnosis L I J ian w ei.S chool o f M edical H umanities,T ianj in M edical Univer sity,T ianj in300070,China Abstract:H y pnosis is a co mplex pheno meno n,is combination of a number o f psy cho log ical pr ocesses.Definition of hy pnosis is co nfusing w ith its emphasis o n v ario us procedur es and cere monies.T his paper discusses a ppro aches t o defining hypnosis wit h refer ence to three co mpo nents:sug gestio n,t rance,and inductio n.T he paper also o ffers some proposals fo r a definition. Key Words:hy pnosis,the nature of hy pnosis,the definition of hypnosis 1 导言 催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是很多心理过程的结合,包括选择性注意、放松、设置期望以及在期望的基础上,施加暗示。想象也是催眠体验的一个特征。催眠的过程必须有一定程度的服从。催眠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催眠引导,能够使被试进入催眠状态。另外一部分就是暗示体验的改变(包括自主运动,幻觉和感觉丧失)。至少现在认为,在暗示性和催眠之间的关系中单独的暗示并不等于催眠。催眠诱导本身通常就是一系列暗示组成,这些暗示强调舒适、放松,而且将被催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们内在的体验上。当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时,就会给出暗示。 对于催眠准确的界定,需要考虑两方面因素。第一个方面就是从治疗师的角度、从被试的角度,还是需要把两者都考虑在内。另一方面是界定催眠时,暗示性和意识状态的改变,哪一个起到的作用更大。 H eap[1]从催眠师的角度定义催眠,包括了催眠师的行为和意图,而不是从被试的反应和体验。催眠的一部分界定为 催眠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被称为催眠师,另一方被称为被催眠者。在这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催眠师通过要求被试把注意力集中于他们的观念和图像,能影响被催眠者的感觉、情感、观念和行为 。这个定义虽然没有精确地描述出催眠师的交流过程,但是能够概括出催眠的基本特征。通过这个定义,能够描述被试的反应,并进行预测,能够更科学地研究催眠。 对于这样从实践的角度界定催眠也存在着异议。例如,被试在同样的引导下,能够有不同的反应,甚至一些被试根本没有反应。所以,在催眠的界定中,应该包括被试的反应。英国心理学会(British Psy cholog ical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天津 300070Society)的催眠定义加入了被试反应的相关信息。催眠之中,最重要的三个成分就是暗示、恍惚状态和催眠引导,下面将分别进行讨论。 2 催眠和暗示性的关系 暗示是一种从催眠师到被催眠者的交流。催眠暗示能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包括自动行为,部分功能丧失,记忆扭曲,幻觉和痛觉丧失。开始这些被认为是催眠的魔力。但是同时,有些研究者在没有催眠引导的情况下也报告了同样的反应。这些研究发现了一个公认的结论,催眠之后出现的行为只有在非催眠情况下不会发生才能归于催眠的作用。 在催眠和暗示的相关研究中,催眠和暗示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加强的。当对被试施加暗示时,这样的行为也促进了催眠。同样,先诱导催眠产生,再施加暗示,这也对催眠产生相应变化。H ull认为,催眠和正常状态之间的不同在于数量之间的差异,而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这个理论正确的话,产生催眠特殊效果的是暗示本身,而不是催眠。而催眠的状态只是提高了反应程度。Spanos[2]对催眠的解释更为激进,认为催眠的效果是由于被试的动机、期望和其中扮演的角色所引起的。 对被试施加想象性的暗示时,甚至没有正规的催眠引导时,这些被试就可能被引导进入一个催眠状态[3]。Nash[4]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当告诉被试一个想象性的经验时,任何的暗示都可能构成催眠引导的一部分。并且把这种解释纳入到催眠的定义中,能够重新科学地解释催眠现象。 总之,催眠和暗示的关系是复杂的,但是有些是可以肯定的,例如,催眠引导本身就可以被称为暗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暗示都是催眠引导。催眠引导对催眠中的暗示有些特殊的作用。被催眠者完全以一种无意识

错觉和视知觉现象及应用__教案

授课人: 授课时间:四十分钟 年级:高一年级 错觉和视知觉现象及应用 【教学目标】: 01 理解错觉和视知觉现象。 02错觉和视知觉现象对绘画和设计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 掌握错觉和视知觉现象,并能运用错觉和视知觉原理分析绘画及设计作品。 【教学难点】:运用错觉和视知觉原理分析绘画及设计作品。 【课前准备】:导学案、教案、收集图形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提问,讨论,探究,讲解,共同欣赏。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视觉游戏开展(请同学们欣赏视觉图片,感受不同的视觉图片带来的 震撼。) 1、请同学们做一个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画两条同样长的线条,请同学 们思考一下,你可以在两根线条上加点什么让两根原本一样长的线 条看起来不一样长呢? 参考答案: 2、提问:①向哪个方向转? ②看着黑灯泡30秒以上,再看白色的墙壁,你看到了什么? ③仔细盯着黑点看,你发现了什么?

01 顺时针转,右脑发达;逆时针转,左脑发达。都能看到,说明很聪明。 02 看见灯泡亮了。 03 发现旁边的阴影消失了。 二、主体内容(课内小组探究、概念认识) 1、错觉: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误 差。。 2、常见的视觉错觉现象有哪些呢?(以图例说明) 立体感错觉、曲直错觉、大小错觉、长短错觉、色彩错觉、透视错觉、明暗错觉、立体错觉、动感错觉等等。 3、特殊错觉—矛盾空间的产生: 如图所示,经过图中的几个变化过程,发生了错位,产生的空间在真实的立体空间中是不可能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这就是矛盾空间。 4、图底关系的概念: 绘制的图形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图底关系,有时也被称为正负形、反转现象。(一般把小的部分看作图,大的部分看作底.图底之间可以随时转换) )鲁宾之杯 5、错觉和视知觉在绘画及设计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底 (负形) 图 (正形)

色彩的错视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试论色彩的错视,对比在设计(建筑及展示)中的运用 建筑11 张子吟11106200128 错视的概念 所谓的视错觉,实际就是当人和动物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会因为参照物的选择不当或者因为外界自然光、色彩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客观上的视觉偏差,或者由于人和动物在过去的生活积累中所产生的经验知识或其本能反应等主观意识的影响,造成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有所失误。 “13本著名设计家兼教育家佐口七郎就视觉语言在设计中的应用提出的几点要素甚有道理,其中一个观点就是:视觉语言具有将形态和意识简洁化的倾向。”而作为视觉语言的一部分——视错觉语言有弱化艺术性的倾向。设计文化中直接影响到设计的创造、流行趋势以及形式变化的根本因索,我们可称之为视错觉语言之体现。设计当中不能一味地利用视错觉艺术性层面。这就需要对视错觉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利用优势视错觉,尽量抑制劣势视错觉,把它技术性地运用到设计中来,就能拓展我们的创作思路,不断优化创作设计。 所谓技术性,就是借视错觉的规律来加强造型效果,使原来比较笨重、呆滞、生硬的形体变得轻巧、精细、新颖。矫正错视,就是在充分估计错视的基础上利用错视规律,在实际设计中适当改变某些量和某些关系,使受错视影响的视觉“补偿”或“还原”成正常的效果。 视错觉一般分为性的错觉和色的错觉两大类。形的错觉主要有长短,大小,远近,高低,幻觉,分割,对比等。色的错觉主要有光渗、距离、温度、重量等。这里讨论的主要是色彩的视错觉。 色彩的错视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光:在建筑设计中,将光和色彩与形式结合起来的能力往往是关键。暖色与冷色往往是 通过光来加以“结合”的。在建筑设计中,形式的涵义———尺寸、形式和材料多半得到了意识的强调,并以逻辑思维进行计划,色彩则也在较多情况下是在无意识中运用的,是通过直觉这种色彩感来使用的。在现代建筑中,完全是由现代绘画所发现的平面对色彩节奏的产生也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将纯色彩的平面揉合到建筑的节奏与结构中去,既有和谐的效果,又能给人以新奇感。“色彩结合”不仅仅是一种约定俗成,而且也是个习惯问题,正如在建筑领域所看到的不断变化着的色彩结合那样,往往是个急剧产生的习惯问题,认为“蓝色和绿色不应入目”的这种观念在今天看来几乎是没有根据的,而柯布西耶在后期立体主义时期将褐色与蓝色结合起来的革命,现在也完全被建筑设计所接受了。光与色的透明效果在许多领域中为视错觉艺术家和建筑师所探索,如用于建筑物上窗户的布局,或用于显露某种气氛的远景等。

精神科试题及答案

精神病学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感知的定义为 A.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B.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被意识到的过程 C.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D.客观刺激作用于人脑的过程 E.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引起错觉的常见因素为 A.感觉条件差 B.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 C.疲劳 D.谵妄状态 E.以上都对 3.关于幻觉的定义为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 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 E.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程 4.不一定有诊断意义的听幻觉为 A.争论性幻听 B.评论性幻听 C.命令性幻听

D.原始性幻听 E.内容为指责、辱骂的听幻觉 5.听幻觉最常见于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6.病人对幻觉的反应有 A.恐惧、愤怒及敌对 B.否认、隐瞒 C.无所谓 D.愉快 E.以上都对 7.正常思维一般都具有 A.目的性 B.连贯性 C.逻辑性 D.实践性 E.以上都对 8.下列哪项不属于思维形式障碍 A.思维迟缓 B.思维散漫 C.病理性赘述 D.思维中 断 E.牵连观念 9.关于思维迟缓,下列哪个说法较正确 A.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 B.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C.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D是癔症的典型症状 E.是癫痫的典型症状 10.关于思维奔逸,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B.是躁狂症的常见症状

C.是反应性精神病的典型症状 D.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 E.是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 11...病人原先无任何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播音员在说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广播内容并无明显联系。这病人可能的症状为 A.听幻觉 B.原发性妄想 C.继发性妄想 D.思维散漫 E.病理 性象征性思维 12.一个人的意志强弱主要取决于 A.行为 B.情感 C.思维 D.智能 E.感知觉 13.精神疾病中自杀最多的疾病是 A. 神经衰弱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14.关于自知力以下哪项正确 A.自知力就是指病感 B.自知力是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C.神经症患者都有自知力 D.重性精神病患者都没有自知力 E.有自知力的病人较没有自知力的病人预后好 15.刻板言语常见于 A.强迫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器质性精神病 E.癔症 16.意志增强常见于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一)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一) 摘要:物体是客观存在的,但视觉现象并非完全是客观存在,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在起作用。当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美术工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 关键词:色彩错觉幻觉 挡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美术工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 1.视觉后像当视觉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这种现象叫视觉后像。 这种后像一般有两种: a、正后像:如果你在黑暗的深夜,先看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那么在黑暗中就会出现那盏灯的影像,这种叫正后像。日光灯的灯光是闪动的,它的频率大约是100次/秒,由于眼睛的正后像作用我们并没有观察出来。电影也是利用这个原理,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银幕上物体的运动是连贯的。 b、负后像:正后像是神经在尚未完成工作时引起的。负后像是神经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当你在阳光下写生一朵鲜红的花,观察良久,然后迅速将视线移到白 注例]:斑马的保护色与其他动物的保护色不同,其他动物一般将自身的色彩尽量接近所生长的环境色,使对方难以辨认。而斑马则采用同时对比时的错视和视觉后像效果来保护自己。原理是:当斑马在快速飞奔,使追逐捕捉它的狮子在观看时,由于同时对比的错视作用,身体的前一个视觉印象还没有消失时,身体已经飞奔出,使狮子不能正确判断斑马的位置,所以往往捕空。这是它保护自身的方法。 纸上,这时你会发现白纸上有一朵与那朵红花形状相同的绿花。这种现象在生理上解释为:当人们观看红色光持久时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疲劳,要保持这种不变的红色印象,在视网膜上映有红花的这个区域的视锥细胞的感红蛋白,只有大量红光才能继续激起它们产生红色信息。当你将视线迅速移到白纸上,白纸上反映到视网膜上原红花影像的那个区域中的白光中所含的那部分红光,其量不能激起这个区域疲劳过度的红色感色蛋白的迅速合成,也就是不能激起那个区域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红色信息,而恰恰在这时,原在这个区域一直处于抑制状态的那部分绿色视锥细胞在仅有白光中的那部分绿色光的刺激下格外活跃,所以这个区域给人的印象是绿色的。当然这种现象瞬间即消失了。这种负后像色彩错觉一般都是补色关系的,如:红-绿、黄-紫、橙-青紫。黑与白也同样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其原理相同。 2.同时对比同时对比是指眼睛同时受到色彩刺激时,色彩感觉发生相互排斥现象。刺激的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性质的感觉向对应方面发展。当我们用色彩构图时,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同一灰色在红底上呈现绿味,在绿底上呈现红味,在紫底上呈现黄味,在黄底上呈现紫味;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蓝、紫不同底色上呈现补色感觉。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青;红与绿并置,红显得更红,绿显得更绿;各种相邻的色在交界处,对比表现得更为强烈。(参见彩图39、40、41、61)由此可见,色彩同时对比可得如下规律: a、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色更亮,暗色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色更艳,灰色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色更冷,暖色更暖。 b、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地位。 c、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艳度同时增加。 d、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相邻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最新精神科试题及答案

精神病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感知的定义为 A.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B.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被意识到的过程 C.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D.客观刺激作用于人脑的过程 E.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引起错觉的常见因素为 A.感觉条件差 B.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 C.疲劳 D.谵妄状态 E.以上都对 3.关于幻觉的定义为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 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 E.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程 4.不一定有诊断意义的听幻觉为 A.争论性幻听 B.评论性幻听 C.命令性幻听 D.原始性幻听 E.内容为指责、辱骂的听幻觉 5.听幻觉最常见于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6.病人对幻觉的反应有 A.恐惧、愤怒及敌对 B.否认、隐瞒 C.无所谓 D.愉快 E.以上都对 7.正常思维一般都具有 A.目的性 B.连贯性 C.逻辑性 D.实践性 E.以上都对 8.下列哪项不属于思维形式障碍 A.思维迟缓 B.思维散漫 C.病理性赘述 D.思维中断 E.牵连观念 9.关于思维迟缓,下列哪个说法较正确 A.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 B.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C.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D是癔症的典型症状 E.是癫痫的典型症状 10.关于思维奔逸,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B.是躁狂症的常见症状 C.是反应性精神病的典型症状 D.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 E.是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

11...病人原先无任何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播音员在说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广播内容并无明显联系。这病人可能的症状为 A.听幻觉 B.原发性妄想 C.继发性妄想 D.思维散漫 E.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12.一个人的意志强弱主要取决于 A.行为 B.情感 C.思维 D.智能 E.感知觉 13.精神疾病中自杀最多的疾病是 A. 神经衰弱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14.关于自知力以下哪项正确 A.自知力就是指病感 B.自知力是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C.神经症患者都有自知力 D.重性精神病患者都没有自知力 E.有自知力的病人较没有自知力的病人预后好 15.刻板言语常见于 A.强迫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器质性精神病 E.癔症 16.意志增强常见于 A.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B.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C.精神分裂症单纯型 D.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E.慢性精神分裂症 17.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为 A.注意力不集中 B.思维散漫 C.情感高涨 D.脑部器质性疾病 E.情绪低落 18.在记忆过程中,与保存有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A.注意力不集中 B.脑部器质性疾病 C.情绪因素 D.思维障碍 E.躯体疾病 19.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部分或全部不能再现以往的经验称为记忆错误 B.由于再现的失真而引起的记忆障碍称为遗忘 C.病人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亲身经历的记忆称为错构 D.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具体时间,具体人物或地点上搞错了,称为错构 E.病人把从未见过的人当作熟人或朋友认识,称为虚构 20.关于虚构,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虚构的内容固定不变 B.虚构的内容经常改变 C.虚构是病理性谎言 D.虚构常见于人格障碍 E.虚构就是错构 21.谵妄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情感障碍 B.思维障碍 C.行为障碍 D.记忆障碍 E.意识障碍 22.谵妄的特点是 A.有幻觉 B.有错觉 C.有定向障碍 D.意识障碍 E.以上都对 23.谵妄常由下列哪种疾病引起 A.抑郁症 B.躁狂症 C.精神分裂症 D.感染中毒 E.癔症 24.谵妄时最多见的幻觉是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参考模板)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摘要:物体是客观存在的,但视觉现象并非完全是客观存在,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在起作用。当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美术工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 关键词:色彩错觉幻觉 挡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美术工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 1.视觉后像当视觉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这种现象叫视觉后像。 这种后像一般有两种: a、正后像:如果你在黑暗的深夜,先看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那么在黑暗中就会出现那盏灯的影像,这种叫正后像。日光灯

的灯光是闪动的,它的频率大约是100次/秒,由于眼睛的正后像作用我们并没有观察出来。电影也是利用这个原理,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银幕上物体的运动是连贯的。

b、负后像:正后像是神经在尚未完成工作时引起的。负后像是神经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当你在阳光下写生一朵鲜红的花,观察良久,然后迅速将视线移到白 [注例]:斑马的保护色与其他动物的保护色不同,其他动物一般将自身的色彩尽量接近所生长的环境色,使对方难以辨认。而斑马则采用同时对比时的错视和视觉后像效果来保护自己。原理是:当斑马在快速飞奔,使追逐捕捉它的狮子在观看时,由于同时对比的错视作用,身体的前一个视觉印象还没有消失时,身体已经飞奔出,使狮子不能正确判断斑马的位置,所以往往捕空。这是它保护自身的方法。 纸上,这时你会发现白纸上有一朵与那朵红花形状相同的绿花。这种现象在生理上解释为:当人们观看红色光持久时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疲劳,要保持这种不变的红色印象,在视网膜上映有红花的这个区域的视锥细胞的感红蛋白,只有大量红光才能继续激起它们产生红色信息。当你将视线迅速移到白纸上,白纸上反映到视网膜上原红花影像的那个区域中的白光中所含的那部分红光,其量不能激起这个区域疲劳过度的红色感色蛋白的迅速合成,也就是不能激起那个区域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红色信息,而恰恰在这时,原在这个区域一直处于抑制状态的那部分绿色视锥细胞在仅有白光中的那部分绿色光的刺激下格外活跃,所以这个区域给人的印象是绿色的。当然这种现象瞬间即消

心理学基本概念

心理学基本概念 1.安慰剂效应:人们往往因为相信已经服用了有效药物而出现行为变化。 2.暗示的力量:安慰疗法与安慰剂的作用靠的是暗示的力量。 3.暗示是“把一种思想强加给另一个人的大脑的行为”。 4.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 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成为“巴纳姆效应”。人难以脱离自己,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审视自己,只能参照周围人来认识自己,因此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也叫“巴纳姆效应”。该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更相信他人给自己的评价;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5.保守主义:一旦人们形成了对某一事件的概率判断,那么当呈现给他新信息的时候, 他改变其原先判断的速度是比较慢的。这种不愿意改变先前概率估计的惰性被称为“保守主义”。 6.比较情感(emotions of comparison) 7.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损失规避的直接效应就是人们往往不愿意放弃自 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即他们的“禀赋”,来换取在其他情况下自己喜欢的东西。损失的心理效用大于等量收益。因此,人们倾向于偏爱现状或事物本来的样子。 8.补偿性决策策略(compensatory decision strategies)是指用一个维度补偿另一维度 的策略。 9.布里丹毛驴效应:在心理学中,把决策过程中那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 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10.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的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别人厌倦、反感和不耐 烦的心理现象。 11.出生次序与人格特质: 12.从众(conformity):指人们采纳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 13.代表性直觉:因为一个事件可以成为另一个事件的典型代表。 14.登门槛技巧(the foot-in-the-door technique):一旦人们有一只脚跨入了门槛,就能 够利用你的承诺感增加你随后的依从性。 15.低自我监控者非常注重自己的行为与其内在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的一致性,他们并 不是为了行为线索而监控情境,他们往往持有旨在满足价值表达的态度。 16.敌意媒体效应:每一党派的人都会认为,媒体就某一颇有争议的报道是不公平的, 且偏向他们所支持立场的对立面。 17.定势(set)是指准备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某种刺激进行知觉或反应。定势有运 动定势、心理定势、知觉定势等三种。 18.妒忌心理:人们在看到比他们低微的人在追求光荣或快乐方面接近或赶上他们时, 他们就感觉到的那种情感。 19.顿悟(insight)是对一个问题或策略形成独特的、有时看起来很是突然的理解,它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0.恶意(malice)是对他人苦难的一种喜悦,并无任何友谊或敌意引起这种关切或喜 悦。 21.非理性的信念坚持(irrational belief persistence):它是指来自于搜索证据和推论中

错觉和假象

“真象与假象、假象与错觉”关系的比较 有人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有人说:“不要相信你的眼睛,你的眼睛也会欺骗你。要相信你的大脑。”如何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分清真象与假象、假象与错觉的关系。 一、真象与假象的关系 1. 区别: (1)真象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而假象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2)例如,苹果落地的现象,是真象。月亮在晚上发光的现象,是假象,月亮本身不发光,但皓月当空时,使人感到它是个能发光的天体。 2. 联系: 真象与假象都属于客观范畴,都是客观的东西,是本质的表现形式。 二、假象与错觉的关系 我们可做一个小实验:我们把自己的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盆中和冷水盆中,感觉一个是热的,一个是冷的,这种感觉是正确的。然后再把自己的两只手同时放入温度一样的温水盆中,先前放入热水盆中的手此时感觉水是冷的,先前放入冷水盆中的手此时感觉水是热的。其实这盆温水的温度是一样的,但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这究竟是假象还是错觉呢?下面我们对假象与错觉作一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1. 区别: (1)假象是由客观事物本身决定并歪曲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留给人的印象,不是感知上的错误,而是人们由于客观事物外部实际表现的反映。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是对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既不属于客观事物,也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某种体现,它表明的是客观事物与主观反映者之间的矛盾。 (2)假象是属于客观范畴的东西,错觉是属于主观范畴的东西。 2. 联系: 假象是引起错觉的一个主要原因,错觉是由于人们受假象迷惑的结果。 因此,假象不是错觉。人们对同样温度的水感觉差异很大,这是一种错觉,不是假象。如2003年圣诞节前夕,在英国汉普顿宫再现“鬼影”,科学解释:可能是寒冷气流和昏暗照明造成的错觉。 综上所述,前文中的两种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也都是片面性。若眼见的是真象,就会“眼见为实”;眼见的是假象,那就会“眼见不一定为实”;若是视觉出问题,那就是错觉。第一种观点,强调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相信道听途说,不要人云亦云,这是合理的一面。但事实上,眼睛所看见的只是事物的现象,看不见事物的本质,且事物的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再加上错觉的存在,所以,只相信自己的感觉,自以为是,不相信别人,不相信科学理论,这是极其片面与错误的。一部分人相信和宣传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所持的理由就是“亲眼所见,绝对可靠”。第二种观点,正如上面所分析的,“眼见不一定为实”,如我们天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可实际上不是太阳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太阳转。所以眼睛有时也会欺骗我们,只有凭大脑进行抽象思维,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但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没有大量的感性认识作基础,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样是靠不住的;现象与本质又是密切联系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必须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以丰富生动的现象为先导,从现象入手,不可否认现象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否认了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了研究现象的重要性,因而是错误的。

第三章精神症状学

第三章精神障碍症状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见感知觉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 2.掌握常见思维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 3.掌握常见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 4.掌握常见意志行为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 5.掌握智能障碍、记忆障碍及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 6.掌握自知力的含义。 7.了解精神症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8.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识别常见的精神症状,因为准确识别精神症状是诊断精神疾病和护理精神病患者的基础。 二、练习题 【选择题】 1.感知的定义为 A.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觉体验 B.客观刺激作用域感觉器官而被意识到的过程 C.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D.客观刺激作用于人脑的过程 E.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引起错觉的常见因素为 A.感觉条件差 B.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 C.疲劳 D.谵妄状态 E.以上都对 3.关于幻觉的定义为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 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知觉体验 D.对客观刺激的感觉体验 E.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程 4.不一定有诊断意义的听幻觉为 A.争论性幻听 B.评论性幻听 C.命令性幻听 D.原始性幻听 E.内容为指责、辱骂的幻听 5.听幻觉最常见于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6.病人对幻觉的反应有

A.恐惧、愤怒及敌对 B.否认、隐瞒 C.无所谓 D.愉快 E.以上都对 7.下列哪项不属于思维形式障碍 A.思维迟缓 B.思维散漫 C.病理性赘述 D.思维中断 E.牵连观念 8.关于思维迟缓,下列说法哪个最正确 A.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 B.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C.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D.是癔症的典型症状 E.是癫痫的典型症状 9.关于思维奔逸,下列说法哪个正确 A.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B.是躁狂症的常见症状 C.是反应性精神病的典型症状 D.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 E.是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 10.病人原先无任何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广播员在说他、要陷害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广播内容并无明显联系。这病人最可能的症状为 A.听幻觉 B.原发性妄想 C.继发性妄想 D.思维散漫 E.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11.刻板语言常见于 A.强迫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器质性精神病 E.分离性障碍(癔症) 12.意志增强常见于 A.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B.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C.精神分裂症单纯型 D.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E.慢性精神分裂症 13.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为 A.注意力不集中

错觉和幻觉

错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错觉又叫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触觉错觉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错觉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面。如当你掂量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块时,你会感到铁块重,这是形重错觉;当你坐在正在开着的火车上,看车窗外的树木时,会以为树木在移动,这是运动错觉等等。 1、错觉是歪曲的知觉; 2、错觉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条件具备,必然产生; 3、错觉的产生具有固定的倾向。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错觉是比较普遍的,由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所构成的知觉经验,都会有错觉。在火车未开动之前,常因邻近车厢的移动,觉得自己车厢已经开动。这种现象称为移动错觉。再如,在火车尾部窗口俯视铁轨时,若火车是开动的,就会觉得铁轨好像是从车底下向后迅速伸出;若火车遽然停止,就会觉得铁轨好像是向车底迅速缩进。当注视电扇转动时,会觉得忽而正转,忽而倒转,甚至有时会有暂时停止不转的感觉。 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至今尚不清楚。一般认为:⑴错觉不是观念问题,而是知觉问题,因为即使知道是错觉也不会改变;⑵错觉不是发生在视网膜上;⑶视错觉不是视觉器官的活动所引起的。 左图:横竖错觉(horizontal-vertical illusion)属视错觉现象之一。横竖两等长直线,竖者垂直立于横者中点时,看起来竖者较长。 中图: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属视错觉现象之—。图中两条横线等长,惟以两端所附箭头方向不同,看起来下边的横线较长。 右图:奥尔比逊(Orbison illusion)属视错觉现象之一。图中圆形看来并非正圆,方形看来并非正方。其实圆者为正圆,方者为正方。

心理课教案—课题1-趣味错觉

课题1:趣味错觉(Illusion)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让学生对心理学有大致的了解,清楚它的分类,它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2)了解视觉方面的一些错觉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当前心理学的分类及地位 (2)观看图片、讨论各自的想法 (3)上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思考,仔细观察,开放思维的好习惯。培养其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看出图片中的隐藏信息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错觉图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T:在生活中,哪里有看到过“心理”字样。无论从媒体、杂志上都可以说 S:…… T:现在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心理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心理学也被称作是21世纪的一个重要领域。电视节目如《心理访谈》、《心灵花园》等,都在不断请入心理学的咨询师。 在2000年开始,心理学作为一门课程被引入了高中课堂。近两年中小学也渐渐将其引入。其实在国外,这是一门与语、数、英同等重要的课程,每个人都从小到大作为必修课。 你觉得生活中,什么时候要懂点心理学 S:…… T:好,同学们说得都挺具体。其实,在心理学应用的范围还要广阔呢! 这是一门大的科学。随着近来的发展,有相当多的分支及领域。比如社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异常心理学、成功心理学、普通心理学……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个心理学中的一员,关于错觉。可能结束后,你会发现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 2.内容 (1)黑林图形 T:黑线看起来是不是向外弯曲的 S: T:其实与两条深线条平行。

(2)梯形幻觉 T:哪条线显得更长一些 S:L1 T:其实L1与 L2是一样长。 用尺测量两者长度。 (3)长度与透视 T:AB与CD哪条线段更长 S:AB T:一起来用尺检测下。AB与CD一样长。 (4)棋盘 T:在一个平面上吗 S: T:棋盘完全是平面的,这个棋盘以瑞典艺术家奥斯卡·路透斯沃德的一个设计为基础。 (5)埃斯切尔盒子 T:这个盒子有什么奇特之处 S: T:这是一只不可能完成的盒子。

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育才中学七(2)班童靖怡指导老师龚晓锋 世界上,有许多现象我们不能看它表面,而是要分析它内在的实质。其实这往往是一种科学自然现象,我们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来分析它,这样就能够解开谜题。 那是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和妈妈从朋友家回来。半路上,我突然尖叫起来:“救命啊,救命啊!有鬼啊——”“哎呀,”妈妈从容地说,“傻妞,不过是一只小猫啦!”我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真是虚惊一场,刚才还吓得半死。走着走着,心中突然冒出疑问:为什么我会把小猫看成鬼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为了解开谜题,我进行了一次“艰难”的调查。晚上,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我趴在床上,看看我会不会有看错东西。不出我所料,我将衣架看成了一个人,还以为是小偷,拼命大喊“抓小偷”。结果,灯开起来一瞧,原来是我的衣架,害得爸爸遭邻居一顿骂。我想搞清楚到底为什么,去问了爸爸,原来一切都是因为我产生了错觉。 查找了许多资料后,我恍然大悟: 错觉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最常见的是视觉方面的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其机制现在尚未完全弄清。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是与我们感觉器官的机构和特性有关;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我们生存的条件以及生活的经验有关。 原来,视觉的形成需要有完整的视觉分析器,包括眼球和大脑皮层枕叶,以及两者之间视觉错觉的视路系统。由于光线的特性,人眼对光线的刺激可以产生相当复杂的反应,表现有多种功能。当人们看

东西时,物体的影像经过瞳孔和晶状体,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在受到光刺激后,将光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再根据人的经验、记忆、分析、判断、识别等极为复杂的过程而构成视觉,在大脑中形成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概念。人的眼睛不仅可以区分物体的形状、明暗及颜色,而且在视觉分析器与运动分析器的协调作用下,产生更多的视觉功能,同时各功能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使视觉更精美、完善。因此视觉为多功能名称,我们常说的视力仅为其内容之一,广义的视功能应由视觉感觉、量子吸收、特定的空间时间构图及心理神经一致性四个连续阶段组成。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得到的知觉与事实不相符合,那是因为这种知觉是在特定的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非错觉。如将筷子斜插在有水的水杯里,看上去筷子变得不直了,在水中的部分向下错开了。这是因为插入水中的部分进入与空气不同的介质,而产生的折射现象所引起的。把筷子看成曲折的是正常的、合理的现象。又如海市蜃楼、汽车上凸面的倒车镜以及哈哈镜,这些幻影或所产生变形的图像,都不能看成是错觉。 就错觉而言,除去“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以及“风摇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等等这些和主观情境相关联的不算外,诸如基于我们生理基础的那些现象所造成的错觉也不在少数。 例如,看电影时银幕上人物的动作是跳动的而图像又是明暗交替的,但我们看起来,人物的动作是连续的,同时也没有明暗变化。这是利用了眼睛视觉存留的特性。电影画面每秒钟以24个的速度变换,这样“跳动”的画面就被看成连续动作,同时因眼睛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住作用于它的光效应,人们看到的不是一系列闪动的图画,而是稳定的画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