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下列关于常见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

B.Ca(OH)2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其与氧气反应

D.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问后,其溶液质量减小

【答案】C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了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保存及用途。

【解答】A、根据碱的通性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碱性,所以A正确;B、氢氧化钙虽然是强碱性物质,但是由于微溶于水,可以缓慢改善土壤,所以B正确;

C、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最后变成稀硫酸,所以必须密闭保存,浓硫酸不会和氧气发生反应,所以C错误;

D、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HCl会逸出,溶液质量会减小,所以D正确。故选C。

2.【答题】现有五种物质a.熟石灰;b.浓硫酸;c.稀硫酸;d.活性炭;e.石墨,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实验室常用做干燥剂的是______;

(2)常用于冰箱除异味是______;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4)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____。

【答案】b,d,a,c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用途。

【解答】(1)实验室常用做干燥剂的是浓硫酸;(2)常用于冰箱除异味是活性炭;(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4)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稀硫酸。

3.【答题】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有些金属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酸碱度的测定、中和反应、化合价的规律、金属与酸的反应。

【解答】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但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故A正确;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uO+HCl=CuCl2+H2O,不属于中和反应。故B错误;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H2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故C错误;D、有些金属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如

CaCO3+H2SO4=CaSO4+H2O+ CO2↑。故D错误。故选A。

4.【答题】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C.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的应用。

【解答】A、熟石灰显碱性,与土壤中的酸反应,利用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B、熟石灰显碱性,但硫酸铜是盐,则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C、Al(OH)3属于碱,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Al(OH)3与盐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液; D、NaOH溶液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B。

5.【答题】向盛有10mL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下列图像能体现溶液pH变化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

【解答】向盛有10mL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二者会发生反应,酸性变弱,其pH值变大,当氢氧化钠继续加入,碱性会逐渐变强,pH会大于7,故选B。

6.【答题】将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混合后溶液的pH<7

B.混合后溶液为氯化钠溶液

C.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是混合前两种溶液的质量之和

D.混合后溶液中水的质量大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中水的质量之和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A、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故A正确;

B、混合后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则溶液呈中性,石蕊为紫色,不会变红,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是混合前两种溶液的质量之和,故C正确;

D、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水,所以混合后溶液中水的质量大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中水的质量之和,故D正确。故选B。

7.【答题】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烧碱

B.食盐

C.熟石灰

D.大理石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解答】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碱,能中和酸性物质,但具有很强烈的腐蚀性,选项错误;B、食盐是一种常见的盐,显中性,不能改良酸性土壤,选项错误;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显碱性,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结构,选项正确;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错误。故选C。

8.【答题】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盐酸和铁锈

B.铁和硫酸铜

C.硫酸和氢氧化钙

D.碳酸钠和硫酸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

【解答】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金属氧化物,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金属和盐,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错误;C、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选项正确;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盐和酸,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错误。故选C。

9.【答题】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遇酸碱的变色情况。

【解答】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溶液变红,遇酸溶液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由红色变为无色。故选C。

10.【答题】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碱性溶液的侵蚀,所以我们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由此可知,护发剂的pH()

A.<7

B.>7

C.=7

D.比洗发剂的pH大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答】洗发水的pH大于7,显碱性,而护发素的pH小于7,显酸性,故利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既能去除污垢又能使头发健康成长。故选A。

11.【答题】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硫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溶液pH的变化图像。

【解答】由题中信息知,A、图中c点所示溶液pH小于7,呈酸性。故A错误;

B、图中反应前pH>7,则是将硫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a点所示溶液中,pH >7,说明NaOH过量,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故B错误;

C、该实验是将硫酸逐滴滴入到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故C错误;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D正确。故选D。

12.【答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来探究中和反应的规律时,其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a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A.HCl、NaOH

B.NaCl

C.NaCl、NaOH

D.NaCl、HCl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答】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故选C。

13.【答题】判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

B.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则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D.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酸的性质、水的组成、元素的概念、中和反应。

【解答】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A正确;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错误;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均为10,不属于同种元素,C错误;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D错误。故选A。

14.【答题】下列物质中,能跟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Fe

B.Ba(NO3)2

C.Na2CO3

D.NaOH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

【解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能跟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一种碱,故选D。

15.【答题】下列实际应用中,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B.用酸洗去金属表面的铁锈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蚊子能分泌出蚁酸)止痒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的应用。

【解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A、是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用酸洗去金属表面的铁锈,是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反应物中没有碱,不属于中和反应;C、是熟石灰和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D、是稀氨水与蚁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B。

16.【答题】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贰,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A.食醋

B.料酒

C.纯碱

D.食盐水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答】新鲜芋艿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贰,所选的物质应该能与碱反应且对皮肤无副作用。A、食醋显酸性,能与皂角贰发生反应,选项正确。B、料

酒显中性,不符合要求,选项错误。C、纯碱显碱性,不符合要求,选项错误。D、食盐水显中性,不符合要求,选项错误。故选A。

17.【答题】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2HCl + CuO = CuCl2 + H2O

B.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D.CaO + H2O = Ca(OH)2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

【解答】反应物一种是碱一种是酸,而且反应产物是盐和水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C.。

18.【答题】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酸的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中和反应、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A错误; pH小于7,溶液显酸性。食醋是酸性溶液,pH小于7,B 正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两方面要同时满足,C错误;如果恒温蒸发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错误。

19.【答题】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均从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中选取。实验后将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甲组废液无色,而乙组废液呈红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或稀硫酸

B.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C.将适量的甲组废液滴入乙组废液中溶液一定会变成无色

D.两组的废液都有可能显酸性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

【解答】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无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甲组废液无色,则甲组废液中一定没有石蕊溶液,则必然有酚酞试液,那么溶液显酸性或中性,根据题目提供的试剂可知,可能是稀硫酸或稀盐酸或者中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乙组废液呈红色,在指示剂可能是石蕊试液也可能是酚酞试液。如果是石蕊试液,则溶液显酸

性,含稀硫酸或稀盐酸。如果是酚酞试液,则溶液显碱性,含氢氧化钠;根据上述分析,甲组废液含酚酞试液,呈酸性或中性,乙组废液含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呈酸性或碱性,则将适量的甲组废液滴入乙组废液中溶液不一定会变成无色。故选D。

20.【答题】某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测出了家中某些物质的pH:

(1)上述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______。

(2)若被马蜂(毒刺呈碱性)蜇了,可涂抹上述物质中的______在皮肤上,理由是______。蚊虫叮咬时分泌蚁酸而使人痛痒难忍,涂抹______或______可以减轻肿痛。

【答案】(1)食醋;(2)食醋;中和毒刺的碱性;肥皂水;牙膏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中和反应的应用。

【解答】(1)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pH<7,溶液为酸性,所以填“食醋”;(2)利用酸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毒刺呈碱性,则需要涂抹酸性物质,蚊虫叮咬时分泌蚁酸,则需要涂抹碱性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