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亮石山金矿详查2014430

亮石山金矿详查2014430

亮石山金矿详查2014430
亮石山金矿详查2014430

第六章矿山开采技术条件

6.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6.1.1矿区自然地理概况

6.1.1.1地形地貌

铜陵亮石山金矿位于铜陵市南东115°方位,直距约14公里处的铜陵县朱村境内,隶属安徽铜陵县天门镇辖区。矿区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7°57′15″,北纬30°52′22″。矿区地处长江中下游沿江丘陵地带,属沿江丘陵区。区域上地势为“两沟夹一脊”,东部为盛冲,有盛冲河与盛冲水库组成一沟,西部为棋子冲,有朱村河与东风水库组成一沟;中间为低山~丘陵剥蚀~侵蚀地貌。矿区地势中间高、两侧低,山体多呈北东走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矿区内最高点为亮石山标高316.8米,最低点外郞坑村口标高48.1米,相对高差269.7米。地表分水岭总体呈北北东向,约呈“S”型弯曲,分水岭东侧以碳酸盐岩为主,山顶圆滑、常见岩溶洼地和比较大泉眼(如盛冲泉),地表水系呈树枝状,为岩溶地貌;西侧以碎屑岩为主,山顶相对尖,山脊窄,山沟(水系)呈格子状,如棋盘,所以叫棋子冲,为风化剥蚀地貌。矿床位于次级分水岭亮石山的南西坡。矿床最低排水基准面标高64米。

6.1.1.2水系

本区域属长江水系的顺安分支水系系列。矿区内南北各一条水系,于2013年7月4日观测量8.08l/s;南侧水系(再生选矿厂和堆浸选矿厂的下游小桥下)于2013年7月4日观测量23.47l/s;两条水系汇集朱村河—羊河—顺安河,最终注入长江。上述河溪当山洪暴发时,流量骤增数倍至数拾倍,具有明显山区河流特点,为矿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泄洪通道,也是地下水最主要的排泄通道。矿区最大的地表水体分布在矿床的南西侧,主要为东风水库和朱村河,是当地农田灌溉水源地。

6.1.1.3气候

矿区地处亚热带的北缘,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无霜期240天,湿度大,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6.2℃,

平均最冷气温3℃(1月),极端最低气温-14.3℃(1969.2),平均最高气温28.8℃(7月),极端最高气温41.2℃(1968.7);多年相对平均湿度78%,历年最小相对湿度6%;年均降水量1244mm(集中于4-8月),最大年降雨量1941.0mm(1983),最小年降雨量697.9mm(1978)平均降雨天数136天,最大日降雨量173.4mm (1983.6.20);受冷暖锋交汇影响,极端气候条件如雷雨天气出现频繁,年雷暴日数40天,其他还有连阴雨,干旱低温及局部冰雹、龙卷风等。干旱最严重的年份在1978年6月~10月,无雨日百余天。暴雨时限一般在4至9月,以7、8月最多。

6.1.2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6.1.2.1区域地下水分布

本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贵池~繁昌凹断褶束的中段的大成山背斜南西段的南东翼,属大城山背斜蓄水单元。大成山背斜受一系列北西向断裂破坏,轴向变化较大,南西段为70°~80°,中段则转成30°左右,约呈“S”型弯曲。区域上出露一套碎屑岩建造和碳酸盐岩建造,地层自志留系至三叠系及侏罗系和始新系、近新系。碎屑岩建造多为裂隙水为主,富水程度弱~极

-Ca·Na为主;碳酸盐岩建造多为岩溶裂隙水~弱,局部中等,水化学一般以HCO

3

溶洞水为主,富水程度弱~中等,局部富水程度强。同时,区域地下水分布于褶皱、构造直接相关,背向斜一般在转折收敛部位富水,向斜核部蓄水;构造、裂隙复合地段导水与蓄水。

6.1.2.2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区域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大部分大气降水沿地表径流、排泄汇集地表水体,一部分沿构造、裂隙、风化带、岩溶现象等通道入渗补给地下水。东部发育碳酸盐岩,总体上地下水由西向东径流,直接排泄于盛冲河,或泉水(当地有名的盛冲泉)的形式排泄盛冲河,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较好。西部(大城山背斜核部)以碎屑岩类为主,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差。

6.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6.2.1含水岩组特征

矿区范围内呈单斜构造,地层从西东为志留系中统坟头组、上统茅山组、泥盆系上统五通组、石炭系下统高骊山组、中统黄龙组、上统船山组、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孤峰组及第四系和郎坑花岗闪长岩岩体出露。

根据含水介质、赋存空间和含水性的差异等条件,将矿区含水岩组划分为五

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构造角砾岩含水带及侵入岩隔水岩体。其中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含金矿区,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水泥用石灰岩矿区。各含水岩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如下:

(一)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Q

4

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洪积层,厚度0~24米不等。残、坡积由棕红色亚粘土夹碎石块组成,分布在麓坡及缓坡地带,洪积层主要分布在水系及河床两侧,具“二元结构”上部为灰黄色亚粘土,底部含砂粉土,中部为褐黄色粘土,下部含砂粘土夹细砂层,底部为含砾粘土。残、坡积层结构松散,孔隙比相对较大,易于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因而雨后多出现间歇性下降泉,土体一般干—稍湿、可塑—硬塑状态,渗透系数K=0.02~0.58米/日,渗透能力极差,富水性弱。

根据民用井水质分析,pH值介于7.2~7.4,为中性水。水温介于18~20℃,

多属冷水。矿化度介于0.151~0.447克/升,多属淡水。水化学类型:HCO

3

-Ca 型。

(二)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按含水介质、成因类型、赋存空间、补给条件分二个亚组:硅质岩、硅质页岩含水亚组、粉砂岩、石英砂岩含水亚组。

1、硅质岩、硅质页岩含水亚组(P

2d、P

2

l、P

1

g)

分布于矿区西部。包括二叠系上统的大隆组、龙潭组和二叠系下统茅口组,总厚度大于200米。岩性为灰黑色含钙质硅质岩、硅质页岩夹页岩、炭质页岩夹煤层、粉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黑色燧石层、含锰页岩,含磷锰矿及磷结核,其中大隆组下部夹灰岩透镜体。据区域地质及邻近矿区资料,渗透系数

K=0.003~0.06米/日,富水程度弱。水化学属HCO

3-Na·Ca或HCO

3

·SO

4

-Na·Ca·Mg

型水,矿化度0.30~0.54克/升。

2、粉砂岩、石英砂岩含水亚组(S

1g、S

2

f、S

3

m、D

3

w、C

1

g)

主要分布矿区北西侧,包括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上统茅山组、泥盆系上统五通组、石炭系下统高骊山组,总厚度大于1500米。其中D

3

w为主

要含金赋矿层位,S

3m为次要含金赋矿层位,C

1

g局部夹小矿体。主要岩性中厚层

石英细砂岩、薄~中厚层粉砂岩、粉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泥质页岩,普遍具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白云母化、局部硅化。ZK006稳定水位59.77米、ZK201稳定水位53.40米,详查中的ZK201钻孔注水试验:渗透系数K=0.0112米/日,单位涌水量q=0.0013L/s.m,本次勘探中的ZK006钻孔注水试验:渗透系数K=0.0058米/日,单位涌水量q=0.00203L/s.m,富水程度极弱。水化学属SO

4

·Cl-Na 型水,矿化度1.73克/升。

(三)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T

1h、T

1

y)

分布矿区的西部,包括三叠系下统和龙山组、殷坑组,总厚度大于300米,岩性钙质页岩、条带状灰岩夹灰岩透镜体,地表见溶蚀裂隙,溶沟、溶槽,渗透系数K=0.004~0.032米/日,富水程度弱。水化学属HCO3-Ca型水,矿化度0.17~0.28克/升。

(四)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C

2h、C

3

c、P

1

q)

分布矿区内,包括石炭系中统黄龙组、上统船山组及二叠系下统栖霞组,总厚度大于350米,其中石炭系中统黄龙组上段至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为水泥用石灰岩赋矿层位。地表岩溶较发育,主要见溶洞、岩溶裂隙(在1线ZK1010附近见一条长153米,宽1.1~2.2米,深2.0~3.1米,ZK008孔在8.97~9.13米,见洞高0.16米溶洞,为粘土充填),岩溶裂隙及溶沟、溶槽、溶崖,钻探施工中,大约在孔深30~80米,孔内多地段发生漏水,据代表性的ZK204稳定水位8.40米,ZK1010稳定水位27.63,该含水岩组无统一的水位面;地表线型岩溶率2.3~3.57%,平均2.98%,钻孔岩溶率0.6%。根据详查抽水资料,根据ZK204栖霞组钻孔抽水试验:渗透系数K=0.1013米/日,单位涌水量q=0.198L/s.m,富水程度中等, 水化學屬

SO

4-Ca或HCO

3

·SO

4

-Ca型水,礦化度0.142~1.95克/升;另根据区域和矿山资料,

黄龙~船山组的单位涌水量q=0.0034~1.23L/s.m,富水程度弱~中等。水化学

属HCO

3·SO

4

-Na·Ca·Mg型水,矿化度0.2~0.49克/升。

(五)侵入岩隔水岩体(γδ、Χ)

岩浆岩出露矿区外围平顶山、外郞坑附近,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远离矿区。而矿区内仅见一条闪斜煌斑岩,呈脉状产出,分别有TC202、TC1001、TC601槽探和钻孔ZK666揭露,地表走向长440米,走向由近南北转至近东西,赋存在栖霞组及船山组层位中,呈脉状产出。根据区域及邻近矿山资料:这些侵入岩大都致密,

节理裂隙不发育,渗透系数K=0.0024米/日,构成阻水边界;另一方面,侵入岩穿插于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之中,局部起阻水作用,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地下水流向以紊流形式,沿矿床基底隔水底板倾向向下渗透。

(六)F1破碎带(Br)

分布在矿区的西侧与棋子冲金矿毗邻。该断裂带为区域性断层,走向北西,约向南西凸起,切割大城山背斜和渭湖向斜,长12.0Km,矿床内宽度3~6米,角砾岩明显,见糜棱岩,在2009年棋子冲金矿详查时,施工ZK203孔,孔深大约在52.0米左右孔内自然涌水,孔内垮塌严重,逼迫停钻,当时涌水量目测3.58 L/s,所以推测F1断层具有导水和蓄水。

6.2.2 水泥用试验矿段岩溶发育特征

矿区岩溶主要发育于石炭系中统黄龙组至二叠系栖霞组,根据水文地质测绘和钻孔及详查地质报告资料,碳酸盐岩类地层在地表岩溶尚发育,溶洞(在10显得南段见一自然溶洞,洞体规模8×3×2.5米的裸体溶洞,同时在矿床的东部原162米平洞调查,在石炭系船山组地层中间2个溶洞,规模分布为2.1×0.3×1.1、1.2×0.4×0.8米扁平状溶洞)、岩溶裂隙、溶沟、溶槽、石牙多见。其中见最大一条岩溶裂隙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85°,长153米,宽1.1~2.2米,深2.0~3.1米。根据本次勘探地表岩溶率测量和详查地质资料统计,施工9个孔,其中3个钻孔见溶洞,见洞率33.3%,浅部发育,线型岩溶率2.3~4.57%,平均2.98%,钻孔岩溶率0.6%,说明本矿段,地表以下埋深30~80米以内岩溶发育,以下岩溶不发育。

6.2.3含水层及其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

(二)各含水岩组之间的水力联系

1、地表水与各含水岩组之间的水力联系

矿区地表水分布在矿体的两侧冲沟内,远离开采区,地表水对地下各含水层无水力联系。

2、第四系含水层与各含水岩组之间的水力联系

矿床内无论金矿体还是水泥用石灰岩矿,均分布在山体的麓坡上,第四系厚度薄,一般在0.5~5.0米,主要为残坡积层,以粘土夹碎石为主,结构松散,当雨期含上层滞水,形成间歇性泉水出露,雨停后,第四系水基本干涸,所以,

矿床内第四系含水层与各含水岩组之间的不发生水力联系。

3、各基岩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该矿床位于大城山背斜近核部的南东翼,以地表分水岭为界,北西侧为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根据本次勘探及详查注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q=0.00203L/s.m,富水程度极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南东侧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据详查中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q=0.198L/s.m,富水程度中等,通常情况下,各基岩含水层之间不发生水力联系。

4、构造破碎带与各基岩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矿区内仅发育2条断裂构造,一条北东向压性断层(F2),一条北西向张扭性断层(F1),F2断层分布在棋子冲金矿西侧;F1断层分布金矿矿段内,为区域性大断层,属Ⅰ级结构面,长12.0Km,矿床内宽度3~6米,角砾岩明显,见糜棱岩,2009年棋子冲金矿详查时,施工ZK203孔,孔深大约在52.0米左右孔内自然涌水,孔内垮塌严重,逼迫停钻,当时涌水量目测3.58 L/s,所以推测F1断层具有导水和蓄水,与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有水力联系。

6.2.4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矿区内包含的含水岩组有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以及侵入岩隔水岩体、F1破碎带。大气降水为矿区主要补给来源。由于矿区地形起伏较大,大气降水大都沿山区沟谷汇集排出矿区。基岩裸露区,大气降水通过裂隙入渗到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中形成裂隙潜水,一般地下水沿潜水面向西朱村河径流、排泄。当大气降水通过岩溶裂隙入渗到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中形成岩溶裂隙潜水或承压水,首先在浅部以垂直入渗径流补给下伏含水层,当遇到构造破碎带或当地最低排水基准面,以泉水形式径流排出矿区。

6.2.5矿坑涌水量预测

本矿床分二个矿段,亮石山金矿矿段和亮石山水泥用石灰岩矿段。按各矿段成因类型、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确定充水因素和边界条件,分别估算矿坑涌水量。金矿段拟定采用露天采矿与坑采相结合的采矿方法,水泥用石灰岩矿为露天采矿方法。

6.2.5.1充水因素及边界条件

1、亮石山金矿矿段充水因素及边界条件

亮石山金矿段主要分布在次要分水岭亮石山南西坡麓上,自然山体坡度25~35°,金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及志留系上统茅山组的上部,矿体赋存标高+315~-35米。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的补给,建议露天采场最低标高为+140米,以下为地下坑采。未来露采场东南部有石炭系下统高骊山组的粉砂质页岩起到隔水层作用,北部为亮石山分水岭和志留系上统茅山组的粉砂质页岩,为隔水边界,西部自然斜坡,最低标高约72米,为大气降水自然排泄口,不考虑外围汇水区,采场边界也就是矿坑汇水边界。

+140~-35米之间的金矿体建议实施坑采,推测F1断层具导水、蓄水可能,本次未做专门水文地质工作,不估算地下水的矿坑涌水量,有待矿山下一步工作。

2、亮石山水泥用石灰岩矿段充水因素及边界条件

水泥用石灰岩矿段位于亮石山金矿矿段的南东侧,与金矿露采场存在公共边界,不考虑补给范围,北部边界以石炭系下统高骊山组与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分界线为隔水边界,东南部以大吉岭至蜡烛山“几”字形分水岭到矿权边界为未来露采矿坑为大气降水补给区。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的补给,设计露天采场最低标高为+110米。

6.2.5.2矿坑涌水量预测

根据矿床充水因素及汇水条件及矿山现状,边界条件,建立矿坑涌水量估算模式,分别估算金矿和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坑涌水量。

1、金矿矿坑涌水量计算参数选择,依据铜陵市气象站1993~2003年气象数据,参考ZK201、ZK006孔注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分别为0.0013L/s.m、0.00203L/s.m,富水程度极弱,不考虑地下水,仅估算大气降水直接汇入量,未来采场汇水模型为一开放式的集水池见图6-1。

金矿提炼技术简介

金矿提炼技术简介 金在矿石中的含量极低,为了提取黄金,需要将矿石破碎和磨细并采用选矿方法预先富集或从矿石中使金分离出来。黄金选矿中使用较多的是重选和浮选,重选法在砂金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浮选法是岩金矿山广为运用的选矿方法,目前我国 80% 左右的岩金矿山采用此法选金,选矿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破碎与磨矿 据调查,我国选金厂多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采用标准型圆锥碎矿机中碎,而细碎则采用短头型圆锥碎矿机以及对辊碎矿机。中、小型选金厂大多采用两段一闭路碎矿,大型选金厂采用三段一闭路碎矿流程。 为了提高选矿生产能力,挖掘设备潜力,对碎矿流程进行了改造,使磨矿机的利用系数提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多碎少磨,降低入磨矿石粒度。 (二)重选 重选在岩金矿山应用比较广泛,多作为辅助工艺,在磨矿回路中回收粗粒金,为浮选和氰化工艺创造有利条件,改善选矿指标,提高金的总回收率,对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山东省约有 10 多个选金厂采用了重选这一工艺,平均总回收率可提高 2% ~ 3% ,企业经济效益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可得数百万元的利润。河南、湖南、内蒙古等省(区)亦取得好的效果,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溜槽、摇床、跳汰机和短锥

旋流器等。从我国多数黄金矿山来看,浮—重联合流程(浮选尾矿用重选)适于采用,今后应大力推广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流程,提倡能收、早收的选矿原则。 (三)浮选 据调查,我国 80% 左右的岩金矿山采用浮选法选金,产出的精矿多送往有色冶炼厂处理。由于氰化法提金的日益发展和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精矿运输损失,近年来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采取就地处理(当然也由于选冶之间的矛盾和计价等问题,迫使矿山就地自行处理)促使浮选工艺有较大发展,在黄金生产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通常有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两种工艺。近年来在工艺流程改造和药剂添加制度方面有新的进展,浮选回收率也明显提高。据全国 40 多个选金厂,浮选工艺指标调查结果表明,硫化矿浮选回收率为 90% ,少数高达 95% ~97%; 氧化矿回收率为 75% 左右 ; 个别的达到 80% ~ 85% 。近年来,浮选工艺流程的革新改造以及科研成果很多,效果明显。阶段磨浮流程,重—浮联合流程等,是目前我国浮选工艺发展的主要趋势。如湘西金矿采用重—浮联合流程,进行阶段磨矿阶段选别,获得较好指标,回收率提高 6% 以上;焦家金矿、五龙金矿、文峪金矿、东闯金矿等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又如新城金矿,原流程为原矿直接浮选,由于含泥较高(矿石本身含泥高,再加采矿尾砂胶结充填强度不够,带入部分泥砂)使选矿指标连续下降。经考查试验,采用了泥砂分选工艺流程,回收率由 93.05% 提高到

甘肃省矿产资源情况简介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跨长江、黄河和内陆河三大流域。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全省土地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06.25万人,辖14个市(州)和86个县(市、区)。境内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概况 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下同),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全省查明资源储量矿种数有98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6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 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992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规模79个、中型203个、小型710个。 据《2006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在已查明的资源矿产中我省名列全国第1的矿产有10种,居前五名的有30种,居前十名的有58种。 甘肃省查明资源储量全国排位表

截至2006年底,我省固体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1种,与上年相比,新增一个钛矿种;有39个矿种的资源储量发生了变化,其中资源储量增加的有16种,减少的有23种,无变化的52种。变化幅度在-16.79%~+98.46%之间。 2006年度甘肃省保有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表

二、地质矿产勘查 2007年,在全省境内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单位有35家,投入地勘资金33656万元。其中,国家6625万元,省补2850万元,大调查2134万元,地勘单位自筹7029万元,社会资金14190万元,外资828万元。全省开展重点地质矿产勘查项目271个,完成钻探223111米,坑探33400米,槽探171636米。2007年,全省在地质矿产勘查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1、宁县中部煤炭资源普查完成钻探53孔,总进尺61365.09米,见煤层厚度0.70~28.34米,平均10.98米,新增煤炭资源量30亿吨以上,为特大型煤矿。 2、环县沙井子中部煤矿2006年完成普查, 2007年开展详查工作完成钻探31个孔,工程量21397.53米,获得煤炭资源量17亿吨以上,为特大型煤矿。 3、正宁县罗川煤矿普查找矿获得重要进展。2007年开展普查工作,完成钻探7个孔,工程量5849.09米,获得煤炭资源量9880万吨。

金矿的选矿方法

金矿选矿 根据矿物中金的结构状态和含金量,可将金矿床矿物分为金矿物、含金矿物和载金矿物三大类。所谓金的独立矿物,系指以金矿物和含金矿物形式产出的金,它是自然界中金最重要的赋存形式,也是工业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目前主流的选金工艺 一般都通过破碎机破碎-再进球磨机-粉碎,通过重选、浮选 提取出来精矿和尾矿,再通过化学方法,最后经过冶炼,其产品最终成为成品金。 该选矿工艺可理解为: 原矿进行第一段破碎后进入双层振动筛筛分 上层产品通过再破碎后与中层产品一同进行第二段破碎 第二段破碎产品返回合并第一段破碎产品又进行筛分。 筛分后的最终产品通过第一段球磨机进行磨矿并与分级机构构成闭路磨矿 其分级溢流经旋流器分级后进入第二段球磨机再磨 然后与旋流器构成闭路磨矿。 旋流器溢流首先进行优先浮选 其泡沫产品进行二次精选、三次精选最终成为精矿产品 经优先浮选后的尾矿经过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二次精选、三次精选、一次扫选的选别流程 一次精选的尾矿与一次扫选的泡沫产品一并进入旋流器进行再分级、再选别 二次精选与一次精选构成闭路选别 三次精选与二次精选构成闭路选别。 破碎及研磨 2 多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 采用标准型圆锥破碎机中碎 而细碎则采用短头型圆锥破碎机以及对辊破碎机。中、小型选金厂大多采用两段一闭路破碎 大型选金厂采用三段一闭路破碎流程。为提高产量及设备利用系数 选矿厂一般遵循多碎少磨原则 降低入磨矿石粒度。 重选 重力选矿是按矿物密度差分选矿石的方法 在当代选矿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溜槽、摇床、跳汰机和短锥旋流器等。 浮选 我国80%的选金厂采用浮选法选金 产出的精矿多送往有色冶炼厂处理。由于氰化法提金的日益发展和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精矿运输损失 近年来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多采取就地处理 当然也由于选冶之间的矛盾和计价等问题 迫使矿山就地自行处理 促使浮选工艺有较大发展 在选金生产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 化选

四川省康定县大荒坡金矿资源考察报告

四川省康定县大荒坡金矿资源考察报告 考察人员:戴朝永李阳军 报告编写:戴朝永 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二O一一年八月一十五日

四川省康定县大荒坡金矿资源考察报告 根据董事长提供的相关矿权信息资料,2011年8月1日至5日,投资发展部戴朝永、李阳军对四川省康定县大荒坡金矿进行了资源考察,本次考察的目的是想初步了解矿区基本情况,为是否进行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一、矿山基本情况 1、位置地理 康定县大荒坡金矿位于康定县城北东50°方向,隶属康定县金汤区捧塔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2°17′30″~102°19′00″,北纬30°24′30″~30°26′00″,由矿区至金汤区约20km,有简易公路与瓦(斯沟)~丹(巴)公路相接,沿瓦丹公路南下经姑咱至瓦斯沟口约40km 与318国道公路交汇。矿区距康定县87km,距成都市428km,交通较为方便。 2、矿权登记情况 敲帮至大荒坡岩金矿探矿权探矿权人为康定鑫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勘查许可证号:5100000630530,矿区面积 6.66km2,有效期2008年12月01日至2010年12月01日。康定鑫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获得四川省康定县敲帮至大荒坡岩金矿探矿权后,先后委托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2地质队和108地质队对该区进行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并于2009年9月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提交了《四川省康定县敲帮至大荒坡岩金矿地质详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康定鑫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4月获得该矿的采矿权,采矿许可证号:C5100002010044110064668,开采登记范围面积:2.6636Km2,采矿标高在3530~2640米之间。登记开采范围由拐点1~4、5~8圈闭。

XX详查报告范本

1 前言 1.1 工作目的、任务 本报告的编写是工作合同项目。委托方是XX有限责任公司(甲方),是一个私营企业。承包方是XX地质队(乙方),任务是提交《XX银、铅锌多金属矿地质详查报告》。 XX有限责任公司意向XX银、铅锌矿进行矿业开发,在XX地质大队普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工程的加密工作。其目的是为给矿业开发取得更可靠的地质依据。本报告就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写的,目的是为采矿许可证提供资料。 乙方编写报告所需资料均由甲方提供,提供的资料有《XX银、铅锌多金属矿地质普查报告》及2008年至2009年期间甲方在XX银、铅锌多金属矿区矿化密集区内实施的平硐、斜井及钻孔地质编录、样品分析测试结果、水文地质调查资料等。 1.2 位置、交通 XX银、铅锌多金属矿区位于XX北约5公里处XX一带,面积7.77 km2,地理坐标:东经X°X′X″-X°X′X″,北纬X°X′X″-X°X′X″。矿化集中区即本次详查区位于矿区中部,为矿区研究程度较高及工程控制程度较高的区段。勘查区由四个拐点组成,各拐点坐标见表1—1: 详查区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1

其面积1.0km2。 XX银、铅锌多金属矿区位于赤城县城北西部,距XX县城约20km,距XX乡—XX县城公路4km,矿区与其有乡间土路相通,交通尚属便利(详见交通位臵图,因涉及泄密,图已经删除)。 区内无其它矿权设臵。 1.3 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区内地势北高南低,整个矿区最低海拔标高1180m,最高海拔标高1536m,相对高差354m;详查区最低海拔标高1282.7m,最高海拔标高1410.39m,相对高差127.79m,地势相对平缓,属中、低山区。区内没有常年地表水系发育,仅有大大小小的冲沟,平时干涸,暴雨后有短时洪水。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蒙古高气压控制,冬季漫长而寒冷,冻土层1.5m左右,夏季短暂而凉爽,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6.4℃,最热7 月份,平均气温18.1℃,全年多风。年平均降水量325mm,70%集中在夏季,年蒸发度1625mm,潮湿系数0.17—0.24,属湿度过低带。

xx金矿土地复垦项目方案报告书

目录 前言- 1 - 1总则- 3 - 1.1编制目的- 3 - 1.2编制原则- 3 - 1.3编制依据- 3 - 1.3.1相关法律法规与文件- 4 - 1.3.2技术标准、规X、规程等- 4 - 1.3.3相关基础技术类资料- 4 - 1.4目标- 4 - 1.5服务年限- 5 - 1.6主要计量单位- 6 - 2项目概况- 7 - 2.1项目简介- 7 - 2.1.1项目名称- 7 - 2.1.2项目规模- 7 - 2.1.3项目位置和X围- 7 - 2.1.4矿区X围- 8 - 2.1.5企业性质- 8 - 2.1.6矿区生产服务年限- 8 - 2.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9 - 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12 -

2.4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12 - 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15 - 3.1已破坏土地现状- 15 - 3.2拟破坏土地预测- 15 - 3.2.1占用及破坏土地资源的形式- 15 - 3.2.2拟破坏X围及面积预测- 15 - 3.3生态坏境影响分析- 16 - 3.3.1矿区土地的破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6 - 3.3.2矿区土地的破坏对区域地质条件造成的影响- 17 - 3.3.3矿区土地的破坏对地表生物的影响分析- 17 - 3.4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18 - 3.4.1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 18 - 3.4.2 土地复垦技术路线与方法- 20 - 3.5 复垦标准- 22 -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23 - 4.1 预防控制措施- 23 - 4.2 工程技术措施- 23 - 4.3 生物化学措施- 24 - 5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25 - 5.1工程设计- 25 - 5.1.1采矿区的复垦- 25 - 5.1.2建设用地的复垦- 25 -

《莱州汇金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纱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莱州汇金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纱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方案》 审查意见 受国土资源部委托,中国黄金协会于2017年1月14日在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莱州汇金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纱岭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以下简称“开发方案”)进行了审查。与会专家听取了编制单位对开发方案的介绍,审阅了有关技术资料,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质询。经认真评议,形成审查意见如下: 1、长春黄金设计院系冶金行业甲级设计单位,具备编制开发方案的资质。 2、开发方案编制规范,其内容和深度基本符合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国土资发[1999]98号)的有关规定。 3、开发方案依据《国土资源部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国土资矿划字[2016]086号)、《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同意莱州市纱岭矿区金矿勘探矿产资源储量备案的函》(鲁国土资函[2015]298号)、《山东省莱州市纱岭矿区金矿勘探报告》,开发利用的资源可靠,可以作为编制开发方案的依据。 4、查明的地质资源储量总矿石量134448200t,金金属量373057kg,平 -6。其中工业矿石量90212157t,金金属量309928kg,平均品均品位2.77×10 -6-6位3.44×10;低品位矿石量44236043t,金金属量63129kg,平均品位 1.43×10。 -6伴生银(333)矿石量98921087t,银金属量251821kg,平均品位2.55×10;伴生硫资源量(333)矿石量1657493t,纯硫量44826t,平均品位2.70%,折合硫标矿量128074t。本次设计利用工业资源储量矿石量××,金金属量××,平均品位××。资源综合利用符合相关要求。 5、开发方案设计的生产规模12000t/d,合理可行。

(冶金行业)四子王旗马王庙金矿详查报告(新)

(冶金行业)四子王旗马王庙金矿详查报告(新)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马王庙矿区岩金矿 详查报告

四子王旗昌旺矿业有限公司二O一四年十一月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马王庙矿区岩金矿 详查报告 报告提交单位:四子王旗昌旺矿业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阮大松 报告编制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六O九队队长:李瑞童 总工程师:吴晓光(高级工程师) 报告编制人员:薛全君唐顺东缪经彤王历都于宝安 报告编制时间:二O一四年十一月

内容摘要 四子王旗马王庙矿区岩金矿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库伦图镇管辖,面积:5.8km2。地理坐标:东经111°54′30″—111°56′30″,北纬41°36′00″—41°37′23″。 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609队受四子王旗昌旺矿业有限公司的委托,于2013年4月—2013年11月在勘查区内开展详查工作,后于2015年4月—2015年5月补做工作。投入主要工作量有1/万地质修测5.8km2,1/2千地形地质测量2.29km2,1/万地质剖面3010m,1/千地质剖面3100m,水文地质调查10.8km2,钻探1619.20m,槽探2284.65m3,化学基本分析以及各种测试样品540件,对矿石进行了加工技术性能试验。勘查投入资金140万元。 经过上述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区内矿体数量、规模、形态、产状、分布范围,厚度及其质量特征,了解了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发利用条件。圈定了六条矿体,编号分别为I、II-1、II-2、III、IV、V,均为单一金矿体。其中I、II-1、II-2号矿体为本次详查工作圈定的主矿体。I、II-1、II-2、III、IV号矿体均赋存于蚀变破碎带中,V号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体的石英脉中。矿体均呈脉状产出,走向北西西向。 通过资源储量估算,截止2014年10月31日,本矿区共求得矿石量168387吨。Au资源储量223.88Kg,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76.93Kg,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46.95Kg,矿床平均品位1.33g/t。 关键词:马王庙岩金矿详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

矿区金矿详查报告

*****************矿区金矿详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储审字[2014]088号 二○一四年八月十二日

报告名称:*****************矿区金矿详查报告报告申报单位:***有限公司 报告编写单位:*** 评审汇报人: 会议主持人: 评审机构法定代表人: 评审专家组组长: 评审专家组成员: 签发日期:2014年8月12日

*****************矿区金矿详查报告 评审意见书 ***有限公司于2012年5月25日以挂牌出让的方式取得“*** 金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2013年7月3日北康公司对该探矿权延期 并分立出“***金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及“*****************金多 金属矿详查”探矿权,为申办采矿权之需,委托***对***金多金属矿 开展详查地质工作。***于2014年3月结束野外工作, 2014年5月 编写了《*****************矿区金矿详查报告》。***有限公司于2014 年7月9日将该报告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限公司评审,该报告 及其送审资料齐全、有效,符合“***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管理暂 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经报请***国土资源储量评审管理办公室同意,安排1名矿产储量评估师及1名评审专家组成评审组,对报告进行了 评审。2014年7月17日在***召开了该报告评审会议。报告编写单 位按与会专家和代表的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补充、修改。2014年8月1 日将再次修改后的报告送达本公司,经复核该报告已修改完善,基本 符合要求,评审意见如下。 一、矿区概况 (一)位置、交通和自然地理概况 ***金矿区位于***市城北直距35km处,属***市***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5″~***°46′30″,北纬**°56′15″~**°57′00″,面积1.50km2。***至******公路经***圩有分支公路至**圩,从内**圩有简易公路至矿区,矿区东侧有**铁路、**铁路、西侧有***高速公路,交通较方便。 矿区为丘陵地形,起伏不大,水系较发育,最高山峰海拔417.4m,

金矿储量承包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金矿储量承包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发展黄金生产,搞好储量承包质量管理,缩短地质勘查和矿山建设周期,提高黄金地质勘查基金的投资效益,进一步加强金矿储量承包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是依据国务院赋予国家黄金管理局“对黄金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实行统一管理”的职能和国家有关政策,在总结以往金矿储量承包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第三条金矿储量承包实行对口勘探,保证质量。承包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贯彻为国营企业和为搞好大、中型企业服务的方针。 第四条金矿实行储量(详查、勘探)承包。凡申请储量承包的项目应具有合格的普查地质报告。金矿储量承包实行项目管理。承包项目储量必须与建设能力和黄金产量挂钩。 第二章项目管理职责与分工 第五条金矿储量承包项目管理,是指甲、乙双方以承包项目为对象,对立项审查-地质设计审查-成果的野外验收-地质报告审查-储量核收-资料移交和财务结算等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第六条发(承)包项目管理单位: (一)发包方:国家黄金管理局(简称甲方。下同)。 (二)承包方:省(区、市)人民政府或其它有关部门(简称乙方。下同),乙方为省(区、市)人民政府时,其办事机构设在省(区、市)黄金主管部门。 第七条甲方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国家发展黄金生产战略目标、布局和指导思想,结合国家对金矿储量的需求和基金的可能,提出金矿储量承包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 (二)、落实计划,制定政策,筹措资金和组织发包工作。 (三)、对承包工作进行指导,质量监控,核收储量,财务结算,兑现奖惩。

第八条乙方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国家发展黄金生产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出本地区(部门)金矿储量和黄金产量挂钩的承包规划、计划。 (二)、组织落实国家下达的储量承包规划和计划。 (三)、按合同要求监督、检查、协调承包项目的执行,全程质量监控,核查成果。 (四)、负责汇总、通报情况。 第三章立项程序及条件 第九条立项程序:先由省级地勘主管单位根据国家对金矿资源的需要,结合隶属上级和地方政符的要求,提出金矿储量承包项目规划、计划,经省(区、市)黄金主管部门初步平衡,纳入矿山建设规划,属于省(区、市)人民政府的承包项目(含省内的计划单列市的项目),由省(区、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由有关部门向甲方申报。甲方平衡后与乙方签订承包意向(协议)书或合同。 第十条立项基本条件: (一)、品位(供立项参考,不作储量计算工业指标) 1、岩金 适于坑采的易选冶金矿,矿体(矿区)的平均品位:大型以上(含大型)矿床大于5克/吨,中型矿床为5.0-5.5克/吨,小型矿床大于5.5-6.0克/吨;适于露采的易选冶金矿,矿体(矿区)的平均品位要大于4-4.5吨; 2、砂金 适于船采的砂金矿,原则上矿体(矿区)的混合砂平均品位:大型以上矿床(含大型)大于0.23克/立方米,中型矿床大于0.25克/立方米,小型矿床大于0.25克/立方米;适于机组采的砂金矿,矿体(矿区)的混合砂平均品位:大型矿床大于0.4克/立方米,中型矿床大于0.45克/立方米,小型矿床大于0.45克/立方米。 (二)、承包的储量是符合金矿勘探规范要求的可供工业利用的储量。 (三)、立项重点:易选冶的露采金矿,为国营老矿山提供接替(扩建)的金矿和中型以上的金矿项目。 (四)、为缩短勘探和矿山建设周期,大型以上矿床原则上可实行分段勘探、

山东省莱州市焦家金矿普查报告1

焦 家 金 矿 普查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地质四班 教师: 日期:2013/05/28 目录 1 绪论 (4) 1.1 勘查目的和任务 (4) 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4) 1.3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 (5) 1.4 以往工作评述 (5)

1.5 本次工作情况 (5) 2 区域地质 (6) 2.1区域地层分布 (6) 2.2.断裂 (7) 2.3.岩浆岩 (8) 2.4.区域地球物理和化学特征 (8) 3 矿区(床)地质 (9) 4 矿体(层)地质 (10) 4.1 矿体(层)特征 (10) 4.2 矿石质量 (10) 4.3 矿石类型和品级 (10) 4.4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11) 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1) 4.6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 (12) 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2) 5.1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12) 5.2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12) 5.3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14) 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4) 6.1 水文地质 (14) 6.2 工程地质 (14) 6.3 环境地质 (14) 7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4) 7.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14) 7.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15) 7.3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15) 7.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5) 7.5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5) 7.6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5) 8 资源/储量估算 (15)

8.1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15) 8.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16) 8.3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16) 8.4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17) 8.5 资源/储量的分类 (17) 8.6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17) 8.7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17) 8.8 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18) 8.9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18) 9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18) 10 结论 (18) 10.1 工作程度及主要成果 (19) 10.2 找矿前景 (19) 10.3 今后工作建议 (20) 11 附图表 (21) 1 绪论 1.1 勘查目的和任务 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在预查阶段提出的焦家矿化区,开展面上的普查工作、已发现主要矿体的稀疏工程控制、主要物化探异常及推断的含矿部位的工程验证,对工作区的地质特征、含矿性和矿体做出评价,提出是否进一步详查的建议和依据。 此次普查的任务是综合分析、系统研究工作区内已有各种资料基础上,进行地质填图,露头检查,大致查明地质、构造概况。圈出矿化地段;对主要矿化地段采用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揭露,大致控制矿点或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大致查明矿石质量和加工利用可能性,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333和334)。 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本次勘查的工作区主要位于胶东半岛西北区,属于我国山东省威海、莱州、招远市、龙口、蓬莱等都在这个范围里。北、西方向都临渤海,东临黄海,因而海上交通十分便利。在公路方面国道G18,G15、G204、

金矿石中提炼金的方法

金矿石中提炼金的方法 单一浮选适用于处理粗、中粒自然黄金铁矿石。经破碎后的矿进入球磨机,磨细呈矿浆后进入浮选。在浮选中,用碳酸钠作调整剂,使黄金上浮。同时用丁黄药与胺黑药作补收剂,使金矿粉与矿渣分离,产出金精矿粉。 重力选矿系利用黄金与其它矿物比得的差异性进行浮选。比重差异愈大,更易于分离。将含金矿沙置入圆筒筛,通过高压水进行流矿,大于筛孔的砾砂经溜糟、皮带输送入尾矿场;小于筛孔的矿沙通过公配器输入1-3段圆跳汰机,经3段跳汰机精矿自流入摇床,进行粗、细、扫选,生产出精沙矿。此法多用于流沙矿,细碎后的矿石也可适用。 混汞浮选适用于处理自然金嵌布粒度较粗,储存在黄铁矿和其它硫化矿石。与单一浮选不同的是在磨矿后加汞板进行金回收,回收率可达30-45%。混汞后的矿浆,通过分级机溢流进行浮选。为使更好地生成汞金,磨矿时加添一定浓度的碳酸纳、苛性钠等,可使汞金回收率提到70% 。 炭浆法提金工艺,这种工敢是80年代世界最先进的提金方法,用在处理含金褐铁矿氧化矿石的选别效果更佳。1983年,中国黄金总公司对潼关金矿的选矿工艺决定改造,引用美国戴维麦基公司的炭浆提金新工艺。炭浆法即在氧化浸出的同时,进行活性炭吸附,提高金的浸出率。其流程包括:两段闭路破碎,两段磨矿,挽流器溢流产品-200目占95%,而后进入浓密机,将矿浆浓度由18-20%浓缩为42-45%左右,再经缓冲槽进入浸出吸附槽,进行浸出作业,同时用椰子壳制成的活性炭吸附,得出最终产品载金炭。尾矿用高频完全筛回收碎活性炭中的金,而后用液氯处理含氰尾液。金回收以解析、电解、酸洗等方法获得。解

析用高浓度氰化物、高碱度,进行高温高压将载金炭中的金解析下来,再将载析下来的溶液送电解回收。电解槽以钢棉为阴极、不锈钢为阳极,使金吸附在钢棉上,解析下来的活性炭用盐酸洗涤,附去炭酸钙以及其他杂质,最后在返600℃的回转窑中再生。此项工艺经过1986-1987年的试行情况分析,1987年的浸出率比1986年5个月平均指标低5.73个百分点,为81.36%。而且各月浸出率波动较大,最你为33%,最高达98.4%。原因是矿厂中硫化物及铜的含量比1984年1月和5月分别由国内、国外试验分析的结果都有增加的趋势,银、铝、铜增加亦较显着,影响炭浆工艺的浸出效果。故于1987年改造了一条浮选流程,把部分含铜较高的硫化矿用浮选法处理,既利用了原浮选系列闲置设备,又保证了炭浆法的浸出率。冶炼经过各种选矿方法生产出金精矿粉、加入KNO3氧化剂及银和硼砂。当炉温升到700℃时,毛金熔化,炉温升至1000℃,熔液开始沸腾,渣液呈飘浮状,白炽明亮的金质下沉平静,当炉温加温至1250℃-1350℃时,渣液表面亮度变暗,经数次扒去渣液,生产出纯金。总过程是通过熔化使熔液中的过剩硫等化合物氧化除去。电解直接冶炼此法为潼关金矿所采用,以钢棉为阴极直接熔炼得金银合质金。由于此法原设计所得合质金,金银不易分离,交售时白银不予计价,钢棉一次使用混入渣,成本太大。现改为水洗电解钢棉,得金银泥,一般品位为22-28%的金,15-20%的银,在金银分离反应时银、铜、铁等渣质进入溶液,而金不溶解,呈红棕色状态存在,而后将金泥水洗、烘干和溶剂一起冶炼。

中国典型金矿山

中国典型金矿山(金矿床) 1.吉林省夹皮沟金矿 (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中的金矿,即绿岩带型金矿中的石英脉型亚类)夹皮沟是一个有15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1820 年开始采砂金,1845年开始采岩金。日本侵华时,曾进行掠夺性开采,生产黄金数吨。建国后,通过勘查在这先后发现大中型矿床7处,小型金矿5处,构成了夹皮沟金矿田。 夹皮沟金矿位于桦甸县,处于中朝古陆东北缘,辉发河深大断裂带东南侧。北西西向的夹皮沟-大石砬子构造带控制着矿田内各矿床的分布。该矿带长50km,宽1~3km(图3.18.2)。 图3.18.2夹皮沟金矿田地质略图

E.第三系;K.白垩系;J.侏罗系;P.二叠系;D.泥盆系;Pt.元古宇;Ar3.鞍山群三道沟组;Ar2.鞍山群杨家店组;Ar1 .鞍山群四道砬子河组;γ25.燕山期花岗岩;γ34.海西晚期花岗岩;δ34.闪长岩;β.基性岩类;γ1-2.前寒武纪花岗岩;1 .金矿床;2.冲断层;3.挤压片理、片麻理带;4.钾交代带 区内出露地层以太古宇鞍山群为主,自下而上该群分为四道砬子河组(混合岩及奥长花岗岩,厚度3196m)、杨家店组(石榴紫苏辉石麻粒岩等,厚3500m)和三道沟组(厚2339~3038m)。金矿床赋存于其中的三道沟组中。 三道沟组分上下两个含铁层。上含铁层为绿泥片岩相,产有大型鞍山式含铁石英岩型铁矿。下含铁层为角闪岩相,以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为主。含金石英脉产于斜长角闪岩与角闪斜长片麻岩中,矿脉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复脉带、脉状等,大小不一。矿脉长100~700m,延伸200~600多m,厚0.5~17 m。矿脉有分支复合、膨缩现象。 矿化类型有含金石英脉、含金硅化带、含金断裂带、含金片理化带等。全区绝大部分储量赋存于盲矿体中(图3.18.3)。 图3.18.3某盲矿体地质剖面图

洋满冲金矿详查设计

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 详查设计 编写: 舒易洪 审核: 徐德春 总工程师:陈健 队长:廖登志 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六总队 二OO八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目的和任务............................................................................................... - 3 -

第二节矿区位置、范围及交通 ............................................................................. - 3 - 第三节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 - 4 - 第四节以往工作概况 ........................................................................................... - 5 - 第二章区域地质 (6)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 6 - 第二节、地层........................................................................................................ - 6 - 第三节、构造........................................................................................................ - 7 - 第四节、区域矿产................................................................................................. - 7 - 第三章矿区地质 (8) 第一节地层岩性................................................................................................. - 8 - 第二节构造........................................................................................................ - 8 - 第四章矿床地质 (9) 第一节、含金石英脉的形态、产状及规模.............................................................. - 9 - 第二节、矿石矿物组合及其产出特征................................................................... - 11 - 第三节、矿体围岩蚀变........................................................................................ - 11 - 第五章详查工作布署 . (11) 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 ......................................................................................... - 11 - 第二节勘查类型及工程布置原则 ...................................................................... - 12 - 第三节具体工作部署及技术要求 ...................................................................... - 12 - 第四节工作标准............................................................................................... - 16 - 第五节具体实施方案........................................................................................ - 16 - 第六章设计实物工作量及经费预算 . (17) 第一节设计实物工作量 .................................................................................... - 17 - 第二节经费预算............................................................................................... - 17 - 第七章预期成果. (18) 第八章组织管理及保证措施 (19) 第一节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 - 19 - 第二节组织管理 ........................................................................................... - 19 - 第三节质量保证措施........................................................................................ - 19 - 第四节安全管理 ................................................................................................ - 20 - 附图 1、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地形地质(含工程布置)图 2、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0号勘探线剖面图 3、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 4、8号勘探线剖面图 4、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M19水平投影及资源量估算图 5、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M20水平投影及资源量估算图 6、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M22水平投影及资源量估算图 附件 1、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2、黄金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金矿地质勘查

金矿地质勘查 1.普查找矿方法 重砂法和传统方法直接找矿是50年代以前世界找金的主要方法。这一时期是直接找矿、就矿找矿阶段,这种方法简单、经济,对于寻找地表矿、易识别矿是有效的;50~70年代,是方法找矿阶段,是物化探方法找矿广泛运用的时期;70年代以后,趋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找矿的主要对象已从找地表矿,易识别矿转向难识别矿、隐伏矿。尤其是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找矿难度增大了,传统方法找矿效果越来越差。在这种新形势下,世界上重要产金国和地质工作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已从直接找矿转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强调建立矿床模式,加强综合信息研究。 化探是金矿找矿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微量金的测定方法日趋完善和电子计算机在化探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化探找金更具生命力。60年代美国成功地运用化探方法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发现了内华达金矿带,该带二三十个矿床的发现都运用了化探方法,主要指示元素是砷,指示元素组合为砷、锑、汞、钨等。这是化探找金的重大突破。原苏联也很重视化探找金,50年代中期已在南乌拉尔、乌兹别克等地依据砷的地球化学异常找金,以后化探配合其他找矿方法陆续发现了包括穆龙套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金矿床。目前,化探已是不可缺少的找矿方法,尤其对于微细浸染型金矿、斑岩型金矿、难识别或隐伏金矿,是有效的主要方法。 我国近年来,痕量金分析技术取得了突破,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岩矿测试中心用国产一米光栅光谱仪,采用化学光谱法,使金的检出下限达到0.3×10-12~0.1×10-12,采用活性炭吸附柱富集,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金,灵敏度达1×10-12~2×10-12。金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的试验成功,使化探找金以金为直接指示元素成为可能,为找金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信息。化探找金受到了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河南上宫金矿,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矿的找矿中起了重要作用;化探找金在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中效果也比较明显,化探在圈定成矿远景区,缩小找矿靶区,配合其他方法找金方面更是不可少的。在金矿普查中,运用化探扫面和金的快速分析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普查工作中的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应用最广的是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微尘测量和气体测量主要应用在航空化探中,是一种快速、高效很有前途的方法。 目前,我国化探找金应用领域还不广,利用化探配合重砂法研究矿源层、成矿构造及岩体成矿专属性还不够,特别是从综合角度评价,组合异常等工作开展较少。 物探法也是一种直接找金方法,主要用来圈定可能与金矿有关的地质构造、岩体接触带等,缩小找矿靶区。运用物探方法找金要在掌握矿床地质特征的前提下,在经过方法、技术试验的基础上,一般选用适合的两种以上的物探方法同时使用,而且还要与化探、遥感等方法密切配合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解释,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前世界上物探技术发达的一些国家,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要比应用于找重金属矿少得多。但物探方法找金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加拿大迪图尔湖金矿就是1974年应用物探方法普查重金属矿时发现的。赫姆洛金矿的发现物探方法发挥了一定作用,该矿金呈浸染状产于含黄铁矿片岩中,片岩中黄铁矿含量约8%,金品位与黄铁矿的富集无关,但黄铁矿化带与金矿化带是一致的,根据黄铁矿的激发极化异常,有效地圈出了金的矿化带。近几年,各国在寻找与黄铁矿等硫化物有关的金矿床时,越来越多地使用了激发极化法。其他物探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应用。如,日本菱刈金矿的发现航空物探法、地面电阻率法起了重大作用。 在我国,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正在受到重视,虽然应用还不普遍,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

焦家金矿采矿设计

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焦家金矿矿床,矿石与围岩的地质条件和技术开采条件进行设计,将按照以下内容开展:矿山概况、矿区地质、矿山工作制度和生产能力、矿床开拓、采矿方法、通风、地下运输和矿井提升、辅助设计、能源消耗及节能措施、矿床开拓方案与采矿方法的选择将通过几个方案的优选确定,井巷掘进与矿井通风将满足矿山安全生产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主要讨论矿床的采矿方法及充填技术。 关键词:胶结充填;采矿方法;地压管理;充填技术

目录 摘要I 目录I 1. 总论 1 2.矿区地质特征 5 2.1 地层 5 2.2 构造7 2.3 矿体及蚀变带特征7 2.4 水文地质特征9 2.4.1地表水系9 2.4.2岩层水文地质特征9 3.开拓系统12 3.1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13 3.1.1岩石的强度性质13 3.1.2岩石的变形性质13 3.1.3普氏岩石坚固性分级13 3.1.4岩石爆破性分级14 3.2 主要开拓巷道14 3.3 凿岩爆破落矿16 4.通风系统20 5.运输系统21 6.排水系统22 6.1 水源热泵技术简介23 7.充填系统24 8.选矿工艺25 9.供电系统26 10.采矿方法 27 10.1 采矿方法应满足下列要求 27 10.2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28 10.2.1上向水平充填采矿法特点28 10.3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 29 10.3.1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特点29 10.4 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 31 10.4.1下向式开采的优点31 10.5 充填采矿法的优缺点及改进32 10.5.1充填采矿法的优点32 10.5.2充填采矿法的缺点32 10.5.3改进途径32 11.充填技术 33 11.1 充填材料与配比 33 11.1.1充填材料33 11.1.2充填配比33 11.2 充填制备工艺3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