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专项训练典型试题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专项训练典型试题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专项训练典型试题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专项训练典型试题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专项训练典型试题

2.读下面“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轴短线上的箭头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填代码)

(2)图中大海和小山两位同学,时至深夜酣睡的是.

(3)该图所示太阳光直射(纬线),这一天为北半球的(节气),北极圈以内出现.

(4)一年中,A点有次太阳直射现象.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球所处的4个位置分别代表了北半球的4个节气,其中,夏至日是;冬至日是(填字母).

(2)图中地球公转周期是.

(3)当地球公转处在D位置时,太阳直射在,这条纬线南北两侧的温度带是和.

4.通过阅读地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3月28日20:30-21:30,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地球1小时”活动,发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强音.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鸟巢(39°56′N,116°20′E)、巴黎埃菲尔铁塔(48°52′N,2°18′E)、悉尼歌剧院(33°55′S,150°53′E)等世界著名景观都在当地时间28日晚上为地球熄灯一小时.

材料二:地球公转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上述城市著名景观中,熄灯活动开始最早的是

A.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鸟巢 B.悉尼歌剧院C.巴黎埃菲尔铁塔 D.无法确定(2)读材料二“地球公转示意图”,此次“地球1小时”活动开始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1】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角度去认识地球。 【导入新课2】毛主席有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坐着怎么会日行八万里,是不是地球上每个地方都能日行八万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师: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自转和公转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一、地球的自转 我们来看这个地球仪,地球是绕着什么自转的? 生:地轴[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7e18075819.html,] 师:对,是地轴,地轴北端时钟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的内部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根轴。我们把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 转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地球自转,自转方向、周期、速递,地球的自转方向 是怎样的呢? 生:自西向东 师:对,这就是我们平常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的原因。我们再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 动,北逆南顺.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在计算周期时,我们选用不同的参考点,会有不同的时间长度和名称。我们有两种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恒星日是什么呢,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边画边讲,所以恒星日是天空中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23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还要继续公转,直至太阳出现在p点上空,所[以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地球在公转吗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第6课时地球在公转吗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2、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3、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收集证据,进行记录。 4、体会到科学家获得证据的过程中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能为科学家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教学难点: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教学准备:记录表,两根木杆,一把木尺,小纸条,一个红圆片(太阳),两个蓝色圆片(星星)。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在自转的同时是不是还围绕太阳公转呢? 2、思考:怎样知道地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3、小结:地球的确是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二、探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证据: 1、思考:在人们不能到天空中观察地球的运动时,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公转的呢? 2、提问:(在黑板上画一地球运行轨道图,在轨道外画两颗星星)如果地球在公转,在公转的轨道上观察星星,会看到什么现象? 3、模拟实验。 (1)谈话: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离地球近,有的离地球远,如果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那么,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就会随着地球

的运动而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这种变化。 (2)模拟实验 ①讲解: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圈,圆圈中放一个红色小圆片,代表太阳;找两个竹竿,上面分别贴上一个蓝色圆片,分别代表星星,其中一颗星星离地球近,一颗星星离地球远;在远处的星星顶竿上挂一木尺,每隔10厘米贴一个记号;然后找一位同学代表地球,背对着圆圈做圆周运动(公转),在从A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并做好记录 ②学生到操场模拟实验。 ③把两根竹竿放的更远一些,再次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变化,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 (1)当地球公转运动时,星星怎么运动? (2)当地球运动到A、B两点时,星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3)当星星离我们更远时,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4)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5、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1)阅读P85页资料,思考:为什么人们长期未能发现恒星的周年差? (2)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为什么能发现恒星周年视差? (3)恒星周年视差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三、整理归纳: 1、关于昼夜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一种?为什么? 2、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3、小结: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在公转的同时还围绕地轴自转,24小时为一个周期;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是倾斜不变的。 板书设计: 地球在公转吗 公转周期为一年 教学后记: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案 【学习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轨道形状,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地球的自转 ①在相应位置填注白天和黑夜。 ②描出晨昏线。 ③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1.定义:地球绕着的旋转运动。 2.概况: 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不停地运动。 2.在下图中赤道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在公转轨道上画出公转方向,描

绘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并填写完整。(注意:填写北半球的昼夜状况)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演示地球的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是沿着什么方向围绕太阳公转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吗? 【达标检测】 1.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是由于() A.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自东向西公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2.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交替B.四季更替 C.极昼和极夜D.昼夜长短变化 3.下面是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 ) 结合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回答4、5题。4.“坐地日行八万里”以非常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下列哪一事实() 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表面积大D.地球的自转 5.下列地点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最相符的位置是( ) A.A地 B.B地C.C地D.D地 2012年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遥感卫星十四号”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读图完成6、7题。

第1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第一节地球的自传和公转》教案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重难点)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重点)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重难点)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重点)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3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度,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5、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

1186.中图初中地理七上《1第2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案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 知识: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以历的时间。 2、了解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3、了解四季现象是地球公转形成的。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在知识方面属于“宇宙”教学单元,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昼夜和四季的成因,了解地球自转、公转与生活的关系;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系列。 本课的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及昼夜的成因。教学难点:昼夜以及四季的成因。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现象,并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从而使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以及自转的方向和时间;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形成的;最后指导学生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此制止点为选学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教法建议 1、引入教学时,用“为什么白天和黑夜会交替出现,从不间断”这一问题直接引入,开门见山。由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学生很可能说出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形成的。但学生缺乏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或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 2、进行模拟实验时,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昼夜成因形成的过程,可以提出一个探究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探究。在实验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也可以俩人结伴进行合作实验,并将实验的发现记录下来。 3、为了研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设计了地球公转的动画,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球上任何地方接受太阳照射情况都是不断变化的,从而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 4、在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教学中,加入动画或者视频进行引导再现,给学生形成深刻地印象。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经过的时间。 2、认识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3、了解四季现象是地球公转形成的。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中图版地理七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 、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 、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提问: ( 1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 2 )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 ( 3 )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 ( 4 )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2 、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 1 )讲述: 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 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 3 )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 4 )提问: 已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什么? ①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什么? ②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 ( 5 )讲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 6 )讨论: ①通过观察,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据此能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们便是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体,是不能判断地球这艘大船动或不动的。)

2010.11.10地球自转公转和日照图专题

地球自转公转和日照图专题 二、考点梳理 (一)自转运动: 1、方向、周期、速度: (1)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 (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 扩展思维:用圆盘演示另三种情况时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 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 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 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24小时) 结论: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3)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ω=3600/24小时即150/小时或4分钟/10,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 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V= 2πcosΦ R(周长)/ 24小时(时间) 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 (2)产生地方时差 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规律:

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E、算时区:经度数/150 (四舍五入) 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 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 日界线: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 ★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0 和零时经线 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 (730E——1350E) (3)产生偏向 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图略) *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 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 影响大洋环流(举例:太平洋);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 (4)影响地球形状: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公转 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2)公转轨道与速度 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3)黄赤交角和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关系为互余 ..。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 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 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练习题

1.2 地球和的自转和公转 一、单选题 1.2012年奥运会开幕时间是北京时间7月28日3时12分,有关这次奥运会的正确判 断是() A. 奥运会开幕时当地正值冬季 B. 开幕时举办地正值晚上 C. 举办地点在北美洲 D. 举办城市在美国 2.读图,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此时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北极圈 D. 南回归线 3.北京时间(东八区)2016年2月7日22时,某工程师在长城站(西四区)参加了 央视春晚微信抢红包活动.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 2月7日22时 B. 2月6日22时 C. 2月7日10时 D. 2月8日10时 4.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同的特点是() A. 方向相同 B. 产生的现象相同 C. 周期相同 D. 围绕的中心相通 5.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完成探月任务时,地球运 行在() A. Q4到Q1之间 B. Q2到Q3之间 C. Q3到Q4之间 D. Q l到Q2之间

6.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1年 D. 36小时 7.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昼夜更替 B. 不同经度的地方存在时间差异 C. 四季的变化 D. 太阳东升西落 8.英国伦敦和北京存在时差的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四季的划分 D. 五带的划分 9.当地球昼夜情况如图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B. A点昼夜平分 C. 不利于我国南极考察队考察 D. 日照昼短夜长 10.潍坊的小明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 光照情况,如下图,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A. B. C. D. 11.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的主要差异是() A. 降水的多少 B. 海陆位置不同 C. 气温的高低 D. 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同 12.小王在某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阳光明媚,走在郊游的路上,但见漫山遍野 染上了新绿,傲寒的麦苗开始返青…”.据此判断,这一天应该在() A. 春分日前后 B. 夏至日前后 C. 秋分日前后 D. 冬至日前后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

第五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2.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 回归运动规律。 3.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的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的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1.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讨论后给出明确结论:可以,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运动,从而引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 2.介绍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①借助地球仪演示“自转”,讲解概念: 提示学生注意地轴指向。 结论:自转是围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地轴倾斜,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提问学生) 结论: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则为顺时针 ③讲解地球的自转周期: 首先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才能知道地球已经自转了一周?引导学生思考。 结论:地球自转周期的度量需要一个超然于地球的参照点,这个参照点应当是固定不动的,故我们选择一颗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恒星,在地球上看来,恒星的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动的,以它为参照点算出来的周期即为恒星日。 ④运用地球仪和彩图册上的图,讲解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画,注意不同纬度的线速度、角速度的特征。结论: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线速度则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3.讲解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①演示地球仪和太阳代表物,提示学生观察地球公转轨道特征 结论:地球的公转是围绕太阳在转动,其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 个焦点上,导致地球有时离太阳较近,有时较远,从而引出近日点和远日点。 ②阅读表格“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在近、远日点时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差异。

(整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2009-01-21 10:54KIRASFREEDOM | 分类:天文学| 浏览2227次 请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拜托…周期那个是特点好不好…其实我我很怀疑出题的人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要不然帮我分析一下出题的人脑袋是被驴踢了还是被门框挤了也可以…不过不给+分就是了… 分享到: 2009-01-21 12:19提问者采纳 星球自转所有的星球都在自转和公转,其能量来源于宇宙大爆炸。 潮汐(包括固体潮)摩擦可使各星球的转动能量消耗,使自转和公转减速,直至停止。这时宇宙膨胀也停止并开始收缩,时间开始倒流。 例如:太阳系所有行星停止公转后,都将撞向太阳。 下面有个地球自转的成因,可以把它应用到任何星球。 有一个很权威的理论是这样解释地球自转和地轴倾斜的: 地球的早期只是一颗小行星,靠引力不断俘获外来天体壮大自己,而外来天体都是在相对地球高速运动的,所以俘获的过程就是剧烈碰撞。碰撞有正撞和侧撞,最大的一次撞击发生在45亿年前,一颗很大的小行星从侧面撞击了地球,使地球旋转起来,撞出去的物质和小行星形成了月亮,撞击留下的大坑形成了海洋。 如果没有月球,地球就会摇摆不定,甚至颠倒。月球的引力是地球自转轴最好的稳定器,它使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使地轴与公转平面保持66度34分。使地球一年有了四季。初始时地球自转很快,一天只有5小时,是潮汐摩擦的减速作用成了一天24小时。这就是地球月亮形成的故事。 所以,是惯性使它继续旋转,万有引力引起的潮汐摩擦使它慢慢减速。 参考资料: 1.影碟《月球之迷 其他10条回答 2009-01-29 11:30韩志强1|六级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是地球向心力与收到的太阳向心力之间的关系 地球的自转受地球本身的向心力,地球的公转受太阳的向心力。 当地球自转所获得向心力小于太阳的向心力时,地球为绕着太阳转,相对一地球,自传的向心力越小,离太阳越近,作公转运动。 太阳的向心力相对于地球越大,当自传的向心力越大,离太阳的距离越远,作公转运动, 当地球自传的向心力是地球获得能量大于太阳的向心力时,地球就会脱离太阳的束缚,脱离公转,变为自由星体。 有消息说,地球自转是公转带动的。地球形成之初原星云的角动量转化为其公转角动量,后受到太阳风阻,一部分公转角动量又转为其自转角动量。 不过要说的是,这条消息的正确性还有待考证!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中图地理八年级上册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练习题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单选题 1.每年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期是() A. 3月21日前后 B. 9月23日前后 C. 6月22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2.下列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 四季的变化 C. 一天24小时的划分 D. 昼夜交替 3.在下列节日中,揭阳市日出最早、正午时刻树木影子最短的是() A. 元旦 B. 春节 C. 国际儿童节 D. 中秋节 4.下列现象中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是() A. 太阳东升西落 B. 冬去春来 C. 热带气候炎热 D. 一年有365天 5.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令世人瞩目,你知道吗?在这里,每天国旗伴随太阳升起。 下列几个节日中,升旗最早的是:() A. 元旦 B. “三·八”妇女节 C. “六·一”儿童节 D. 国庆节 6.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极圈 D. 南回归线 7.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8.同学们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福州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一天),其中 最接近冬至日的是() A. B.

C. D. 9.读“地球五带分布示意图”,五带中无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A. 热带和南温带 B. 北寒带和南寒带 C. 北寒带和北温带 D. 北温带和南温带 10.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的小朋友惊叹,哈尔滨的圣诞节是白色的!因为在圣诞节这天, 哈尔滨飘起了美丽的雪花。他会这么惊讶的原因是() A. 澳大利亚四季如春,冬天也不下雪 B. 澳大利亚的小朋友从没有见过雪 C. 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D. 澳大利亚非常干旱,不会下雪 11.北半球冬至日,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 广州、北京、哈尔滨、南京 B. 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 C. 广州、南京、北京、哈尔滨 D. 哈尔滨、广州、北京、南京 12.2015年12月2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 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遥感卫星高分四号送入太空。此时地球运行的位置位于图中() A. ①与②之间 B. ②与③之间 C. ③与④之间

地球自转和公转教案

年级学科八年级地理中心备课教师:肖清新教学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个人研修

一、新课导入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讨论后给出明确结论:可以,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运动,从而引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 二、介绍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①演示多媒体动画“自转”,讲解概念: 提示学生注意地轴指向。 结论:自转是围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地轴倾斜,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转动地球仪,结合动画,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提问学生) 结论: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则为顺时针 ③讲解地球的自转周期: 首先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才能知道地球已经自转了一周?引导学生思考。 结论:地球自转周期的度量需要一个超然于地球的参照点,这个参照点应当是固定不动的,故我们选择一颗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恒星,在地球上看来,恒星的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动的,以它为参照点算出来的周期即为恒星日。 ④运用多媒体动画和彩图册上的图,讲解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画,注意不同纬度的线速度、角速度的特征。结论: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线速度则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三、讲解地 球公转的基本规律①演示公转动画,提示学生观察地球公转轨道特征 结论:地球的公转是围绕太阳在转动,其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导致地球有时离太阳较近,有时较远,从而引出近日点和远日点 ②阅读表格“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在近、远日点时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差异。 结论: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教案 宁远二中蒋军艳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设计的这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下面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阶段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是课程标准中这一章的主要内容。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光照图的判别方法,分析理解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2、能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直观图示和计算机动画理解和比较地球公转的规律性和地理意 义。 2、通过模拟动画,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与自主思考,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找出其中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2、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太阳公转所产生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难点: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应用到生活 四、教学方法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所以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1、利用生活中的地理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适当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 3、在知识的掌握上要使得学生学会去分析一些地理现象。 4、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空间思维的要求比较高,而传统的教学很难去很好地球的空间运动,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我这节课将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现地球的运动,从而能够掌握地球空间运动所带来的地理现象。 五、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就以上目标与教学理念,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分为如下几步。 七、教学过程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2. 基本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读懂地球自转 和公转的各种示意图,会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能利用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二、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近 日点,远日点,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自转公转的地理意 义。 三、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课型:单一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 教授法,演示法。 六、安排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尊敬的为人毛泽东同志在他所作的《送瘟神》当中有一句是这样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我想请一个同学告诉我,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揭示了一个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回答,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2 分钟) 大家来看我手上这个地球仪,这中间有一个连接北极点和南极点的固定点,波动这个地球仪,看,是不是好像中间有个轴,而这个地球是不是在绕这个轴转动呢?是的,这种地球地球自身的转动就叫做地球的自转,这个轴呢,就叫做地轴,这是一根假想的轴线,现实中是不可能真的存在这么一根轴线对吧?不然那得是多大一个轴啊!还有大家要记住,地轴是永远指向北极星的。 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我们都知道任何物体的转动都是有方向的对不对?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 学生:“自西向东” 很好(用地球仪演示),现在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作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那么大家来看这个正在转动的地球仪,我们从北极点看去(这是将地球仪放低,拿下讲台给同学们看)她的转动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逆时针转 动 ! ” 很好,既然在北极点俯视是逆时针转动,那么很显然从南极点俯视的话呢就是?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案例,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以及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以及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公转所产生的现象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太阳的东升西落 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真的是太阳在转动吗?(学生回答) 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在运动。 再问:地球有几种运动形式?(学生回答) 明确:两种:一种是自转,一种是公转。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吧! 二、新课学习 (一)地球的自转 提问:坐在行驶的火车里,我们发现外面的电线杆有什么变化?通过这个现象,你能联想到地

球的运动吗? 播放视频 (学生看视频回答) 明确:电线杆向后退去。同理,从太阳的东升西落我们可以联想到地球是在自西向东转动。 展示地球自转动画图 提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有什么特征?(学生看图回答) 明确: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就是地球自转。地球旋转的轴:地轴;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周期:一天;地球自转结果:昼夜交替 展示图片, 提问:什么是晨昏线?(学生回答) 明确: 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于是产生昼夜现象,再加上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活动:展示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图 读图,选择此时甲地、乙地和丙地居民最适宜进行的活动并连线。 连线: 甲地睡觉 乙地看日出 丙地工作或者学习 展示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图 提问:甲、乙、丙三地哪里先见到日出?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乙地先见到日出。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同纬度地区,偏东地区要先见到日出,时刻要早一点(东早西晚)。 拓展延伸: 探究: 2016年里约奥运会于当地时间2016年8月21日晚20:00开始,北京时间2016年8月22日早7:00中国观众观看开幕式直播。分析:为什么我们中国观众第二天早晨才能观看开幕式的直播?

(完整版)地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练习题(附答案)

1.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 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 京时间可能是( ) A .接近7时 B .5时多 C .不到5时 D .7时多 2. 当太阳直射某地时:( ) A .该地此刻的区时为正午12点 B .该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C .该日是全年气温最高的一天 D .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3. 下面四幅地球自转位置示意图中,表示北京时间为上午10点整的是:( ) A .图① B .图② C .图③ D .图④ 4.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那春分日的升旗时刻是:( ) A .北京时间6点 B .北京的地方时6点 C .此时伦敦时间为前一天的22点 D .此时东京时间为7点。 5.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 ( ) A .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B .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 .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D .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6.科幻小说《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最后到达伦敦时比原来多出一天,这是因为 ( ) A .记载日期错了 B .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一致 C .东西方的日历不一样 D .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相反 7.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 ( ) A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 .北京昼夜等长 C .华北平原正是小麦播种的季节 D .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 读右图,完成8 ~ 12题: 8.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地球自转 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9.二分日,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 昼长相同且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10.某人测得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那么此 人测量的日期可能是 ( ) A .12月22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D .不存在这样的日期 11.若A 点的经度是160°E ,则E →D 附近的洋流名称应是( ) A .北太平洋暖流 B .北大西洋暖流 C .西风漂流 D .东澳大利亚暖流 12.若E 点经度为120°E ,那么A 点与B 点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 ) A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荒漠带 C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小学自然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自转 和公转的方向、时间 ;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 、通过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 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 、挂图或 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 、提问:( 1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 )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 3 )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 4 )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2 、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1 )讲述: 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

成的。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 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 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3 )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 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4 )提问:已当看到船舱外的 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什么?①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 移动,这说明什么?②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 5 )讲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6 )讨论:①通过观察,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据此能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们便是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体,是不能判断地球这艘大船动或不动的。)①怎样才能判断地球动或不动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运动情况)②通过观察可以知道, 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现象,也就是说都在自东向西运动。这说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③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总是循环出现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地球在转动)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从看到太阳正 南到再次看到太阳正南,相隔时间大约是多少?( 24 小时)这说明什么?(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7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 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出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特征。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过程。 3、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演示和参与演示操作,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4、通过读图、画图、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等,提高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地球运动形成初步的空间结构思维;激发学生进一步对自然地理的探索兴趣;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学情分析】

初中地理属于副科,中考学生也很少选考地理。进入高中后,他们的地理知识较贫乏,地理学习基础往往较差。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学生们学习高中地理很吃力,缺乏学习兴趣,成绩很不理想。因此,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主要在两方面下工夫,一方面是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下工夫,争取让教师自身成为有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师,另一方面,就是在授课的时候,很抓学生的课堂常规,慢慢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最终,受益于好习惯。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通常是将知识化难为易,在课堂中穿插大量的与生活和知识有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认为地理有用而提高学习地理科的欲望。在本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事例、现象,或者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flash等助学生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本节教材的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是继前两节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后,学习的内容从宇宙转移到地球,并且主要研究地球这颗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主要讲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及其意义。地球运动部分是很难学的一部分知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化解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尽量用地球仪演示,或者画立体图,还有就是电脑动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想象地球运动的情况及产生的地理意义。本节知识共分为4课时进行,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