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军队文职人员管理的特点与启示

西方军队文职人员管理的特点与启示

西方军队文职人员管理的特点与启示
西方军队文职人员管理的特点与启示

西方军队文职人员管理的特点与启示

在西方军队系统中有一些非现役的工作人员,包括官员、职员和职工。他们主要从事非作战岗位的行政事务管理、专业技术和生活保障,一般统称为文职人员。西方国家在军队中大量使用文职人员,主要是源于其文官制度。另外,大量非作战的辅助性工作也要求特殊的解决途径,这样亦可减少军队员额,节约经费。实行文职人员制度主要目的就是有效吸引、保留和灵活便捷地使用社会优秀人才。我军从2005年开始实行文职人员制度,对军队用人制度进行重大改革,这是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研究西方军队百年来对文职人员的管理经验,对于我们会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一、西方军队文职人员的使用情况

西方军队除作战部队原则上不使用文职人员外,文职人员遍布军队各个部门和岗位。现役军人可以改任文职,但文职人员一般不能改为现役军人。文职人员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都可发挥重要作用。

1、基本类型

美军文职人员按雇佣方式分为直接雇员(国内)和间接雇员(国外);按工作性质则分为白领雇员和蓝领雇员,分别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和体力劳动为主;按雇佣的性质,还分为临时雇员、合同雇员和职业文职雇员三类。德军文职人员分为文职官员、职员和职工三类,其中职员和职工为雇佣人员,可被解雇;但文职官员与各级军官一样,为国家公务人员,不能任意解聘。

2、数量规模

近年来,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各国军队开始大量裁减兵员,注重调整组织结构,着手组建轻型化、多功能的快速反应部队。同

时,各国军队不断完善文职人员制度,大量招用文职人员,文职人员在军队总体结构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法军现有文职人员9.89万人,约占总兵力的17%。日本防卫厅全部为文职人员,自卫队现役24.77万人,文职人员2.5万人。印度军队文职人员约20万人占其总兵力的14%。俄罗斯军队现有文职人员约70万人。德国国防军约有近14万文职人员。英军文职人员共有8.6万人,比英国海军、空军总兵力加起来还多。2011年美军现役部队总人数为141.41万,文职人员79.4万人。

3、来源渠道

西方军队文职人员的来源主要有三:一是从社会上招聘,军方根据需要,在地方人才市场招聘相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二是从地方院校毕业生中招收;三是从退伍军人中挑选,使其转为文职以保留一些技术骨干。美军每年从哈佛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等名校招聘毕业生来充实其科研、管理队伍。英军的科技人员、秘书、打字员和其他专业的职员都由军方在社会上直接招聘,执行官以上的文职官员由政府公务员委员会统一录用后分配到军队。法军文职人员90%从地方招聘,10%从退役军官中改任。

4、行政任职

美国国防部、军种以及各大司令部的大量行政性工作,如机关日常管理、文秘、财会、审计、司法、印刷出版、直至征兵登记、战时动员、战后退伍等工作,主要由文职人员来完成。美国的国防部长、副部长、助理部长,一些军队院校的校长、教研室主任等都是文职人员。德军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由文职人员负责。如国防部的人事局、计划司、组织司、财政预算司、行政司法局、社会事务局、营房地产建筑局和装备局等,几乎全部为文职人员。

5、科研教学

西方军队科研部门,包括从事军事理论和国防科技研究的单位,文职人员都占较大比例。美军科研单位中许多高级战略问题专家,科学家都是文职人员。院校也是文职人员集中的部门。美军院校18

万教职员中,30%是文职教员,某些军种院校教员中文职人员所占比例高达50%-60%。

6、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部门中的医疗卫生、军工生产、装备采购和基地保障等系统都是文职人员密集的地方。美军后勤系统中,文职人员的比例达到90%。战时也动员文职人员直接支持作战部队的行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员了近5万文职人员参与物资供应、设施维护、生活服务、医疗、维修、运输等保障的各个方面。

二、西方军队文职人员管理的主要方法

西方各国经常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相关的政策,以加强对军队文职人员的建设和使用。

1、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规

西方各国军队通常都设有专门的文职人员管理机构。美军在国防部设有专门负责文职人员的助理部长,负责制定文职人员的政策。各军种的文职人员则由各军种内的人力与后备役事务助理部长统一管理。此外在各大司令部设有人事副参谋长,负责检查文职人员政策的落实情况。

德军文职人员的管理工作由国防部人事局长和行政管理国务秘书、军备国务秘书共同负责。国防部人事局主要负责文职人员的计划管理。军队各部门的领导负责本系统文职人员的日常管理。

根据军队有关文职人员的工作内容复杂、联系广泛、政策性强的特点,西方军队重视完善文职人员管理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和标准,形成一个从规范宏观管理到规范微观管理的法规体系。美军有《文职招聘法》和《退休法》,形成了从文职人员招聘到退休的比较完备的法规体系。在文职人员享受一定的优越待遇的同时,也要求文职人员在紧急情况时必须受雇,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文职人员在接到上级命令后,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调动,履行保障任务。

2、强化选聘制度、拓宽任用范围

西方军队文职人员选聘制度设计比较全面,对文职人员的选聘来源、招聘方式和应聘条件都有所考量,注意多种途径选择、多种成分组合、力求各类人员优势互补,形成人才队伍的整体优势。

文职人员主要来源于社会招聘、地方院校招收和军队内部转改三种途径。在招聘方式上也主要有三种:一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二是直接发函聘请;三是与地方建立协作关系,定向培养文职人员。不同的岗位确定招聘有不同的条件和标准。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军队院校还强调一定的学历和职称,以及相应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

西方军队任用文职人员总原则基本一致,即只要有利于军队发展,任何部门和岗位均可聘用文职人员。因此体现在文职人员的任用原则、占有比例和岗位分布都尽可能拓展。美军规定,凡雇佣人员能胜任的工作优先使用雇佣人员。德国国防军规定,一切不是必须由军人从事的工作,应由文职人员担任。除作战部队原则上不适用文职人员外,上至国防部长下至各类勤杂人员都可由文职人员担任。文职人员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且分布的岗位日趋广泛。一是战略决策层;二是军事院校;三是高精尖技术岗位;四是勤务保障部队;五是文化宣传部门。文职人员的作用也日益明显。

3、拓宽培训途径鼓励继续教育

西方军队十分重视对文职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美军对文职人员的培训主要有几种方式:一是岗前训练。为使新文职人员尽快熟悉工作情况,制定了相当于军官任职前训练的见习训练计划。二是在职训练。对任职满2年的成绩优异的文职人员,各使用机关对其组织6个月的在职训练,或到地方大学进修相关课程。三是院校训练。对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文职人员,有计划地选送到各级军事院校培训,以提高其计划和领导能力。四是战前训练。除上述和平时期的训练计划外,文职人员在前往战区执行任务前要经过10周左右的正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战区情况、各种武器和防化器材的使用常识、法律问题、战争法、自卫训练等。法军鼓励文职人员参加各院校的函授教育和在职培训,并负担相应的费用。

4、提高福利待遇,解除后顾之忧

军队要吸引和留住文职人员,必须不断改善其工资福利待遇,尽量免除其后顾之忧。在薪酬待遇方面,西方军队文职人员的薪酬水平相当于或略高于地方同级或同岗位人员的薪酬水平。美军的《文职雇佣法》规定,文职人员薪金一般低于同级军人薪金,为此,美军就给予一定的补贴加以弥补。文职人员主要享受的福利待遇包括休假、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人寿保险等)、退休、文职人员救助计划(心理咨询服务)等。近年,为进一步增强文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开始实行薪金与奖金挂钩。改变过去通常随年龄和资历逐步加薪的方法,实行底薪和奖金相结合的挂钩制,即首先按工作种类的危险程度或强度等分成5类底薪,然后在每类底薪之外再按工作表现、能力及业绩分成3—4个奖金档次与底薪挂钩,使文职人员的工作业绩成为决定收入多少的首要因素。美军还吸取海湾战争中的教训,决定在以后的部署中,文职人员在以下几方面享受与军人同样待遇:在医疗方面享受优先权;免费邮寄信函;享受不超过基本工资25%的危险工作津贴,驻海外地区补助及加班费,享受免交部分所得税;享受由家庭援助组织和机构对文职人员家庭提供帮助;对伤亡的文职人员也要像伤亡的军人一样,由军方护送回国。这些改革举措减轻了文职人员的经济负担,解除了他们的许多后顾之忧。

三、西方军队文职人员管理的几点启示

军队既有其多变性和流动性,也有其常备性和稳定性。随着高技术战争的发展,军事专业分工细化,军队的后勤保障、军工科研等部门专业技术性的大大增强,迫切需要一支比较稳定的队伍。军职人员由于受服役年龄的限制难以做到这一点,而实行文职则可做到保持军队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使用文职人员的意义也愈发突出。虽然西方军队实行文职人员制度历史较长,管理经验丰富,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对文职人员的管理都是依据自己的国情,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是在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军文职人员制度实施以来,已有2万多名地方人才走进军营,成为国防力量的重要

组成部分,但由于起步晚、时间短,在相关的思想认识、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借鉴西方军队文职人员管理的经验,我们可从中得到几点启示。

1、完善相关的法规,用制度管人管事

美军依法管理的理念比较普遍,在文职人员管理中能够有法可依。比如,依据《文职雇员法》和军队的相关的规定,可以有效的保证文职人员的收入不低于地方同级的水平。依据《退休法》规定,对于因公伤残或患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文职人员,不受年龄限制,只要工作满5年即可享受退休待遇。我军在考试录用、工资福利、考核晋升、纪律处分、权益保障等方面都需要完善相应的法规建设,提供文职人员管理的法制依据。

2、全面统筹设计,优化选聘制度

对军队文职人员的使用、所占比例、选招和聘用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应当根据国情和军情全面予以统筹设计。合理设计招聘流程,科学规范聘用条件。保证文职人员的选拔能够科学、规范、公平、合理。拓宽选聘渠道,可采用直接发函聘请的方式,聘请地方某些领域的领军人才。为保证和提高聘用人才的效率,可以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方式,由地方高校为军队定向培养文职人员。

3、健全培训机制,激活用人思路

文职人员是不穿军装的军人。既要考虑工作共性,便于军事工作的展开,又要照顾其特点,便于分类、分层教育管理。在激发文职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同时,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并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可通过军事院校独训、与地方院校联合培训以及运用函授、网络、出国留学等形式,不断提高文职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职业修养,逐步向德才兼备的人才方向转变。同时还要敢于用人、善于用人,充分发挥文职人员所长,拓展文职人员发展的空间。

由莉

2019年文职人员述职报告范文

述职述廉:_________ 2019年文职人员述职报告范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11 页

2019年文职人员述职报告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在已经过去的xx年工作中,我作为大队一名文职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较好的完成了自己分管的、领导参谋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今年以来主要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要的汇报: 一、“在其位,谋其事”,全面做好文职工作在大队我主要负责各类执法档案管理、办公室文书整理和其他宣传协助等工作。一年来,我在自己的工作小空间里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能够做到把上级文件要求、领导交办、参谋需要的和实践相结合,有效完成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一)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领导交办的任务。一年来认真做好每周召开的行政会议记录,把每个阶段领导布置的任务真实反映在记录上;同时,对于每个月初向总队报送的大队执法工作月报也从未出过差错;在“清剿火患”“打非治违”“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战“等专项行动中,我全力投入工作,每月坚持在总队开发的“农村社区清剿火患”系统中按时按质完成辖区各乡镇街道火灾隐患数,确保大队同一时期与其他大队相比该项成绩稳中求胜;同时,按照总队文件要求,领导任务分配,逐月对辖区x个重点单位和x个一般单位进行年度“四个能力建设评定”工作,圆满完成总队、大队规定目标任务。 (二)积极进取,协助大队参谋各项检查工作,做好大队参谋的好助手。一年来,协助各防火参谋多次电话通知全县各个重点单位完成大队交办的相关工作、参加大队组织的各项会议;在大队防火参谋对全县 第2页共11页

城市规划-从新加坡城市规划中所得到的启示 精品

从新加坡城市规划中所得到的启示 ——反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 高尚 摘要:新加坡是赤道附近一个极小的岛国,在刚建国时被人戏称为一个仅拥有阳光和空气的地方,然而依据坚持将近40年的严谨而又全面的城市规划,新加坡一下发展成为亚洲最美丽的城市,有着“花园城市”的美称。而今中国也在经历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矛盾问题也逐渐凸显,新加坡的总体规划的成功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值得我们借鉴。虽然身为大学在校学习的建筑系学生,但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思想很值得我去学习与思考,对我未来的建筑设计以及职业发展会有有益的影响。 关键词:新加坡,总体规划,概念规划 一、新加坡城市规划及发展基本情况 新加坡作为一个成功在战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它的城市规划经验是我国城市发展可借鉴的良好范例。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来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由于自然资源的约束,新加坡需要在狭小的641.4平方公里的国土内完成诸如过滤水的提供、污水处理、焚化工厂、发电厂、军事设施、机场以及住宅、工业、商业和娱乐设施等的建设。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对于其国家的生存尤显重要。 新加坡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使土地的利用最有化,

使有限的土地满足所有的需求;第二是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由于有很多发展限制,规划者必须很好地协调土地的各种利用,以创造一个有特色的、绿色而美丽的多功能城市。要达到一个平衡非常困难。尽管如此,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新加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品质在过去30 年内得到了飞跃提高。它的自然环境高度城市化,但它仍是一个典型的热带花园城市。 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早期矛盾突出时期 上世纪50 年代末到60 年代初,新加坡的城市问题已经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过度拥挤、住房短缺以及不卫生的生活条件在城市中心区随处可见,到处拥挤,满是贫民窟。1 / 4 的居民挤在岛上1 % 的地区里。生活条件更令人震惊,常常是50 多个人挤在一个二、三层楼的商铺房间内。为解决问题,合理进行土地的利用,新加坡于1985年出台第一个总体规划。所有的城市土地逐步分区,划出了绿色地带和新城镇区。并把提高生活质量和解决拥挤问题列为议程上首需解决的问题。 2.城市初步形成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共住房计划迅速解决了城市的拥挤问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共完成了5.4 万套公寓,这比由新加坡殖民当局建造的2.3 万个单位超过了一倍还多。新加坡的有效土地重新利用政策以及使新加坡人拥有自己住房的政策推动了建筑的快速进展。6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恢复工程因为活跃开展。期间为指导长期的城市开发推出了概念规划。这项规划设计用于指导基础设施的开发,其针对的目标依次是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住房需求以及人们的基本社会需要,通过一项周密的分散政策,将市中心的居民人口和工业人口逐渐转移。与此同时,市中心通过城市复兴逐渐成为了国际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 3.特色发展期 随着城市建造的不断发展,新加坡逐渐解决了市中心的拥挤问题,并于80年代开始将城市建设的中心转向城市形象的塑造。更多的重点转向了生活质量,其中重点包括环境品质。重心在于建造一个现代金融中心,利用自己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热带城市。对品质和特色的格外重视甚至波及到公共住宅领域。住宅开发部试图改变延续至今的房屋设计标准,以实现每个城镇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 4.城市发展新时期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新加坡进行了社会经济的改革,同时,新加坡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新加坡政府面临的已不仅是人口过剩,其政策也相应地转变为通过各种发明和有选择的移民来鼓励人口增长。在经济方面,政府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经济增长更加适度。政府预留了充足的土地给商业、贸易和工业。港口、道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平衡和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新加坡将目标瞄准为独特的、怡人的热带城市。

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分析及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发_杨靖

Design Analysis and Inspiratio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 to Economically Affordable Housing in China 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分析 及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发 文/杨靖 杨磊 Yang Jing Yang Lei ABSTRACT 本文介绍了香港公屋原形设计的四个阶段,并着重从运用模块进行扩展、 “居者自行设计房屋布局”模式等 方面分析了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灵活性以及总结了香港公屋通用设计的经验。 This article describes four stages of the prototype desig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and focusing on analysis of the design flexibility and universal desig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 作者简介 杨靖 东南大学 杨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香港公屋,单体设计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Architectural Design KEY WORDS 阶段原型时间建设标准特点典型平面 第一工字型系列50年代—60年代使用面积2.2m2/ 成人、1.1 m2/儿 童 以工字型为基础,左右两翼是背靠背的房间,每个房间 大约12 m2,各房间面向敞开式长走廊。 共用厨房、卫生 间、洗衣间、公共浴室。后期,引入电梯(每隔三层停 靠)、中央内走廊,每间添设了设有厕所及自来水的阳 台。建筑高达16层。 第二长型、 塔型、H-Block 70年代—80年代 初 使用面积3.25 m2/人 通过内廊或外廊式组织,套型面积稍有增大并且套型的 通风状况得到改善。卫生间与厨房与工字型系列后期的 设置相似。建筑高度大约20-24层。 第三三叉型、 相连长型 80年代使用面积5.5 m2/ 人 空间标准有重要的提高。单一房间概念被一套多房的设 计所取代。客厅、卧室、卫生间或厨房都有较佳的日照 及通风。建筑高度约40层。房间的隔墙仍是租户自己设 置。 第四和谐式 康和式 90年代使用面积7.5 m2 人 和谐式单体有三种:1型(“十”字形)、2型(“Y”字 风车形)及3型(“T”形、“Y”形)。1型、2型均为塔 式高层,36-38层,每层约有16户。3型配合香港多山的 基地条件,其Y形的翼可在90度范围内自由旋转,层数为 20至26层。 康和式单体有两种:1型是十字形平面, 40层,每层8个 户。2型是曲尺形, 30层,每层6个户。面积标准有所提 高,三居室套型设有主卧室卫生间。 1953年圣诞夜,在石硖尾大火中5万8千人痛失 家园。之后,又发生几起大火,总共有10万人无家 可归。连续的火灾迫使香港当局不得不转变立场,采 取由政府投资兴建公屋,为这些灾民提供住所,以解 燃眉之急。自此开始了大规模的香港公屋建设。 1、公屋住宅单体的原型设计及其四个阶段 为了快速解决居住问题,房屋署在一个时间段内 仅用几种住宅单元平面作为原型进行公屋建设。这样 节省了设计时间并有助于减少建造成本。当空间要求 和建设标准提高时,就会提出新的原型。公屋经过这 么多年的发展,其原型可以明确的划分为四个阶段。 每一个时代的居住空间标准不断提高,这对空间的设 计和使用产生重要的影响,并由此对居住者的生活品 质产生重要的作用。(图1) 最初,第一阶段的工字型公屋是1954年开始兴 建,是作为居住应急之需的迁置大厦,其标准低、成 本低、租金低。发展到90年代期,出现的康和式住 宅是香港公屋建设中的最高标准住宅,它也是香港 “居者有其屋”计划中主要采用的房型。我们对其住 1 1 | 公屋单体的四个阶段 2009 12 A+C论文 P097

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_以中环和IONOrchard购物中心为例

第10卷第5期 2011年10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 l.10 No.5Dec. 2011 [收稿日期]2011-09-08 [作者简介]王晓红(1963-),女,北京密云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跨国直接投 资、国际贸易等. 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 以中环和ION Orchard 购物中心为例 王晓红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38) [摘 要]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其目的是实现城市土地空间充分利用、工作与生活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香港、新加坡同属于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其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具有交通立体化、功能综合化、土地集约化、节奏高效化、生活便利化等特点,对我们有重要启示。[关键词]城市;立体化;综合化;便利化[中图分类号]T U -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11)05-0052-06 Inspi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 omplexes i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ake Central Surrounding and ION Orchard Shopping C enter as Example WANG Xiao -hong (M acro eco no mic Resea rch Instit ute o f ND RC,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T he pur pose o f the dev elo pment and construction o f urban co mplex es is to achiev e a full use of ur ban land space,and to realize w o rk -life harm ony,man -environment harm ony.H ong Kong,Sing apore belong to areas w ith the same land r esource constraints,population density;their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ur ban co mplex es have the follow ing features:transpo rtation three -dim ensional,functional integration,intensificatio n of land,efficient pace,living facilities and other character istics,w hich have important im plications to us.Key words:City;Three -dim ensio nal;Integration;Facilitation 一、城市综合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 (一)基本概念 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餐饮、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交通枢纽等若干 关系密切、性质不同的服务形态在区域范围集聚, 城市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并在各功能间建立一 种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是当代城市社会、经济相互交融、有机联系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体现形式(图1)。 (二)主要特征 52

香港住房政策与国内住房政策对比及启示

一、香港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 透明的房地产市场交易信息。为遏制楼市投机行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香港政府不断加强新房屋预售、销售环节的透明度,降低开发商对房屋售价与现房供应的操纵,从而抑制了因新房销售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哄抬房价现象。香港政府对开发商预售、现售环节、信息披露、首次放盘量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指引文件,还明确规定了有关预售新房(含楼花)示范单位的细则。 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香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批租给受让人,土地批租主要采用公开拍卖、招标、私下协议和临时租约四种形式。香港有比较健全的土地法例体系,包括《香港房地产法》、《收回官地条例》、《土地征用法令》、《地契条款》、《拍卖地产条例》等。政府只是根据这些法例进行管理,实行有偿、有期、有条件使用土地。所有要使用土地的人都需要通过土地市场获得土地。既有垄断控制,又有自由转让。在楼市出现泡沫的时候政府采取增加住宅用地供应的做法,在楼市萧条时期政府采取减少土地供应的措施,以保持楼市的平稳发展。 完善的公屋制度。香港的公屋制度不仅包括政府出资建造建筑实体,还包括货币化的综援金制度。到1997年,香港650万居民中居住在出租公屋、政府补助出售房屋的人口达331.38万,占全港人口的51%。公租房制度与香港的房地产大规模开发几乎同步,不仅解决了众多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还为香港节约了土地资源,保持了社会稳定,提高了城市竞争力。

短期交易“额外印花税”。为了抑制投资者炒房,香港引入了短期交易“额外印花税”。目前,香港物业交易须缴纳最高4.25%的从价印花税,而“额外印花税”则分为三级税率:6个月或以内转售的交易,税率为该转售交易金额的15%;6个月以上至12个月之间转售,税率10%;12个月以上至24个月之内转售,税率为5%。换言之,持有物业的时间愈短,业主需要缴纳的“额外印花税”税率便愈高。 楼宇按揭成数调整。楼宇按揭成数也是香港调控楼市的主要手段之一,且效果比较明显。香港楼宇的按揭成数一般在5成左右。香港金融管理局根据楼市冷热程度适时调整楼市按揭成数。在楼市萧条时期上调楼市按揭成数,一般楼价越高按揭成数越高;楼市出现泡沫时下调楼市按揭成数,一般楼价越高按揭成数越低。2010年1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下调楼宇按揭成数。新政一出,之前热火朝天的香港楼市顿入寒冬。据香港美联物业的统计显示,在楼市新政出台的首个周末,香港十大指标性二手楼盘的成交量已经比前一周减少近八成,二手楼看楼量普遍下跌五成以上,还有许多楼盘罕见地出现“零成交”。 二、香港与内地房地产政策调控的比较 香港楼市调控的针对性比内地强。一般来说,香港政府楼市调控的针对性很强,目标直指短期炒楼行为,加大炒家转手成本,进而遏制楼价快速上涨。在遏制纯投资购房者以金融杠杆炒楼的同时,也确保了真实自住型需求不受政策影响。所以香港楼市调控政策的短期效应比较明显,特别是楼市泡沫期间,每一轮楼市新政出台后的数周内,

2018军队文职真题

2018年军队文职笔试《公共科目》试卷题目及参考答案(网友回忆版) 注意事项: 1.试卷分为基础知识和岗位能力两个部分,共 110 小题,总分 100,总时限120 分,各部分用时自行掌握、请合理分配时间。 2.请按照要求试卷、答题卡上填涂好自己的、座序和号,严禁折叠答题卡。 3.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试题答错不倒扣分,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4.监考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答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律留在桌面上,待监考员确认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室。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 50 题,每题 0.5 分,共 25 分) 1.首次招录聘用到科级副职以下或者专业技术十一级以下岗位文职人员的最高年龄是( )。 A.45 岁 B.40 岁 C.35 岁 D.30 岁

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观方面是( )。 A.故意 B.直接故意 C.间接故意 D.故意,且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 3.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 )。 A.“长征”一号 B.“长城”一号 C.“巨浪”一号 D.“共青团”号 4.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 )。 A.富强、、文明、和谐 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6.对实事的科学含义作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并将它提到党性高度的著作是( )。 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反对党八股》 D.《整顿党的作风》 7.文职人员因私出境,按照( )有关规定执行。 A.国家 B.中央军委 C.国家和军队 D.本级单位 8.(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香港公屋制度对我国廉租住房制度的启示

第17卷 第1期长 春 大 学 学 报 Vol .17 No .1  2007年1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 I V ERSI TY Jan .2007  文章编号:1009-3907(2007)01-0036-04 收稿日期:2006-11-02 作者简介:周精灵(1982-),女,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香港公屋制度对我国廉租住房制度的启示 周精灵,刘 丹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81) 摘 要:廉租房制度是住房保障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和完善廉租房制度,是解决城镇新贫困人 口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着重分析了香港公屋制度的具体特点,在借鉴香港公屋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解决我国廉租房制度现存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香港公屋;廉租房;政府支持;专业运营;资金筹集;准入与退出机制中图分类号:F293131 文献标识码:A 1998年下半年,我国基本完成了传统的福利性住房制度向商品性住房制度的历史性转变,逐步建立了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住房新体系。广大城镇居民开始转向通过市场渠道解决住宅问题。房地产业蓬勃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居民的住宅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市场化取向的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此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大量低收入家庭没有经济能力通过市场化渠道购买住房,因此早在1999年4月,政府部门就已经出台《城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希望通过廉租房计划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2005年5月1日起实施的《城镇廉租住房租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负有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廉租住房保障的责任。但从我国目前廉租房计划的实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推进城镇廉租房计划的进程。 1 香港的公屋制度 香港政府于1954年开始实施公屋制度,经过50多年的实践,已日趋完善。截止2004年3月 底,香港约20119万人,即占香港人口的30%,居住在香港房屋委员会提供的公屋,租住公屋单位 的数目为6418万个,占全港房屋总数的三成[1] 。 香港公屋计划的巨大成功,与香港政府的长期积极投入、公屋管理部门高效务实的专业运营和管理、有效的财政资金安排密不可分,这些成功的经验为中国内地的廉租房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11 专业化的运营和管理 在公屋的发展中,香港房屋委员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73年成立的香港房屋委员会不以赢利为目的,它由政府直接经营,以满足那些市场不能为其提供基本住房的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要。房委会负责统筹所有政府公屋供应、编配和管理事务,通过其执行部门房屋署规划及兴建公屋。同时房委会还注重成员在社会和专业背景方面的多元化,以确保房屋政策的研究和制订能反映社会不同阶层的意见。对于房屋事务,房委会聘用专业房屋事务经理管理辖下房屋。 在公屋的建设过程中,香港房委会不仅照例建设有效率的公屋社区和发达的交通网络,还尽量争取各项配套设施的同步完成,并通过对公屋进行持续的维修、改善和重建计划,以提高公屋的居住质量。 112 政府土地政策的支持 香港政府对公屋建设最大的资助是免费拨地给房委会。政府定期及准确评估房屋需求,供应足够建屋土地并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为达到土地供应平稳,政府尽量灵活和弹性地处理土地供应,为不

军队文职人员学习思想汇报

军队文职人员学习思想汇报7月18日以来,通过近两周的学习和训练,使我强化了政治理论素养,坚定了献身国防决心,掌握了基本军事技能,丰富了党史军史知识,锤炼了令行禁止作风,激发了忠砺剑报国动力,两周的学习收获颇大。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重品行作表率、守纪律讲规矩、懂群众爱群众,努力做到先锋表率我先行,纪律规矩我从严,服务群众我带头。 一、强化了政治理论素养。在两周的学习中,学习了国防历史、新中国国防建设、我国的武装力量等国防和军队知识,学习了文职人员相关制度、军队安全保密等知识,丰富了党和军队相关理论知识。在学习中,我端正学习态度,端正自身学习观,远离不良学习风气,认真静下心学习,保持了良好的学习风貌。 二、坚定了献身国防决心。从小就羡慕军人手持钢枪守卫着祖国,羡慕军人一身威风凛凛的军装,羡慕军人英姿飒爽的身姿。一直都想成为军队一员的我,在去年报考了后勤工程学院文职人员,并且幸运的被录取了,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来到南京政治学院开始培训时,我更加激动,在两周的学习、训练中我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通过两周的学习,我进一步坚定了献身国防的决心。

三、掌握了基本军事技能。通过两周以来的队列、体能等训练,让我掌握了基本军事技能,在两周的训练中,我严格服从指挥,严格按照训练要求完成训练任务,作为一名军队文职人员,进了部队门?就是部队人,虽然不扛枪,但是也要按战斗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苦练本领,在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保证能完满完成工作任务。 四、丰富了党史军史知识。??一直以来,党史军史是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争取革命的斗争和实践当中不断争取和努力的革命历程,凝结了党和人民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历史征程。在两周的学习中,增强了我对我党、我军的历史的了解,丰富了我的党史军史知识,深刻理解了是党缔造了军队、领导了军队、发展了军队,深刻理解了听党指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永远不变的军魂。 五、锤炼了令行禁止作风。在两周的学习、训练中,严格的作息时间,严格的学习制度,严格的训练方法,都让我受益匪浅,在两周的学习、训练中,严格服从命令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为军队服务的文职人员,必须坚决听党指挥,坚决服从命令,通过培训,有效锤炼了我的令行禁止作风。 六、激发了忠砺剑报国动力。通过两周的学习和训练,我的爱国主义情怀得到进一步激发,我将弘扬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投身强军实践,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争取早日把自己锻造成一名合格的文职人员,

_精明增长_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第30卷 第1期 热 带 地 理 V ol.30,No.1 2010年1月 TROPICAL GEOGRAPHY Jan.,2010 收稿日期:2009-07-13;修订日期:2009-10-15 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07YE05) 作者简介:蔡小波(1972―),女,广东湛江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E-mail )gzcaixiaobo@https://www.doczj.com/doc/7e17747076.html, 。 “精明增长”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蔡小波1,2 (1.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275;2.广州市规划局,广州 510070) 摘 要:以“精明增长”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为基本出发点,在理清“精明增长”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美国城市发展差异,探讨“精明增长”理念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介绍了“精明增长”产生的背景及内涵,阐述了美国“精明增长”发展计划的实践并对此作出评价。基于中美差异的思考对“精明增长”在我国的应用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结合中国国情思考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提出了从理论实践和技术手法上用“精明增长”的理念来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进行理念更新的建议。 关键词:精明增长;城市发展;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 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10)01-0084-06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大城市的发展面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城市蔓延带来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导致城市边界的模糊化;另一方面,郊区中私有化住宅日渐增多,传统的城市规划已无法应对新的城市发展变化。针对西方城市出现的城市无限蔓延带来的资源的巨大消耗,以及人们对私家车的过度依赖产生的不可持续性,西方学者提出了“精明增长”这一理念。20世纪90年代,“精明增长”这一新的规划思潮在西方诞生。怀特(white ,1994年)指出,因为他们(城市蔓延)的发展,建立在“对资源的不可持续性和消耗”的基础之上。如果发展中国家重蹈覆辙,那就意味着,“我们很快将面临大规模的生态系统的崩溃―我们必须竭力发展出另一种模式”[1]。“精明增长”的规划理念成为取代旧的城市规划思想的一种新思潮。此后,在美国、荷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学者们均针对这一种思潮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在美国还进行了不少试验。美国的经验表明,“精明增长”所倡导的理念在美国的城市规划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精明增长”引入中国,在中国的规划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是由于中国与美国国情的巨大差异性,“精明增长”理念目前仍停留在学术讨论的层面,很少有付诸实践的案例。因而,“精明增长”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就成为本文研究出发点。在理清“精明增长”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美国城市发展差异,探讨“精明增长”理 念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1 精明增长的内涵 1.1 精明增长概念提出的背景 “精明增长”(Smart Growth)概念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城市持续无序蔓延引起自然资源退化、开敞空间丧失、交通拥挤日益严重、空气质量日益恶化、基础设施大规模支出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美国的学界和规划实践者们试图通过建立新的治理和规划细则,达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精明增长的理念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背景(表1)。 表1 美国“精明增长”理念提出的背景 Tab.1 Background of the concept of "Smart Growth" of United States 需求角度 引发的原因 导致的后果 寻找解决措施 经济 需求 城市无节制蔓延使旧城公共基础设施弃置,而城外大量公共设施需要投资新建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庞大,难以为继,引发高征税 充分利用现存的城市基础设施,以最低基础设施成本创造最高土地开发收益,政府减少在基础设施新建的投资,同时避免高征税 环境和 空间 需求 私人小汽车推广及高速公路网的形成使郊区化快速蔓延并侵占城际的开敞空间;在个别地区,有限的土地空间难以支撑城市爆炸式蔓延 自然资源退化、开敞空间丧失,环境保护问题突出 限制郊区蔓延,已建成区见缝插针,新开发区地尽其 用,保护开发空间和生态敏感地,使开发者、环保者、消费者和政府之间容易达成协调 社会交往需求郊区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逐渐成为郊区商业与文化娱乐中心,交往和娱乐空间与居 住空间分离[2] 人们习惯于周末开车购物导致邻里交往活动减少,社区认同感越来越低 通过土地混合使用,恢复市区与郊区的活力和社区感,营造利于各阶层交往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适合步行的宜居城市(livable city) 社会 公平 需求 由于对近郊低密度独立小平房模式的偏好,近郊单家居所成为“美国梦”(American dream) 社会各阶层居住分离,低收入阶层住房难以保障 通过高密度住房的建设缓解“可支付住房”(affordable housing)的要求带给城乡政府巨大的政治压力

香港公营房屋建设及其启示

The Overview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 and Its Enlightenment 赵进 香港公营房屋建设及其启示 作者:赵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zhaojinsh@https://www.doczj.com/doc/7e17747076.html, 导言 居住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住房建设也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福利性实物分房制度的结束,城镇住房供应基本转向了房地产市场,由此,我国城镇进入了住房商品化的时代。住房商品化刺激了整体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又推动了住房市场的扩大,使得城镇房屋总量和人均居住面积不断上升,交易也空前活跃。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房价节节攀升。很多城市的房价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导致城市住房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基于市场机制的分配不均,社会趋于两极分化,公共干预势在必行。在中央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城镇住房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已出台一系列关于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但是在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涉及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整体设计、房屋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区位选择、交通条件、配套设施建设、准入申请和监管制度等。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个“高度自由、高度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经济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资源配置全盘市场化。为了保证整体经济的效率及改善社会的公平性,香港政府通过各项政策与措施来干预住房市场,为全港近一半的居民提供低廉的公营房屋。作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香港在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本文介绍香港公营房屋制度的形成和演进,分析其政策实施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经验,讨论其借鉴意义,期望对内地正在探索中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和政策设计有所启示。 1 香港公营房屋政策与实施 1.1 概况 香港特别行政区占地1 104 km 2,人口约700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6 410人。香港多山,地势陡峭,可供兴建工商和住宅楼宇的土地只有225km 2,仅占总 摘要:本文介绍香港公营房屋的政策演进、住房政策的目标与原则、公营房屋政策所涉及的机构及其职责、公营房屋计划及实施状况以及公营房屋住区的规划设计等内容;分析其基本经验,进而讨论对内地城镇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和具体运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Abstract: Firstl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the objective, the principle and the operational experience of Hong Kong ’s public housing policy. Secondl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value and enlightenments of Hong Kong ’s practice to the set-up of affordable housing system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关键词:香港;公营房屋;启示和借鉴Keywords: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 Enlightenment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50978188

军人心得体会

军人心得体会 军人价值观是军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各种价值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理念,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准则。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般要求以及我军性质宗旨、优良传统和使命任务的特殊要求,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可以主要概括为:爱党忠诚、爱国奉献、爱民服务、爱军精武。“四爱”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我军的性质宗旨、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是我军履行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当代军人的最高价值追求。 爱党忠诚——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准则。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一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革命军队的根本保证。爱党,就是对党无限崇敬和无比信赖。忠诚,就是永远忠于党,永不背叛党。爱党忠诚是军人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核心。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直接决定了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爱党忠诚,要求军人自觉做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热烈拥护者、坚定捍卫者和模范实践者,切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维护各级党组织在部队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切实经受住各种复杂斗争环境的考验。 爱国奉献——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我军的历史,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浴血奋战、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历史。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军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和改革的大局,自觉做维护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增进社会和-谐的模范群体,为祖国为人民再立新功。爱国,是军人价值的内在要求。在我军发展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团结和鼓舞广大官兵为祖国而战的光辉旗帜。奉献,是军人价值的显著特征。为祖国无私奉献,是军人无悔的选择;为人民鞠躬尽瘁,是军人不变的情操。爱国奉献,要求军人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始终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忠实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统一,随时准备与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爱民服务——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一部人民军队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在和平建设时期,我军不仅要保卫祖国,而且要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协助地方扶贫开发,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正是由于我军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爱民,就是尊重人民、关心人民、向人民学习,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服务,就是为了人民利益乐于牺牲、甘于奉献,在当好人民利益忠诚卫士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为国兴利。爱民服务,要求军人无论社会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始终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利益格局出现什么样的调整,都始终把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归宿;无论前进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始终恪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行为准则。军队的宗旨是军

香港地铁TOD开发模式的启示

栏目主持: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王进坤 江苏城市综合交通专栏 Special Colum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in Jiangsu 江苏城市综合交通专栏 Special Colum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in Jiangsu 香港地铁TOD 开发模式的启示 香港地铁(MTR )于1979年起开始逐段投入运营,至2007年与九铁的车务运作合并后,正式形成全长168.1公里的综合铁路系统,包括9条市区线和80个车站,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前地铁有限公司,MTR Corporation Limited )负责运营。香港地铁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铁路系统之一,其“地铁+物业”的独特开发模式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公交导向型开发)开发的典范,值得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内地城市学习借鉴。 1、功成名就的偶然与必然 TOD 模式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 北美,但其具有实践意义的开发案例则大多来自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西欧和北欧国家,并在其后逐步推广至亚洲、南美洲等地,成为“新城市主义”者在全球范围内倡导的一种城市开发模式。港铁的“地铁+物业”开发模式起初并非源于TOD 理论,其联合开发模式的产生甚至早于TOD 理论的提出,这与香港地铁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港府采取的审慎商业原则有重要关系。实际上,香港地铁的规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迫于政府严格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局势等原因,直至1975年初才成立政府全资拥有的地下铁路公司,开始全长15.6公里的“修正早期系统”建设。从香港地铁建设之初,港府就秉承“量入为出”的财政理念,拒绝使地铁设施成为政府长期的财政负担。因此,香港地铁公司受“平衡财务”的驱动,在其后多年的运营实践中逐步摸索到地铁结合物业蕴含的巨大价值,并创造出“地铁+物业”的联合开发模式。通过地铁公司统筹,将铁路规划、建设、运营与沿线上盖物业规划、建造、市场运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地铁和物业达到最大协同效应。可以说,香港地铁的开发模式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城市建设与市场经济碰撞出来的一 朵精彩“火花”,它虽然没有TOD 成熟理论的指导,却以一种无心插柳的偶然之机,后知后觉地成为TOD 发展模式的典范。 当然,香港地铁开发模式巨大成功的背后也有其必然原因,具体而言,可以归结为三大支撑要素:体制设定、技术协调和策略保障。首先,在体制上,港府通过立法,明确法规与政策要求,成功设定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物业发展的联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使轨道交通建设从纯粹的公益性事业,转化为具有商业经营和地产开发支持的良性发展实体,建立了轨道交通的良性发展机制,并最终实现拉动城市人口外移,优化城市结构的作用。港府为适应人口高速增长,缓解住房与城市空间紧张的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就着手新市镇(卫星城)的规划建设,开辟了一批远离港九建成区,位于乡郊的功能性组团,并通过轨道交通的便捷联系,成功将核心区的密集人口逐步疏解至9个新市镇,验证了TOD 开发模式的巨大成效。其次,在技术上,通过规划强化市民生活方式对轨道交通的依赖。在站点出入口、周边地区优先布置一些综合性的、易于吸引人流的商贸、购物、居住等设施,从而强化其对人流的吸引。在城市规划的土地分区计划大纲图和法定图则中,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均在规划上设置综合发展区(CDA ),充分为地铁物业发展提供支持,使地铁公司能够通过主导站点周边地区规划,统筹商业、居住、办公等的高强度土地混合使用以吸引、集聚客流,同时为更多市民提供交通便利,引导城市人口疏解。通过结合轨道站点设置社会停车场、公交总站等设施,建立发达的综合交通换乘体系,充分提高轨道站点可达性,进而强化轨道交通对周边中远距离地区居民的吸引力。最后,在策略上,港府坚守审慎的商业原则,利用和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允许港铁公司参与沿线土地开发经营,尽享地铁建设带来的巨大土地增值效益,这也是香

二元化住房制度_日本_新加坡_中国香港的实践模式与启示

二元化住房制度:日本、新加坡、 中国香港的实践模式与启示 谭禹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0000;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510000) 提要:“住房难”已成为我国当前“新三大民生问题”之一,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通过实施二元化住房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普通民众的住房难题。学习和借鉴二元化住房制度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介绍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的二元化住房制度实践模式,在此基础上就完善我国住房政策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二元化住房制度;住房政策;经济适用房 中图分类号:F29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10)03-0184-04 住房作为满足人类居住需求的特殊商品,既具有商品的属性又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住房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住房的商品属性要求住房资源的配置实现市场化。但是另一方面,住房又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住房作为基本生存条件,任何一个人不论其财富多寡都应享有维持其生存的基本住房权利。当房价超出普通民众的支付能力时,由政府对住房市场进行干预,保障中低收入阶层基本生存权利就成为必然的选择[1]。二元化住房制度的基本内容就是将住房分为两部分分别实行不同的配置机制:一部分为商品性住房。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主要满足高收入群体需求,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另一部分为公共住房,即由政府直接提供或帮助实现的主要用于满足中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要的住房,价格由中低收入者的支付能力决定。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通过实施二元化住房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商品房市场的高房价与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难矛盾。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二元化实践模式,对于突破商品房制度框架,重新认知我国公共住房政策,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难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日本的二元化住房制度 日本政府认为,住房问题的解决,对稳定民心,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住房不同于一般商品,不能把住房作为完全的商品推向市场,政府必须拟定和依照有关法律,制定和执行有效的住房政策,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每个家庭都有获得住房的能力。日本政府遵循“保低放高”原则,使老百姓能住上与自己的经济条件相适应的住房。政府与市场在住宅市场中各司其职,互相补充,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日本模式”[2]。 (一)开发商与非营利机构在二元化住房模式中各自扮演不同的供房角色 日本中等以上收入家庭住房主要通过市场实现,民间的房地产公司是供应主体。中等偏下及低收入家庭则是通过由政府支持的非营利机构———都市整备公团、地方政府住宅局、勤劳者住房协会提供公共住房。中央政府建设省(现国土交通省)所属的都市整备公团(在各地设有支社)是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国家出资提供公团住房,面向中等收入家庭出售和租赁,截至2005年公团住宅存量约128.2万户。地方政府住宅局则为低收入者、单亲家庭及特殊困难家庭提供租赁型公营住宅,截至2004年公营住宅存量约219万户。日本勤劳者住房协会———住宅合作社则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合作住宅。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复兴与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人口迅速增长,1966年日本制定了《日本勤劳者住房协会法》,确立了住宅合作社组织合作建房的法理地位。日本住宅合作社作为市场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资源配置手段,是唯一没有接受国家出资和补助资金的特殊法人,在没有增加国家财政负担的情形下,通过互助合作的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大批工薪者的住房问题。 (二)公共住房价格与中低收入者可支付能力相适应 公共住房开发建设中,由于非营利机构代替了开发商角色,使房地产价值链中开发商的超额利润得以节省,同时加上政府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公共住房成为普通民众的可支付住房[3]。根据世界银行的认定,普通住房价格和家庭收入的比例在3 6倍时,居民才有足够的购房支付能力。日本勤劳者协会把合作住宅的基本房价控制在普通职工年收入5 6倍的范围之内。都市整备公团所建造的住宅标准按照中等收入家庭的需求能力设计,供出售的公团住房价格为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的5.3倍,供出租用的住宅平均月租金约占租户家庭月收入的15%。公营住宅受地方政府住宅局管理,实行政府定价,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小。公营住宅租金在房地产泡沫日趋膨胀的1983—1990年年均只上涨了4.4%,这不仅在房地产泡沫时期有效保护了中低收入阶层的利益,而且对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日本社会经济的稳定也起了重要的作用[4]。 (三)二元化住房制度的法制化 日本政府主要通过立法维护中低收入者的基本住房权利。1951年通过的《公营住宅法》规定公营住宅是由日本各级政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