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七课尊重别人的隐私维护合法权益2_201205181105294

第十七课尊重别人的隐私维护合法权益2_201205181105294

第十七课尊重别人的隐私维护合法权益2_201205181105294
第十七课尊重别人的隐私维护合法权益2_201205181105294

第十七课尊重别人的隐私维护合法权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重他人隐私权的意识,提高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意识。

2、提高依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意识。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个人隐私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掌握我国法律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的规定;学会如何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个人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懂得在现代社会中维护隐私权不仅保护了公民的人格权利,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第二课时学会尊重他人隐私

一、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土耳其著名漫画家奥斯曼之杰作

师:他(她)在干什么?你们觉得他(她)有可能在偷看什么呢?(发挥你的的想象)

生:回答略。

师:你觉得你生活中的这些东西可以与人分享吗,为什么?

生:回答略。

师:假如你的个人私密或隐私被别人知道了,而且被传播,你会有何感觉?

生:回答略。

二、新课讲解:

友谊与隐私

融融和琳琳是很要好的朋友,融融将自己的日记给琳琳看,并要求她为其保守秘密,但琳琳却公开了融融的日记内容。

问题:你如何评价琳琳的行为?

师: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的小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尊重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意识、信用意识,责任保证隐私的安全,信用体现对他人的忠诚。只有责任和信用才能为我们的隐私建立安全的港湾。

患者的隐私权谁来保护

床头卡曝光病情,隐私被他人“旁听”,医学观摩令隐私变教材,化验单对公众公开,注射室男女不避嫌,医院泄露病人隐私现象令人惊心。

在看病的过程中,病人不得不向医生袒露一些自己的隐私,而因为医院管理措施不当,这些隐私常会曝光,直至口耳相传……日前,据相关报道,今年年底深圳市民的电子病历档案将会在部分医院实现局部联网。由于这里存在着病历泄漏隐私的隐患,从而使病人就诊隐

私权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设问:那么,到底如何看待患者就医时的隐私保护问题?患者就诊真的“医生面前无羞处”吗?医院该如何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在这方面医院还有许多事可做、要做,但从根本上要做的是加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当每一家医院、每一个医护人员、每—个医疗工作站把对患者隐私的尊重当做自己的责任时,患者到医院才能买到称心、放心和宽心,才能尽可能减少医患纠纷。

新型手机与尊重隐私

随着手机市场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除基本通话、短信、呼叫转移等功能外,摄像和定位功能更能成为手机新的时尚亮点。

设问:手机的这些功能可能给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带来哪些侵害?如何预防、减少侵害现象的发生?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利技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个人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不能对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造成损害。当你拿起手机准备偷拍、跟踪时,应明白自己可能在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自己的行为既不道德也是违法行为。

小琳的烦恼

小琳是某中学八年级(2)班的学生,她的成绩一直不错,可在最近几次测试中成绩连续下降,妈妈非常担忧。于是家中就出现:小琳与同学通电话时,妈妈会拿起另一部电话;小琳与同学上网时,妈妈会悄悄地站在她身后;小琳的书包这些天也有被人整理过的迹象……

生活中常常有老师或者父母拆开末成年学生、子女的信件,他们强调这是因为他们有教育、保护他们的责任。你是如何看的?

活动:课堂辩论——是爱还是侵权?

正方:父母、老师的保护是第—位的,他们做得对。

反方:我们的隐私是第一位的,父母没权利干涉。

学生分成两个队,进行辩论。

老师总结:生活中教师、父母出于各种目的而拆看未成年学生、子女的信件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作为未成年学生一方面心理很不愿意、甚至愤愤不平,但另一方面又迫于学校、家长的威力而陷于无奈,两难选择中应更理性地看待何题、分析何题。作为未成年学生既要理解、体会父母、老师的行为,也要正确对待并解决,懂得用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一天,小琳妈妈特地到学校向班主任杨老师了解小琳在学校的情况。此后,杨老师非常关注小琳。这天自修课杨老师到教室时,发现小琳在看一封信,看信的字迹,很像是男孩子写的,杨老师断定小琳在谈恋爱,于是把信抢过来。杨老师要求小琳交代谈恋爱的事,小琳百般争辩也无济于事,最后老师还是叫来了小琳的家长,小林不敢告诉父母。第二天班主任上课时,在全班同学面前不仅把小琳批评了一通,还把那封信当众读了一遍,小琳自觉无地自容,冲出教室,在校外游荡了一天,傍晚时被汽车撞伤了。

问:你认为杨老师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小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回答略。

在生活中,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经常因各种原因不尊重我们的隐私,此时,你最想对他们说一句什么话?

对父母说:

对老师说:

对同学说:

对朋友说:

活动四:针锋相对

师:“一米线”是银行、邮政局等窗口行业为防止客户个人账号、储户密码、身份证号等信息被盗而采取的措施。客户在办理存取款业务时,其他客户必须在窗口“一米线”外等候。

可近年来,银行等行业的服务窗口在执行“一米线”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一些客户认为让他们站在“一米线”外等侯是侮辱人格,是对他们道德修养的质疑。于是,就出现了对“一米线”视而不见、置若罔闻的尴尬局面。有人就提出了“一米线”是否应当取消的问题。

小辩论:

辩题:“一米线”是应当取消还是应当存在?

正方:“一米线”利人利己,应自觉遵守。

反方:有人认为既然“一米线”已形同虚设,应当取消

要求: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师:“一米线”保护了储户的隐私不会被轻易泄露,代表的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保护个人权益的文明观念,代表的是一种尊重隐私权的文明意识。它是道德准线,应自觉遵守。

师:进一步思考:

(1)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建立类似于“一米线”的规则?

(2)在超市收银处,有的时候人多或根本没有“一米线”,如果用信用卡支付,你会怎么保护自己的密码?

活动:出谋划策

师:你被电话骚扰过吗?你的电子邮箱收到过垃圾邮件吗?你的手机收到过莫名其妙的短信吗?你遇到过对自己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的推销员吗?现代科技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透明,但是个人资料被泄露,被人作为商业用途,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公害”。

思考: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和利用,你有什么好建议?请给大家一些温馨提示。

要求:在小组内亮出自己的观点,将同学中不同的答案摘录下来,比较交流。

总结:教你几招严防死守个人信息 (1)提高隐私保护意识。在网上不要随意填写表格;选择安全防范能力较强的网站存储重要个人信息;接受市场调查,或者在商店里填写贵宾卡表格时,别随便将自己的资料泄露给被人。

(2)商务活动中,必要时可要求约定保密责任。比如,购房人最好在签约时与开发商约定保密责任,如泄露业主个人信息,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师:确保个人隐私,公民要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好事者大胆地讲,“不”。

情感升华:

请同学们用—句话将社会、隐私、道德、法律这四个词连起来,表达对今天这堂课的感言。

三、本课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