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在中国这30年的快速经济发展下已经愈加严重。中国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在近些年尤其凸现出来。沙尘暴、污浊的空气、年年爆发的蓝藻、暴雪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都已经让公众和政府不得不正视中国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中国环境政策绿色和平在中国

世界观察研究所发布的《世界状况报告》中指出:中国面临着一些世界上最严峻的环境挑战。

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里,中国占了16个,同时大约有300个中国城市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中国的385个物种被列为濒危物种。

中国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中迅速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据估算,在2006年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造成了62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的空气质量对大众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据估计,中国每年死于呼吸道感染的人多达40万,这其中,空气污染是致病的直接原因。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中国环境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更已经影响到了每位公民的生活乃至生存。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显示:2004年,中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环境所造成的经济代价减缓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2008年6月,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比较清晰地描述了中国目前的大体环境局势。报告指出:接近40%的中型城市的空气质量属于三级,即其污染程度可能导致易感人群和健康人群出现症状或者加剧某些疾病的恶化。在检测的500个城市中,超过一半出现酸雨。中国197条河流中只有不到一半可以用作饮用、游泳或养殖。七大水系中的五条被归为重度污染。

“全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大量存在,已经有1.5亿亩耕地被污染,农村的环保设施基本上为零。”

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对资源的高度消耗的基础上。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7》中指出:中国的煤炭消耗为全球总量的38%。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原木和热带木材进口国。然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加工厂”,这些资源经过在中国的加工,然后出口到世界各个角落,而将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留在了中国。

1. 水资源危机

中国水利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全球最缺水的20个国家之一。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说:“2005年,全国约半数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中国七大水系约有三成的淡水资源已经失去使用功能,甚至无法用来灌溉农田。中国85%的湖泊已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中国一半的污染事故为水污染事故,而水污染的来源有一半都是工业污染。

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卫生部的数据更令人震惊:因为污染,中国有9000多万人饮用水得不到保障,超过40%的农村饮用水尚未达到基本卫生安全标准。

另外,由于气候变化的严峻威胁,中国淡水资源的未来更令人担忧。绿色和平在经过三次对于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进行考察后发现,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在过去的40年里已经大幅后退。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是中国乃至亚洲许多主要大江河的源头。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和湄公河等都发源于此。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消融速度,喜马拉雅冰川的80%将在未来30年消失,中国和亚洲数亿人的饮水来源将无处可寻。

2. 农业与粮食危机

全球的粮食危机已经导致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动荡。许多科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指出:粮食危机由一系列的因素引发,其中包括气候变化、油价上涨、生物能源作物与粮食争地,不公平贸易,工业化的化学农业等。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目前的粮食库存并未出现亏空,但是由于多年来对化学农业的持续过度依赖已经严重地影响到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目前,中国受化肥和农药污染程度严重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133万公顷,而相当大量的淡水甚至无法被用来灌溉。

长此以往,随着农业人口的缩减和城市人口的膨胀,以及农业环境的恶化,中国也将不得不面临严峻的粮食危机挑战。

值得庆幸的是,至少在目前,中国仍然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用玉米、油料等粮油产品生产生物燃料,尚未形成生物能源对粮食生产的压力。但国家粮食局官员称:随着中国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的进一步接轨,中国的粮价仍将有继续上涨的压力。

中国的化肥施用量是全世界最高的,但其中真正能被农作物吸收的仅三成,也即近七成的化肥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成为蓝藻生长所需的养分,是湖泊污染的隐形杀手。目前,中国超过85%的湖泊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造成蓝藻。为控制蓝藻,中国政府出台了鼓励生态农业等举措,但绿色和平的实地调查发现这些政策在基层受到忽视,化肥滥用仍然严重,导致大量的氮和磷进入水体。因此,中国需要立即扭转高度依赖化肥投入的农业生产方式,根治农业污染,并积极倡导生态农业,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蓝藻痼疾。

3. 空气污染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每年将一半的煤炭用于发电,这

些煤炭为中国提供了70%的能源。燃煤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家统计局报告表明:2004年全国由于大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同时,随着城市的扩大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更多的人开始购买私人汽车。中国公安部交管局的数字显示:到2008年6月底,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为1.26亿辆,比2007年底新增408万辆,相当于每天都有超过2.2万辆新车上路。

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的飞速增多已经导致中国近40%的城市空气质量遭受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这也同时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趋势。

绿色和平针对中国对于煤炭的过渡依赖开展工作,揭示煤炭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并积极呼吁政府尽快制定对可再生能源有利的政策,以减缓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也需要更快地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网络,才可以根本性地解决空气污染的严重问题。

4. 森林和生物多样性危机

绿色和平的全球森林地图显示:地球上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只占了不到10%的陆地面积,而中国未受侵扰的森林仅占国内森林总面积的2%。中国国务院的数据更表明:四分之一的国土已经呈现严重的荒漠化。

野生动物的最重要栖息地之一是原始森林。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近一百年来,中国已经陆续灭绝了10多个物种,其中包括野马、新疆虎等。白鳍豚的生存与否仍然是个谜。国家林业局认为:栖息地的破坏,包括开垦森林、草原过度放牧以及气候变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加剧的主要原因。

同时,中国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对整个世界的森林同样带来巨大的压力。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每10棵贸易中的热带树木,就有5棵被进口到中国。与此同时,中国对欧盟的木制品出口在过去的十年间增长了5倍以上,而对美国的出口更增长了8倍之多。

绿色和平在2006年发布调查报告《共同的责任》指出:“中国、欧、美、日等消费国和木材供给国必须共同承担非法采伐和相关贸易对森林造成的破坏。”该报告直接导致外交部表示中国将与其它国家共同打击非法木材贸易,英国、比利时和法国等国的公司随之承诺不再购买来自天堂雨林的非法木材产品。绿色和平在2007年也成功游说中国最大的家具建材零售商百安居(B&Q)承诺:到2019年在中国销售的全部木材制品将来自于经过认证的可持续的森林资源。

5. 气候变化危机

进入2008年,暴雪、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对中国的侵袭几乎没有中断过。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更是遭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绿色和平在过去的两年中分三次对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考察证明:这块被誉为“亚洲水塔”的高原上的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珠峰地区气温从60年代到80年代升高了0.6℃,从80年代到2003年升高了1℃,平均每十年升温接近0.4℃,变暖要明显早于中国及全球,且升温幅度更大(过去50年,

我国平均气温升高幅度达到1.1摄氏度,每十年升温0.2摄氏度左右)。可以说,30多年来,珠峰高海拔地区是中国同期升温最显著的区域。

另外,气候变化也加剧了中国的荒漠化。国家林业局官员称:中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63.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3,近四亿人受到荒漠化沙化的威胁,同时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的评估高达500多亿元人民币。

气候变化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环境问题,也队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516.5亿元,而据国家防总统计,截至6月18日,最近的洪灾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近400亿元。但是同时,中国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减缓气候变化,同时降低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减少经济损失。

绿色和平在2007年的报告指出:中国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潜力巨大,如果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底可以突破1.2亿千瓦,发电量相当于5个三峡电站;而中国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以在2030年达到1亿千瓦,相当于每年少建30多个大型燃煤的火电厂。

这些清洁能源的利用不仅可以大幅减少中国的生态足迹,改善投资环境,更可以带来新的产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中国的环境政策

中国已经出台了很多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包括“绿色GDP”、“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等。但是这些政策和法规在省市自治区等地方层面的执行状况却让人担心。一些高污染的行业虽然遭到中央政府的明令禁止,但是地方保护主义却让这些行业仍然嚣张地存在。另外,中国的公众对于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没有太高的参与意识和权力。因此,赋予环境保护部门独立的监督权和将公众意见有效采纳进来是中国改善环境现状的根本。

采取对环境友好的政策和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机遇更多过挑战。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已经影响到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中国不得不将来之不易的经济增长投入到环境治理和灾害补偿中。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2008年3月中国将环保总局升级为中国环境保护部,对此绿色和平曾做出如下评价:“我们希望升格同时赋予环境保护部更强的力量来切实执行环保法规,也有更高的权力来扭转现有的不顾一切代价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趋势。同时,中国也需要鼓励并吸引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积极行使对于污染企业的监督权。”绿色和平在中国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30年来, 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但环境危机却与日俱增。绿色和平相信经济发展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我们立足中国,放眼全球,致力于以实际行动开拓一条绿色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绿色和平同样致力于对于环境政策的推动、企业环境表现的评估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提升。同时,我们也积极关注中国突发环境事件。在2008年

5月的四川大地震中,绿色和平在震后第二天启动快速反应小组,并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发挥一己专长,在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对灾区的化工厂进行排查,竭力排除环境次生隐患。

绿色和平2005年在中国的工作可以用4个关键词来概括:调查、揭露、建言、倡导;所涉及的领域有4个:气候变化及可再生能源、食品安全与可持续农业、有毒物污染防治、原始森林保护。其严谨、科学而富于策略的工作方式使绿色和平成为国内环保组织可资借鉴的范例。

在媒体报道中,既有他们面对负面行为的大力疾呼之声,也有告诉普通消费者如何在日常消费中远离转基因食品的脉脉温,绿色和平在中国和国际的舞台都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在中国,绿色和平被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评为“中国最佳公益组织”;在国际舞台,绿色和平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针对国际社会应当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提出来自中国的民间组织的见解。

“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我们甚至有了紧迫感。现在缺乏的是政治上的意愿。我们需要你们——绿色和平,需要你们来汇聚民意,促使政治家们能够去施行这件正确的事情。你们准备好了吗?”2008年,绿色和平的工作将继续针对中国的主要环境议题展开。我们期望能够和中国的公众一起,推动中国出台并执行更为进步的环境政策,促进企业采用更为清洁的生产技术。只有聚合这三方面的力量,中国的水才会变得更清澈,中国的空气才会变得更干净,中国的经济发展才会更持续,中国的公众才能更健康。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中特考试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 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 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 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 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简述目前中国环境治理手段

简述中国现行环境治理手段及其完善措施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资源、环境和生态等因素对今后十几年、几十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但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系统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2013年的1月,环保部检测资料显示,中东部城市密集地区出现四次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范围扩大,空气质量曰益下降。1月雾霾的面积高达140万平方公里,8亿以上的人口——这相当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半的面积和60%的人口受到影响。2013年,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称,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在200个城市4727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高达55%。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天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国土资源部此前表示,目前全国耕地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金属污染,约1.5亿亩。此外,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我国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来支撑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时就面临着环境治理的问题,而发达国家是在3000美元时才开始承担环境治理的责任。因此,我国不能够照搬西方的经验,要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平衡经济发展的环境政策,这无疑增加了政策制定的难度。国家已经将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步步深化,但近年来的污染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本文分析了政府现行的污染治理手段极其漏洞,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方案。 一.现行政府环境治理方式分析 我国政府现行的环境治理主要通过三种手段进行:命令强制、经济刺激、劝说鼓励。命令强制措施是目前我国同时也是大部分国家政府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手段。经济刺激措施和劝说鼓励措施是创新型的环境政策管理手段,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在我国的生态环境管理中仍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被法律所确认并强制执行的,在环境保护领域中适用最普遍和基础的制度。自70年代确立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我国目前环境评价范围一般只是局限在单个的建设项目上,较少从宏观决策和整体规划上考虑环境和资源因素;同时对环境评价的具体时间没有规定,往往是立项之后或很多工作都做完之后开始环境评价,这会造成为了使项目顺利进行而导致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并不能实现“源头治理”;此外,这两种制度虽然是属于命令强制措施,但只是起到了“软约束”的作用,由于法律责任定量过轻,并不能真正起到强制约束作用。 政府经济刺激措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排污收费制度,试图通过收取排污费、生态补偿费、环境赔偿费等费用促使企业管理者减少污染的排放。排污收费制度已经实施了20余年,其中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首先:排污收费法律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 1. 引言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海河、辽河、淮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目录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 1.1 土壤污染 (1)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1)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1) 1.4 乡镇工业污染 (2) 1.5 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 (2) 2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特点 (2) 2.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 (3) 2.2 污染物种类复杂 (3) 2.3 污染途径 (3) 2.4 污染负荷大 (3) 2.5污染范围大 (3) 3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 (3) 3.1 环境一直薄弱 (3) 3.2 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 (3) 3.3 环保机制不完善 (3) 4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4) 4.1 强化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4) 4.2 确立环保法规,完善环保制度 (4) 4.3 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资 (5)

4.4.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革新,确保先进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 (5)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更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稳定[1~2]。济发展中,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粗放,农村生活污染物的乱排乱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3~4]。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必要而迫切。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 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氮、磷肥过多,有机肥、微量元素缺少;其次塑料薄膜、购物袋等难降解白色垃圾及废电池等有毒固废随意丢弃对土地也产生了较大危害[5]。呈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有毒的现代环境污染特征,正从常量污染物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尤其如此。我国农村大约有1.5亿亩耕地收到污染,其中2008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93万hm2。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基础设施及管理体制落后,生污染物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我国每年约有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没有垃圾收集系统或装置,随意堆积垃圾于房前屋后;绝大多数农村厕所简易,无化粪池,卫生状况不佳,易生蚊蝇;兽禽多以散养为主,且人畜共屋,兽禽粪便未经处理,一部分流失于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一些过去只是在城市出现的生活垃圾也成为农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可降解垃圾占比迅速增加。农村垃圾大都集中露天堆放,形成恶臭熏天、蚊蝇乱飞的“垃圾山”[6]。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驻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t,其中有0.7亿t未做任何处理,相当于每年推出200多座百层“垃圾高楼”。农村生活垃圾已成为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最突出表现。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兽禽养殖和农田径流以及乡镇企业等方面的污染,

国内环保是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看法

国内环保是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看法

一: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现状 资料: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远比雾霾可怕 去年12月初,中国近半国土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 3月文章展示了下面这幅图,足以显示中国城市空气污染形势。 连李克强总理也在今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要打一场治理雾霾的攻坚战、持久战”。但雾霾、PM2.5只是近两年才成为热词,只是中国环境问题的冰山一角。

在4778个中国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之中,水质较差和极差的比例合计59.6%,水质优良的比例为10.4%。(如未说明,以下图表均来自上述报告)本周中国环境保护部(环保部)发布的《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环境污染的现状。该报告显示,2013年: ·全国酸雨分布区域集中在长江沿线及中下游以南,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和四川东南部地区。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0.6%。

·在中国近岸海域,劣四类海水点位比例为18.6%,持平2012年,三四类海水点位比例由2012年的14.7%升至15.0%,一二类海水点位比例由69.4%降至66.4%。 ·在74个根据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城市之中,仅海口、舟山和拉萨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超标城市比例为95.9%。 ·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2012年增加了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现在在水源地、地下水的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方面,信息公开还是非常不足的,而且像水方面的指标,如果也能跟大气标准一样跟国际接轨,也可能会出现与现在空气质量一样超标率极高的情况,但这也是必须去推动做的。 章来源:东方财富网 二:政府环保管理的不作为 资料一:最高检:部分干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 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副厅长元明今日指出,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生态意识和法律意识淡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天津农学院 课题论文题目: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姓名:杨承林 学号:0901014102 系别:农学系 专业班级:09农学(1)班 指导老师:富东英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另外由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所以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对我国公众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环境现状、公共影响、生态环境

正文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和生物多样性。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1/4的城市每年至少有60%的雨天下酸雨;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2000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人口稠密地区,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首位,氮化物排放量居第三。 另一方面,有迹象表明好几个空气指标已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47个重点实施环境保护的城市中,已有11个城市达到和好于有关二氧化硫排放的国家标准、29个城市达到或好于有关空气悬浮颗粒浓度的国家标准(这些城市包括北京在内)。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与此同时,土壤侵蚀对长江流域的影响也在增大,长江由于土壤侵蚀产生的泥沙量已超过世界上两条最大河流(尼罗河和亚马逊河)的总和。因为江河(包括水库和湖泊)中泥沙淤积,从1949年到1990年间,中国航行河道缩短了56%,同时也限制了可航行船只的大小。由于长期使用化肥以及杀虫剂导致更新土壤的蚯蚓数目减少等原因,使得土壤肥力和质量降低、土壤厚度变薄。由于灌溉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和管理,中国9%的土地已受到盐碱化影响(尽管中国政府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淡水资源奇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这导致有些地区水灾频发,有些地区又极度干旱。二是人为因素,我国国民惜水、节水意识薄弱,节水措施不到位,这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成骤减趋势,且大量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骤减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不合理的引种等,此外人类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等行为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七、各种污染严重 各种污染日趋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肆发展第二产业,人们长期只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而

国内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整治

国内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整治 1我国生态环境发体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物及城乡生活污水逐年增加,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农用水体与土壤污染加剧,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农作物病虫草害严重,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成为普遍。 我国人多地少,近年来因为资源开发利用不科学,导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7%,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km2。黑龙江省水资源匮乏,每年干旱面积达106.67万hm2。 同时,因不合理不科学用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我国有533.33万hm2农田遭受不同水准的大气污染,农村环境污染呈蔓延趋势,废污水随意排放,秸秆焚烧,人畜粪便进入河道,水体污染严重。 农业生产每年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十分惊人。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4124万t,平均用量在400kg/hm2以上,鹤岗市郊区年化肥用量达到9256t,平均化肥用量高达450kg/hm2。农民几乎不施用有机肥,连续多年使用化肥,化肥应用指标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kg/hm2的安全上限,化肥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氮素浪费严重,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农业污染加剧。 农药污染也十分严重,全国遭受不同水准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超过933.33万hm2。当前,生产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十分混乱,随意添加组合的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鹤岗市郊区每年使用农药达到12t,除 30%~40%左右被作物吸收外,绝大多数进入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耕地及农产品受到不同水准的污染。

201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Word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192-2015 代替HJ/T 192—200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Criterion for Ecosystem Status Evaluation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5-03-13发布2015-03-13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流程图 (3) 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3) 6 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标含义及数据来源 (19) 附录B(规范性附录)二级指标计算方法 (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新中国建国60周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质量问题日渐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事业,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基本控制,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环保治理投资每年为25-3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5%;2007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3388亿元,约为1981年的135倍,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步增长。2008年,全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1亿元,是1981年的334倍。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106万立方米,是2000年的3.8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2%,比2000年提高35.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3%,提高9.6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万吨,分别比2005年下降6.61%和8.95%,实现了两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双下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经过不懈努力,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得到加强,污染治理投入稳步增加,全国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了控制,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 一、环境保护事业积极稳步发展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在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孕育,70年代,我国的环保事业在艰难中起步,开始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1972年6月,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环境保护开始摆上国家议事日程。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1 主要表现 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环境治理主要靠民众

谢谢主席,评委及对方辩友,大家好。不可否认,当今中国的环境治理需要政府与民众的共同努力,同样是环境治理所需要依靠的主体,所以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的就是在双方适度合作的情况下,谁处于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环境治理既污染整治和生态保护。民众,指非政府的一切组织和个人。下面,我方将从民众在环境治理的诉求、决策、实施、反馈四方面中的地位及作用来论证当今中国环境治理主要靠民众: 1.需求是组织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众的诉求是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中心。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在自身环境权益遭受侵害时,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实际的行动表达不满并寻求补偿。据中国统计网统计数据得出,2014年国家环境部处理了649件环境问题案件,其中由民众投诉而处理的有344件,占比53%,比2009年上涨了11.7倍。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民众由于环境权益遭到侵害,会通过不断表达诉求,来推动环境治理的深度和环境治理的实践。 2.目前在环境治理中,民众不断深入的参与决策并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社会事件决策中,民众为满足自身诉求必然会在参与中使决策更符合自身实际需要。其次,政府单方决策会忽视民意,对公众而言并不能达到良好的说服效果,反馈到实施中难度更是加大。以厦门PX事件为例,已被列入十二五规划的拟建在厦门海沧区的二甲苯产业规划,由于项目厂址距厦门市中心不足10公里。引起民众对自身的健康担忧,从而同百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最终导致项目缓建。厦门PX事件直观反映民众在环境问题决策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3.在实施中,民众对了环境治理的切实落实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微观上看,非政府组织在参与过程中,在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政策研究、环境倡导、推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环境社会监督以及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宏观上,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常规手段通常是将“污染权”赋予一些企业,以此来带动地方经济,民众对污染企业的举报则使污染企业曝于阳光之下被动处罚,民众的监督力量及作用是任何政府部门都无法替代的。 4.民众掌握着反馈的权力,拥有对政府行为及治理效果的评价权。政府的行为来源于民众也落实于民众,在政府的各项行为中,尤其是在涉及民众的切实利益方面,是否取得效果,是否符合诉求其最终评价权在民众手中,民众是评价的中心。 环境治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身就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单一的污染治理的环节,我方通过从需求、决策、实施及评价全部四个环节,说明民众在环境治理中处于一个中心位置并不可替代。环境治理事关每一个人,只有切实落实在每一个人身上,才能真正达到其治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当今中国的环境治理主要靠民众。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及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中国当代生态坏境现状 1.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沙漠化迅速发展。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3.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7.水体污染明显加重。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8.大气污染严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 9.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二、正确建设中国当代生态文明 1.生态经济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各产业和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 a.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c.实施清洁生产。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使采用清洁能源,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d.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坚持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2.生态政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中国环境污染状况分析及治理

ANSHUN UNIVERSITY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课论文 题 目: 中国环境污染状况分析及治理对策探析 院 别: 政法学院 专业班级: 社会工作2012级 学生姓名: 李祥 学号: 201206094018 指导教师: 冯开禹 职称: 教授 起讫日期: 2014.5 ~ 2014.6

中国环境污染状况分析及治理对策探析 内容摘要: 本文从分析我国环境现状入手,简要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入手,简要分析了引起我国环境污染主要方面产生的原因,并在熟悉的基础上,分析治理技术并总结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我国环境;污染现状;污染原因;治理技术分析。 地球因养育了生命,所以伟大而又美丽。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却只有一个。地球环境,是要靠每一个人来维护的。现在,我们生存的环境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如环境污染,毒气蔓延,花草枯萎,动物频临灭绝。环境的恶化威胁着我们人类的生存。然而这一切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而恢复地球的美丽,保护地球环境,只有人类才能做到。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必须将环保事业进行到底。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人类的发展必然造成环境的破坏。从远古发展到现在的二十一世纪,我们破坏环境的速度随着我们现代化的加速而达到了顶峰。我们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 一、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 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下面是我国目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中国生态环境之现状

一、生态环境之现状 (一)生态文明的概述 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节约发展、情节发展、安全发展;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二)我国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 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沙漠化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

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类。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水体污染明显加重。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大气污染严重。中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近年来,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中国废渣年产生量已超过5亿吨,处理能力赶不上排放量。1988年全国积存量为66亿吨,人均6吨废渣。据统计,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为6000万吨/年,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 (三)世界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以气候变化为例 1906—2005年的近100年中,全球的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而在刚刚过去的50年中,地球升温的速度几乎等于过去100年升温速度的2倍。全球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