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

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

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
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

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

缔约各方,

认识到《关于核损害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核能领域第三方责任的巴黎公约》以及符合这些公约原则的关于核损害赔偿的国家立法所规定的措施的重要性;

希望建立一个补充和为口强这些措施的全世界范围的责任体制以便提高核损害赔偿额;

进一步认识到这样一个全世界范围的责任体制将能鼓励地区和全球合作以便依照国际伙伴关系和团结的原则促进更高核安全水平;兹协议如下:

第I章一般条款

第I条定义

为本公约目的:

(a)“维也纳公约”系指1963年5月21目的《关于核损害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和对本公约缔约方有效的对该公约的任何修正。

(b)“巴黎公约”系指1960年7月29日的《关于核能领域第三方责任的巴黎公约》和对本公约缔约方有效的对该公约的任何修正。

(c)“特别提款权”(以下称提款权)系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并用于自己的经营和业务的计算单位。

(d)“核反应堆”系指任何含有其核燃料按此种方式布臵的结构,使得在无需补加中子源的条件下能在其中发生自持链式核裂变过程。

(e)“装臵国”,就一核装臵而言,系指该装臵设在其领土内的缔约方,或者如果该装臵未设在任何国家领土内,系指运营或在其授权下运营该核装臵的缔约方。

(f)“核损害”系指:

(i)生命丧失或人身伤害;

(ii)财产的损失或损害;和在主管法院法律所确定的范围内下列每一分款:

(iii)由第(i)或(ii)分款中所述损失或损害引起的在此两分款中未包括的经济损失,条件是有资格对所述损失或损害提出索赔的人员遭受了此种损失;

(iv)受损坏环境(轻微者除外)的恢复措施费,条件是实际采取或将要采取此类措施并且该损坏未被第(ii)分款所包括;

(v)由于环境的明显损坏所引起的收入损失,而这种收入来自环境的任何利用或享用方面的经济利益,并且该损失未被第(ii)分款所包括;

(vi)预防措施费用以及由此类措施引起的进一步损失或损害;

(vii)环境损坏所造成的损失以外的任何其他经济损失,只要此类损失为主管法院一般民事责任法所认可,

就上述第(i)至(v)和(vii)分款而言,条件是损失或损害是由于或起因于核装臵内任何辐射源发射的电离辐射,或核装臵中的核燃料或放射性产物或废物发射的电离辐射,或来自或源于或送往核装臵的核材料

所造成的,不论其是由此类物质的放射性质还是由此类物质的放射性质同毒性、爆炸性或其他危险性质的结合所造成的。

(g)“恢复措施”系指采取措施国家的主管部门已批准的,旨在恢复或修复受损害或毁坏的环境组成部分,或适当时向环境引入与这些组成部分相当的东西的任何合理措施。受损害国家的法律应确定何人有权采取此类措施。

(h)“预防措施”系指核事件发生后,经采取措施的国家的法律所要求的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人员为了防止或最大限度地减小(f)(i)至(v)或(vii)分款中所述损害而采取的任何合理措施。

(i)“核事件”系指造成核损害的任何事件或有同样起因的一系列事件,或仅就预防措施而言,则指产生造成此种损害的严重和紧急威胁的上述事件。

(j)“核装机容量”系指每一缔约方按第IV。2条规定方案得到的总的单位数;“热功率”系指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最大热功率。

(k)“主管法院法律”系指依据本公约具有管辖权的法院的法律,包括此类法律中与法律冲突有关的任何规则。

(l)“合理措施”系指依据主管法院的法律考虑了所有情况之后认为适当和相称的措施,例如:

(i)所造成损害的性质和程度,或者就预防措施而言,此类损害的危险的性质和程度;

(ii)采取措施时,此类措施可能有效的程度;和

(iii)有关的科学和技术专门知识。

第II条目的和适用

1.本公约的目的是补充根据下述国家法律所规定的赔偿制度:

(a)执行第I(a)和(b)条中所述任一文书的;或

(b)符合本公约附件规定的。

2.本公约的制度适用于缔约方领土内设有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装臵的运营者依据第I条所述任一公约或本条第1(b)款所述国家法律有责任的核损害。

3.第1(b)款中所述附件构成本公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II章赔偿

第III条承诺

1.对每一核事件核损害的赔偿应以下列方式予以确保:

(a)(i)装臵国应确保可提供300百万提款权或核事件之前任一时刻可能已向保存人具体说明的一个更大数额,或根据第(ii)分款的某一过渡性数额;

(ii)就本公约开放供签署之日起最多10年内发生的某一核事件而言,缔约方可为这一期限确定至少为150百万提款权的过渡性数额。

(b)当超出依据(a)分款提供的数额时,各缔约方应按第IV条中规定的方案提供公共资金。

2.(a)按照第1(a)款为核损害所作的赔偿应不分国籍、户籍或居所公平分配,但装臵国法律可依据该国

在其他核责任公约下的义务排除非缔约国内所受到的核损害。

(b)按照第1(b)款为核损害所作的赔偿,应按第V条和第XI。1(b)条不分国籍、户籍或居所公平分配。

3.如果要赔偿的核损害不需要依据第1(b)款规定的总数额,应按比例减少分摊数额。

4.法院在核损害赔偿诉讼方面所判决的利息和费用在根据第1(a)和(b)款所判决的数额以外支付,并应与有责任的运营者、该运营者的核装臵设在其领土内的缔约方以及各缔约方一起根据第1(a)和(b)款确定的各自实际分摊额成比例。

第IV条分摊数额的计算

1.缔约方据以提供第III。1(b)条中所述公共资金的分摊方案应按下述方式确定:

(a)(i)该缔约方核装机容量与每装机容量300提款权的乘积的数额;和

(ii)核事件发生的前一年所评定的该缔约方的联合国会费分摊比率与所有缔约方的此种比率总和之比值乘以依据第(i)分款为所有缔约方计算得到的数额之总和的10%所得之数额。

(b)在不违背(c)分款的条件下,每个缔约方的分摊数额应为(a)(i)和(ii)分款所述数额之和,但不得要求其联合国会费分摊比率极少而又没有核反应堆的国家承担分摊额。

(c)每起核事件根据(b)分款可向装臵国以外的任何缔约方收取的最高分摊数额不得超过根据(b)分款确定的所有缔约方的分摊数额之总和的规定的百分数。就一具体缔约方而言,规定的百分数应是以百分数表示的其联合国会费分摊比率加上8个百分点。在事件发生时如果本公约各缔约方的总装机容量等于或大于625000单位,这一百分数应增一个百分点。当该容量超过625000单位时,每增加75000单位应再增加一个百分点。

2.此方案是针对位于该缔约方领土内的每座核反应堆的,每兆瓦热功率为1单位。该方案应以按照第VIII 条确定和不断更新的清单中在核事件之目的核反应堆热功率为基础计算。

3.为了计算分摊数额的目的,一座核反应堆应从核燃料元件首次装入该核反应堆之目加以考虑。一座核反应堆,当所有燃料元件从反应堆堆芯永久性卸出并且已按照经批准的程序安全贮存时,应从计算中排除。

第V条地理范围

1.依据第III。1(b)条提供的资金运用于在下列情况下所受到的核损害:

(a)在缔约方领土内;或

(b)在缔约方领海外的海区内或海区上空;

(i)在悬挂缔约方国旗的船上或船舶本身,或在缔约方领土内注册的航空器上或航空器本身,或在受缔约方管辖的人工岛、装臵或构筑物上或其本身;或

(ii)缔约方国民;不包括在非本公约缔约方国家领海内或领海上空所受的损害;或

(c)在与勘探或开发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自然资源有关的缔约方的专属经济区内或其上空或缔约方的大陆架上;

条件是缔约方法院根据第XIII条具有管辖权。

2.任何签署国或为口入国可在签署或加入本公约时或在交存其批准书时声明,为适用本条第1(b)(ii)款之目的,这些条款中所涉的个人或其某几类人(依据该国法律被认为是其领土上有惯常住所者)应与自己的

国民同等看待。

3.在本条中,“缔约方国民“这种表述包括缔约方或其任何法定的下属部分,或合伙者,或设立在缔约方领土内的任何公共或私人机构(无论是否法人)。

第III章补充资金来源的组织

第VI条核损害的通知

在不损害各缔约方按照其他国际协定可能承担的义务的情况下,一旦核事件造成的损害看起来超过,或可能超过,依据第III。1(a)条可得到的数额因而可能需要依据第III1(b)条提供分摊数额,其法院有管辖权的缔约方应将该核事件通知其他缔约方。各缔约方应立即作出一切必要安排,以便为它们在这方面的关系确定程序。

第VII条要求提供资金

1.在发出第VI条中所述通知后,其法院有管辖权的缔约方应以第X。3条为条件要求其他缔约方按实际上要求的数量和时间提供第III。1(b)条所要求的公共资金,并有分配此类资金的专属权。

2.无论现有的或今后的有关货币或转帐的条例如何,缔约方均应无任何限制地批准根据第III。1(b)条所提供的任何分摊数额的转帐和支付。

第VIII条核装臵清单

1.每一缔约国在交存其批准书、接受书、核准书或加入书时,应向保存人通报一份第IV。3条中所述所有核装臵的完整清单。该清单应载有为计算分摊费用目的所必需的详细资料。

2.每一缔约国应及时向保存人通报要对清单作出的所有修改。当此种修改包括增加核装臵时,必须在预计将核材料装入该装臵之前至少三个月对此种修改作出通报。

3.如果一缔约方认为某一缔约国根据第1和第2款提供的此种详细资料或对通报的清单要作出的任何修改不符合本条规定,可在收到根据第5款规定的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保存人提出对此的反对意见。保存人应立即将此反对意见通报给其资料受到反对的国家。任何悬而未决的分歧应按照第XVI条中所规定的解决争端的程序处理。

4.保存人应保持、更新和每年一次向所有缔约国分发按本条规定编制的核装臵清单。此种清单应载有本条中所述的所有详细资料和修改情况,当然,依据本条规定提出的反对意见如果维持不变,该意见应从其提出之日起有效。

5.保存人应尽快将根据本条规定收到的通报情况和反对意见通知每个缔约方。

第IX条追索权

1.每一缔约方均应立法以便使其领土内设有有责任的运营者的核装臵的缔约方和已支付第III。1(b)条中所述分摊数额的其他各缔约方能从该运营者的追索权中受益,条件是依据第I条中所述任一公约或依据第II。1(b)条中所述国家立法该运营者具有此种权利而且这些缔约方中的任何一个已支付分摊数额。

2.有责任的运营者的核装臵设在其领土内的缔约方的立法可规定:如果核损害是由有责任的运营者方面的过错造成的,可从该运营者那里收回依据本公约提供的公共资金。

3.其法院有管辖权的缔约方可代表已支付分摊数额的其他缔约方行使第1款和第2款中规定的追索权。

第X条付款、诉讼

1.据以提供第III。1条所要求的资金的付款制度和付款的分配制度属于其法院具有管辖权的缔约方。

2.每一缔约方应确保受到损害的人员可行使其得到赔偿的权利而无须按照提供此类赔偿的资金的来源单独提出诉讼,并应确保各缔约方可干预对有责任的运营者的诉讼。

3.如果索赔能够由第III。1(a)条中所述的资金满足,则不得要求任何缔约方提供第III。1(b)条中所述的公共资金。

第XI条资金的分配

依据第III。1(b)条提供的资金应作如下分配:

1.(a)资金的50%应用于赔偿装臵国内、外所受核损害的索赔;

(b)资金的50%应用于赔偿在装臵国领土外所受核损害的索赔,条件是此类索赔未依据(a)分款得到赔偿。(c)在依据第III。1(a)条所提供的数额少于300百万提款权时:

(i)第1(a)款中的数额应按依据第III。1(a)条所提供的数额少于300百万提款权时的同样百分比减少;和

(ii)第1(b)款的数额应按依据(i)分款计算的减少的数额增加。

2.如果一缔约方按照第III。1(a)条的规定,在核事件之前已向保存人具体说明确保可无区别地利用不少于600百万提款权,则即使有本条第1款的规定,第III。1(a)和(b)条所述的所有资金均应用于赔偿装臵国内外受到的核损害。

第IV章方案的实施

第XII条

1.除非本公约另有规定,每一缔约方可行使《维也纳公约》或《巴黎公约》赋予它的权力,并可对其他缔约方援引根据《维也纳公约》或《巴黎公约》作出的任何规定以便得到第IIll(b)条所述的公共资金。

2.本公约中任何条款不得妨碍任何缔约方在《维也纳公约》或《巴黎公约》以及本公约范围以外作出规定,条件是此类规定不得涉及其他缔约方方面的任何另外义务,及对其领土内没有核装臵的缔约方中的损害不得以缺乏互惠为由被排除在此种进一步赔偿之外。

3.(a)本公约中任何规定不得妨碍各缔约方缔结旨在履行其第III。1(a)条所规定的义务或为赔偿核损害提供额外资金的地区协定或其他协定,条件是这不得在本公约下为其他缔约方带来任何进一步的义务。

(b)打算缔结任何此类协定的缔约方应将其意向通知所有其他缔约方。应将缔结的协定通知保存人。

第V章管辖权和可适用法律

第X皿条管辖权

1.除本条另有规定外,对于与核事件所造成核损害有关的诉讼的管辖权仅属于发生核事件的缔约方的法院。

2.当核事件发生在一缔约方专属经济区区域内,或如果尚未建立此种经济区,缔约方倘若建立此种经济区,在不超出该区界限的区域内,对于与该核事件造成的损害有关诉讼的管辖权,为了本公约的目的应只属于该缔约方法院。如果该缔约方在核事件以前已将此种区域通知保存人,则应适用上述规定。本款不得解释为允许以违反国际海洋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方式行使管辖权。然而,如果行使此种管辖权不符合《维也纳公约》第XI条或《巴黎公约》第13条规定的该缔约方在与不是本公约缔约国关系方面的义务,则应根

据这些规定确定管辖权。

3.当核事件未发生在任何缔约方领土内或按第2条通知的区域内,或不能确切确定发生核事件的地点时,对于与该核事件所造成核损害的有关诉讼的管辖权仅属于装臵国的法院。

4.在超过一个缔约方的法院对有关核损害的诉讼有管辖权的情况下,这些缔约方应通过协商一致确定哪个缔约方的法院应有管辖权。

5.有管辖权的缔约方法院作出的无须再经常规审议的判决应得到承认,除非:

(a)判决是通过欺诈取得的;

(b)未给予受判决的一方以公平的机会陈述案情;或

(c)判决违背该判决寻求在其领土上得到承认的缔约方的公共政策或不符合基本的司法标准。

6.依据第5款得到承认的判决,在按照寻求在其领土上执行该判决的缔约方法律所要求的手续提交执行时,应如同该缔约方法院的判决一样予以执行。不得就已作出判决的索赔事项再提出诉讼。

7.按照国家立法所确定的条件在由第IIll(b)条中所述公共资金支付赔偿方面所实行的解决办法应得到其他缔约方的承认。

第XIV条可适用的法律

1.在适当情况下,《维也纳公约》或《巴黎公约》或本公约附件适用于某一核事件,但适用其中之一即排除其他两文书的适用。

2.在不违反本公约、《维也纳公约》或《巴黎公约》规定的情况下,在适当情况下,可适用的法律是主管法院法律。

第XV条国际公法

本公约不得影响缔约方依据国际公法一般原则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

第VI章争端的解决

第XVI条

1.缔约方之间就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发生争端时,争端各方应进行磋商,以便通过谈判或它们可接受的解决争端的任何其他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2.如果第1款中所述这种性质的争端根据第1款从要求磋商起六个月内未能解决,应此争端任何一方要求,应将争端提交仲裁或提交国际法院裁决。争端提交仲裁时,如果在要求之日起六个月内争端各方未能就仲裁的组织取得一致意见,争端一方可要求国际法院院长或联合国秘书长指定一名或一名以上仲裁员。当争端各方的要求有矛盾时,应把对联合国秘书长的要求放在优先地位。

3.一个国家在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本公约时,可声明不受第2款中规定的一种或两种争端解决程序的约束。对于此类声明对其有效的缔约方,其他缔约方不受第2款中规定的争端解决程序的约束。

4.按照第3款作出声明的缔约方可在任何时候通知保存人撤回声明。

第VII章最后条款

第XVII条签署

本公约从1997年9月29日起到其生效为止,在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开放供所有国家签署。

第XVIII条批准、接受、核准

1.本公约须经签署国批准、接受或核准。只接受是《维也纳公约》或《巴黎公约》缔约方的国家或声明其国家法律符合本公约附件规定的国家的批准书、接受书或核准书,条件是在其领土上设有1994年6月17日的《核安全公约》中所规定的核装臵的情况下该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

2.批准书、接受书或核准书应交存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总干事为本公约保存人。

3.缔约方应以联合国一种正式语文向保存人提供第II。1条中所述国家法律条款及其修正的副本,包括根据第III。1(a)或XI。2条所作的任何具体规定或根据第III。l(a)(ii)条规定的过渡性数额。保存人应向所有其他缔约方分送此类条款的副本。

第XIX条加入

1.在本公约生效之后,任何没有签署本公约的国家都可加入。只接受是《维也纳公约》或《巴黎公约》缔约方的国家或声明其国家法律符合本公约附件规定的国家的加入书,条件是在其领土上没有1994年6月17日的《核安全公约》中所规定的核装臵的情况下该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

2.加入书应交存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

3.缔约方应以联合国一种正式语文向保存人提供第II。1条中所述国家法律条款及其修正的副本,包括根据第III。1(a)或XI。2条所作的任何具体规定或根据第III。1(a)(ii)条规定的过渡性数额。保存人应向所有其他缔约方分送此类条款的副本。

第XX条生效

1.本公约应在至少5个共拥有不低于400000核装机容量单位的国家交存了第XVIII条中所述的文书之日后第九十日生效。

2.对于后来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本公约的每一国家,本公约在此类国家交存相应文书后第九十日生效。

第XXI条退约

1.任何缔约方可书面通知保存人退出本公约。

2.退约应在保存人收到退约通知之日起一年后生效。

第XXII条中止

1.中止其为《维也纳公约》或《巴黎公约》缔约方的任何缔约方应将中止一事和中止的日期通知保存人。除非其国家法律符合本公约附件规定并且该缔约方已将此事通知保存人并已将以联合国一种正式语文书就的其国家法律条款的副本交存保存人,该缔约方即在该目中止为本公约的缔约方。保存人应将此类副本分送所有其他缔约方。

2.其国家法律不再符合本公约附件规定并且不是《维也纳公约》或《巴黎公约》缔约方的本公约任何缔约方,应将此事和此类不再一致的日期通知保存人。该缔约方即在该日期中止为本公约缔约方。

3.在其领土内有《核安全公约》定义的核装臵的任何缔约方在中止为《核安全公约》缔约方时,应将此事和此类中止的日期通知保存人。虽有第1和2款规定,该缔约方仍即在该目期中止为本公约缔约方。

第XXIII条先前权利和义务的继续

虽有根据第XXI条退约或根据第XXII条中止,但本公约各项规定仍应适用于此类返约或中止前发生的核事件造成的任何核损害。

第XXIV条修订和修正

1.保存人经与缔约方磋商后可召集旨在修订或修正本公约的会议。

2.应不少于全体缔约方三分之一的缔约方的要求,保存人应召集旨在修订或修正本公约的缔约方会议。

第XXV条用简化程序进行的修正

1.保存人应召集缔约方会议修正第III。1(a)和(b)条中所述的赔偿数额或第IV。3条中所述的装臵类别,包括可为其支付的分摊数额,条件是三分之一的缔约方表示了此种意愿。

2.通过建议的修正案应由表决决定。如果无反对票,修正案应通过。

3.按照第2款通过的任何修正案应由保存人通知所有缔约方。如果修正案被通知后的36个月期限内,修正案通过时的所有缔约方均已将。其对修正案的接受通知保存人,则应认为该修正案已被接受。修正案应在其被接受后的12个月对所有缔约方生效。

4.如果自接受通知之日起36个月期限内该修正案未按第3款程序被接受,则应认为该修正案被拒绝。

5.在一项修正案已按照第2款的规定通过但其36个月的接受期尚未期满时,如果该修正案生效,该接受期中成为本公约缔约方的国家应受该修正案的约束。在接受期以后成为本公约缔约方的国家,应受已按照第3款被接受的任何修正案的约束。在本款中所述的情况下,如果一项修正案已经生效或本公约已对一缔约方生效(以较晚的日期为准),该缔约方应受该项修正案的约束。

第XXVI条保存人的职责

除本公约其他条中规定的职责外,保存人还应将下述事项及时通知各缔约方和其他所有国家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

(a)本公约的每一签署;

(b)有关本公约的批准书、接受书、核准书或加入书的每一交存;

(c)本公约的生效;

(d)所收到的根据第XVI条作出的声明;

(e)所收到的根据第XXI条提出的任何退约或所收到的根据第XXII条作出的通知;

(f)依据第XIII条第2款的任何通知;

(g)关于本公约的其他有关通知。

第XXVII条作准文本

本公约的原件交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保存,其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文本具有同等效力;总干事应将本公约原本经核证的副本分送所有国家。

兹由经正式授权的下列签字人已签署本公约,以昭信守。

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二日于维也纳签署

附件

不是本公约第I(a)或(b)条中所述任何公约缔约方的缔约方,当本附件中规定的条款在该缔约方范围内不能直接适用时,应确保其国家立法与这些条款相一致。在其领土上没有核装臵的缔约方只须具有能使此种缔约方履行本公约赋予它的义务的所必要的立法。

第1条定义

1.除本公约第1条定义外,以下定义应适用于本附件之目的:

(a)“核燃料”系指通过自持核裂变链式过程能够产生能量的任何材料。

(b)“核装臵”系指:

(i)除用作一种动力源供推进或为任何其他目的而装备在海空运输工具上的核反应堆以外的任何核反应堆;

(ii)为生产核材料使用核燃料的任何工厂,或加工核材料的任何工广,包括辐照核燃料后处理的任何工厂;和

(iii)除为运输而临时贮存核材料的仓库以外的任何贮存核材料的设施;但装臵国可规定:在同一场址属一个运营者的几个核装臵应视为一个核装臵。

(c)“核材料”系指:

(i)除天然铀和贫化铀外,能够在核反应堆外单独或同其他某些材料一起通过自持核裂变链式反应产生能量的核燃料;和

(ii)放射性产物或废物。

(d)“运营者”,就一核装臵而言,系指由装臵国指定或认可的为该装臵运营者的人员。

(e)“放射性产物或废物”系指核燃料生产或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放射性物质或伴随此种过程的辐射照射产生了放射性的任何物质,但不包括已达到制造的最后阶段,因而可用于任何科学、医学、农业、商业或工业目的的放射性同位素。

2.如果所涉及的危险程度较小,装臵国可把任何核装臵或任何少量核材料排除在公约的适用范围以外,条件是:

(a)关于核装臵,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已确定了这类排除的标准,并且装臵国的任何排除都符合这类标准;和

(b)关于少量核材料,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已确定了排除这类数量的最高限量,并且装臵国的任何排除系在所确定的此类限量内。

理事会应定期审议排除核装臵的标准和排除少量核材料的最高限量。

第2条立法的一致性

1.如果一缔约方国家法律在1995年1月1日包含有并在以后继续包含有下列规定,则认为该国家法律与第3、4、5条和第7条的规定一致:

(a)对于发生事件的核装臵场址外具有重要核损害的核事件规定严格贵任;

(b)当有责任的运营者以外的任何人员在法律上有责任对核损害提供赔偿时,要求这类人员赔偿;和

(c)确保为此类赔偿可提供:就民用核动力厂而言,至少1000百万提款权;就其他民用核装臵而言,至少300百万提款权。

2.如果按照第1款,认为缔约方国家法律与第3、4、5条和第7条的规定一致,则该缔约方

(a)可适用涵盖本公约第I(f)条规定的所述损失或损害以及由于或起因于核装臵中的核燃料或放射性产物或废物或者来自或源于或送往核装臵的核材料的放射性质与毒性、爆炸或其他危险性质的结合,或核装臵内任何辐射源发射的其他电离辐射的任何其他损失或损害的核损害的定义,条件是此类适用不影响该缔约方根据本公约第III条所作的承诺;和

(b)可适用本条第3款中核装臵的定义,而不适用本附件第1。1(b)条中的定义。

3.为本条第2(b)款的目的,“核装臵”系指:

(a)除用作一种动力源供推进或为任何其他目的而装备在海空运输工具上的民用核反应堆以外的任何民用核反应堆;和

(b)加工、后处理或贮存下列物项的任何民用设施:

(i)辐照核燃料;或

(ii)下列放射性产物或废物:

(1)由辐照核燃料后处理所产生并含大量的裂变产物;或

(2)含浓度高于每充10纳居原子序数大于92的元素。

(c)加工、后处理或贮存核材料的任何其他民用设施,但缔约方确定此类装臵所涉危险程度很小有理由排除在本定义之外者除外。

4.在一缔约方符合本条第1款的国家法律不适用于在该缔约方领土外发生的一起核事件但根据本公约第XIII 条该缔约方法院对这起事件有管辖权的情况下,附件第3至11条适用,如可适用的国家法律与其有任何不一致的规定,应以附件第3至第11条为准。

第3条运营者的责任

1.当证明核损害是由下列核事件造成时,核装臵的运营者应对此类损害负责;

(a)在该核装臵中发生的;或

(b)涉及来自或源于该核装臵的核材料的,并且:

(i)发生在另一核装臵的运营者根据书面合同的明文规定,对涉及该核材料的核事件承担责任之前;

(ii)在无此类明文规定情况下,发生在另一核装臵的运营者接管该核材料之前;或

(iii)在该核材料打算作为一种动力源供推进用或为任何其他目的而用于装臵在某一运输工具上的核反应堆时,发生在正式受权运营该反应堆的人员接管该核材料之前;但

(iv)在该核材料已运给非缔约国领土内的人员的情况下,发生在核材料运至该非缔约国领土但尚未从运输工具上卸下之前;

(c)涉及运往该核装臵的核材料的,并且:

(i)发生在运营者根据书面合同的明文规定,已承担原先由另一核装臵的运营者对涉及该核材料的核事

件承担的责任之后;

(ii)在无此类明文规定时,发生在运营者接管该核材料之后;或

(iii)发生在运营者从另一运营作为一种动力源供推进用或为其他目的而装设在某一运输工具上的核反应堆的人员处接管该核材料之后;但

(iv)经运营者书面同意已将该核材料自非缔约国领土内的人员那里发运时,仅发生在该核材料已经装入将其自该国领土运出的运输工具之后;

条件是,如果核损害是由在核装臵中发生的核事件所造成,并且涉及的核材料恰巧是为运输此材料而贮存在该装臵中,在按照(b)或(c)分款的规定由另一运营者或人员负全部责任的情况下,(a)分款的规定不得适用。

2.装臵国可以通过立法规定,按照该立法中可能规定的此类条款,核材料的承运人或装卸放射性废物的人员在其提出请求并得到有关运营者的同意后,可被指派或认可为运营者以分别在上述核材料或放射性废物方面代替该有关运营者。在此情况下,为本公约所有目的,上述承运人或人员应被视为设在该国领土内的一核装臵的运营者。

3.运营者对核损害的责任应是绝对的。

4.每当由核事件或由核事件同其他一种或一种以上事件共同造成的核损害和核损害以外的损害时,在此类其他损害不能适当地向核损害区分开的情况下,此类其他损害应认为是由该核事件造成的核损害。然而,在损害是由本附件条款所涵盖的核事件和由本附件所未涵盖的电离辐射发射共同造成的情况下,本附件中的任何规定都不得限制或影响在电离辐射发射方面可能负有责任的任何人员对受到核损害的任何人员的责任或被迫索或承担共同过失的责任。

5.(a)运营者对直接由武装冲突、敌对行动、内战或暴乱等行为引起的核事件所造成的核损害不承担责任。

(b)除非装臵国的法律作出相反的规定,运营者对直接由异常性质的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的核事件所造成的核损害不承担责任。

6.如果运营者证明核损害全部或部分由受伤害人员的粗心大意或有意造成损害的行动或失职所致,国家法律可全部或部分免除运营者对此类人员所受核损害的赔偿的责任。

7.运营者对下述核损害不负有责任:

(a)对核装臵本身和设在该装臵场址上的任何其他核装臵,包括建造中的核装臵的损害;和

(b)对同一场址上使用的或将使用的与任何此类装臵有关的任何财产的损害;

(c)除国家法律另有规定外,对核事件发生时其上装有有关核材料的运输工具的损害。如果国家法律规定运营者对此类损害负有责任,则对此类损害的赔偿不得使运营者对其他损害的责任数额减小到低于150百万提款权或缔约方立法规定的任何更高数额。

8.本公约中的任何条款都不得影响运营者对本公约范围外的依据本公约没有责任但根据本条第7(c)款负有的核损害的责任。

9.只能对有责任的运营者行使核损害赔偿权,除非国家法律可允许对根据国家法律中的规定提供资金的任何提供者有直接诉讼权以确保通过使用运营者以外来源的资金的赔偿。

10.运营者对于与本公约相一致的国家法律规定外的核事件造成的损害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4条责任数额

1.在不违背第III。1(a)(ii)条规定的情况下,装臵国可将运营者对任何一次核事件的责任数额限定为:

(a)不少于300百万提款权;或

(b)不少于150百万提款权,条件是该国应提供超过此数额直到至少300百万提款权的赔偿核损害公共资金。

2.尽管有上述第1款规定,装臵国考虑到所涉核装臵或核物质的性质以及由此发生的事件的可能后果,可规定一个较低的运营者责任数额,条件是在任何情况下所规定的任何数额都不得少于5百万提款权和装臵国确保应提供最多至根据第1款确定数额的公共资金。

3.有责任的运营者的装臵国按照第1和2款规定以及缔约方以第3。7(c)条为根据的任何立法的规定所确定的数额,应适用于发生核事件的任何地方。

第5条财政保证

1.(a)应要求运营者具有并保持保险或其他财政保证以涵盖装臵国应规定的运营者对核损害的数额、类型和期限方面的责任。在保险或其他财政保证出资不能充分满足索赔时,装臵国应提供必要的资金确保支付已确定的要运营者对核损害赔偿的索赔,但不超过根据第4条所规定(如果有此规定)的限额。在没有限定运营者的责任时,装臵国可对有责任的运营者的财政保证金规定一个限额,条件是此类限额不低于300百万提款权。在财政保证金不能充分满足此类索赔的情况下,装臵国应确保已对运营者确定的有关核损害的索赔的支付,但不超过依据本款拟提供的财政保证金的数额。

(b)虽有(a)分款之规定,注意到所涉核装臵或核材料的性质及源于它们的任一核事件的可能后果的装臵国,可为运营者确定一个较低的财政保证数额,条件是所确定的任何数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少于5百万提款权,以及在保险或其他财政保证不能充分满足对核损害的索赔时,装臵国应确保提供必要的资金支付已确定的要运营者对此种损害赔偿的索赔,并且最多至(a)分款规定的限额。

2.第1款的任何规定都不得要求缔约方或其下属部门像运营者一样保持保险或其他财政保证来涵盖它们的责任。

3.由保险、其他财政保证或装臵国根据第1款或第4。1(b)条提供的资金只用作本附件规定的赔偿。

4.任何承保人或其他财政担保人,在未至少提前两个月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中止或撤销根据第1款提供的保险或其他财政保证的书面通知的情况下,或者在保险或其他财政保证涉及核材料运输并处于此类材料运输期间时,不得中止或撤销此类保险或其他财政保证。

第6条运输

1.关于运输过程中的核事件,运营者的最大责任数额由装臵国国家法律规定。

2.缔约方可使通过其领土的核材料运输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将运营者的责任数额增加到不超过在其领土内所设核装臵的运营者的最大责任数额。

3.第2款的规定不得适用于;

(a)依据国际法在紧急事故情况下有权进入缔约方港口或有权无害通过其领土的海运;

(b)依据协定或国际法有权飞越缔约方领土或在其领土上着陆的空运。

第7条一个以上运营者的责任

1.在核损害涉及超过一个运营者责任的情况下,当不能合理地分开可归因于每个运营者的损害时,所涉的运营者应共同和分别承担责任。。装臵国可把为每个事件提供公共资金的数额限定为由此规定的数额和根据第4。1条确定的数额之间的差额,前提是有此差额。

2.当核事件发生在核材料运输的过程中(不论是在同一运输工具中还是在运输贮存情况下的同一核装臵中)并造成涉及一个以上运营者责任的核损害时,合计责任不得超过第4条规定的关于其中任何一个运营者可适用的最高数额。

3.在第1和2款中所述的情况下,任何一个运营者的责任都不得超过根据第4条对其可适用的数额。

4.在不违背第1-3款的条件下,当一个核事件涉及同一运营者的几个核装臵时,该运营者应对所涉的每座核装臵承担最高至根据第4条对其可适用的数额。装臵国可把提供公共资金的数额限制为第1款中所规定的数额。

第8条国家法律规定的赔偿

1.为本公约目的,赔偿数额的确定不应考虑在核损害赔偿的诉讼中判给的利息或费用。

2.对于装臵国以外所受的损害应提供在各缔约方之间可以自由汇出汇入形式的赔偿。

3.当国家或公共健康保险、社会保险、社会安全、工作人员赔偿或职业病赔偿制度的条款包括核损害的赔偿时,这些制度的受惠者的权利和基于这些制度的追索权应由建立了这些制度的缔约方的国家法律或建立了这些制度的政府间组织的条例确定。

第9条消灭时效的期限

1.如果在核事件发生之日起的十年内不提出诉讼,本公约规定的要求赔偿的权利即告丧失。但是,如果依据装臵国法律,运营者的责任额由保险金或其他财政保证金或国家资金偿付,其期限在十年以上时,主管法院的法律可规定,要求运营者赔偿的权利,可以超过十年但不得超过装臵国法律所涵盖运营者责任期的期限,只有超过此期限时,该权利才告丧失。

2.在核事件造成核损害所涉及的核材料在核事件发生时已被偷窃、丢失、丢弃或抛弃的情况下,根据第1款规定的期限应从该核事件发生之日算起,但在不违背根据第1款的立法的条件下,无论如何不得超过被偷窃、丢失、丢弃或抛弃之日起20年的期限。

3.主管法院的法律可以规定一个消灭时效的期限或时效的期限,该期限自遭受核损害的人员了解到或本应了解到这种损害和运营者对损害负有责任之日起不少于三年,但不得超过第1和2款规定的期限。

4.如果缔约方国家法律规定消灭时效的期限或时效的时限超过自核事件发生之日起10年,该国家法律应列有合理和及时满足自核事件发生之日起10年内提出的对生命丧失或人身伤害的索赔条款。

第10条追索权

国家法律可规定运营者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应有追索权:

(a)如果书面合同上有此项明文规定;或

(b)如果核事件是由于蓄意造成损害的行为或不作为所引起,则对有此行为或不作为的个人有追索权。

第11条可适用的法律

在不违背本公约规定的条件下,应由主管法院的法律判定核事件所造成核损害的赔偿的性质、形式、程度和合理分配。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公众演讲.doc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八)_公众演讲 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解释》第5条规定“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法律后果告知赔偿权利人,并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的规定来处理。对于复杂的诉讼当事人主体的确认时,要求责任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时,赔偿权利人必须把这些共同侵权人都列为共同被告,如果未列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必须追加共同侵权人参与共同诉讼。这种诉讼是必要的共同诉讼,不可遗漏共同被告。而且,共同侵权人之间尽管存在着责任分担比例的问题,但对受害人却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解释》的规定不仅更加符合侵权法理论,也从实际上加强了对受害人的保护。 四、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之工伤赔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

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1] [2] [3] [4]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八)_公众演讲 据的,承担全部责任;(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交通事故

违约责任中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借鉴参照)

违约责任中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交易数量的增多,一直广泛应用于侵权领域中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有必要被引入违约责任中,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交易安全需求,有助于弥补补偿性赔偿制度的局限性,并有利于充分维护合同守约受害人的基本权利,惩罚恶意违约方,进而达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交易秩序的作用。 一、违约责任中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内涵 对于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涵义,学者们的看法各不一样。国外学者一般认为,"惩罚性损害赔偿,也称示范性的赔偿或报复性的赔偿,一般来说是指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了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而《牛津法律大辞典》对"惩罚性损害赔偿"是这样的解释:"有时是指判定的损害赔偿金,它不仅是对原告人的补偿,同时也是对故意加害人的惩罚"。国内学者也提出了关于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当加害人的行为因为具有恶意、欺诈、暴力以及滥用权力时,加剧了被害人心理上、情感上的伤痕,可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原则来抚慰被害人心理上的创伤,惩罚加害人的不法行为,同时吓阻其他人为同一行为。综合以上各学者的意见,本人认为,违约责任中惩罚性损害赔偿是指当违约方具有恶意或重大过失不履行合同或延迟履行合同时,法院除了判决违约方支付补偿性的损害赔偿外,还判

决其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金以对违约方进行惩罚并防止类似行为再次发生的制度。 由于历史传统和经济情况不同,各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程度和范围存在着差异。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起源于英国,随后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通常被认为是英美法系国家所持有的一项制度,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广泛适用于涉及人身伤害、产品责任、医疗事故、行政权滥用、保险责任等领域,只要行为人恶意或重大过失使他人遭受损害,陪审团或法官即可行使裁量权,决定一般赔偿和惩罚性损害赔偿。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的晚近立法也出现了有关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但尚未完全采纳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合同法领域主要采用补偿性损害赔偿原则。 二、惩罚性损害赔偿与补偿性赔偿的区别 1、惩罚性损害赔偿的赔偿金额超出受害人的实际损失。 2、补偿性赔偿一般不考察行为人的主观状况,而惩罚性损害赔偿适用于行为人主观过错较为严重的情形。 3、补偿性赔偿的数额一般是当事人事先约定好的,而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数额或者是由法律直接规定,或者是在诉讼中由法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决定的。 三、违约责任中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的争论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特有的民事法律救济功能已引起我国法学界和立法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对此主要有三种观点:

2017年山东省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及计算方式

2017年山东省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及计算方式 收入及支出标准: 一、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7714元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12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495元。 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954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519元。 赔偿项目及计算公式: (一)人身损害的一般赔偿范围(受害人没有达到残疾或者死亡的后果) 1、医疗费赔偿计算公式 医疗费赔偿金额=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医用费用 2、住院伙食补助费赔偿计算公式 住院伙食补助费赔偿金额=100元×住院天数 3、营养费赔偿计算公式 养费赔偿金额=根据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意见确定 4、受害人误工费赔偿计算公式 误工费赔偿金额=受害人固定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 或者(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或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365日)×误工天数 5、陪护费赔偿计算公式 陪护费赔偿金额=陪护人的原收入×陪护时间 或者同等级别护工报酬标准×陪护时间 6、交通费赔偿计算公式 交通费赔偿金额=实际发生的交通费用(凭票据)

7、住宿费赔偿计算公式 住宿费赔偿金额=一般公职人员出差住宿标准×住宿天数 (二)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赔偿范围 8、残疾赔偿金计算公式 (1)受害人在60岁以下 城镇居民残疾赔偿金=34012元×20年×伤残赔偿指数 农村居民残疾赔偿金=13954元×20年×伤残赔偿指数 (2)受害人在60-74岁之间 城镇居民残疾赔偿金=34012元×[20年-(受害人实际年龄-60岁)]×伤残赔偿指数农村居民残疾赔偿金=13954元×[20年-(受害人实际年龄-60岁)]×伤残赔偿指数(3)受害人在75岁以上 城镇居民残疾赔偿金=34012元×5年×伤残赔偿指数 农村居民残疾赔偿金=13954元×5年×伤残赔偿指数 9、残疾辅助器具费计算公式 残疾用具费=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 10、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计算公式 (1)被抚养人在18周岁以下 城镇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21495元×(18-被抚养人实际年龄)÷对被抚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伤残赔偿指数 农村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9519元×(18-被抚养人实际年龄)÷对被抚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伤残赔偿指数 (2)被抚养人在18-60周岁之间 城镇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21495元×20年)÷对被抚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伤残赔偿指数 农村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9519元×20年)÷对被抚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伤残赔偿指数

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经济分析

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经济分析 【摘要】:间接损害赔偿并不是在任何违约损害赔偿中都可获得的。运用经济分析方法下的合同风险配置三原则进行分析,并考虑到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交易整体安全的不同影响,正确的法律规则应从更有利于预防风险的角度出发,考究谁是最低成本的承担者。 【关键词】:违约损害赔偿;风险;成本 一、问题的提出 1854年,英国判例法上多了一个经典判例。在哈德利诉巴克森德尔(Hadley v. Baxendale)一案中,原告是一家面粉工厂。因其机器的轴心断裂,故雇用被告,一家运输公司,将损坏的轴心运到位于另一地区的轴心工厂以便依原样仿制新轴心。原告曾告知被告目前工厂已停工,并希望被告能尽快运到。但被告因为自己的过失而延迟数日,致使原告停工多日,因而向被告求偿。按照之前的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有关规定,最被普遍采用的标准是“所期待的利益之损害赔偿”(expectation damages),其“目的在于籍由给予被害缔约当事人损害赔偿,使被害缔约当事人处于如同契约完全履行的情况一样,来补偿被害缔约当事人未达成的预期利益”。[1]但安德森法官认为决定损害赔偿因公平且合理地考虑下列两项原则:第一,损害之结果是否是出于此违约后,依通常世事之演变,自然会导致的结果。第二,双方当事人在缔约之时是否可以合理地知悉、预见若是违约将造成此种损害之结果;若双方当事人在缔约时有特殊的情境,此一特定情境将导致违约后产生特定之损害结果,而且这些皆为当事人在缔约时所认识到,则该损害即当事人可预见的范围。此后,有关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限制规则又被称为哈德利诉巴克森德尔规则。 在哈德利诉巴克森德尔案中,争议的焦点为被告运输公司对原告面粉工厂停工的损失究竟该不该进行损害赔偿。现在看来,本案争议的焦点即为损害赔偿的范围应不应包括间接损害赔偿(consequential damages)。本文将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相关法律规则进行分析。 二、经济学视角下合同的风险配置原则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理性选择的科学(the science of rational choice),即人在其生活目的、满足方面是一个理性最大化者(rational maximizer)——我们称之为“自利的(self-interest)”。[2]所以,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是从效用极大与成本极小[3]着手,是理性地选择法律规范的过程。合同法上的风险不是指某种刺激或是冒险,而是指承担损失的可能性。合同双方都是风险厌恶者,至少是风险中性者。那么,风险的配置就成为影响当事人双方利益的关键。一般来说,风险的配置包括以下三项原则:

学生伤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三)

学生伤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三)

学生伤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三) 下面笔者将对美国、英国、联邦德国和法国的学校事故赔偿责任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分析论述。 (一)美国教职员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 美国除纽约等一些州外,根据传统不成文法中“政府免责的原则”,学区作为公立学校举办者不承担学校教育活动中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只承担财产管理上的民事不法行为责任) .因此,这些州根据不成文法的规定,就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事故责任问题,建立了以追究教师的过失责任为教师个人责任的原则。作为学校教师,是“代替学生家长照顾管理学生”的人。他们通常是很谨慎、对危险有预知的人。这将成为由非专业陪审员在进行过失认定时的根据。通常,只把人们没有防止可能预见到的危险,即管理上的不善认定为过失。事实上,美国案例资料中的主要判例(20 世纪60 年代最多),最终大部分案例还是否认了教师的过失。教师在对校内学生的行为没有完全监视到时,要看在事故发生之前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安全教育,是否履行了注意义务。对教师不在场时发生的事故,要追究“如果教师在场的话也许就可以避免”这样相应的因果关系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学校事故呈大规模、急剧增加的态势。为此,1961 年包括纽约州在内的五个州制定了“教职员赔偿责任免除法”。根据这部法律的规定,被判定为有责任的教职员的赔偿金等将由学区教育委员会代之负担。这一立法受到了教职员团体及教育委员会联合会等组织的欢迎,并逐步得到普及。学区在没有法律依据时可利用责任保险,以便与以上判例区别开来。因此,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加入了具有伤害保险性质的学校事故保险。 (二)英国自治体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 英国1947 年制定了国家赔偿法——《国王诉讼手续法》。由于认为公立学校的活动不能适用于国王免责的“王权下放”的范畴,所以19 世纪末以后,地方自治体(教育委员会)一直承担着不成文法上规定的使用者的责任。由于自治体的赔偿责任是代理责任,所以虽然教师个人作为连带责任者会受到起诉,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多数情况下以追究自治体当局的责任居多。另外,自治体承担使用者的责任是基于教员在“受雇佣的范围内”。显然,对于体罚这种违法的、教员受雇范围内禁止的行为,仍然只追究教师的个人责任。而对相关教

买卖合同违约赔偿标准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买卖合同违约赔偿标准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买卖合同违约赔偿标准: 一种是卖方不履行。按照客观的计算方法,损失额的计算应以货物的市场价格与合同价格之间的差额作为标准,在以客观标准计算损失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这一标准仅适用于合同标的物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二是作为计算损失额依据的市场价格一般应是履行地的市场价格;三是在计算损失额时, 还应考虑各种受害人应节省的费用和应减轻的损失;四是假如买方订立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将该批货物转卖于他人,并且在该合同签订以后与他人订了转售合同,那么,可以根据转售价与合同之间的差额来计算损失。 另一种是买方拒绝接受货物。依客观计算方法,应按合同价格与违约时的市场价格来确定卖方遭受的损失,这一点与卖方不交货的计算方法相同。当然, 如果货物价格在不断下跌,一般没有可得利益的损失,就不能以价格来计算损失额。 二、无正当理由不适当履行赔偿计算标准: 一种是卖方交付时的货物有瑕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标的物能够修理,那么损失赔偿额原则上应按照修理该标的物所需要的合理的修理费来确定。所谓合理,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修理该有瑕疵的货物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即使修理结果并不能达到合同所规定的质量,违约方也应当支付已经花费的修理费。值得注意的是,在修理期间,因标的物不能使用所造成的损失,也应由违约方负责赔偿。 另一种是卖方迟延履行。在卖方迟延交付货物的情况下,如果买方收到了货物,要根据货物应该交付时的市场价格与实际交付的市场价的差额来计算。 因为在迟延履行情况下,买方的实际损失是从履行期到实际交付货物期间所遭受的

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限制规则初探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一、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限制规则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二、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限制规则的适用及其体系 (2) (一)可预见性规则 (2) (二)与有过失规则 (3) (三)防损规则 (3) (四)损益相抵规则 (3) 四、结语 (4) 参考文献 (4)

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限 制规则初探 作者 (云南大学,法学院,昆明,650091) 摘要:侵权责任法的基本功能在于保障受害人的损害得到有效的救济,同时也包括时加害人的惩戒和对加害行为的预防。侵权责任制度往往更多地是从受害人的利益保护出发,过于强调受害人的救济,往往使加害人陷于相时不利的境地;同时,现代侵权责任法中的侵权责任呈现扩大化、严格化的趋势。 关键词: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限制规则 引言 在侵权责任法领域,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限制规则是确定侵权责任分配和损害赔偿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该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平衡加害人和受害人双方的利益。现代侵权责任法律制度往往更多地从受害人的利益保护出发,过于强调受害人的救济,往往使加害人陷于相对不利的境地;同时,又因为现代侵权责任法中的侵权责任呈现扩大化、严格化的趋势,使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限制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显得十分必要。在这种背景下,寻求并探讨合理的侵权责任限制规则无疑将有助于受害人和加害人利益的平衡,对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限制规则法定化、规范化和体系化也具有重要意义。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限制规则内容主要包括可预见性规则、与有过失规则、防损规则和损益相抵规则等。 一、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限制规则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现代国家民法典或侵权责任法,各国纷纷针对侵权行为的类型和侵权责任的承担做出了详细规定,但对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却规定甚少,这也是我国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限制规则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与有过失规则之外,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也基本上未对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限制规则做任何规定。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限制规则在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至少存在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限制规则未能完全法定化。对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限制的几个规则来说,目前法定化的只有与有过失规则。我国相关民事法律都

合同违约的赔偿原则

合同违约的赔偿原则 合同违约了,应该按照什么原则进行赔偿?合同违约即是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对合同约定的义务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性。违约的行为人应该对有损失的合同当事人进行赔偿,赔偿的原则依据具体情况不同分为完全赔偿原则、合理遇见原则、减轻损害原则、责任相抵原则和损益相抵原则等,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在本文整理介绍。 一、完全赔偿原则 完全赔偿原则是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都应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即违约方不仅应赔偿对方因其违约而引起的现实财产的减少,而是应赔偿对方因合同履行而得到的履行利益。这是对受害人利益实行全面的、充分的保护的有效措施。从公平和等价交换原则看,由于违约方的违约而使受害人遭受损害,违约方也应以自己的财产赔偿全部损害。当然,这种赔偿应限制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 根据《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实际损失是现存的损失,可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损失,一般也不会产生争议。关键是要掌握可得利益。可得利益是合同履行后债权人可以实现或者取得的收益,它具有以下特点: 1、未来性。可得利益不是现实的利益,而是一种未来的利益,它必须是经过合同违约方履行后才能获得的利益。 2、期待性。可得利益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利益,可得利益的损失也是合同当事人能够预见到的损失。 3、一定的现实性。尽管可得利益并非订立合同时就可实际享有的利益,但这种利益并不是臆想的,如果合同违约方不违约,是非违约方可以得到的利益。 二、合理预见原则 《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这就是合理预见原则,又叫可预见性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预见的主体是违约方;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守则中的若干思考一法理学1.doc

大概是后面还要出台一个解释,故抚慰金赔偿仍停留在死亡补助费的规定上。 2001年3月8日通过,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2月26日出台了(2001-03-10施行)《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条 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 (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

(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该司法解释虽然没有规定造成受害人残疾的情形如何赔偿精神损害的问题,但这是经过15年的小心翼翼地前进,终于建立起了我国人身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抚慰赔偿金赔偿制度,这是该司法解释的一大功绩。 同时不得不指出,此时,我国仍未脱离将死亡赔偿、精神赔偿属于精神抚慰,而不是损害赔偿的观点与主张,即此时我国法律仍不承认金钱赔偿,而是抚慰,这就导致抚慰的金额幅度被限制在一个低水平上,即俗称的“意思意思”,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暂时也不能做到、实现:赔偿幅度与损害程度相适应的合理水平,自然权利未能得到法律意义上的人身权利保护。由于这一点,属

于精神抚慰,那么全体亲属均应得到安慰,属于对死亡的财产赔偿,则不可能全体亲属获得“均沾”,一部分将作为财产在法定条件成就后方可处理,如遗产继承等,因而引起了很多在受害人亲属在领取抚慰金后从而产生纷争。 2003年12月26日公布,自2004年5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以法释[2003]20号出台了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这部司法解释中,全面规定了人身损害赔偿的新内容,标志着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向基本完善迈进一大步,真正意义的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建立与完善,将通过《侵权行为法》立法来最终实现,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由于第三人导致违约的损害赔偿问题(任英菊)

由于第三人导致违约的损害赔偿问题 任英菊 上传时间:2002-3-19 案情简介: 原告徐荣虎1993年11月下岗待工后,经介绍向他人购买一辆"幸福"250-C型摩托车,转让费为人民币3700元。1994年1月起,原告将此摩托车停放于被告的停车棚内,并向被告按月支付停车费人民币10元。1994年3月28日,原告为增加收入,与个体业主顾某订立租用摩托车协议,由原告为顾某提供摩托车服务,顾某每月支付原告人民币2000元。1994年4月23日晚,唐闵春窜至被告停车棚,趁被告管理人员不备,将原告停放的摩托车窃走并销赃得款人民币1400元。经有关部门估价,原告被窃摩托车价值人民币3200元。失窃后,原、被告即到派出所报案,不久,唐闵春案发被捕。因被窃车辆已被唐销赃,无法追回,原告遂与被告交涉,要求被告承担保管物被窃的责任。被告则认为作案者已被抓获,失主且报案,应向盗窃犯追偿。1995年3月,原告向法院提出诉讼。 原告要求被告不仅要赔偿其摩托车的价款,而且要求赔偿其因被告的过错使其不能继续出租摩托车而减少的收益。上海市宝山人民法院认为:1、原、被告双方已形成保管法律关系。根据双方的实际约定,原告负有按月向被告交付一定费用的义务,被告则负有在停车棚内妥为看管、返还保管物的义务,如有损害,则还应负赔偿责任。2、被告应赔偿原告财物被窃的经济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应承担民事责任。因被告管理失当致原告摩托车被窃且无法追回,被告应依保管合同的规定承担对保管物灭失的赔偿责任。3、原告要求被告赔偿营运损失的请求不能支持。法院认为,原告与他人订立的车辆营运协议,违反有关法律规定,故受诉法院对原告这部分赔偿请求不予支持。 本人观点 首先要明确本案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性质:一、原告和被告之间是保管合同关系;二、原告与顾某之间是租赁合同关系。法院认为,原告与顾某之间的合同属于营运协议,这点是不正确的。从本案事实来看,原告将自己所有的摩托车租给顾某使用,并从中收取租金,这是合法的。三、刑事被告对原告负有侵权责任;四、被告与刑事被告对原告负有不真正连带债务。 第一、原告与刑事被告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对此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刑事被告对原告负有侵权责任。但这种侵权责任的性质,本人认为刑事被告侵犯的是原告的所有权。本案中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保管合同关系,刑事被告侵犯了合同的标的物,从这一点来看似乎属于侵犯债权形态中的对债权的实体侵害。但是侵害债权主观构成要件是要求第三人有侵害债权的故意,过失均不构成对债权的侵害。从本案来看,刑事被告盗窃了原告的财产即保管合同的标的物,而且从生活常识来看,刑事被告也应该知道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合同关系,但这不能构成他侵犯债权的故意。侵犯债权的故意是指第三人侵害债权,以使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的故意。因此,即使第三人客观上侵犯了债权的标的物,但若没有使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的故意,也不能构成侵犯债权。本案中刑事

浅析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问题

浅析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问题 损害是任何侵权责任构成中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一般侵权行为的法律构成一样,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是产品责任法律构成的要件之一。受害者只有在其人身或财产方面遭受到缺陷产品损害的情况下,才发生损害赔偿责任的问题。因此,损害的事实不仅关系到产品责任的责任构成,而且关系到产品责任的赔偿法律效果,是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损害赔偿是在损害发生的基础上应予赔偿的范围。损害的发生是客观事实,但是对损害范围的界定却包含着人们对产品安全事故的主观判断,反映了人们一定的价值观念,并有赖于法律的规定。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是这种由法律规定的对产品缺陷造成的损害范围的界定,然而由于产品责任中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特殊性,以及各国产品责任法对损害赔偿范围规定的不一致,使的责任人应在什么范围内对缺陷产品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以及受害人在多大范围内提出索赔等问题,始终是各国理论界及实务界争议较大,并致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国外产品责任法损害赔偿的范围 (一)美国的规定 美国产品责任法的损害赔偿包括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在特定的情况下,受害人还可以请求惩罚性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的一般原则是补偿受害人身体和精神的损害。从司法实践来看,美国法院对人身损害赔偿判定的数额较大,特别是精神损害赔偿占其中的大部分。财产损害包括缺陷产品以外财产的损害和因缺陷产品本身的损害导致的间接损失。各州对前一种损害予以赔偿做法一致,对后一种损害是否赔偿则看法不同,以致出现各州法院对类似案件不同的判决结果。但根据近年来联邦最高法院权威判例,对后一种损害不予赔偿,将其留给合同法救济。美国《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第102条(F)规定的损害包括:(1)财产损害;(2)人身肉体伤害、疾病和死亡;(3)由人身肉体伤害、疾病和死亡引起的精神痛苦或情感伤害;(4)由于索赔人被置于直接人身危险的境地而引起的精神痛苦或情感伤害。美国产品责任损害赔偿的情况由于联邦制的原因各州并不相同。美国商务部拟订《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相对统一损害赔偿,减少各州的差异,保

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及标准

2012年河南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 【交通事故赔偿】2012年河南人身损害十三项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 1、医疗费医疗费赔偿金额=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医用费用 医疗费证据主要包括医院的病历、出院小节、医生的处方笺和医疗费发票和费用清单。事实上病历、出院小节和医生的处方笺主要是针对损害程度及医疗情况的证据,医疗发票才是最直接指向医疗费用的证据。但是病历、出院小节和处方笺的内容是对受害人采取何种医疗措施的反映,他们将提示医疗费用的花费是否合理。特别要提出的是处方笺的证据保存,尤其在门诊医疗中,病人的用药医生必须在处方笺上列明,这对查验用药是否合理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2、住院伙食补助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赔偿金额=一般国家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费用×住院天数 因根据受诉地法院所处地区一般国家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费用计算,故不需提供特别证据,但住院的天数则要结合病历、出院小节等医疗资料确定。 3、营养费营养费赔偿金额=根据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意见确定(也可按照20元/天标准计算) 若要营养费诉求获得支持必须有相关医嘱,因此可以要求主治医师提供相关证明。 4、误工费(时间、收入)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误工费赔偿金额=受害人固定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或者(2011年度河南省职工年平均工资÷365日)×误工天数 对于工资收入的证明一般而言仅凭单位证明是不充足的,如果有工资单还要提供工资单,如果月收入较高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还要提供完税凭证。 5、护理费护理费赔偿金额=根据陪护人员的误工费×陪护时间或(60元---100元)×陪护时间[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23650元] 护理费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家人护理一种是聘请专门的护工。前一种护理方式的护理费计算就是护理者的误工损失,证据的形式如前述“误工费的证据”。对于后一种的护理方式的护理费计算一般按照雇佣双方的合同确定,因此一般将雇用合同以及付费收据作为证据。需要说明的是护工的费用一般不应超过各省的标准 6、交通费交通费赔偿金额=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交通费的相关证据主要是一些车票凭证。提交车票作为证据要注意车票的时间及区间以及交通工具的使用,根据交通费的计算法则,在交通费的使用上要经济合理,除非情势需要,否则不应随意选择高档的交通工具。 7、住宿费住宿费赔偿金额=一般公职人员出差住宿标准×住宿天数(可按照100元/天计算) 证据类型主要是住宿发票收据等 8、残疾赔偿金 《法医鉴定书》是证明伤残及伤残等级最直接有效的证据,要想残疾赔偿金获赔,必须持有该项证据。 (1)、受害人在60岁以下 城镇居民残疾赔偿金=18194.80元×20年×伤残赔偿指数

论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限定

论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限定 摘要:违约损害赔偿是合同法上重要的救济制度,它具有寻求合同双方当事人纠纷解决和利益衡平的功能,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是违约损害赔偿的核心问题,是损害赔偿制度的目标之所在。本文从违约损害赔偿范围限定的比较法角度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合同法确定的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限定手段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违约损害赔偿的限定可预见性相当因果关系 一、违约损害赔偿范围限定概述 损害赔偿制度作为民法上的根本救济方法,其着重点在于损害的填补,原则上通过赔偿以使受害人达到如同合同正常履行的状态。各国关于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一方面要观测损害赔偿制度的指导原则,满足其填补损害的功能,另一方面,又不能使损害毫无边际,没有具体的可以确定损害延伸的合理标准。这就产生了违约损害赔偿限定问题。可以说,违约损害赔偿的限定是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确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违约损害赔偿的限定,达到准确合理地确定损害赔偿的目的。违约损害赔偿的限定是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确定的核心环节,是调控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重要工具。 违约损害赔偿的限定,包括了违约损害赔偿基本限定及其他限定规则。违约损害赔偿的基本限定,是指对于违约损害赔偿案件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限定规则。其他限定规则,是指仅在个别违约损害赔偿案件中会被用来确定具体的赔偿范围,并非在每个违约损害赔偿案件中都会出现这种问题、应用这种规则,又称为特别的限定规则,比如与有过失规则、损益相抵规则等。本文所涉及的,仅包含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基本限定。 二、违约损害赔偿范围限定的比较法考察 (一)法国法 《法国民法典》中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限定主要体现在该法的第1149到1151条。第1149条对债务不履行的赔偿范围设有规定,对债权人的损害赔偿,“一般应包括债权人所受现实的损害和所失可获得的利益”。第1150条对非因债务人故意所致的不履行的赔偿责任作出规定,“如债务的不履行并非由于债务人的诈欺时,债务人仅就订立契约时所预见或所可预见的损害和利益负赔偿的责任”。第1151条对因债务人故意所致不履行时的损害赔偿做了规定,即“不履行债务即使由于债务人的诈欺,关于债权人因不履行而遭受现实的损害和丧失可获得的利益所受的赔偿,应以不履行契约直接发生者为限。 从上述法条可以看出,法国法对损害赔偿,以所受损失和所失利益为限,并且赔偿标准主要体现在第1150和1151条中的直接性和可预见性上。依据第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二)演讲范文

违约损害赔偿中损失的认定和计算

违约损害赔偿中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和计算 市一法律师事务所洪律师 提记:《合同法》在违约损害赔偿方面,确立的是完全损害赔偿原则,包括积极损失的赔偿和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之所以规定在积极损失之外还要赔偿可得利益损失,是因为如果只赔偿积极损失而不赔偿可得利益损失,就只能是受损方的利益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对受损方不公平,而且也纵容了违约方。但是,合同法中的违约损害赔偿也从鼓励交易、减轻违约方过于沉重赔偿责任等方面对完全赔偿原则进行了一定的限制。那么,在法律实务中如何认定和计算可得利益损失? 关键词:违约损害赔偿积极损失赔偿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生产利润损失经营利润损失转售利润损失可预见性规则减轻损害规则损益相抵规则过失相抵规则 一、《合同法》完全损害赔偿原则的规定 《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规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合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本条规定中“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确立了对违约损害完全赔偿原则,“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既包括包括积极损失的赔偿又包括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

积极损失是指因违约造成现有财产的减损灭失和费用支出。一般包括:因为违约而得不到补偿的订约费用支出;一方对另一方作出履行后未获得的对价;因标的物交付瑕疵而要承担的全部损失;因履行迟延造成的利息损失和其他财产损失等。积极损失的赔偿的目的是让使受损方的财产达到合同订立以前的状态。 可得利益损失是指受损方在合同适当履行以后可以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利益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而没能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利益损失。与积极损失相比,可得利益损失是一种未来的、期待的利益损失,比较难以把握,法律对可得利益损失的规定比较模糊,因此,在法律实务中很多法官在判决中也不支持可得利益损失。但是,笔者认为,仔细研究可得利益的种类、围及特点,受损方在合同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得利益损失还是能得到法院支持的。 二、可得利益损失的种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当前形式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法发[2009]40号)规定:根据交易的性质、合同的目的等因素,可得利益损失主要分为生产利润损失、经营利润损失和转售利润损失等类型。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等买卖合同违约中,因出卖人违约而造成买受人的可得利益损失通常属于生产利润损失。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合同以及提供服务或劳务的合同中,因一方违约造成的可得利益损失通常属于经营利润损失。先后系列买卖合同中,因原合同出卖方违约而造成其后的转售合同出售方的可得利益损失通常属于转售利润损失。

财产损害赔偿法律依据

财产损害赔偿法律依据 第一部分:常见损害赔偿纠纷 一、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1、【问题】:在非道路的撞车事故中,无法认定事故是由谁引起的情形下,赔偿责任应如何承担? 【解答要点】:在非道路的撞车事故中无法认定事故由谁引起,只能推定双方都有过错,造成第三人损害的,构成共同侵权行为,双方应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 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九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第一百三十条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 第七十四条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七十七条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 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项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场所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2、【问题】:因交通事故导致的受损车辆停运的间接损失是否应赔偿? 【解答要点】: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如果受害人的被损车辆正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要求赔偿被损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的,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予以赔偿。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 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事故中的财产损失是否包括被损车辆停运损失问题的批复》(1999年2月11日)答复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

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表格版

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1

附件: 一、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医疗费的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19条: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2

2、《民法通则》 第119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144条:医药治疗费的赔偿,一般应以所在地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住院费的单据为凭。应经医务部门批准而未获批准擅自另找医院治疗的费用,一般不予赔偿;擅自购买与损害无关的药品或者治疗其他疾病的,其费用则不予赔偿。 4、《工伤保险条例》 第29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4条第1款:因触电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 医疗费:指医院对因触电造成伤害的当事人进行治疗所收取的费用。医疗费根据治疗医院诊断证明、处方和医药费、住院费的单据确定。 医疗费还应当包括继续治疗费和其他器官功能训练费以及适当的整容费。继续治疗费既可根据案情一次性判决,也可根据治疗需要确定赔偿标准。 费用的计算参照公费医疗的标准。 当事人选择的医院应当是依法成立的、具有相应治疗能力的医院、卫生院、急救站等医疗机构。当事人应当根据受损害的状况和治疗需要就近选择治疗医院。 二、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误工费的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20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145条:经医院批准专事护理的人,其误工补助费可以按收入的实际损失计算。应得奖金一般可以计算在应赔偿的数额内。本人没有工资收入的,其补偿标准应以当地的一般临时工的工资标准为限。 3、《工伤保险条例》 第31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 3

违约损害赔偿中损失的认定和计算

违约损害赔偿中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和计算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韩洪律师 提记:《合同法》在违约损害赔偿方面,确立的是完全损害赔偿原则,包括积极损失的赔偿和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之所以规定在积极损失之外还要赔偿可得利益损失,是因为如果只赔偿积极损失而不赔偿可得利益损失,就只能是受损方的利益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对受损方不公平,而且也纵容了违约方。但是,合同法中的违约损害赔偿也从鼓励交易、减轻违约方过于沉重赔偿责任等方面对完全赔偿原则进行了一定的限制。那么,在法律实务中如何认定和计算可得利益损失? 关键词:违约损害赔偿积极损失赔偿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生产利润损失经营利润损失转售利润损失可预见性规则减轻损害规则损益相抵规则过失相抵规则 一、《合同法》完全损害赔偿原则的规定 《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规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合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本条规定中“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确立了对违约损害完全赔偿原则,“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既包括包括积极损失的赔偿又包括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

积极损失是指因违约造成现有财产的减损灭失和费用支出。一般包括:因为违约而得不到补偿的订约费用支出;一方对另一方作出履行后未获得的对价;因标的物交付瑕疵而要承担的全部损失;因履行迟延造成的利息损失和其他财产损失等。积极损失的赔偿的目的是让使受损方的财产达到合同订立以前的状态。 可得利益损失是指受损方在合同适当履行以后可以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利益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而没能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利益损失。与积极损失相比,可得利益损失是一种未来的、期待的利益损失,比较难以把握,法律对可得利益损失的规定比较模糊,因此,在法律实务中很多法官在判决中也不支持可得利益损失。但是,笔者认为,仔细研究可得利益的种类、范围及特点,受损方在合同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得利益损失还是能得到法院支持的。 二、可得利益损失的种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当前形式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法发[2009]40号)规定:根据交易的性质、合同的目的等因素,可得利益损失主要分为生产利润损失、经营利润损失和转售利润损失等类型。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等买卖合同违约中,因出卖人违约而造成买受人的可得利益损失通常属于生产利润损失。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合同以及提供服务或劳务的合同中,因一方违约造成的可得利益损失通常属于经营利润损失。先后系列买卖合同中,因原合同出卖方违约而造成其后的转售合同出售方的可得利益损失通常属于转售利润损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