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各地模拟试题 知能检测 专题五

九年级历史各地模拟试题 知能检测 专题五

九年级历史各地模拟试题 知能检测 专题五
九年级历史各地模拟试题 知能检测 专题五

九年级历史各地模拟试题知能检测专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重庆中考)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东汉时,改进造纸术,使纸张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 )

A.蔡伦B.张仲景C.华佗D.祖冲之

2.(2011·扬州中考)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藏有30万片古书雕版,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印刷的( )

A.《大唐西域记》 B.《丹经》

C.《金刚经》 D.《全唐诗》

3.(2011·聊城学业考试)某同学举办“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人物应该入选“宋元篇”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2011·扬州中考)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是( ) A.华佗 B.王羲之

C.顾恺之 D.祖冲之

5.我们经常做广播体操来锻炼身体。一些体操是模仿动物而创造的。下图是一套医疗保健体操,你知道它的发明者是谁吗( )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贾思勰

6.国外一位著名物理学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纪元开始,中国领导世界的技术,到大约公元1600年。”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属于秦汉时期的有(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③祖冲之圆周率④华佗制成“麻沸散”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小明要了解我国古代河流的走向,以及水道流经地区的风土人情,应查( )

8.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

9.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与这一成就直接有关的人物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邓稼先 D.袁隆平

10.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见下图)这句话不但显示了科学的伟大力量,而且精辟地阐明了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一大贡献,即提出( )

A.万有引力定律 B.杠杆定律

C.运动三大定律 D.浮力定律

11.(2010·巴中中考)好奇于“苹果为什么落地”,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哥白尼 D.达尔文

12.(2011·宣城模拟)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

A.日心说 B.进化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13.(2011·湘潭中考)2011年3月,日本9.0级地震导致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引发了世界对如何安全利用核能的思考。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法拉第

D.爱因斯坦

14.(2011·徐州检测)学习历史讲究“左图右史”。下列四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人和世界的被发现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场面

C.工场手工业的发达

D.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

15.(2010·宜宾中考)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851年,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当时陈列的展品不可能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蔡侯祠

材料二综观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在近代科学的园地仍然是空白一片;在传统科学的发展中,则有点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中断……整个中国科学技术在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下,走进了死胡同。在西方科学技术普遍繁荣的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却陷入了停滞状态……

——《中西500年对比》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材料一中的蔡侯祠是为了纪念_____(人名)而建造的。他最突出的贡献是_____,这项贡献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依据材料二,找出中国科学技术“陷入了停滞状态”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在重视科学技术方面制定了怎样的国策?

(4)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请列举两例说明。

17.(2010·泰安学业考试)泰安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确定了“科技发展史”的探究主题,请你帮助完成其中的两个步骤。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上重大科技成就

(1)古代中国,产生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技成就。请写出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368年之间中国在医学和印刷方面取得的成就各两例。

(2)近代中国,在修建铁路和制碱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请列举这两个领域出现的杰出科学家各一人并说明其主要成就。

(3)世界近现代史上,发生过三次影响深远的科技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三个新的时代。请写出这三个时代的名称。

第一次:__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__第三次:__________

步骤二:反思历史,总结评价

(4)试用一句话评价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独具(2010·山西中考)2010年的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一次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盛会。历史上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沿着科技文化的发展轨迹,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任务一:梳理知识

(1)列举古代中外人类文化成果各一例。

(2)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哪国?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有哪些?举出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一个示例。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说出这次科技革命不同于前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任务二:解决问题

(5)用史实阐明下列观点。(只选一个观点说明即可)

观点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观点二: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

任务三:思考感悟

(6)人类在充分享受科技文化成果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下来。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据考证,西汉早期已经出现用麻做的纸。到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的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2.【解析】选C。唐朝时期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3.【解析】选C。祖冲之生活于南朝时期。毕昇生活于北宋时期。黄道婆生活于元朝,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

4.【解析】选D。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5.【解析】选A。根据图片中文字信息,判断该套体操是华佗发明的“五禽戏”。

6.【解析】选D。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东汉华佗制成“麻沸散”。故排除③。

7.【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由“古代河流的走向”、“水道流经地区的风土人情”,可知应查找地理学著作。B项是史学著作,C项是科技著作,D项是医学著作。8.【解析】选C。根据图片判断,该著作包含了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手工作坊的生产面貌,由此判断是《天工开物》。

9.【解析】选C。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故选C。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支点”、“撬动”及图片均可判断选B。

11.【解析】选B。爱因斯坦——相对论;牛顿——万有引力;哥白尼——日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12.【解析】选B。根据题干中“万物分种类之根源”、“万物强存弱灭之理”,判断是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13.【解析】选D。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揭示了原子内部蕴藏巨大能量的秘密,成为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14.【解析】选D。图片中分别是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船、火车机车,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5.【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851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所以世博会展出的展品不可能有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珍妮纺纱机和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网络长椅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6.【解析】第(1)题蔡侯祠是为纪念蔡伦而建,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中断”和“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可知“停滞”的原因是闭关锁国政策和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在核技术、空间技术和农业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据此回答第(3)、(4)题。

答案:(1)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闭关锁国政策中断了中西文化交流。

(3)科教兴国。

(4)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答出任意两例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17.【解析】解答第(1)题要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368年”,即秦朝到明朝以前,在医学和印刷方面取得的成就。如东汉医学家华佗研制的“麻沸散”;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唐朝的《金刚经》;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等。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詹天佑设计和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等。第(3)题,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医学:东汉华佗创制麻醉药剂“麻沸散”;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印刷: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经济高效;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等。(医学、印刷成就各答两项,符合题意即可)

(2)修建铁路:詹天佑设计和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制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撰写了《制碱》一书。(修建铁路、制碱各举一位科学家及其成就即可)

(3)第一次:蒸汽时代;第二次:电气时代;第三次:信息时代。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改善人们生活。(评价合理即可)

独具【解析】第(1)题应从中国和世界两个方面回答,如中国的司母戊鼎、长城、故宫等;世界的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阿拉伯数字等。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新的能源——电力和石油,应用于生产生活方面。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2)、(3)、(4)题。第(5)、(6)

题是开放性题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示例:中国:司母戊鼎、故宫等。世界:金字塔、巴黎圣母院等。(所列文化成就,领域不限。只列出中国的或世界的即可)

(2)英国;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3)电力、石油。电和石油用于驱动汽车;电灯、电话等。(符合题意即可)

(4)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特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在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上升。(5)观点一: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为机器提供了蒸汽动力,推动了机器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并广泛用于生活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突破,极大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社会。

④总之,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答出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或表现等也可)

观点二:①从七世纪初起,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大力倡导中国先进的制度和文化,进行改革。大化改新后日本迈入封建社会。

②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向西方学习,引进科学技术,提倡“文明开化”。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③中国改革开放后,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加强与各国的文化交流,如举办世博会等。中国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

④总之,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他符合题意要求的事例也可)

(6)①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国家要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鼓励科技发明;个人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对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自然生态、社会环境等问题决不能忽视,实行可持续发展。

②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要重视文化交流,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对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