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_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_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_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_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第1期李桂华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市100081)

摘要:和谐劳动关系就是要做到让劳动者更有尊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证,在组织

中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工作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思想上要树立和谐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与员工的合作,注重员工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进步;

在管理上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科学的用人机制和薪酬体系、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有效的培训机制,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把员工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形成和谐激励机制和有效开发机制;在法律法规上要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确立工会组织的地位,形成完善的劳动协调机制、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和有效的社会监督考核机制。

关键词:劳动关系;和谐;以人为本;人力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F24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1)01-00099-05

一、问题的提出

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关

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改革发展,更影响到地区和社会的稳定。

现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开始和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韦伯夫妇(S.&B.Webb )和康芒斯(https://www.doczj.com/doc/7e11473502.html,mons

)之后,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劳动关系问题。40年代中期,

劳动关系的概念、方法和理论渐趋成熟。到了50年代末,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劳动关系

理论体系。

[1]

我国劳动关系问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进行、所有制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快速

发展而演变的,理论界对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是伴随着劳动关系问题在我国的演变而进行的。近几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理念的逐步确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理论界对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者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研究。特别是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该问题成为

理论界聚焦的热点。综观研究情况,从构建和谐社会、执行法律政策、企业发展、保护劳动者权益等视角研究和谐劳动关系问题居多,而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研究和谐劳动关系问题仍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在此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劳动关系是基石。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之一,是劳动关系集中体现的领域,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社会关系和企业内部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关系,对社会和企业的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社会不稳定因素中,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劳动关系问题。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历程,发展是快速的,成绩是显著的,特别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然而,经济发展方式却是粗放的,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是外延式的。这种外延式发展引发出许多不和谐问题,如生产与消费的不和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与经

99

济发展的不和谐,道德滑坡、理想迷失、信仰混乱与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不和谐,人的物化与人性的回归、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和谐,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不和谐,因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和克扣员工工资、忽视劳动福利和劳动安全保护、不关心人、不尊重人、不重视人的价值、不注重员工个人能力的发挥与员工的发展而引发的劳动关系不和谐等。这些不和谐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者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谐劳动关系是我国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我国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说是欧美的舶来品,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了许多“水土不服”现象,尤其在劳动关系方面出现诸多不和谐问题,因而,迫切需要从中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出发,用中国式文化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解决不和谐问题,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需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和创造性。人力资源开发就是企业提供给员工一个教育或学习的氛围来帮助员工提高技能,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使员工和企业都得到发展的过程。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既是开发的主体,又是被开发的客体,同时开发过程既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一是提高人的才能;二是增强人的活力。其中,提高人的才能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增强人的活力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有才能而没有活力,这种才能没有任何现实意义;有了活力,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才能自我开发潜力,提高才能。因此,要开发人力资源,首先要管理好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只有在和谐、公平的社会工作环境中才能发挥其潜能和创造性。因而,和谐劳动关系研究无论对于变革我国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方法,还是对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主要症结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应当是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从最一般的要求看,和谐劳动关系就是要做到让劳动者更有尊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工作环境。

然而,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出现劳动争议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关系不稳定;用人单位利用自己在劳动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维权意识淡薄;工会组织缺失或软弱无力;劳动争议案件和因劳动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诸如富士康此类恶性事件频发的企业仍大量存在等。产生上述不和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方面,无论是企业还是劳动者,都缺乏和谐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思想,缺乏共同的价值观。

首先,和谐理念的缺乏。理念是行为的导向,企业经营者的理念是企业行为的导向。长期以来,许多企业的经营者高高在上,无视劳动者的重要性,单纯将劳动者视为雇员,更谈不上尊重、关心、信任,因而使得劳动者“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理念较为淡漠,对企业缺乏责任感,甚至对企业产生敌对情绪,这样必然造成劳动关系不和谐。

其次,以人为本理念的缺乏。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许多企业经营者以金钱至上的理念支配自己的行为。为获得最大利益,尽力降低劳动成本,延长劳动时间,忽视劳动保护,这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劳动者权益、只关注企业利益而忽视劳动者利益的行为,必然造成劳动关系紧张。[2]同时,劳动者自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漠,助长了企业金钱至上主义的蔓延。

第三,共同价值观的缺乏。综上所述,由于企业和劳动者都缺乏和谐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思想,

100

必然导致企业与劳动者沟通渠道不畅通,因而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2.管理方面,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化或缺乏,没有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管理人力资源,短期行为严重,沟通机制、分享机制、约束机制缺乏。

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低端劳动力远远供大于求的条件下,劳动者往往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不是劳动者损害企业的利益,而是企业损害劳动者的利益,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主要取决于企业对待劳动者的态度和行为。而企业对待劳动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受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等思想认识所决定的。企业没有把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统一起来作为价值取向,而是把追求利润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企业很自然会产生短期行为,不但不会考虑劳动者的发展和能力开发,反而会用克扣的方法压低成本,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不善待劳动者,不肯承担责任必然会导致劳动关系恶化。与劳动者的经常性沟通、合理分享利益机制更是严重缺乏。之所以如此,是企业约束机制缺乏或不健全所致。虽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情况有所好转,但是问题依然很严重。由于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并不是通过市场经济的竞争逐步被社会认可,而在相当程度上是根据政策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发展起来的,只是因为抓住了机会。中国企业家的发展虽然是和中国劳工的发展同步进行的,但这个同步进行和通过市场经济的竞争完全不同。市场经济是逐步形成工人阶级集体工会代表和集体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而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基本上是分散的、个别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企业在发展历程中,就劳动关系的双方力量对比来说,是典型的“强资本、弱劳动”状态。在劳动问题包括工资、雇佣、管理等的处理上,几乎是企业家可以为所欲为。当今,虽有不少企业依据有关法律和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建立和健全了约束机制,形成了和谐的劳动关系,但仍有一大批企业不规范,靠压低劳动成本进行竞争。[3]

3.宏观调控方面,政府宏观政策引导不力,对企业执法的监察力度不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级政府的公正裁判、协调作用不可或缺。然而在以GDP快速增长为取向的政绩考核驱动下,招商引资成为多数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使本地区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较多地考虑了对资本的吸引力,采取多种措施、出台多种政策,对投资者给予了多方面的保护,这种保护迅速提升了资本所有者的地位,而忽视了利用相关社会政策对劳工权益的维护,使得劳动者的地位在不同程度地下降,进而日益形成资本所有者的投资回报长期偏高甚至畸高,劳动所有者的劳动所得长期偏低甚至畸低的利益失衡格局。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但又缺乏有效的救济和救助渠道,政府劳动监察部门执法监督不力,导致由于劳动利益关系引发的劳动纠纷不断蔓延。[4]同时,政府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考虑,常常会在劳动争议和纠纷的处理过程中偏袒企业一方,而忽视对劳动者的保护。如在部分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转改制过程中,存在政府部门或主管单位重视国有资产保值而忽视职工利益保障的问题。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违法违纪、损害劳工权益的做法和行为采取默许乃至纵容的态度,加剧了劳动关系的不断恶化。

4.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各自具有不同的利益需求,政府倾注于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安定、政局稳定,企业关心的是获取更大利润、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劳动者则强调保护自己的权益,提高生活水平。如果三方能够实行通力合作,权利分享,共同协商,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弱化争议,取得共识,则必然能够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政府宏观政策引导不力、对企业执法的监察力度不够,甚至偏袒或纵容企业,当劳动者和企业发生摩擦时,使得以分散状态存在的劳动者无力抗拒掌握较多资源的企业管理者,劳动者缺少表达诉求的渠道,大部分企业的工会组织处于失语状态,很多非公企业中甚至没有工会,造成劳动关系无人协调,往往会导致矛盾激化。

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造成劳动关系方面的种种不和谐问题,劳动者在不和谐的环境中很难发挥其潜能和创造性,因而,在不和谐的劳动关系背景下,很难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为此,积

101

极探索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对于实现我国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对策与建议

1.树立和谐价值观,解决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思想观念层面的问题。

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无数实践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无不由思想观念的飞跃所引领。因此,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力资源有效开发,解决思想观念层面的问题是根本,特别是解决企业的思想观念问题尤为重要。

树立和谐价值观,在这里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新时期的以人为本是一种崭新的价值观。新的以人为本思想真正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摆正了人与物的相互关系,消除了“官”与“民”的二元对立,不断改变忽视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制度、体制和机制,自觉做到一切活动都从人的角度来考虑,从人的需要的满足和人的能力的发挥来评价,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光辉的前景。因此,树立和谐价值观,对于企业而言就是要破除“官本位”和“资本位”的旧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加强与员工的合作,注重员工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劳动关系和谐、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目标。

一要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凸现以人为本。企业内部要达到和谐,必须具有微观和宏观的基础。所谓微观的基础就是对员工的培养,不仅仅是业务方面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求员工具有与企业价值观相统一的思想,使个体的行为更加符合企业目标。所谓宏观的基础就是企业文化,其功能就在于为员工的行为提供准则和方向。这两个基础的统一就能够使得企业内部达到和谐。

二要弘扬和培育团队精神,形成和谐团队。弘扬和培育团队精神就是要目标一致、紧密协作,彼此信任、互相尊重,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团队精神反映一个企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反映企业“人本管理”的有效性,更反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团队精神的实质就是使员工凭着对企业的忠诚而自主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要注重创建学习型组织。1994年,美国麻省

理工学院教授、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引起世界管理理论界的轰动。该书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未来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即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学习”,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学知识,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就是提升创新的能力。学习是一种全过程的学习,即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注重组织群体智力的提高,而不单是组织成员的学习,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团队,并有利于提高执行力。树立和谐价值观,对于政府而言,就是要将和谐理念引入宏观调控的行政能力中,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引导及与企业的沟通;对于劳动者而言,就是要增强主动意识,提高与企业沟通及合作的自觉性。[5]

2.实施和谐人力资源管理,解决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管理层面的问题。

首先,企业应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科学的用人机制、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效的培训机制,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把员工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形成和谐激励机制和有效开发机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激励也是一种投资,投资的回报便是工作效率的提高,任何想长久发展的企业必须建立自己有效的激励机制。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曾提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可见,

“人力资源管理深处是激励”,通过和谐激励机制可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其次,企业应突破传统的绩效管理观,加强与员工的有效沟通,重视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树立动态发展的员工观,实施员工发展导向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将绩效管理视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实现和谐绩效管理,形成有效约束机制,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第三,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应加强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强化激励薪酬和竞争性薪酬的设计,科学建立薪酬与员工贡献度的关系,加强薪酬的透明化管理,建立和谐薪酬体系,形成合理分享机制。传统的薪酬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说是以企业(雇主)为导向制度,企业薪酬体系缺乏与员工的沟通,现代薪酬管理趋势是越来越以员工为中心来

102

The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Based on the Angle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LI

Gui-hua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China )

Abstract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n terms of thought ,we should promote the value of harmony ,adhere to taking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create the harmonious 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 culture ,pay attention to the balance personal development of the employees and realize the common progress of the employees and the enterprises ;in terms of the management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fair competition mechanism ,the scientific mechanism of personal placement and salary system ,the rational career planning ,and the effective training mechanism ,satisfy the employees'different kinds of requirement ,take the employees'living and development as the highest value and establish the harmonious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 terms of law and regulation ,we should improve the inspection system for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the arbitration system for labor dispute and the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trengthen the position of labor union ,improve the labor coordination system ,the labor right and interest guarantee system and the effective social inspection and appraising mechanism.

Key words :labor relations ;harmony ;take people as the center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设计企业薪酬,重视员工的参与和多元化需求,强化薪酬的激励作用,强调整体薪酬的效能,形成有

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氛围。

[6]3.营造和谐外部环境,解决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政策引导和法律法规层面的问题。

首先,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市场交易的裁判者、各方势力的平衡者,应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

企业执法监察方面发挥好作用,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特别是地方各级政府,直接面对各种劳动冲突,且主要通过微观规制来建立劳动关系的和谐秩序,这就要求有关劳动行政部门抛弃狭隘的政绩观,秉公办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一方面为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对劳动者的权益给予应尽的最有力的保障。

其次,政府、企业、员工三方应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确立工会组织的地位,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促进《劳动合同法》的有效实施,形成完善

的劳动协调机制,[7]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权益

有自己的组织保障,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开发。第三,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保险法》落到实处,形成有效的劳动权益保障机

制。同时,有关部门应设计科学合理的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考核机制。

*本文为中央民族大学

“985”三期工程资助项目“民族地区企业成长的人力资源战略与公共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常凯.劳动关系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

[2]温春继.目前我国劳资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4):77-80.

[3]吕荣娟.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改善劳资关系[J].集团经济研究,2007(9):12-13.

[4]周晓梅.构建吉林省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对策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9(6):90-95.

[5]李桂华.企业和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85-87.

[6]尹庆双.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整[J].当代经济研究,2009(4):50-52.

[7]董保华.劳动关系对立与和谐[J].上海企业,2006(9):63-66.

[作者简介]李桂华

(1963-),女,山西省忻州市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林英泽

103

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认识到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迫切需要。当前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应该做到“五个必须”。 一、必须坚持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依据 集体合同作为一项法律制度,不仅具有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职工正当权益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开展劳动争议调解的重要依据。作为企业工会每年都应与行政进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把职工关心的劳动关系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重点,在协商过程中,做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相统一。 工会在与行政协商过程中,双方应严格按照《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办事,使合同条款更加规范。在文字表述中,凡是有法律法规可依的,一律服从法律法规。 在签订集体合同后,工会必须加强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职代会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小组的作用,保障各项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权利。 二、必须强化民主管理意识,注重畅通信息,为构建和谐

劳动关系提供参与平台 只有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职工对企业管理的知情度、参与度、满意度,才能减少职工不必要的误解,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企业的发展。在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中,工会除了必须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组长与工会委员联席会议制度及坚持职工代表提案制度外,还必须坚持厂务公开制度。把职工对厂务公开工作是否满意作为落脚点,在公开的质量上下功夫,使厂务公开成为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对职工比较敏感的问题,如奖金分配方案、大宗物资的采购、重大工程招投标、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聘用、党员发展等通过职代会、职代会组长联席会议、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及时公布,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保证职工群众知情权。 三、必须突出维护职能,提高劳动保护意识,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组织制度,健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网络。完善企业、工区(车间)、班(组)三个层面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并根据不同层面的工作特点赋予不同的职责。劳动互保网络应做到组织落实,分工明确,制度健全,资料齐全,活动有记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群防群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使职工的生命安全健康权利得到保障。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氛围。围绕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大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会如何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实现有效维权,不仅是工会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工会必须选择的路径。而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恰恰为实现发展中维权的目标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 一、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现实依据 1.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力量对比失衡的形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随着加入WT0,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地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全世界分隔在不同民族国家内的工人阶级面对的则是一个真正联合起来的资产阶级。再加上资本的稀缺性和劳动力资源的过剩性,从而导致强资本、弱劳工的不均衡态势。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本的稀缺性和劳动力资源的过剩性矛盾更显得突出。 2.劳动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理论的选择上越来越理性。 劳资关系主体双方各自有着各自的权益,各自追求各自的权益,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但在劳动关系这一统一体中,大家又有着共同的利益:生产效率。只有主体双方对各自不同的权益予以承认,形成共识,才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协商、协调,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率,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各自的权益。 3.地方政府基于发展的迫切要求,对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更加关注。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外部管理投资环境,还必须有一个最佳的微观投资环境,特别是和谐稳定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只有尽快形成并健全有效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才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壮大。 4.资方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希望劳动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如何通过构筑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共同致力于追求高效的生产,高利润的效益,高薪资的报酬,这一切仅靠资方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与劳方构建新型的利益关系才能完成。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资方的态度将变得越来越积极,“和则两利”,正逐渐成为资方追求的劳动关系价值取向。 5.在工人把劳动就业权放在首位的情况下,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将变得更加自觉。 就业的无形压力,使工人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认识更加理智和清醒,在工人看来,保住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他们很少采取过激的行为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资方对保护劳动者政策的放弃和抵制,使工人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已成为改善工人弱势处境的重要途径。 二、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应坚持平等性原则 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资双方必须坚持平等性原则。虽然劳动者与企业方也有平等性,但隶属性往往大于平等性。所以,只有工会的介入才能减少劳动力供给方的内部竞争,

试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研究

试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研究 劳动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关系,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而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劳动者的价值实现也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劳动关系;劳动合同;义务;权利 一、对当下我国劳动关系现状的评析 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对已有的对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我国各界学者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研究其实是非常多的,研究角度也囊括了各个方面。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而劳资关系的紧张度随着研究的深入、思维的转变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而降低了很多,但是相对于我们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来说,作为社会关系基本组成部分的劳动关系似乎还不够和谐。“资强劳弱”的客观存在使得劳资关系的调和异常艰难,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也使得劳动者的地位岌岌可危,特别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有钱人挣钱变得越来越容易,而穷人挣钱变得越来越难,國家对企业的规制力度似乎越来越强,却使得用人单位越来越反感。《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增加了不少用人单位的义务,很多时候用人单位必须得和部分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样的强制性规定使得用人单位用工灵活性降低了不少,因此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但其实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对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都是有好处的,只是用人单位似乎不太喜欢被强制,只考虑到了对其不利的方面,因此开始利用劳务派遣等行为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而劳动者就被迫陷入了更不利的境界,劳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张。 针对经济新态势下的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许多学者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监察力度的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自然需要跟着更新,只是这对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不是最好的方式呢?我认为不是的,因为人总是有逆反心理,有时候强力度的规制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就像《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一样,我们不能否定这一规定的确对劳动合同的短期化现象有一定的缓解,《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也有一定的上升,但是效果似乎不太理想,因此,我们可能需要更换一下角度,从其他方面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对于一些学者提出的从政府的适度干预或是工会的协助等建议,我认为该建议有一定合理性,而在实践中,对于劳资关系的稳定政府与工会等第三方组织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只是我认为政府、工会等毕竟不是劳动关系的主体,其作用也再大也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劳资关系的很多冲突,而只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并且学界对政府、工会对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已经够多了,如果劳资关系还未得到更多的改善,就需要转换研究角度了。对于各学者从职场灵性、心理契约、人力资本、企业文化以及利益协调等方面的研究观点我是比较赞同的,因为这些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谈到了“利益”,而人类也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趋利避害”,我认为这样的研究可能更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和谐】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关键字】和谐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关系的矛盾逐渐显露,国有企业休息关系日趋复杂化。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休息关系,没有和谐的休息关系,对企业就会产生劳资纠纷或冲突影响企业发展;对社会来说,如果劳资矛盾进一步加剧就会产生对抗,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因素是建立一种和谐的休息关系。和谐的休息关系不仅可以使休息成为一种有价值有尊严的活动,还将成为一种享受。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休息关系,首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再把职工看成是技术因素,而把职工看成是“具有内在的建设性潜力”的因素,把职工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刻意发掘;不再把企业职工看成被管理和控制的工具,把职工置于“严格监督与控制之下”,而是为职工提供、创造各种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的休息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体现在对职工的尊重和信任上,必须尊重职工个人的人格、休息和一切权益。要像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重点要做到教育、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就是要利用多种形式教育职工的进取精神和效忠精神,使企业每个职工真正理解“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道理;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人格,重视和重用人的才能;关心人就是生活上体贴,工作上支持,思想上关怀。 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员工群体、关心一线员工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各项改革措施,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凡涉及一线员工切身利益,要坚持职工总体受益,充分考虑一线员工综合承受能力和保障一线员工基本生活的原则。这既是为了一线员工的要求而改革,也是改革为一线员工的具体体现。 第二、应当让企业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员工,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认真完成;会把发展中的企业当成婴儿一样地去照顾,负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使命感。而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感受企业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分享企业不断壮大带来的物质享受。 让企业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首先要让职工意识到企业的发展是大家共同的事情,积极主动为集体着想,而不要认为单位就是几个领导的事情,从而对单位的相关情况漠不关心。因此说,作为单位的一员职工,想办法帮助单位和大家是份内的事情,是应该的。当然树立主

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与员工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摘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企业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讲和谐劳动关系的标准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合同管理,恪守法制,强化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要将这四方面深入体现在劳动关系的方方面面,企业和员工应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相互尊重、共同创造、共享成果。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企业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讲和谐劳动关系的标准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合同管理,恪守法制,强化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企业和员工应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相互尊重、共同创造、共享成果。 一、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企业内部和谐。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以最广大劳动者为主体、为根本,一切为了劳动者,一切为了劳动者的幸福、尊严和全面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最真实和最广泛的内涵,就是坚持以最广大员工为本,珍爱员工的生命、关心员工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尊严、保障员工的权利;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尊重和实现员工的劳动权利,积极致力于员工劳动权利的保障,并以此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宪法》、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_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第1期李桂华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市100081) 摘要:和谐劳动关系就是要做到让劳动者更有尊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证,在组织 中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工作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思想上要树立和谐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与员工的合作,注重员工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进步; 在管理上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科学的用人机制和薪酬体系、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有效的培训机制,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把员工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形成和谐激励机制和有效开发机制;在法律法规上要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确立工会组织的地位,形成完善的劳动协调机制、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和有效的社会监督考核机制。 关键词:劳动关系;和谐;以人为本;人力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F24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1)01-00099-05 一、问题的提出 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关 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改革发展,更影响到地区和社会的稳定。 现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开始和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韦伯夫妇(S.&B.Webb )和康芒斯(https://www.doczj.com/doc/7e11473502.html,mons )之后,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劳动关系问题。40年代中期, 劳动关系的概念、方法和理论渐趋成熟。到了50年代末,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劳动关系 理论体系。 [1] 我国劳动关系问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进行、所有制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快速 发展而演变的,理论界对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是伴随着劳动关系问题在我国的演变而进行的。近几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理念的逐步确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理论界对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者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研究。特别是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该问题成为 理论界聚焦的热点。综观研究情况,从构建和谐社会、执行法律政策、企业发展、保护劳动者权益等视角研究和谐劳动关系问题居多,而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研究和谐劳动关系问题仍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在此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劳动关系是基石。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之一,是劳动关系集中体现的领域,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社会关系和企业内部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关系,对社会和企业的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社会不稳定因素中,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劳动关系问题。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历程,发展是快速的,成绩是显著的,特别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然而,经济发展方式却是粗放的,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是外延式的。这种外延式发展引发出许多不和谐问题,如生产与消费的不和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与经 99

浅谈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目录 1 和谐关系的内涵 (1) 1.1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1) 1.2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升企业职工思想境界 (1) 1.3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 (2) 1.4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企业领导的科学决策 (2) 1.5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2) 2.1 企业层面的途径 (3) 2.1.1 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3) 2.1.2 企业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 (3) 2.1.3 企业应认真制定和规范规章制度 (3) 2.1.4 企业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4) 2.2 员工层面的分析 (4) 2.2.1 员工应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观念 (4) 2.2.2 提高法律意识 (4) 2.2.3 员工应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 (4)

浅谈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摘要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和趋向看,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合同管理理念,恪守法制理念,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理念。要使这“四种”理念根植于劳动关系的深处和生动体现在劳动关系的方方面面,用人单位和员工是两个重点环节。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企业管理;员工层面 1 和谐关系的内涵 1.1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企业和谐和企业发展的基础。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创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实现企业和谐目标和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笔者认为,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和趋向看,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关注和考虑。 和谐是人类社会健康运行的润滑剂,和谐思想作为一种反映经济社会普遍运行机理的管理思想,其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不和谐到和谐再到不和谐的矛盾循环过程是矛盾同一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认为社会世界法则是和谐协调的,这些法则从各个方面趋于完善人类。 企业管理环境的和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工作效率,是企业管理成功的重要标志。而创造和谐的企业环境应当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入手,解决个体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提倡竞争中的和谐,注重制度化与人性、制度化与活力的平衡。1.2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升企业职工思想境界。 由于人际关系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使得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总是千方百计去寻找那些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相近或相一致的人,作为发展和扩大自己人际关系力量的对象。同时,人际关系群体也时刻在物色和接纳新的“知音”。因此,和谐的、进步的、高尚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是一种鼓舞人的斗志、振奋人的精神,使之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积极作用。企业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经验总结材料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经验总结材料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石,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要靠法律的约束,更主要的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处理好劳资双方的关系。近几年来,集团在推进转型振兴发展过程中,致力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收到较好效果。被表彰为“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称号。 一、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实现职企互利双赢 集团在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中,注重保护、调动和发挥好企业经营者与职工双方积极性,依法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到互利、双赢,达到“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目标。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按规定通过平等协商及时签订、续订集体合同,认真履行劳动合同,并履行合同规定,杜绝了违约现象发生;实行工效挂钩的工资总额提取办法。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依法确定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从起,集团就根据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考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实际情况,对在岗职工提高工资待遇,同时按季度发放效益奖,职工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集团公司还两次对内退职工、长期待岗职工适当提高了内退待遇;在政策范围内调低了部分单位、职

工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个人交缴比例,提高了职工当期货币收入,解决了部分职工收入较低的问题,维护了矿区的稳定。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定,实行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作制度,对个别单位执行不好的进行了调查和纠正。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婚假、丧假、探亲假、产假、计划生育假和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并按标准支付了职工工资。认真做好职工疗休养,全年共安排2千多人次疗休养。对10844名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对15400名接触职业危害人员进行了专项检查。积极参加徐州市的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医疗五大社会保险,实现养老金和失业金的领取发放与社会完全接轨,为职工办理了大病医疗救助和职工互助补充医疗保险,并从起办理了井下工亡补充保险。按时足额交缴各项保险费用。为提高职工退休后的养老待遇,经职代会通过,从元月份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积极协调政府社保、医保部门做好各项保险费的申领和发放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关于医疗期内的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及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的管理规定,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发挥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民主管理融入企业管理中 首先,以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为目的,坚持职工代表

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经济社会能否繁荣。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我国也于2008年1月1日实施了新的《劳动合同法》,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法制基石。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关系主体多元化,特别是利益机制发挥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在加深和扩大,使得劳动关系的矛盾有增多并深化的趋势,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法制建设的不完备,法律法规的滞后,又使得劳动关系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表现劳资纠纷大幅度上升。这就迫切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依法化解劳动关系中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级政府部门要责无旁贷地负起责任。各部门要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从转变自身职能人手,不断强化监管和服务能力,切实抓好各自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经常性地开展劳动力市场秩序、劳动力用工情况、劳动保护、拖欠工资等问题的专项检查活动,加大惩处力度,形成用工单位“不敢违法”的监察环境,通过行之有效的执法措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宣传教育。要利用多种宣传渠道,面向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加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特别是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公众,促进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规,主动配合执法维权,增强劳动者的自我维权意识,努力化解劳资纠纷。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离不开工会的力量。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工会组织要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常态化,形成企业主动参与,职工广泛认同的局面;要密切与职工的关系,及时帮助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为职工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要创新工会工作机制,当好企业与职工的桥梁,定期在职工中开展调研,及时向企业主反映职工诉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企业参保率,为劳动者提供较为健全的劳动保障。要加大《劳动法》落实力度,依法保障劳动关系。要畅通诉求,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诉求表达机制,畅通劳动者信访、投诉、举报渠道,使劳动纠纷得到有效处理。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更需要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企业需要强化依法用工意识,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建立工资合理增长等制度,在企业内部做好预防、调处、救济等工作,实现自我规范、自我调整。劳动者则需增强综合素质,提高依法理性维权的能力和水平。

浅谈和谐的劳动关系

浅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关系中不和谐因素越来越多,并引发了其他的社会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正确处理劳动关系的的不和谐因素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劳动关系、现状、和谐、措施 一、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多元化和企业用工形式的多样化,造成企业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多元化。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来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地位和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劳动关系格局初步呈现多元化,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相互交错,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劳动关系的建立初步实现契约化。劳动关系的运行初步实现市场化,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的基础调节作用开始得到发挥。劳动关系实体的利益逐步清晰化。局部利益的矛盾开始出现并且形化,劳动争议逐渐增多。 二、我国劳动关系出现的问题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 1.由再就业困难的下岗员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组成的相对弱势的劳动关系群体初步形成。一些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失业人员已成为再就业困难的劳动者主体。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也处于明显弱势地位。这两类人员通常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些合法权益,以至于出现了许多有劳动没关系的现象,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弱势的劳动关系群体。 2.我国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和就业形式的日益多样化、灵活化,使非全日制,小时工等就业人员大幅增加。这类人员其流动性强不需要长期固定的劳动关系加上现在缺少相关法规政策,致使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下的劳动关系不稳定不正规。[1] (二)劳动关系方面的立法不完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调节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新方式和途径。现行立法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处理的力度还不够尤其是缺乏程序性的规定和操作的处罚措施。 (三)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较普遍 由于劳动力相对过剩,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故意抬高就业门槛,在强调学历文凭的同时,对岗位的性别、年龄、身高和工龄等做出苛刻的规定。有时还故意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诸如随意延长试用期,随意加班加点,不给付加班工资,拖欠职工社会保险费等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事情屡有发生。 (四)劳动力流动频繁,劳动关系短期化趋势明显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劳动力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移和流动非常频繁。用人单位为了控制人工成本减少,由于长期雇佣工人需要加薪造成的不合理成本支出,大多与工人签订短期合同。高素质人才为便于离开原单位得到高薪优厚的待遇与企业签订短期劳动合同。这些情况导致劳动力流动频繁化,劳动合同短期化。 (五)职工收入集体增长但行业间收入差距大 近些年企业的利润出现高增长现象,资本所有者所得极高,而职工收入占企业成本较低。行业间,经营者与普通工人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工资收入差距日益加剧。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会的讲话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会的讲话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 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增强劳动关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学习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及经验交流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劳动关系工作。 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就必须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 一是认真贯彻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政策法规,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 二是着力调整企业工资分配,切实解决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增长缓慢的问题。 三是着力加强企业文化和民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机制。 四是着力解决好部分企业忽视职工需求的问题,尤其是要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努力提高劳动者素

质。 五是着力化解劳动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工会、职工在矛盾协调中的作用。 六是着力推进企业党组织建设。政府要加强政策和技术扶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健全完善制度,特别是健全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合同制度和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制度,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监察执法。 要认真学习和传达此次会议精神,不断细化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创新开展工作,努力破解工作难题,严格落实各方工作责任。 特别是当前两节临近的情况下,要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到位。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切实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合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氛围环境。 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传达了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及经验交流会议精神,省人社厅主要负责人通报了全省“十一五”期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情况,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有关负责人就各自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做了交流发言。

浅谈人力资源发展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浅谈人力资源发展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人力资源发展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尤其是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等多个方面。文章首先阐述了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内涵,通过分析影响劳动关系中的主要因素,从人力资源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具体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与借鉴。 标签:人力资源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1 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内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转变,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人力资源的发展,不再是单纯追求知识的积累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对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方面,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在逐步的深化,人力资源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 首先,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用以满足劳动者的工作需求与生存需求,是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于人力资源的技能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基于此,劳动者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掌握某一领域先进的技术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竞争中取胜。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身体素质已成为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方面。近年来,腰椎病、颈椎病、静脉曲张等各种职业疾病蔓延,“过劳死”现象也不时地出现,大多数的劳动力呈现出亚健康的状态。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影响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导致了人力资源质量的下降,不利于企业的日常运营与长远发展。近年来,我国对居民的全面身体素质提出了要求,鼓励居民经常锻炼身体,进而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 再次,人力资源发展还表现为劳动者心理素质完善。心理素质主要涉及到个人的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内容,对于个人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于劳动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劳动者如果在性格或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在工作中可能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而做出冲动等急躁的行为,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人力资源发展还需要考虑到劳动者的心理素质。 最后,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在逐渐缩短,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人力资源的发展还需要考虑到劳动者的学习能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个人要想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因此,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劳动者的学习能力。

关于和谐劳动关系与建设讲话稿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关于和谐劳动关系与建设讲话稿

关于和谐劳动关系与建设讲话稿 昨天下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同志在会上强调,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统筹推进劳动合同、就业工资、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工作,着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工会建设和党组织建设,依法维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让广大群众工作更体面、生活更有尊严,让广大企业市场竞争力更强、发展更健康,为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省委副书记、省长吕同志主持会议。省领导夏同志、李同志、黄同志、陈同志、陈同志等在主分会场出席会议。会上表彰了一批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工业园区、先进企业和先进工作者。 在肯定了近年来我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成效后,赵同志指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劳动关系已成为观测社会矛盾的“晴雨表”。全省上下要从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深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要求和 第 2 页共 5 页

工作重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健全,全省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职工工资稳步增长,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力争使企业职工人人享有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职工劳动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实现安全生产、健康生产;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职代会制度在企业广泛建立;工会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工会活动覆盖到每一个企业;有条件的非公企业全面建立党组织,企业党组织地位进一步巩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职工的浓厚氛围,力争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方面走在前列。 赵同志强调,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创新推动、共建共享,围绕让广大职工工作更体面、生活更有尊严,让广大企业市场竞争力更强、发展更健康这一根本,做好全面贯彻《劳动合同法》、促进职工工资较高较快增长、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和积极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等四项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工会建设和党组织建设。 赵同志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当前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格局;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强化法制建设,加强劳动执法;加强政策引导,深化创建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形成良好氛围,切实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第 3 页共 5 页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会讲话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会讲话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 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增强劳动关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学习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及经验交流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劳动关系工作。 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就必须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 一是认真贯彻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政策法规,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 二是着力调整企业工资分配,切实解决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增长缓慢的问题。 三是着力加强企业文化和民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机制。 四是着力解决好部分企业忽视职工需求的问题,尤其是要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五是着力化解劳动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工会、职工在矛盾协调中的作用。 六是着力推进企业党组织建设。政府要加强政策和技术扶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

化责任落实,确保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健全完善制度,特别是健全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合同制度和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制度,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监察执法。 要认真学习和传达此次会议精神,不断细化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创新开展工作,努力破解工作难题,严格落实各方工作责任。 特别是当前两节临近的情况下,要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到位。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切实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合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氛围环境。 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传达了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及经验交流会议精神,省人社厅主要负责人通报了全省“十一五”期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情况,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有关负责人就各自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做了交流发言。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视域下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1国内研究现状 (3) 1.3.2国外研究现状 (6) 1.3.3国内外研究综述 (8) 1.4研究思路、方法及总体框架 (9) 1.4.1研究的思路 (9) 1.4.2研究的方法 (9) 1.4.3研究的总体框架 (10) 2研究的理论基础 (13) 2.1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 (13) 2.2劳动关系理论 (16) 2.2.1劳动关系理论 (16) 2.2.2马克思劳动关系理论 (17) 2.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21) 2.3.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21) 2.3.2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 (22) 2.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研究的重要意义 (25) 3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 (29) 3.1以劳动合同制度为基础的新型劳动用工机制基本确立 (30) 3.2以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为基础的企业劳动关系逐步协调 (31) 3.3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逐步完善 (31) 3.4劳动争议事件不断增多 (32) 3.5劳动保障违法案件数量攀升 (33) 4我国劳动关系的异化问题及其原因 (35) 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I I 4.1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存在的可能性 (35) 4.2我国劳动关系中存在的劳动异化问题 (36) 4.2.1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利益分配不均 (36) 4.2.2劳动者与劳动活动相异化,权利义务不对等 (37) 4.2.3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者缺乏劳动的积极性 (38) 4.2.4人与人相异化,劳动者诚信的缺失与用人单位人文关怀的匮乏 (38) 4.3我国劳动关系异化存在的原因 (39) 4.3.1较低的生产力及其生产力上的私有制成分和固定分工 (39) 4.3.2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不完善 (40) 4.3.3劳动法制及管理的体系不完善 (41) 4.3.4劳动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42) 5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原则及途径 (43) 5.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原则 (43) 5.1.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43) 5.1.2坚持依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43) 5.1.3坚持共建共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44) 5.1.4坚持改革创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44) 5.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44) 5.2.1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 (44) 5.2.2政府发挥引导作用 (48) 5.2.3劳动者发挥劳动主导作用 (49) 5.2.4工会发挥维护作用 (51) 6结束语 (55) 6.1论文的主要观点 (55) 6.2创新之处 (56) 6.3展望 (56) 致谢 (57) 参考文献 (59)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63)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方案 .doc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方案 撰写人:XXX 本文档介绍了XXXXX. YOUR LOG

各村(社区)、镇直各部门: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在全镇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目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宣传等手段,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全面实施,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促进全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管理工作有新的突破,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新格局。 目标任务 年底,全镇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从年起逐步实现各类企业普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劳动合同内容趋于规范,基本实现劳动合同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每年下达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主要措施 (一)充分发挥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三方协商机制。各村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要把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作为三方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重点,每年至少

安排1—2次会议专门协调、解决本区域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增强企业和职工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法律意识,提高其签订劳动合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各村、各企业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宣传咨询活动,广泛宣传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要及时总结、推广和企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的好做法、好经验。配合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报道依法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先进典型事例,在全社会营造知法、守法良好氛围。同时,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劳资以及工会干部的劳动法律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建立推行劳动合同的长效机制。一是做好劳动合同备案工作。要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用人单位,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准确摸清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督促指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基础台账,及时到县人社局办理劳动用工备案。二是推行劳动合同签收制度。劳动合同签订后,企业应将劳动合同书交一份给劳动者,并由劳动者签收,提高签订劳动合同双方意识,增强劳动合同的履约率。三是积极组建企业工会组织,通过企业工会组织主动参与企业招用工、劳动合同签订全过程,指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研究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研究 计量处陈翠兰 近年来,在各级工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包钢计量处工会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贯彻党的依靠方针,切实履行维护基本职责,努力探索工会工作新格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工人主力军作用。 围绕“人才开发”,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推动职工队伍知识化、技能化进程,充分发挥工会文化教育阵地作用,鼓励职工立足本职,推动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坚持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注重加强媒体宣传,开展各类演讲、知识竞赛和文化娱乐活动,满足职工群众文化需求。围绕“科技创新”,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技术培训、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以“重点工程、优质服务、职工技能”为主线,成功举办职工技能大赛和劳动竞赛活动,一批技术状元、操作能手脱颖而出。 二、努力构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加大源头参与力度,推动维权机制建设。在各级党委的支持下,工会组织源头参与的渠道更加畅通,效果更为明显。加强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建设,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健全利益保障机制,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开展和谐劳动关

系评比活动,建立合作共赢机制,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着力化解矛盾,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企业发挥积极作用。重视职工信访工作,妥善解决劳动争议纠纷。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开展职工安全知识培训工作,积极参与安全检查和专项治理,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强化劳动保护培训,为一线职工构筑安全屏障。深入开展以《工会法》、《劳动法》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工作,推进企业建立平等协商机制制度。 三、积极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彰显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充分发挥优势,建立健全帮扶长效机制,落实对困难职工生活、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救助,实施送温暖工程,开展党员干部与困难职工帮扶活动。 四、加强自身建设,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内容和特点,组织召开不同层次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规律性的经验,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有效地提高了服务基层的工作水平。从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高度出发,通过自学、讲座和研讨等多种形式,突出提高“维权”能力和本领这一主题,开展工运理论政策研究,把学习与思考问题,学习与推进工作,学习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五、调研之后的思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