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浮士德的五大追求

浮士德的五大追求

浮士德的五大追求
浮士德的五大追求

浮士德的五大追求:追求知识,他满腹经纶,却于事无补;追求爱情,爱情被保守思想和封建礼法扼杀;政治追求,为封建王朝服务,却因爱上海伦而葬送自己的前程;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也以幻灭告终;社会理想追求,建造人间乐园,却在呐喊中倒地而死。

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

他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它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勇于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即“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又有贪图享受、安于现状。

更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浮士德永不满足,不断地克服障碍、超越自我,“不断地向最高的存在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

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使他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浮士德博士就是一个永远追求的人物典型

他代表一种向善的他代表一种向善的他代表一种向善的他代表一种向善的,,,,积极肯定的精神积极肯定的精神积极肯定的精神积极肯定的精神

书中靡非斯陀自称是“否定的精神”,是“恶”的化身

墨菲斯托在自我介绍时说:“我是永在否定的精灵!一切事物只要它生成,理所当然就都要毁灭,所以还不如无所发生。你们叫这做破坏、罪行,简单扼要说就叫做恶,这就是我本质的属性。”

他千方百计引导浮士德走入歧途,使他失败

他可以引导浮士德犯错误,又利用他的错误干种种坏事,

魔鬼梅菲斯特并非“恶”,而是激发浮士德永远向上,追求发展的动力。

他目光尖锐,看到了现实中宫廷里许多腐败现象,予以揭露和讽刺。

他界定自己他界定自己他界定自己他界定自己::::““““我是力量的一种我是力量的一种我是力量的一种我是力量的一种,,,,它常常想的是恶而常常做的是善它常常想的是恶而常常做的是善它常常想的是恶而常常做的是善它常常想的是恶而常常做的是善。。。。””””正如他所说正如他所说正如他所说正如他所说,,,,他主观上作恶而客他主观上作恶而客他主观上作恶而客他主观上作恶而客观上却是在造善观上却是在造善观上却是在造善观上却是在造善

浮士德经典语录

浮士德经典语录 初恋和友谊也一样被回忆、重温。痛苦重新体验,怨恨复生出怨恨,叹人生之旅,难逃出歧路、迷宫,哀良朋挚友,一个个都先我而逝,让眼前幸福骗去他们美好的光阴。那些听过我早年的唱段的人们,他们啊已听不到我以后的歌吟;友好的聚会已是杳无踪迹, 唉,最初的回响也寂然无声。 我的悲歌将为陌生的人群而唱,他们的喝彩啊一样会令我心惊。那些曾经喜欢我的歌的人们, 他们纵然活着,也四散飘零。 长久克制的欲望猛然将我攫住,对肃穆的幽灵世界我充满憧憬;

我于是开始歌唱,如轻声絮语,我音调忽高忽低,似风鸣琴声。我突然浑身战栗,泪流个不停,已经铁硬的心中,又充满温情;仍然拥有的,仿佛从眼前远遁,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一切无常世象, 无非是个比喻; 人生欠缺遗憾, 在此得到补偿; 无可名状境界, 在此已成现实; 追随永恒女性, 我等向上、向上! 我只急忙奔走在这世上, 任何欢乐都抓紧尝一尝, 不满意的立刻将它抛弃, 抓不住的干脆将它释放 我只顾寻求,只顾实现, 然后又渴望将人生体验, 用宏大心力,先猛冲蛮干, 而今行事却明智、谨慎

对于尘世我已了如指掌, 对于彼岸我已不存盼望; 只有傻瓜才会盯着云端, 认为有同类居住在上面! 强者应立住脚,放开眼, 世界对他不会默默无言 他何须去永恒之境悠游! 凡能认识,便可把握拥有 他该如此踏上人生旅途; 任鬼魅出没而我行我素, 于行进中寻找苦楚、幸福, 他呀,没有一瞬感到满足! 我要发现万有在你那虚无里——歌德《浮士德》 今天做不成的,明天也不会做好。一天也不能虚度,要下决心把可能的事情,一把抓住而紧紧抱住,有决心就不会任其逃去,而且必然要贯彻实行。——歌德《浮士德》 停止抚慰你那苦痛吧,它像一只恶鹰吞噬着你的胸口!最糟糕的人群都会让你感觉到你只是人类中的一员而已。《浮士德》 冬日最后的阳光来的比任何季节都要慵懒。天空像是被物理过滤镜过滤了一样,由暗黄变为深红,最后变成一抹泛着黑点的

《外国文学》课题论文:简析歌德笔下浮士德和魔鬼的形象

简析歌德笔下浮士德和魔鬼摩菲斯特的形象 摘要:《浮士德》(Faust)是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生活道路的故事。书中有两个核心人物——浮士德和魔鬼摩菲斯特。本文将从人物形象、背景内涵等方面对两个人物形象进行简析,体会《浮士德》中故事构思宏伟、内容复杂、风格多变的特点,作者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的写作方法,感受作品极高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浮士德,摩菲斯特,思考,追求,浪漫主义 诗剧《浮士德》中,主人公浮士德借魔鬼靡非斯特的帮助进行人生意义的探索。浮士德发现他所掌握的知识全是死的,他一生困守书斋,无谓地消耗着生命,他希望投身真实生活,但却没有力量独自走出书斋,这时,靡非斯特帮助他恢复了青春,从此以后,浮士德前进的每一步都印上了靡非斯特魔力之助的痕迹。浮士德作为歌德笔下的一个文学形象,其艺术魅力无不感染着每一个读者;歌德循着文艺复兴时期马洛在其戏剧《浮士德博士》中的方向,在《浮士德》中把靡菲斯特塑造成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否定的精灵。 一、简析浮士德的形象 在书中,浮士德是以一位学识渊博、功成名就的老博士的形象出场的。但他却对这种停滞不前生活状态感到失望与痛苦,从而造成了他内心的矛盾与不满足,这个矛盾是人内心对自然外界的渴望以及书斋对人行动的遏制产生的,他一面享受着知识给他带来的欢乐,一面又不满被书斋的抑制。于是就有了浮士德这样的一段独白:“有两个我居住在我心胸,一个要想同别一个分离,一个沉溺于

浅析浮士德精神与当代文化

浅析浮士德精神对当代的意义 摘要:十八世纪德国文化精神希望让人性重新回归到古希腊的和谐主义,接受古典美的熏陶,主人公浮士德的一生便是在不断追求这一境界。浮士德既不满足于学术成就,又不满足于生活欲求,恰恰是精神和肉体之间矛盾冲突的焦点。他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一度堕落变得庸俗不堪,但最终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断取得进步。浮士德不断追求、否定丑恶、投身实践的精神正是当代人所缺少的。关键词:浮士德精神、当代文化、追求、否定 《浮士德》是歌德的一部史诗性巨作,全书通过浮士德描绘了十八世纪德国乃至整个人类对精神不断追求并逐渐完善的过程。“浮士德精神”以“小我”现“大我”,展现了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灵与肉,个人享乐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严重矛盾。 在开场的天堂序幕中,浮士德所展现的人生价值观念要做一个有为的人,追求是浮士德精神最根本的、主要的特征,正如他自己所说,“投身到时间的洪涛之中,投身到世事的无常之中!不管安逸和痛苦,不管厌烦和成功,怎样互相循环交替,大丈夫唯有活动不息”。然而,他也是一个矛盾体,他一方面贪恋尘世享乐,另一方面又不断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探索。故事的最后,在集体的劳动中,他找到了真、善、美的最高统一。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终于得到了真理的解答,也正是他自己一生奋斗所得到的那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在探求真理的路上,谁也不会达到真理的顶点。 歌德笔下浮士德引发了我们的无限思考,文中展现的浮士德精神也随着时代特征的演变而有所发展。 歌德如是说:“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在高呼和谐,GDP飞涨的二十一世纪,歌德所说的导游者,正渐渐消失,问

顾城经典语录大全

顾城经典语录大全 1、山影里出现远古的武士挽着骏马路在周围消失他变成了浮雕变成纷纭的故事今天像恶魔明天又是天使——顾城《山影》 2、吹号/为了使母亲痛哭/为了使孩子骄傲——顾城《古代战争》 3、上帝说:“地球是一个苹果”,太阳说:“我会把它晒干”。于是,海枯了,绿野化为了飞尘——顾城 4、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变成一个鬼,他不能说鬼话、说谎言,他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顾城 5、路也许很窄但总是会有路也许很长但总会到头马不是好马那就能走就走马不听指挥那就随处停留——顾城 6、鸟都不知该往哪飞好了你的笑更像一些会飘的白云——顾城《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7、活得钝了也有危险像小杯子一样忽一日周围都是石头—

—顾城《结果》 8、《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顾城《顾城诗集》 9、呵,南方这是你的童年也是我的梦幻——顾城《水乡》 10、平常人是一个钟,哑了,灵魂荡起来的时候,生命就响了,都是回声,传到很远的地方去。——顾城《英儿》 11、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顾城《杨树》 12、我想,到空旷的海上只要说,爱你鱼群就会跟着我游向陆地。——顾城《分别的海》 13、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顾城 14、你在阳光里,我也在阳光里。——顾城 15、爱情的美好总是引人无限遐想,如云一样,而云成其为云,

浅析浮士德精神

浅析浮士德精神 我的悲歌将为陌生的人群而唱, 他们的喝彩啊一样会令我心惊。 那些曾经喜欢我的歌的人们, 他们纵然活着,也四散飘零。 长久克制的欲望猛然将我攫住, 对肃穆的幽灵世界我充满憧憬; 我于是开始歌唱,如轻声絮语, 我音调忽高忽低,似风鸣琴声。 我突然浑身战栗,泪流个不停, 已经铁硬的心中,又充满温情; 仍然拥有的,仿佛从眼前远遁, 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 ------歌德 这是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写在他的代表作《浮士德》之前的献词。《浮士德》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是歌德以毕生心血完成的一部杰作,是他全部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浮士德》是对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终结在德国民族艺术中的概括,并根据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展望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全书通过浮士德这个人物的发展,表现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以来的基本思想和一贯精神。 歌德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也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歌德于1773年开始创作《浮士德》,时写时辍,到1831年完成全书,其创作时间持续60年之久,贯穿于歌德的全部写作生活。这六十年间,世界发生历史性巨变,歌德的思想也在不断发展,这些变化都反映在《浮士德》之中。正如歌德所说:““五十年来我一直在心里想着这部作品,我把它留到现在,对世间事物认识得比过去清楚,才提笔把它写下来,结果也许会好些。”《浮士德》带有歌德的自传色彩,这个人物的身上也融合进了歌德自己的某些性格特征,而且这部作品的诞生贯穿了整个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或多或少地带有那个特定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共性。18、19世纪是一个多元化文化凸现,封建主义走向没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换时期,人的理性主义,人文主义都正处在一个重新建构的重要时期,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的因子处在不断的斗争与撕裂状态下。 《浮士德》是歌德根据16世纪一个民间传说写成的诗体悲剧,它花费了60多年的时间,倾注了歌德毕生的心血。全书长达一万两千余行诗句,分上下两部;它描写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其间经过五个阶段:学者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改造大自然。故事的起因是魔鬼靡菲斯特在天堂与上帝立下赌约,誓要将浮士德引向邪路。此时年过半百的浮士德正因为自己大半辈子的碌碌无为的学者生活而失望抑郁,想要自杀。正当浮士德纠结:是要执拗地守着尘世,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中;还是要猛然地离开凡尘,向一个崇高的境界飞驰之时,靡菲斯特来到他身边并与他订下灵魂契约。契约规定,只要浮士德在今生得到满足,他的灵魂便归魔鬼所有。之后浮士德在米菲斯特德尔引诱下喝下魔女的汤药,恢复了爱情的欲望。他与市民姑娘格蕾辛相爱,但两人的性格不同,致使他们的爱情以悲剧结束。浮士德的人生探索进入新阶段。他随靡菲斯特来到神圣罗马帝国,企图施展政治抱负,由于封建王朝的腐朽和王宫大臣们的骄奢玩乐,他对现实的政治生活也失望了。他开始探求虚幻世界,借助何蒙古鲁士的玻璃瓶回到古代与海伦相爱、结婚,生下欧福良。后因孩子的夭折和海伦的离去而幻想破灭,重回现实。他意识到应该脚踏实地,希望通过大

儿童读物经典语录

篇一:经典语句 1、曾几何时,他的眼睛神像董存瑞一样视死如归。 2、当初我看上你,因为我脑子进水了,现在我脑子抖干了。 3、瘦不了的永远在骚动,吃不胖的都有恃无恐。 4、你长的外形不准,比例没打好。 5、人如果靠吃饭活着,那饭不叫饭,叫饲料。 6、我不但手气好,脚气也不错。 7、读书读到抽筋处,文思方能如尿崩! 8、开往地狱的火车,已启程,请勿扰。 9、我娘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谁给我金子?我换。 10、一时的冲动,子孙的危机! 11、和你擦肩而过你却不知道是我,因为我把头扭过去了。 12、你连姚明都不知道,我怎么和你踢足球呢?你真搞笑。 13、脸乃身外之物,可要可不要,钱乃必要之物,不得不要。 14、这世界上妖怪越来越多了,唐僧越来越少了。 15、如果有一天我下去了。记住,我会上来找你的。 16、我觉得地球好危险,我想火星了。 17、没有医保和寿险的,天黑后不要见义勇为。 18、您复杂的五官,掩饰不了您朴素的智商。 19、我觉得你真的不是个合格的朋友,你还是改行做我老婆吧! 20、如果男人不帮你穿上婚纱,你就送他件袈裟。 21、缴手机费时,才知道,原来我的话这么值钱。

22、先学会不生气,再学会气死人。 23、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妻。择其靓者而娶之。 24、老人不能打、小孩不能打、女人不能打、男人往死里打。 25、如果说剪掉头发就是剪掉回忆,那我剪成光头是不是可以失忆? 26、你现在过得好吗?如果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 27、天涯何处无牛粪,何必单恋一坨屎。 28、人是铁,饭是钢,骨头里面没有汤。 29、有人嫩得一掐就出水,我却怂得一掐就出鼻涕泡儿。 30、哪家的名门之后啊,你爹是天蓬元帅啊! 31、对不起,公共厕所没有适合你的性别。 32、我可没说你不要脸,我是说不要脸的都是你这样的。 33、你说你是我朋友,其实我知道,动物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34、奥巴马,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那个小拉登么? 35、有屁不放,憋坏心脏。没屁硬挤,锻炼身体。 36、鹅鹅鹅,曲项用刀割,拔毛加瓢水,点火盖上锅! 37、虽然我不能菩度众生,但我可以祸害苍生。 38、每个人都是囚犯,电话号码就是编号 39、你眼里的高压电,足够让我的手机用一年。 41、天苍苍野茫茫,你吃草我吃糖。 42、山不在高,有仙则明,水不在多,能喝就行。 43、别管我要安全感,你以为我是专门杀毒的软件啊。 44、有人说我懒得抽筋,其实我连抽筋都懒得抽。

《浮士德》主要人物形象赏析

《浮士德》主要人物形象赏析 (一)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或人类的代表 浮士德是一个先进的人生理想探求者形象。浮士德在探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鲜明的性格特征,即:他具有坚忍不拔、执着努力的毅力和品格,具有永不满足、知错必改、不断向上向善的美德和精神。 但浮士德形象还有更深层的象征意蕴:他对人生理想不断探求的每一个阶段都反映了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家精神发展的某一个重要时期;他对人生理想探索的全过程,则总结了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代以来,一直到19世纪初期德国和欧洲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思想探索的全部历程。 而且,歌德与启蒙运动时期的许多资产阶级思想家一样,把本阶级看作全体人民的代表。在“天上序曲”中,天帝与靡非斯特关于人类前途的争论,就是以浮士德为例来进行的。这样,浮士德对人生理想的不断探求便象征着人类的精神发展历程。 (二)浮士德形象的两面性 浮士德在对人生理想的探求过程中,也反映出了他的思想矛盾和两面性。 这种思想矛盾和两面性,首先表现在他作为“开明君主”的象征上。作为一个“开明君主”,他所要建设的国家,不外乎资产阶级理想化的“自由王国”。它既不可能实现,当然更说不上永恒。他的封地,是靠着帮助皇帝镇压叛乱得来的赏赐;他的建国,需要用“快乐和威吓”、“金钱、诱惑”甚至“迫害”来奴役人民。在以新换旧的过程中,他回避革命暴力,虽不作专制的朋友,却让“蛮横”把老人吓死,把旅客杀死,让火焚烧他们仅有的礼拜堂和菩提树。他的海外贸易,离不开靡非斯特的海上强权,杀人越货。他的宏伟筹划,总要伴着“不知流多少血”和“鬼哭神号”。这虽然引起他的“忧愁”,也给他带来喜悦。因此可以说,在他的“最高享受”中,包藏着资产阶级的掠夺本性。 其次,歌德赋予浮士德以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此来表现出一种“辩证精神”。浮士德在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时说:“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一个要同别一个分离;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拗地固执着这个尘世,别一个猛烈地要离去凡尘,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这种充满矛盾的精神世界,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二重性的典型表现。不过,在浮士德的性格中,主导面却是向着崇高的境界进取。 (三)靡非斯特形象 靡非斯特是否定精神的具体化,“恶”的代表。靡非斯特不相信人的向善,否定理性,否定人的努力。他声称:“犯罪,毁灭,更简单一个字,恶,这便是我的本质。”靡非斯特对浮士德的每一次服役,都以阻碍浮士德的努力,重新拉浮士德走入迷途为目的,这就是“作恶”。 靡非斯特的“作恶”,却促使浮士德认识错误,纠正错误,继续探求人生理

浅析浮士德精神

浅析浮士德精神 摘要:歌德的《浮士德》是“一种生活的发现艺术”,是歌德倾其毕生心血完成的一部史诗性巨作。全书的主线是主人公浮士德的精神性格的发展以及他不满现实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浮士德精神”包括追求理想生活的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敢于否定一切丑恶事物与错误思想的否定精神;肯定人生的积极意义,以实际行动投身实践的创造精神等。浮士德可以说在个体上是一个“我”,但在精神上却是渴求“小我”与全人类的“大我”相融合所代表的整个人类的奋斗史。本文将通过联系《浮士德》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歌德的思想来解读“浮士德精神”,并探求这一精神的意义。 关键字:浮士德精神;悲剧;追求;意义 人类文化的历史从根本上讲是人类精神的历史,精神造就了人类文化。而“浮士德精神”便常用来概括十九世纪德国的文化精神,这首先应该归功于伟大的歌德,他的巨作《浮士德》把十九世纪德国文化的精神,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精神形象化地描绘出来,可以说《浮士德》是人类精神的史诗性写照。因此“浮士德精神作为人类精神的象征,它就远远超出了诗剧《浮士德》特殊的文学性,特别是超出了其主人公浮士德的个别意义,而获得一种绝对超越的意义”。①下面将借助原作具体分析浮士德精神。 一、浮士德精神的核心 在《浮士德》的“天堂序幕”里,歌德借“上帝”之口指出,阻挠人们向善的,并非是人的过失,而是人的不行动。“人类的活动劲头过于容易放松,他们往往喜欢绝对的安闲;因此我要给他们弄个同伴,刺激之,鼓舞之,干他恶魔的活动”②。上帝认为,人在努力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犯许多错误,这并不要紧:“善人虽受模糊的冲动驱使,总会意识到正确的道路”③,而存在于人们中间的真正的恶是“贪图安逸”,而行动就等于向善。正如歌德一开始通过上帝的言谈所表明的那样,浮士德人生观的中心无疑是要做一个有为的人。浮士德的一生 ①叶廷芳,王建主编,《歌德和席勒的现实意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69页 ②[德]歌德著,《浮士德》,钱春绮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③同上,第4页

《浮士德》梳理分析

《浮士德》 歌德创作道路的发展和主要成就 1.狂飙突进运动时期(1775年前) 讴歌激情、崇尚自由,反对思想和艺术上的束缚和桎梏,以澎湃奔突的狂放激情为性格特征和美学特征。剧作《葛兹·冯·伯利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抒情长诗《普罗米修斯》。 2.转向古典美时期(1775至1794) “魏玛十年”与意大利之游。放弃了狂飙式的幻想,青年时代排斥客观、崇尚自我的个人激情,已开始让位于淳朴的、现实的“古典主义”——人道主义理想。剧本《艾格蒙特》、《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 3.古典文学的繁荣时期(1794-1805) 也是与席勒合作的十年。他们合作写诗。共同创办杂志,办魏玛歌剧院。二人的创作实践和艺术理论都主张以古代希腊罗马文艺为楷模,贯彻自由和人道精神,艺术上强调古典主义。二人共写了上千首批评性的《警句》、竞写歌谣。歌德相继写成了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叙事长诗《赫尔曼与窦绿苔》以及《浮士德》第一部。 4.理想深化与艺术圆融时期(1805-1832) 研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著作和东方文学与哲学,与思想家艺术家交往,视野开阔,提出“世界文学”的思想,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睿智,探索宇宙人生,追求理想,向哲学化的深度开掘。作品主旨转向了人与世界、灵与肉、成与毁以及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思考,在稳重中透露出浓郁的探索追求的激情,在明澈恬淡中表现出聪明的智慧。长篇小说《亲和力》、自传性作品《诗与真》、《意大利游记》、诗集《西东合集》、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和《浮士德》第二部。 浮士德题材来源 来自中世纪德国民间传说,在歌德之前已有许多作家写过这个题材的文学作品。 无名氏:《浮士德平生》,1587 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604 莱辛:《浮士德》片段,1784 克林格尔:《浮士德》,1791 沙米索:《浮士德》,1813 一生追求,五幕悲剧 浮士德从中世纪的繁琐哲学和伪科学中挣脱出来(知识悲剧),探索新的生活道路,经历了爱情和官能的享乐(爱情悲剧),经过为封建宫廷服务的阶段(政治悲剧),与对古典艺术与古典美的理想的追求(海伦悲剧),终于达到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控制及对大自然的改造(事业悲剧),最后在人类未来的幸福理想社会的预感中得到满足。 《浮士德》简介 歌德《浮士德》是一部诗体悲剧,全剧分两部。 第一部 中年学者浮士德厌倦旧的书本知识,自杀未遂。魔鬼靡菲斯特和他订约,魔鬼充当浮士德的仆人,尽量满足他的愿望。但是在浮士德满足的那一刻,浮士德的灵魂就永远为魔鬼所有。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 第一阶段:学者生活——知识需要 浮士德追求的知识是中世纪的学问,他不满足,要走出书斋。 浮士德的内心痛苦反映了十六世纪萌芽时期的资产阶级对中世纪烦琐哲学,神学等伪科学的

浮士德经典语录

浮士德经典语录 1、人只要努力,犯错误总归难免。 2、凡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 3、谁今天不能飞升,就注定永远沉沦。 4、不义之财对灵魂有损,对血液有害。 5、人类最大的两个敌人,恐惧和希望。 6、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7、我们不知者,正合我们所用。我们所知者,却没有用处。 8、要放浪游戏,年纪未免太老,要心如死灰,年纪未免太轻。 9、园丁也知道,小树只要发青,就会有花果点缀未来的岁月。 10、粉碎无辜的对方,这是在走投无路时想出出气的暴君行为。 11、即使是出卖灵魂,也要找个付得起价码的人。 12、只有每天重新争取自由和生存的人,才配有享受二者的权利! 13、黑暗孕育了光明,而光明却背离黑暗。诅咒黑暗。 14、人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夺走,一只用来给予。 15、停止抚慰你那苦痛吧,它像一只恶鹰吞噬着你的胸口! 16、我生前当及时享乐,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7、善良的人或许会迷惘,但终将找到一条坦途。 18、美好的聚会已杳无踪迹,唉。最初的回响也寂然无声。 19、我感到我已有闯荡世界的勇气,去把人世间的苦与乐担当。 20、把心爱的人搂在怀里,乃是一种最好的天赐。 21、浮光只徒炫耀一时,真品才能传诸后世。 22、仍然拥有的彷佛从眼前远遁,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 23、最糟糕的人群都会让你感觉到你只是人类中的一员而已。 24、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奔走,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年轮。 25、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26、不管安逸和苦痛,不管厌烦和成功,怎样相互循环交替。大丈夫唯有活动不息。 27、结婚过了五十年整,才可以叫做金婚。可是夫妇和好息争,这更应该称为金婚。 28、今天做不成的,明天也不会做好,一天也不能够虚度,要下决心把可能的事情,一把抓住而仅仅抱住。 29、我在人世的日子会留下印记,人万代光阴飞逝页无法抹去。我在这种预感中欣喜无比,这是我人生中最崇高的瞬即。 30、我对你讲:一个人只顾沉思,就像个牲口。在荒野地上被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论述浮士德的形象

论述浮士德的形象 浮士德是歌德诗剧故事《浮士德》中的人物。浮士德是具有高度概括的艺术典型,是一个人生理想的探寻者,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知识分子精神发展过程过程的艺术总结。这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资产阶级的高度概括。浮士德的精神探求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分别是学者生活阶段、爱情生活阶段、政治生活阶段、艺术生活阶段以及创造事业生活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者生活阶段。浮士德的世界观中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作为学者,虽然是一个老学者,思想中有唯物主义所以在他的思想中有他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他认为要有激情人生或者是走向死亡。基于这种唯物主义观点,浮士德对人生、生活的态度也极有特点。祈求体验一种充满斗争和激情的人生:或者死在阵上头戴血染的荣冠,或者是狂舞之后抱在姑娘们的手腕!深夜浮士德在自己书斋中苦闷:浮士德是一个“成功者”。他已经把哲学、法律、神学、医学都读遍了,他博学多才,受人们尊敬,但他却一点也不满足,他去书本中找答案,但在书本中却没有找到答案,所以他极度的苦闷,所以他迫不及待的走向死亡。所以在这时候魔鬼靡菲斯特开始引诱浮士德,他说可以让浮士德感到满足,让浮士德有疯狂的热情,所以魔鬼成了浮士德追求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动力。在追求发展中,浮士德自身与客观现实产生矛盾,精神上也具有两重性。表现在“灵”与“肉”,“良心”与“情欲”,浮士德精神性格的基本特征及其复杂的心理状态。他不断克服掉自身的弱点,不断探索。而在他克服自身弱点,不断探索的时候,魔鬼靡非斯特正好起了推动作用。在浮士德探索的道路上,魔鬼靡非斯特总是企图把他引向堕落,但靡非斯特恰好帮助他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地前进。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阶段。浮士德与格蕾琴的恋爱其实是表现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较量斗争。从浮士德与格雷琴的爱情可以看出封建教会势力的顽强、资产阶级的软弱。与格雷琴的爱情是浮士德要求个性解放。在残存着陋习的中世纪一个小镇上,浮士德追求一个贫穷、善良带有宗教思想的女孩子格雷琴。这次恋爱是他出书斋后第一次情感经历,也是他同旧世界的宗法习俗的一次冲突。作为一个追求精神无限发展的青年贵族,浮士德与格雷琴是不可能在一起的。浮士德浮士德——有远大的理想,伟大的抱负;他要认识一切,从事各种活动。而格雷琴是一个平民心地纯洁,眼界狭窄,视野短浅,生活圈子很小。俩个人在很多反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最后俩人的爱情以失败和悲剧而告终。这是无论是浮士德自己还是魔

浮士德精神整理

如何理解浮士德精神 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是伟大诗人、作家、思想家歌德最重要的代表作。它与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并列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主人公浮士德是16世纪德国历史书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通占卦、天象、巫术、炼金术。歌德在《浮士德》中,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浮士德和魔鬼靡非斯托的形象,展现了一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精神生活的发展史。整部作品围绕浮士德对自我生命意义和人类理想的紧张探索与追求,以找寻新的精神信仰和信念支撑。浮士德正是作者所寄托的这种求索精神的典型体现。可以说浮士德是德意志整个文化时期的象征,他一生不断追求,积极的、奋斗的、克服生存,在他看来,西方这段历史和文化都来源于这种“浮士德精神”。那么所谓“浮士德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一)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浮士德是个一辈子深居象牙塔中研究学问的垂垂老者,当他回首往事时,深深地为自己学者生涯感到遗憾,所以就和魔鬼靡非斯特定了契约,把自己的灵魂买给了魔鬼,只求能够经历别样的生活,以探索人生的价值。所以浮士德的性格兼有神性和魔性。性格上的两重性使他处在上帝和魔鬼之间,他若不断地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远的理想,会上升到灵的境界;如果他贪图享乐,胸无大志,庸碌无为,且执迷其中不能醒悟,将坠入魔道,走向堕落。 他先经历了爱情生活,但爱情不能给他带来幸福,玛甘泪的悲剧使他心存内疚;于是他又开始了政治生活,接着回到古希腊,但这些都没有使浮士德感到一点点满足。最后,他得到海边的一块海滩,终于在“开创性的人类劳动”面前喊出了“停一停吧,你

真美丽”,倒地而死,结束了他探索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不断探索和追求的一生。 (二)“浮士德精神”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他重视实践的积极入世精神。 作为一个启蒙主义的理性主义者,浮士德相信真理的存在。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从对一种理性的否定到对另一种理性的肯定,完成了在精神上的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他这个、知识渊博了解所有的哲理、法律、医典以至神学,并在永恒的精神的世界里面苦苦地挖掘甚至发展成为一个人道主义者。他清楚地认识到,真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间。他“要领略尽全人类所赋有的精神”,把所有的真理都贯注在自己的心中。他发现了最真诚的爱情,又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制度与这种人性的冲突,于是,他又去寻找一个理想的社会。他游遍了古典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以至未来的世界,力图把复杂的过去和未来的未知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得到一个完美的解答。最后,在集体的劳动中,他找到了真、善、美的最高统一。他已经一次又一次强烈地感觉到沐浴着真理的光芒。浮士德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所得到的真理的解答,也正是他自己一生奋斗所证明的那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谁也不会达到真理的顶点。浮士德深深地感到自己有限的生命与这永远探索真理之间的矛盾。在完成他一生最伟大的飞跃——从个人主义的探索到为全人类而服务之后,浮士德似乎解决了这个矛盾。他把自己所有有限的精力都放到填海造田的事业中,他要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创造潜能,他们可以自由地开拓地劳动。浮士德认为这就是最理想的社会,最理想的人生,到这里浮士德精神的探索达到了顶点,然而他最后所得到的精神上的寄托,也只是一种空洞的乌托邦的理想。但他相信这样的社会一定会到来,即使不在他存在的时候到来,也会在他的将来到来。这样,对于浮士德来说,他所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 古希腊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并借此表现“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理想,包括《伊利昂纪》(又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 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用神话方式表现了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 《伊利昂纪》讲述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奥德修纪》讲述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 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骑士文学 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中世纪文学的一种,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和世俗爱情; (骑士精神:忠君、护教、行侠为信条,尚武,重视荣誉,爱慕崇拜贵妇人,为博取所爱贵妇人的欢心甘愿冒险) 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抒情诗发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大量骑士抒情诗的出现,成为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发端; 骑士传奇又称骑士叙事诗,兴旺于法国北方,分为不列颠故事系统、拜占庭系统和古代系统,其浪漫情调、离奇情节爱情故事,对后世浪漫主义文学颇有影响;其情节性为长篇小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独立个人的描写内容,为后世作家所继承 人文主义 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欧洲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 1.用人权反对神权,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七星诗社 16世纪法国的人文主义运动中由龙沙、杜贝莱等七人组成的文学团体,代表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贵族倾向; 肯定生活,歌颂自然与爱情,反对禁欲主义,注重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提出诗歌语言改革和诗歌理论的进步主张,但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艺术上追求典雅风格;杜贝莱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艺批评论著 流浪汉小说 产生于16世纪中叶的西班牙(西班牙经济开始衰落,人民群众日益贫困,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沦为无业游民,社会上冒险风气盛行); 基本特征: 【思想】表现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

名著经典语录和经典诗句

1.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 (《荷马史诗》) 2.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哈姆霄特》) 3.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 4.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随笔集》) 5.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简·爱》) 6.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 (《童年》) 11.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安娜·卡列尼娜》) 13.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 (《傲慢与偏见》) 15.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老人与海》) 18.我从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拜伦诗选》) 19.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 (《儿子与情人》) 21.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 (《伪君子》) 23.历史喜爱英勇豪迈的事迹,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 (《神秘岛》) 25.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诗选》) 27.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们挥泪埋葬了自己在尘世间的希望,它却变成了种子,长出鲜花和香膏,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医治创伤。(《汤姆叔叔的小屋》) 29.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一样。(《追忆似水年华》) 30.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巨人传》) 32.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培根论说文集》) 34.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们回心转意。(《阴谋与爱情》) 35.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爱情是无法改变和阻挡的,因为就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难以使它逆转。(《十日谈》) 36、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也没什么关系。《安徒生童话》 37、就投机钻营来说,世故的价值永远是无法比拟的。《死魂灵》 38、誰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好兵帅克历险记》 39、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的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41、对于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失乐园》 42、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荆棘鸟》 43、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尤利西斯》 44、同上帝保持联系是一码事,他们都赞同这一点,但让上帝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身边就是另一码事了。《第二十二条军规》 45、在甜蜜的梦乡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当太阳升起,生存的斗争重新开始时,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的不平等。《总统先生》 46、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基度山伯爵》 47、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 48、悲伤使人格外敏锐。《约翰.克里斯朵夫》

浮士德内容概括

浮士德内容概括 【篇一:浮丄徳内容概括】 名著概要 上帝在天庭召见群臣,魔鬼梅菲斯特也如约而至。 上帝问起浮士德的情况,梅菲斯特说浮士德欲望无穷,什么也不能使他满足,最终必将堕落。 而上帝却坚信浮士德虽然在追求中难免有失误,但理性和智慧会让他找到有为的道路。 梅菲斯特不以为然,自信能引诱浮士德走向堕落。为此他与上帝打赌,上帝便将浮士德交给了他。 此时的浮士德已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者,闷在阴暗的书斋内,痛惜自己博览群书,却丝毫不能济世救民,想一死了之。 教堂复活节的钟声把他引到郊外,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自由欢乐的人群使他深受鼓舞, 重新唤回了生的念头。他把一条黑狗带回书斋,黑狗现出人形,那便是魔鬼梅菲斯特。 浮士德向他诉说了受尘世束缚不能有所作为的痛苦,魔鬼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 让他重新开始人生,条件是一旦浮士德感到满足, 说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这句话,他的灵魂即为魔鬼所有,死 后做魔鬼的仆人。 浮士德根本不相信所谓来生,便与魔鬼立下了契约。 梅菲斯特把外套变成一朵浮云,载着浮士德周游世界。 他们先到莱普齐的一家酒店,参加了一些无聊大学生的胡闹,浮士德对此毫无兴趣。 他跟着魔鬼来到魔女之厨,魔鬼想用爱情引诱他。 面对魔镜中的美女,浮士德心有所动,喝下了魔女的药汤,变成了青春焕发的少年。 在教堂前,他邂逅了美丽的少女玛格丽特,立刻爱上了她。 在魔鬼的帮助下,他很快获得了玛格丽特的爱情。 为了能享受爱情的欢乐,玛格丽特想用安眠药让母亲沉睡,不料因药量过大,毒死了母亲。 浮士德也因幽会受阻杀死了玛格丽特的哥哥。 玛格丽特悲痛欲绝,竟发疯了,无意识中手溺死了她与浮士德的孩子,最

外国文学上名词解释完整版

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 相传是公元前9至前8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 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2英雄史诗: 又叫英雄叙事诗,是在民间长期口口相传,以歌颂民族英雄为内容的人民文学,是中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成就。根据史诗形成的时间和表现内容,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 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后期英雄史诗形成于封建国家逐渐形成的中世纪中期,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斑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国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3《工作与时日》: 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作者是赫希俄德,较详细地记载了古希腊时期的种种宗教祭日赫从事不同工作时的黄道吉日。诗人最后总结说,在不朽的众神面前,聪明人的工作是无可指责的,因为他懂得吉兆,所以能够避免犯罪。该作具有史诗的体裁,但实际上可以说一部道德格言集和农业历书。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 4《俄狄浦斯王》: 是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取材于英雄传说,写忒拜王子俄狄浦斯反抗杀父娶母的神示,然而又逃不出命运支配的故事。悲剧从传说故事将近结尾的地方写起,当时俄狄浦斯已是忒拜国王,时值瘟疫流行,按照神示,只有追查出杀死先王的凶手,才能免除瘟疫,挽救忒拜城。全剧以此为起点,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展示了悲剧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当俄狄浦斯查明凶手就是自己时,他刺瞎双眼,自愿放逐。通过俄狄浦斯的遭遇,作者颂扬了悲剧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人民对国家的负责精神。这样一个英雄却受着命运的捉弄,这样,索福克勒斯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表现了雅典自由民在社会灾难面前的斗争精神和悲愤情绪。以此作品为代表的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标志者希腊悲剧的成熟。索福克勒斯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并通过人物对比方法来塑造,因而人物的动作性强,性格比较突出。 5阿里斯托芬: 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其

浮士德经典句子英文

浮士德经典句子英文 1、美啊,请为我停留! Beauty ah, please stay for me! 2、人在奋斗时,难免迷误。 People in the struggle, inevitably astray. 3、他的沉思便是他的痛苦。 His thought is his pain. 4、自我解嘲,却无法解惑。 Self mockery, but can not dispel doubts. 5、你能受,还要你真正能有。 You can also, you really have. 6、我要发现万有在你那虚无里。 I want to find that in your nothingness. 7、人只要努力,犯错误总归难免。 People make mistakes as long as you work hard, it is inevitable. 8、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The theory is grey, evergreen tree of life!

9、凡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 Where we are at the end of unremitting self-improvement, can save. 10、自由与命运只垂青每天努力的人。 Freedom and destiny only belongs to everyday people. 11、男人的尊严并不屈服于神的权威。 The dignity of man does not succumb to the authority of god. 12、谁都是过来人,却很少有人领悟。 Who is the person, but very few people. 13、不义之财对灵魂有损,对血液有害。 Ill-gotten gains are bad for the soul of harmful blood. 14、人类最大的两个敌人,恐惧和希望。 Two of mankind's greatest enemy, fear and hope. 15、谁今天不能飞升,就注定永远沉沦。 Who today can not up, doomed forever. 16、正因为不可能,才值得我们去相信。 Because is not possible, it worth us to believe. 17、理论都是灰色的,唯有生命之树长青。 The theory is grey, but the tree of life evergreen.

浮士德、哈姆莱特形象分析

1、浮士德的形象 浮士德是欧洲近代人的典型,集魔性和神性、原欲和理性于一身的人物。 ①浮士德是一个在自然欲望推动下不断寻求新的生活体验,不断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原欲型的人物形象。 ②浮士德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在他身上体现了欧洲近代人人格的一个侧面——张扬自 我和个性解放。 ③浮士德是一个在理性的牵引和制约下不断追求自身价值的人。 2、靡菲斯特 ①恶的体现者,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而存在 ②他从反面对善起推动作用,是浮士德精神中善和恶、肯定和否定的消极面的体现者, 是浮士德不断追求道路上的动力的一部分,常想使坏,反成就善行。 ③是社会现实的批判者。

哈姆莱特形象分析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新旧交替时代中(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具有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和才情,同时又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形象。其性格上最突出的特征是忧郁,敏感,勤于思考,善于剖析,易于冲动。其思想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快乐的王子”(在威登堡大学时代)——“忧郁的王子”(以“启幕”开始)——“延宕的王子”(“戏中戏”前后)——“行动的王子”(“复仇的王子”,宫廷比剑前后)的曲折复杂的过程。 哈姆莱特是丹麦的王子,他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加上地位至尊,哈姆莱特成了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正是这种乐观思想,使他将父亲看成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君王,将母亲看成圣母一样纯洁的女性。父亲是理想的化身,母亲是爱的象征,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便是理想与爱的结合,能使这种结合得以实现和存在的世界是“美好的花园”,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那时的哈姆莱特是“快乐的王子”。但是,正当哈姆莱特快乐度日之时,冷酷的现实给了他一连串的打击: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朋友背叛,恋人被敌人利用,这一些使世界变得“颠倒混乱”。哈姆莱特像一夜间遭到严霜袭击的娇花,精神颓唐,痛苦与忧虑使他成了一个“忧郁王子”。在昔日的理想被击碎的情况下,他一方面激愤地诅咒这个“冷酷的人间”,一方面又深入地思考与研究生活于其间的人。严酷的现实,已击碎了他昔日的梦幻;梦幻的破灭,意味着他的人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