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案例社会服务

典型案例社会服务

典型案例社会服务
典型案例社会服务

典型案例四彰显示范品牌效应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一、实施背景

会计专业是我院办学历史最久、生源规模最大、教育口碑最好的传统专业,2007年立项为湖南省精品专业, 2011年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列为学院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的重点专业,2012年立项湖南省高职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本专业高度重视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和建设,近年来,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将会计专业打造成了教育部与湖南省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长沙市会计人员培训中心;又充分利用“湖南商贸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借助“政、行、企、校”合作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与多家企业紧密合作,提供各类技术服务。

二、主要目标

会计专业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以及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着力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从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对口支援和资源共享四个层面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力争将会计专业打造成为从业资格培训基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企业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建设,造福行业内兄弟院校发展,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图1 会计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构成

(一)社会职业培训有规模有质量

凭借会计专业多年来行业内认可度高的办学经验和专业的教学团队,利用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会计职业的社会培训服务,力争每年进行3000人次以上的会计专业培训,成为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中心和教育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二)企业技术服务有影响有效益

依托“双师型”师资力量,建立起专业的企业管理咨询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各类咨询服务;依托明信会计公司会计代理、咨询中心,对环保

科技园内有需要的企业进行代理记账、代理税务、代理工商、提供咨询等专业服务,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三)对口支援、资源共享有层次有深度

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师资,做好对口支援,通过成果发布会、现场观摩会、经验座谈会,讲座报告会以及接待参观交流加强同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成果全面共享。

三、实施过程

(一)健全社会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会计专业依靠自身的行业办学优势和“湖南商贸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建立了“教学+培训+校企联动”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制度,确立了“联络行业、服务企业,造福社会”的建设思路,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创新思路,大胆突破,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合作服务的途径,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搭建社会服务大平台。

图 2 会计专业社会服务体系

(二)多方位拓展,进一步提升教育培训规模

近三年,随着会计系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的提升,设施设备的建设,各类教学场地和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为各类会计培训提供了有利条件。近三年来,会计系对在校生、周边企业员工、长沙市退伍军人以及社会会计类考试人员展开了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培训人次分别为2012年的3251人次、2013年的3430人次和2014年的3451人次。

近三年,会计专业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逐渐成为教育部、湖南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012年-2013年,会计专业联合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湖南分所共同承担了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项目,接纳了省内的12名中职骨干教师来我系接受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中各岗位关键技能服务。2013-2014年,本专业与长沙财经学校、桃源县职业中专、韶山市职业中专、永州工贸学校等省内数十家中等职教教育单位达成了对口支援、合作交流的协议。2013年-2014年培养了来自这些中职学校的教师38名,为本专业在教育部规划的湖南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领域树立了声誉。

本专业于2013年参与了学院组织的长沙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接收了37名退伍军人学员,将他们培养成具备从事会计专业的会计业务核算、实务操作、财务分析等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帮助退役士兵充分就业。

图 3 会计专业教育培训构成

(三)多层次提供技术服务,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会计专业立足长沙市环保科技园区,致力服务长株潭经济片区,辐射三湘四水,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面向区域、行业和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技术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建设目标,三年来会计专业建设了一个企业管理咨询团队和两个内部审计团队,由骨干教师带队,致力解决区域内企业的管理、财务方面的问题,并且定期访问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定期互访和信息交流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专业性的指导和建议,解决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会计专业还以教学名匠为领头人,建设了一只专业的企业培训队伍,对企业财会员工进行了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服务。近三年,本专业教学名师多次为湖南省建工集团、湖南省农业银行、长沙市长房集团、省路桥公司、三一重工等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了业务指导和学术讲座培训,行业内知名度和美誉度高,为会计专业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

会计专业于2011年-2013年承办了新疆吐鲁番高校毕业生的会计培训工作,对口支援力度进一步加强,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凸显。

图 4 会计专业技术服务构成

(四)加强互动交流,进一步共享教学经验和成果

近三年来,会计专业先后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院、化工职院、江西职院、内蒙古商贸职业等省内外兄弟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互动,通过考察访问、外出指导交流等方式就会计行业的发展、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室建设、技能训练、技能竞赛、学生管理等内容进行分享交流,探求共同发展。

会计专业在2013年承办了第六届全国高职高专会计系主任(院长)联席会议,通过联席会这个全国性的平台进行交流研讨,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会

计类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思路,不仅加强了高职高专院校财会类专业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增进行业领导、专家和各兄弟院校间的友谊和合作,也扩大了会计专业发展的研究视野,极大地提升了本专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

图 5 会计专业承办第六届全国高职高专会计系主任(院长)联席会议

四、主要成效与特色

(一)新疆学员班顺利结业打开了对口支援的新局面

2011年,在长沙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学院的安排下,会计系承接了94名来自吐鲁番地区的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岗前培训工作,引发了热烈的社会讨论和广泛的媒体关注。

图 6 新疆学员培训的相关媒体报导在为期两年的培训中,会计专业根据新疆学员的学情具体情况和今后的工作需求,成立了财会班和统计班。在一年半系统的学习过程中,会计专业有针对性的对新疆学员开设了会计基础、统计学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操作等课程,和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为期半年的岗位实习,使新疆学员的岗位专业技能得到了显着提升,理论学习与岗位工作对接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对新疆学员的岗前培训引起了各类媒体和群众的关注,社会反响大,社会好评如潮,也为会计专业今后在对少数民族和偏远地区的支援服务中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宝贵经验。

图7 新疆学员参加社会实践的媒体报导

(二)教育师资培训和互动交流开辟了中高职有序衔接的新思路

近三年来,会计专业在会计专业中高职衔和中职院校教师培训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努力。2013年和2014年,会计专业分别承办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和湖南省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培训,接纳了来自不同省市的中职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来我系接受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网中网平台操作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在此期间,会计专业还开展了中职青年教师赴企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中职会计教师的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中各岗位的实

操技能,为中职师资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努力,逐渐成为了教育部、湖南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会计专业还通过对长沙市财经学校等中职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和交流互动,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经验传授给中职院校的教师,帮助他们更新教育观念、熟悉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实践了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开拓和实践了中高职衔接的思路。

图 8 教育部、湖南省中职教师培训

(三)提升技术服务质量,探索专业和企业多层次互动新途径

首先,会计专业以教学名师为中心,优秀教师为基础,成立了专业的企业咨询团队和培训团队,深入多个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财务、审计方面的难题,为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提供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着力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近年来,会计专业教学名匠罗绍勇教授先后为湖南省建工集团和湖南省农业银行、长沙市长房集团作了会计准则方面的指导、为三一重工财务人员讲授了所得税准则;游运芝教授应湖南省国资委财务处、省财政厅中华会计函校、省教委会计学会等机构邀请,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做了多场讲座。以教学名师为代表,会计专业在行业内树立了的口碑,获得了荣誉,提高了知名度。

其次,随着我系基于明信会计公司的不断发展,明信会计公司以会计代理、咨询为重心,对环保科技园内有需要的企业进行了代理记账、编制报表、税务登记等一系列专业服务,对区域内的金融、商贸等流通企业提供了财会制度、税审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做到了立足环保科技园区,服务三湘产业。

最后,近三年会计专业的老师完成各类省、市级应用型课题多项,为区域行业、企业内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企业的发展扫除障碍,排忧解难。

五、体会与思考

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会计专业通过三年的努力和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也意识到了目前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对今后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做了如下思考:(一)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提升社会服务的效果

目前,本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缺乏以评价促进改革和建设的反向机制。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将基础设施服务、科研技术服务、社会培训满意度、企业服务评价、决策采纳率等指标纳入对社会服务能力的评价,建立起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改革和发展。

(二)承办专业技能大赛,提高社会知名度

尽管近几年会计专业在各类国家级、省级会计技能大赛中夺得优异名次,大放异彩,但是却从未承办过省级以上的技能竞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会计专业应当力争国赛、省赛或者行业内主办的技能大赛的承办资格,进一步彰显专业实力,提升品牌形象。

(三)扩大社区服务,开放教育资源

会计专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安排地开放教育资源,通过场地开放、课程资源网络共享、免费咨询等等活动为社区的居民、企业员工等提供学习场所,进一步引领示范,服务社会,服务地方。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辽宁沈阳 文章摘要: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 关键字:建筑研究节点标志 一、城市意象概念 1、城市意象 二战以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所占的空间迅速扩大,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密切关注。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明显地对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始于凯文·林奇,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了对城市的局部印象,叠加后则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形成共识。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性意象,顾朝林、宋国臣提出了城市的结构性意象主要是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象产生、发展、改变的影响;而另一类研究——评估性意象则重在研究人如何去感知、认识和评价环境。如人们对居住区的选择、城市“污点”研究等。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应该在城市设计中得以应用,作为城市规划获取相关社会信息的方法。 2、城市意象空间 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林奇的城市意象,创造性地将人的主观感受纳入城市形象的研究,以别过去只是由客观的判定;评估性意象是对人这一认知主体对城市意象的影响的更深入的研究;而城市意象空间则是对林奇结构性意象的延续,并融入了评估性意象的某些因素。因而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设计应在注重意象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为形成有特色的意象空间创造条件。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之中,对其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察和认知的过程。地理学在研究人们的这一认识过程、形成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支学科称为感应地理学[1]。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罗文索就提出了感知研究的方法[2]。此后,地理学家、规划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对感知环境的研究迅速展开。城市意象空间(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以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为例2013级住建厅研究生班城市建设与规划专业张蕾 摘要: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为城市滨水区设计经典案例,我们将通过对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对于城市滨水区设计新的启发。 关键:巴尔的摩内港区城市设计滨水区分析启发 1.项目背景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它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这个港口属于马里兰州,向来是美国五大湖区、中央盆地与大西洋上联系的一个重要出海口。 巴尔的摩现在是美国经济发达的东北区的著名海港之一,港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它有纵深的港湾、口袋形的入口、很长的码头和适中的地理位置,港湾内潮差小,港区水深15米,航道深达20米,冬季最冷时也因受大西洋暖流影响从不结冰,不影响船只出入港口。目前港内已建成多处现代化防波堤和凸堤码头及深水泊位,密集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深入到港区,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当高。

港区北面靠近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一带有一些高大的烟囱直耸云霄,这里有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和冶炼厂,港区南部和西南部是造船、军火、机械工业和铁路站场集中的地区。铁路干线将工厂区与码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巴尔的摩市中心和内港区地图 2.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经济结构转型,重工业衰退,巴尔的摩市中心逐渐衰落。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空闲,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内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建和重建,内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1.法国拉维莱特公园 PPT中: 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工业用地再开发,“都市化、快乐和体验” 1983-1997,屈米(B.Tschumi),解构主义设计 在大众眼中,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总是被看作异类,“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建筑作品,??屈米的作品属于这一类概念艺术作品”,拉维莱特的设计被理解为“与《乔伊斯花园》,《曼哈顿抄摹》没什么区别,都是屈米的思想,是他的一次建筑思维的投入和活动,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用屈米自己的话说,是一次“建筑游戏”。然而在分析了具体的作品之后,他却告诉人们一些不同的声音———在那些所谓的理论、概念和思想的堆积之下,设计师在拉维莱特的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多随机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不要成为传统的公园设计,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鼓励表现冲突胜过合成,片段胜过统一,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的理念”。公园基地在历史上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1)1876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2)在基地内有两条水渠穿越。一条是Ourcq水渠它为巴黎提供水源,还有一条St. Denis水渠,它是用来通航的。正是由于屠宰厂和这些渠道的存在,所以最后的设计中关于人的活动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拉维莱特的挑战是双重的:首先,需要疏散城市人口,创造一个新的有活力的城市焦点;其次,还要为巴黎的市民提供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屈米的这件作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件实际的工程项目,他和《乔伊斯花园》一样,仍然是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屈米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哲学理念,从而产生多种多的合成和替换的方法。所以说,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性的,屈米只是引起这一开放性的发起人。

XXXX城市规划师经典案例

网校内部教学案例集锦 注册城市规划师实务实例分析 实例一 某企业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打算利用区位优势,将一部分多余的工厂用地出让,建设住宅。经与房地产开发商洽谈达成协议,由房地产开商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住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核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用地使用性质规划为公共设施用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现场调研,并分析了周围建设情况和各种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向市政府作了请示,经市政府批准后核发了“两证一书”。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现场调研后并作了分析,根据该用地所处具体位置和具体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由于该用地“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根据规划法的规定,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市政府审批的,要调整必须经过市政府的批准,才能改变用地性质。因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合法又合理,在报经市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核发了“两证一书”,这是正确的,不是多余之举。 实例二 某区属企业位于工业区内,占地8400平方米,由于设施老化,产品落后,最终破产倒闭。区政府想利用原厂区土地开发住宅,并将获得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被驳回,理由是该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工业用地,不能改变用地性质。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这个企业位于工业区内部,如果建设住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子女上学、购物、文化娱乐等,另外,周围的工厂企业产生的废气、粉尘、噪声等将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能开发建设住宅。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区政府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将位于居住区内的某些工业企业搬迁到这里,然后开发建设位于居民区内已腾出的用地,利用这方面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这样做,可以收各得其所的效果。 实例三 某中学有两个校址,一处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4000平方米;另一处位于中心区外围,占地8000平方米。根据国家规范,两处均不满足中、小学用地标准。因此,教育部门拟对两处用地进行合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市政府批准,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出让,开发公共设施项目,用置换来的资金在中心区外围校址旁边征用一块用地,建设一座标准中学。 评析: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校址用地改变使用性质,不仅是合理的,而且应

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究

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究 --北京798艺术区 简介:在北京的东北角,有一个以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厂命名的艺术区,这就是 798艺术区。它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英文简称dad ––dashanzi art district)。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 关键字:城市设计北京案例研究 在北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土地资源与人的需求日益趋紧,而北京作为一个文化名城,其城市内部有一部分的土地资源事实上并不能移除或是摒弃。而北京的798艺术区,不仅缓解了这种人与土地的矛盾,还将北京独特的文化气息、艺术风格融入其中,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 艺术区设计的形成和发展 2000年12月,原700厂、706厂、707厂、718厂、797厂、798厂等六家单位整合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七星集团是北京市及电子城园区最早一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对原六厂资产进行了重新整合,一部分房产被闲置了下来。为了使这部分房产得到充分地利用,七星集团将这些厂房陆续进行了出租。 2002年2月,美国人罗伯特租下了这里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改造成前店后公司的模样。罗伯特是做中国艺术网站的,一些经常与他交往的人也先后看中了这里宽敞的空间和低廉的租金,纷纷租下一些厂房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798”艺术家群体的“雪球”就这样滚了起来。由于部分厂房属于典型的现代主义包豪斯风格,整个厂区规划有序,建筑风格独特,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前来工作定居,慢慢形成了今天的798艺术区。 789不仅仅只是一个生活的地方,更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当下的一种艺术体现,是在快速现代化发展之下的一种产物。 以798厂为主的厂区的建筑风格简练 朴实,讲求功能。巨大的现浇架构和明亮的 天窗为其他建筑所少见。它们是50年代初 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的重点工业 顶目,几十年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沧桑。伴

国外规划建设宜居城市的典型案例

国外规划建设宜居城市的典型案例 尽管宜居城市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已经对国内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国内目前关于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在国外,不管城市规模的大与小,都有一批宜居性建设较好的城市,值得我们借鉴。 温哥华:打造大城市宜居的典范 温哥华是加拿大西南的海滨城市,三面环山,一面傍海。人口的急剧增长曾给温哥华的城市发展带来结构上的转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城市地域的蔓延迅速而又稳定地增加了汽车的使用,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连续增加等。为此,温哥华在城市发展建设中遵循“精明增长”的理念,走发展紧凑型都市区之路。市政当局通过刺激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促进就业岗位和住宅数量之间达到平衡以减少对机动车交通的需求。这不仅有助于形成更加紧凑的城市形态,而且避免了低密度的城市扩散。 具体而言,温哥华注重营造多中心、多级别的都市中心:运用“集中增长模式”,在划定范围内统一公共基础建设及其他城市服务;增加公共交通,鼓励人们改变出行方式,劝诫单独使用交通工具;减少土地消耗,防止低密度扩张,集约和“精明”地使用土地。为营造亲切宜人的城市氛围,温哥华城区的设计指导思想是,通过贯穿整个地段类型多样的开敞空间体系,将建成区分为若干独立规划的居住组团,合理布置低层和高层住宅,在保持人性化尺度的同时,实现居住高密度。 对于高密度的中心城区,温哥华的城市设计注重规划、比例和色彩等。城市用地生态空间富裕,建筑物以花草树木作为屏障,控制商店店面宽度以适应行人的要求,加设遮蔽设施以避免天气变化的干扰。建筑的底层部分道路红线取齐,以加强街道上的城市

气氛;所有的高层塔楼避免直接进入行人视觉范围,以提高街道的舒适宜人度,并保证街道上阳光充足,令现代化的城市设计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可以说,温哥华是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创造了宜居和充满活力的空间,树立了打造宜居大城市的典范。 新加坡:完善的规划体制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保障 新加坡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热带城市岛国。新加坡发展最大的约束是土地资源,但城市的发展并未受其影响,其开发成功主要归因于有一个明确、清晰和强有力的政府控制体制。它依据坚实的政策环境,使专业规划者与企业很好地合作,它果断地执行了一些重大的政策和规划,才使新加坡有了今天的宜居环境。 新加坡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良好的绿化环境,这是基于三方面的原因。首先,规划部门精心编制了《绿色和蓝色规划》,这确保新加坡在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同时,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其次,新加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提出不同的绿化美化目标,保证与城市变化的方向相一致;此外,政府出台了诸如《公园与树木法令》、《公园与树木保护法令》等一批法律法规,要求所有部门都必须承担绿化责任,对损坏绿化的行为实行严厉处罚。 新加坡政府充分发挥其职能,实现“居者有其屋”。首先,政府设有建屋发展局,专门解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问题。新加坡的经济适用房称为“组屋”,政府对购买“组屋”人群的收入有一定限制。至于商品房,政府只根据政策批租土地。其次,为了让居民都能买得起房,新加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制定公积金制度;坚持“组屋”小户型、低房价原则;对居民购买“组屋”实行免税优惠措施等。另外,为了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建屋发展局在“组屋”的地址选择、样式设计及配套设施建设上都颇

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 市 设 计 论 文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 摘要 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内容,措施

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

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看下图

奥斯曼改造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内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 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 (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辽宁沈阳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辽宁沈阳 白菜发表于 2006-6-1 20:56:00 一、城市意象概念 1、城市意象 二战以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所占的空间迅速扩大,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密切关注。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明显地对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始于凯文·林奇,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了对城市的局部印象,叠加后则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形成共识。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性意象,顾朝林、宋国臣提出了城市的结构性意象主要是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象产生、发展、改变的影响;而另一类研究——评估性意象则重在研究人如何去感知、认识和评价环境。如人们对居住区的选择、城市“污点”研究等。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应该在城市设计中得以应用,作为城市规划获取相关社会信息的方法。 2、城市意象空间 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林奇的城市意象,创造性地将人的主观感受纳入城市形象的研究,以别过去只是由客观的判定;评估性意象是对人这一认知主体对城市意象的影响的更深入的研究;而城市意象空间则是对林奇结构性意象的延续,并融入了评估性意象的某些因素。因而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设计应在注重意象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为形成有特色的意象空间创造条件。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之中,对其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察和认知的过程。地理学在研究人们的这一认识过程、形成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支学科称为感应地理学[1]。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罗文索就提出了感知研究的方法[2]。此后,地理学家、规划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对感知环境的研究迅速展开。城市意象空间(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空间。),也就成为人们研究感知环境的新切入点,是城市地理学,尤其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以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 案例为例 2013级住建厅研究生班城市建设与规划专业张蕾 摘要: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为城市滨水区设计经典案例,我们将通过对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对于城市滨水区设计新的启发。 关键:巴尔的摩内港区城市设计滨水区分析启发 1。项目背景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它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这个港口属于马里兰州,向来是美国五大湖区、中央盆地与大西洋上联系的一个重要出海口. 巴尔的摩现在是美国经济发达的东北区的著名海港之一,港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它有纵深的港湾、口袋形的入口、很长的码头和适中的地理位置,港湾内潮差小,港区水深15米,航道深达20米,冬季最冷时也因受大西洋暖流影响从不结冰,不影响船只出入港口。目前港内已建成多处现代化防波堤和凸堤码头及深水泊位,密集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深入到港区,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当高.港

区北面靠近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一带有一些高大的烟囱直耸云霄,这里有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和冶炼厂,港区南部和西南部是造船、军火、机械工业和铁路站场集中的地区。铁路干线将工厂区与码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巴尔的摩市中心和内港区地图 2.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经济结构转型,重工业衰退,巴尔的摩市中心逐渐衰落。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空闲,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内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建和重建,内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与思考 黄喜楚 广西大学 土木工程系 09城市规划班 [摘要]通过对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天津桥园公园与伦敦湿地中心三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景观设计手法、特点,同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思考,为了形成城市废弃地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提供基本资料,为城市的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城市废弃地;对比分析;景观生态设计 1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 1.1背景 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海滨街道东部,东濒长江、黄浦江,西倚炮台山,南起塘后路,北至宝杨路,呈南北狭长地貌,占地面积40公顷。该地属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受季风环流分配并受冷热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台风季节最大风力9级,属非正规浅海潮,每日2次涨落。 现场北部为大型露天停车场;中部是由70年代钢渣回填堆积而成,目前是作为铁砂采砂场,对长江和黄浦江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污染,土壤亦不适宜直接绿化施工,需要改良处理。西南部为天然滩涂。东南为部队原有营房、靶场、仓库等用地。 原基地襟江带海,青山相依,公园拥有黄浦江、长江、滩涂、炮台山、长兴岛等众多的天然景观元素可资利用。 1.2历史沿革 雏形:曾是长江出海口冲击形成的平原。 近代:西南角为著名的吴淞口,是上海市的“水上门户”因借地形建成水师炮台,得名炮台

湾。 现代:成为钢铁厂钢渣回填滩涂的场所。

1.3景观生态设计 1.3.1景观策略 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 ——创造多重含义的景观 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的建设,在 于利用其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 基地地形、地貌的改造再利用,让人 们意识到环境更新所带来的生态回 归,以及悠久地域文化所带给后人的 精神启示。 本案突出展现生态改造及文化 重建的两大特色。 生态改造:尊重地貌、因地制宜取材造景,体现科学的生态发展观。 文化重建:历史特色军事文化的重建,唤起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追忆,并增加人们的国防意识,形成上海的一个具有特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来维护、热爱宝山炮台湾这片具有文化内涵的土地。 1.3.2规划目标 突出自然,创造有生命力、具有时代感、反映场地历史,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国防教育要求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型公园。 建设上海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区,是上海市宝山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景观节点。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她的建成是构建宝山区“一环五园”区域绿化网络,完善城市绿化系统的有序性和多样性、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的战略举措。 1.3.3设计理念 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创造多重含义的景观。 1.3.4技术手段建议 (1)废渣造景,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合理平衡土方,营造梯田、峡谷、山丘、湿地、岛屿等多样的园林竖向空间。 (2)突破防汛堤的传统概念,规划滨水景观道。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典案例

生态城市建设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目前,美国、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盟的一些国家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她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与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Ⅰ生态城市理论 一、生态城市概念 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谐关系的描述。《尚书》、《周礼》、《逸周书》、《孟子》、《荀子》、《论语》、《墨子》、《淮南子》等传世古籍蕴含着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如《周书》曰:“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更体现出的生态学哲理,对我国古代城市选址具有很大的影响,体现出三方面的内涵:其一,人与自然就是统一体,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其二,人应与自然与谐相处,不应与自然为敌;其三,自然就是有机体,应尊重自然,师法自然。这正就是现代生态城市观所倡导的。 现代生态城市思想起源于霍华德(Edward Howard)田园城市的概念。1898年英国的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改革的与平道路》一文中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就是城乡一体化,她认为“城市与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霍氏认为可供人们选择居住的三类人居磁场,一就是城市,二就是乡村,三就是城乡结合的田园城市,即“三磁”理论。她提出的理想城市就就是兼具城乡优点的“城乡磁体”——“田园城市”。 生态城市就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项目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概括来讲,它就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使城市既保持原有自然风貌又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建设成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区。生态城市就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产物,就是在对工业文明时代城市的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更为高级的人类生存空间系统,就是人类住区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社会与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所谓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简单地说就就是社会—经济—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蕴涵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与整体生态化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中,自然生态化就是基础,经济生态化就是条件,社会生态化就是目的。具体地说,自然生态化表现为: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保护生命支持系统,开发建设活动始终保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经济的生态化表现为: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交通与居住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与文明消费,推广生态产业与生态工程技术。对于经济增长,不仅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提高,提高资源的再生与综合利用水平,节约能源,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矿物燃料使用率,研究开发替代能源,提倡大力使用自然能源。社会生态化表现为:人们拥有自觉的生态意识与环境价值观,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及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有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接受教育、人权与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生态城市不就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就是一个与周围相关区域紧密相连的相对开放系统。它不仅包括城市地区,还应包括周围的农村地区。 生态城市的形成就是社会文明进化的结果,它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城市就是一个“进化”的定义,就是一个“动态目标”,或者说就是一个协调、与谐的进化过程。它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及要素间的协调、平衡,以不断提高其整体质量水平,目标就是城市整体功能的完善,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 二、生态城市的内涵

城市设计理论与典型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理论与典型案例分析 始于 1960 年代的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经历了大约 40 年的路程,在世界许多城市对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活力的恢复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了恢复和增强城市的活力,强化城市的特色和魅力成为城市设计必须追求的目标。今后的城市设计实践应从形式化的城市美思想脱壳为坚持人的尺度,实现具有生活感的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实践的反思与转机 从整体上看,城市设计不仅在专业领域,即使在市民阶层也得到了广泛的关心,尤其是大多数人已不再狭义地把城市设计只看作是与城市美和城市景观相关的一种手段,而认为城市设计是实现城市政策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方法。 城市设计的理念近几十年来在各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了 1980 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开发的同时必须考虑人居环境质量问题,从而提高了社会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在各地规划建设了许多商店街、步行道系统等高质量的外部空间。 最近,城市设计又迎来了新的转机。作为日本城市设计实践的先驱者横滨市近年正在探索“ 能够选择自身未来形象” 的可能性,并感到至今为止的城市设计多数没有考虑地域环境的特点,对全国各城镇几乎采取同一个开发模式,过于追求城市美即城市的审美性和效率性而缺乏建设具有生活感的城市的视点。 二、树立具有生活感的城市设计理念 城市空间应当按照人的感性为城市生活者复权,并按照人的尺度实施设计,恢复成城市市民活动的场所。这正是城市设计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 为此,近年处于转机的城市设计不拘泥传统的规划理论,坚持其出发点是人的尺度与具有生活感的城市规划视点,强调从形式化的城市美思想脱壳,实现具有生活感的城市设计。认为城市设计决不是环境的化妆术,而是与城市经营本质及与市民生活基础相关的环境资产保护和利用的策略。另一方面,作为支撑城市活动和城市环境舒适性的城市设计只有作为城市政策的一种措施,才会显示它的价值。在许多城市,城市规划理念已明显地由近百年来传统的以工业和流通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分析为依据实施城市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理念,逐步转向重视生活空间的规划理念。这样缺乏人气与活力的城市就可以变为具有生活感的城市。 三、重视城市特色与文化的城市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