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孢菇栽培技术问答

双孢菇栽培技术问答

双孢菇栽培技术问答
双孢菇栽培技术问答

双孢菇栽培技术问答

1. 双孢菇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用菌?

双孢蘑菇,也称蘑菇,洋蘑菇,是世界第一大宗食用菌。双孢菇属草腐菌,中低温型菇类,北方地区稻草、麦草丰富,气候也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以白色品种为主,俗称白蘑菇,来源于法国,其色泽纯白,外观好看,鲜食及加工罐头都很适宜,历来各国栽培甚多,其主要栽培模式为发酵料床栽覆土出菇模式。此外,同属草腐菌的栽培品种还有巴西蘑菇(也称姬松茸)、美国棕蘑菇等,其栽培利用的原料、栽培工艺基本和双孢菇无太多实质差异,可参考双孢菇的这些技术要点进行。

2. 双孢菇正常生长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双孢菇是粪生草腐菌,生长发育需要的碳素营养可通过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获得。可以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大分子的碳源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必须依靠其他微生物以及双孢菇菌丝分泌的酶将它们分解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后,才能吸收利用。

所需要的氮素营养主要由发酵腐熟后的牲畜粪便、微生物菌体等来提供。人工栽培时常用的氮源有尿素、铵盐(硫酸铵、碳铵等)、蛋白胨、氨基酸等。这里加的无机化肥在发酵过程中可被微生物吸收、转化为有机氮源。因此,各种农作物秸秆和各类粪肥,甚至化肥,均可做为栽培双孢菇的培养料。

双孢菇生长还需要一定的磷、钾、钙等矿质元素及铁、钼等微量元素。因此在配制培养料时还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过磷酸钙等化肥以及石膏、石灰以满足双孢菇生长发育的需要。

3. 双孢菇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1)温度。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2℃~24℃。25℃以上菌丝虽然生长很快,但纤细无力,且易早衰;32℃以上菌丝发黄,倒伏,以至停止生长。10℃以下,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4℃~16℃。低于12℃子实体生长缓慢;16℃以上,子实体生长快,但柄细长,皮薄,易开伞,质量差,产量低。

(2)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培养料含水量低于50%时,菌丝生长缓慢,绒毛菌丝多而纤细。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5%~70%;覆土含水量保持在18%~20%;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超过95%,菌盖易发生各种细菌性病斑;若低于70%,菌盖表面变硬,易空心、白心;低于50%,停止出菇,菇蕾会枯萎死亡。

(3)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线。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所以,双孢菇属于不喜光菇类。

(4)空气。双孢菇生长需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菌丝体、子实体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出菇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0.1%以下,否则子实体菌盖小,菌柄细长,易开伞。

(5)酸碱度。双孢菇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7.0~8.0。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0;覆土的pH值应在7.5~8。每采完一期菇喷水时适当加点石灰,以保持较高的pH值,可抑制杂菌孳生。

4. 双孢菇常用栽培配方有哪些?

(按100平方米栽培面积计)

(1)麦秸(稻草)1500公斤、干牛(马)粪1500公斤、尿素20公斤、豆饼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石膏粉40公斤、碳酸钙30公斤、硫酸铵15公斤。料的pH值8.0。

(2)麦秸(稻草)2250公斤、干鸡粪750公斤、尿素17.5公斤、饼肥7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碳酸钙40公斤、硫酸铵15公斤。料的pH值8.0。

(3)玉米秸1500公斤、干牛粪1500公斤、尿素25公斤、棉籽壳300公斤、磷肥40公斤、石膏60公斤、石灰50公斤。料的pH值8.0。

5.配制双孢菇培养料的原则与要求有哪些?

用于栽培双孢菇的主要基料有麦秸、稻草等秸秆和牛马粪、鸡粪等。栽培料的配制原则与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碳氮比例。双孢菇培养料的碳氮比发酵前为30~33:1,也可按培养料的含氮量1.5%来计算。通过微生物发酵后培养料的碳氮比为17~18:1(含氮量2%),正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发育。

(2)粪草比例。双孢菇为粪草菌,可依当地资源条件在配制培养料时调整草与粪的比例,7:3、6:4、5:5、4:6、3:7均可。但适当增加畜粪比例,有利于升温,有利于优化基质理化性状,有利于高产。

(3)配料数量。按干料计算,一般每100平方米实际栽培面积用料为250~4000公斤。用料多少与栽培效果具有以下相关性:①用料多,则料厚,单产高;用料少,则料薄,单产低。②料厚者,发菌时间相对较长,出菇时间相对较晚;而料薄者,则发菌时间短,出菇时间相对较早。③料厚者,料温较高,播种时间宜晚不宜早;而料薄者,料温较低,播种时间相对较早。④料厚者,菌丝量多,容易保持料温,有利于寒冷季节出菇;而料薄者,菌丝量少,不易保持料温,气温低时不易形成菇蕾,转入越冬期早。目前,国内栽培用料厚度多在20~25厘米。

(4)原料质量要求。①秸秆类。小麦秸、稻草、玉米秸、燕麦秸、大麦秸、禾本科杂草等,要求干燥、无霉变。小麦秸用前要压扁;稻草用前要切短;玉米秸用前要用铡草机切短、打碎,目的是有利于吸水、发酵和改善基质物理性状。②畜禽粪类。马粪、牛粪、鸡粪等均要提前收集晒干、粉碎,贮存好。一来有利于保存肥效,二来使用方便。凡在养殖厂外长期堆积已经发酵的畜禽粪,往往已经失效,不能使用。

③有机氮源。豆饼、花生饼、棉仁饼粉、菜籽饼、啤酒糟、麸皮等,用前都要晒干、防霉变。饼类要晒干粉碎;麸皮要新鲜;啤酒糟要晒干、粉碎、防霉变。④无机氮源和矿质肥。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等氮肥,要防止潮解和失效。过磷酸钙、石膏、碳酸钙、消石灰(或石灰)、钙镁磷肥等矿质肥,要存于低温、通风干燥处。

6. 用于栽培双孢菇的培养料如何进行预湿处理?

预湿就是使培养料含有适宜的水分,它既是堆制发酵中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酵解的需要,亦是蘑菇生长发育的水分需要。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秸秆预湿。通常开挖一沟槽,内衬塑料薄膜,然后往沟里放水(若预湿麦秸可在水中加入1%石灰,进行碱化处理),并加入少量畜禽粪,搅拌均匀后,把秸秆放入沟内水中,并不断拍打,使秸秆浸泡在水中,浸泡时间约1~2小时,待吸足水后捞出,沥去多余的水分,堆在另处。一般每吨干料应吸进1.5吨水,以秸秆含水量达60%~65%为宜。检查方法是:抽出几根麦、稻草,用手绞扭,以能见水渗出为宜。预湿后堆置2~3天。

(2)畜禽粪预湿。畜禽粪预湿操作一般在平地上进行。畜禽粪可单独预湿,也可把畜禽粪和饼肥混合预湿。也有的先把畜禽粪、饼肥和石膏干拌均匀,然后边翻拌边喷入适量杀虫剂。待覆膜24小时进行杂虫除螨处理后,再用清水(或0.5%石灰水)将混合料的水分调节到手握成团、手开即散的程度(切忌成块),使含水量达到55%左右。检查方法是:手抓一把牛粪,用力一捏,以能见水从指缝渗出而不下滴为宜。最后再在料周围喷洒杀虫剂,并盖好薄膜。预湿后堆置2~3天。

7. 预湿处理后的培养料如何建堆发酵?注意事项有哪些?

培养料建堆发酵的主要步骤如下:

(1)建堆场地。堆料场地要选择地势较高,靠近菇棚(房)和水源的地方。地面要平整、坚实,料堆周围开好排水沟,防止下雨泡堆,有条件的最好建成砖面或水泥地面。

(2)场地消毒。建堆前,场地要用石灰粉或3%~5%石灰水消毒,必要时可做杀虫处理。

(3)建堆方法。先在地上铺一层30厘米厚的麦稻草(以利底部透气),草上再铺一层厚约3厘米的粪,粪上再铺一层厚约8厘米的麦草,草上再铺一层厚约3厘米的粪……。这样一层草一层粪逐次上垛,各铺10层,直到堆高1.5米左右。最上一层由粪覆盖,堆的四边尽量上下垂直,顶部呈龟背形。整个料堆宽约1.8米、高1.5米,长度不限,但也不宜过长。

建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

(1)水分调节。建堆时的水分调节是原料预湿操作的后续和补充。一般从第四层草料开始,或补水,或补无机氮源水溶液(无机氮源总量的一半,另一半待第一次翻堆时补进)。将水喷到草料上,水量逐渐增大,以建堆后底部稍溢水为宜,以麦草含水量达65%~70%为准。

(2)无机氮源补充。按上述方法进行即可。需要注意的,一是切忌以固体形式加入;二是应多种氮源搭配,不宜采用单一氮源,以便于充分利用。

(3)料堆方向。以南北为宜,若东西向,往往造成南北两面干湿不均,冷热不均,尤其北风直吹堆腰,不利保温。

(4)料堆松紧度。堆垛时尽量做到外紧内松、底部透气。

(5)料堆覆盖。建堆后,外围应覆盖草帘或无纺布,以便于保温、保湿、透气、防晒。也可覆盖塑料薄膜,东西两边各覆一块,顶部留出20~30厘米的裂缝,下端与地面留出30~50厘米的隔离区,以利于料堆的通风换气,促进好气性微生物发酵。

(6)搭建顶棚。为了防雨、防晒,料堆上方最好搭建一个顶棚。

8. 如何对培养料进行翻堆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酵料翻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料堆的空气环境,排出废气,吸进氧气,以利于好气性高温有益微生物的继续活动,改善和提高堆肥质量;通过翻堆,促使培养料混合均匀、发酵均匀。

翻堆时,要先把表层干冷料扒到两边,将中间湿、热料抖散后放在底层和堆周边,再将干冷料放在中间,最后将原底层的厌氧冷湿料放在上部。如此几翻后,便可使堆肥受热一致、发酵一致。切忌搬家式翻堆。翻堆速度要快,防止料热过多散失。

室外一次性堆制发酵技术要点如下:

一次性堆制发酵料,一般翻堆次数为4~5次,各次的时间间隔为7天、6天、5天、4天、3天或6天、5天、4天、3天。翻堆的最佳时机一般掌握在堆温上升到最高后的次日或隔日,这就要求每天多点检测堆温。根据温度变化,确定适宜的翻堆时间。

(1)第一次翻堆:①调节水分,这是本次翻堆的重点。通常在翻堆前一天补足水分,待翻堆时再适量调节水分。堆肥的干湿程度以紧握料,指间有间断性4~5滴水为度。②把所有剩余的氮源加入进去。

③把配方中的钙镁磷肥和石膏加入进去。④堆温应达到70℃~75℃。

(2)第二次翻堆:①适当调节水分,切忌过湿,以紧握料,指间可挤出3~4滴水为宜。②把堆宽缩减10厘米,同时在中部每隔1米造个通气孔(先埋放一根木棒或竹筒,堆后再扒出即成),以利于料堆内外空气交换。

(3)第三次翻堆:①适当调节水分,以紧握料指间能挤出2~3滴水为宜。②调节料的酸碱度,要求达到pH7.5~8。通常三翻时加入碳酸钙。③料堆再缩宽10厘米并留透气孔。④三翻前在料周围喷杀虫、

杀螨药物,边喷边盖膜,覆膜杀螨虫6~12小时,并在翻堆过程中拔出鬼伞。

(4)第四次翻堆:①一般不再调水分,若料干必调的,一般喷洒0.1%多菌灵或克霉灵溶液,严防用生水。料的干湿度以挤出1~2滴水为宜。②加入过磷酸钙。③将堆宽增扩10厘米~20厘米,并造透气孔。

④翻堆前要喷药杀虫除螨。一般四翻过后,再堆制三天即可散堆入棚。

(5)第五次翻堆:属于前四翻不达标时的补充作业,也可能缘于没有做好其它准备工作而采取的补救翻堆。

9. 如何判断一次性堆制发酵料的质量好坏?

一看:粪被草吸收,无生粪团,不粘手,用手轻拉草即断,但不碎烂;含水率65%左右,用力攥料指缝间见水但不呈线性下滴。二闻:无氨、臭、酸等异味。三测:堆料pH值在7.2~7.5之间,含氮量在2%左右。

10. 什么是双孢菇发酵料的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是指配制双孢菇基料时分两步进行,即前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前发酵和上述建堆发酵步骤一样,时间一般为14天左右,翻堆3~4次,间隔时间为5天、4天、3天、2天,第三次翻堆结束后即可铺入床架(或集中发酵隧道)转入后发酵(5~7天)。后发酵是采用人为的办法使前发酵料堆温继续维持在58℃~62℃,持续6~8小时,这实质上是一个巴氏消毒的过程。经二次发酵的培养料双孢菇产量一般比一次发酵培养料产量可提高20%~30%左右。

11. 如何进行床架式后发酵?

进行床架式后发酵的主要步骤如下:

(1)铺料:前发酵结束后,马上趁热把料搬入菇房(棚)内床架上,一般料层厚度20 ~25厘米。堆放时要求疏松,厚度基本一致。铺完料后,地面打扫干净。

(2)自然升温和温度平衡阶段:培养料上床架后,关闭门窗,利用自身热量让料自然升温,室温控制在40℃~45℃。历时大约1~2天。

(3)加热升温巴氏消毒阶段:当室温40℃~45℃,堆肥温度55℃左右时便可通入蒸汽,尽快把室温升到57℃,料温控制在58℃~62℃,并维持6~8小时。杀菌过程不必通风换气,以免热量损失。

(4)控温腐熟阶段:巴氏消毒结束后,停止加热供气,将室温控制在40℃~45℃,料温控制在46℃~53℃,维持4~6天。

(5)降温整床阶段:控温发酵时间到达后,如果已经闻不到氨气味、料温已降到接近43℃应立即通风降温,在12小时内把料温降到30℃以下,转入整床播种。

12. 二次发酵的双孢菇培养料质量判定标准是什么?

经二次发酵的双孢菇培养料呈深棕褐色;腐熟均匀而富有弹性;在料内表面应有一层白色长毛菌,料内应有大量灰白色嗜热性微生物菌群;料疏松,秸秆类轻拉即断;含水量约为65%左右;pH值为7.5~7.8;有料香,无氨臭等异味;无病原菌和害虫;含氮量为1.8%~2.0%。

13. 发酵料温度不上升或上升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料温不上升或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如下:(1)选用了发霉变质或发过热的粪草,已经丧失了发热能力。(2)料堆太小或气温太低或风大致使料堆失水较多。(3)粪草比例不合理。(4)料堆内过于干燥或湿度过大。遇到以上情况时应提早翻堆,然后根据具体原因采取措施,改善不利因素。

14.双孢菇发酵料堆制过程中特别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双孢菇发酵料堆制过程中特别注意点如下:(1)每次翻堆都是在料温不再上升往下降时开始翻。(2)翻时要把上下里外全部翻均,粪草要抖松,促使均匀一致。(3)整个一次发酵过程喷水应掌握“一湿、二

调、三看”的原则,即第一次翻时水要加足,第二次适当加水分,第三次看料本身的干湿情况来决定是否加水。(4)垛要堆的整齐,堆边要垂直,堆顶为龟背形。(5)下雨时要用塑料布盖住,不下雨时可露天堆制。若有棚顶最好,可防曝晒、防雨淋。

15.双孢菇发酵料过熟会带来哪些问题?

双孢菇发酵料过熟会带来如下问题:(1)很大一部分营养成分被微生物消耗掉,因而降低了培养料的肥效。(2)秸秆腐熟成粉,培养料无弹性,通气性能差,不利于蘑菇菌丝生长。(3)过熟的培养料,常因堆制时间过长,易滋生病虫害,破坏培养料养分。(4)过熟的培养料,会积累多量的代谢废物,其酸碱度往往超出标准要求。

16. 如何检查发酵料中有无氨气和螨类?

氨气杀菌,螨虫吃菌,这是发酵料播种前必须除掉的两大祸害。一般来说,除虫螨从堆料三翻就开始除治。检查氨气可用pH 5.5~9的精密试纸,放在随时挖的料坑空间,周围不得碰到培养料。若pH值超过8表明有氨存在,可喷洒2%甲醛除之;若pH值大于9,表明氨重,绝对不行,可按每100平方米洒25~40公斤过磷酸钙细粉,再重新翻料整平料面,消除氨气。因为氨多必伤菌,也易长鬼伞,必须除之。检查螨类可用薄膜铺放在一处料面上,经过1小时左右,检查薄膜上是否附有螨虫。如果发现有,可喷洒1000倍的除虫菊酯或3000~5000倍的氯氰菊酯,密封24小时。严重时应采用磷化铝熏蒸,多层床架棚可按每平方米用1片,因产剧毒物质,严防密封不好而漏气,严防在家院菇棚中使用,严防未散完气而进菇棚操作,通过散气24小时后才可入棚。

17. 发酵料入棚前应该做哪些工作?

①地床翻新,阳光曝晒。整平地床(中间呈拱状),提前3天喷3%~5%石灰水(或先撒一层石灰粉,再用清水喷湿与地湿接通);喷一次杀虫剂。严防在地湿如泥时进行铺料。

②地铺玉米秸(不铺也可)。为了增加透气性,加快发菌速度,降低土层的降温影响,可以在地床上铺一层(1~2根厚)玉米秸。发霉的玉米秸不能用,扒去叶子,长度和地床宽度一致,先用5%石灰水浸泡24小时(浸泡时加入0.2%克霉灵),捞出沥去表面水,稍晒干。玉米秸铺好后撒一层石灰粉,以防霉变。也可在床面纵横挖沟,增加透气性。

③空棚消毒。每100平方米的棚用硫磺4斤,加0.5~1公斤干燥松木屑,混合均匀,稍泼点酒精,点火即燃,熏蒸消毒。空棚消毒应比进棚时间早一天,药品应分2~3处点燃熏蒸,以便于扩散各个角落。但一定要注意熏蒸24小时后开窗通风,散尽有毒物质,以防对菇造成污染。

18. 发酵料入棚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①入棚时间在清晨较好,速度要快。刮大风、下雨时不要入棚。

②入棚铺床。把发酵料均匀的铺在菌床上面,料厚20~25厘米左右,中间稍拱,稍微平整,不可压实,料的厚薄应基本一致。料层厚薄不均,料面高低不平,是造成发菌程度不一,从而造成串土速度不一,直至出菇不匀的首要原因。

③菇棚消毒。铺完料后,菇棚内外打扫干净,无用之物搬出菇棚外,关闭门窗和通气孔,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计算用量并进行熏蒸消毒。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和通气孔,进行通风换气至棚内无甲醛氨臭味,待测定料温无回升并稳定在28℃以下时(约需3天左右)便播种。

19. 播种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播种时间。播种时最好避开高温天气。阴天可整天播种,晴热天,最好安排下午4~5点种开始播种,争取当天播种完毕。

(2)温度。以棚温在22℃~25℃、料温在24℃~26℃为宜,最高不超过28℃,播种后应每天检查料

温,以防高温烧死菌种。

(3)菌种准备。将菌种瓶的外部用0.2%高锰酸钾溶液(或3%漂白粉或0.1%克霉灵)反复擦洗干净。去掉上部盖料层,再将菌种掰碎,但不能揉搓,更不可捏成单个麦粒,也不可损伤麦粒上的表皮菌丝。然后放入已消毒过的脸盆中,用时轻轻抓出。

(4)播种方法。播种量的计算是每平方米1.5瓶,若九月下旬播种应3瓶。适当增加播种量,发菌快,不污染,出菇早,产量高。先将菌种的三分之二散播在料面上,一定要均匀,然后用铁叉或竹尖轻轻抖动培养料,使麦粒菌种落入3~5厘米厚的料层中(相当于表层混播),把余下的另三分之一菌种散播在料面上,用木条轻轻拍动,使菌种紧贴料面,不能让菌种架空。播种后轻轻压实,既使菌种和料接触紧密,又要透气保湿。

20.播种后的发菌管理如何进行?

播种后2~3天内,菇棚(房)内以保湿为主,微量透风为辅;切不可一点不透风,门窗、透气孔等可半开半掩,少开多掩。通风孔可挂草帘或加上防虫网,做到保湿又透气。棚温以22℃~24℃为宜,料温24℃~26℃为好,尽快使菌种萌芽,又要严防菌种及料面干燥。

播种后4~6天,菌丝已开始或已长入培养料,应以换气为主,小通风为辅,适当增加通风量,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防止杂菌滋生。同时要检查菌种成活情况(若有的没成活可补播)和床面杂菌情况。发现毛霉污染要加大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控制发展;发现有绿霉点,可在霉点处摊上由石灰、粘土和漂白粉三合一的泥糊,控制其蔓延和传播。为了防止杂菌滋生,播种三天后,可在空中喷洒0.1%克霉灵溶液。喷时戴上口罩,减少吸入中毒。

播种后7~12天为发菌旺盛期,应以小通风为主,大通风为辅,促使菌丝快速纵横生长,发足、发壮菌丝。若生长不快,可用铁叉适当撬料,增加透气性,促进菌丝生长。当菌丝生长到料层二分之一时,一般进行撬料,以加快发菌速度。

播种后12~20天为培养料发菌后期,当菌丝长到料层三分之二时,即可及时覆土。“覆土晚一天,出菇晚十天”。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如果料层菌丝没有发好就急忙覆土,虽然出菇早,但产量却不高。

21. 如何选择双孢菇栽培的覆土材料?

双孢菇为覆土出菇型食用菌,不覆土、不出菇。覆土性状直接关系到产量高低、菇质优劣。国外多用泥炭土,既透气保水力又强,是蘑菇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国内多采用农田土。即取农田15厘米~20厘米以下的半活性、半生的土。过深的土不会高产(因土太贫瘠);表层土由于杂菌多、虫害多、草籽多也不宜用;含盐量超过0.4%的盐碱土也不宜用。如果有条件可以添加20%~30%泥炭土或10%粉煤灰,目前是为了增加土质的保水性、透气性、肥效性,或添加3%左右的发酵料(粉碎成屑状)或麦糠。

22. 覆土如何处理?

每100平米栽培面积应准备3~4方土。覆土使用前先用3%甲醛40公斤和1%的杀虫剂溶液40公斤进行消毒,杀虫,边翻边喷,然后覆膜消毒24小时。揭膜后,每1~2天翻一次,共翻3次,以便去除药味。覆土水分应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的程度,pH调到7.5左右。

23. 覆土时机如何掌握?覆土厚度是多少?

适宜的覆土时间,一般在播种后第15~20天,菌丝发到料层2/3~4/5时。

覆土时,要从菌床的一头开始。覆土放好后用木板刮平,切不可把覆土层压实。如果菌床高低不平,应随高就高,随低就低,不能用土找平。厚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覆土后,调水2~3天,使土层水分达到搓得圆,不粘手,手捏有裂口为宜。

24. 双孢菇出菇期管理要点有哪些?

(1)吊菌丝入土。覆土结束后,保持棚内温度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5天之内以虚掩门窗少通风为主,适当通风换气为辅,使料中菌丝尽快爬入土层。一般情况下,覆土后5天菌丝便可爬入土层。

(2)养壮菌丝。5天后通风量逐渐增大,同时避免再向土层喷水。保持棚内温度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

(3)原基和菇蕾形成。覆土后15~20天是管理的关键时期。当菌丝串土到覆土层2/3并且土层中有大量菌丝出现时,要及时加大通风量,将棚温调到16℃~18℃,料温降到15℃~19℃,同时在大通风1~2天后,喷一次结菇水,喷水量每平方米1~1.5公斤,分2~3天喷入,然后再大通风1~3天,再转入小通风。结菇水要喷到土粒捏的扁、搓得圆、不沾手为宜。这样约经3~5天便可在表土下0.5~1.0厘米的位置上形成米粒至绿豆大小的子实体原基和幼蕾。

(4)菇蕾生长。当幼蕾长到黄豆大小时,应喷一次保质水,每平方米约0.5公斤。此后,大约再经过4~6天,黄豆大小的菇蕾便可长到2.5~4厘米直径的等级菇。

一般来说,在出菇期间,土层湿度以达到土粒捏的扁、搓得圆、不粘土、落地不散、水又不能漏进料内为标准。

25.双孢菇何时采收?采收后又该如何管理?

当菌盖长至3~4厘米,菌盖未开伞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要配备一把不锈小刀和塑料桶,采下蘑菇后及时切掉带泥的菇根,保持洁白,不开伞,无泥根。同时,特别要注意对采下的子实体轻拿轻放,以防碰伤后褐变,影响产品质量。

当采收完第一潮菇后,应及时整理床面,剔出菇脚和老菇根,并用细土将空穴填平,并及时喷水保湿转潮,进行下次出菇管理。

26. 为什么双孢菇会出现死菇?如何防治?

死菇是指菇床上的小菇萎缩、变黄,最后死亡。有时甚至成片或成批死亡,严重影响产量。造成死菇的主要原因有:通风不良,相对湿度在95%以上,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小菇蕾被闷死;菇棚温度过高,连续几天出现22℃以上的高温,因导致营养倒流而死亡;喷水过多“淹死”;因出菇部位高、出菇过密,营养供应不上,可使部分小菇死亡;喷药次数多,量大,菇蕾因药害而死亡。

防治方法:春季后期气温升高要注意菇棚降温;覆土调水阶段,尽量压低出菇部位,避免出菇过密;高温时期注意改善通风状况,防止料层积水。

27. 双孢菇常见畸形菇有哪些?如何防治?

双孢菇畸形菇实际上是由于生长环境不适宜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常见畸形双孢菇种类如下:

(1)不规则、小盖长柄和瘤状突起病菇。不规则型的病菇是由于覆土过厚,细土过多,土质过硬;小盖长柄菇是由于菇棚温度高,通风不良造成的。防治方法:覆土时间勿过迟,注意水分调节,勿使菇棚内温度超过16℃,并注意通风降温。

(2)硬开伞。子实体尚未充分形成前,菌盖和菌柄分离、裂开,暴露出浅粉红色的菌褶(不符合商品菇要求)。发生原因:①培养料过生、过薄、过干;覆土薄,出菇密度大造成的。②由于气温急骤下降或昼夜温差过大(10℃以上),造成料温和室(棚)温的较大温差,菌柄和菌盖生长不平衡而造成的。防治方法:培养料要适度腐熟,并保持一定湿度;覆土不能过薄过干;防止出菇过密。

(3)地雷菇。菇蕾在覆土层的下面或培养料内形成,不断长大后破土而出。菇体粗大,菌盖不圆整,或菌柄长,或菌柄极短,往往伤害上面生长正常的小菇蕾。多在出菇初期发生。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培养料过湿或料中混有泥土。②覆土后,通风过多,气温偏低,抑制了土层串菌,导致下部提早结菇。③覆

土层上干下湿,导致菌丝在覆土下面打结出菇,使结菇部位过低。④基内菌丝型的菌种比气生型菌种较易产生地雷菇。防治方法:培养料不能过湿;注意覆土调水,调水后注意减少通风量。

(4)空柄白心菇。菌柄中空和髓部变白。发生原因:由于蘑菇数量较多而覆土水分又不足(土干),正在迅速生长的子实体往往得不到充足水分,便产生白色的髓部,直到菌柄中空,严重影响蘑菇质量。

此外,还有薄皮菇、红根菇、锈斑菇等等,都与覆土薄、湿度过大等因素有关。

28. 双孢菇水锈斑产生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双孢菇水锈斑是指子实体表面出现铁锈色斑点,它仅发生在子实体的表层,不向内部扩展。此症状是由于菇棚空气相对湿度达95%以上,子实体表面水分蒸发很慢,长期积水造成的。防止方法:喷水时和喷水后,菇棚必须适当通风,避免菇体形成水珠;勿用带有铁锈色的土壤进行覆土。

29. 什么是双孢菇菌丝徒长?如何防治?

双孢菇菌丝徒长在制种期表现为气生菌丝过多、生长过旺;覆土发菌期表现为气生菌丝不断钻出土面并在土层表面密结成菌被,俗称“冒土”。发生原因:①菌种发生菌丝徒长的,主要原因是氮源营养过剩,料含水量偏高。②覆土冒菌丝的原因主要是覆土偏湿、偏细以及菇棚通气不良、空气相对湿度过大。防治方法:生产原种、栽培种的培养料氮素不要超标;出菇菌丝徒长“冒土”后,菇蕾未形成时,可用刀耙破菌皮”,同时加强通风换气管理。

30. 利用棉秆栽培双孢菇关键技术要点有哪些?

棉秆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与玉米秸、稻草、麦秸相比,棉秆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6.5%,且粗纤维含量丰富,也是栽培食用菌的优质原料。利用棉秆栽培双孢菇,有两个关键技术问题:一是棉秆加工问题;二是栽培料配方问题。其他过程和利用麦秸、稻草做主料栽培双孢菇基本一致。

棉秆由于枝杈较多,内部坚硬,外有皮层,若想将其变为栽培双孢菇的原料,必须解决破碎的规格和工艺问题。具体解决方法就是:采用专用破碎设备,将棉秆加工成长10厘米左右、片段状碎料。加工的时间以12月份为宜,因这时棉秆比较潮湿,内部含水量约在40%左右,加工的棉秆合格率在98%以上。如棉秆放置时间长太干燥,需要喷湿后再加工,否则会有大量粉尘、颗粒、棒状料出现,影响栽培料质量。因棉秆营养成分、硬度与麦秸和稻草有很大差别,不能照搬用麦秸和稻草种菇的配方,应结合双孢菇正常生长的营养要求和棉秆的营养特点,尽可能为双孢菇的快速、健壮生长提供最佳的、营养成分俱全的完全营养基质。常用配方为:每100米2面积用料(干重):秆棉2500公斤,牛粪1500公斤,鸡粪250公斤,饼肥50公斤,硫酸铵15公斤,尿素15公斤,碳酸氢铵10公斤,石膏50公斤,轻质碳酸钙50公斤,氯化钾7.5公斤,生石灰97.5公斤,过磷酸钙17.5公斤。

编写单位: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联系电话:0311-********

玉米芯双孢菇种植技术

玉米芯双孢菇种植技术 一、栽培料的堆制发酵 (各地根据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堆制发酵时间) 1.前发酵技术。一次发酵一般堆制时间22天左右,翻堆5次, 主要包括发酵料的预湿、建堆、翻堆等技术环节。 (1)预湿。为使玉米芯和牛粪充分吸水,建堆前3天进行预湿。 预湿方法可采用在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面上把玉米芯铺在底层,上面 盖牛粪,根据场地大小堆制成高1.0米左右,长宽不限的大堆,每 天在上面淋PH值8.5左右的石灰水,直到底部有水溢出,以使料充 分湿透。 (2)建堆。发酵场地选择地势较高,近水源而且靠近菇房的地方。最好场地路面硬化,以防止泥块在堆制过程中混入培养料。堆宽 2.0米,高度1.5米,长度不限,料和牛粪应尽可能混合均匀。如 果料偏干可在堆制过程中充分加水。建好后第二天开始测温度,正 常堆温在第三天应升到70℃,如果达不到应及早查明原因及时补救。 前发酵结束后优质培养料的判断标准是培养料呈黑褐色,玉米芯充分变软,手握不扎手有光泽,稍干的培养料可看得见白色的放线菌。培养料含水适中,手握时可有5-6滴水滴落,含水量在70%左右。有少量氨味和淡淡的清香味,不酸不臭。PH值8.0左右。 2.后发酵技术。趁热将前发酵结束的培养料运到床架上,密闭门窗,利用锅炉或改造好的油桶将热蒸汽通入棚内,当温度上升到63℃左右时压火控温,必要时通入新鲜空气使之冷却,使温度控制在60℃左右维持12-24小时。白天一般能维持这一温度,关键是晚上一定 要不断地通入适量热蒸汽。当温度降低到50℃左右时维持5-7天, 最后通风降温,使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残留的氨气排出。料温 降低到28℃以下时铺料播种。

双孢菇覆土技术要点

双孢菇覆土技术要点 一、覆土时间:待菌丝长到床底,竹竿两侧并明显见白色菌丝时,方可覆土。 二、覆土前准备: 1. 覆土原料配方:100m2种植面积用土 2.5m3(约3吨)、石灰100斤、谷壳150斤、多菌灵1斤、钙镁磷肥50斤。 2. 覆土原料准备:覆土前三天,取地表20cm以下土,剔除石子等杂物,铺成80cm厚;然后将石灰、钙镁磷肥、多菌灵、谷壳均匀洒在上面,用锄头翻土1次,混合均匀,再挖穴灌水,浸1天后直至湿度均匀一致,边翻边用锄头搓,使谷壳与土充分掺合,谷壳表面明显有土沾附,用铁锹铲到一起形成一个堆,第二天覆土备用。 3.床面整理:覆土前一天,用手将菇床料面轻轻搔动、拉平,再用木板或手将料面整平整(床面仍然呈瓦背形),以便覆土厚度均匀一致。 三、覆土 1. 先按每350㎡用天王(100毫升装)和螨帮(80毫升装)各1瓶混合后,兑水350—400斤均匀喷洒在培养料上;再将葡萄糖(4-5斤/100m2)用细砂混合均匀后洒在培养料上。 2. 用钉耙很薄很薄地抓堆置的土,将大坨抓散,再抓到小撮箕里,双手掂撮箕从每个床宽的中线向床沿簸撒,一般簸3-4下到床沿,然后用手将表面抹平,不可按压,以免土层板结。

3. 覆土厚度:2.5-3cm 4. 从顶层到底层依次覆土,若土掉在地上可以捡起再用。 5. 土含水量:半干半湿,用手捏可成团,撒地可散。 四、覆土后管理 1. 当天覆土后,当晚关窗一晚,第二天8-10点开窗,洒水5-7斤/m2,然后通风4天4夜,再在下午洒水1斤/ m2,晚上10点关窗,以后不再开窗直至菌丝长到土面(约7-8天)。 2. 菌丝长到土面后,及时补细土直到看不到菌丝为止,关闭门窗直至菌丝长出细土表面(约7-8天)。所用细土为上次覆土剩下的,在覆土前三天应喷湿,湿度与上次覆土湿度一样。若重新取土,同样按比例加谷壳、钙镁磷肥、多菌灵、石灰。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都是白色变种,主要适用于卖鲜品,或加工成罐头。 双孢菇的菌肉肥嫩,并含有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种氨基酸类物质,所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干菇中含蛋白质36—40g、脂肪3.6g、碳水化合物31.2g、磷718mg、铁188.5mg、钙131mg、灰分14.2mg、粗纤维6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Vc,尼克酸等,由于它的营养比一般蔬菜高,所以有“植物肉”之称。 双孢菇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免疫作用,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中医认为双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 双孢菇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距今约有300年。我国人工栽培在1935年开始试种,栽培1m2双孢菇需要投入10元左右,可产双孢菇5—8kg。经济效益很好。 双孢蘑菇的栽培工艺流程为:栽培季节和菌种准备→菇房与菇床设置→配料→前发酵→后发酵→铺料播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一)栽培季节安排 我国的蘑菇生产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十分明显,因此,合理地安排栽培季节是生产成功的首要条件。确定蘑菇的栽培季节,必须遵循两个原则:第一,要根据蘑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所要求的最适温度范围;第二,要根据栽培地区全年气温的变化,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气象条件。 (二)菇房设施 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菇房,其基本条件都必须符合以下要求:菇房应具备良好保温﹑保湿性能和通风换气条件;菇房大小要适宜,使之能合理利用空间,便于管理,并可避免室外气温变化对室内温度造成较大的波动;要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便于拆卸﹑清洗﹑消毒,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床架要南北向排列。菇房栽培体积(空间)的利用率约为10%~11%,菇房面积的利用率约为20%~22%。即1000 m3体积的菇房,有效栽培面积在200~220m2。床架不论采用何种材料,均应方便生产结束后进行处理。每季菇结束后都要彻底清理和消毒,特别是老菇房尤为重要。 (三)双孢蘑菇的培养料的配方 双孢蘑菇是典型的腐生真菌,通常发生在腐熟的粪草有机质上,因此又被称为草腐菌或草生菌。但严格地说,它不是草生菌而是粪生菌,畜粪的含量和质量则是决定双孢蘑菇产量至关重要的因素。蘑菇培养料的重要构成是畜粪和草料,培养料必须有足够的数量和良好的质量。从理论上讲,生产1000g蘑菇需要220g干物质,其中90g干物质构成蘑菇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和残留在堆肥内的菌丝,130g干物质作为能源被消耗。在高产菇房中,培养料中畜粪、草料一般每平方米约35~45kg,培养料的厚度要达到18~20cm。培养料的质量主要

蘑菇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技术 我国栽培的蘑菇多是白色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分,被誉为“人类健康食品”、内销、外销量均很大。因此,大力发展蘑菇生产,对发展农村副业,增加收入,有很大的作用。 一、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床宽1.2米,横档以毛竹或杂木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参考以上条件,各地可根据情况,利用简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水增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双孢菇种植环境要求

双孢菇种植环境要求 1、养料 双孢菇是一种粪草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 (麦秸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 2、温度 温度是双孢菇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双孢菇的生长大致分为菌丝体、子实体、孢子形成和萌发四个阶段 菌丝体生长阶段:温度范围5―33度,适温范围22―25度,致死温度为34―35度。 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范围4―23度,适温范围16―18度,温度高于20度,子实体生长快,个体小,重量轻,肉质疏松,菌柄细长,易产生薄皮菇,品质差。温度低于12度,子实体生长慢,个体大,肉厚,出菇少,产量低。 孢子形成阶段:适温范围18――22度。 孢子萌发阶段:适温范围在24度左右。 3、湿度 双孢蘑菇子实体和菌丝体均含有90%以上的水分,因此水分是影响蘑菇生命活动又一重要因素。双孢菇整个一生所需要的水分来自培养料、覆土和空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水份含量在62―65%,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覆土层含水量在18―20%之间。子实体生长阶段培养料水分在62―65%,菇棚空间相对湿度提高到90%,但要注意,相对湿度超过95%,易发生细菌性疾病,低于70%,菇盖上易出现鳞片,甚至龟裂,影响商品价值。 4、光线 双孢蘑菇是厌光性菌类,除原基形成时需要微弱光刺激外,在整个生长阶段均不需要光线。光线暗,子实体洁白;光线过亮或直射光太强会使菇体表面发黄变褐,品质下降。 5、空气 双孢蘑菇是好气性菌类,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阶段都需要充足的空气。在菌丝体生长阶段,菇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1―0.5%之间。子实体原基形成和生长期间,二氧化碳浓度宜在0.03―0.1%之间,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5%时,就会抑制子实体分化。所以菇棚要注意通风换气,以排除有害气体。 6、PH值 PH值对双孢蘑菇生长影响也很明显。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范围PH5.0―8.0,最适ph7.0。

双孢菇栽培技术问答

双孢菇栽培技术问答 1. 双孢菇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用菌? 双孢蘑菇,也称蘑菇,洋蘑菇,是世界第一大宗食用菌。双孢菇属草腐菌,中低温型菇类,北方地区稻草、麦草丰富,气候也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以白色品种为主,俗称白蘑菇,来源于法国,其色泽纯白,外观好看,鲜食及加工罐头都很适宜,历来各国栽培甚多,其主要栽培模式为发酵料床栽覆土出菇模式。此外,同属草腐菌的栽培品种还有巴西蘑菇(也称姬松茸)、美国棕蘑菇等,其栽培利用的原料、栽培工艺基本和双孢菇无太多实质差异,可参考双孢菇的这些技术要点进行。 2. 双孢菇正常生长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双孢菇是粪生草腐菌,生长发育需要的碳素营养可通过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获得。可以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大分子的碳源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必须依靠其他微生物以及双孢菇菌丝分泌的酶将它们分解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后,才能吸收利用。 所需要的氮素营养主要由发酵腐熟后的牲畜粪便、微生物菌体等来提供。人工栽培时常用的氮源有尿素、铵盐(硫酸铵、碳铵等)、蛋白胨、氨基酸等。这里加的无机化肥在发酵过程中可被微生物吸收、转化为有机氮源。因此,各种农作物秸秆和各类粪肥,甚至化肥,均可做为栽培双孢菇的培养料。 双孢菇生长还需要一定的磷、钾、钙等矿质元素及铁、钼等微量元素。因此在配制培养料时还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过磷酸钙等化肥以及石膏、石灰以满足双孢菇生长发育的需要。 3. 双孢菇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1)温度。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2℃~24℃。25℃以上菌丝虽然生长很快,但纤细无力,且易早衰;32℃以上菌丝发黄,倒伏,以至停止生长。10℃以下,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4℃~16℃。低于12℃子实体生长缓慢;16℃以上,子实体生长快,但柄细长,皮薄,易开伞,质量差,产量低。 (2)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培养料含水量低于50%时,菌丝生长缓慢,绒毛菌丝多而纤细。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5%~70%;覆土含水量保持在18%~20%;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超过95%,菌盖易发生各种细菌性病斑;若低于70%,菌盖表面变硬,易空心、白心;低于50%,停止出菇,菇蕾会枯萎死亡。 (3)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线。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所以,双孢菇属于不喜光菇类。 (4)空气。双孢菇生长需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菌丝体、子实体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出菇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0.1%以下,否则子实体菌盖小,菌柄细长,易开伞。 (5)酸碱度。双孢菇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7.0~8.0。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0;覆土的pH值应在7.5~8。每采完一期菇喷水时适当加点石灰,以保持较高的pH值,可抑制杂菌孳生。 4. 双孢菇常用栽培配方有哪些? (按100平方米栽培面积计) (1)麦秸(稻草)1500公斤、干牛(马)粪1500公斤、尿素20公斤、豆饼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石膏粉40公斤、碳酸钙30公斤、硫酸铵15公斤。料的pH值8.0。

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

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 双孢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味道鲜美等特点,长期使用有疾病、延年益寿之功效,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近几年我县发展双孢菇很快,但在双孢菇生产中,由于技术水平、生产管理等原因,我县的双孢菇生产并未取得希望的辉煌。现将双孢菇生产中的几个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一、双孢菇栽培中冬前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播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只在料面生长及出现萎缩现象。这是由于菇房内的温度、通风情况及湿度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若培养料表面偏干,可及时喷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溶液;如料过湿则要加强菇房通风;当菇房内气温较高时要采取降温措施,使其达到适宜的温度范围;当菇房内有氨臭味时,要及时加大通风量,在培养料面戳洞,排除氨气。 2.覆土后菌丝体徒长。播种后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生长致密,常冒出土面,形成一种致密的不透水、不透气的“菌被”层。主要是由于高温、高湿导致菌丝体徒长。防止菌丝“结被”的措施是当菌丝长出覆土层时,加强菇房内通风,降低菇房内温度、湿度,并及时喷“结菇水”,以利原基的形成。喷水不要太急,要在早晚凉爽时喷水。一旦发现菌丝徒长,要及时用小刀或竹片挑掉菌被。 3.覆土层菌丝退化。覆土后3~5天菌丝不上土,呈灰白色,细弱,严重者料面见不到菌丝,甚至料面发黑,这是菌丝萎缩所致。原因是覆土后喷水过多过急,造成缺氧而使菌丝窒息萎缩。应立即停止

喷水,加强通风,以利于菌丝恢复爬土。 4.薄皮菇。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因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出菇密度过大,营养供应不上,容易出现薄皮菇,其产量低,质量差。为避免这种现象,应在喷水期间加强通风,适当增加培养料和土层的厚度,加强出菇期间水分和温度管理。 5.空心菇。主要是由于出菇期间水分管理不当造成的。在出菇期间,菇房温度高,湿度过低,菇体水分蒸发快,迅速生长的子实体得不到水分补充,就会在菇柄产生白色疏松的髓部,甚至在菌柄中产生空心;有时也会因气温低,子实体生长缓慢,在床面因停留时间过长而形成空心菇。为防止出现空心菇,应在双孢菇盛产期间,加强水分管理,及时喷水,并适当进行间歇喷重水,同时也要注意温度的调控。 6.硬开伞。当气温变化幅度大,昼夜温差达10℃以上,加之菇房内空气温度低和通风过多时,易使正在生长未成熟的子实体开伞或出现龟裂。为防止幼菇提早裂开,当外界气温下降时,要保持菇房温湿度稳定,并撬松土层,断裂土层老菌丝,促使萌发新菌丝,保持床面适当含水量。 7.锈斑菇。子实体出土后,菌盖表面生产褐色铁锈斑,虽未长入菌内,但降低了双孢菇的品质。原因是喷水后未及时通风。由于空气湿度过大,菇表面水分蒸发慢,上面出现小水滴,时间一长,形成褐色铁锈斑点。应保持菇房空气清新,喷水后及时通风散湿。 二、双孢菇越冬期间的管理技术 1.打扦戳洞菌床越冬时,首先应对菌床进行一次打扦措施,以

双孢菇种植技巧

双孢菇种植技术_双孢菇种植技巧 建造菇棚 1、简易地棚式:说明:实验性种植,100-200平方,投资3000 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的简易小棚,不搭设立体棚架,直接地面栽培。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2、塑料大棚式: 说明:实验性种植,500平方左右,投资2万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塑料大棚,搭设立体棚架,每层高 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 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3、旧房屋改造式: 说明:实验性种植,根据房屋高度搭设立体棚架,根据种植面积计算投资金额,一般每平方3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废旧厂房、废旧农舍、废旧地瓜大屋窖、废旧防空洞等,根据实际情况搭设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 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4、标准菇棚式: 说明:建设框架式温室大棚或者房屋式菇棚,属标准化、规模型模式。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实行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由技术员自己生产栽培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5、企业化生产模式: 说明:属资金雄厚的或者国家投资的项目,可以不分季节实现全年种植。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机械化备料上料。 第三步:标准化生产菌种,采取控温方式,全年工厂化栽培。 菇棚管理 降湿后覆土很快失水,一般含水率可达20%以下,甚至更低,至春季气温回升后含水率可降至10%左右,土面发白呈松散状。停止用水后喷洒“赛百09”300倍液,以后每隔15天喷一次。喷施5%氯氰菊酯乳油100倍液,杀灭残存害虫,棚外地面解冻后每隔10天喷施一次。撒施灭鼠药,防治老鼠危害菇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安装水温空调,升温至15℃左右,这样就能在冬季源源不断的产出鲜菇供应市场。 原料配方 牛粪的晾晒不是高深的学问,各地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根据季节的不同,灵活运用晾晒方法,归根结底是把牛粪晒干成饼状以便储存。 1、100平方米双孢菇备料配方标准

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菇体洁白如玉、圆正漂亮、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奇特的食疗保健作用,是世界食用菌产量中居首位的食用菌种类,占食用菌总产量的32%。我国是世界双孢蘑菇生产和出口大国,2002年总产量约为40万吨,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年出口量近30万吨,居第一位。 1 栽培设施 图1 4种不同类型设施简易图 根据设施特点和栽培实践,在永昌双孢菇反季节生产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设施:西北型节能日光温室(A);一面坡简易棚(B),跨度7米、后墙高3米、墙厚1.5米、无后屋面,其它建造参数与日光温室相同;半地下式一面坡简易温棚(C),地面下挖0.5米、后墙高2.7米、其他建造参数与一面坡简易棚相同;半地下式地槽(D),地面下挖1.0米、跨度7米、后墙高1.8米、厚1.5米,前墙0.8米、厚0.6米、屋面为琴弦结构、在前墙处每隔5米挖一0.3米×0.3米的通风口,后墙离地面1.3米高每隔5米与前墙错开挖一0.3米×0.3米的通风口。 2 栽培季节 春夏栽培:4月堆制培养料,5月播种,6月中下旬开始出菇,至10月底清棚。

3 培养料的堆制 3.1 配方(以每平方米为例) 麦草牛粪培养料 干麦草17.5公斤、干牛粪17.5公斤(或用其它干畜代替)过磷酸钙0.35公斤,石膏粉0.35公斤,石灰0.6公斤、尿素0.17公斤,油渣1.4公斤,水适量。 3.2 备料 3.2.1 畜禽粪使用前应晒干,打碎过1.0厘米规格的筛子。 3.2.2 草料要求新鲜无霉变,麦草最好选用轧碾草,脱粒草要碾压处理,使其茎秆破裂变软有利于吸水和发酵。 3.3 建堆 预堆三天后,在堆料场地用石灰粉画出宽2.3米的堆基。先铺一层草料,厚约30厘米,然后在上面铺一层粪,以盖没草层为度,粪层上面再铺30厘米厚的草,草上再铺一层粪,如此一层草一层粪逐层向上堆积,总层数约10-12层,高1.5米左右,辅料按“下层不加,中层少、上层多”的原则分层撒铺于各草层,其中尿素尽可能多加,石膏、过磷酸钙各添加总量的1/3,水份缺乏时可酌情加入。建堆时注意堆形四边垂直,整齐,料堆顶部做成龟背形,并用牛粪覆盖,增加上层压力,发酵效果好,雨天注意盖薄膜防雨,雨后及时揭膜,以利通风发酵。 3.4 翻堆 3.4.1 翻堆应掌握的原则 翻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粪草的多次翻动,把外部干燥冷却层与内部好气发酵层和底部厌气发酵层的粪草互换位置,以促进微生物的分解活动,进行物质转化,是堆制优质培养料的关键工作。 3.4.1.1 水分调节 采用“一湿二润三看”的原则,即第一次翻堆时水分要加足,第二次翻堆时适当加些水份,第三次翻堆时要看料本身的干湿来决定是否加水,以后翻堆不可再加任何形式的水分。 3.4.1.2 温度控制 在整个发酵期间,堆温高低标志着发酵的好与坏,在前三次翻堆时间内温度都应达到

双孢菇原种及栽培种生产要点

双孢菇原种及栽培种生产要点 麦粒培养基的配制 配方与处理:麦粒100公斤,发酵后干贮粪草或糠壳10~20公斤。碳酸钙或石高粉1~2公斤。 麦粒营养丰富,菌丝生长旺盛,为防止菌丝活力早衰,每100公斤麦粒中加放硫酸镁5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效果较好。麦粒颗粒饱满表皮厚,无虫蛀破粒,一般以经过休眠阶段的隔年陈麦浸泡效果好,吸水软化快。 将麦粒浸入1%~2%的石灰水中浸泡,水面要高出麦粒10~15厘米,并经常搅拌,捞去浮粒浸泡时间随水温高低灵活掌握。以麦粒内部浸至无白心时为准,一般水温在26摄氏度左右时大约需浸12~14小时。浸好的麦粒捞出沥水,再倒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吹晾,待麦粒表面水分适度收干后,便可拌入预湿的粪草填充粒、石高粉等。按着装入菌种瓶内麦粒吸水量控制的标准是:每100公斤麦粒吸水吹晾后,湿重达136~140公斤为度。 也可将麦粒用清水浸泡8小时左右,再转入沸水中煮,煮沸15~20分钟。当麦粒熟透(无白心)不破不烂时,捞出沥水进行摊晾,待麦粒表面水分收干适度时,再按上述方法配料。此法麦粒待水均匀对发菌有利。 麦粒吸水调湿后含水量必须适度。含水过低,质地硬、菌稀穿透难、繁殖数量少、播种后易染菌;含水过高,质地软泡、灭菌时易破裂、淀粉渗出糊状、易使麦粒粘结成团、菌丝蔓延后会产生菌被现象。

此外,填充料预湿后的含水量应与麦粒含水量接近。 填充料或叫封口料、导引料、过桥料等。能固定谷粒培养基,缩小谷粒之间空隙,从而有利于种块定植吃料封面,有利菌丝均匀蔓延生长,避免了谷粒松动后造成的菌丝断裂或产生菌被等现象。常用的填充料有粪草、泥土、谷糠、谷壳等。填充料用量约占谷粒培养基的10%~20%。一般要求较碎较短,最好是经过研制发酵,配制混合时,其须湿后的含水量要求谷粒含水量相对一致。发酵干贮的填充粒不霉变。过长过粗的材料需粉碎、粪草要在麦粒吹晾前4小时左右,用石灰水清水预湿,PH8左右。含水量为55%预湿好的粪草用其一半作填充料与麦粒、石膏粉等合拌匀后装瓶,再将一半粪草作基质表面封口料使用。 麦粒培养基分装时要上下震动,以利基质结合相对紧实,分装结束后不必打洞并可按常规灭菌,冷却后结入种源,此法省工方便,是麦粒培养基大生产时常用的方法。 灭菌时间:麦粒结构紧实,热穿透作用慢,灭菌时间要长,灭菌方式以高压灭菌效果较理想。通常1.5千克压力保持3小时以上,常压灭菌100摄氏度时保持10~12小时以上。 棉籽壳培养基的配制 棉籽壳是颗粒型结构原料,其营养成分合理。菌丝不易徒长,是食用等菌种广泛采用的培养材料,用棉籽壳作培养基生产蘑菇菌种。一般1瓶棉籽壳菌种可代替2~2.5瓶粪草菌种使用,蘑菇制种采用发酵棉籽壳作培养基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循环经济之牛粪种植双孢菇

循环经济之牛粪种植双孢菇

循环经济之牛粪种植双孢菇 一、双孢菇的价值和效益。双孢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鲜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的美称,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种植双孢菇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实践证明,栽培1平方米双孢菇,投资10元左右,一般可产鲜菇10-12公斤,按每公斤售价3元计算,每平方米可收入30元左右,且栽培方法比较简单。 二、双孢菇的特性。双孢菇(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适合其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养料:合理的养料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中除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 温度: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4-32℃,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5-25℃,最适温度为14-18℃。 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为16-20%。

菌丝体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过干或过湿的环境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酸碱度(pH):双孢菇生长环境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为7-8,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土粒的pH值应在8-8.5之间。每采收完一期菇后喷施加入少许石灰的石灰水用来保持pH值和抑制杂菌滋生。 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 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光照,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可以生长,但不能强光照射。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且容易畸形,导致商品价值差而产生损失。 双孢菇鲜食最佳,不宜久放,规模种植时可做成罐头出口换汇。大面积发展双孢菇,必须考虑深加工问题,否则产品积压变质就会造成损失。 三、牛粪的准备。种植双孢菇用的牛粪以干牛粪为好,牛舍建设的时

双孢菇出菇期的管理技术

双孢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市场较广,种植的人也比较多,而在种植过程中,双孢菇的出菇期管理极为重要,关系到双孢菇的产量和品质。那么对于双孢菇出菇期该怎么管理好呢? 1、水分管理 食用菌生产中水分管理时非常重要的,覆土层的调水是水分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技术环节,可以采取两种管理方法。一是采取喷雾方法,使得覆土层不是湿透而是洇透,1-2天能时覆土层达到最大持水量,这种方法对于菌丝影响较小,适合粘性土壤。第二种就是重打结菇水,采用的是浇洒方法,一次给足水,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刺激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快速转化,适应理化性状较好的覆土材料。 2、温度管理 在双孢菇出菇期棚室温度需要一直保持在11-20度之间,这是子实体最佳适宜生长温度,几乎不需要任何的调控,即可正常生长。而随着温度的降低,应该加强保温措施,可以采取覆盖保温膜、中午通风进行调节。近些年有些农户采取烧火墙、土暖气等办法,效果也很不错,低温季节只需保持在8度以上,即可满足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

3、通风管理 菇棚中通风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后期的产量和品质,很多农户往往重视温度和水分管理,但是忽视了通风管理。菇棚通风处理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所需外,还能及时的排出和稀释二氧化碳,将多余的水分带出棚外,尤其是在棚内湿度过高时,这点非常重要。另外通风良好还能预防某些病害的发生,一般要求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在0.05%左右,不要超过0.1%。 4、光照管理 双孢菇最大的特点就是子实体生长阶段基本上不需要光照也能正常生长,但是在弱光条件下,对其生长发育又不会造成妨碍。所以在生产中可以将菇棚盖严,仅在入内操作时打开边角或通气孔即可,有条件时可开灯照明,人走灯灭。

双孢菇的种植技术视频

双孢菇的种植技术视频 一、生长发育条件 (1)营养蘑菇是一种腐生真菌,依靠蘑菇菌丝细胞分泌的胞外酶 和有益微生物将培养料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成可利用的营养物 质而生长发育。它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碳源、氮源、矿物质、 微量元素和生长素等。这些碳源和氮源广泛存在于农作物的秸杆和 畜禽粪肥、饼肥、以及含氮化肥如尿素、硫铵中。 (2)温度温度是蘑菇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蘑 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 为5—33℃,最适温度为22—25℃,致死温度为34—35℃。子实体 发育的温度范围为4—23℃,最适温度为16℃左右。温度高于19℃,子实体生长快,个体小,重量轻,肉质疏松,菌柄细长,易产生薄 皮菇、开伞菇,品质差。温度低于12℃,子实体生长慢,个体大, 肉厚,出菇少,产量不高。当温度降低到5℃以下时,子实体基本 停止生长。 (3)水分水分是蘑菇的重要组成部分。蘑菇不同的生长阶段,对 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培养料含水量要求控制在62—63%之间。若含 水量高,培养料因水多而透气性差,会产生嫌气发酵,培养料就会 发黑、发粘、变酸变臭,理化性质差,容易出现线状菌丝,菌丝生 活力下降;若含水量低,培养料会造成“干发酵”,使发酵后的培养 料变成碎屑状,播种后菌丝生长缓慢,绒毛菌丝多,不易形成子实体。菌丝生长阶段,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一般覆 土层的含水量在17%—18%左右。出菇阶段,特别是当子实体长到黄 豆大小时,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覆土层含水量要求达到饱和 状态,一般含水量在20%左右。 (4)空气蘑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菇房内二氧化 碳浓度保持在0.1%—0.5%之间,不能超过0.5%。出菇阶段,菇房内 二氧化碳浓度要下降为0.03%—0.1%时,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5%

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栽培技术 俗话说得好,“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这一条腿的食物指的就是蘑菇,常吃蘑菇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癌症,最近两年的食用菌市场上有一种蘑菇非常走俏,它的名字叫做双孢菇。这个蘑菇与其他的食用菌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双孢菇俗称圆蘑菇,洋蘑菇,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科,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我国稻草、玉米秸秆、麦草等材料丰富,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所以在我国双孢菇栽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双孢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鲜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深受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青睐。本期节目我们就带您去看看这白嫩圆滑的双孢菇是如何栽培出来的。首先咱们来看看它的生物学特征。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双孢菇经过长期选育有白色、棕色和奶色三个变种。白色变种俗称白蘑菇,来源于法国,其色泽纯白,外观好看,鲜食及加工罐头都很适宜,各国栽培甚多。棕色、奶色变种色泽欠佳,虽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但质量较差,因此较少进行人工栽培。目前我国栽培双孢菇的主要品种有As2796和F56。2796菌株鲜菇圆正,无鳞片,有半膜状菌环,菌盖厚,柄中粗,较直、短,组织结实,菌褶紧密,色淡,无脱柄现象:F56菌体白色,菌盖厚、柄中粗,无脱柄现象,与As2796形态特征相似,产量高,品质好。 2、生长环境 营养 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玉米芯、麦秸草、稻草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或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 温度条件 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温度14℃-18℃。

双孢菇种植中常犯的错误

双孢菇种植中常犯的错误 一、预湿不充分。稻草应充分浸泡,以利发酵。浸泡不充分的稻草翻堆时需大量补水,在二次翻堆之前不能补足水分的不但以后很难补足水分,而且还会影响菌丝的生长。 二、翻堆不匀。翻堆时应按“生料放中间,熟料放两边;中间的放两头,两头的放中间”的原则。但很多人翻堆时不遵循上述原则,以致培养料发酵不匀,达不到翻堆的目的。 三、采土不合要求。有些种植户覆土时采用未经消毒处理的菜园土,有的则添加未充分腐熟的牛粪。这样的营养土中带有大量病菌和虫卵,容易引发多种病害,给生产带来损失。 四、覆土时添加尿素。新的种植户容易习惯性地把双孢菇种植和其他作物种植等同起来,覆土时添加尿素,造成氨味过重导致菌丝死亡。 五、喷施“关门水”。在双孢菇种植前期高温时喷施“关门水”会造成高湿环境,引起冒 菌丝结菌被及小菇死亡等现象,后期喷施“关门水”则容易使菌丝退化、早衰。 双孢菇追肥的种类和制法 双孢菇在蘑菇生产中,当采收了二、三潮菇以后,原来培养料的营养消耗了很多,如不追加一些肥料,就会出现衰落现象;菇形小,菌蕾凋萎率高,产品质量降低。为了补给营养、维持菌丝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必须及时追肥。 追肥的种类和制法通常有如下几种: 一、畜粪汁。将腐熟的畜粪尿(牛粪尿或猪粪尿都可以),放少量水调成糊状,放在锅中煮至60 ℃~ 70 ℃维持30 分钟,挤出浓汁过滤,加入5 倍~6 倍水,可直接喷施,每平米喷0.5公斤。注意煮时温度不要太高,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养分损失。 二、培养料浸出液。在做培养料时就预先留下一部分,以浸出液作追肥。这是一种完全追肥,不但含有氨、碳同时含有磷、钾、钙等各种盐类。喷之前先将培养料放在缸里,用10 倍的开水浸泡,不断用力搅拌,加盖闷闭2 ~3 小时,冷却后其滤液即可喷施,每平米用0.6公斤。 三、黄豆浆水。用黄豆浆水喷蘑菇,增产作用很显著,但是遇高温时常出现霉菌而降低产品质量,所以在温度高时,不宜使用。黄豆浆水的制法,先将黄豆500 克在清水中浸 3 ~ 4 小时,待黄豆吸足后,磨成豆浆,过滤,加水25 千克,拌匀即可使用,每平米喷0.8公斤。 四、尿素、复合肥、硫酸铵等。这些化肥用作追肥喷施,一般都有明显效果。配化肥溶液时,浓度不能超过0.3% 。一般浓度0.1% ~0.2% 为好。因为浓度超过0.4% ,可以引起蘑菇菌丝或菇蕾失水造成肥害,这是应当十分注意的。配制法:一般100 克化肥配水50 千克,溶解后拌匀,即可施用。每2 ~3 天喷一次,每平米喷0.4公斤,有很好的效果。 五、维生素、葡萄糖。维生素、葡萄糖等用作追肥也有一定作用,常用的溶液浓度是2% ~3% ;每平米喷1公斤. 六、用菇根水作追肥。制法是把蘑菇的根切碎加10 倍水,煮沸10 分钟,冷却后即可喷施,每平米喷1.2公斤。 可用作蘑菇追肥的材料很多,总之含有丰富养分的东西都可以用。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以采用。 双孢菇的越冬管理 双孢菇的冬季管理主要是通风、保温、调节水分等工作。这些技术措施是恢复和保持料内和土层中菌丝活力的保障,为出好春菇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下几点是冬季管理方法: 一.菇房加强保温措施,关好门窗减少冷空气的进入,使之尽量不结冰。

牛粪种植双孢菇技术示范与推广方案

****有限公司牛粪种植双孢菇科技扶贫示范与 推广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镇位于****县西南部,属背河洼地,56个自然村,农业人口5.2万人,耕地4.4万亩,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其中,贫困户3168户,贫困人口13939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65元,项目带动村****村是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 1、产业概况。****镇位于****县西南部,属背河洼地,是传统的农业镇。近年来,随着黄河滩区绿色养殖示范带建设的不断推进,****县积极发展肉牛奶牛产业,牛存栏1.43万头、出栏2.01万头,随着牛产业日益壮大,牛粪处理成为了制约我县牛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影响百姓生活。为此,****县进行多方探索,寻求将牛粪变废为宝的好方法,利用牛粪生产有机肥、利用牛粪生产沼气、利用牛粪养蚯蚓等等。经多方实验研究,其中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效果良好,成为了我县将牛粪变废为宝,进行循环利用的朝阳经济产业,一来助农增收,二来有效处理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牛粪。为此,****镇结合当地实际,也大力发展双孢菇产业,鼓励农民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脱贫致富。

2、项目资源情况。项目地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40℃,年平均降雨量626mm,年无霜期205天。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有耕地4.4万亩,此地及周边地区农作物秸杆量大,饲料及饲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肉牛养殖业。项目公司****有限公司,属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万头肉牛育肥场、1200头奶牛养殖场和大型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占地面积460余亩, 2014年共出栏肉牛8500头,种植双孢菇有丰富的牛粪可利用资源。 3、经济发展现状。****镇位于****县西南部,属背河洼地,56个自然村,农业人口5.2万人,耕地4.4万亩,其中,贫困户3168户,贫困人口13939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65元,是传统的农业镇。该镇贫困村****村有贫困户185户,贫困人口418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588元。该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2014年该村经济总收入为157万元。全村共有73.55%的农户处于贫困状态。 4、致贫因素分析。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是贫困的主要原因。本地属于背河洼地,农业生产条件差,特别是连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之基础设施滞后,使产业开发受到严重制约,群众至今未能建立起稳定的收入来源。村以农业为主,纯农户多,所以造成大部份村民至今未能脱贫。村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庄、交通、

双孢菇层架式立体栽培技术

双孢菇层架式立体栽培技术 一、双孢菇俗称蘑菇、白蘑菇、洋蘑菇。 双孢菇人工栽培起源于法国,距今约有300年历史,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大,消费量最大的菇类。 双孢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营养价值是蔬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的美称,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双孢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同时,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人们称其为“植物肉”。 双孢菇具有多种保健和治疗作用,所含的酪氨酸酶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同时具有防治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等效果。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作用。双孢菇所含的核糖核酸能对病毒性疾病具有免疫作用,所含的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其对慢性肝炎、肝肿大、早期肝炎有明显疗效。 二、双孢菇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 黑龙江是农牧业大省,每年发生的大量秸杆直接焚烧或堆放于田间、地头、场院。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造成了空气污染,甚至火灾隐患。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粪便不及时处理长期堆放,会污染环境,滋生的蚊蝇引起病原菌的传播,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影响人类的健康。 由此可见,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是农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农业废弃物是某种物质和以量的载体,是错位的农业资源。 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途径中,利用秸秆与粪便发酵料生产双孢菇,既整合资源,变废为定,治理环境污染,又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农村经济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实现这一宏伟的有利措施之一是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食用菌原料食用菌裁培这一生产模式。 每亩水稻和玉米可产500kg秸秆,添加等量畜禽粪便,经发酵后栽培蘑菇15平方米,产鲜菇150公斤。相当每亩稻田增加15%产量,还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双孢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双孢菇生产以秸秆和禽类粪便为主要生产原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周期短、投资少、回报率高的特点。也是低耗、高效生态的循环经济,是政府大力技持的产业项目。近10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呈现了异军突起,遍及城乡的好势头。截至目前,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已经达到400多万吨,总产值已经超过100亿元,出口创汇已经突破10亿多美元,不仅产量居于世界之首,而且品种多和出口量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双孢菇生产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墙加,并且每年都要向东南亚和俄罗斯大量出口,蘑菇一直是我国农业的优势出口产品。 我国蘑菇的生产主要集中江南及长江流域,近年来,双孢菇生产基地正逐步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发展,同时,国内双孢茹消费量以每年高于15%的速度快速上升。 特别是黑龙江省因其特有的对俄边贸地缘优势,和相对于其他省、市反季节出菇的特点,双孢菇的栽培面积逐年快速增长,产品的销售除了满足本地的需求外,远销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市场,绥芬河等边贸的出口量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进一步推动了双孢菇

牛粪种植蘑菇技术

牛粪种植蘑菇技术 重庆通茂农业 https://www.doczj.com/doc/7d9789139.html, 在蘑菇种植技术中,用牛粪配合稻草作为主要的培养料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尤其是对很多养牛的养殖户来说更是“种养循环利用”的最好方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和种植户十分重视的模式。这里介绍一下牛粪种蘑菇的技术过程,需要掌握这门技术的朋友一定要学习完整的技术,特别是要很好的利用视频影像资料,全面系统、直观易懂的特点,把握好每一个技术环节。最好使用我公司编制的“蘑菇栽培技术大全”视频光盘认真学习一下,这套光盘系统完整地展示了国内目前最全最新的蘑菇种植技术以及相关的案例故事和知识。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磁器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用牛粪拌稻草发酵做基质种植蘑菇,适宜的品种有双孢菇,毛头鬼伞,姬茸菇和草菇等。 一、培养料配制: 一间菇房需要稻草8000千克,干牛粪4000千克,稻草需要晒干没有霉菌才能使用,牛粪要粉碎,直径不超过一厘米为宜。牛粪的纯度要在80%以上。除了牛粪和稻草外,还要增加饼肥和化肥,用来补充养分和增加培养料的松透性。饼肥需要200千克,过磷酸钙150千克,复合肥100千克,生石灰200千克。 二、稻草的预湿处理: 把稻草放入水中全部浸湿后捞出,堆放成2米高的草堆,放置5—7天,每天要在草堆表面喷水1—2次。 三、建堆: 1.把预湿好的稻草和牛粪混合在一起堆起来进行发酵, 2.2米宽,30厘米高,18米长。每堆一层稻草就铺一层牛粪,牛粪的比例为二分之一,然后在铺稻草,一层稻草,一层牛粪,直到所有的稻草都用完。 2.在建堆过程中浇水,原则是底层不浇水,中层少浇水,上层多浇水,一直到料堆周围有水溢出为止。 3.这样堆好的料一般在第四天左右温度就会升到70度左右,大约需要20—25天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要翻堆四次,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后5—7天,合适的水分是用手拧稻草有水溢出,第一次翻堆后5—6天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后5天左右进行第三次翻堆,同时进行施肥,施肥量为:饼肥12千克,复合肥4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第三次翻堆后四天左右进行最后一次翻堆,最后这次翻堆要把料的PH值调整到7.8—8之间。 四、二次发酵: 栽培料进棚后用高温水蒸汽进行二次发酵,温度58—60度,维持24小时,然后逐渐降到50度,维持48—72小时。 五、播种: 播种时间要选在晴天下午3点以后进行,播种前要在菇床上喷一遍水,把菌种均匀撒在培养料上,用种量每平方米1.5—2瓶。 六、发菌管理: 发菌阶段大约需要25—30天,发菌管理中温度的控制非常关键,最高不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