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教育音乐重点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教育音乐重点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教育音乐重点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教育音乐重点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艺术(音乐)教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节奏。

2.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自发咏唱。

3.课程目标表述角度的转换,一方面体现着教育理论界对“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的意志 ;另一方面也确实能促进这一重心在实践层面的转移。

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讨论三个问题是组织要素、组织标准、组织形态。

5.四类日常音色是生活环境中的音色、自然环境中的音色、动物叫声、机器声音。

6.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7.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8.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节奏型。

9. 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传统性创作性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

10. 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11. 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课堂情境非课堂情境。

12.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13. 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轮唱式二声部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14. 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15.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16.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17.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8.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19.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20.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21.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22.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23.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24.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 ( 0- 1岁)前符号阶段 (2-7岁)符号运用阶段 (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25.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26.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27.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28.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的四种方式是借用语言教学方式的铺垫借用科学探究方式的铺垫借用体育活动方式的铺垫借用其它艺术形式进行铺垫。29.句子结构学习的三种音乐材料类型是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

30.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31.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32.要求幼儿理解的句子结构内容是重复句、喊答句。

3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主副歌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34.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35.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节奏、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速度、织体、风格。

36.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37.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选择涉及的二个问题是内容选择的标准与范围。

38.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39.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与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4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讨论三个问题是组织要素、组织标准与组织形态。

4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4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音乐作品的再现性: 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3.创编歌词活动: 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等级量表评价: 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

5.意象: 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 。

6.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7.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8.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9.表现性评价: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10.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1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 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12.自发咏唱: 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1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 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14.技能: 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15.直列舞: 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16.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17.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18.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诊释、表演、创作。

19.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20.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21.课程目标表述性质就是指课程目标取向的确定。

三、简答题

1.前符号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答 :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感官原动性,即感知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艺术品的呈现只是作为一般的刺激物,只是起到促进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儿童还不能把艺术品当作审美对象

2.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

答 :( 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

<2) 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

(3 )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3.造成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1)缺乏歌唱练习;

(2) 害羞 ;

(3) 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

<4 )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

(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因。

4.指向拍感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 :特点:歌词本身要么直接指向身体动作要么充满了身体动作提示,只要把歌曲的身体动作做到位歌曲也就会唱了。

5.简述舞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 :( 1)用不同的摇摆与舞步表达不同风格的舞曲;

(2) 能在不同的队形中跳集体舞;

<3) 把身体动作的节奏感迁移到打击乐演奏中去。

6.简述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

答: (l)掌握歌词阶段;

(2) 掌握节奏阶段;

(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

(4) 初具调性感阶段。

7.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

答: (1 )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2) 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4) 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8.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

答: 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 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

9.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 (1 ) 用噪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

(2) 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

(3) 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10.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什么?

答 :( 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 )表现生命意义仁的广泛的情感。

11.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

答 :( 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2 )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 )音乐创作。

1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

答 :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13.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

答 :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14. 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有哪些?

答:( 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 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15. 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什么?

答:( 1)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

(2) 对歌曲与乐器中典型节奏型提炼的演奏;

(3) 多声部演奏。

16. 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维度各是什么?

答 :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三个目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17.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答 :( 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

(2) 动作诊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

(3) 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

(4 )动作简单原则。

18.简述曲式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理解主副歌的前提下,分辨不同情绪或风格的两段乐曲;

<2) 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去表现不同的段落;

(3 )用不同的节奏型与乐器去表现不同的段落。

19.谈谈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

答: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20.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21.在八岁前已经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儿童,其音乐发展的

可能前景是什么?

答:继续发展他们的音乐能力,他们会在音乐上变得更加自信,在音乐经验上朝着更加老练、有深度的方向生长。

22.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3.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是什么?答:0-1岁: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1-2岁: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歌唱。2-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断模仿地唱出。

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4-5岁:能辨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5-6岁:能理解、分辨响亮之声与柔和之声。

6-7岁:在歌唱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

24.低幼儿童在音高歌唱方面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12个月-18个月婴儿在歌唱时,其音高是模糊不清的;19个月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主要是二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的清晰;17个月-23个月半数以上的清晰音高还是二度音程,但音程的跨度随年龄增大在增大;到二岁半左右,四度、五度音程已经出现,但大二度与小三度仍是能清晰歌唱的主要音程。

25.低幼儿童在音高辨别方面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3-4岁能辨别八度及八度以上距离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4-5岁能辨别五度及五度以上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能从前奏中辨别熟悉的歌曲;5-6岁能辨别三度距离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另外已经能够从前奏、间奏中轻松地辨别熟悉的歌曲。7-8岁儿童在实验情境下已经能够辨别全音、半音、四分之一音的音高差别,辨音功能在这时期已经成熟。

26.低幼儿童在旋律轮廓线方面的辨别特征是什么?

答:5岁左右已经能够辨认级进的上行、下行旋律轮廓线,已经能够辨认跳进旋律轮廓线,但只是轮廓线而不能准确辨别音程,所以歌唱时音程跳度是不稳定的。

27.低幼儿童节奏型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从18个月开始作出试图使身体动作与听到的歌曲合拍的努力,到4-5岁时幼儿能成功地模仿打出2-4个音符组成的简单节奏型,6岁幼儿大多能准确地模仿3-4个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28.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29.幼儿对音色知觉与感受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对音色的注意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婴幼儿对音色的知觉兴趣主要在于对日常生活中的音色而不是音乐音响中的音色。对音乐音响中的音色来说,无论让幼儿分辨的是器乐音色还是声乐音色,幼儿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区别明显反差大、能生动刻画事物的音色。30.幼儿力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到了3-4岁幼儿已经有比较声音强弱的能力了,能自如地辨别说、喊、悄悄话与唱的区别,并且能够用嗓音去表达这些区别;4-5岁幼儿能辨别歌曲、讲话、打击乐中的强弱,并且能够用歌唱、打击乐演奏等制作方式去表达强弱;5-6岁幼儿已经能辨别并理解强弱的所有变换关系。31.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32.简述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

答:(1)掌握歌词阶段;

(2)掌握节奏阶段;

(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

(4)初具调性感阶段。

33.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

(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34.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

(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

(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

35.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答:(1)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

(2)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

36.为什么说能获得音乐经验的音乐学习是儿童的感知、感受、制作系统交互作用形成合力的一种学习。

答:没有感受与制作参与的音乐学习儿童是不会喜欢的,同样没有对音乐形式样式的感知为内核的感受与制作,看上去儿童热热闹闹地在学音乐,实际上没有后续效果。

37.培养幼儿拍感的二个规定性是什么?

答:(1)在歌曲中进行;(2)在动作中进行。

38.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所指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答:指音乐体裁之间所具有的典型差异。

39.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有哪些?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0.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

答:(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

(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

(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41.艺术心理学对音乐音响能引起人的情感反映的解释是什么?答:客观的物理现象与人的心理现象之间有一种“同形”关系。

42.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什么?

答:(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43.简述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答:(1)对形式的依附;(2)对再现性的依附。

44.论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

答:(1)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2)动作表现,

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45.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传统性、创作性与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3.幼儿园音乐的四种实用性是教育性、说教性、知识性与娱乐性。

46.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

(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

(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47.简述摇篮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以教师为榜样进行身体摇摆与演唱为感知制作方式;(2)独立地进行身体摇摆与演唱为理解制作方式。

48.简述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步骤。

答:(1)短小片断的模仿歌唱;(2)模仿唱出短小的句子;

(3)和教师一起歌唱;(4)在集体歌唱中找准音调;

(5)教师起音后不再跟唱,幼儿可以按照所给的音高和速度集体歌唱;(6)幼儿乐意自己歌唱;

(7)小组独立地按照所要求的音高和速度歌唱;

(8)幼儿自己选择歌曲在合适的音高和速度中歌唱。

49.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什么?

答:(1)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

(2)对歌曲与乐器中典型节奏型提炼的演奏;

(3)多声部演奏。

50.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的目的是什么?

答:是为了把头脑中的关于音响的表象(主要是节拍与节奏型表象)表达出来。

51.幼儿对歌曲与器乐曲节奏型提炼的四种方式是什么?

答:(1)对音符单一的旋律直接提炼节奏型;

(2)对重拍特征明显的旋律提炼重拍节奏型;

(3)对拍子突显的旋律提炼拍子节奏型;

(4)提炼重拍或拍子,但在长音处保留长音的时值。

52.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除乐器演奏外的其它方法是什么?

答:(1)身体打击;(2)韵律朗诵;(3)集体舞。

53.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

答:(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

(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

(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54.音色探究活动可以展开的内容有哪些?

答:(1)自然界的风、雨、雷、电;

(2)各种动物的叫声;

(3)机器发出的声音;

(4)生活环境中的与人有关的各种声音。

55.适合幼儿进行歌词创编活动的歌曲特征是什么?

答:(1)每段歌词一般只含一种形象,且词句有较多重复的歌曲;(2)喊答式、问答式歌曲。

56.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

答:(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57.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

答:(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

(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音乐创作。

58.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

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59.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

60.歌曲再现内容的身体动作表达有哪四种类型?

答:(1)身体打击;

(2)拍律身体表达;

(3)重拍与弱拍的身体表达;

(4)再现性内容的动作表达。

61.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

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

(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62.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

(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

式样式;

(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

的理解。

63.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

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

(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64.一个经验的二个特征是什么?

(1)一个经验具有整体性;(2)一个经验具有模式和结构性。65.音乐制作能力迁移有哪两种情况?

答:(1)用同一音乐作品但用不同的制作方式来表达;

(2)用同一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

66.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

答: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

67.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表述需要关注哪三个问题?

答:(1)表述的角度;(2)表述的性质;(3)表述的准确。

68.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

(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

(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

(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

(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69.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7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形式要素是什么?

答:节奏、旋律、音色、速度、织体、力度、结构、风格。

7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

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

72.选择主副歌歌曲的标准与学习主副歌歌曲的方式是什么?

答:标准:两段音乐的性质要有一定的对比性,而且比较适合用对比性的身体动作去表达。

方式:有身体动作式(歌词包含动作动词的歌曲)、故事表演式(讲故事、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情境表演式(劳动情境、催眠情境、探究情境等)、歌词朗诵式(具有节奏难度的歌曲往往采用)等。

73.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74.简述日常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运用嗓音、打击乐器、自制乐器来探究日常音色;(2)演唱与打击乐制作相结合。

75.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76.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77.简述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通过模仿教师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器乐曲的再现特性,并知道此器乐曲的演奏乐器;(2)即兴创编身体动作表达器乐曲的再现特性。

78.简述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79.音量表现性的特点是什么?

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80.简述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2)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的加入与退出;(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的表现性。

81.简述多声部歌唱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模仿教师歌唱的过程中学习多声部合作歌唱;(2)在歌唱自己声部时能够听到其它声部的声音。

82.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渐强与渐弱。

83.结构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式与回旋式、引子与尾声。

84.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答:身体动作与实践活动。

85.副歌的音乐特征是什么?

答:与主歌相比具有句式更为规整、旋律更容易上口、节奏更为简单等音乐特征。

86.能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所能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什么?答:与自我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与社会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合作性、亲社会性,与自然和谐的人表现为爱自然、爱生命。

87.“水族馆”的音乐再现内容是什么?

答:A段表示鱼在水中游,鱼儿先是尾巴打圈然后轻盈游出,这样的动作在A段反复;B段表示水中的水草由高到低的飘浮;C段表示大波浪的翻腾、D段表示水泡泡的出现与消失、E段或B’段又是水草。

88.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

答 :A 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土川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上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

1.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

答 :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

2.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

答 :< 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

<2 )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

(3) 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

<4) 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

3.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

(2) 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 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4. 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 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 " 行为" 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

举例(略)

5.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 :( 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

(2 )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

(3 )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6.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 :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7.阐述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 :表现性目标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

举例 (略 )

8. 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答: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1)字母谱与节奏谱;(2)手势;(3)指挥。

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

(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

(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9.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性原理。

答:教育性原理的考察旨在强调音乐教育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它不过是实现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一个手段而已,但是,手段的僵化与不丰满必然导致最终目标的丧失,手段与目的之间具有共存亡的张力关系。

10.在音乐教学教学中大致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发音方法与歌唱时的姿式。小学生的声带处于脆弱与柔嫩的发育状态,因此发音时不要音量过大、时间过长,否则会使声带疲劳。提倡采用中等的或轻声的音量歌唱,并把握适当的演唱时间。还要注意学生的唱歌音域,要允分利用学生的自然声区,逐步地向高、低两端扩展音域(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调整音域),同时注意声音的和谐、均衡与统一。注意气息的训练,培养学生顺其自然地呼与吸,一口气发出的音不要过长。在歌唱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

(①精神饱满、集中。

②身体保持自然,松弛,端正。

③眼平视,面部与颈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大方。

(2)听觉与视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需要灵敏的听觉,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习惯。

①充分利用好音响设备。录音机的音量要适当,使坐在每个位置的学生都能听到较好的音响效果,要将均衡度调好,使学生听到最佳的音乐效果。

②教师在课堂上的范唱要做到最优质的,伴奏音响在力度上要稍弱于演唱力度。

③教师的语调要有激情。可采用高音位的讲话方法,接近学生的声音。要重视对学生视力的保护。①音符、字迹的大小要适中、清楚、规范。

②带有色彩的字、图要用得恰到好处,主题突出。③尽量利用合理的采光点(如左则是光源,教师则应站在光源的对侧),使学生看歌片、幻灯影像等都能清楚。教师的服饰色泽不要过于刺激。(3)时间调配与心理。一节课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时间,要将学生的劳逸度考虑进去。以多样性、相对比性的内容,生动鲜明、富于想象、充满激情的音乐形象与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节学生的情趣。同时注意音乐作品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即心理、生理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音乐教学上的教学卫生对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并且把握好,使学生在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全面的音乐艺术教育。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

1.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

答 :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 :

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第5- 8小节、第1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B段 :

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 8小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

2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

答:曲式结构:

A 丨

B

C 丨

D 丨 B

Abcd abcd ab a b abcd

音乐内容主题:

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又见水草。

3.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曲式结构:

, A . B ‘ A’ / , a b . a’段尾 a b c a b a’尾声

再现主题内容:小鸡在壳里努力着想出壳,先用喙啄壳,再用屁股顶壳,然后用翅膀敲壳,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最后根据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还得继续努力。

4.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曲式结构:

‘ A , B . A’ / a a’b c 过渡 a b c d a a’b c

再现主题内容: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ab两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c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d句);然后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ab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cd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第一段)。

5.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

答:曲式结构:

A |

B |

C |

D B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动作说明:

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

A段:费力地举起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举起另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一只脚然后放下,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然后放下。

B段:费力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两只脚然后放下;费力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臀部然后坐下。C段:费力地抬起一只脚放在外侧,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放在外侧;费力地把第一只脚从外侧收回,费力地把第二只脚从外侧收回。

D段:费力地抬起左手放在右手的手背上,然后再次把左手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右手放在左手的手背上,然后再次把右手放在膝盖上。

6."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答: 节奏型:

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xAxcA A’xAxcA xAxcA xAxcA A /

节拍:

A A A A’A A A A’A A A A’A A A A/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和答案

2014年自考7月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对客观世界各种声音现象的模仿之学说是( ) A.巫术起源说 B.游戏起源说 C.模仿起源说 D.情感表达说 2.认为才能是通过后天的有效教育发展起来的,为儿童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是才能发展的第一个必要条件的音乐教育家是( ) A.达尔克罗兹 B.柯达依 C.铃木 D.奥尔夫 3.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我国近代美育体系创始人之一的教育家是( ) A.康有为 B.蔡元培 C.张雪门 D.陈鹤琴 4.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帮助儿童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天地的一个重要条件。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的综合一体是( ) A.形式上的综合 B.目的上的综合 C.过程上的综合 D.内容上的综合 5.教师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情绪性质及其审美价值的能力属于教师基本音乐素养中的( ) A.音乐欣赏能力 B.音乐表现能力 C.音乐文化涵养 D.音乐创造能力 6.侧重强调不同活动中同一种能力在要求上的循序渐进是( ) A.能力目标的系列化 B.材料目标的系列化 C.内容目标的系列化 D.过程目标的系列化 7.一般来讲,适合4~5岁幼儿演唱的歌曲的音域为( ) A.e1-g1 B.d1-b1 C.d1-a1 D.d1-c1 8.对于含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简单而特点鲜明的词曲动机的歌曲,适宜采用的歌唱活动导入方法是( ) A.情境表演导入 B.故事讲述导入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历年试题(2009起)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 、、。 2. 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 3. 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 4. 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 5. 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6. 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7.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知觉系统 2. 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3. 创编歌词活动 4. 双圈舞 5. 音乐即兴 三、简答(每小题7分,共3 5分) 1. 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2. 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3. 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4. 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 5. 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2. 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 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 对形式性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 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4. 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 5.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 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7. 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 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 创编歌词活动: 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噪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 双圈舞: 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5. 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学前教育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特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与实践特性,理解音乐经验的类型、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机制、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编制原理,从而掌握引导学前儿童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音乐学科与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操作一件乐器、学习一定的发声技能、鉴赏一定量的音乐作品与开设《音乐基础理论》、《基本乐理》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音乐方面的要求;《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教育学方面的前置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思考如何将以上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具体化与行动化的问题。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与现场教育见习与实践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理论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教育实践问题以案例分析的为主,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以教育见习和实习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识记、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网络课程、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为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来作出规定。 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5万字以内。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10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配备了网络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课程学习重点的系统辅导和专业知识领域的适度拓展。此处,配备网络教学资料包括:IP课件10学时、文本辅导材料及案例资料若干。所有媒体教材的设计和使用要以方便学习者学习使用为原则,突出发掘其现时实用价值方面的指导作用。 3.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利用中央电大教学力量和学习资源,严格认真组织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可采用面授辅导、网络教学活动、学习小组活动和个别咨询辅导等方式保证平时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提倡联系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完成以作业与评价手册等形式所确定的平时作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实施意见,并进行严格的形成性考核。 第三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最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感受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 能力不退化。 9.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 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二、简答题 1.简述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 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简述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 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3.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 答: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 辨别、确认。3、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 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 答:1、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 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2、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 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3、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 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 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四、论述题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为结合区里的“读书让我更有魅力”活动,上周五我们幼儿园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活动中许多老师都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我也来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后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许卓娅老师的着作。书中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实际操作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再次拜读许老师的这本着作,对于许老师在打击乐方面的阐述使我感触颇多。尤其是第二章第二节第三小段,关于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书中阐述的孩子演奏乐器能力的发展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正象许老师所说,对于一些用软绳穿起来的碰铃孩子们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这种主要靠小肌肉来演奏的乐器,对手眼协调能力的要求较高。那在孩子的演奏过程中,孩子们总是不能很好的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绳子的顶端,而总是用手捏住碰铃的根部,造成碰铃悦耳动听的音色出不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除了一遍遍的示范,还可以让幼儿倾听正确的演奏方法和错误的演奏方法演奏出的音色有什么不同,通过反复的教育和练习,孩子们肯定能够逐步学会用小肌肉来演奏乐器,而且,通过不断的练习,他们自然会熟悉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也了解了用什么样的演奏方法才能使自己演奏出来的音色更好听。 还有对孩子们在演奏打击乐作品中的创造性表现进行的阐述。许老师说,随着儿童对音乐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经验日益扩大,感知能力逐步增强,理解体验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对节奏、音色、速度、力度表现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丰富,与运用这些要素来进行创造性表现的热情和能力也越来越强。对这一点,我是深有认同。以前在班里刚开始开展打击乐的演奏活动时,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不强,对演奏过程中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的把握总是让人非常失望。稍微慢点的乐曲,他们就会抢拍,快点的乐曲速度也总是更不上。 更别提对音乐中力度和音色的把握。演奏出来的作品既机械又枯燥,充其量只能是说给乐曲打拍子。正象许老师说的,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经验太少,理解体验的能力才会上不去。为此,大家可以利用时间,开设音乐欣赏活动,注意调动孩子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比如听到欢快的乐曲,可以引导他们去尽情的用身体用乐器去体验音乐的欢乐。听到悲伤的乐曲,让他们静静体会,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用打击乐演奏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多倾听自己用打击乐器演奏出来的音色,并集体讨论那一种方法演奏出来的音色最好听,最符合作品。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孩子们的音乐认知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相应的他们在演奏过程中对音乐的把握,也会有很大进步,对音乐演奏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强。 感谢您的阅读!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卷A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A.内容 B.目标 C.技能 D.手段 2.系列歌唱教学方案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让幼儿较好地理解歌曲 B.让幼儿熟练地掌握歌曲 C.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D.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获得实际发展 3.幼儿园音乐角的活动目的主要是() A.进行系统音乐学习 B.进行自发音乐实践活动 C.进行音乐共享交流活动 D.进行音乐表现活动 4.在演奏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和音乐相协调一致的能力() A.乐器操作能力 B.随乐能力 C.合作协调能力 D.创造性表现能力 5.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第一步骤是() A.选择教育目标

B.确定教学方法 C.制定教育目标 D.创设教育环境 6. 1900年创立“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A.达尔克罗兹 B.柯达依 C.铃木 D.奥尔夫 7.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根据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方式是() A.角色的进入 B.角色的退出 C.角色的保持 D.角色的示范 8.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其基本特征之一是() A.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B.音乐是视觉的艺术 C.音乐是语言的艺术 D.音乐是空间的艺术 9.为3-4岁儿童选择配器方案时,一般宜在() A.乐句之间变化音色 B.乐段之间变化音色 C.乐句之中变化音色 D.乐段之中变化音色 10.集体舞蹈的教育重点在于适应空间变化和() A.人际交流合作 B.掌握基本舞步 C.感受音乐节奏 D.体验舞蹈风格 二、概念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2、创编歌词活动: 3、在幼儿的音乐学习中,“配器”主要是:

4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在于() A. 实践性 B. 音乐性 C. 游戏性 D. 娱乐性 2. 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方案时,先把握作品的某个细节部分,然后再从局部逐步扩大到整 个作品的程序为() A. 层层深入的程序 B. 层层累加的程序 C. 一一匹配的程序 D. 一一对应的程序 3. 作为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表达媒介,语言在表述时应使用() A. 概念性语言 B. 比喻性语言 C. 抽象性语言 D. 逻辑性语言 4. 音乐教育工作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 这一思想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A. 实践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原则 C. 和谐原则 D. 低耗高效原则 5. 面对陌生幼儿,不含复习活动的“研究型”公开观摩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 A. “一杆子”式 B. 三段式 C. 常规式 D. 系列化式 6. 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划分为音乐表现活动和音乐体验活动的依据是() A. 活动目的 B. 音乐实践类型 C. 活动内容 D. 音乐表现方式 7. 《金蛇狂舞》的曲作者是() A. 刘诗昆 B. 圣桑 C. 聂耳 D. 刘铁山 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D. 全面和谐的发展 9. 在歌唱活动中,为了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的表现内容并掌握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的 方法,教师应该() A. 让幼儿倾听录音范唱 B. 让幼儿倾听同伴的演唱 C. 让幼儿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 树立正确的歌唱榜样 10. 一般来说,在唱优美、温柔、悲伤的歌曲时,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应 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2)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音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间接的艺术。 2、世界流行的儿童音乐教育流派主要有奥尔夫体系、达尔克罗兹体系、柯达伊体系、铃木体系、综合音乐感体系。 3、歌唱活动中培养创造性的创编活动形式主要有创编歌词、创编动作。 4、幼儿歌唱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歌曲、歌唱形式、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三部分。 5、韵律活动教学中一般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示范、提问、退出、反馈。 6、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实践的基本内容分为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以教育为本位_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和以_音乐为本位__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两种。 8、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基本类型包括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 9、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试法、综合等级评定法。 10、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和__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音乐作品_ 两种形式。 11、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方面。 1、关于音乐起源的较具代表性的理论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 3、音乐欣赏活动的材料是指音乐作品和辅助材料。 4、“多通道参与”主要有视觉辅助材料参与、动作辅助材料的参与、言语辅助材料参与三种参与形式。 5、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基本类型包括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 10、音乐才能主要包括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1、音乐是社会审美生活的。 2、幼儿音乐教育具有;、的特点。 3、80年代至今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体现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和特点。 5、歌唱教育活动中节奏感培养的具体方法有、、、 和。 7、音乐能力主要是指、、、和。 1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发展性原则强调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幼儿的,从而促进其发展。 2、音乐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首先,音乐是,同时,音乐也是,其次还是和。 4、是培养旋律感和内部听觉表象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6、系列层次活动是以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的。它主要是针对而提出的,而预知学习的理论主要是针对提出的。二者紧密相联系:需要在科学的系列层次活动设计的基础上才能使用,也需要在科学的系列层次活动的实施中才能达到。 7、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中,最先发展的是。 8、韵律动作包括基本动作、和三种。 13、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计划性原则是指评价应。 二、概念题:(每题4分,共16分) 1、韵律活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协调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 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教育活动。 3、系列层次活动----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可以是一首歌曲或乐曲、一种节奏、一种舞步、一个音乐游戏或一种音乐知识技能等)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2

一、填空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1. 教师教儿童歌唱时,坚持要求正确的咬字吐字,能促进儿童 2. 为学前儿童选择歌曲应该同时兼顾 ___________ 和曲调两个方面。 3. 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时必须陈述 ___________ 行为。 4. 在音乐活动中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促进幼儿 ____________ 5.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认为:音乐是人类对 ____________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主观反映。 6. 韵律动作可分为三类: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 ____________ 。 7. 与演奏打击乐器有关的一般技能主要有:用自然协调的动作演奏;奏出适中的音量和 听 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并使自己的演奏与整体音响相协调。 8. 在常规的打击乐演奏活动中,同音色组的乐器在空间安排上应该 _____________ 。 9. 音乐的起源是一个多元的,不断分化和 ___________ 的发展过程。 10. 音乐教学活动的时间,是既有限定又有弹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活动中要更多注意的,不 应是钟表所显示 的实际时间,而应是幼儿行为所显示的 ____________ 时间。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 项前的字母填 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 20 分) 1. 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 ) A.音乐感的发展 B.学习能力的发展 2. 为了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细节,体验音乐的暗示性,表达音乐速度的适宜性, 用( ) A. 现场哼唱或演奏的方法 C.分句欣赏的方法 B. 示范和讲解的方 法 D.反复练习法 3. 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 ) A. 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 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 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 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4. 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 ) A. 目标和谐 B.过程和谐 D.评价和谐 5. 在韵律活动中使用道具,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 道具新颖有趣,使用技巧复杂亦无关紧要 B. 增强儿童的美感,引发想象、联想 C.尽量为儿童提供现成的道具 7. 歌唱活动中,幼儿能够自然掌握,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主要是由于 A. 教师和同伴的正确榜样 B.通过语言交流找准了发声位置 8. 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 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c.全面发展 D.音乐知识技能的发展 的发展。 的健康。 ;注意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 C.方法和谐 D.教师应花较多精力设计道具 6. 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儿童自然发展法 ”的是( ) C. 铃木 D.奥尔 夫 C.通过视觉、触摸觉交流了解了发声方法 D.发声练习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稿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课程标准编者:学前音乐教研室 审核人: 课程负责人:盛丽 编制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 编制日期:2016年1月20日 2016年1月20日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课程的简介性质:《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它通过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儿歌编配与弹唱、以及学前音乐教育四个部分组合在一起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四个学期的音乐部分基础教材; 课程的作用:四个学前由基础乐理知识到音乐教学的运用的学习,通过比较系统的、规范的、精炼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音乐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学技能、心智技能)两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上好每一节幼儿音乐课。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导的各项活动,讲授《乐理与视唱练耳》、《儿歌弹唱》、《学前音乐教育》等教材,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理论、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及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专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能力目标 (1)熟练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实践于自身风格特点的纠正。 (2)会合理掌握组合音乐、节奏。 (3)会运用各民族特色技术技巧。 (4)能上好学前音乐课。 2、知识目标 (1)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 (2)掌握儿歌伴奏技能。 (3)掌握地域、民俗的基本知识。 (4)掌握相关幼儿音乐的教学方法。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 (2)树立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音乐) 期末考试试卷1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音乐分册)期末考试试 卷1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10分) 1.音乐课的基本几种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音乐会的形式进行。 2.3—6岁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过程中,3—4岁幼儿音域为c1-a1,4—5岁幼儿音域为____________,5—6岁幼儿音域为____________。 3.幼儿园韵律动作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动作。 4.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采用的韵律动作组合一般可分为:身体节奏动作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体舞、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本题满分20分) 1.音乐欣赏: 2.律动

三、简答题(本题满分30分) 1.小班音乐课程总目标? 2.选择歌曲教材是要注意些什么?为什么? 3.歌唱得简单知识和技能有哪些?

四、论述题(20分) 谈谈音乐对于儿童的生活和成长的意义? 五、设计一篇中班歌唱活动《坐上我的小飞船》教案(20分)要求:1.教学目的,要求明确 2.教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独特 3.教学过程明晰,步骤清楚(字数不少于600字) 4.重点难点突出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游戏的形式、多种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故事的形式 2. C1-C2 B、C1-E2 3.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 4.律动模仿动作组合表演舞自娱舞 二、名词解释(20分) 1.音乐欣赏(10分) 答: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它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开阔幼儿音乐眼界,接触更多音乐作品,愉悦感官,丰富音乐经验,发展想象、记忆、思维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 2.律动(10分) 答: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等有规则、反复的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 三、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小班课程总目标? 答:歌唱活动: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使幼儿喜欢唱歌。正确的唱歌姿势,能跟老师的伴奏唱歌,能独立地完成歌曲。 欣赏: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使他们能安静的倾听音乐,能说出欣赏去的名称和主要内容。 律动:基本上按照音乐节奏做上肢或下肢的简单模仿动作,学习二分四分简单音符;培养幼儿喜欢做音乐游戏和舞蹈,能按照音乐的节拍做动作,能整齐的结束和开始。

学前儿童艺术的教育音乐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学前教育学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特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与实践特性,理解音乐经验的类型、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机制、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编制原理,从而掌握引导学前儿童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音乐学科与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操作一件乐器、学习一定的发声技能、鉴赏一定量的音乐作品与开设《音乐基础理论》、《基本乐理》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音乐方面的要求;《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教育学方面的前置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思考如何将以上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具体化与行动化的问题。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与现场教育见习与实践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理论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教育实践问题以案例分析的为主,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以教育见习和实习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识记、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网络课程、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为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来作出规定。 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5万字以内。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10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因为音乐擅长于抒发情感和引发情感,所以又被人们公认为是一种( ) A.声音艺术 B.情感艺术 C.听觉艺术 D.时间艺术 2.不但在理论上主张要把艺术教育当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武器,而且身体力行地深入民间采集山歌、小调,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歌曲如《锄头舞歌》的中国教育家是( ) A.康有为 B.蔡元培 C.陶行知 D.陈鹤琴 3.柯达依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 A.歌唱教学 B.节奏教学 C.即兴表演 D.动作造型 4.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是( ) A.自发的音乐活动 B.专门性的音乐活动 C.渗透性的音乐活动 D.隐性的音乐活动 5.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 A.目标的和谐 B.内容的和谐 C.过程的和谐 D.方法的和谐

6.“初步学习找空地方做动作,做鸟飞的动作时尽量不让别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别人”,这段目标的陈述体现了( ) A.知识技能目标 B.学习能力目标 C.音乐感发展目标 D.社会性发展目标 7.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的第一关键的技能训练是( ) A.提出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 B.确定教育内容 C.选择教育方法 D.制订教育活动评价方案 8.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歌曲,适宜采用的导入方法是( ) A.歌词创编导入 B.故事讲述导入 C.动作导入 D.游戏导入 9.在音量、音色、音高和速度上与集体相一致并能够与集体同时开始和结束,不使自己的歌声突出出来。基本上可以做到上面所述的儿童的年龄是( ) A.2岁末 B.3岁末 C.4岁末 D.5岁末 10.韵律活动中,儿童在反射动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活动作是( ) A.基本动作 B.模仿动作 C.节奏动作 D.舞蹈动作 11.“小熊饿了慢慢走,小熊吃蜜蜂,吃饱了高兴地跳舞”的舞蹈动作组织形式是( )

[北京师范大学]18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离线作业

离线作业试卷 一、单选 1.不属于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是: 分值:7 A.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B.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C.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 D.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2.下列不属于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分值:7 A. 首调唱名法 B. 柯尔文手势 C. 体态律动 D. 固定音名唱法 3.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学习应该遵循的过程为:分值:7 A. 听-感受(情感体验)-动作-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B.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C.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即兴创造-分析-读谱-写谱-表演 D.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分析-感觉-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4.幼儿音乐目标的制定,首先是把( )作为依据的。分值:7 A. 幼儿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B. 幼儿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特性 C. 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 D. 家长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 5.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应该为: 分值:7 A. 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B. 传授或教化的关系

C. 互动、对话的伙伴 D. 单纯教育的实施者与接受者 6.进行集体音乐教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不恰当的是:分值:7 A. 注意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相结合 B. 按照主题、课程形式、大纲所要求的能力发展等某个维度来编排课程 C. 注意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与幼儿音乐能力训练的结合 D. 注意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7.教师想要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或某一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可以采用( )方法。分值:7 A. 谈话法 B. 测验法 C. 观察法 D. 个案研究法 8.培养区别声音的能力(听辩能力)的最佳时段是在( ) 分值:7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9.对幼儿来说最好的音源是分值:7 A. 录音机或CD等音像设备 B. 教师或家长的哼唱 C. 同龄人的哼唱 D. 哥哥姐姐的演唱 10.当教师想要反思自己音乐教育活动组织与引导,同时又想得到旁观者的反馈时,适宜采用( )评价方法。分值:7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K12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润滑剂,儿童同样需要音乐的陶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教案,欢迎参考学习哦。 大班音乐教案《冬爷爷的礼物》 1.初步学会歌曲第一段,感受3拍子音乐的特点,能合拍地唱歌。 2.体验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进一步认识冬季的特征。 1.《冬爷爷的礼物》PPT 2.幼儿已有了解冬天的特征的经验。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冬爷爷来啦,他要送礼物来了,你觉得它会送什么礼物啊(出示ppt) 二、学习歌曲《冬爷爷的礼物》 1.看图片记忆歌词 先让幼儿看图片说一说,然后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内容引出该图片的相关歌词。 师:对了,原来这些呀都是冬爷爷带给我们的礼物,这些礼物美不美啊?我们一起把冬爷爷送出去的礼物再来说一说吧! 师:冬爷爷的这些礼物不仅能说出来,老师还能唱出来呢?请你听一听哦!

2.教师范唱歌曲。 提问:你喜欢哪一句? 3.让幼儿说一说,并根据幼儿说出来的带领幼儿唱一唱,集体跟唱歌曲2~3遍。 师:这首歌叫《冬爷爷的礼物》刚刚我们唱的只是歌曲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来完整的听一听吧!请你告诉老师除了刚才我们唱的你还听到了什么? 4.感知歌曲3拍子的节奏。 师:你们发现老师刚刚唱的时候在干嘛呀?(做动作打节奏) 师:对了,我打了几个地方?(3个)这个就是我们歌曲中的一个3拍子的节奏,请你们来跟着我打打看。(教师带幼儿一起用动作打一打3拍子节奏) 师:现在我们边打节奏边一起来唱唱冬爷爷给我们带来的礼物吧! 5.多种形式唱。 1)幼儿唱第一、第二段歌词中相同的部分,教师唱不同的部分,再交换。 2)第一段男孩唱,第二段女孩唱,到“啦啦啦”大家一起唱。 3)表演唱。 三、游戏《冬爷爷的礼物》。

最新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织体、----- 、力度、-------- 3.要求幼儿关注的节奏型包括----------、---------、-------- 和---------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 。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6.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一---- 以及----------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有两种目的,第一,----------,第二,----------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音乐作品的形式性2.故事性歌曲 3.音乐即兴4.制作系统5.技能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 2.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3.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 4.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5.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 2.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2011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O-l岁)前符号阶段 (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2.音色曲式结构速度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先密后疏的节奏型紧凑与舒展的节奏型休止符4.三段式回旋式 5.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打击乐和舞蹈中的多层次音层厚与薄得比较多声部歌唱7.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答: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2.答:指那些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3.答: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4.答: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指向目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5.答: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的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答:(1)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2)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3)早期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3.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全国2005年04月0039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历年真题及答案

200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在于() A. 实践性 B. 音乐性 C. 游戏性 D. 娱乐性 2. 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方案时,先把握作品的某个细节部分,然后再从局部逐步扩大到整个作品的程序为() A. 层层深入的程序 B. 层层累加的程序 C. 一一匹配的程序 D. 一一对应的程序 3. 作为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表达媒介,语言在表述时应使用() A. 概念性语言 B. 比喻性语言 C. 抽象性语言 D. 逻辑性语言 4. 音乐教育工作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这一思想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A. 实践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原则 C. 和谐原则 D. 低耗高效原则 5. 面对陌生幼儿,不含复习活动的“研究型”公开观摩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 A. “一杆子”式 B. 三段式 C. 常规式 D. 系列化式 6. 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划分为音乐表现活动和音乐体验活动的依据是() A. 活动目的 B. 音乐实践类型 C. 活动内容 D. 音乐表现方式 7. 《金蛇狂舞》的曲作者是() A. 刘诗昆 B. 圣桑 C. 聂耳 D. 刘铁山 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D. 全面和谐的发展 9. 在歌唱活动中,为了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的表现内容并掌握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师应该() A. 让幼儿倾听录音范唱 B. 让幼儿倾听同伴的演唱 C. 让幼儿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 树立正确的歌唱榜样 10. 一般来说,在唱优美、温柔、悲伤的歌曲时,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应是() A. “弹”出去的 B. “推”出去的 C. “打”出去的 D. “爆发”出去的 11. 下列关于“选择韵律活动中的音乐作品”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导学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导学教案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授课班级: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总体要求及考核方式 1.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运用教育理论与和技术技能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的能力,由于音乐教育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因此,音乐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操作性。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目标是 1、现代中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现代中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如何应用一股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了解在现代中国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工作的具体方法。 2、通过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原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得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锻炼,并获得进一步的在中国幼儿园中进行集体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实践的能力。 3、此外,系统地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提高教育分析,教育研究的能.力,增强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儿童音乐的发展过程、儿童音乐的发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学前儿童歌唱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教育、学前儿童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活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 3.主要学习资源 教材、网络资源 4.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属考试课,成绩为百分制。最后考试成绩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闭卷考试,占总分的60%,考试题型中增加教育活动设计、问题分析论述等综合能力考核的比例;二是设计活动方案(包括试讲、教案设计)等占总分的20%;三是实践报告(见习、模拟训练等),占总分的20%。所以学习重点应转向平时技能训练和幼儿教育经验的积累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学习目的】 1.了解加登纳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理论; 2.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的发展特征; 3.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制作的发展特征; 4.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感受的发展特征; 5.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 6.了解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意义的条件。 【学习要点】 本章描述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在描述时以加登纳儿童发展的三大系统为框架。加登纳的理论着重于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整体探讨或描述,而我们运用其三大系统框架来描述学前儿童的音乐心理发展特征,是对他理论假设的粗浅应用。本章第一节从儿童音乐发展的角度介绍加登纳的有关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第二节粗略描述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制作、感受的发展特征;第三节考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所具有的意义与意义背后的制约性。 【学习建议】 1.对儿童艺术发展特征的认识需要阅读一些审美心理学方面的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