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2003年第3期 外 国 语 总第145期 No.3, May 2003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General Serial No.145

43

文章编号:1004-5139(2003)03-0043-08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朱永生

(复旦大学 外文系,上海200433)

摘 要:本文把话语分析在过去50年中的发展分为萌芽、起步和成熟三个阶段,总结了每个阶段取得的成绩和特点,指出了每个阶段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就话语分析今后的走向和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话语分析;回顾;展望

Fifty Years of Discourse Analysis

ZHU Yong-she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vides the 50-year history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to three stages: the fetus stage, the infant stage and the adult stage. It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of these stages, points out the weak points and their underlying causes, and then makes some predictions about the directions in which discourse analysis is likely to move forward and the areas in which breakthrough is likely to be made.

Key words :discourse analysis; yesterday; tomorrow

1. 引 言 

自Zellig Harris [32]于1952年在Language 杂志上发表题为“Discourse Analysis ”的论文至今,话语分析已有整整5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此,我们将对话语分析的历史做一个大致的回顾,就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同时对话语分析的未来做一番展望,为今后的走向和研究的目标提些想法。

2. 历史回顾 

话语分析走过的5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和兴盛阶段。下面我们将简要地总结每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从1952年Z. Harris 发表“Discourse Analysis ”这篇论文为开端,到20世纪60年代末结束,前后大约20年时间。其中50年代值得一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从成分分布的角度研究话语结构的Z. Harris [32],另一个是结合语境研究买卖对话特点的T. F. Mitchell [50]。到了60年代,对超句研究感兴趣的人数超过了50 年代。比较活跃的有对言语交际形式尤其是讲话方式进行探索的 D. Hymes [38],有重视句子主位结构的M.A.K. Halliday [25],还有一批从功能角度研究话语的捷克斯洛伐克学者。值得一提的是,J. L. Austin [1]和J. Searle [55]等语言哲学家从60年代

起对语言问题尤其是言语行为的关注,对话语分析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话语分析完全是一个新生事物,除了古希腊先哲们关于修辞的教诲外,没有更多的文献可以参考。除此之外,既没有现成的理论作为指导,没有成套的方法可以依从,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为之奋斗。造成的结果是各自为战,缺乏联系。各人所做的研究是零星的,缺乏计划的,没有系统的,影响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个阶段的话语分析只能说是处于一种萌芽阶段,算不上是一个新兴的学科。

2.2 起步阶段

话语分析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的,前后大约10年时间。

这个阶段,理论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计算机语言学的兴起,语言哲学家(如H. P. Grice [22]等)对言语行为和会话蕴涵的关注,促使人们在传统的语法分析中,引入了语境(context)、语域(register)、照应(reference)、指示(deixis)、回指(anaphora)、替代(substitution)、衔接(cohesion)、连贯(coherence)、宏观结构(macro-structure)和微观结构(micro-structure)等问题的研究,从而使语言研究大大超越了句子的范围。 

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是大量的,除了论文外,出版了不少专著和论文集。其中影响较大的专著有:I. Lehister [43]的Suprasegmentals,van Dijk [60][61]的Some Aspects of Text Grammar和Text and Context,W. Labov [40]的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J. E. Grimes [23]的The Thread of Discourse,M.A.K. Halliday和 R. Hasan [26]的Cohesion in English,M.A.K. Halliday [27]的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 Givon [20]的On Understanding Grammar。影响较大的论文集有:J. Sinclair和 M. Coulthard [56]的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S. Petofi和H. Rieser [54]主编的Studies in Text Grammar,J. S. Petofi [53]主编的Text vs Sentence: Basic Questions of Text Linguistics,J. E. Grimes [24]主编的Papers on Discourse,D. Metzing [49]主编的Frame Conception and Text Understanding,T. Givon [19]主编的Syntax and Semantics Vol.12和Discourse and Syntax等。

2.3 兴盛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起,话语分析进入了它的兴盛阶段。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话语分析在这个阶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首先,话语分析的队伍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人员的分布也从原来的欧美扩展到亚洲和澳洲。相比而言,美国的力量最强,接下来是西欧,然后是澳洲、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亚洲和非洲力量较弱。比较活跃的话语分析家有:美国的G. Yule,T. Givon,S. Thompson,J. S. Petofi,W. Chafe,W. Mann,R. Longacre;西欧的G. Brown,van Dijk,M. Coulthard,J. Sinclair,E. Ventola;澳洲的M.A.K. Halliday,R. Hasan,J. Martin,C. Matthiessen;俄罗斯的M. Bakhtin;中国的廖秋忠、陈平、胡壮麟、沈家煊、顾曰国、任绍曾、申丹、黄国文、张德禄、朱永生等。

第二,话语分析自1981年创办了自己的学术刊物即由van Dijk担任主编的TEXT,从此有了一块自己的学术园地。

第三,话语分析的专著和论文集层出不穷。国外影响较大的专著有:M. Bakhtin [2] 的The Dialogic Imagination,R. De Beaugrande和W. Dressler [3]的An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G. Brown 和G. Yule [4]的Discourse Analysis,M. Coulthard [7]的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R. Longacre [44]的The Grammar of Discourse,M.A.K.

44

Halliday [29]的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A.K. Halliday和R. Hasan [30]的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E. Ventola [68]的The Structure of Social Interaction: A Systemic Approach to the Semiotics of Service Encounters,D. Tannen [58]的Talking Voices, Repetition, Dialogue and Imagery in Conversational Discourse,Georgakopoulou, A.和 D. Goutsos [18] 的Discourse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论文集影响最大的是van Dijk [64]主编的四卷本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分别论述了话语分析涉及的学科领域、话语的诸多方面、话语与对话研究以及话语分析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国内影响较大的专著有:王佐良和丁往道[76]的《英语文体学引论》,秦秀白[74]的《文体学概论》,黄国文[73]的《语篇分析概论》,程雨民[71]的《英语语体学》,胡壮麟[72]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张德禄[77]的《功能文体学》,申丹[75]的《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论文集影响较大的有朱永生主编[78]的《语言?语篇?语境》等。最新成果有朱永生和严世清合著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80]和朱永生主编的论文集《世纪之交论功能》[81]等。

2.4 主要成就

2.4.1基本廓清了话语分析的定义、任务和对象

对于如何界定话语分析这个问题,语言学家们虽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都倾向于把它看作是对语境中语言如何用于交际所做的研究。M.A.K. Halliday [27]在论述语言学的定义时曾经说过,“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交换意义的学问”。如果我们能接受这种说法,那就能把话语分析看作是“一门具体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即通过真实的话语活动交换意义的学问”。

对于话语分析应该完成哪些具体任务这个问题,也没有统一的规划,但根据几十年的实践来看,话语分析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二)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三)会话原则;(四)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五)话语的语义结构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六)话语的体裁结构与社会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七)话语活动与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等。

至于话语分析的对象,起初人们在口头话语和书面话语之间应该以谁为对象的问题上有过争论,但现在都认为话语分析的范围应该包括以各种形式出现的语言使用,关键是确保研究的对象的确是人们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的语言。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我们国内的话语分析就语料而言,书面语料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了口头的即兴语料。这个倾向有待改变。

2.4.2 吸收了相关学科的精华

首先,话语分析一开始就与语言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无论是理论框架上还是研究方法上都受到了理论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语用学和应用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的影响。此外,话语分析还从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哲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吸收了许多有益的理论和方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话语分析从一开始就是一门交叉学科。

2.4.3 van Dijk和M.A.K. Halliday的独特贡献

在众多的话语分析家当中,van Dijk和M.A.K. Halliday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的确立,是由于他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话语分析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van Dijk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他本人对话语分析理论的贡献。他对话语分析的研究目标、对象和方法的看法,他对话语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所做的论述,他对话语与语境相互关系的探

45

索,他对话语分析与种族歧视、意识形态等社会政治问题的关注,都对话语分析理论的建设和完善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第二个方面是他运用自己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对新闻报道等具体话语所作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从实践上丰富了话语分析的内容和范围。第三个方面是他通过主编TEXT这本学术杂志和主编多部话语分析论文集,极大地扩大了话语分析在全世界的影响。

M.A.K. Halliday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他本人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话语分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有关语言性质、语言系统、语言功能、语言结构、语言与语境相互关系、衔接与连贯相互关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的看法,对话语分析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M.A.K. Halliday就开始关注话语分析了。在他的直接影响下,R. Hasan, R. D. Huddleston, R.

A. Hudson, J. Spencer, M. Gregory等系统功能学家就对话语分析显露了很大的兴趣,并以专著和论文等形式,就句子的主位结构,英语的及物性、语言的功能、语调的功能、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机器翻译等课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以M.A.K. Halliday 为首的系统功能学家有关话语分析的专著和论文不少于200种,其中有一半左右属于理论探讨,为话语分析理论的建设增添了不少的闪光点。第二个方面是M.A.K. Halliday本人不仅分析了许多非文学话语,而且还分析了若干文学语篇(参见[79])。他对英国作家William Golding的小说The Inheritors中语言使用模式所做的分析,成了话语分析的范文。在他的影响下,R. Hasan, J. Martin, C. Matthiessen, P. Fries, M. Cummings, E. Ventola等年轻一辈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也对属于不同类型的具体话语进行了分析。通过这种分析,既能做到应用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话语分析的实践,又能做到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第三个方面是M.A.K. Halliday自60年代以来为把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开发所做的不懈努力(参见[80])。他在这个方面作出的贡献是其他语言学家无法比拟的。目前,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直接应用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由C. Matthiessen在M.A.K. Halliday的关心和指导下进行的。

2.4.4认知语言学家对话语分析的独特贡献

在过去的30年中,除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外,认知语言学对话语分析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G. Lakoff和M. Johnson [41] A. Ortony[51][52]提出的隐喻理论,D. Sperber 和 D. Wilson [57]提出的关联理论与G. Fauconnier[11-14]提出的心理空间映射理论。隐喻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如何通过使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建构话语世界并实现会话意图的互动过程,这对于分析包含各种隐喻的话语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关联理论对于如何建立话语内部的连贯以及如何通过推理来掌握讲话者的真实意图发挥了举世公认的作用。而心理空间这个概念的提出以及有关不同心理空间之间通过映射整合成为一个新的话语视角的阐述,无疑为话语的正确理解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认识途径。

2.5 不足之处

2.5.1 缺乏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

话语分析虽然走过了50年的历程,但在理论建设方面,它采取的依然是“拿来主义”的方法。话语分析家们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用学等各种语言理论中寻找对话语分析有用的部分并加以应用,但没有形成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这个缺陷对于一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一种障碍。这种障碍如果继续长期存在下去,话语分析充其量只能停留在纯粹应用性的语言研究层

46

面上,称不上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2.5.2 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虽然话语分析无论在口头即兴话语分析和书面话语分析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话语分析到底以什么为短期的奋斗目标和长远的终极目标,话语分析界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实施计划。也许话语分析家自己心中有各自的打算,但各自为战、缺乏统一规划,显然不利于一个学科整体的健康发展。

2.5.3 缺乏系统的研究方法

与上面两个问题紧密相关的是话语分析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法,至今所采取的分析方法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提出来的,话语分析家们并没有为话语分析提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步骤。我们虽然可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都关心话语层面的语言使用为这种现象开脱,但如果话语分析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法,今天从这里借一点,明天从那里搬一点,要想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很难具备必要的条件。

2.5.4 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过去几十年的实践来看,话语分析的应用范围已经包括以日常会话为代表的口头话语、以小说为代表的书面话语以及两者兼而有之的电视剧和有声网络节目。在口头话语中,除了日常会话之外,还有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市场上的买卖对话、医院里的医患对话、出租司机与乘客的对话等多种话语类型。

3. 对未来的展望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话语分析在过去的50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几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话语分析将会更加蓬勃地向前发展,因为这个新兴的学科不仅在理论上有日益完善的余地,而且在应用上具有可操作性,对分析和指导人类的许多活动具有实际帮助。

在今后的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中,话语分析如何继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个问题起码涉及两个不同但又紧密相关的方面。一是理论上能有什么突破,二是应用上能有哪些拓展。

从理论上看,要么能有一种新的语言理论问世,对话语的性质、结构、意义、功能和理解提出全新的看法,提供全新的分析方法,从而取代现有的语言理论。要么以现有理论中的某一种作为话语分析的主要指导框架,而不是所谓的“博采众家之长”,这里抓一点,那里拿一点。在我本人看来,随着认知科学的飞跃发展,认知语言学将会在话语分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研究者所作的主观推断将在神经科学、脑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支持下,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验证。

从应用上看,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中,话语分析的应用范围已经包括以日常会话为代表的口头话语、以小说为代表的书面话语以及两者兼而有之的电视剧和有声网络节目。在口头话语中,除了日常会话之外,还有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市场上的买卖对话、医院里的医患对话、出租司机与乘客的对话等话语形式,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重视。在我们看来,话语分析理论可以在以下几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语言在立法和司法、语言障碍医治、外交事务、商务、军事等活动中的作用等课题;二是语言与教育相互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与学校教育紧密相关的语言政策、教材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等多项内容;三是语言与认知科学相互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认知模式与语篇生成和理解之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方法与社会文化方法的互补等课题;四是英语话语与汉语话语的对比研究。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必须对汉语语言本身的结构和表义方式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外语界的学者和汉语界的学者需要取长补短,共同努

47

力,摸索出一套真正能客观反映汉语自身特点的理论模型。五是语言与人工智能开发研究相互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语义的计算与表达、情景因素与文化因素对语言成分的选择和语篇的结构与组织的影响等课题。

从宏观的角度看话语分析的未来发展,我持相当乐观的态度,因为话语分析不仅含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2.

[2] M. Holquist and C. Emerson.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C].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81.

[3] Beaugrande, R. de & W, Dressler. An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 London: Longman, 1981.

[4] Brown, G. & G. Yule. Discourse Analys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5] Chafe, W. Meaning and Structure of Language

[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6] Coulthard, M. & M. Montgomery. Studies in

Discourse Analysis[C].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1.

[7] Coulthard, M.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M]. London: Longman, 1985.

[8] Crystal, D. & D. Davy. Investigating English

Style[M]. London: Longman, 1969.

[9] Danes, F. Papers in Fucn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C].The Hague: Mouton, 1974.

[10] Fairclough, N. Language and Power[M].

London: Longman, 1989.

[11] Fauconnier, G.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riginally published (1985)] Cambridge: MIT Press, 1994.

[12] Fauconnier, G. 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 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3] Fauconnier, G. Methods and generali-

zations[A]. Janssen, Theo & Gisela Redeker.

Cognitive Linguistics: Foundations, Scope, and Methodology[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9. 95-127.

[14] Fauconnier, G. and M. Turner. Compression

and global insight[J]. Cognitive Linguistics, 2000, (11): 283-304.

[15] Fowler, R. Literature as Social Discourse:

The Practice of Literary Criticism[M]. London: Batsford, 1981.

[16] Fries, P. H. On the status of theme in

English: arguments from discourse[A]. J.

Petofi & E. Sozer. Micro and Macro Connexity of Texts[C]. Hamburg: Buske, 1983.

116-52.

[17] Fries, P. H. The structuring of information

in written English text[J]. Language Sciences, 1992, 14, (4): 461-88.

[18] Georgakopoulou, A. & D. Goutsos.

Discourse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97. [19] Givon, T.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12:

Discourse and Syntax[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99a.

[20] Givon, T. On Understanding Grammar[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9b.

[21] Gregory, M. & S. Carroll. Language and

Situation[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l Paul, 1978.

[22] 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A]. P. Cole

& J. Morgan. 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 Acts[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23] Grimes, J. E. The Thread of Discourse[M].

The Hague: Mouton, 1975.

[24] Grimes, J. E. Papers on Discourse[C].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Dallas, Texas, 1978.

48

[25] Halliday, M.A.K. 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J]. pts 1-3, Journal of Linguistics, 3.1, 3.2, 4.2.

[26] Halliday, M.A.K. & R.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76.

[27] 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28] Halliday, M.A.K.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29]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2nd edition).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1994.

[30] Halliday, M.A.K. & R. 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31] Halliday, M.A.K. & C. Matthiessen.

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 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

(OLS) London and New York: Cassel, 1999. [32] Harris, Z. Discourse analysis[J]. Language,

1952, (28): 1-30.

[33] Hasan, R. Discourse on Discourse[C].

(Workshop reports from the Macquarie Workshop on Discourse Analysis) Occasional Papers 7. Applied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1985.

[34] Hasan, R. Linguistics, Language and Verbal

Art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35] C. Cloran, D. Butt and G. Williams. Ways of

Saying: Ways of meaning: Selected Papers of Ruqaiya Hasan[C]. London and New York: Cassel, 1996.

[36] Hoey, M. Signalling in Discourse[M]. Birmingham: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Press, 1979.

[37] Hoey, M. 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38] Hymes, D. Toward enthnographies of

communicative events[A]. in (ed) Giglioli P.P., 1964.

[39] Jakobson, R. Concluding statement:

linguistics and poetics[A]. T. A. Sebeok. Style in Language[C].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60.

[40] Labov, W. 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M].

Oxford: Blackwell, 1972.

[41]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2] Leech G. N. & M. Short. Style in Fiction[M].

London: Longman, 1981.

[43] Lehister, I. Suprasegmentals[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70.

[44] Longacre, R. The Grammar of Discourse[M].

New York and London: Plenum, 1983.

[45] Mann, W. Discourse Structures for Text

Generation[M]. 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Research Report RR-84-127: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1984.

[46] Mann, W. Text Generation: The Problem of

Text Structure[M]. 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Research Report Series RS-87-181: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1987.

[47] Martin, J. R.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92.

[48] Matthiessen, C. & J. A. Bateman. Text

Generation and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Experience from English and Japanese[M]. London: Pinter, 1991.

[49] Metzing, D. Frame Conception and Text

Understanding[C]. Berlin: de Gruyter, 1979. [50] Mitchel, T. F. The language of buying and

selling in Cyrenaica: a situational statement[J].

Herperis, 1957, (44):31-71.

[51] Ortony, A. Metaphor and Thought[C].

4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52] Ortony, A. Metaphor and Thought[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53] Petofi, J. S. Text vs Sentence: Basic questions

of Text Linguistics[C]. Hamburg: Buske Verlag, 1978.

[54] Petofi, J. S. & H. Rieser. Studies in Text

Grammar[C]. Dordrecht: Reidel, 1974.

[55] Searle, J. Speech Act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9.

[56] Sinclair, J. & M. Coulthard. 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C].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57] Sperber, D. &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58] Tannen, D. Talking Voices: Repetition,

Dialogue and Imagery in Conversational Discours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59] Thompson, H. S. Stress and salience in

English[A]. Palo Alto Research Centre: Xerox, 1980.

[60] van Dijk, T. A. Some aspects of Text

Grammars[M]. The Hague: Mouton, 1972.

[61] van Dijk, T. A. Text and Context[M].

London: Longman, 1977.

[62] van Dijk, T. A. Macrostructures[M].

Hillsdale NJ: Erlbaum, 1980.

[63] van Dijk, T. A. & W. Kintsch. Strategies of

Discourse Comprehension[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3.

[64] van Dijk, T. A.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5.

[65] van Dijk, T. A. News as Discourse[M].

Hillsdale NJ: Erlbaum, 1987a.

[66] van Dijk, T. A. News Analysis[M].Hillsdale

NJ: Erlbaum. 1987b.

[67] Ventola, E.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Literary Discourse[M]. Abo: Abo Academy Press, 1991.

[68] Ventola, E.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Interaction: A Systemic Approach to the Semiotics of Service Encounters. London and New York: Pinter, 1987.

[69] Widdowson, H. G. Stylistic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M]. London: Longman, 1975.

[70] Widdowson, H. G. Practical Stylistic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71] 程雨民. 英语语体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1989.

[72]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73]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

出版社, 1988.

[74] 秦秀白. 文体学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

版社, 1988.

[75] 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 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76] 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C]. 北

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

[77] 张德禄. 功能文体学[M]. 济南:山东教育出

版社, 1998.

[78] 朱永生. 语言?语篇?语境[C]. 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 1993.

[79] 朱永生.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文体分析的贡献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

[80] 朱永生,严世清.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81] 朱永生. 世纪之交论功能——第六届全国功

能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收稿日期:2002—12—21

作者简介:朱永生(1949—),男,江苏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

50

描写集体团结的句子

描写集体团结的句子 1、团结就是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 2、团结,是一个重要的精神,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要有较高的素质,还必须要有能够同别人合作的精神。 3、为了达到伟大的目标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 4、众人划桨开大船,团聚力量大;双桥好走独木难,有国才有家;团结一致爱中华,**协力建设家;凝聚中华精神,携手你我他,祝福祖国更加强大! 5、资本主义故意教育人们彼此敌对,它害怕劳动者的团结。但是我们的党却教育人有深厚的的同志爱和友谊。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6、太极生两仪,始有天地。男女需团结,种族延续。看月圆月缺,观潮起潮落,思悲欢离合,得知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珍惜团结,感恩生命! 7、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

动什麽。 8、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9、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10、撇捺相依变成人,一人之力,粮满仓;二人并肩便是从,从善如流,财富盈;三人相聚组成众,众志成城,共富裕。我们团结并进,消灭贫困,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沐浴繁荣富裕之光。 11、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12、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13、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 14、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15、血脉相连写出一个爱,心手相牵唱出一种情,**协力共建一个和睦家庭,团结友爱世界消失**弥漫和平。互爱互谅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光明。 16、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

语料库话语分析综述

近十年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Ten - year Research on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in China 摘要:文章从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领域出发,通过对2002年至2011年发表在国内八种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涉及到话语各个方向,对于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Abstract: From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thesis finds this fiel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lates to many directions of discourse and has a significant guiding role for the practice, bu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worthy our attention. All of these are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sises published in 8 kinds of core journals from 2002 to 2011 in China. 关键词: 语料库话语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 0. 引言 现代语料库语言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语言研究科学。语料库是指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即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在20 世纪后半叶的西方语言学界, Chomsky的观点大行其道,秉承该学说的语言研究者唯直觉语料独尊。他们躲在书斋,满足于依靠自己的直觉语料从事语言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光靠直觉语料来研究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必须借助语料库语料以及其他各种语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克服直觉语料的局限与不足。这样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越发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成果仍然颇丰。 1. 研究样本 由于近几年运用语料库来做话语研究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检索主题与关键词,将文献定在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研究样本来源为发表在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22篇文章。这是因为这8种外语类期刊有一定的权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文章中重要语句的作用 教案

文章中重要语句得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重要语句得类型。 2、掌握分析句子作用得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分析句子作用得一般方法 一、导入 新课程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得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与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得意义与作用。”体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上,分析句子得含义与作用已成为近年来中考命题得热点与难点。 二、讲授 1、重要句子类型 (1)与文章主旨有关系得句子 (2)结构与内容上有特殊作用得句子 (3)运用修辞方法得句子 2、举例: (1)与文章主旨有关系得句子 例1、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得岩石,而要着眼于最初得那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得地方。 ——《走一步再走一步》含义:要踏实走好人生之路上得每一步,循序渐进方能获得成功。 例2、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她黑瘦得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得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就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得文字。 含义:“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得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就是作者长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得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得希望,便增加了斗争得勇气;“正人君子”之流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得御用文人陈西滢之流。这段话得中心意思就是藤野先生得精神鼓舞着“我”,“我”把怀念化为斗争得力量。 小结:理解句子深层含义方法总结 一、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具体得语言环境。 二、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得中心意思。 三、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作品得背景。 四、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中人物得身份、性格特点与思想。 五、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抓住富有表现力或者蕴含深意得关键性词语。 (2)结构与内容上有特殊作用得句子 例1、孔乙己就是这样得使人快活,可就是没有她,别人也便这么过。 这句话在小说得情节结构中起承上启下得过渡作用;内容上揭示出孔乙己在封建社会就是个多余人得形象。 小结:某句话在文中得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 摘要: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与其相互影响,相互包含。话语分析,既是其三者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本文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既概念、理论渊源、分析原则及主要方法。其中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分析原则;方法 1.引言 1.1什么是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也叫做批评语言学( critical linguist ics),旨在通过分析语言特征及其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挖掘隐含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 进而揭露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诞生于20世纪70 年代,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在《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提出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 揭开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序幕。 批评性话语分析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不同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诠释不尽相同。Van Dijk认为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动力和兴趣来自于紧迫的社会问题,他希望通过分析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关注社会不公正、不平等、权势,更意在揭露在这些不公正、不平等和权势的构建和维护过程中话语所起的微妙作用。Fairclough 认为“批评”的意思就是要揭示人们所不清楚的某些关系,比如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Lazar 把批评话语分析理解为对已经“自然化”的事物“去神秘化”的过程。Cameron指出这种自然化往往是服务于特定利益而违背了他人的利益。批评性话语分析家认为话语是影响人们思想和实践的强有力方式, 因而有必要通过详细分析揭示其中的权势关系。 在语言学上,批评性话语分析吸收了美国人类学家Sapir & Whorf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假说(语言相对论和语言决定论)以及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的理论, 主张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是由其实现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选择即意义),而CDA正是主张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 试图使人们意识到以前所没意识到的语言和社会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Fairclough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大论点:(1)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它是社会秩序的一种永恒的介入力量,从各个角度反映现实,通过再现意识形态来操作、影响社会过程。(2) 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语言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权力关系之间是一种互为影响的关系。(3) 语言的使用可以促使话语的改变和社会的变革。Fairclough 承认批评性话语分析并非“毫无激情而纯客观的”社会科学,批评性话语分析家都是带着激情和强烈的责任感而投入工作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独特之处就是它帮助被统治和被压迫群体反对统治者。它公开表明自己的动机是为被压迫群体谋求解放。这并不意味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不意味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学术标准低或方法不严谨。

描写女生漂亮的句子

描写女生漂亮的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句子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青翠的柳丝,怎能比及你的秀发;碧绿涟漪,怎能比及你的眸子;有时,我凝视床头你那张玉照,简直觉得整个世界都永远沉浸在明媚的春光之中。 2、粉红玫瑰香紧身袍袍袖上衣,下罩翠绿烟纱散花裙,腰间用金丝软烟罗系成一个大大的蝴蝶结,鬓发低垂斜插碧玉瓒凤钗,显的体态修长妖妖艳艳勾人魂魄。 3、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4、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6、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 7、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8、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

9、即使是满面疲倦和仆仆风尘,依然能看出她娇小的脸型和精致的五官,象混血儿一样奇特而夺目的美丽;细腻白皙的象羊奶凝乳一样的皮肤,仿佛透明的水晶色的新疆马奶提子一样,晶莹剔透的让人不忍多看,生怕目光落实了,把她的脸蛋刺出两个洞来。 10、一个穿着粉蓝色裙子的女孩,微带着小麦色的皮肤看起来是那么健康,乌黑的头发瀑布般垂直地披在肩上,脸蛋微微透着淡红。 1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2、那少女把刚折下的花朵放到鼻端,深深吸气,脸上浮现出陶醉的表情,更有一股惊心动魄的美丽。而那花朵在她秀美脸庞前,竟也似更加灿烂。 13、远远地,我目送你的背影,你那用一束大红色绸带扎在脑后的黑发,宛如幽静的月夜里从山涧中倾泻下来的一壁瀑布。 14、那欣长健美的身材,优雅迷人的风度,尤其是那一头乌亮的秀发,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15、她长的很漂亮。有着高挑的个子,瓜子状脸蛋有着那种古典美。乌黑的长发和那双水灵灵的眼睛让人感觉有种亲切感。特别是她笑的时候,露出两个小酒窝。殷桃般的小嘴、还有那白皙的皮肤招人喜欢。 16、一个穿着粉蓝色裙子的女孩,微带着小麦色的皮肤看起来是那么健康,乌黑的头发瀑布般垂直地披在肩上,脸蛋微微透着淡红。 17、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教案) 【解读考点】 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警示句,矛盾句,引用句,比喻句)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主旨句,深化句,情感句)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考查方式】 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 2. 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3. 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4、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作用。 【方法指要】 一、重要句子的一般性特点 1、内容上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 社科文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自然类揭示事物重要属性,说明事理的句子;文学类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位置:往往处于文首或文末。 2、结构上,串联文章的句子 能够彰显出文章脉络层次的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承上启下)、脉络句。 3、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 使用某种表达技巧(尤其是比喻)或结构上超常组合的句子(变式句)。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例如:原句解读(舍貌取神) 这叫黑板这是些黑板的名称 这是黑板这是指出黑板的类别 黑板是黑色的交待黑板的颜色 黑板在教室的前面说明黑板的位置 黑板,老师用来书写板书说明黑板的作用 从文章的旨意入手。 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思考这句话隶属于文章的什么观点,结合其从属的观点,就容易答出背后的内容。 ①、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这种方法在社科文、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中用得最多,也行之有效。 例1、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路。结肠炎、过敏性肠综合症等都与肠脑内产生的问题有关。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肽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 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 A.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绝大部分物质存在于肠脑之中。 B.颅脑依赖肠脑中的绝大部分物质进行运转和控制活动。 C.肠脑中具有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所需相同的绝大部分物质。

形容女孩子的句子

形容女孩子的句子 形容女孩子的句子 1、即使是满面疲倦和仆仆风尘,依然能看出她娇小的脸型和精致的五官,象混血儿一样奇特而夺目的美丽;细腻白皙的象羊奶凝乳一样的皮肤,仿佛透明的水晶色的新疆马奶提子一样,晶莹剔透的让人不忍多看,生怕目光落实了,把她的脸蛋刺出两个洞来。 2、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 3、小麦色的皮肤给人一种健康活力的感觉,穿着耐克的一整套的纯白带粉色边运动服,微卷的褐色头发扎成一个轻松活泼的辫子,总是那自信可爱的表情。 4、一绺靓丽的黑发飞瀑般飘洒下来,弯弯的柳眉,一双明眸勾魂慑魄,秀挺的琼鼻,粉腮微微泛红,滴水樱桃般的樱唇,如花般的瓜子脸晶莹如玉,嫩滑的雪肌如冰似雪,身材绝美,妩媚含情,宜喜宜嗔。 5、一个穿着粉蓝色裙子的女孩,微带着小麦色的皮肤看起来是那么健康,乌黑的头发瀑布般垂直地披在肩上,脸蛋微微透着淡红。 6、你笑起来的样子最为动人,两片薄薄的嘴唇在笑,长长的眼睛在笑,腮上两个陷得很举动的酒窝也在笑。 7、平心而论,你虽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形象有距离,但你肤色白皙,身材苗条,五官端正而显得秀气,颇有“清水出

芙蓉”之感。和你刚刚接触的一瞬间,我就强烈地感到你身上散发出一种妙不可言的温柔气息。 8、乌黑的头发,挽了个公主髻,髻上簪着一支珠花的簪子,上面垂着流苏,她说话时,流苏就摇摇曳曳的。她有白白净净的脸庞,柔柔细细的肌肤。双眉修长如画,双眸闪烁如星。小小的鼻梁下有张小小的嘴,嘴唇薄薄的,嘴角微向上弯,带着点儿哀愁的笑意。 9、在人流中,我一眼就发现了你。我不敢说你是她们中最漂亮的一个,可是我敢说,你是她们中最出色的一个。 10、她穿着火红色的绒绒衣,套一条豆绿色的短裙子。两只穿着力士鞋的小脚悬空的搭拉着,怪自在的。她那梳着小辫子的脑袋歪倚在右肩头上,水灵灵的大眼睛向我玩皮地眨巴着,鼻子略显有些上翘,显露出一副淘气相。只要你一看见她,就会从心眼里喜欢她。 11、那小姐相貌娇美,肤色白腻,别说北地罕有如此佳丽,即令江南也极为少有。她身穿一件葱绿织锦的皮袄,颜色甚是鲜艳,但在她容光映照之下,再灿烂的锦缎也已显得黯然无色。 12、他是一位爱说爱笑的男孩。圆胖的脸蛋,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特别是那张大嘴巴,笑起来嘴角微微上翘,说起话来非常响亮。他最爱发言,课堂上常常响起他回答问题的声音。他爱穿白色短衬衫,蓝色短裤,又整洁又大方。 13、她秀美的娥眉淡淡的蹙着,在她细致的脸蛋上扫出浅浅的忧虑,让她原本美得出奇的容貌更添了一份我见犹怜的心动。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常丽娟 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最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它主要揭示语篇所传达的意识形态。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理论发展、研究的原则、内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动态等方面加以概括, 预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发展的新动态。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学;概述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含义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具有极强的实践导向作用。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传统语言学忽略了语篇的社会属性,而批评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语言不单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语篇本身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近年来批评语言学引起 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如 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 等等。它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田海龙,2003:40)。它是一种以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根据的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辛斌,1996)。批评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和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School)的社会批评理论。他们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所有

CDA批评话语分析简介

Outline Definition The aims of CDA The principle of CDA The sets of CDA Methodology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 analytic method springing up in late 1970s and early 1980s, mainly studies public discourses and non-literature discourses.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nalyzing produc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iscourse under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It aims to disclose relations among language, power and ideology. It methodology is built on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Definiti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discourse that views language as a form of social practice and focuses on the ways social and political domination are reproduced in text and talk. CDA is a type of discourse analytical research that primarily studies the way social power abuse, dominance and inequality are enacted, reproduced and resisted by text and talk i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With such dissident research,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ts take

形容城市的句子

形容城市的句子 1、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有些心动,一旦开始,便覆水难收。 2、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明,一幢幢高楼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一条条街道也都变成了皓光闪耀的银河。 3、每当夜幕降临,整个攀钢一片灯火辉煌,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好看,还要富有吸引力。红的,绿的,蓝的,黄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放射着灿烂光华的鲜花。灯光一闪一闪的,更像建设者们智慧的眼睛。 4、当一切都回不去了,当我决定要走,你才明白冷落了我,我要的不多,可你都没给够,哪怕一个温柔的相拥,对我来讲,都是幸福的。 5、你突然点醒了我,我们的相识能够以年计算了,你找到你爱的,而我,还在原地徘徊着。 6、火炬广场有椭圆形的仿罗马式建筑,有一级一级的台阶上去(next88),站在最高的地方,就会有微风带着青草的味道掠过脸面。然后可以看着广场下面大片大片的人群,或下象棋的,或舞扇子的,或窃耳私语的,或一家老小辈享天伦之福的,一派和谐的景像。周围有很高很高的楼,有成片成片的绿地。 7、如果我从没遇见你,如果我从没爱上你,如果我一开始没坚

信,也许我就不会是现在的这个自己。 8、华灯初上的夜晚,喧闹了一天的小城开始了夜间的繁华。霓虹灯下、人行道旁随处可见匆匆赶路的身影;酒店商场、公园广场到处都是休闲消遣的人群。色彩缤纷的灯饰把这做小城装扮得妖娆多姿。清水出芙蓉,一颗耀眼明珠如天使翅膀一般飘落在素有黔楚咽喉、西南重镇之称的历史名城湖南芷江。 9、在夜幕的衬托下,街道上的汽车一辆紧接一辆,一排紧挨一排,好似流淌着一串耀眼的珍珠,又像是一行行闪烁的星星在移动。 10、那布达拉宫曾经的管弦之盛,丝竹盈耳,歌舞的繁,如今都消逝了,只留下千年的矗立的身影,骄傲却安详。于是那风中猎猎作响的经幡,把这千年的故事都幻化为风中的舞蹈,轻声的叹息。这才是所谓的朴实,是历经沧桑繁华落尽之后的真淳与平静,毫不矫饰造作,置与阳光下,和谐与温暖。 11、路灯孤独地站在一边,路上车灯闪烁,行人匆匆,寒风咆哮,我在13楼,冷冷地看这这些,因为我已经也必须融入这个冰冷的城市。当烟熄灭的时候,克制住自己再吸的欲望,默默走回办公桌,因为我必须回去,回到那个冰冷的家。 12、这里的建筑,也像这些年的气温,一年比一年建的高了,然后仰望天空的时候,我就觉的天空也变的好小好小。我记的郭敬明在《夏至未至》里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站在望不到地平线的大地上,那么他就会觉得人潮汹涌却没有朋友,于是就会分外地感到孤单。 13、月明星稀的夜晚,家家户户的窗户里射出明亮的灯光,就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批评性话语

谈话语分析的批评性 摘要:话语分析是一门涉及哲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的语言学分支,而批评话语分析的形成强调了“批评性”,即提示社会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本文就“批语性”的产生、目的、定义,及其发展、应用,以及实现“批语性”最初目的的理论框架进行综述,也提出了其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话语分析批评性目的理论框架 一、引言 话语分析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理论框架上受到诸如语用学、应用语言学各语言学分支的影响,同时从哲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等许多学科上吸收了许多有益的理论和方法。1979年R.Fowler,B.Hodge,G.Kress和T.Trew出版了《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第一次提出“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的语篇分析方法。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揭开了批评语篇分析研究的序幕。 从批评的视角对话语进行研究,是话语分析的新的探索,在近30年的发展中形成独特的理论框架。为什么提出“批评性”视角,其目的、定义、发展,以及由些建立的理论框架能否达到批评目的?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二、“批评性”的提出 批评语言学家最初提出批评性是在70年代末受到文学批评学家们将语篇被评为一种话语方式,考察语言如何在社会环境下运作的思潮下引导下开始的,认为传统的语篇分析方法忽视了语篇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语篇生成和解释过程的社会和历史条件。批评话语分析从“批判”、“揭露”、“否定”的立场揭示话语和权力以及意识形态的联系,目的在于消除不平等现象,解构现有的社会体制。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是解构主义,因而其后果含消极成分。 如果从哲学基础上来考察,可以从Habermas和Faucoult找到批评话语分析中批评性的来源。Habermas在1973年发表了《理论与实践》一书,主张话语分析应该拿起批评的武器,把语言研究与人类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为人类的平等而奋斗。这就使一般的话语分析增加了“批评”的内涵。事实上,在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中,许多学者历来提倡“怀疑”、“批评”或“批判”的精神。另外是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的批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是Faucoult)及其后继者新法兰克福学派(Neo-Frankfurtians)所倡导的“批评性社会理论”。批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分析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

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

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译:天下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故受到侮辱时却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抱负很大,志向很远.。

关于城市的句子 60句

关于城市的句子 60句第1段: 1.登览万春亭环顾远眺,只见南面故宫的金色琉璃瓦顶,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中,西面的白塔似一只白玉瓶,北面的亚运新村高楼林立。 2.白天,灯柱的灯闭了“眼睛”,到了晚,一串灯都亮了,那灯光洒在池水里,池水就像飘着一层白银,真美极了。 3.一幢幢高楼大厦屹立在金沙江两岸,像是保卫钢城的威武士兵。 4.突然,窗外乌云密布,一阵阵“轰隆隆”的雷声滚滚而来,一道闪电飞速地划破天空照亮大地。不好,要下雨了!我连忙放下手中的笔一个箭步地冲到阳台收衣服和晒在阳台的干货。刚跑到阳台,豆大的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从天空中洒向大地。 5.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所以我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6.城市的街头,霓虹闪烁,人头攒动,车水马龙,除却了白天的匆忙、紧张,在夜的笼罩下,妖娆、放纵!茶馆、咖啡屋、商场、酒吧、迪厅、洗脚房,男男女女,成群结队的,微笑着,大笑着,放纵着欢乐和欲望。十里洋场,演着多少暧昧与疯狂。 7.忽然,所有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的灯光照在马路,街道像镶嵌了一串美丽的珍珠,过路行人的身仿佛都披了漂亮的彩衣。 8.看,公园的一角有多美。园中的百花在争芳斗艳,那杜鹃花、牡丹花、月季花放出一股股扑鼻的浓香。百花前面是一个湖,淡蓝色的湖水清澈见底,好象是一面镜子,又好象柔软的蓝绸缎。湖的中心有一个荷花型的喷泉,栩栩如生的假荷花,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从远处看像真的一样。湖边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假山,千姿百态。假山前面有一个漂亮的亭子,亭子里坐满了人,他们有的在谈话,有的在休息。亭子对面有一个走廊,走廊后面有许多松树、柏树、杨树、梧桐树,这些柔软的枝条随风摆动,仿佛在朝人们含笑点头。 9.街中心设有一个大花园,五颜六色的彩旗拉起了花园的围墙,空中绳子挂着五彩缤纷的彩灯,一闪一闪,好象是缀满珍珠的彩带。 10.回家的路我哭了,眼泪再一次崩溃孓.无能为力这样走着,再也不敢骄傲奢求了。我还能够说些什么,我还能够做些什么?我好希望你会听见,因为爱你我让你走了。 11.东单夜市好热闹啊!五彩缤纷的服装货摊,各式各样传统风味的小吃摊,在甬道的一侧由东向西排成了长龙阵,来往的顾客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12.歌声形成的空间,任凭年华来去自由,所以依然保护着的人的容颜不曾改和一场庞大而没有落幕的恨。 13.巴黎让人沉醉,让人迷离,而让人震撼的景,我想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旧金山的金门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而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为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运用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而推动农业提速发展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著名学者李宏畅与袁娟率先提出来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相结合的发展的几种模式。(一)农业智能模式 当前在很多先进农场里,奶牛的耳朵上都会有一颗非常精致、特别的“耳钉”,即奶牛的电子耳标,这个“耳钉”里蕴藏着这头奶牛区别于其他奶牛的信息。散养在农场里的奶牛,当它悠闲的进入挤奶大厅时,它身上的所有信息就会被感应器所感应,然后被计算机扫描,进入电脑,信息包括它的所有信息:出生日期、最后一次挤奶日期、交配时间等等,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这些都突出体现出了农业智能模式的优越性。 (二)电商模式 淘宝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站在了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当作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将市场划分到最小化,将产品包装减到最轻,而且注重产品特色、模式和内容,把简单的“B2C”模式转化为“B2C2B”,并不断改进产品品质,逐渐实现了电商模式。目前,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巨头们布局的重点。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各种因素限制,农村市场的电商需求远远未被满足,是一个典型的蓝海市场,含金量十足。然而,农村电商市场要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也与农村市场的特性紧密相关,农民购物的便利性与网购信任度是农村市场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产业链模式 一方面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采用一对一模式,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平台,采用批量作业、降低借贷双方交易成本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