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温州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word版本

2017年温州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word版本

2017年温州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word版本
2017年温州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word版本

一、语文知识积累(25分)

1.(7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根据要求,完成(1)(2)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夏至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

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①喝

小巷(yōu)②深,院子里(fán)③星点点

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

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ān)④眠宵漏夜短

夏梦正长

(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③”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2.(10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桃花流水窅然去,。(李白《山中问答》)

②,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③子曰:“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

⑥古代诗词中有些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你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全用名词的句子是“,”。

⑦芒种,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行走村野,见农人刈麦田间,耕种劳作。芒种,忙种!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

3.(8分)名著阅读。

(1)“兄弟”是《水浒》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甲】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乙】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丙】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A.武松

B.李逵

C.鲁智深

(2)根据《沙乡年鉴》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

《沙乡年鉴》阅读任务单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4.(17分)

天道立秋张承志

(1)1990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2)年复一年地,北京人渐渐开始从春末就恐怖地等着入伏。一天天地熬,直到今年是一刻刻地熬。长长无尽的北京苦夏,在这一回简直到了极致。

(3)一点一点地挨着时间;无法读书,无法伏案。不仅是在白昼,夜也是潮闷难言,漆黑中的灼烤实在是太可怕了。

(4)我有时独自坐在这种黑热里,像一块熄了不多时的炉膛里的烧烬。心尖有一块红红的煤火,永无停止地折磨着自己。似乎又全靠着它,人才能与这巨大的黑热抗衡。久久坐着,像是对峙。

(5)天亮以后几个时辰,大地便又堕入凶狠的爆烤。有谁能尽知我们的苦夏呢?

(6)街上老外,满脸汗水。

(7)度夏的滋味、中国人是说不出的。

(8)后来愈热愈烈,我几乎绝望。再这样热下去,连我也怀疑没有天理了。

(9)可是,那一天是立秋。上午我麻木地走进太阳的爆烤。我已经不信任节气,不相信北京今年夏天还能立秋,我已经决心和这个毒日头熬到底了。那一天,家家户户的月份牌和挂历上都印着﹣﹣1990年8月8日,立秋。可是我没有半点预感。我没有任何对于它的期待,没有想象那种享受。在久久的煎熬中,预感与灵性,以及想象,都真的萎蔫了。

(10)火一样的上午,过去了。

(11)中午时我还是没有预感。只是挤命做着自己最爱做的一件事。这是一种唯一的度

命方式;沉沉地抓紧,竭力地证明。在恐怖的酷热中,一切都呈着残酷感,但又呈着难言的美。

(12)走进下午的阳光时,我看见人的影子在蠕动。我觉得胜利的感觉浮在自己颊上。生命又战胜了,我默想,这样活着如同战士。

(13)下午的阳光开始显得五彩摈纷,美丽得让人忘却了残酷,异想天开地看见一丝温柔。如同一个在四面戈壁沙漠中的扳道工,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低低的、女性的唤声一样。即使如此﹣﹣在那个瞬间里我也并没有意识到它。

(14)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一瞬之间,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我吃惊地回顾,发现行人们﹣﹣北京人们都在彼此顾盼。接着,满树叶子在高空抖动了,并没有风,只是树杈间传来一个讯号。我差一点喊出来,一切是这样猝不及防,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15)我几乎想落泪。久久的苦熬居然真能结束,立秋是真实的。只这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如同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按动了一个无形的天道的开关,把怜悯和公正一同随着凉爽送进了这个苦难世界。蓝天顿失了那种眩目的光亮,此刻蓝色纯正。风升得更高,连梢尖上的叶片也在凝思﹣﹣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16)我感动地站在大街正中。

(17)我在沉默着呐喊。我是证人,我证明天理的真实。凉爽溶化着抚摸着我。它是证人,它证明我坚持到了今天。

(18)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古人的遭遇,古人的忍耐,古人的感受与判断,以及古人的划分与总结。立秋二字,区别凉热,指示规律,它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这些愚钝的后人﹣﹣天道有序,一切都在更大的掌握之中。

(19)从那一刻立秋之后,我和北京人便享受着凉爽的快感。人人都心平气和了,等着下一个更痛快的节气。同南方北方的人们交流,大都感受略同。立秋律,执法全部中国。听说,有个老外在立秋那天激动地说:你们中国人的节气真棒!

(20)回想以前许多年都没有留心。年年立秋,我都没有感性。也许是从未经历过这样一个残酷的苦夏吧,也许是因为从小缺少关于天道的教育。

(21)沐浴着广袤无际、阴柔轻漫的凉爽,我久久感动着。从那立秋的时刻至今,我每一天每一瞬都意识着这秋之伟力。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我想证明﹣﹣天道的存在;但我已经预感到证明的艰难。

(22)因为,中国早就证明完毕,而且语言简练至极,仅仅用了两个字。

(选自《荒芜英雄路》,有删改)(1)从苦夏到立秋,“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全文,加以概述。

(2)下面是文中关于“凉爽”到来那一刻的一组描述。

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漫漫

..而来

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

..了天地人间。

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

....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结合加点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述的作用。

(3)阅读散文可以沿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读出文章的意蕴,获得自己的感悟。阅读下面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陈述你的理解和思考。

“我”:我是证人,我证明天理的真实。

“我”: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

“我”: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

“我”:。

5.(12分)

做一本越来越薄的错题集严楚

(1)做错题集不必错一题抄一题,我们必须变着法子做好它,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上中学的时候,没有做过通常意义上的错题集。我做的是一个“伪错题集”。什么是“伪错题集”呢?

(2)做错一道题,我不会马上抄到错题集上。比如,在练习册上做错了一道题,我会用红笔改过来,然后好好想想为什么会做错。

(3)做错题的原因不外乎四种:第一种是特别愚蠢又简单的错误,如1+1=3之类的粗心大意;第二种是面对题目束手无策,毫无思路或者思路错了,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心想“早知道就应该这么做,挺简单的”;三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应该能做对,思路也是对的,

但由于掉进“陷阱”,不小心搞混了,结果做错了;第四种呢,就是真不懂、真不会。

(4)对第一种错题,稍微想想之前自己有没有犯过这个错误,有的话用红笔做个标记,如果是“初犯”,告诫自己下次别再犯就行了。

(5)对第二种错题,一定要在题目前用红笔做记号,想想它代表哪种类型的题目,想想答案中巧妙的解法可以在哪类题目上运用,把一些想法简单地记在练习册上。

(6)对第三种错题,也用红笔做记号,并且把题目当中的“陷阱”、做错的步骤、搞混的知识点记在旁边。

(7)对于第四种错题,也要深究一下,到底是题目超纲了,还是自己有知识漏洞。如果题目超纲,就不必理会;如果是自己有知识漏洞,就想想这是哪部分的知识,自己为什么没有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简单地记在练习册的空白处,在题目前面做个记号,然后好好看看对应的知识点,或者好好琢磨一下答案中的解题方法。

除了做错的题目,如果你觉得某个题既困难又“暴力”,也给它做个标记,看看答案上有没有更好的解答方法,有的话,好好学习;没有的话,自己思考思考,跟同学、老师探讨探讨。特别好、特别有代表性的题目,都可以做记号。

(8)简单地分析、总结、标记,不会耗费你太多时间,却能让做题的效果有很大提升。有空的时候,经常看看册子上的总结,一遍遍地看,如果看完之后,你觉得这个题目让你“神清气爽”、受益良多。周末或者需要集中复习的时候,把这阵子做的练习一页页地翻过去,有标记的题目因为已经看了很多遍,再看就很快,想想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个题目,如果有需要,就把题目抄在错题集上,把这个题目代表的一类题型写下来,在后面备注做错的原因,翻看时从中吸取教训。

(9)经过在练习册上的筛选,最后需要抄在错题集上的题,比一开始做错的题精炼了许多,也深刻了许多。练习册上的错题,你看得次数越多,最后需要抄的就越少。

(10)错题集要经常翻看。把每次看的体会记在空白处;在题目前面做标记,区分重要程度。

(11)为了让错题集发挥更大作用,与同学交换错题集是个不错的选择。每个人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做的题目不同,收获也会不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简直是“买一送一”的好事。

(12)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抽查提问,看对方对抄下来的题目是不是完全掌握了。如果可以的话,把题目进行适当的改编,会让相互抽查的效果更好。

(13)再分享一下我同学的方法。他整理错题集的时候,第一遍只抄错题题干,不抄答

案,标注出处,如在哪一本习题集第几页。第二次翻阅的时候,自己先做一遍,然后核对答案,看看自己有没有真正弄懂这个题目。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大家也可以试试。

(节选自《我不懂孤独,我只是全力以赴》,有删改)(1)下列属于作者所说的“越来越薄的错题集”的一项是

A.抄有所有错题的本子

B.做上各种记号和想法的练习册

C.抄有经过筛选的错题的本子

D.只抄错题题干的错题集

(2)依据本文内容,对下面某同学的错题集做法加以评析。

【练习册选段】

【错题集节选】

(2)你认为这篇文章适合中学生阅读吗?从文章内容和写法

.......两方面,简述理由。

三、古诗文阅读(21分)

6.(5分)

如梦令?汉①上晚步[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注释】①汉:汉水②霁(ji):雪后转晴

(1)“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的特点。

(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7.(16分)

与致虚妹丈书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阙,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缭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缭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殆荡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①被:遮盖。②殆荡:这里指书法舒放旷达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数】A.吹洞箫数.阙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②【及】A.不能及.已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③【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婉妙”做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绞丝旁,和丝绒有关。“绝”义为“断绝”,“绕”

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

..:

(3)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陈述。

四、语言运用(70分)

8.(10分)根据要求写一封信

9.(50分)根据要求作文

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绝不会再恩赐第二次。

﹣﹣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团火焰熄了,另一团火焰燃起。

﹣﹣罗曼?罗兰《名人传》经典名著中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话语总能激发读者思维的火花。你上两句话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

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建议】

①你可以选择两句话中的一句,也可以兼顾两句,确定立意。

②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结合生活和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可以结合以上名著,写一篇读后感。

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知识积累(25分)

1.(7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根据要求,完成(1)(2)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夏至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

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①吟喝

小巷(yōu)②幽深,院子里(fán)③繁星点点

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

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ān)④酣眠宵漏夜短

夏梦正长

(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C”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A”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③B”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答案:

(1)①吟、②幽、③繁、④酣;

(2)①C、②A、③B。

2.(10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②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③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⑥古代诗词中有些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你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全用名词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⑦芒种,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行走村野,见农人刈麦田间,耕种劳作。芒种,忙种!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解答】①别有天地非人间。(易错字:别。)

②若到江南赶上春。

③仁者不忧。(易错字:忧。)

④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结合对《黄鹤楼》的理解,找出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即可;注意“暮”不要写错。)

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结合对《商山早行》的理解,找出全用名词的句子即可;注意“茅”不要写错。)

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结合自己掌握的白居易的诗歌,找出表现农人刈麦田间,耕种劳作的句子即可;注意“倍”不要写错。)

3.(8分)名著阅读。

(1)“兄弟”是《水浒》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甲】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乙】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丙】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A.武松

B.李逵

C.鲁智深

(2)根据《沙乡年鉴》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

《沙乡年鉴》阅读任务单

答案:

(1)【甲】C【乙】A【丙】B

(2)①这本书记载了作者一家在威斯康星重建沙地农场的生活片段,所写内容按十二个月顺序编排在一起,因此取名为“沙乡年鉴”。

②示例一:同意。我们为了保护原始野性,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如《沼

泽地的哀歌》中,政府用各种方法保护沼泽地,却威胁到作为沼泽原始性化身的鹤的生活,迫使它们离开,人类的这种保护行为,反而弄巧成拙。

示例二:不同意。人类的发展往往会影响自然,因此在发展中要有保护自然的意识。如《沼泽地的哀歌》中,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保护沼泽地,人类的开辟和侵占只会更加加速鹤的离开,这样的保护行为还是有积极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4.(17分)

天道立秋张承志

(1)1990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2)年复一年地,北京人渐渐开始从春末就恐怖地等着入伏。一天天地熬,直到今年是一刻刻地熬。长长无尽的北京苦夏,在这一回简直到了极致。

(3)一点一点地挨着时间;无法读书,无法伏案。不仅是在白昼,夜也是潮闷难言,漆黑中的灼烤实在是太可怕了。

(4)我有时独自坐在这种黑热里,像一块熄了不多时的炉膛里的烧烬。心尖有一块红红的煤火,永无停止地折磨着自己。似乎又全靠着它,人才能与这巨大的黑热抗衡。久久坐着,像是对峙。

(5)天亮以后几个时辰,大地便又堕入凶狠的爆烤。有谁能尽知我们的苦夏呢?

(6)街上老外,满脸汗水。

(7)度夏的滋味、中国人是说不出的。

(8)后来愈热愈烈,我几乎绝望。再这样热下去,连我也怀疑没有天理了。

(9)可是,那一天是立秋。上午我麻木地走进太阳的爆烤。我已经不信任节气,不相信北京今年夏天还能立秋,我已经决心和这个毒日头熬到底了。那一天,家家户户的月份牌和挂历上都印着﹣﹣1990年8月8日,立秋。可是我没有半点预感。我没有任何对于它的期待,没有想象那种享受。在久久的煎熬中,预感与灵性,以及想象,都真的萎蔫了。

(10)火一样的上午,过去了。

(11)中午时我还是没有预感。只是挤命做着自己最爱做的一件事。这是一种唯一的度命方式;沉沉地抓紧,竭力地证明。在恐怖的酷热中,一切都呈着残酷感,但又呈着难言的美。

(12)走进下午的阳光时,我看见人的影子在蠕动。我觉得胜利的感觉浮在自己颊上。

生命又战胜了,我默想,这样活着如同战士。

(13)下午的阳光开始显得五彩摈纷,美丽得让人忘却了残酷,异想天开地看见一丝温柔。如同一个在四面戈壁沙漠中的扳道工,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低低的、女性的唤声一样。即使如此﹣﹣在那个瞬间里我也并没有意识到它。

(14)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一瞬之间,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我吃惊地回顾,发现行人们﹣﹣北京人们都在彼此顾盼。接着,满树叶子在高空抖动了,并没有风,只是树杈间传来一个讯号。我差一点喊出来,一切是这样猝不及防,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15)我几乎想落泪。久久的苦熬居然真能结束,立秋是真实的。只这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如同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按动了一个无形的天道的开关,把怜悯和公正一同随着凉爽送进了这个苦难世界。蓝天顿失了那种眩目的光亮,此刻蓝色纯正。风升得更高,连梢尖上的叶片也在凝思﹣﹣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16)我感动地站在大街正中。

(17)我在沉默着呐喊。我是证人,我证明天理的真实。凉爽溶化着抚摸着我。它是证人,它证明我坚持到了今天。

(18)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古人的遭遇,古人的忍耐,古人的感受与判断,以及古人的划分与总结。立秋二字,区别凉热,指示规律,它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这些愚钝的后人﹣﹣天道有序,一切都在更大的掌握之中。

(19)从那一刻立秋之后,我和北京人便享受着凉爽的快感。人人都心平气和了,等着下一个更痛快的节气。同南方北方的人们交流,大都感受略同。立秋律,执法全部中国。听说,有个老外在立秋那天激动地说:你们中国人的节气真棒!

(20)回想以前许多年都没有留心。年年立秋,我都没有感性。也许是从未经历过这样一个残酷的苦夏吧,也许是因为从小缺少关于天道的教育。

(21)沐浴着广袤无际、阴柔轻漫的凉爽,我久久感动着。从那立秋的时刻至今,我每一天每一瞬都意识着这秋之伟力。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我想证明﹣﹣天道的存在;但我已经预感到证明的艰难。

(22)因为,中国早就证明完毕,而且语言简练至极,仅仅用了两个字。

(选自《荒芜英雄路》,有删改)(1)从苦夏到立秋,“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全文,加以概述。

(2)下面是文中关于“凉爽”到来那一刻的一组描述。

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漫漫

..而来

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

..了天地人间。

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

....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结合加点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述的作用。

(3)阅读散文可以沿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读出文章的意蕴,获得自己的感悟。阅读下面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陈述你的理解和思考。

“我”:我是证人,我证明天理的真实。

“我”: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

“我”: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

“我”:在无尽的苦夏中,“我”与酷热相抗衡,已经不信任节气,但当凉爽到来的一刹那,“我”瞬间感受到立秋的真实存在,“我”的经历古人早就体验过,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来区分大地上的寒热变化,生命流转。立秋让“我”顿悟天道有序,万物皆有规律。在生活中,我也感受到节气的神奇,惊蛰一到,春雷始鸣。“节气”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给人以启示,提醒后人心平气和地接纳、遵守天道法则。。

答案:

(1)“我”的心理从苦夏时的“恐怖”“绝望”,到立秋时变得“吃惊”“感动”“心平气和”。

(2)从“浸漫”到“充斥”再到“漫天盖地”,“凉爽”的程度逐层递进。这组描述生动写出了凉爽在“分秒之间”猝不及防地到来,铺满天地,消除全部往昔的苦热,语言准确,极具张力。这种凉爽与上文“我”在苦夏中的久久煎熬形成强烈反差,为下文“我”在立秋来时的“久久感动”和顿悟作铺垫。

(3)深刻理解“立秋”内涵,联系阅读积累或生活经验进行阐述。

示例:在无尽的苦夏中,“我”与酷热相抗衡,已经不信任节气,但当凉爽到来的一刹那,“我”瞬间感受到立秋的真实存在,“我”的经历古人早就体验过,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来区分大地上的寒热变化,生命流转。立秋让“我”顿悟天道有序,万物皆有规律。在生活中,我也感受到节气的神奇,惊蛰一到,春雷始鸣。“节气”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给人以启示,提醒后人心平气和地接纳、遵守天道法则。

5.(12分)

做一本越来越薄的错题集严楚

(1)做错题集不必错一题抄一题,我们必须变着法子做好它,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上中学的时候,没有做过通常意义上的错题集。我做的是一个“伪错题集”。什么是“伪错题集”呢?

(2)做错一道题,我不会马上抄到错题集上。比如,在练习册上做错了一道题,我会用红笔改过来,然后好好想想为什么会做错。

(3)做错题的原因不外乎四种:第一种是特别愚蠢又简单的错误,如1+1=3之类的粗心大意;第二种是面对题目束手无策,毫无思路或者思路错了,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心想“早知道就应该这么做,挺简单的”;三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应该能做对,思路也是对的,但由于掉进“陷阱”,不小心搞混了,结果做错了;第四种呢,就是真不懂、真不会。

(4)对第一种错题,稍微想想之前自己有没有犯过这个错误,有的话用红笔做个标记,如果是“初犯”,告诫自己下次别再犯就行了。

(5)对第二种错题,一定要在题目前用红笔做记号,想想它代表哪种类型的题目,想想答案中巧妙的解法可以在哪类题目上运用,把一些想法简单地记在练习册上。

(6)对第三种错题,也用红笔做记号,并且把题目当中的“陷阱”、做错的步骤、搞混的知识点记在旁边。

(7)对于第四种错题,也要深究一下,到底是题目超纲了,还是自己有知识漏洞。如果题目超纲,就不必理会;如果是自己有知识漏洞,就想想这是哪部分的知识,自己为什么没有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简单地记在练习册的空白处,在题目前面做个记号,然后好好看看对应的知识点,或者好好琢磨一下答案中的解题方法。

除了做错的题目,如果你觉得某个题既困难又“暴力”,也给它做个标记,看看答案上有没有更好的解答方法,有的话,好好学习;没有的话,自己思考思考,跟同学、老师探讨探讨。特别好、特别有代表性的题目,都可以做记号。

(8)简单地分析、总结、标记,不会耗费你太多时间,却能让做题的效果有很大提升。有空的时候,经常看看册子上的总结,一遍遍地看,如果看完之后,你觉得这个题目让你“神清气爽”、受益良多。周末或者需要集中复习的时候,把这阵子做的练习一页页地翻过去,有标记的题目因为已经看了很多遍,再看就很快,想想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个题目,如果有需要,就把题目抄在错题集上,把这个题目代表的一类题型写下来,在后面备注做错的原因,翻看时从中吸取教训。

(9)经过在练习册上的筛选,最后需要抄在错题集上的题,比一开始做错的题精炼了许多,也深刻了许多。练习册上的错题,你看得次数越多,最后需要抄的就越少。

(10)错题集要经常翻看。把每次看的体会记在空白处;在题目前面做标记,区分重要程度。

(11)为了让错题集发挥更大作用,与同学交换错题集是个不错的选择。每个人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做的题目不同,收获也会不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简直是“买一送一”的好事。

(12)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抽查提问,看对方对抄下来的题目是不是完全掌握了。如果可以的话,把题目进行适当的改编,会让相互抽查的效果更好。

(13)再分享一下我同学的方法。他整理错题集的时候,第一遍只抄错题题干,不抄答案,标注出处,如在哪一本习题集第几页。第二次翻阅的时候,自己先做一遍,然后核对答案,看看自己有没有真正弄懂这个题目。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大家也可以试试。

(节选自《我不懂孤独,我只是全力以赴》,有删改)(1)下列属于作者所说的“越来越薄的错题集”的一项是C

A.抄有所有错题的本子

B.做上各种记号和想法的练习册

C.抄有经过筛选的错题的本子

D.只抄错题题干的错题集

(2)依据本文内容,对下面某同学的错题集做法加以评析。

【练习册选段】

【错题集节选】

(3)你认为这篇文章适合中学生阅读吗?从文章内容和写法

.......两方面,简述理由。

答案:

(1)C

(2)示例:这位同学的错题集总结的很到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但是按作者的观点,应在错题集中先抄上原题,在题目后面或右边用红笔做标注内容,这样每次翻看时先做练习,再看总结,能达到练习与记忆相结合的目的,给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3)示例1:我认为适合。从内容上看,文章介绍了做错题集及使用的方法,对中学生来说非常实用,能让我们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从写法上看,文章条理清晰,先分析做错题的原因,再有针对性地逐条提出建议,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中学生阅读。

示例2:我认为不适合。从内容上看,文章介绍了做错题集的方法,这对提高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好处,但文中对错题原因的归类既不科学,也不全面,比如,四类错题原因之间有交叉;从写法上看,语言不够规范,比如第(1)段中“我做的是一个‘伪错题集’”。这不是中学生阅读的典范材料,因此不太适合。

示例3:我认为有的方面适合,有的方面不适合。从内容上看,文章介绍了做错题集及使用的具体方法,对中学生来说非常实用,能让我们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但从写法上看,语言不够规范,比如第(1)段中“我做的是一个‘伪错题集’”。这不是中学生阅读的典范材料。

三、古诗文阅读(21分)

6.(5分)

如梦令?汉①上晚步[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注释】①汉:汉水②霁(ji):雪后转晴

(1)“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宁静的特点。

(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1)宁静

(2)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翻译:不知哪里传来船桨划水声音响起,惊起了水边的寒鹭。这样的美景难以画出来,只见雪后转晴的无数远山。暂且停留,暂且停留,数遍那溪水南面朦胧的树木。

7.(16分)

与致虚妹丈书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阙,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缭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缭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殆荡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①被:遮盖。②殆荡:这里指书法舒放旷达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数】A.吹洞箫数.阙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②【及】A.不能及.已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③【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婉妙”做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绞丝旁,和丝绒有关。“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9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真题试卷]

浙江省温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 1.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同音汉字。(4分) 文学的航船已停(bó)(1)在名为“科幻”的码头,因此,今天的人们比任何时期更需要兼容并蓄的胸怀和(bó)(2)采众长的能力。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要紧紧把住时代脉(3),通过想象驰骋到遥远的时空中去领略科幻的神奇,感受文学丛林的蓬(bó)(4)生机。 2.分门别类辑诗文。下面是某同学以“古人的雅趣”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并在[甲]处写上恰当的评点。(11分) 雅 趣 出处古诗文名句评点 饮酒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1)我醉欲眠卿且去,____。你我皆随意。欧阳修《醉翁亭记》(2)山水之乐,____。酒中有真趣。 郊游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___,____。禽鸟赶春光。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4)____,误入藕花深处。[甲] 鼓 乐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5)杏花疏影里,____。难忘那些通宵! 王维《竹里馆》(6)____,____。自个儿乐。 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回顾了已学内容,也感受到了运用有效的方法去整理古诗文的快乐,正如《论语》中所说“(7)____,____”。 3. (1)永嘉上塘殿戏台()(2)文成刘基庙()(3)江心屿文天祥阁() A.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B.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计宜,渡江策士无双。 C.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二、阅读(57分) (一)名著阅读(9分) 4.《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唐僧说“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下列小说人物“彼此扶持”走到“圆满”的一组是()(2分) A.宋江和公孙策(《水浒传》) B.保尔和谢廖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孙少平和田晓霞(《平凡的世界》) D.简·爱和罗切斯特(《简·爱》) 5.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7分) 目录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的由来 在长沙的日子 苏维埃运动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谈话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 游击战术 红军战士的生活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问君何能尔,。 (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人 C.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 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

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陶醉沉浸俗艳鲜艳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B.《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伤仲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 D.“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 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 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 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 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 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 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 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 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 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 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 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

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温州市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25分)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根据要求,完成(1)(2)题。(7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夏 至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 沏茶熏香,听夏虫(y ín )①_____唱 小巷(y ōu )②_____深,院子里(f án )③_____星点点 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 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 ān )④_____眠 宵漏夜短 夏梦正长 (2)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3分)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______”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作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______”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③______”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 .冬至大如年 B .过了冬至大一岁 C .冬至一阳生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桃花流水窅然去,_______________。 (李白《山中问答》) (2)_______________,千万和春住。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3)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5)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诗词中有些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以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全用名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芒种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行走村野,见农人刈麦田间,耕种劳作。芒种,忙种!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8分) (1)“兄弟”是《水浒》中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3分) 【甲】______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乙】______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丙】______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A .武松 B .李逵 C .鲁智深 (2)根据《沙乡年鉴》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5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17分) 天道立秋 张承志 ①那一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②年复一年地,北京人渐渐开始从春末就恐怖地等着入伏。一天天地熬,直到今年是一刻刻地熬。长长无尽的北京苦夏,在这一回简直到了极致。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附解析】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8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 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 .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 .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 .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 .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 .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 .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此--------------------卷 --------------------上--------------------答 --------------------题 --------------------无--------------------效 ------------

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温州卷) 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25分)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根据要求,完成(1)(2)题。(7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夏至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 沏茶熏香,听夏虫(yn) 喝 小巷(yu) 深,院子里(fn) 星点点 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 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n) 眠 宵漏夜短 夏梦正长 (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3分)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 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 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 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桃花流水, 。(李白《山中问答》) ,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子曰: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 , 。 古代诗词中有些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你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全用名词的句子是

, 。 芒种,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行走村野,见农人刈麦田间,耕种劳作。芒种,忙种!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 , 。 3.名著阅读。(8分) (1)兄弟是《水浒》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3分) 【甲】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乙】 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丙】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A.武松 B.李逵 C.鲁智深 (2)根据《沙乡年鉴》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5分) 《沙乡年鉴》阅读任务单 阅读层次 阅读策略 阅读任务(部分) 阅读记录 检视阅读 略读浏览 依据内容,推断本书取名为沙乡年鉴的原因 分析阅读 评价质疑 利奥波德说所有对这种原始状态的保护都是弄巧成拙,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本书内容进行阐述。 主题阅读 拓展联读 从《沙乡年鉴》走向自然文学的主题阅读。阅读《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 /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17分) 天道立秋 张承志 (1)1990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2)年复一年地,北京人渐浙开始从春末就恐怖地等着入伏。一天天地熬,直到今年是一刻刻地熬。长长无尽的北京苦夏,在这一回简直到了极致。 (3)一点一点地挨着时间;无法读书,无法伏案。不仅是在白昼,夜也是潮闷难言,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修正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7年省杭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面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漫步西子湖,如在诗中游。看到燕子,白居易的诗“谁家新燕啄春泥”脱口而出,不禁惊叹于 燕子与春天的那份默契;湖面波光潋滟,你自然吟诵起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白堤 桃柳相间,花团锦簇,令人想到杭州诗人戴望舒在远方深情的思念,“春天,堤上繁花如锦 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丰厚的人文积淀,增添了西湖的风雅与内蕴。b5E2RGbCAP n dìng B.jīn qiè jiàn dìng p1EanqFDPw A.jìn qìjià C.jīn qìjiān d iàn D.jìn qièjiān d iàn DXDiTa9E3d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克尽职守,默默奉献三十年。/请你把刚才说的话在说一遍。/警察掉取监控录像仔细查看。(摘自电视字幕)RTCrpUDGiT B.海鲜夜宵大排档,恭候光临!/阳光安装公司,竭诚为您服务。/欧美时尚家具,送货到家。(摘自招牌广告)5PCzVD7HxA C.红烧鸡腿、蜡肉烧笋、糖醋鱼块/凉绊黄瓜、香菇青菜、蒜泥菠菜/番茄旦汤、虾皮紫菜汤(摘自食堂菜单) D.梧桐树遮天蔽日,尤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最后拼搏阶段就是要像篮球冲满气、汽车 加满油一样。(摘自学生作文)jLBHrnAIL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会组织校青年志愿者二十余人,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劝慰行人遵守 交通法规,文明出行。 B.听了著名建筑师的报告,王茜萌发了远大的夙愿:将来要专攻建筑学,为老百姓设计建 造美观而实用的房子。 C.得知偶像柯洁败给“阿尔法狗”的消息,围棋迷舒波连续两天废寝忘食,上课总是走神, 就连老师点他名都没有听到。xHAQX74J0X D.当竺可桢之子、88岁高龄的竺安先生向浙大捐赠56册竺可桢日记手稿时,现场嘉宾肃 然起敬,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LDAYtRyKfE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 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Zzz6ZB2Ltk 1 / 10

河南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版)

2017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四个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试卷 120 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 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 3.古诗文默写(8 分)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嗟夫!,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 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二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

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