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2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2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2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2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2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的过程。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性的一步,在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必须认真对待。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一)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即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研究;我国教育层次结构、类别结构、形式结构的研究等。

(二)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的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三)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对于广大的大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是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努力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另一方面要从争论中发现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一)问题有研究价值

选定的问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要有新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其他领域,如心理学、哲学等有高的外部价值。问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

(二)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择的课题要以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的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

选定的课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确定的依据。

(三)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楚,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

(四)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一是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实践、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

二是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

三是时机问题,选题要抓住关键性时期,有关理论、研究工具等条件发展成熟时才提出研究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教育研究假设

1.假设的含义和作用

(1)假设的含义: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好的、暂定的结论。

(2)假设的作用:假设的功能主要在于它是理论的先导。假设能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并按确定目标选择研究方法和收集资料,指导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避免研究的盲目性。

2.假设的主要类型

(1)按照假设的形成逻辑,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归纳假设是在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的启示,进而概括、推论得出的经验定律;演绎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出发推出新结论,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普遍性,通过理论综合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

(2)按照假设有无方向性(或倾向性),可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研究假设陈述的是两个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或不同。在研究假设中,呈现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两类。方向性假设指出相关或差异的特点,而非方向性假设只简单地指出哪里存在一个相关或差异。

(3)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描述性假设处于科学探索的最初阶段,主要是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向人们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与结果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这是比描述性假设高一级的形式;预测性假设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在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基础上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

3.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变量是指在质或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特征,或可以测量、操纵的条件和现象。作为研究理论具体化的研究假设正是由变量与变量间的关系所构成的,研究结果也正是基于对变量资料的分析得出的。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1)自变量又叫实验变量、刺激变量或输入变量。它是实验前假定存在的因果联系中的原因变量,也就是研究者施加于被试的可以操纵的教育影响,通过它的变化来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一项具体的研究可能只包含一个自变量,也可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一个自变量可以影响一个或多个因变量。在实际的教育实验中,自变量往往就是那些改革措施,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材内容、课程结构等。

(2)因变量也称为效果变量、实验结果或输出变量。它是实验前假定存在的因果联系中的结果变量,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在教育实验中,因变量一般表现为学生的发展,是经过自变量的作用后产生变化的知识、能力、态度、兴趣、情感、意志以及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在教育实验中产生的新教育方法、教学模式、课程等方面的优化,也属于因变量。

(3)无关变量也称为干扰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因素。它是指教育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以外的其他一切变量。因它与实验目的无关,与实验所要检验

的、被表述为假说的因果关系也无关,故称其为“无关变量”。之所以称其为“干扰变量”,是因为这些因素虽然在实验研究人员所要探讨的因果关系中既不是原因变量也不是结果变量,但它们对于结果变量(因变量)可能产生影响,因而可能会干扰研究者对自变量的操纵和对因变量的观测,从而干扰实验研究本身的效果。之所以称其为“控制变量”,是因为它对实验效果具有干扰作用,因而需要研究者在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设法加以控制。实际上,研究中很难做到控制所有干扰,因此要集中考虑会影响实验因变量的主要因素,而对影响不大的因素可不予考虑。

4.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1)假设必须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

(2)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

(3)假设必须是陈述句,不能是疑问句。

(二)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1.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选择研究对象即选择教育研究的样本。

(1)总体、样本、取样的基本概念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总体。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在于,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做出结论。

(2)选择样本应遵循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明确规定总体,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明确总体界限;

②取样的随机性,尽可能使样本保持与总体相同的结构;

③取样的代表性,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

④合理的样本容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降低到最低限度。样本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研究的不同类型;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允许误差的大小;总体的同质性;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取样的方法。

(3)取样的基本方法

取样的基本方法包括简单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分层随机取样、整群随机取样以及有目的的抽样。

①简单随机取样。简单随机取样是以随机原则为依据的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按照概率论的原理,抽样时要尽可能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基本观测单位都有均等的机会,有被抽中的可能,即总体中每个成员被选入样本的概率都不为零。

简单随机取样的优点:可以保证全部标识的代表性;能够确定抽样误差的理论值;简便易行。它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的情况。

简单随机取样的局限: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

②系统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也称为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其操作方法是: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

系统随机取样的优点:相比简单随机取样,抽样误差小一些;与分层随机抽样相比,更简单、更易操作;适用范围广,在抽样调查中常被采用。

系统随机取样的局限:当总体的排列顺序与抽样间隔具有对应的周期性特点时,系统抽样会导致严重的抽样误差。

③分层随机抽样。分层随机取样是指按某些特征,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即子总体),然后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从每个子总体中独立地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的优点:合适的分层抽样能有效地降低抽样误差。同时,分层抽样允许研究人员对抽样进行更多的控制,以自己的研究意图来确定每一层大约需要多少人。

分层随机抽样的局限:要求对总体中各层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就难以进行科学分析。

④整体随机抽样。整体随机抽样是指将总体划分成许多组或层,按照随机原则在组或层(整群)中抽样,抽取的整群全体成员均为样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把一个个整体进行编号,然后用随机、机械或类型取样方法进行抽取,它不是从整体中逐个地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

整体随机抽样的优点:抽取方法简单,对抽取到的样本可以进行集中处理,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整体随机抽样的局限:整群抽样相对来说是一种粗糙的抽样方法,抽样误差较大。

⑤有目的抽样。有目的抽样是指当不能运用随机抽样时,为了达到研究目的而选择一个样本的方法。有目的抽样有许多变式,应用变式的目的是在样本中获得信息丰富的单元。

2.确定研究方法

选择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多种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哪一种或哪几种研究方法对实现研究目的最有效,就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要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教育研究的每类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能互相替代。在注意它们的独立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它们的联系,注意配合使用。还要考虑被试的特点、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然后再确定采用的具体方法。

3.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在进行研究设计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对研究的各项主要工作进行安排。研究工作计划的完成,标志研究的构思阶段基本结束。

(1)研究计划应回答的问题

研究的目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安排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如何搜集所需的资料;研究成果的形式以及如何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鉴定;研究人员的组织与分工及所需的研究经费等。

(2)完整的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

包括:研究题目;对研究课题及意义的简要说明;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研究成果的预计价值及使用范围;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3)研究计划的格式

不同形式的研究计划有不同的格式。

专题研究计划的格式: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和科研手段等;课题组分工情况;经费预算。

教育实验研究计划的格式:绪言,包括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已有研究状况的陈述,有关文献的检索;研究的具体方法;总体和样本;研究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分析的统计技术;时间安排;预算,包括人力、物力、设备及各种间接费用。

研究生论文工作计划格式:论文的主要内容,内容提要,全文约两三百字;提纲,包括各部分的分论点、内容要点、论证方式;具体安排:包括研究过程、论文工作的阶段和内容等。

四、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课题论证是为了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它依据详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通过课题论证,也可以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课题的论证主要回答以下问题:(一)选题价值论证

课题选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包括课题对教育实践进行改造与提升的价值有多大,对于课题要研究的教育问题有多迫切;二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包括课题对长期困扰的理论问题的突破,对教育研究方法与范式的突破,对核心理论观点的突破。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的问题很少是突发的,它总是在原有教育实践中产生并形成的。课题研究也总是建立在前人与他人研究成果之上的,这就要求课题研究要熟悉前人及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熟悉并掌握该课题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等,从而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说明该课题研究将在哪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三)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课题研究是一项科学的工作,也是一项智慧的工作,还需要研究者对课题研究有相应的研究思路,对研究内容形成框架。在课题论证时,研究者的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是最主要的内容,因为它决定着课题研究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四)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对课题研究步骤、研究方法及研究手段的论证,不仅要将步骤、方法及手段与研究内容的适切性进行分析,还要结合研究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可行性。

(五)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课题选定后,还要考察研究的主客观条件,以确认研究的可行性,其中包括客观估计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兴趣;分析资料信息来源、设备工具状况、经费以及可借助的力量;考虑研究者的本职工作性质和环境。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及其教育维度研究一、课题的表述 (一)研究背景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彭宇案”、“许云鹤案”、“小悦悦事件”等社会道德缺失的案件的发生,新闻和互联网上到处充斥着有关社会道德讨论的话题,拯救中国社会道德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孝文化又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对他们的孝德教育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着重对物质的追求,而忽视了精神追求,中国正面临着社会道德危机,传统孝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对现代社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会道德缺失越来越严重,传统孝文化也越来越需要弘扬,弘扬孝文化关键在于教育,而小学生心理还未成熟,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对于他们的孝德教育成效会更明显,也更有利于弘扬孝文化,从根本上抵制道德缺失。本课题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以及怎样对小学生进行传统孝文化的教育,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对挽救社会道德危机做出些许的贡献。 (三)概念界定 父母子女之间的伦理规范。后来孝的含义却远远 由家庭逐步扩展到国家和社会的过程。孝文化是指一切有关“孝”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的总和。维度是指一种视角,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是一个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 (四)研究假设 1、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2、对小学生的传统孝文化的教育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自我四方面来进行(五)理论依据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诗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模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论证 B.课题审查 C.课题申报 D.课题选择 2、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的基本原则是() A.需要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创造性原则D.可能性原则 3、对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联系 B.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 述中产生的 C.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操作性 D.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 4、标志着课题研究的构思阶段基本结束的是() A.研究工作计划的完成 B.研究方法的确定 C.研究对象的成功选择 C.课题论证的完成 5、要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内在规律、因果关系,应选择的研究方法是() A历史研究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 6、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行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外,还有一个条件是() A.必要性问题 B.可能性问题 C.能力问题 D.时机问题 7、在教育研究的多种类型的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首先取决 于() A.研究时间B.研究对象C.研究目的D.研究内容 二、简答题 1、试联系实际说明应如何对课题进行设计。 2、试述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三、分析论述题 试论述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并说明你是如何进行选题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解析:需要是进行研究的动力,同时也是进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所以需 要性原则是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的基本原则。3、B 4、A 5、C 6、D 7、C 二、简答题 1、答:对课题进行设计是件精细而复杂的工作,通常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选择研究对象 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为了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选择有典型代表性意义的研究对象,即取样,一般应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明 确规定总体;第二,取样的随机性;第三,取样的代表性;第四,合理的样本容量。 (二)确定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教育研究的多种类型的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哪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对实现研究目的最有效,就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 同时,教育研究的每类方法,又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不能相互替代。在 注意每种方法的独立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难度较大的研究课题中, 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的互相结合,配合使用。 另外,还要考虑被试的特点,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三)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在进行研究设计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对研究的各项主要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研究工作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研究的构思阶段基本结束。其基本内容包括研究题目、对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要说明、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使用范围、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2、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一)课题选题的价值 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是应用价值。应用价值即实践价值,指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 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强调的是课题研究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课题研究,应提出新思想、新观点。 二是理论价值。理论价值即学术效益,指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是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二)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即要把握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人和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进而说明该课题的理论、事实依据及研究将在那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的科学性 即说明进行该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内容是科学的,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的问题, 调查或实验研究的问题等。 (四)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的合理性 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策略步骤、手段及成果形式等是切实可行的,是与所研究课题相适应的。 (五)课题研究基本条件上的可行性 说明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能性及限制。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 三、分析论述题 1、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作答,包括选题的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一节研究课题的选择 一、选题的意义 1.选题是研究的起点 2.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3.对整个研究工作起制约作用 一)选题的要求 1.价值性 选择课题应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教育实践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选择那些在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或在理论上有较大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 2.现实性(实践性)与科学性 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选题要有科学依据,即选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或理论依据,不能凭空臆想。 3.具体明确 选题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要小,不能太笼统。问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研究全局的成败。 4.创新性 创新性是指选题要有创见,要着眼于给人类增加新的知识、新的见解,并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时间新、内容新和方法新三个方面。 5.可行性 可行性包括三个方面的条件: (1)主观条件: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研究基础、技术水平、个人爱好、研究热情等。 (2)客观条件: 1)获得充分的资料; 2)必要的物质条件,如仪器、技术手段等; 3)有一定的科研经费。 4)必要的理论准备等。 (3)时机问题:要考虑与研究课题有关理论、研究工具以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等多种因素。 (二)选题的主要来源 (1)纵向课题 (2)横向课题(委托课题) (3)研究者自选课题 A.从教育实践出发,课题产生的途径有: 1.从社会变革与发展需要中提出课题 2.从教育实践的变革与发展中提出课题 3.从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课题 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教师问题 如“中小学教师专业生活研究”、“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促进研究”、“教师心理枯竭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实施反思型教学,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品质的方法与途径”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参考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参考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科研课题方案设计,是指研究人员为完成研究任务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工作。它包括课题研究所必须的人、财、物、信息等,必须按研究的内容、要求和客观实际的可能性构成为一个包含时间序列、人员活动序列、信息传递序列等方面综合相关的合理系统。 课题方案不是研究的终结,而仅是开始的谋划,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故一切方案都只能是逐步完善的,要随着研究的进展而更改,包括预期之外的新发现、新设想,我们应当允许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我们既要反对无计划的盲目行为,也要反对消极地僵化地按计划方案一走到底。 二、课题研究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必须考虑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一般要求可归 纳为六个方面:(1)课题依据与意义;(2)研究目标与范畴;(3)研究任务(实验内容)(4)研究方法与步骤;(5)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6)课题研究保证措施。现简要分述如下: (一)课题依据与意义 课题依据包括课题形成的理论或实践上的依据。这常体现在:研究方案的“问题提出”部分中对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具体情况分析。研究者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是制定课题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课题的实践依据,其核心问题是认真思考和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反映了现实教育实践、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对

现在、将来的指导意义的问题。倘对实践的反映越深刻,越迅速,课题的实践依据越充分,其指导意义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 (二)课题目标与范畴 1、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是研究者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要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后,所提出的一个研究目标。 2、课题研究范畴。课题研究范畴是指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界定。当课题目标确定之后,相应地就要投入到某种范畴中去研究,要充分注意研究类型、对象、范围的界定;否则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目标的变更或方向的转移,也容易产生研究范围的扩大或缩小。这样,才能使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各得其所,不致雷同或偏离研究主题。 (三)研究任务(实验内容) 在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确立在研究范畴内,围绕研究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通常包括理论的探究、教师、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确立等内容。要找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预测出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便于在实验过程中有的放矢。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的方法。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较多采用行动研究法。其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1)发现问题(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鉴定问题(选定研究主题);(3)文献探讨(深入探讨有关文献); (4)拟订计划(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5)设立假设(将要采取的行动和对行动结果的预测);(6)收集资料(常用观察法、问卷法;调查

第2章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2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2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的过程。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性的一步,在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必须认真对待。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一)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即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研究;我国教育层次结构、类别结构、形式结构的研究等。 (二)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的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三)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对于广大的大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是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努力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另一方面要从争论中发现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一)问题有研究价值 选定的问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要有新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其他领域,如心理学、哲学等有高的外部价值。问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 (二)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择的课题要以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的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 选定的课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确定的依据。 (三)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楚,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 (四)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一是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实践、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 二是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 三是时机问题,选题要抓住关键性时期,有关理论、研究工具等条件发展成熟时才提出研究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案例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案例 教育研究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教育理论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如下是小编在网上找的教育研究方案设计案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对不同性格、程度、背景的学生进行多元的激励性评价使各种类型的学生能真正找回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 2.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人格得到尊重学习成绩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减少或避免“学困生”的产生 研究内容 1.目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的口头评价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构建 A、营造和谐民主情境 B、针对个性进行选择 C、化解表达差异 D、多角度的评价 3.把握激励的时机 A、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B、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创新之处 由过于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由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

单向传递转向评价的多向互动;由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随意性转向注重口头评价的激励功能 研究思路 首先是不断深入理论学习进行相关的资料查询和研究工作以及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情况的问卷调查与反馈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和 理论依据;接着是运用“注重激励评价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路进行探索与研究;最后是不断在时间中总结和反思整理一些实践方法 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对学生学习热情以及投入学习状态的观察来了解、判断口头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2.调查法:了解当前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课堂中口头评价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过程中的想法 4.4.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xx年2月xx年4月(准备阶段) 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论学习进行开题论证讨确立课题 第二阶段:xx年4月xx年7月(实践研究阶段)

组合数学第二章

课堂中的“空白”艺术 所谓“空白”,就是指空着,没有被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在绘画艺术中就有一种美叫做空白美。那么以此为鉴,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一种方法称之为——“空白”艺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提供给学生充分体验与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走进新课标,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作为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特别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课堂上,教育者要善于适时、适度地巧设“空白”,秉承“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真切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活动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的课改理念,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尽情展示、描绘出属于他们的精彩。 教学内容:北京市21世纪教材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数学实验本第1册第十一单元《统计初步知识》。 [片段一] 课堂练习1:猜丁克游戏(石头、剪子、布)。 师:大家玩过这个游戏吗?(学生辨认游戏中的手势。)下面请同座位的两个人为一组玩这个游戏,要求统计出你们各自赢的次数填入表格中。 学生一边玩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如下: 第一种用符号表示:…… 第二种用画图表示:…… 第三种用实物表示:小棒、学具卡片……

第四种用数字表示:1、2、3、…… 第五种用“正”字表示。 学生游戏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记录方式并汇报统计结果。 [评析:这里老师只是提出了学习任务,即“统计出你们各自赢的次数填入表格中”,但对于学习方式即怎样统计、如何记录并没有作出任何要求。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创新实践的空间,这样的“留白”使学生能够得以彰显其鲜明的个性,并满足其渴望同辈群体认可的价值需求。] [片段二] 课堂练习3:数一数屋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学生提出质疑:屋外的这些鞋摆放得太乱了!不好数,能不能摆整齐再数呀? 师:题目要求是数人,你们为什么想到要数鞋呢? 生:因为有一双鞋就等于有一个人。 师:(数出人数后)你们想对屋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吗? 生1:你们乱放鞋子,出门时容易被鞋子拌倒,不安全。 生2:你们应该做文明的好孩子。 生3:你们要养成把东西摆放整齐的好习惯。 [评析:作为变式统计练习,这里一方面留有学生逻辑推理的空白,即“有一双鞋就等于有一个人”,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另一方面又留有学生情感、态度的空白,即“你们想对屋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吗?”,由题及事,以事为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的态度以及要做文明好孩子的情感。] 以上两个片段,在教师的巧妙布白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主动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中学生的影响 (一)研究问题及解释 1、研究问题 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中学生的影响 2、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英语的地 位日显著,它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学生是 学习被动的客体。然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倡导以学生为本 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 国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也经历了明显的变革。 3、研究的意义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对于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 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其中重要一部分。研究初中英语教学方式 变革对学生的影响有两大重要意义。第一,理论意义。即能为 英语教学方式改革提供指导性意见和促使中学生的发展顺应我 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第二,实践意 义。即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和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兴 趣和态度的了解以求达到英语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启 发性。 (二)目前相关的研究文献评述 一、前言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是多维,其中教学方式的变革就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式是传输知识的纽带,教学方式 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和效率。为顺应 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的发展,我国已有 很多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而本文主要对现有研究中有 关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分析,了解英 语教学方式的发展方向,以及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变革对中 学生带来的影响。 二、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对中学生影响研究的基 本现状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只注重语法结构和词汇释义,所以学生的英语可以说是“哑巴”英语,只会读和看,而不会 说。为顺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的发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设计第五节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第二章 学前教育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整个研究的施工蓝图或实施计划。一个完整的研究设计主要涉及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选择研究对象等环节。研究设计要通盘考虑研究的每一步骤,对研究作出全面规划。本章就如何选择课题、提出假设、决定变量、下操作定义、抽样等作详细的描述。 第五节 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重要一环。 它是在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对象作为被试,这个过程也叫抽样。 一、什么是抽样 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抽样是以概率论的大数定律作为理论基础。抽样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地减少研究对象,既可节约人力、物力、时间,又可使研究力量相对集中,使研究工作更深入、细致,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 抽样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抽样的基本要求是: 1.确定研究总体范围 抽样,首先要明确抽样的总体范围,通常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决定了总提的范围。如,“上海市区6岁儿童识字量的调查”,这个课题的总体就是上海市区全体6岁儿童,不包括郊县的6岁儿童,也不包括市区其他年龄的儿童。如果总体范围不很清楚,在抽样前应对总体做出明确规定。否则,会对抽样本和结果推断造成麻烦。 2.抽样的随机化 随机化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概率不为零。换句话说,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入选的机会均等。抽签、摇奖就是根据抽样的随机化原理设计的。抽样必须是随机的,这样可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倾向或认为因素造成的偏差。 3.样本的代表性 样本的代表性指样本应具备总体的性质或特征,样本能在较大程度上代表总体。样本的代表性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影响研究结论的推断程度。

第七章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七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 (一)教育问题、课题与选题 ?1、问题 ?问题: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问题成立必备的三要素: ?明显差距:也就是当事人希望的状态和实际的状态之间有明显的差距; ?足够重要:这个差距对当事人来说足够重要; ?可以解决:相信想办法,这个差距是可以解决的。 ?要区分真问题与假问题、个别问题与普遍问题、感性问题与理性问题 ?教育科研课题包括:教育实践问题:教育理论问题。 ?2、什么是课题 ?课题:指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研究项目,即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 ?教育科研课题:针对教育科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项目。 ?课题名称应体现研究对象与范围,展示研究目的与意义。 ?3、选题 ?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和确定问题。 ?广义上: ?确定研究的方向; ?选择研究的问题。 (二)正确选题的重要意义 ?“有真正研究才能的学生要选一个合适的题目是不困难的,假如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识的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他的前途是不大的。” (三)课题的来源 ?1、从教育教学的前沿或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课题 ?教学理论、德育理论、学习理论问题。如 ?教学个性化问题研究 ?巩固九年普及义务教育 ?2011版与2001版小学语文、数学课标的比较 ?学生IQ与EQ(情感智商)的培养; ?小学生的理财能力的培养 ?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等。 ? ?2、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 ?(1)从教学目的和任务中发现课题。如学科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问题、差生转化问题、个性特长问题、精讲多练问题、教学效率等; ?(2)从调查中发现课题。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教育教学的影响问题的研究,学习困难生心理研究等。 ?(3)从教育教学的疑点或困惑中提出课题。如课堂上学习积极性问题;成绩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性学习等。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人类的各项社会实践总是处于历史进程的发展之中,社会的发展时时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这是任何社会变革和发展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社会已经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如: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层次结构、类别结构研究。基础教育质量规格的指标体系、基本要求与地区差异研究等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教育理论研究课题是在教育科学领域的各学科理论发展与构建中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客观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扬弃,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例如:现代教学论的范畴与体系研究,教学过程中主客体问题研究,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变化研究,等等。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置身于教育实践与理论思考的研究者对各种教育问题的观察反思,并试图形成较为完整的理性化解说,事实上形成了教育研究问题的重要来源。研究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是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二是要从争论中发现问题。例如,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问题,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形成及矫正等等。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有研究价值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

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这样的选题才能够体现应有的价值。衡量选题有无意义及意义大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问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择的问题是否根据教育科学发展本身的需要,能否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定的研究课题要有科学性,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科学的实践基础。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问题要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定的研究课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要有一定的客观事实作为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而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深入研究的依据。应该看到,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研究问题一定要具体、适度,研究范围要明确界定,宜小不宜大,所含的研究问题要明晰,不能太笼统。初步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空泛、笼统,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因素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即把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成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从而在问题具体化的基础上选题。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它具体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第一,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更重要的是研究方案具有科学上的可行性。第二,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学识、能力、精力、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第三,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欢迎共阅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例1: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 (北京师大心理学林崇德教授) 研究假设:从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入手,通过采取合适的教育措施,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 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减轻学生的负担。 研究问题: 小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 (1)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 处理11种 处理例研究问题: (1)从发展教师自我概念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2)探讨角色改变、摄像自我评价、现场指导三种方法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教师课堂能力的不同维度及其发展速度研究 (4)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关系。 实验处理: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训练。 (1)角色改变。教师参与科研,方法是:(a )专家提供6次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讲座并组织讨论。(b )每学期承担2次观摩教学课。(c )参与学生测验的数据处理。(d )每一实验老师设计并进行一项教育实验,写出研究报告。 (2)摄像自我评价(上课录像进行自我评价)。

欢迎共阅 (3)现场指导。研究者尽可能多地提供不同类型的课堂行为模式供实验老师选择,帮助确定目标,教给一定策略,激发动机,增强自信心。 取样: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初中数学女教师18人。平均年龄为39.9岁,平均教龄为19年,学历都是大学本科。 所教班的学生数:实验组教师10人,学生442人(其中男220人,女222人),控制组教师8人,学生428人(其中男200人,女228人)。 因变量的操作定义(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测定): (1)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量表。包括三个测验:主体自我、镜像自我、理想自我。每个分测验四个维度:身体自我、社会自握、能力自我和人格自我。 (2)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力测验。包括: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监控能力。 另外,以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测验(20题)和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问卷(20题)作为

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一节问题的发现与课题的确定 一、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意义 1.课题可以反映研究的价值 2.课题引导着研究的方向 3.课题对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起着制约作用 二、科研课题的类型及来源 (一)类型 ?从研究的性质看,科研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从资料来源和时间看,教育科研课题可分为历史性课题与现实性课题。 ?从研究的内容看,教育科研课题又可分为综合性课题和单一性课题。 ?从课题选定形式看,还可分为新开课题、结转课题、委托课题、自选课题等。 ?(二)来源 ?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关于选题来源的基本操作技巧 1.从有关理论中演绎研究问题 ?理论作为手段的功能,理论能指引研究的方向,提供观察与发现的指导架构。 ?Eg.杜威“做中学”理论演绎出选题“参与式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式学习” ?2.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 ?这是最重要的选题途径。 ?Eg.如何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 ?(1)教学工作中提出的问题。 ?(2)德育工作中的问题。 ?(3)教育管理研究。 ?(4)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 ?(5)教育内外联系中产生的问题。 ?3.研读文献,从已有研究中发现问题 ?Eg.摘自于一份有关某一用于考评大学生学习态度的测试方法的研究报告: ?“本研究的说服力在于它的测试结果在不同院校的学生样本中都基本上得到了重复验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确证是在对就读于魁北克高等院校的人群 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结果能否在美国高校学生人群中得到重复验证,这 一问题很重要。” ?4.重复和拓展他人的研究 ?(1)检验某一“突破性”研究成果 ?Eg.大卫(David Wiley)和安妮格蕾特(Annegret Harnischfeger)所从事的一项研究其研究结果对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在对资料进行分析之后得出如 下结论:只要把学年延长10天,把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延长至6个小时,以及把学 生日均出勤率提高到95%,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得到重大的改进,其中包括阅读 理解能力提高65%和数学能力提高34%。人们对此结果莫衷一是。丹尼尔斯(A. Daniels)和哈勒(E. Haller)对此进行了重复研究。结果表明,削减课时的举措虽然对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1、研究问题 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中学生的影响 2、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英语的地位日显著,它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学生是学习被动的客体。然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也经历了明显的变革。 3、研究的意义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对于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其中重要一部分。研究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对学生的影响有两大重要意义。第一,理论意义。即能为英语教学方式改革提供指导性意见和促使中学生的发展顺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第二,实践意义。即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和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兴趣和态度的了解以求达到英语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一、前言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是多维,其中教学方式的变

革就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式是传输知识的纽带,教学方式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和效率。为顺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的发展,我国已有很多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而本文主要对现有研究中有关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分析,了解英语教学方式的发展方向,以及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变革对中学生带来的影响。 二、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对中学生影响研究的基本现状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只注重语法结构和词汇释义,所以学生的英语可以说是“哑巴”英语,只会读和看,而不会说。为顺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能说英语的人,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势不可挡,其中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是较为重要和关键环节。 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许多论者多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如王勤敏从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特征方面介绍了变革对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即“一、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二、由同一性走向差异性;三、由客体性走向主体性;四、由单向性走向互动性;五、由灌输性走向探究性;六、由割裂性走向整体性。”杜娇玲充分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学方法变革的方向,即现代化、情景化和人性化的发展方向。并以此阐明了它们对

幼儿园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范文(篇)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篇) 《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都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 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大多都在户外进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是多么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户外体育活动正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纲要》指出: 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 幼儿通过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园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内容与幼儿身心发展目标不匹配、内容选择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目标达成度低。 且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存在密度强度不达标;

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由于以上的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们幼儿园,对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通过选择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形成具有我园一定特色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我园体育教学活动水平。 二、研究条件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体育中心组,组织大家学习新《纲要》中的主导思想、教育方针,另外,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年轻教师,她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有骨干教师,她们事业心强、经验丰富,都已达到学前本科学历,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有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区级的课题中心组,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一定能研究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收集资料,分析调查。 查阅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报告课题的选择与课题方案的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课题方案的设计 一、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进程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延伸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一一20世纪30年代),主要手段是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 第二阶段: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年代一一20世纪50年代),主要手段是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等; 第三阶段: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年代一一20世纪70年代),主要手段是广播、电视等; 第四阶段: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50年代一一20世纪90年代初),将教育理论、传媒理论、学习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综合优化学习系统(电化教育); 第五阶段:现代教育技术(20世纪90年代末------- 至今),“现代” 二字所体现的是在第四阶段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总是注入最新科技成果所引起的观念、系统、技术和手段上的元素,当今时期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以及产生的新的系统方法等。 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来的是声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化,信号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储存的光盘化,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等趋势,使世界各地的受教育者能够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快速,便捷地获取世界最

先进,最优秀的文化。它更注意探讨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题;更注意充分利用众多的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为教育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更注意吸收科学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有时代特色,更科学化,系统化。换句话来说,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既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使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 1、什么是教育科研课题 (1)教育科研课题是研究者要研究的教育科研问题,它是针对教育科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从某一研究方向所指向的教育科学问题中确立的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第一、课题就是问题,而且是教育问题。它有两个特点,即具有“普遍意义” , 而且是“特定的”。 所谓普遍意义: 即所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或广泛性,此问题的解决对其他学校、其他教师遇到的相似问题具有指导意义;或者说所研究的应该是带有规律性或普遍指导意义的问题。 所谓特定问题,即不是泛泛研究,而是研究其中某一特殊问题。第二、课题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研究项目。 总之,课题牵涉到三个概念:教育问题,教育科研问题,教育科研课题,它们涵盖的围是逐渐缩小的。 (2)教育科研课题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教育实践价值和教育科学

教育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案例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猛增,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大中城市和沿海开发地区。伴随流动人口的产生,留守儿童问题接踵而来。 留守儿童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被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期,而他们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也缺少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对其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极易使之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需要深入地了解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集中展开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各方面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社会要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学校应关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掌握其发展趋势并进行及时教育。留守儿童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共同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能够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2.应用价值 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知识的教育及心理的教育上,为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道路,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开展适时、恰当的教育。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选题与方案设计及实施

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选题与方案设计及实施 北京电化教育馆潘克明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发现教育中的问题 (二)带着问题查阅有关资料 (三)确定教育研究选题: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五)开展研究工作 按照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具体开展研究活动。 例如:收集原始资料;收集初试资料;收集过程性资料;对过性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纳、统计);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六)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得出结论 在运用研究资料得出结论时,要特别注意: 1、弄清研究领域,从实质上知道研究资料中有什么内容。 2、明确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外在效度:实验结论能够被精确解释 的范围)。 3、集中注意实验研究结果的意义,而不是实验研究结果本身。 4、搞清结果与理论依据之间的关系。

5、探求本研究成果与相似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求得它们之间关系 的一致性。 6、探求本研究成果与相似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求得它们之间关系 的不一致性。 7、尽可能使推理和论证过程清晰明确,不要假设读者很容易就读懂 作者的意思。 8、注名未解决和待解决的问题并提供下一步继续合理地进行研究的 必要准备。 (七)形成研究成果 1、文字类研究成果:论文;实验报告;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方案; 学生的学习体会;??。 2、音像、电子类研究成果:各类电教教材、计算机软件、实验研究 课的课堂教学实况录象;??。 3、硬件类:校园网、环境建设、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 (八)撰写研究报告或实验报告

1、《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1)课题名称 (2)课题简介:从教育教学实践两方面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与价值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5)课题研究的结果 (6)课题研究的结论 (7)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课题组成员 (9)参考文献 (10)附件:研究方案;研究的原始资料、过程性资料;一些阶段 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精品等。 2、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课题名称 (2)课题的提出:实验的背景、针对性和价值性 (3)实验的目标 (4)实验的假设 (5)实验研究的过程 ·实验对象的确定 ·实验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