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多边形导学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多边形导学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多边形导学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多边形导学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多边形导学案

年级九班级学科数学课题相似多边形第课时

编制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第周

星期

使用者

课堂流程具体内容

学习目标1、经历相似多边形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相似多边形的含义

2、在探索相似多边形本质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归纳、

类比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使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

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学法指导

温故知新如图,DE∥BC,则下面比例式不成立的是()

A.

AD

AB=

AE

AC B.

AC

EC=

AB

AD C.

AD

DB=

AE

EC D.

AC

EC=

AB

BD

学生回答,3

分钟

操作1、探究活动一:

通过前面的展示和播放两个五边形的对应内角相等及图形的放大缩小动画,提出问题:

(1)在上图两个多边形中,你认为有相等的内角吗?如果有,请你把他一一表示出来?

(2)在上图两个多边形中, 你认为相等内角的两边是否成比例? 如果有,请你把他一一表示出来?

(3)在上述两问题中,你如何描述这些你所列的角和边的关系?

2、探究活动二:

下列每组图形形状相同,它们的对应角有怎样的关系?对应边呢?(1)正三角形ABC与正三角形DEF

(2)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EFGH

A1B1

C1

D1

E1

F1

A B

C

D

E

F

程(1)、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2)、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3)、相似用“∽”表示,读作“相似于”。

3、实践提高

一块长3m,宽1.5m的矩形黑板,如图所示(见课本),镶在其外围的木制边框宽7.5cm,边框的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相似吗?为什么?(让学生先判断,分组讨论,再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判断)

课堂检测1、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1B1C1D1是相似的图形,且A与A1、B与B1、

C与C1、D与D1是对应点,已知AB=12,BC=18,CD=18,AD=9,A1B1=8,求四边形A1B1C1D1的周长.

2、如果一个矩形对折后所得到的矩形与原矩形相似,则此矩形的长边长与短边长的比是多少?

教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相似综合复习题

图形的相似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重庆)如图,△ABC∽△DEF,相似比为1∶2,若BC=1,则EF的长是( B ) A.1 B.2 C.3 D.4 2.(泰安)在△ABC和△A1B1C1中,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AB=A1B1,AC=A1C1,∠A=∠A1,则△ABC≌△A1B1C1;②若AB=A1B1,AC=A1C1,∠B=∠B1,则△ABC≌△A1B1C1;③若∠A=∠A1,∠C=∠C1,则△ABC∽△A1B1C1;④若AC:A1C1=CB:C1B1,∠C=∠C1,则△ABC∽△A1B1C1.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B ) A.4个B.3个C.2个D.1个 3.(宁波)如图,梯形ABCD中,AD∥BC,∠B=∠ACD=90°,AB=2,DC=3,则△ABC 与△DCA的面积比为( C ) A.2∶3 B.2∶5 C.4∶9 D.2∶ 3 解析:∵AD∥BC,∴∠ACB=∠DAC,又∵∠B=∠ACD=90°,∴△CBA∽△ACD, BC AC = AC AD = AB DC ,AB=2,DC=3,∴ BC AC = AC AD = AB DC = 2 3 ,∴ BC AC = 2 3 ,∴cos∠ACB= BC AC = 2 3 ,cos∠DAC= AC DA = 2 3 ,∴ BC AC · AC DA = 2 3 × 2 3 = 4 9 ,∴ BC DA = 4 9 ,∵△ABC与△DCA的面积比= BC DA ,∴△ABC与△DCA的面积比= 4 9 ,故选:C 4.孝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E(-4,2),F(-2,-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 1 2 ,把△EFO缩小,则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是( D ) A.(-2,1) B.(-8,4) C.(-8,4)或(8,-4) D.(-2,1)或(2,-1) 解析:如图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5.(邵阳)如图,在?ABCD中,F是BC上的一点,直线DF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BP∥DF,且与AD相交于点P,请从图中找出一组相似的三角形:__△ABP∽△AED(答案不唯一)__.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情景:要设计一座高2m的人体雕像,使它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则雕像的下部应设计多少米高? 问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导出审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问题2:你能画出示意图表示这个问题吗?(用线段AB表示雕像的高度,雕像上部的高度表示为AC,下部的高度表示为BC,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把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问题3:能反映问题的等量关系的是哪一句话?(根据题意导出关系式 BC2=2AC) 问题4:设雕像下部高BC=x m,请说出你所列的方程,并化简.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它有什么特点? 这个方程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 (1)会设未知数,列一元二次方程.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根的概念. (3)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准确地指出各项系数. 3.学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相关概念. 难点:寻找等量关系.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1页到第2页的问题1、问题2.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先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自学参考提纲: ①问题1中,要制作一个无盖的方盒,四角都要剪去一个相同的正方形,我们设正方形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宽为(50-2x) cm,盒底的长为(100-2x) cm,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及方盒的底面积3600 cm2可列方程为(100-2x)(50-2x)=3600,你能把它整理为课本上的方程②吗?试说明具体经过哪几步变形得到. 先去括号5000-100x-200x+4x2=3600 移项合并同类项4x2-300x+1400=0 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4) x2-75x+350=0 ②问题2中,本次排球比赛的总比赛场数为28场. 设邀请x支队参赛,则每支队与其余(x-1) 支队都要赛一场. 整个比赛中总比赛场数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你列出的方程是x(x-1)=28. 你能把它整理为课本上的方程③吗?试说明具体经过哪几步变形得到. 去括号x2-12x=28 系数化为1(两边同乘以2) x2-x=56 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观察了解学生是否会寻找等量关系,是否会化简方程. ②差异指导:简要说明问题2中单循环比赛与双循环比赛的区别,对不会寻找等量关系的学生给予辅导,说明化简方程的基本要求. (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内交流、研讨. 4.强化: (1)总结寻找等量关系的策略,简要指出哪些公式经常被我们作为寻找等量关系的依据. (2)练习: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 ①一个圆的面积是2πm2,求半径.πr2=2π ②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差3cm,面积为9cm2,求较长的直角边的长. 1 x(x-3)=9 2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讲义

编号:76854125658544289374459234 学校:麻阳市青水河镇刚强学校* 教师:国敏* 班级:云云伍班* 学科:数学 专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判断三角形是否相似,要注意思维的完整性. 题一 题面:如图所示,△ABC的高AD,BE交于点F,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______对. 金题精讲 题一 题面: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D,想一想, (1)求证:AC2=AD·AB;BC2=BD·BA; (2)求证:CD2=AD·AD; (3)求证:AC·BC=AB·CD. 三角形相似

题二 题面: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90°,以AD为直径的半圆与BC相切于E点.求证:AB·CD=BE·EC. 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 满分冲刺 题一 题面:如下图甲所示,在矩形ABCD中,AB=2AD.如图乙所示,线段EF=10,在EF上取一点M,分别以EM,MF为一边作矩形EMNH、矩形MFGN,使矩形MFGN∽矩形ABCD,设MN=x,当x为何值时,矩形EMNH的面积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相似多边形、二次函数 题二 题面:已知D是BC边延长线上的一点,BC=3CD,DF交AC边于E点,且AE=2EC.试求AF与FB的比.

利用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 题三 题面:如图13-2,点P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内一点,PB=3,BF⊥BP于点B,试在射线BF上找一点M,使得以点B,M,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相似,作图并指出相似比k的值. 图13-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讲义参考答案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 答案:6对. 金题精讲 题一 答案:利用三角形相似证明. 题二 答案:提示:连结AE 、ED ,证△ABE ∽△ECD . 满分冲刺 题一 答案:25= x 时,S 的最大值为252. 题二 答案:12 AF FB =. 题三 答案:如图13-3. 图13-3 ∵AB ⊥BC ,PB ⊥BF , ∴∠ABP =∠CBF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集_新课标_推荐

第22章 二次根式 22.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 ≥=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 ≥=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x 2 = a ,那么a 是x 的______; 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 a 一定是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提出问题 1、式子a 表示什么意义? 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 3、式子)0(0≥≥a a 的意义是什么? 4、)0()(2 ≥=a a a 的意义是什么? 5、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2页例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0(3≥a a ,12 +x 2、计算 : (1) 2 )4( (2) 2 )3(4

(3)2 )5.0(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0()(2≥=a a a 的意义是 。 3、当a 为正数时 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 数 ,只有非负数a 才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在二次根式中,字母a 必 须满足 , 才有意义。 (三)合作探究 1、学生自学课本第2页例题后,模仿例题的解答过程合作完成练习 : x 取何值时,下列各二次根式有意义? ①43-x 223x + ③ 2、(133a a --a 的值为___________. (2)若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为(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四)展示反馈 (学生归纳总结) 1.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a (a ≥0)叫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概念有两个要点:一是从形式上看,应含有二次根号;二是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有限制:被开方数a 必须是非负数。 2.式子)0(≥a a 的取值是非负数。 (五)精讲点拨 1、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a )2 =a 成立的条件是a ≥0,利用这个性质可以求二次根式 的平方,如(5)2=5;也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如5=(5)2 . 2、讨论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实际上是解所含字母的不等式。 ________ )(2=a x -- 21x -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知 识点归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提纲 (孟老师归纳) 一:比例的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一)相关概念:1.两条线段的比: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为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 的比是,或写成a :b=m :n ; 其中 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2: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成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记作: c d a b =(或a :b=c :d ) ① 线段a ,d 叫做比例外项,线段b ,c 叫做比例内项, ② 线段a 叫首项,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③ 比例中项:若 c a b c a b c b b a ,,2是则即?==的比例中项. (二)比例式的性质 1.比例的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2. 合比:若 ,则或a b c d a b b c d d a b a c d c =±=±±=± 3. 等比:若 ……(若……)a b c d e f m n k b d f n =====++++≠0 4、黄金分割: n m b a =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BC (AC>BC ),并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 2 1 5-≈, (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当AD∥BE∥CF 时,都可得到 = . = ,= , 语言描述如下: = , = , = . (4)上述结论也适合下列情况的图形: 图(2) 图(3) 图(4) 图(5)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 型 X 型 由DE ∥BC 可得: AC AE AB AD EA EC AD BD EC AE DB AD = ==或或.

最新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及有关概念. 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 一、自学指导.(10分钟) 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cm __,宽为__(50-2x)cm __.列方程__(100-2x)·(50-2x)=3600__,化简整理,得__x 2-75x +350=0__.① 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4×7=28__. 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x -1)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x (x -1)2__场.列方程__x (x -1) 2 =28__,化简整理,得__x 2-x -56=0__.② 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1个__.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2次__.

九年级上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数学相似三 角形练习题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九年级上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姓名:日 期: 一、选择题。 1.DE是ABC的中位线,则ADE与ABC面积的比是() A、 1:1 B、1:2 C、1:3 D、 1:4 BC=() 2.如图1,已知△ADE∽△ABC,相似比为2:3,则 DE A、3:2 B、2:3 C、 2:1 D、不能确定 3.如图2,已知△ACD∽△BCA,若CD=4,CB=9,则AC等于() A、 3 B、 4 C、 5 D、 6 4.△ADE∽△ABC,相似比为2:3,则△ADE与△ABC的面积比为() A、 2:3 B、 3:2 C、 9:4 D、 4:9 5.若DE是△ABC的中位线,△ABC的周长为6,则△ADE的周长为() A、4 B、3 C、2 D、1 6.如图3,△ABC中,DE∥BC,AD=1,DB=2,AE=2,那么EC=() A、1 B、2 C、3 D、4

7.如图4,D 是△ABC 的AB 边上的一点,过点D 作DE ∥BC 交AC 于E 。已知AD :DB=2:3.则S △ADE :S BCED =( ) A 、2:3 B 、4:9 C 、4:5 D 、4:21 8. 如图5,已知:AD 是Rt △ABC 斜边BC 上的高线,DE 是RtCADC 斜边AC 上的高 线,如果DC :AD=1:2,a S CDE =?,那么ABC S ? 等于( ) A 、 4a B 、9a C 、16a D 、25a 二、填空题: 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4∶25,则它们的周长比为 。 2.顺次连结三角形三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它们的面积比 为 。 3.如图6,AB ∥DC ,AC 交BD 于点O .已知5 3 =CO AO ,BO =6,则DO=_____________。 4.某校绘制的校园平面图的面积为,比例尺为1:200,则该校占地面积 m 2 。 5.如图7,在△ABC 中,点D 在线段BC 上,∠BAC=∠ADC ,AC=8,BC=16,那么CD=__________。 6.如图8,AD 、BC 交于点E ,AC ∥EF ∥BD ,EF 交AB 于F ,设AC=p ,BD=q ,则EF=_________。 图6 E B C A F D 图8 图7 图9 图10 图3 图2 图 图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练习题

试卷第1页,总9页 绝密★启用前 2017年12月麻阳新希望教育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练习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已知2x=3y (y ≠0),则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 A .= B .= C .= D .= 2.若△ABC ~△DEF ,相似比为3:2,则对应高的比为( ) A .3:2 B .3:5 C .9:4 D .4:9 3.如图,在Rt △ABC 中,∠ABC=90°,AB=6,BC=8,∠BAC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过点E 作EF ∥BC 交AC 于点F ,则EF 的长为( ) A . B . C . D . 4.如图,在△ABC 中,点D 是AB 边上的一点,若∠ACD=∠B ,AD=1,AC=2,△ADC 的面积为1,则△BCD 的面积为( )

试卷第2页,总9页 A .1 B .2 C .3 D .4 5.如图,D ,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中点,如果△ADE 的周长是6,则△ABC 的周长是( ) A .6 B .12 C .18 D .24 6.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且DE ∥AC ,AE 、CD 相交于点O ,若S △DOE :S △COA =1:25,则S △BDE 与S △CDE 的比是( ) A .1:3 B .1:4 C .1:5 D .1:25 7.如图,△ABC 中,AD 是中线,BC=8,∠B=∠DAC ,则线段AC 的长为( ) A .4 B .4 C .6 D .4 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C=90°,E 是AB 上一点,且DE ⊥CE .若AD=1,BC=2,CD=3,则CE 与DE 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 A .CE=DE B .CE=DE C .CE=3DE D .CE=2DE

初三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初三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全册精品教案 证明 .你能证明它们吗?3课时 .直角三角形2课时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课时 .角平分线1课时 你能证明它们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 .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 .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区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即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探索证明的思路与方法。能运用综合法证明问

题. .难点:探究问题的证明思路及方法. .关键:结合实际事例,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寻找证明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议一议: .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 给出公理和定理: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延伸. 二、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公理 本套教材选用如下命题作为公理: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 证明过程: 已知:∠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A+∠B+∠c=180°, ∠D+∠E+∠F=180° ∴∠c=180°- ∠F=180°- 又∵∠A=∠D,∠B=∠E ∴∠c=∠F 又∵Bc=EF ∴△ABc≌△DEF 推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随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4页第1,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 基础作业:P5页习题1.11、2。 你能证明它们吗 教学目标: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相似多边形(A)

2020-2021学年 相似多边形 __对应角__相等、__对应边__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__相似比__. 知识点一:相似多边形 1.如图,有三个矩形,其中是相似形的是( B ) A.甲和乙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乙和丙 2.下列命题:①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②所有的矩形都相似;③有一个角是150°的两个菱形都相似;④所有的正六边形都相似.其中是真命题的有__①③④__.(填序号) 3.请将下图中的相似图形的序号写出来:__①和③;②和⑤;④和⑦;⑧和⑨;⑥和⑩__ 知识点二: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4.如图,赵师傅透过平举的放大镜从正上方看到水平桌面上的菱形图案的一角,那么∠A与放大镜中的∠C的大小关系是( A ) A.∠A=∠C B.∠A>∠C C.∠A<∠C D.无法比较 5.两个相似多边形的一组对应边边长分别为 3 cm和 4.5 cm,那么它们的相似比为

( A ) A.2 3 B. 3 2 C. 4 9 D. 9 4 6.如图所示,点E,F分别为?ABCD的边AD,BC的中点,且?ABFE相似于?ADCB,则AB∶BC等于( D ) A.1∶4 B.4∶1 C.2∶1 D.1∶ 2 ,第6题图) ,第8题图) 7.若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AB=6,A′B′=8,∠A=45°,B′C′=8,CD=4,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A′=45° B.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的相似比为2 3 C.BC=6 D.C′D′=16 3 8.如图,有两个形状相同的星星图案,则x的值为__8__. 9.如图,已知矩形ABCD与矩形DEFC相似,且AB=2 cm,BC=5 cm,求AE的长. 解:∵矩形ABCD与矩形DEFC相似,∴AB DE = BC EF ,即 2 DE = 5 2 ,∴DE= 4 5 .∴AE=AD-DE=5 -4 5 = 21 5 10.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相似于四边形A′B′C′D′,求∠A的度数及x的值.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相似试题

图形的相似试题 (本检测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四条线段 , , , 是成比例线段,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B . = C . = D . = 2.在比例尺为 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 ,则这两地的实际距离( ) A . B. C. D. 3.若8 7 5 c b a ==,且 - ,则 - 的值是( ) A.14 B.42 C.7 D.3 14 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4及x ,那么x 的值( ) A.只有1个 B.可以有2个 C.可以有3个 D.有无数个 5.如图,在△ 中,点 、 分别是 、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① ;②△ ∽△ ;③ 其中正确的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6.如图, // , // , 、 分别交 于点 、 ,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 ) A.4对 B.5对 C. 6对 D.7对 7.已知△ 如图所示,则下列4个三角形中, 与△ 相似的是( ) 8.如图,在 △ 中,∠ , , , 的垂直平分线 交 的延长线于点 ,则 的长为( ) A. B. C. D. 9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任一点,已知42,,AB AD == ∠=DAC ∠B .若△ABD 的面积为a ,则△ACD 的面积为( ) A.a B.12a C.13a D.2 5 a 10.如图,正五边形 是由正五边形 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若 ︰ ︰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 ∠ D. ∠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多边形》精品教案

《相似多边形》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掌握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理解相似比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相似多边形概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归纳、类比、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学习及激励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掌握定义中的两个条件. 【教学难点】 利用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 二、探究新知 相似多边形 探究1:在幻灯片上任意画一多边形ABCDEF.它与投影在银幕上的多边形11111E D C B A 的形状相同吗?

这两个多边形中,是否有相等的内角?相等内角的两边是否成比例?设法验证你的猜想. 方法1:叠合法 由叠合法得到:两个六边形的对应的角相等. 方法2:度量法: 由度量法得到:两六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在上图中,六边形ABCDEF 与六边形111111F E D C B A 是形状相同的多边形,其中∠A 与∠A 1,∠B 与∠B 1,∠C 与∠C 1,∠D 与∠D 1,∠E 与∠E 1,∠F 与∠F 1,分别相等,称为对应角; AB 与A 1B 1,BC 与B 1C 1,CD 与C 1D 1,DE 与D 1E 1,EF 与E 1F 1,FA 与F 1 A 1的比都相等,称为对应边. 归纳总结,相似多边形的概念: 各角分别相等、各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例如,在上图中六边形ABCDEF 与六边形A1B1C1D1E1F1相似,记作六边形ABCDEF ∽六边形11111E D C B A ,“∽”读作“相似于”. 注意:记两个多边形相似时,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 相似比的概念: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例:六边形ABCDEF ∽六边形11111E D C B A , 2 1 212121 2121111111111111======A F FA F E EF E D DE D C CD C B BC B A AB ,,,, ∴六边形ABCDEF 与六边形11111E D C B A 的相似比为2 1;六边形11111E D C B A 与六边形ABCDEF 的相似比为2. 注:相似比与叙述的顺序的有关。 例 :下列每组图形形状相同,它们的对应角有怎样的关系?对应边呢? (1)正三角形ABC 与正三角形DEF ;(2)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EFGH.

九年级上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姓名:日期: 一、选择题。 1. DE是?ABC的中位线,则?ADE与?ABC面积的比是() A、 1:1 B、1:2 C、1:3 D、 1:4 2.如图1,已知△ADE∽△ABC,相似比为2:3,则 DE BC=() A、3:2 B、2:3 C、 2:1 D、不能确定 3.如图2,已知△ACD∽△BCA,若CD=4,CB=9,则AC等于() A、 3 B、 4 C、 5 D、 6 4.△ADE∽△ABC,相似比为2:3,则△ADE与△ABC的面积比为() A、 2:3 B、 3:2 C、 9:4 D、 4:9 5.若DE是△ABC的中位线,△ABC的周长为6,则△ADE的周长为() A、4 B、3 C、2 D、1 6.如图3,△ABC中,DE∥BC,AD=1,DB=2,AE=2,那么EC=() A、1 B、2 C、3 D、4 7.如图4,D是△ABC的AB边上的一点,过点D作DE∥BC交AC于E。已知AD:DB=2:3.则S△ADE:S BCED =() A、2:3 B、4:9 C、4:5 D、4:21 8.如图5,已知:AD是Rt△ABC斜边BC上的高线,DE是RtCADC斜边AC上的高线,如果DC:AD=1:2,a S CDE = ? ,那么 ABC S ? 等于() A、4a B、9a C、16a D、25a 二、填空题: 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4∶25,则它们的周长比为。 2.顺次连结三角形三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它们的面积比为。 图3 图2 图1 图5 图4

3.如图6,AB ∥DC ,AC 交BD 于点O .已知 5 3 =CO AO ,BO =6,则DO=_____________。 4.某校绘制的校园平面图的面积为2.5m 2 ,比例尺为1:200,则该校占地面积 m 2 。 5.如图7,在△ABC 中,点D 在线段BC 上,∠BAC=∠ADC ,AC=8,BC=16,那么CD=__________。 6.如图8,AD 、BC 交于点E ,AC ∥EF ∥BD ,EF 交AB 于F ,设AC=p ,BD=q ,则EF=_________。 7.如图4,已知△ABC 的周长为30cm ,D ,E ,F 分别为AB ,BC ,CA 的中点,则△DEF 的周长等于 cm 。 8.如图10.△ABC 中,D 是AB 上一点,AD :DB=3:4,E 是BC 上一点。如果DB=DC ,∠1=∠2,那么S △ADC :S △DEB = 。 三、解答题: 1、如图,⊿AOC ∽⊿BOD 。 (1)证明:AC ∥BD ; (2)已知,3,5,4===OB OC OA 求OD 的长。 2.如图,∠ADC=∠ACB=900 ,∠1=∠B,AC=5,AB=6,求AD 的长 图6 E B C A F D 图8 图7 图9 图10 O D B A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及有关概念. 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

一、自学指导.(10分钟) 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cm __,宽为__(50-2x)cm __.列方程__(100-2x)·(50-2x)=3600__,化简整理,得__x 2-75x +350=0__.① 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4×7=28__. 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x -1)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x (x -1)2__场.列方程__x (x -1)2 =28__,化简整理,得__x 2-x -56=0__.② 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1个__.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2次__.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

相似三角形 例题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1)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3)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例题2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3,4,5,与其相似的C B A '''?的最大边长是15,求C B A '''?面积C B A S '''? 例题3 若ABC ?与DEF ?都是等边三角形.则ABC ?与DEF ?是否相似?为什么? 例题4 下列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1)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3)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参考答案 例题1 分析 (1)不正确,因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大小不确定,因此直角三角形的形状不同.(2)也不正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大小不确定,因此等腰三角形的形状也不同.(3)正确.设有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和C B A ''',其中?='∠=∠90C C ,则A A '∠∠=?='∠=∠?=45,45B B ,设ABC ?的三边为A.B.c ,C B A '''?的边为 c b a '''、、,则a c b a a c b a '=''='==2,,2,,∴a a c c b b a a '=''=',,∴ABC ?∽ C B A '''?.(4)也正确,如ABC ?与C B A '''?都是等边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都成比例,因此ABC ?∽C B A '''?. 解答:(1)、(2)不正确.(3)、(4)正确. 例题2 解答 2 22543=+, ∴ABC ?为直角三角形 不妨设?=∠90C ,3=AC ,4=BC ,5=AB ABC ?∽C B A '''?, ∴∠=∠='∠Rt C C ,C B BC C A AC B A AB ''=''='' 3=AC ,4=BC ,5=AB ,15=''B A , ∴9=''C A ,12=''C B ∴541292121=??=''?''='''?C B C A S C B A 说明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解题关键是求出C A '',C B ''的长 例题3 分析 要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现在只能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解答 因为ABC ?与DEF ?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FD EF DE CA BC AB F E D C B A ====?=∠=∠=∠=∠=∠=∠,,60. 于是 FD CA EF BC DE AB ==.从而ABC ?∽DEF ?.

(精)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活动1 复习旧知 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 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2x -1 (2)mx +n =0 (3)1x +1=0 (4)x 2 =1 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2x -1=3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A .0 B .1 C .2 D .3 活动2 探究新知 根据题意列方程. 1.教材第2页 问题1. 提出问题: (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决定?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 (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之后的方程. 2.教材第2页 问题2. 提出问题: (1)本题中有哪些量?由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 (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 (3)如果有x 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 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 提出问题: 本题需要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活动3 归纳概念 提出问题: (1)上述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给这一类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 (3)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平陌镇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 ?设计教师:九年级数学组 ?适用年级:九年级 ?授课时间:48—53课时 【课程目标】 第一章证明(二) 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上的中线(高)、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并由特殊结论归纳出一般结论; 4.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5.会运用“等角对等边”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及相关证明问题; 6.掌握证明与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关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7.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8.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既解决实际问题; 9.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 10.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利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 11.能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相关结论; 12.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13.根据中垂线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三边中垂线共一点;根据角平分线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三内角角平分线共一点;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4.会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 (n≥0)的方程; 15.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16.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 17.利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般一元二次方程;

18.经历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19.进一步掌握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20.通过推导求根公式,加强推理技能训练,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1.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2.会用分解因式法解系数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23.掌握黄金分割中黄金比的来历; 24.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证明(三) 25.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26.能运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它相关结论; 27.能运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28.能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9.能运用综合法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30.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 第四章视图与投影 31.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2.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视图与投影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3.通过实例能够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种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34.会画圆柱、三棱柱、四棱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35.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初步进行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36.通过实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 37.经历在具体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结合具体情境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 38.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像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39.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九年级上册数学相似图形练习题精选

九年级上册数学相似图形练习题精选 姓名: 日期: 一、填空题: 1、若AB=1m,CD=25cm,则AB ∶CD= ;若线段AB=m, CD=n,则AB ∶CD= . 2、若MN ∶PQ=4∶7,则PQ ∶MN= , MN= PQ, PQ= MN 。 3、若线段a,b,c,d 成比例,其中a=5㎝,b=7㎝,c=4㎝,则,d= . 4、若a ·b=c ·d 则有a ∶d= ;若m ∶x=n ∶y, 则x ∶y= . 5、已知4x -5y=0,则(x +y )∶(x -y )的值为 . 6、若x ∶y ∶z=2∶7∶5,且x -2y +3z=6,则x= ,y= ,z= ; 7、设x 3 =y 5 =z 7 ,则x+y y =__ _,y+3z 3y-2z =__ __. 8、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且AC>BC,则AC ∶AB= . 9、如图1,D 、E 是ΔABC 的边 AB 、AC 上的点, DE 与 BC 不平行,请填上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 使得ΔADE ∽ΔACB. 10、已知:ΔABC , P 是边 AB 上的一点,连结 CP.(如图2) (1)当∠ACP 满足 条件时,ΔACP ∽ΔABC. (2)当 AC ∶AP= 时, ΔACP ∽ΔABC 11、在ΔABC 和ΔA ′B ′C ′中, ∠A=∠A ′= 40°∠B = 80°∠B ′= 60°则ΔABC 和ΔA ′B ′C ′ 。(填“相似”与“不相似”) 12、在如图3的ΔABC 中,DE ∥BC, 且 AD= 32 BD,DE = 4cm , 则BC = 。 13、如图4在ΔABC 中, DE ∥BC, BC = 6cm, S ΔADE ∶S ΔABC =1∶4 , 则DE 的长为 。 14、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比是9∶25,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36cm, 则另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15、把一个矩形的各边都扩大4倍,则对角线扩大到 倍,其面积扩大到 倍. 二、选择题:(相信你的选择!) 1、已知0432≠==c b a ,则c b a +的值为( ) A 、54 B 、45 C 、 D.21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ax2+bx+c=0(a≠0). 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教学难点】 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理可得x2+10x-900=0.(1) 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倍,即5(1+x)·(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5 (1+x)2=7.2,整理可得5x2+10x-2.2=0(2)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讨论 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 (1)都是整式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总结】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