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测试试题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测试试题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测试试题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测试试题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创新)陇南山地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北接陇中黄土高原,西临甘南高原,是甘肃省唯一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被誉为“陇上江南”。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各类中草药众多。百余年来,由于人们健康的需要,也为了获得更好的生计,这一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农耕生活方式——采崖药。下图为陇南山地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1~2题。

1.陇南山地各类中草药众多的主要条件是()

A.地理位置与交通

B.气候与地形

C.植被与土壤

D.水源与矿产

【答案】B

【解析】陇南山地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北接陇中黄土高原,西临甘南高原,是甘肃省唯一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地形垂直高差大,因此各类中草药众多。

2.陇南山地采崖药的最佳季节是()

A.开春

B.仲夏

C.深秋

D.寒冬

【答案】A

【解析】开春时,气温回升,但山区许多树木还未长出新叶,便于发现药苗,正是采集崖药的最佳季节。

(创新)重庆涪陵榨菜远销海内外,制作榨菜的主要原料是青菜头,每到青菜头收获季节,

当地居民把青菜头穿在铁丝上,挂在藤条编织而成的晾晒区,在和煦的微风吹拂下露天“风脱水”,以保证榨菜的独特口感。据此回答3~4题。

3.当地居民穿青菜头必须从中间部位一针穿出,主要原因是()

A.保证排水

B.均匀采光

C.避免强风

D.防止水分散发

【答案】B

【解析】制作榨菜的主要原料是青菜头,每到青菜头收获季节,当地居民把青菜头穿在铁丝上,但必须从中间部位一针穿出,这样保证四周都能均匀晒阳光,所有B正确。

4.青菜头“风脱水”的优点是()

A.易贮存和运输

B.营业价值高

C.形态美观

D.预防疾病

【答案】A

【解析】青菜头“风脱水”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入水便会复原、贮存、运输食用方便等优点,所以A正确。

(改编)茶叶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大于800mm、空气湿度80%-90%,土壤PH约为5.6,气温在18℃-25℃之间的地区,为了茶树的生长,茶农们在茶园里尝试着种植了冬樱花。下图为我国茶叶主要分布区,读图完成5~7题。

5.与江北茶区相比,江南茶区茶叶品质较好的原因是()

①气温日较差大②纬度高,生长缓慢③空气湿度大④酸性土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江南茶区暖湿气候,以酸性土壤为主,有利于茶叶生长,故B正确。

6.茶农在茶园内种植冬樱花的主要目的是()

A.食用

B.观赏

C.保土

D.遮阴

【答案】D

【解析】结合茶树喜阴以及为了茶树的生长,可推测茶农在茶园内种植冬樱花的目的是遮阴。D对。

7.近年来我国茶叶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种植面积扩大

B.农药化肥成本增加

C.运输成本增加 D.劳动力价格上升【答案】D

【解析】种植面积扩大可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故A不正确;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大,成本上升,但茶叶产量上升且茶品质下降,茶叶价格可能下降,故B不正确;茶叶运输量小,对价格影响小,故C不正确;题干可以看出,劳动力价格对茶叶价格影响到大,故D正确。(选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

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8~10题。

8.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答案】C

【解析】美国农业科技水平较高,故A项错误;大豆更适宜在温带地区进行种植,故B项错误;巴西国土面积广大,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故C项正确;大豆种植与劳动力的多少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9.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答案】D

【解析】相比而言,美国大豆的专业化水平较高,故A项错误;美国科技投入较大,故B 项错误;美国机械化水平高,生产力较高,故C项错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较低,生产成本较低,故D项正确。

10.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答案】A

【解析】中国的大豆种植存在的问题是品种退化,出油率低,故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项正确;扩大种植面积无法提高单产,故B项错误;提高质量与增加劳动力投入无关,故C项错误;加大化肥使用量会导致土壤板结,故D项错误。

(选摘)甘肃省张掖市是高原夏菜的理想产地,其夏季蔬菜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主要销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近年积极开拓中亚市场。读右图完成11~13题。

11.该地夏季蔬菜品种丰富,主要得益于()

A.海拔差异大

B.水源丰富

C.热量充足

D.土壤肥沃

【答案】A

【解析】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地海拔差异大,垂直方向上热量和水分差异大,蔬菜品种丰富,A正确;水源、热量、土壤不影响品种数量。

12.我国东南沿海夏季本地蔬菜供应短缺,主要因为()

A.需求量大

B.多气象灾害

C.耕地不足

D.劳动力不足

【答案】B

【解析】我国东南沿海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伏旱天气,受台风影响多暴雨洪涝,气象灾害多,B正确;需求量、耕地、劳动力不会有明显季节变化。

13.制约张掖蔬菜开拓中亚市场的瓶颈是()

A.蔬菜质量

B.产业基础

C.储运条件

D.水利设施

【答案】C

【解析】张掖距中亚较远,蔬菜不耐储存,易腐烂变质,制约开拓中亚市场的瓶颈是储运条件,C正确。

二、综合题

(改编)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陕西省城固县自古出产“贡桔”,是我国最北的优质柑橘生产基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柑橘之乡”,所产柑橘皮薄、汁多、肉多、酸甜适中、营养丰富,畅销国内外。随着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城固县的柑橘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1)说明城固县成为我国最北柑橘生产基地的自然原因。

(2)阐述城固县柑橘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的原因。

(3)目前城固县柑橘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上限”,政府不再鼓励发展。分析城固县政府限制柑橘种植面积的原因。

【答案】(1)水热条件充足,气候适宜;北部有秦岭屏障,冬季风影响较小;地处河谷,地势低,热量不易散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利于夏季暖湿气流进入。(4分)

(2)柑橘产量丰富,质量优;多条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市场广阔。(6分)

(3)城固县柑橘的适栽地已全部栽完,难以提供适合柑橘栽种的耕地;从柑橘种植的经济效益考虑,数量多了就难以保障果农有一个好的收益。(6分)

【解析】第(1)题,城固县成为我国最北柑橘生产基地的自然原因,可以从水热、地形等方面回答。第(2)题,城固县柑橘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的原因,可以从产量、质量、交通、政策等方面回答。第(3)题,城固县政府限制柑橘种植面积的原因,可以从耕地数量、保证收益等方面回答。

(创新)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水稻是在沿海滩涂恶劣的野生条件下生长的一种稻种。其没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虫害,抗鸟、抗虫、抗盐碱,不用打药、不用施肥、不用除草。而我国盐碱地分布极为广泛,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东部滨海盐碱地、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土、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半荒漠内陆盐土、青海新疆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等,共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中2.8亿亩可开发利用,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如果亩产提高到袁隆平希望的300公斤,可以增谷六七百亿吨,满足2亿人的粮食需要。下图为松嫩平原部分盐碱地分布示意图。

(1)简析松嫩平原盐碱地形成的原因。

(2)说明松嫩平原适宜推广海水稻种植的主要原因。

(3)说明松嫩平原海水稻种植对我国农业落后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启示。

(4)简述海水稻试种、推广成功后对我国的意义。

【答案】(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向地表汇聚;河流众多,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2)盐碱地面积大;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较高,适宜海水稻的种植;我国粮食需求量大;海水稻种植的技术条件成熟。

(3)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借鉴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经验,加强种植技术培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业落后地区经济增收。

(4)改造盐碱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可以缓解我国用地紧张状况;增加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可以节约淡水资源;作为水稻基因库,提供优良基因等。

【解析】第(1)题形成盐碱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作答,自然主要从气候、地形方面分析作答;而人为主要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第(2)题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作答。第(3)题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利用当地的产品优势、技术培训、政策力度、资金投人、加工链条等方面作答。第(4)题主要是分析其带来的积极影响,从增加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以及增加粮食等方面分析作答。

【备选】

(创新)日光温室大棚多采用草苫覆盖来保持棚内温度,揭盖草苫时间早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读华北地区日光温室大棚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日光温室大棚前后设置土沟,沟内填满麦秸或杂草,土沟的主要作用是()

A.积肥

B.灌溉

C.防寒

D. 排水

【答案】C

【解析】设置土沟主要是用来阻隔室内热量向外传导或阻隔外部土壤低温向室内传导,以减少温室的热量损失,提高温室保温效果。

2.对前后两个温室大棚间的距离L大小关联度最小的是()

A.纬度位置

B.黄赤交角

C.土沟的宽度

D.土墙的高度

【答案】C

【解析】大棚间距L受当地的纬度位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黄赤交角)、土墙高度等因素共同影响。

(改编)读我国东北地区部分资料变化表,回答3~4题。

3.导致该地区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

B.土壤肥力下降

C.水旱灾害增加

D.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增,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

4.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正确的是()

A.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力开发油气资源,发展新兴工业

C.适当减少农业用地,注意保持水土

D.治理盐碱地,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C

【解析】该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所以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适当减少农业用地,退耕还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而开发矿产,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选摘)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油橄榄为著名的油料树种,其果实榨成的橄榄油被誉为“飘香的软黄金”,应用广泛。油橄榄是常绿乔木,喜光、怕湿,最低气温低于-80C.易受冻害。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均有引种。经过广泛试种,位于四川西南部的西昌市被认为是我国油橄榄最佳生长区之一。近年来,在政府的倡导下,西昌市开始大规模种植油橄榄,其种植基地多分布在安宁河谷。下图示意四川西南部及周边地区。

(1)说明西昌市安宁河谷有利于油橄榄种植的气候条件。

(2)分析当地政府倡导大规模种植油橄榄的主要原因。

(3)请为西昌市油橄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高,光照充足;位于河谷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不太湿润),光照充足;冬季较温和(地形阻挡北方冷空气,冬季受寒潮影响小),不易受低温冻害影响;昼夜温差较大。

(2)自然条件适宜;市场需求量大;市场价格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水土)。

(3)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和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效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的发展;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加快油橄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价值;结合旅游业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油橄榄是常绿乔木,喜光、怕湿,最低气温低于-8°C,易受冻害,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为亚热带气候,根据图判断西昌市安宁河谷为亚热带气候,根据纬度判断,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处山区地势较高,光照充足;位于河谷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不太湿润),光照充足;纬度低,因此冬季较温和,北部地形阻挡北方冷空气,冬季受寒潮影响小,不易受低温冻害影响;昼夜温差较大。第(2)题,从当地的发展的条件和对当地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分析。自然条件适宜;市场需求量大;市场价格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水土)。第(3)题,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促进农业可持续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和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宣传

力度,提高品牌效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的销售;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加快油橄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价值;结合旅游业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摘要 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但是由于中国从1950年以来制定的农产品统购统销等政策一直没有变,农民用低价出售农产品,而用高价购买工业产品,形成工农产品“剪刀差”。在这一框架下,中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失衡,工业和城市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一天天增加,而农业和农村发展却掉队了。与此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我国在农业方面的基础地位日渐薄弱。然而,在强劲的GDP增速背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却提高不够。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普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投入产出不协调,总而造成了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浪费。于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提上日程,被人们所关注。 本文试图从农业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后农业的发展和改革对国民的影响,从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引出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的背景和必要性。 关键字:农业经济失衡生产力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农业概述 1.1 农业概念 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通常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 1.2 农业的生产结构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种植业即狭义农业。50年代以后,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但它们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的比重,总的变化不大。1979年以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确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农村经济从较为单一的经营向多种经营的商品经济转化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情况才开始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而我们组本次对农业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种植业。 1.3 农业税 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俗称“公粮”。1958年6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6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1994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税已成为历史! 第二章我国农业的发展与现状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农业发展 建国初期,受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一个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建立起现代工业,并进而实现经济的起飞与现代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1.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 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2.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 蕴藏量:资源蕴藏量等于已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之和,是指地球上所有资源储量的总和。 4. 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5. 水体自净: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 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6. 农业生态系统::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功能整体,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7. 立体种养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 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8. 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是指H,O,N,P,S等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 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化学循环再生规律是囊括自然界中动植物普遍存在地一种固有的,遵循自然动态循环法则而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交替更新,能量转换的运动规律。 9. 可持续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 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 填空题 1.物质的输入输出规律又称为协调稳定规律,它涉及生物、环境和生态三个方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指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3.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摘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方式与措施 我国现行的农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在这种模式下的农业,环境被农业生产者当作资源自由获取和废弃物自由排放的载体,其结果导致生态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和消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 现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1.1各级政府有关规划不明确。各级政府在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并且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政府各部门协调合作也不不顺利。 1.2农业生产者自身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业生产者内在动力不足,对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不强,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污染了环境。第二,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不足。第三,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 1.3没有公众参与基础。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相关法律对公民参与的权利、责任以及具体程序的规定不明确。第二,由于信息闭塞,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造成他们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参与意识淡薄。第三,中国缺乏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非官方的绿色环保组织,使得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少了一些必需的中间环节,极大地影响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2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措施 2.1政府主导调控机制 2.1.1合理规划,整体协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可“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本地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2.1.2提高技术水平。政府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支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2.1.3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2020年(发展战略)西北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战略)西北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西北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樊胜岳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和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 实施“富民”政策,尽快提高农村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是西北地区发展的关键。西北地区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经济发展差异突出,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西北干旱区的绿洲作为该区农业最具潜力的区域之壹,将为西北地区农业以及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增添不可缺少的内容。 1西北绿洲农业于西北和全国的地位 西北干旱区系指350N以北、1060E以西的内陆干旱区,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地区。就农业分布见,主要于新疆、甘肃河西地区以及青海柴达木盆地,本文所指西北干旱区主要指之上地区,共114县市,土地总面积219.05万km2,总人口2193.51万人,分别占全国的22.82%和1.76%,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和祖国的西北边疆。因此,开发西北、建设西北,提高西北干旱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西北干旱区是全国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仅1272.46亿元,占全国的1.70%,人均GDP5386.3元,低于全国人均GDP6048.24元水平。就西北干旱区内部经济发展格局见,农业生产于区域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工业除石油、化工、建材和交通运输外,也主要是以农业为依托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如纺织、食品和畜产品加工)。 西北干旱区虽然拥有全国4.13%的耕地,人均占有耕地4.63亩(按乡村人口计),远高于全国平均1.63亩/人的水平,但农业总产值却只有全国的2.39%,农牧民

中国地理测试题及答案

2012年度高二地理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80分)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岭—淮河 2.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A.湿润区、亚热带 B.湿润区、热带 C.半湿润区、亚热带 D.半湿润区、暖温带 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高原 4.从乘火车沿陇海线西行至,可以顺道游览的旅游景点是( ) A.避暑山庄、泰山 B.西湖、园林 C.山水、 D.陵兵马俑、龙门石窟 5.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A.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B.都有绿洲农业 C.都属外流区域 D.都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6.位于渤海沿岸的港口城市是: ( ) A.、 B.、 C.、 D.、 7.我国北方大油田自北向南的正确排序是: ( ) A.、华北、辽河、胜利 B.、辽河、华北、胜利 C.、华北、胜利、辽河 D.、胜利、辽河、华北 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和青藏高原 B.、和盆地 C.、和青藏高原 D.、和黄土高原 9.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10.下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 A.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阴山、岭等 B.属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C.耕地少,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D.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11.位于中部的山地是: ( ) A.阿尔泰山 B.昆仑山 C.天山 D.祁连山

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题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 1.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南北差异不大 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分布差异也不大 2.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错误的是() A.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这些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生产力高 B.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和三江平原的西部 C.松嫩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D.黑土和黑钙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沼泽是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经大面积开发,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出现诸如气候变干、旱灾增多等环境恶化现象,于是国家决定不再垦荒,据相关知识回答3——5题3.三江平原分布的沼泽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赤道分异规律 B.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河流,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和() A.嫩江B.松花江 C.鸭绿江 D.图们江 5.有关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 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两年三熟 D.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 6.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操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 7. 该地形区是 A.太湖平原B.山东丘陵C.三江平原D.黄土高原 8.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低,蒸发量少③冻土广布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较低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0~12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在中国发展了千年的农业而言,精耕细作一直是中国很多年保持的特色。就个人而言,我认为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就是最早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地雏形,比如秸秆还田,保持地利,引渠灌田等等。当然,中国面朝黄土的农民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保持着对环境的友好对以后的人们会有如此大的启发,说到底他们就是依时而作,依地而作,能够让地利有最大的发挥。话说,其实华北大面积的盐碱地就是过度耕种导致的地力摊薄,水土流失,从而土地再无法保持水份,之后就是大量盐碱从土地中的析出,。当然,像这样的反面例子确实有很多,这都是在不断敦促我们认识到环境友好型生产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所谓的可持续发展,不管是生产也好,资源也好,说到底就是尊重自然,在保护自然的最大限度内开发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即所谓的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当然,那是大家的共识,其实我个人更大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同,不仅仅局限于其环境友好的基本层次,那是人们被动的改变自然,是受自然的局限;在此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深究化,便是所谓的循环经济,这是我对于人们能动的可持续开发自然资源的认同,我们在尊重自然的同时,去建造一个可以往复循环的经济体系,提高所谓的资源利用率以及重复使用率,或者延长所谓的产出链,将所有的环节联系起来,将所谓的废物转化成可以使用的新资源,从而创造出一个合理 的不断发展的体系。 当然,举个实例,来证明这种不断循环的真正好处,这可以间接

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作用。日本作为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资源极其匮乏,因此他们对于自身的资源近乎苛求般的使用。在家庭式农业生产过程中,每当人和牲畜排出废物,便用沼气池收集起来,然后将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以及生火,之后将发酵过后的沼料灌入田中,用这些自然肥料来肥田,大大减少对于化学肥料的依赖,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之后在销售完所生产的农业产品之后,再将一些农产品的残品次品喂食给牲畜,这样又可以大大减少养殖的饲料问题。可以说整个过程都是一个闭环的经济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很大量的环境污染物,上一环节的废物成为下一环节的供料,这是实现整个循环过程所必需的条件,在农业经济学上,这也是实现农业生产成本的最优化组合。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它所能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效益,更多的是经济效益。在中国珠三角地带也实现了渔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我认为这是对于日本模式的一种发展,因为它将牧副鱼紧密的结合起来了,首先在珠三角地区大规模进行养蚕,大力发展蚕丝业,然后将蚕的废物掺入鸡饲料,作为鸡的主要饲料,之后将鸡排泄的废物倒入鱼塘,将富含蛋白质的废渣喂食给鱼类,最后在鱼售空后,进行清塘,将塘里的淤泥清理出来,然后用来培育桑树,整个经济系统就循环起来了,这种生产方式作为珠三角常见的生产方式,已经给这个产业链上的各大结构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实质上的双赢,同时这个过程中没有对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是新经济发展的巨大出口,也是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目标。应该来说,我们要实现所谓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还得从老祖宗所谓的“地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上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上) 2012年08月06日09:56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年第3期作者:曾艳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2 摘要:广州城市化的推进对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出了要求。广州都市农业发展较早,发展程度较高,开始从城郊型农业逐步转变为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高科技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广州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既有内部优势,也面临着大好机遇,但内部劣势及外部威胁对其发展形成了制约因素。为实现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布局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品牌及物流体系建设、投融资机制等多方面共同推进。 关键词: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广州市社科联2010年项目“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10SKLY07)。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在都市高度发展以后,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农业,依托现代市场体系,实行现代化的经营方式,是对都市农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现了都市需要农业、农业依托都市,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理念,是广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都市型现代农业保障了广州居民菜篮子的有效供给,在一定程度了减缓了物价波动。十一·五期间,广州蔬菜、水产、家禽的总量实现自给,肉、蛋、奶的自给率都达到30%。第二,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撑了广州的绿色生态体系,在广州建设以花城、绿地、水城为特色的生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第三,都市休闲农业为广州居民提供了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的好去处,调节了居民生活。 随着广州“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广州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发展导致对农业、农村的破坏,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而都市型现代农业契合了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广州市委、市政府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使广州农业以“高质、高产、高效”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为主体,逐步由城郊型农业向集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新科技现代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 1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较快,菜篮子供给充足 2010年,广州实现都市农业总产值1076.65亿元,较2005年增长43.8%,其中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产值达754.6亿元;都市农业增加值575.55亿元,比2005年增长96.8%,都市农业总收入1461.77亿元,比2005年增长49.8%;都市农业实现利润62.94亿元,实现税金21.71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7.7倍和89.4%;农产品出口创汇0.77亿美元[1](表1)。

中国农业测试题

中国的农业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反映了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A.水田为主农业——旱地为主农业——灌溉农业 B.农区畜牧业——草原牧业——高山牧业 C.草原牧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农业 D.水田为主农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农业。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据此回答2—3题。 2.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 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3.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C棉花D.青稞 4.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小麦、豌豆等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雨量充沛B.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优越 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5.读下面四幅我国经济作物分布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A.①甜菜②油菜③棉花④甘蔗B.①油菜②棉花③甘蔗④甜菜C.①

甘蔗②棉花③油菜④甜菜D.①棉花②油菜③甘蔗④甜菜读我国某省图,回答7---9题: 6.甲地区近几年苹果连年丰产,而果农增收不多,主要原因是()A.政府部门乱收费,使果农负担过重 B.交通运输比较落后,苹果无法运往市场 C.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成本越来越高 D.果农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苹果供大于求 7.乙地区是该省重要的稻米产区,其主要农业优 势区位因素是() A.气候B.市场C.劳力D.土壤 8.a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其主要区位因素是 A.自然资源B.河流C.气候 D.地形 读下面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 回答10---11题。 9.①②两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坡向D.降水量 10.②③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降水量C.光照D.坡向 11.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 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B.增加了耕地面积 C.增加了粮食产量D.加重了水土流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1、读图14-2,完成下列要求:

2019届高三地理复习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常考3大题型

高考达标练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常考3大题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合肥二模)读某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1~3题 1.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减少B.水热条件变差 C.高铁运输便利D.生产成本提高 2.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 ①夏季气候凉爽②光照资源丰富③昼夜温差大 ④土壤肥力高⑤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3.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A.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 B.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 C.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 D.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发展采摘、观光基地 解析:1.D 2.A 3.B第1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京津地区对蔬菜的需求量会增大,但同时用工、用地成本增加,导致当地种植面积减小。第2题,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较冀北高原水资源丰富;冀北高原海拔高而夏季气候凉爽,降水少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多为冲积扇而土壤更肥沃。第3题,采摘、观光基地适宜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发展,故D错;山前平原具有土地规模大的优势,可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基地,故A、C错;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质量好、农业种类多,适宜发展优质生态特色基地,故B正确。

(2018·巴蜀模拟)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A.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 B.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 C.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D.家庭农场为主 5.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 A.毁林开荒、扩耕,以获得持续增产 B.增施化肥、农药,以提高玉米产量 C.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D.利用玉米秸秆,大力发展沼气 解析:4.C 5.C第4题,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玉米生产的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第5题,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可以通过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东北大米生产中很少用农药,堪称“绿色大米”,以其质优而畅销全国。据此回答6~7题。 6.与东北大米质优无密切关系的是() A.冬季低温B.夏季白昼长 C.黑土养分丰富D.年温差大 7.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都是我国产粮“大户”。两区域相比,东北平原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好B.生产规模大 C.土壤肥沃D.交通便利 解析:6.D7.B第6题,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能冻死害虫,故病虫害少;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内容提要】世纪之交的中国可持续研究,亟待尽快形成一个全面综合而又能够切实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体系或分析框架;吸收、借鉴和运用西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时,必须十分慎重,绝不能完全照搬或全盘移植;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必须真正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要求和客观规律,以能够最终形成促进、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新型战略。 【摘要题】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正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 虽然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22 %的人口丰衣足食,被世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一桩奇迹”。但是,中国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生态的加剧恶化等却使未来农业发展面临多重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第1 号国情报告所得出

的这一极富挑战性的结论,唤起了人们对中国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深思。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Brown 提出了震惊世界的“中国粮食威胁论”,更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对中国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的广为关注。 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21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一、战略观点(注:根据研究者所提出见解的学科侧重或学科倾向,大致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概括为农业生态学、农业和农业地三大学科领域,并不是严格按照研究者自身的学科研究领域进行区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的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指出了中国农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即确保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和合理利用保护资源。 针对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应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在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和农业学三大学科领域形成了大量的研究观点。 (一)农业生态学家的观点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以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马世骏院士为首的生态学家,就开始倡导中国应该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80年代中期,马世骏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参与了著名的Brundtland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筹备工作。认为应以生态控制方法

中国的农业练习题(附答案)

中国的农业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图7-1-1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 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 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2.图7-1-2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条件 下分布的某种农作物。其序号与下列农作物排 序一致的是 ( ) A.春小麦、玉米、水稻、冬小麦 B.水稻、春小麦、玉米、冬小麦 C.甘蔗、甜菜、咖啡、亚麻 D.咖啡、橡胶、甘蔗、甜菜 3.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 区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图7 -1-3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 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 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 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 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 4.下列省份中,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都比较高的是() A.黑龙江B.河北省 C.江苏省 D.浙江省 读图7-1-9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 完成5-7题: 5.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6.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A.开垦草原B.围湖造田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陡坡开荒 7.不是造成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 ) A.建筑、公交占用耕地B.退耕还林 C.水土流失D.荒漠化 读图7-1-10,完成8-10题: 8.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 是 ( ) 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 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 9.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10.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 方向是 ( )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读图7-1-11。回答11-13题: 11.下列农业在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 ) A.高原农牧业B.绿洲农业 C.桑基农业D.灌溉农业 12.7-1-11中字母Q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 纺织原料)名称,该区域和下图中C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 分别是() A.甜菜、冬小麦 B.甜菜、春小麦 C.棉花、春小麦 D.玉米、冬小麦 1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 带来挑战,以下对我国农业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 A.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 B.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2019版高考地理考前二轮复习试题八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微专题三Word版含解析

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下图为“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组成图”。据此完成1~2题。 1.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 A.农业资源B.农业知识 C.决策信息D.电子信息技术 2.智慧农业使() A.农产品的种类变少 B.农业生产投入减少 C.市场的适应性增强 D.剩余的劳动力增多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电子信息技术。第2题,智慧农业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使市场的适应性增强,C对。农产品的种类更丰富,A错。农业生产投入的资金、技术增加,B错。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需要劳动力多,剩余的劳动力减少,D错。 东北松子,主产于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吉林省东南部梅河口市的松子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土产站采购松子,交给农民加工成松子仁,回收出口。到90年代末,该市加工设备不断更新,一些企业到蒙古、俄罗斯等地大量收购松子,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近年来,松子企业积极探索深加工,推出饮料、日用品、保健品等200多个产品,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同时,一些松子企业栽种红松林,以弥补松子被人类食用后对食物链的影响。据此回答3~5题。 3.70年代末,梅河口市松子仁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 A.松子产量丰富B.劳动力廉价

C.交通便利D.政策支持 4.梅河口市在90年代末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的原因有() ①邻近国际松子产地②立足长白山区天然红松子产地 ③机械化程度高④加工工人数量多,经验丰富 ⑤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间经贸往来频繁 A.①②④B.③④⑤ C.①③⑤D.②③⑤ 5.近年来,一些松子加工企业开始参与红松林造林活动的目的是() A.扩大种植面积B.保护红松资源 C.开发松子品种D.恢复土壤肥力 答案 3.A 4.C 5.B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读图,完成6~8题。 6.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A.气候变化 B.河流整治 C.交通便利 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7.新的运营模式() A.增加产品库存B.增加销售环节 C.依赖信息联系D.增加销售成本 8.图示产业集聚有利于农村()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②加快城镇化进程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6.D7.C8.C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第7题,“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

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可持续农业,是全球的共识和潮流。今后农业将朝着现代化、集约化、持续化、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围绕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探讨,结合世界各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实践,指出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产力水平较低、资源利用潜力大的特殊国情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和目标。 关键字:中国农业;可持续农业;现状;展望 1.可持续农业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研究和开发可持续农业主要采取与耕作制度有关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作物轮作[5]。用以缓和杂草、昆虫和病害的为害,与常规耕作措施配合,降低土地侵蚀;2)综合生物防治。用轮作、害虫预测预报、气象探测卫星、抗性品种、播种期调节等措施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3)综合植物营养管理。应用豆科固氮、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精深施用化肥,并通过土地改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施用量,减少硝态氮对水环境的污染;4)保护性耕作。包括覆盖作物、等高带状间作及各种少耕和免耕;5)混合农耕制度。包括动物饲养和林业在内的农场种植制度。在可持续农业研究上强调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因而耕作制度改革也是可持续农业的一个重点,它的内涵既包括轮作、混合农作、保护性耕作和旱地农业,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广泛应用的间作、复种和农林制等内容。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控制人口,提高素质;节约资源,保持环境;集约经营,增加效益;优化产业结构,重塑良性生态系统;加速技术替代,建立生态平衡机制。这就对原来的耕作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将耕作制度研究领域扩大到“广义农业”范围内,才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广义农业”的范畴内发展耕作制度,要认真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如农牧、农林、用养、产加销等关系,才能促进整个农业的协调持续发展。 研究表明,高产高效持续耕作制度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技术载体。耕作制度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发展层次大体可分为作物制度、种植制度、耕作制度和农作制度4个水平,每一层次水平的上升均标志着资源利用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例如,从一季作物到多熟的种植制度,因复种指数提高,更能充分利用光、热、水及土资源而提高土地生产力;融种植制度与土壤管理制度于一体的耕作制度,则是将获取短期的高土地生产力与培肥土壤、保持土壤长期生产能力相结合;将种植、养殖、土壤寓于一体的农作制度,则是在更高层次上将社会、自然、生物资源更全面地组合、开发,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总体效益和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提供了基础。由种植制度、耕作制度向农作制度演替,也是国际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改进种植制度、发展持续农作制进而发展可持续农业已成共识。 可持续农业发展思路的核心是集约性与可持续的高度协调统一。在生产优先、经济与生态并重的原则下,力争做到生产可持续性、经济可续性和资源可持续性三位一体。这就需要建立起相应的高产高效持续农作制度技术体系,并要求该体系具有显著的技术特点。第一,集约农作,持续高产。将提高土地生产率放在首位,强化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孙卫兵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孙卫兵 发表时间:2019-09-29T10:58:50.48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4期作者:孙卫兵[导读]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山东省东明县刘楼镇人民政府 在我国对于农业经济是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世界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农业经济也在经济改革的背景下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可以为农业经济带来稳定和长期利益,反过来又会影响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必须与农业经济相适应,探索农业的发展方式,建设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我国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国家的国情,对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彻底改革。 1、可持续农业经济的内涵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的发展状况大相径庭,因此可持续农业经济的定义方式与发达的西方国家不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普遍较高,农业投入较高,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发达国家農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在发达国家,粮食生产已经过度饱和; 因此,该国农业和经济部门的主要目标不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因此,环境保护是发达国家的首要任务。 在发展中国家,农业进步速度缓慢,粮食生产仍然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现代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太慢,农业经济效率低下。因此,对于我国的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农业,优先考虑的是“促进发展”,即结合当地农业现状,接管国内外或获取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经济的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粮食需求,确保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生产的长期协调和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避免生态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农业生产可持续增长。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①是优化生态环境的需要 社会和国家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取决于该国的生态系统是否有利。目前,各种类型的人类生产已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其中许多不可恢复。为了发展农业,人类大量使用农业用地和森林,而农业资源的使用非常浪费,而在农作物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残留化学品,大大降低了耕地的生产力,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消费。农业资源。每年在中国,由于荒漠化,土壤侵蚀等问题,大量农业耕地严重减少。可持续农业旨在鼓励人们根据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以改善人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短期行为。 ②是处理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需要 农业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决定了国民经济中是否会有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在良好的农业经济中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农业的长期和短期利益之间取得平衡,也就是说,引导和协调符合长远利益的短期利益的长远利益。为了满足农业经济的长期需求,必须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合理和科学地利用农业资源,并增加对农业研究和技术的投资。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①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低 我国农业生产基地滞后,大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仍处于相对封闭的气候,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农业劳动力和生产主要依靠人力资源,似乎效果较差。与落后的农业生产设施一起,诸如天气等不确定性的影响变得更加无助,并且通常它们只能在白天进食,并且不采取预防措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农业生产力效率低下,无法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②农业结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的变化主要是由政府进行的,许多地方政府还没有做好重组农业经济的准备。我们都知道,不同地区的农业结构应该因各地农业资源的分布而有所不同,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调整农业结构时,甚至直接复制其他地区的农业结构,导致效率极低。农业。当地方政府重组农业经济和产业时,他们往往有政治责任:第一个目标不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而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有关当局关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决定都不是基于有效的市场研究,而是无关紧要。当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并与农民签订合同时,农民无法保证其有效性。当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没有按照政府规划的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进行营销时,政府是不是准备为农民提供一些经济保障? 虽然农民的个人行为也可能在农业结构重组中发挥作用,但变化往往发生得非常缓慢。由于农民的信息来源往往非常有限,人们往往没有长期的因素来调节产业结构,这是跟随市场趋势的短期行为,似乎这些调整并不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③强化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 为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尽可能保证农业资源的质量和生产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应该意识到,促进和发展农业经济不应被视为破坏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的前提和成本。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规划和定义应尽可能适应耕地农业资源的实际分配。通过种植优质田地和种植作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作物生产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在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下,生产性社会环境的生态资源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这意味着工作人员在种植作物的同时,积极管理受损的环境资源。废水处理,废物降解等是环境治理的主要和典型形式。 ④灵活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大农场应在作物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灵活,运用农业经济文化的不同发展模式。它也是帮助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农业户作为实际农业活动的一部分,必须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更加合理,全面地利用耕地的生态资源。例如,在种植小麦作物的地区,相应的农户可以在收获相应的作物后收集和再利用田间留下的麦秸。收获剩余的小麦秸秆可以被视为燃烧的替代能源,或者可以通过发酵处理转化为沼气,以确保农业作物资源的再利用。 总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规划项目。为了在维护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和不断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地区人民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是必要的。只有根据当今社会农业经济的基本发展,人员全面适应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才能更好地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的农业练习题daan

中国的农业练习题 1.图7-1-1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C)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 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2.图7-1-2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某种农作 物。其序号与下列农作物排序一致的是 ( C ) A.春小麦、玉米、水稻、冬小麦 B.水稻、春小麦、玉米、冬小麦 C.甘蔗、甜菜、咖啡、亚麻 D.咖啡、橡胶、甘蔗、甜菜 3.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区③南部沿海 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图7-1-3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D ) 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 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 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 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 4.下列省份中,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都比较高的是(C ) A.黑龙江B.河北省C.江苏省D.浙江省 5.图7-1-8能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B) 读图7-1-9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6-8题: 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D ) 读图7-1-9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6-8题:

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D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7.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C ) A.开垦草原B.围湖造田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陡坡开荒 8.不是造成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 B ) A.建筑、公交占用耕地B.退耕还林C.水土流失D.荒漠化读图7-1-10,完成9-11题: 9.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 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 10.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C ) A.天然橡胶B.棉花 C.茶叶 D.甜菜 11.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 B )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读图7-1-11。回答12-14题: 12.下列农业在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 C ) A.高原农牧业B.绿洲农业 C.桑基农业D.灌溉农业 13.7-1-11中字母Q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纺织原料) 名称,该区域和下图中C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分别是(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