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15版:第三章 概率(创新设计)

14-15版:第三章 概率(创新设计)

14-15版:第三章  概率(创新设计)
14-15版:第三章  概率(创新设计)

章末复习

1.本章涉及的概念比较多,要真正理解它们的实质,搞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要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应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一定要注意首先确定事件彼此是否互斥,然后求出各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再求和.求较复杂的概率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求事件转化为彼此互斥的事件的和;二是先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

然后再应用公式P (A )=1-P (A -

)(事件A 与A -

互为对立事件)求解.

3.对于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关键要分清基本事件的总数n 与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再利用公式P (A )=m

n 求出概率.有时需要用列举法把基本事件一一列举出来,在列举时必须按某一顺序做到不重不漏.

4.对于几何概型事件概率的计算,关键是求得事件A 所占区域和整个区域的

几何度量,然后代入公式求解.

5.学习本章的过程中,要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重视过程的学习,重视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注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型一随机事件的概率

1.有关事件的概念

(1)必然事件:我们把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5)事件的表示方法: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2.对于概率的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

(2)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A的概率.

(3)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4)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5)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故0≤P(A)≤1.

例1对一批U盘进行抽检,结果如下表:

(1)

(2)从这批U盘中任抽一个是次品的概率约是多少?

(3)为保证买到次品的顾客能够及时更换,要销售2 000个U盘,至少需进货多少个U盘?

解(1)表中次品频率从左到右依次为0.06,0.04,0.025,0.017,0.02,0.018.

(2)当抽取件数a越来越大时,出现次品的频率在0.02附近摆动,所以从这批U盘中任抽一个是次品的概率约是0.02.

(3)设需要进货x个U盘,为保证其中有2 000个正品U盘,则x(1-0.02)≥2 000,因为x是正整数,

所以x≥2 041,即至少需进货2 041个U盘.

跟踪演练1某射击运动员为备战奥运会,在相同条件下讲行射击训练,结果如下:

(1)

(2)假设该射击运动员射击了300次,则击中靶心的次数大约是多少?

(3)假如该射击运动员射击了300次,前270次都击中靶心,那么后30次一定都击不中靶心吗?

(4)假如该射击运动员射击了10次,前9次中有8次击中靶心,那么第10次一定击中靶心吗?

解(1)由题意,击中靶心的频率与0.9接近,故概率约为0.9.

(2)击中靶心的次数大约为300×0.9=270(次).

(3)由概率的意义,可知概率是个常数,不因试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后30次中,每次击中靶心的概率仍是0.9,所以不一定击不中靶心.

(4)不一定.

题型二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古典概型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也是学习其他概率模型的基础,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此种概率模型的题目.解题时要紧紧抓住古典概型的两个基

本特征,即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在应用公式P(A)=m

n时,关键是正确理解基

本事件与事件A的关系,求出n,m.

几何概型同古典概型一样,是概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概型之一,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要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试验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每次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无限性和每个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能求简单的几何概型试验的概率.

例2(2013·天津高考)某产品的三个质量指标分别为x,y,z,用综合指标S =x+y+z评价该产品的等级.若S≤4,则该产品为一等品.现从一批该产品中,随机抽取10件产品作为样本,其质量指标列表如下:

(2)在该样本的一等品中,随机抽取2件产品,

①用产品编号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②设事件B为“在取出的2件产品中,每件产品的综合指标S都等于4”,求事件B发生的概率.

解(1)计算10件产品的综合指标S,如下表:

其中S≤4的有A1,A2,A4,A5,A7,A9,共6件,故该样本的一等品率为6 10

=0.6,从而可估计该批产品的一等品率为0.6.

(2)①在该样本的一等品中,随机抽取2件产品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1,A2},{A1,A4},{A1,A5},{A1,A7},{A1,A9},{A2,A4},{A2,A5},{A2,A7},{A2,A9},{A4,A5},{A4,A7},{A4,A9},{A5,A7},{A5,A9},{A7,A9},共15种.

②在该样本的一等品中,综合指标S 等于4的产品编号分别为A 1,A 2,A 5,A 7,则事件B 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 1,A 2},{A 1,A 5},{A 1,A 7},{A 2,A 5},{A 2,A 7},{A 5,A 7},共6种. 所以P (B )=615=2

5.

跟踪演练2 如图所示的大正方形面积为13,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一个阴影小正方形,较短的直角边长为2,向大正方形内投掷飞镖,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

A.413

B.213

C.113

D.313 答案 C

解析 设阴影小正方形边长为x ,则在直角三角形中有22+(x +2)2=(13)2,解得x =1或x =-5(舍),∴阴影部分面积为1,∴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113.

题型三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1.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念的理解

(1)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外,还要求二者必须有一个发生.因此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况.

(2)利用集合的观点来看,如果事件A ∩B =?,则两事件是互斥的,此时A ∪B 的概率就可用加法公式来求,即为P (A ∪B )=P (A )+P (B );如果事件A ∩B ≠?,则可考虑利用古典概型的定义来解决,不能直接利用概率加法公式. (3)利用集合的观点来看,如果事件A ∩B =?,A ∪B =U ,则两事件是对立的,此时A ∪B 就是必然事件,可由P (A ∪B )=P (A )+P (B )=1来求解P (A )或P (B ). 2.互斥事件概率的求法

(1)若A 1,A 2,…A n 互斥:则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

(2)利用这一公式求概率的步骤是:①要确定这一些事件彼此互斥;②这一些事件中有一个发生;③先求出这一些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再求和.值得注意的是:①、②两点是公式的使用条件,不符合这两点,是不能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的. 3.对立事件概率的求法

P (Ω)=P (A ∪A -

)=P (A )+P (A -

)=1,由公式可得P (A )=1-P (A -

),(这里A -

是A 的对立事件,Ω为必然事件).

4.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是解决概率问题的重要公式,它能把复杂的概率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概率和或转化为其对立事件的概率求解.

例3 现有8名2012伦敦奥运会志愿者,其中志愿者A 1,A 2,A 3通晓日语,B 1,B 2,B 3通晓俄语,C 1,C 2通晓韩语,从中选出通晓日语、俄语和韩语的志愿者各1名,组成一个小组. (1)求A 1被选中的概率;

(2)求B 1和C 1不全被选中的概率.

解 (1)从8人中选出日语、俄语和韩语的志愿者各1名,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空间Ω={(A 1,B 1,C 1),(A 1,B 1,C 2),(A 1,B 2,C 1),(A 1,B 2,C 2),(A 1,B 3,C 1),(A 1,B 3,C 2),(A 2,B 1,C 1),(A 2,B 1,C 2),(A 2,B 2,C 1),(A 2,B 2,C 2),(A 2,B 3,C 1),(A 2,B 3,C 2),(A 3,B 1,C 1),(A 3,B 1,C 2),(A 3,B 2,C 1),(A 3,B 2,C 2),(A 3,B 3,C 1),(A 3,B 3,C 2)},即由18个基本事件组成.由于每一个基本事件被抽取的机会均等,因此这些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

用M 表示“A 1被选中”这一事件,则M ={(A 1,B 1,C 1),(A 1,B 1,C 2),(A 1,B 2,C 1),(A 1,B 2,C 2),(A 1,B 3,C 1),(A 1,B 3,C 2)},即事件M 由6个基本事件组成.故P (M )=618=1

3.

(2)用N 表示“B 1和C 1不全被选中”这一事件,则其对立事件N -

表示“B 1和C 1全被选中”这一事件.

因为N -

={(A 1,B 1,C 1),(A 2,B 1,C 1),(A 3,B 1,C 1)},即事件N -

由3个基本事件组成,所以P (N -

)=318=1

6.

由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 P (N )=1-P (N -

)=1-16=5

6.

跟踪演练3 甲、乙两人参加普法知识竞赛,共有5个不同题目,选择题3个,判断题2个,甲、乙两人各抽一题.

(1)甲、乙两人中有一个抽到选择题,另一个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 (2)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

解 把3个选择题记为x 1,x 2,x 3,2个判断题记为p 1,p 2.“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情况有:(x 1,p 1),(x 1,p 2),(x 2,p 1),(x 2,p 2),(x 3,p 1),(x 3,p 2),共6种;

“甲抽到判断题,乙抽到选择题”的情况有:(p 1,x 1),(p 1,x 2),(p 1,x 3),(p 2,x 1),(p 2,x 2),(p 2,x 3),共6种;

“甲、乙都抽到选择题”的情况有:(x 1,x 2),(x 1,x 3),(x 2,x 1),(x 2,x 3),(x 3,x 1),(x 3,x 2),共6种;“甲、乙都抽到判断题”的情况有:(p 1,p 2),(p 2,p 1),共2种.基本事件总数为20.

(1)“甲抽到选择题,乙轴到判断题”的概率为620=310,

“甲抽到判断题,乙抽到选择题”的概率为620=3

10,且以上两事件互斥. 故“甲、乙两人中有一个抽到选择题,另一个抽到判断题”的概率为310+3

10=35.

(2)“甲、乙两人都抽到判断题”的概率为220=1

10,故其对立事件“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为1-110=9

10. 题型四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实质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和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在本节中把几何概型问题利用坐标系转化成图形问题(或符合条件的点集问题)去解决.

例4 甲、乙两人约定在6时到7时之间在某处会面,并约定先到者应等候另一个人一刻钟,过时即可离去,求两人能会面的概率.

解以x轴和y轴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到达约定地点的时间,则两人能够会面的充要条件是|x-y|≤1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下,(x,y)的所有可能结果是边长为60的正方形,而事件A“两人能够会面”的可能结果由图中的阴影部

分表示,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S A

S=

602-452

602=

7

16.

跟踪演练4三个人玩传球游戏,每个人都等可能地传给另两人(不自传),若从A发球算起,经4次传球又回到A手中的概率是多少?

解记三人为A、B、C,则4次传球的所有可能可用树状图方式列出:

如下图.

每一个分支为一种传球方案,则基本事件的总数为16,而又回到A手中的事

件个数为6个,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P=6

16=

3

8.

1.两个事件互斥,它们未必对立;反之,两个事件对立,它们一定互斥.若事件A1,A2,A3,…,A n彼此互斥,则P(A1∪A2∪…∪A n)=P(A1)+P(A2)+…+P(A n).

2.关于古典概型,必须要解决好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

(1)本试验是否是等可能的?

(2)本试验的基本事件有多少个?

(3)事件A是什么,它包含多少个基本事件?

只有回答好了这三方面的问题,解题才不会出错.

3.几何概型的试验中,事件A的概率P(A)只与子区域A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正比,而与A的位置和形状无关.求试验为几何概型的概率,关键是求得事件所占区域和整个区域Ω的几何度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求解.4.关于随机数与随机模拟试验问题

随机模拟试验是研究随机事件概率的重要方法,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模拟试验,首先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可以用随机数来模拟试验结果的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确定产生随机数组数,如长度型、角度型(一维)一组,面积型(二维)二组.

(2)由所有基本事件总体对应区域确定产生随机数的范围,由事件A发生的条件确定随机数应满足的关系式.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4 ) 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机械创新设计》,高志刘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二、课程介绍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理论出发, 重点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有效的创新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及创新设计的实例的引入, 使学生对创新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获得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 此外通过创新失误的原因了解, 提高从事创新设计的实践成功率.在教学中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国力,所以在大学中必须开设创新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新的含义 知识要点:,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第二节创新的意义 知识要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创新与设计 知识要点: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创新学与创新教育 知识要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五节设计理论与教育 知识要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水平的更是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标志,于是,人们发现了多种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各类学科体系。

机械创新设计分解教材

机械创新设计作品 ________可伸缩式晾衣架

可伸缩式晾衣架 一、作品背景介绍 在目前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于高楼住宅越来越普遍,晾衣服的确成了一个问题。在城镇住宅区里比较流行的是那种可以折叠的晾衣架,它具有伸缩性,实用比较方便。但是其设计没有很好的解决晾衣架受力问题,从而使得晾衣架容易出现扭曲变形,实用寿命大打折扣。一般家庭都有晾衣架晒衣物的生活需要,通常是用系好的晾衣绳讲衣物晾晒,用后再将绳子收起,它虽实用但不美观,给实用上带来麻烦。另外,将衣服晾在室外会有灰尘及其他杂质的污染,若将衣物晾在室内又会占有一定空间,也很不美观,因此,目前已出现了多种可折叠的晾衣架,经检索发现,它们都是立在地上活固定在墙壁上的,立在地上的晾衣架用后需要收拾起来,固定子啊墙上的即或是能够折叠也需要占有一定的空间,对于室内面积较小的家庭的使用仍存在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存时不占用空间、美观实用的新型晾衣架,实用时能晾晒很多轻便衣物,并且在使用操作上比较方便。基本考虑为在校学生宿舍内设计使用 二、需求分析 市场上现有晾衣架类型主要有固定型、折叠伸缩式i1]、手动升降

型和自动升降型四种。后来,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使晾衣架的使用愈发方便,国内外均对晾衣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对自动晾衣架的改进,增加了自动风干,紫外杀菌,抗风技术等。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几种晾衣架分别是: (1)升降晾衣架 是安装在阳台,通过手摇或电动的方式使晾杆降低,把衣服晾好后,再使晾杆升高的一种晾衣架。 优点:所占空间小,方便操作. 缺点:固定方式单一,如在宿舍操作较严重算坏墙体,且价格较高. (2)壁挂式 壁挂式壁挂式晾衣架是装在墙壁上的,安装高度一般到人的胸部

机械创新设计说明书

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训 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_________笔记本电脑散热桌________________; 实训班级:_____________机自0911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姓名:_____刘强_________学号__0901433104_______; 组员姓名:_____刘强_________学号__0901433104_______;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11月19日 目录 第一章背景概述-----------------------------------------------------2第二章设计方案-----------------------------------------------------3第三章设计计算-----------------------------------------------------4第四章设计创新点--------------------------------------------------5第五章总结-----------------------------------------------------------6

参考文献--------------------------------------------------------------------6 附图: 装配图-----------------------------------------------------------------------7 零件图-----------------------------------------------------------------------7-10 三维图-----------------------------------------------------------------------10-13

浅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

浅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12-02T11:44:51.99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8月下期供稿作者:杨立科[导读] 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 杨立科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8-0000-02摘要:建构可行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机制,旨在促进艺术设计院校(或系)有意识地加强创新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狭窄的专业技能教育转变到知识面较宽、适应能力较强、注重创新精神培养的综合素质教育上来,并为探索更好的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促进相应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教育培养实践性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这必将给艺术设计的设计需要、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带来变化。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面对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计划中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革更新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用现代文化科技发展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而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所确定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的问题,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定位和教育宗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所制定的培养模式,与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区别,其区别是通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达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改变学生思维模式,拓展创新思维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包豪斯认为,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让学生探索个人的设计道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设计观念、方法或是某种风格传授给学生,包豪斯确立了三大构成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运用事物共同的构成因素及构成法则进行创造,至今西方许多国家的设计学院还参照包豪斯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强调设计的创造性这一点从专业确立之初就被视为艺术设计的灵魂。也正因为这一点艺术设计才得以蓬勃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设计教育的核心。 (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往艺术设计教育过于偏向单一人才类型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除纯理论性的艺术设计专业外,设计理论课程、科技知识和人文学科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占的比重很少。 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新体系建设构想 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特殊教育阶段,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及教学手段反映了时代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而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能否顺利进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因而,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探讨的课题。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学科课程呈各自分离的知识体系状态;一是设计基础课,二是专业设计课程。 (一)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设计我们知道,设计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在教学中的先行性与普遍性,及对以后的专业课程,如:广告、包装、书籍装帧等专业的影响力,说明了它的重要地位。 深化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强调观察认识分析能力决定表现的能力,掌握视觉表现的策略与方法,要求学生对不同材料与技法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获得对各种各能表达方式的了解,并具备足够信心与创新力,并能用科技产品媒体与技法进行高水平的交流,作业有:涂鸦、碎片、写实、抽象、装置、文字、图像、拼贴、表现、秩序、版式…… (二)“个性化”培养模式是教学体系的原则 就教育的性质而言,其对于人的素质培养比例重于“专业”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更有突显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因此具有个性化的设计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开放式教学模式 首先,要开放思想,从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趣味化、灵活化,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上课平台。 其次,开拓思路,在专业教学中,不保守、不僵化,除专业角度外,也可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方面去学习分析。锻炼学生的阐述能力,辩析能力,掌握的东西更带有普遍性与规律性,以探讨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奇妙关系。 2.引导式教育模式 采用引导式的教育模式,就是避免填鸭式教学。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讲,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而设计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是创意。因为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技法,程序只是一种手段,创意是设计思想的瞬间迸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创意是不可教的,不可教,又要教,这就是设计教学的难度所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向个性创意的方向发展,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性的方向,是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三)模拟命题的方法与实际创造相结合进入企业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住宅室内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时,以模拟命题的方法与实际创造相结合。创作意为有创造性的作为,它能检验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能力,通过完成每项作业来测试自己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自身的理解和诠释会使你清楚地认识到他所擅长的领域。

机械创新设计(较完整版)

第一讲 1、机械创新设计与现代设计、常规设计有什么差异和关联?创新设计方法: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现有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实现创新构思,获得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成果.特点:强调发挥创造性,提出新方案,提供新颖。独特的设计方法,获得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成果。现代设计: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各类工程应用软件及现代设计理念进行的机械设计。 常规设计:常规设计是以应用公式、图标为先导,已成熟的技术为基础,借助设计经验等常规方法进行设计 关联: 机械常规设计始终是最基本的机械设计方法,在强调现代设计、创新设计时不可忽视其重要性。 创新设计的基础——常规、现代设计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仅仅借助了先进、高效的计算机应用手段,提高了设计过程的效率,但没有脱离常规设计的思维。 2.现代创新人才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 (1) 具备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2) 不断进取与追求的精神 (3) 合理的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传统定式) (4) 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创新的必备条件) (5) 掌握一定的创新技法 3.学习机械创新设计的内容有那些? 1.机构的创新设计 2.机构应用创新设计 3.机构组合设计产生新机构系统 4.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 5.利用反求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6.利用仿生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第二讲 1简述创造性思维四大特性

(方法的开放性;过程的自觉性;解决问题的顿悟性;结果的独特性)。 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 (1)天赋能力:与生俱来的所有神经元 (2)生活实践:后天实践活动具有的重大意义 (3)科学地学习与训练科学、简单易行的专业学习与训练 2.了解和阐述创造性思维、创造活动、创造能力三者的关系。3.理解综合、分离创造原理的特性和基本实施途径。 概念:有目的的将复杂对象分解,提取核心技 术,并利用于其他新事物。 特征:1)与综合创造原理对立,但不矛盾; 2)冲破事物原有形态的限制,在分离中产生新的技术价值; 3)实质上综合法与分离法两者无明显界限,实践中常常相互贯穿,共同促成新事物。 实施途径:1)基于结构的分解;2)基于特性、原理的列举分离 第三讲 1.学习创造原理的基础知识有什么实际意义? 2.物场三要素是指什么?(两个物与一个场)比较完全物场(三个要素齐全的场)、不完全物场(三要素中有两个要素存在的场)、非物场(三要素中仅有一个要素的场)的异同。 3.列举三种所熟悉的创造理论,简述其实施的基本途径。 (1)物场要素变换:电磁场取代机械场 (2)物场要素补建:超声波加工(特种加工工艺) 第四讲 1、实施群体集智法应遵循哪些原则?提出自己运用此法的技巧。(要求从不同角度提两点) 1.自由思考原则:解放思想、消除顾虑 2.延迟评判原则:过早的结论会压制不同的 想法,可能扼杀有创造性的萌芽 3.以量求质原则:相关统计表明,一批设想 的价值含量与总数量成非线性正比。 4.综合改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的增值。 2.为什么设问探求法特别强调“善于提问”?简述所学的九种基本提问。 ●学习者的基本技能 ●创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 ①有无其他用途;②能否借用(直接);③能否改变使用(间接);④能否扩大(改良); ⑤能否缩小(改良);⑥能否代用;⑦能否重新调整;⑧能否颠倒;⑨能否组合

同济大学 机械设计创新考题答案

同济大学机械创新设计 一、摆脱习惯性思维训练题 1、某人的衬衣纽扣掉进了已经倒入咖啡的杯子里,他赶紧从杯子里拾起纽扣,不但手不湿,连纽扣也是干的,这是怎么回事?(只倒了咖啡没倒水) 2、汽车司机的哥哥叫李强,可是李强并没有弟弟,这是怎么回事?(汽车司机是女的) 3、如果你口袋里的火柴盒中只剩下一根火柴,黑夜里你走进房间,房间里有蜡烛、油灯及煤气灶,那么,你先点燃什么?(先点燃火柴) 4、广场上有一匹马,马头朝东站立着,后来又向左转270°,请问,这时它的 尾巴指向哪个方向?(指向下边) 5、一天晚上,老王正在读一本很有趣的书,他的孩子把灯关了,尽管屋里一团 漆黑,可老王仍在继续读书,这是怎么回事?(盲文书) 6、天花板下悬挂两根相距5米的长绳,在旁边的桌子上有些小纸条和一把剪刀, 你能站在两绳之间不动,伸开双臂,两手各拉住一根绳子吗? (先用一根绳子把剪刀缚住,推动剪刀使它移动,然后走过去用一只手抓住另一根绳,另一只手接过移动来的剪刀) 发散性思维——GPS的功能 1.确定移动物的确切位置; 2.追踪小偷; 3.测速; 4.为盲人指路; 5.研究地质(地质灾害预测); 6.找离家出走的人(小孩、痴呆老人,嫌疑人) 7.测量湿度; 8.监测路面施工状况,起重大件位移、速度控制; 9.绘制地图; 10.导航; 11.考古。 1.列举体温计诸缺点 1)现有的体温计必须接触人体才能测量,在医院同一支体温计先后

来测量不同人的体温,有时可能会引起疾病传染; 2)体温计不能测量人体内脏的温度; 3)体温计不便于儿童测量体温; 4)体温计不便于测量人的额头温度; 5)体温计不便随身携带,随时测量; 6)体温计不能弯曲。 2.分析、鉴别缺点,确定创新主题,进行创新设计。 1)防传染,研制非接触体温计(红外辐射式); 2)为测内脏温度,设计微型肠道温度计; 3)为便于儿童测量温度,设计汤匙型体温计; 4)针对不能弯曲和测额头温度,开发出额头薄片温度计; 5)为便于随身携带,研制戒指式温度计。 2 希望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与希望点列举区别 原理:提出希望,经过归纳,实现创造。 步骤: 1)了解人们的需求心理(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生产和科研需 求)【求新、求美、求异、求实、求全、求奇、求快、求廉、求健、求胜、求稳】“方便”(面、粥、净菜);“肥胖”(减肥茶、健身,医疗);“省电” 2)列举、收集希望点 a多观察、多联想,紧扣人们的需求b广泛征求意见或进行抽样调查c采用智力激励法实施列举 3)希望点的分析与鉴别 运用希望点列举法改进手机 1)希望手机与GPS联接,迷路时充当向导。2)希望手机高度智能化、情感 化,它是人的工具又是朋友,烦闷时谈心,孤寂时聊天。3)希望手机配医学专家系统,病时获诊断、处方。4)希望可以利用手机记帐和个人理财。5)希望手机在夜行时充当手电筒。6)希望手机上网像计算机上网一样方便。7)希望手机能接受电台、电视台的节目。8)希望生产出适合各种性格和年龄的人们使用的具有不同色彩的手机。9)希望手机的形状和体积像手表,可以轻松地戴在手上。10)希望手机的体积大幅度减少,从而将之设计为各种的服饰(如项链、领带夹、耳坠),悬挂、镶嵌或佩带在身上或服装上。11)希望手机同时也是一支精致的钢笔。12)希望手机没有电辐射的危害。13)希望手机具防窃、遗失提醒功能。14)希望手机可视通讯,采集、交换数据。15)希望手机具遥控器功能,甚至通讯控制家用电器。16)希望手机家庭、社会治安网连通。 IBM公司2000年8月在一次高科技展览会展示:耳环(耳机),项链(话筒),戒指(呼叫时灯闪烁),手表(拨入拨出号码显示,接入呼出按钮) 用属性列举法提出改进电风扇的新设想 1.对现有的电风扇进行分析,并列举属性 组成:电动机、扇叶、立柱、开关等;驱动:电力;功能:送风。 1)名词属性

国外建筑设计创新教育及其启示

2008.ARCHITECTURAL JOURNAL 建筑学报66 ARCHITECTURAL EDUCA TION 国外建筑设计创新教育及其启示 邵郁 邹广天 1 引言 1.1 创新教育与建筑设计创新教育 1)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在创新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高等院校不只是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场所,而是产生创新知识的场所。美国波士顿学院林奇教育学院讲座教授安迪?哈格里夫斯指出:“只有教学被寄予这样的厚望:培养和创造人的技能和能力,使个体和团体能够在当 今的知识社会中生存下去并获得成功。” [1] 在世界各国,创新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创新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在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 建筑设计创新教育 从广义上讲,建筑设计创新教育是指提高各种建筑学专业人员的建筑设计创新能力的教育活动;从狭义上讲,建筑设计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里进行的,系统化、规范化地培养建筑设计创新人才的教育活动。纵观世界建筑史,各种设计思潮的发展,都是以学校的实验性教学为先锋的。在学校进行的研究型设计,更容易产生新思想,并成为提升学科学术水平的有效途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创新教育同时担负着培养建筑设计创新人才和推进建筑学学科发展的任务。 3) 建筑设计创新教育的特征 建筑设计创新教育具有适时性。学校的教育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有利于使受教育者在今后的社会设计实践中起到主流和先锋的作用,使得整个行业向积极方向发展。同时,学校的教育领先于社会普遍的流行趋势,并能在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新的创造产生。它关注的不仅是表层的适应社会的创新能力,更意味着深层的创造潜力。建筑设计创新教育具有规范性。在建筑教育过程中,应始终贯穿创新的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规范地引入创新性思维和技法训练的环节,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同时鼓励各校的个性化办学理念和风格。 建筑设计创新教育具有系统性。建筑设计创新教育是一个由学生和教师主体、教学原则、教学设计等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系统的整体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提升建筑学学科的整体水平。其中各子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以系统整体目标的优化为准绳。系统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 充实和发展,使系统具有开放性。建筑设计 创新教育具有创新性。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它的创新性体现在构成创新教育的所有元素,都能突破旧的框框,从规范化的制度和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变化,都是“革命”性的。 1.2 从国外建筑教育解读建筑设计创新教育的目的 建筑设计创新教育是建筑教育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宝贵的部分。通过考察国外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建筑设计创新教育的印记和轨迹。这些教育实践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思潮,培养出了许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国外建筑教育中解读建筑设计创新教育,有助于在我国的建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建筑设计创新教育的水平。2 巴黎“鲍扎”教育—新古典主义的开端 巴黎“鲍扎”教育转变了人们的艺术观念,将建筑学带出行会的控制,使人们对艺术的认识涉及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精神。法兰西建筑学院的成立是建筑学学科的开始,之后成立的各类建筑学校,开始把土木工程师与建筑师的工作分开,完善了建筑学科的配备,使建筑学开始稳步发展。“鲍扎”教育形成了以素描、理论争鸣和院士讲座为主体的规范的教学体系,使秩序、光影、比例等成为主流美学意识,最终成为新古典主义艺术思潮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同时,美术学院的成立提高了工艺和工业生产领域的水平。 3 美国新学院派—美国建筑职业教育的起点 美国建筑教育始于19世纪60年代,源于职业背景,负有快速提高全社会建筑设计水平的责任。巴黎鲍扎体系因具备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教学体系,能迅速提升建筑品味,而受到青睐,成为美国建筑教育的主流。美国新学院派表现出与巴黎鲍扎不同的职业特征,增加了公共课和人文教育的内容,对加强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理性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创新源泉有重要作用。与巴黎学院派教育的另一个区别,就是虽然采纳了巴黎鲍扎的体系和美学原则,但并不拘泥于古典的样板,鼓励创新,反对抄袭,同时在教学内容方面呈现出开放性的形态。 摘要/ 从建筑设计创新角度对建筑设计创新教育进行定义,对国外建筑教育的发展及其建筑设计创新教育进行解读,揭示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思潮形成的内在联系,阐述成熟的教育体系对建筑学学科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以期有助于提高建筑设计创新教育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教育建筑设计创新建筑教育 ABSTRACT/ Defining the education f or innov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ar-chitecture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for innov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t displays the inner link between archi-tecture educ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tren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ought, and e xpound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ripe education system on the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The author hopes this expatiation will be ben-eficial to raising the level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to foster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KEY WORDS/ education for innov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of a 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e edu-cation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1)收稿日期:2008-09-16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全国大学生 第一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全国一等奖 北京化工齿动多功能 平行口钳 北京化工齿动多功 能平行口钳 北京化工齿动多功 能平行口钳 大连理工机械式自动 节水水龙头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军地 两用全自动担架车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军 地两用全自动担架车 东南大学自适应可翻 转探测车 东南大学自适应可翻 转探测车 东南大学自适应可翻转 探测车 东南大学自适应可翻 转探测车 福大节流阀型高楼逃 生器 福大节流阀型高楼逃 生器

福大节流阀型高楼逃生 器 国防科大行星轮式登 月车 国防科大行星轮式登 月车 国防科大行星轮式登 月车 国防科大行星轮式登月 车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 机器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 机器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 机器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 器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 机器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 机器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 机器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 哈工程仿生机器蟹哈工程仿生机器蟹哈工程仿生机器蟹

器人 哈工程仿生机器蟹 哈工大微定位仿生机 器人 哈工大微定位仿生机 器人 海军工程大学摆式特 种发动机 天津大学爬杆喷漆机器 人 天津大学爬杆喷漆机 器人 中国农大菌液自动抽 取喷涂机 中国农大菌液自动抽 取喷涂机 重 庆大学半球体螺旋沟槽 数控研磨机 重庆大学半球体螺旋 沟槽数控研磨机 重庆大学半球体螺旋 沟槽数控研磨机 全国二等奖

北工大助力器北工大助力器北工大助力器 长春理工轮足式机器 人 长春理工轮足式机器人 长春理工轮足式机器 人 长春理工轮足式机器 人 大连理工蚯蚓爬行器大连理工蚯蚓爬行器 东北大学圆柱凸轮数 控铣削加工装置 哈工程螺旋传动管道 机器人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探 测者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探测华东理工易拉罐有偿/华南理工健身洗衣华南农大气动式龙眼

创新教育的课程设计

交通高教研究 2003年第3期 文章编号:1004-6585(2003)03-0001-03 创新教育的课程设计 肖云龙,田凌云 (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 作者简介:肖云龙(1946-),男,湖南永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创新教育原理。 摘 要: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不仅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或一种教学原则,而且还是一种教育改革实践,这种实践的核心工作是进行创新教育课程设计。论述创新教育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以及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关键词:创新教育;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纷纷站在未来时代要求的高度,对本国的教育系统进行重大改革,教育改革成为全球政治经济改革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就高等教育而言,各国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都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大学生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这种“关键能力”集中地概括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人们也发现要培养这种能力,仅靠传统的传承教育已难以胜任。于是,创新教育应运而生。 创新教育,人们通常将其理解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或者认为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新教育原则,这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笔者认为,仅仅将创新教育视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或教育原则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在这种改革实践中,创新教育“课程化”是基本活动,其核心工作是进行创新教育的课程设计,其中包括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和课程实施方案设计。1 创新教育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的概念是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一词源于拉丁文(Cursum Race Cours ),原意指“跑道”、“进程”或“人生的历程”。后转意为教育术语,意思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目的计划指导下的学习“进程”与“路径”。中文“课程”一词的含义为: 课,计也;程,式也。合之即“定式授意”之意。一般来说,人们习惯于将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称之为课程,这是对“课程”的狭义理解。对“课程”的广义理解是将学校有计划的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都称之为课程。与狭义课程相比,广义课程既包括教学计划内的,也包括教学计划外的;既指课堂内的,也指课堂外的;它不仅指各门学科,而且指一切使学生有所获得的努力。 创新教育课程设计,既可采用狭义课程的概念,也可采用广义课程的概念。无论采用哪种课程概念,课程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目标是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设计具体课程计划的依据。课程目标的确定不能凭主观臆想,而应当根据“目标源”来科学地思考。所谓“目标源”,通俗地说就是目标设计者是从哪个渠道获得这些目标的,或者说是目标的出处。美国教育学家拉尔夫·泰勒在其专著《课程教学的基本原理》(1949年)中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并认为课程目标一般有三个来源: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学科专家的建议。泰勒关于课程目标源的思想对创新教育课程目标设计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无论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生的需要,还是学科专家的建议,课程都应当是时代的产物。即是说,创新教育课程目标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适应当今时代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 在21世纪,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凸显,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愈加频繁。教育在将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创新教育课程,应当将学会“做人”的时代理念注入到课 1

机械创新设计期末复习题

机械创新设计期末复习 考试题型: 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 1.创新设计的类型和特点? 答:创新设计的类型:开发设计、变异设计和反求设计。 创新设计的特点: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多方案优选。 2.什么是还原创造原理?简述还原创造的基本模式。 答:还原创造原理:是指创造者回到“创造原点”进行创新思考的一种创造模式。 创造原点:驱使人们创造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或归宿。 还原换元是还原创造的基本模式。 还原换元是指先还原后换元。还原思考时,不以现有事物的改进作为创造的起点,沿着现成技术思想的指向继续同向延伸,而是首先抛弃思维定势的影响,追本溯源使创造起点还原到创造原点,再通过置换有关技术元素进行创造。例如静电保鲜方法,并开发设计出电子保鲜装置。无扇叶新型风扇。 3.设问探求法的特点及应用。 答:特点: (1)设问探求是一种强制性思考,有利于突破不愿提问的心理障碍。(2)设问探求法是一种多角度发散性思考,广思之后再深思和精思,是创造性思考的规律。 (3)设问探求法提供了创造活动最基本的思路。

应用:自行车的新创意:(1)有无其他功能创造出多功能保健自行车。(2)能否改变创造出太空自行车。(3)能否借用创造出自助自行车(4)能否代用创造出新材料自行车等。 4.什么是移植创造原理及其基本特征? 答:移植创造原理:借取用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引用或渗透到其他领域,用以变革或改造已有事物或开发新产品,就是移植创造。移植创造的基本特征: (1)移植是借用已有技术成果进行新目的下的再创造,它使已有技术在新的应用领域得到延续与拓展。(2)移植实质上是各种事物的技术和功能相互之间的转移和扩散。(3)移植领域之间的差别越大,则移植创造的难度也大,成果的创造也愈明显。(举例:磁性轴承、二进制原理的移植创造、陶瓷发电机、方形罐头自动贴商标机) 5.综合创造的基本特征 答:综合创造的基本特征:(1)综合能发掘已有事物的潜力,并使已有事物在综合过程中产生出新的价值。(2)综合不是将研究对象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简单的叠加或组合,而是通过创造性的综合使综合体的性能发生质的飞跃。(3)综合创造比起创造一种全新的事物来在技术上更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是一种实用性的创造思路。 6.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 答:储存准备阶段——悬想加工阶段——顿悟阶段 7.原理方法的设计步骤和各阶段应用的主要方法。 答:答:

创新教育方案设计

创新教育方案设计 创新教育的开展是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创新教育方案设计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一、精选活动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中一篇文章可有多方面学习内容我们既要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感知又要针对文章的核心和有价值的内容设计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例如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我让学生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学生兴致盎然又是翻书又是讨论填完履历表以后学生立刻明白了其社会地位、个性特征和悲惨遭遇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些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然而活跃气氛却不是语文课堂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我们不能只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我们设计实施的每一个活动都要符合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素养只有能充分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才是最好的活动游离教学目标的活动无论其多么新颖都是失败或多余的活动 例如苏教版七(上)《七颗钻石》结尾写道:“从水罐中跳出了七颗巨大的钻石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闪亮的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作者想借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寓意希望可贵的爱心普照人间然而有位教者在教学最后环节设计安排如下活动:让学生欣赏歌曲《我爱我家》这个活动缩小了主题的外延和内涵会使学生曲解文章主题这无疑是败笔 二、设计实施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课堂活动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全身心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不仅指学生与教学客体之间的对象化过程也包括学生在学 习中与其他主体构成的交往过程包括学习语言感知、习得技巧、训练思维、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等多方面 设计实施的活动可以是听、说、读、写、议、演、画等有较明显的行为动作表现的外显活动也可以是隐性的比如想象、联想、比较、赏析、品味、思考探究、体验、感悟等内化活动两种类型的活动结合可以让课堂既“活”又“实”教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实施多样的活动 例如写字教学可设计巧记生字词竞赛、小组互考等活动阅读教学中的可开展概括信息、评析美点、疑难探究、讨论或辩论、美读比赛、精彩情节表演、即时背诵等活动;口语交际中可开展情境对话、讲述见闻、模拟采访、新闻发布、时事评论等作文教学可设计佳作欣赏、仿写、想象写作、口头作文、活动写作、合作评改等活动即使同一种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的形式也可有多种 例如在名著导读课上我们可以设计开展“讲述精彩情节”、“评说书中主要人物”、“精彩语段赏读”、“撰写名著推荐语”、“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活动形式不但要力求多样、新颖还要注意可行活动设计要考虑开展的条件、具体方法、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和能力能否自主或合作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找到能让自己

机械创新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说明书 题 目: 多功能笔记本收纳盒 院(部): 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笔记本收纳、放置支架,具体为一种可自动收纳笔记本、支持多个USB插头、集笔记本散热与一体。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可以见到的笔记本支架各种各样,但均是结构简单,功能单一,而且没有收纳功能,然而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有时候需要的各种功能我们的笔记本又达不到使用要求,所以我们常常需要接各种外置的设备,所以我们需要很多的USB接口或者其他的接口转换器;当我们使用个别软件或者玩游戏时,电脑通常都会发热,所以一个可以使电脑散热良好的产品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电脑的清洁问题,往往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件麻烦的事,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时常会把电脑不用的时候收好,但是电脑上往往会接各种数据线,所以在不用的时候可以直接收好电脑是我们不变的选择;我们在寝室的时候,习惯性的把电脑垫高,会使自己用起来感觉舒服些,其实是把电脑适当的垫高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的颈部,所以为了我们的健康、方便、整洁,我们设计了一多功能电脑收纳盒。

现有的笔记本支架

产品设计改良的首要问题 1、产品是以功能为核心的,没有功能的存在,产品也将不复存在。而功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需求,即需求不存在功能也将不复存在。 2、接下来相同的功能可以用不同的原理来实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在需求、功能存在的前提下,原理在不断的更新,随之产品在不断更新。 3、随着原理的确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结构方式去构造产品,即相同的原理可以对应不同的结构方式。而结构方式以原理为核心的同时,依据就是材料与工艺。 4、当一种结构方式成熟以后,以上所言的产品就进入了成长期,这时的产品会被设计成不同风格,以满足需求的差异,即同样的结构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造型风格来最终完善产品。

机械创新设计题目

机械创新设计题目 一.糕点切片机 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糕点先成形(如长方体、圆柱体等),经切片后再烘干。糕点切片机要求实现两个执行动作:糕点的直线间歇移动和切刀的往复运动。 通过两者的动作配合进行切片,改变直线间歇移动速度或每次间隔的输送距离,以满足糕点不同切片厚度的需要。 3.设计任务 (1) 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2) 构思实现上述动作要求的间歇运动机构和切口机构; (3) 根据选定的原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 (4) 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5) 控制程序设计 (7)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自动打标机l.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动打制钢印的要求。 送头1的前端(如图所示),然后由 将产品3推送到打印头2的下部, 头2向下运动 印操作。在打印头退回 3.设计任务 (1) (2) (3) 进行打标机机构和推送机构的尺寸综合; (4)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7)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插齿机设计 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插齿机是齿轮加工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它能用于加工内齿轮、多联齿轮、扇形齿轮以及一些特殊结构的齿轮。插齿是利用范成法原理来加工齿轮。插齿刀和工 件的啮合关系相当于 一对两轴线相互平行的圆柱齿轮啮合传动,插齿刀就像是一个 磨有前、后角而具有切削刃的齿轮,它紧固在插齿机的主轴上, 主辅其有往复运动,并围绕本身的轴线转动,插齿刀在每一工 作行程中切去一定的金属,在范成运动中将轮坯切制成所需的 齿形。 如图所示,插齿机有以下四运动: (1)切削运动:插齿刀相对齿坯上下移动完成切削加工。 (2)圆周运动:插齿时,插齿刀与被加工齿坯作无间隙啮合, 可以认为,圆周进给运动就是插齿刀的转动速度。插齿机主传动系统 (3)径向进给运动,在插齿刀开始接触齿坯以后,在圆周进给的同时,插齿刀向齿坯作径向进给,当进到一定的深度时停止,而圆周进给继续进行,直至齿坯转一周时,齿轮加工完毕。往往在加工一个齿轮时,整个齿需要分两次或多次径向进给,这一运动一般靠凸轮机构来完成。 (4)退刀运动,在插齿空回行程时,为了避免齿坯对插齿刀的摩擦,齿坯应该相对插齿刀离开一个距离,这一运动靠凸轮机构来完成。 为了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延长刀具的寿命,要求插齿刀向下切削加工时速度尽量均匀 平稳;为了提高生产率减少非加工时间,要求切削运动有急回特性。 3.设计任务 (1) 插齿刀向下切削加工时速度尽量均匀平稳; (2) 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3) 拟定插齿机的切削机构、径向进给机构和让刀机构的运动方案,并进行分析评价; (4)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7)编写设计说明书。 4.设计方案提示 插齿刀向下切削加工可采用有急回特性和扩大行程的六杆机构,让刀运动可采用凸轮机 构。’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机械创新设计心得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2):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

艺术设计教育课创新探索

艺术设计教育课创新探索 【摘要】面对21世纪,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采取怎样的教育措施,大胆创新,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的未来设计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途径教学方法 1.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毋庸讳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尽管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辛勤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了一些高质量的人才,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尤其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与社会接轨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教学中,大部分课时都投入到效果的表现环节上,教师只注重把自己对设计的想法传授给学生,更有甚者还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完成设计作品,忽视对学生进行其它领域(如:现代科学技术,人文科学,地域文化,自然科学等)的综合素质教育,这种因袭已久的教育模式,必然会使一些有个性,有创造力的学生变成失去个性,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循规蹈矩“呆板学生”。更有悖于当今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21世纪,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采取怎样的教育措施,大胆创新,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的未来设计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教学改革理念的创新 设计需要创造,如果没有创造,世界将失去发展的动力。 在专业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进行设计创作时,往往由于使用了习惯性的,格式化的思维方式,头脑中就形成了思维的屏障,或是由于长期仿效,思维也形成了定势,他们在创作时常常感到头脑空虚,思路闭塞,无从下手。这就是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轻视创新训练的结果。学生养成了思维的情性。面对尴尬局面,我们早应摒弃陈旧教育模式引进教育创新。 2.1 教育观念的创新。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创新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前途。面向21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气面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应当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这不仅是学生个性外显的一种自然表现,而且是学生创新人格形成的前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