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作者:————————————————————————————————日期:

2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电视传播与“地球村”

广播电视有那些传播共性?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正、负两面)

广播的永恒魅力?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

?一、传播的快速性、易受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

?二、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

?三、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

?四、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

一、传播的快速性、易受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

1、各种符号插上了“电翅膀”,使“大众传播”真正能够同时面向大众,使各地的大众真正能够同时获得同一信息;

信息可以以与事物的发展变化相同的速度广泛传播,使人们能够耳闻目睹瞬间万变的大千世界;

2、各种符号因素,经过精心处理、合成以后,可以更加真实、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更易于人们接收。

如声音中的语言和音响、音量和音调,图像中的景别、光线和色彩等等。

3、人们可以在自己选择的环境和条件下接收信息,有利于排除或减少外部干扰

缺点:广播电视瞬间即逝,不留痕迹,收听看广播电视没有思考的余地;

必须使用一些录音、录像设备,把内容节目有意识地保留起来,增加了听众或观众时间和经济的支出;

广播电视只能单向、线性传播。(朝向双向、互动发展)

一、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

地域、受众

收听的随意性----精力不集中

频繁转台

三、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

1、内容丰富

2、表达手段丰富

电视具有双通道的传播特点。

广播电视以声音画面为表达手段,而声音画面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传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被动选择性----线性传播

二、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

电视为观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真实性。

新闻的滚动报道

现场报道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是一把双刃剑。

广播电视的正面功能

一、传播新闻的功能

二、舆论监督的功能

三、传授知识的功能

四、提供服务的功能

五、愉悦身心的功能

一、传播新闻的功能

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使人们能用第一时间如亲临其境一样去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通过新闻报道和对时事的评述,广播电视迅速而直接地反映客观实际,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向受众解难释疑,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二、舆论监督的功能

简单地说,舆论就是公众意见(Public opinion)。具体地讲,“舆论是社会上值得注意的相当数量的人对一个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

舆论所代表的是民心民意,是社会公众对于当前问题的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舆论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对有关的事态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广播电视本身,形成了一种传播制度一种社会制度。不论是资本主义形式的广播电视,还是社会主义的广播电视,它们都是广播电视文化形成的社会制度

广播电视在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要注意舆论的引导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防止错误的导向。(隐性采访)

三、传授知识的功能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广播电视是一种知识信息传播的良好媒介。它形、声俱全,并能克服时、空限制,因而对很多知识题材的内容,电视手段传送优于面对面的文字印刷媒介的传送方法。

广播电视的社会知识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各种节目,为受众提供所需要的知识。一般称这种节目为知识性节目。

二是教学,进行系统性教育,如举办广播电视大学,知识问答,受众参与等节目。

第三节电视传播与“地球村”

?地球村,著名传播学家麦克鲁汉最早提出。

?Meaning :电视和卫星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

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村民”即指人类互相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的传播者,人们不因距离的遥远而

疏于联系且日益紧密,几乎成了“四海一家”,“天涯若比邻"

一、电视的负面功能

一)、电视出现使“地球村”成为可能,但同时也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和力)二)、电视帮我们开拓视野,但同时导致社会麻醉(电视机器人)

三)、电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但同时也混沌了社会风气

(1)、当前电视台播出的儿童电视节目对儿童产生的负面影响

(2)、暴力电视节目对青少年以至成年人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电视台进入市场经济,有可能导致文化沉沦(皇粮)(媒体购买)

五)、电视虽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但却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电视传播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电子媒介的杰出代表电视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播的模式,但同时,

文化又对电视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文化的内蕴,电视只能是好看不中用的东西,没有电视的出现,人类的文化传

播也没有今天如此辉煌的业绩。

?电视浅显易懂的图像为观众提供了视觉上的文化共感和思维理念,突破了时空的界

限,同时这种图像信息的设计和安排又是以文化理念为先导,受社会文化的重大影响。

?电视与文化不可分离的状况,表明了他们两者之间相辅相承、互动、共枯共荣的血

肉关系。

三、“地球村”的形成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一)、“世界一元文化”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

“西方文化中心论”强调了西方文化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认为西方文化最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代表了后工业发展时期的文化发展趋势,要求世界其它各国接受西方文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东方文化中心论”主义者认为,东方最完善,最符合人性的发展1、电子空间中的责任人(电视、网络上有行为能力、能通过网络形成社会效果、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责任主体)存在于一定的地理位置上。

2、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全球的广播电视节目卫星转播。

3、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国家利益。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客观存在,能够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以法国为首的西欧对文化侵略的心态

(2)、美国对世界文化一体化的心态

(3)、以中国为首的东方文化对世界文化一体化的态度(新儒学)

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历史上并没有生长出现代科学技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她在逻辑上也与之无直接的连续性,那么,她对人类当代文明和未来文明进步能否做出新的贡献呢?回答是肯定的。理由概述如下:

⒈一个民族的有生命力的文化,总是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调节自身(或重组、或顺应),以适应文化领域内的生存竞争规律。

⒉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所凝聚的基本的生活、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等,可以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和世界性。

⒊如同解释学家所说,人们对一些古老的或外来的文化或思想,总是从自己的“语境”或文化背景出发去解读它们。这些被解读的文本,由于读者的参与而被理解和解释,由此生成新的意义或启发性,可以说,它们也就由此而获得新生命。

四、为了保护世界多元文化,世界必须积极寻找对策

“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变动的社会,要以变动的思维去思考。

第一,在电子空间里,电视传播的超地域性向国家提出了建设和保护自己国民的经济、文化、政治利益的新任务

第二,应该建立和维护电子空间的国家意识。

第三,要促进国际横向合作。

第四,国家应该促进电子空间的有益团体增长。

第四节广播的永恒魅力

一、坚持新闻的传播,注意新闻的时效性

二、重新定位文艺传播模式,把音乐节目作为收复失地的主要对策

三、广播节目的广告化趋向必须防止

四、必须进行广播改革,实行专业台战略

五、实现传播观念的转变,为听众提供

“视听”并茂的信息

六、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广播节目的传

播质量

1、数字广播

2、在高速公路开设广播

3、有线广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