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作为栖居地的含意

景观作为栖居地的含意

景观作为栖居地的含意
景观作为栖居地的含意

景观作为栖居地的含意

作者:佚名

阅读:707次

上传时间:2005-05-17

推荐人:lily-801 (已传论文49套)

简介:报告用现象学的场所分析方法, 从场所的物理属性,主体人与场所的内-外关系,人在场所中的活动以及无所不在的时间等几个方面来认识景观作为栖居地的含意,是人的生活与体验的空间,使景观或场所具有意义的关键是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

关键字:景观栖居地含意

引言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上海辞书出版社);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aveh, 1984, Forman and Godron, 1986);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叠水。而一个更文学和宽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Webster's英语大词典,1996)。)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 1976 ):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本文则从景观的场所性入手,由表及里,揭示景观是体验的和生活的。

1、景观的栖居地含意: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1.1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Meinig,1976),或者说是潜在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所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者,有可游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无论是作画或赏画,实质上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也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层的含义。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德歌尔的栖居(Dwelling)概念(Heidegger, 1971)。栖居的过程实际上是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居地的景观,

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城市的龙山或靠山,村落背后的风水林,村前的水塘,房子后门通往山后的小路,还有梯田和梯田上的树丛,甚至是家禽、家畜、蔬菜、瓜果,都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力相互作用、取得平衡的结果,是人们对大自然丰饶的选择和利用,也是对大自然的刻薄与无情的回避和屈服。桃花源的天人和谐景观并不是历来如此,也决非永远如此,正是在与自然力的不断协调过程中,有时和谐,有时不和谐,最终自然教会了人如何进行生态的节制,包括如何节约土地和水,保护森林,如何选地安家,如何引水筑路,如何轮种和

配植作物,懂得"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孟子·梁惠王);懂?quot;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周

礼·地官)。

城市中的红线栏杆、籓篱城墙、屋脊之高下、门窗之取向,农村的田埂边界、水渠堤堰,大地上的运河驰道、边境防线,无不是国与国,家与家和人与人之间长期竞争、交流和调和而取的短暂的平衡的的结

果,即Jackson所谓的政治景观(1984)。

1.2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与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景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的结构又是通过景观来表达(Norkerg-shulz ,1979,P8)。与时间和空间概念一样,场所(地方)是无所不在的,人离不开场所,场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处,场所使无变为有,使抽象变为具体,使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个认识和把握外界空间和认识及定位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点。哲学家们把场所上升到了一个哲学概念,用以探讨世界观及人生(Casey,1998;Heidegger,1971);而地理学家、建筑及景观理论学者又将其带到了理解景观现象的更深层次(Relph,1976;Tuan,1975;Jackson, Norberg-schulz,1979)。对场所性的理解首先必须从场所的物理属性,主体人与场所的内-外关系,以及人在场所中的活动,无所不在的时间,四个方面来认识.这四个方面构成景观作为体验场所的密不可分的整体。

⑴场所的物理属性

场所由空间和特色两部分构成(Norkerg-shulz,1979),也可理解为空间和资源特征。关于空间的结构的分析,一个是点--结--线--面模式,最典型的是lynch的节点-标志-路径-边沿-区域模式(Lynch,1969),和"内--外"(Outsider-Insider)模式(Ralph, 1976)。后者可通过底面、顶面、围合、豁口、边界等元素来分析,并通过向心性、指向和节奏来强化空间感。在中国人的景观认知模式中,场所现象的空间更象"盒子中的盒子",无论是风水模式、传统中国绘画中的空间构图、宗教神话中的洞天福地,都体现了这种空间模式的存在。所以,关于中国人对空间的感知方式,可把它称为葫芦模式,由五对元素构成,即:围护与屏蔽,界缘与依靠,隔离与胎息,豁口与走廊,小品与符号(俞孔坚,1998)。点--线--面模式与葫芦模式是可以结合的,这种结合将更有利于我们对空间的把握(俞孔坚,2000)。

而空间的特色则是由更为具体的物质成份及其状态所决定的,它具体描绘了构成空间的元素或成份,物体质地,光线色彩,形式等,形成地方特色的氛围(Atmosphere)。如哈尼族村寨景观中兰色的天空,白色的云,黑色的土地,墨绿色的森林,青灰色的块石路面,淙淙的白色山泉,反映天空的水田,黄褐色的泥墙,长着青苔的房顶,着红衣服的哈尼少女,草把子中的黄色鸡蛋,背上竹笼中的小猪,伴随着土掌房顶袅袅青烟,赶着老黄牛回家的老人的吆喝声,竹筒烟枪的呛味和竹筒饭的消香……。所有这些共同铸成了一个场所的特色和氛围。这些都形成了景观的地方个性,或地理性格(Geographical personality)。但地方的这种个性并不能只依赖于地方本身的属性反映出来,正如对一个人个性的描绘不能仅靠其容貌的勾画一样,景观的地方个性,或地理个性需要在与其它地方的相互关系中反映出来,而尤其是在大的社会、

文化背景中才能突显出来(Baker, 1992)

⑵关于主体人的内-外关系

景中人和景外人看待景观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景观的表达,而后者是景观的印象。后者以一种走出景外看景的距离感和主客观分离的姿态来研究景观,导致了景观作为风景的艺术观,以及景观作为实证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和系统概念的科学观,人文地理学及现象学则强调对景观的地方性的认识必须是人在景中的,Jackson(1984)对景观的理解正是基于此。他认为景观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而它不是人们观看的对象;

景观是一种社会生活的空间,景观是人与环境的有机整体,这与实证主义的主-客观分离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景观的评判是作为一个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而且是站在那些生活和工作其中的人的立场和角度来评判和认识的;所有景观都表达了一种理想,一种经世不衰的,在大地上创造天国的理想;景观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因为景观是对社会的表述,是社会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所以,景观是一本历史

的书。

⑶关于场所的功能或人的活动:定位和认同

场所(地方)是人与自然秩序的融合,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的最直接、最具体的中心,与其说场所是通过其地点、属性或者社区所定义的,不如说它们是通过人在特定场合下的体验所定义的(Relph,P141)。场所在英文中的含意与发生,产生(Take place)相联系,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文化中关于世界创生的传说都是把混沌无秩作为世界前的状态。当天地分开,晦明有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人文开始成形之时,便有了场所。所以场所使无变为有,从无秩走向有秩,所以场所的形成在于对世界的组织,将世界分化为性质上各有区别的独特的中心,并使其有结构以反映和引导人们的体验。而要获得场所,感觉到场所的存在,则依赖于人的体验,这决定于两个方面:即:定位和认同,前者说明人是否感觉到以某地方为中心或节点的秩序的存在,后者则表明人自身秩序是否能与客观的秩序发生共鸣与和谐。如果两者是肯定的,则场所是有意义的,或者说是有场所感的。否则,要么是在空间和茫茫宇宙中人不知所在,无所适从;要么所从不适,而茫然不知所去,这便是场所感的丧失(Placeless)(Relph,1976)。

a.首先关于定位,它主要和空间的结构特征相对应,中国文化景观中的葫芦模式,如以穴位为中心的四神兽风水图式,便是一个传统中国人的空间定位模式。基于这一模式,中国大地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地方系统,或国土定位系统,在最大尺度上的定位结构是仰观天象、星座,地分经纬,以昆仑为祖山,长江、黄河、五岳为四至和环护,次级定位系统则围绕州府、县衙,辩龙山、龙脉,以分玄武朱雀,明朝山案山、水口,偶尔标以风水亭塔。都是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定位座标,使栖居者明白其在天地中的位置,犹如座胎于母亲子宫中的胎儿,依偎于自然母亲的怀抱中,获得安宁的栖息。中国人的葫芦模式是一个栖居的模式,是一个基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定位模式。林奇的点线面模式则给运动于景观中的人一个空间定位系统和参照,通过这些空间元素,形成整体城市的印象,指导人在城市中的运动。节点的向心性,道路的指向性以及空间的节奏和变化,都使场所的秩序感得以强化。

在哈尼族的空间秩序中,山体被划分为上、中、下三段,上面是自然丛林、云雾弥漫,阴雨连绵,寒冷而潮湿,它们是属于自然?quot;神"的"龙山";中部是安营扎寨的场所,海在1500-2000米之间,那是属于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其中上半部紧邻自然之神的地方是寨门,界定了人-神的边界,由此往下形成村寨,那是人的场所。下半部则是属于人与自然共生的,即层层的梯田,那是需要人与自然力相适应的。第三段便是梯田以下的低海拔河流谷地,那里气候炎热,虫蛇盘据,瘴疫流行,那是属于荒野自然的。在天地人神的关系中,人获得了安栖之地;如哈尼族古歌所唱"上头的山包做枕头,下头的山包做歇脚,两边的山包做扶手,寨子就睡在正中央,神山神树样样不缺,寨房秋房样样恰当"。(见王清华,P87)

家中的小孩生病后,父母就会在哈尼村寨以外的山间路口,设立些指路牌,以招幼儿魂灵回归;哈尼族送葬的挽歌"米杀威"中,有这样的唱词" 奶奶回去的道路有三条,左边是荆剌丛生的坡路,你不要走;右边是悬崖陡壁的险路,你也不要走;要走中间那宽敞明亮的大路,大路尽头就是'打俄'(祖居)地方;哈尼祖就在那里等着"。这种在丧葬所念的" 指路径"充满着对人在其生活场所中的定位的描述((见王清华,

P151-152)。

对外人来说,叠叠的哈尼梯田似乎无路可通,但哈尼族的农夫们告诉你,有大树的那个田埂是可以走行的。在几个田埂会聚的地上,是几棵大树,树下溪流潺潺,三五磐石,那是夜暮降临时,青年男女谈情

说爱的地方。这种景观结构元素的存在,使景观中的人的活动有了指向,有了秩序。b.场所对人的活动的作用的第二个方面是认同,它是与地方的特色和个性相对应的,认同即与特定的环境成为朋友,或者说是使自己归属于某一场所,和这一个地方上的社会群体。认同于一个场所,是一个适应于这个地方的所有自然过程与格局以及社会的过程和结构的结果,是个体人的秩序与其脚下的土地,头顶的苍天,以及周围的自然和人的秩序的谐同,融洽的结果,当对方告诉你是来自哀劳山的麻栗寨时,他实际上带给你的是哀劳山半山腰上的那个村寨,寨子上头的那片密林,林子上的云雾,以及寨子下面的梯田,和梯田上的那丛树,那一堆巨石;他实际上还带给你那又长又粗的竹筒烟枪,男子头顶的红头巾,少女身上的黑底白纹绣花,还有竹筒米饭的清香,以及蘑菇房、长街宴、神树上的祭台。这里,人成为场所的一部分,场所也成了人

的一部分。

富有韵味如诗如歌的梯田,那是哈尼人与地形的认同,他可以用最少的人力,来获得一方平整的土地;山头的龙树林,那是对自然过程和大自然威力的认同,他们知道,没有山上的林子,就没有长年不断的泉水,就没有梯田的丰饶,也没有美味的猎物和可供薪炭的木材;蘑菇房是对自然风雨过程的认同,陡峭厚实的茅草顶,使丰沛的降雨能很快排离,土掌房顶也是对山地和太阳能的认同,它们是收获凉晒的场地。甚至于他们以头代肩的负重方式,背上的竹篓,竹筒饭,以及烟枪,无不是对自然力和自然物的认同。

正如场所的方向与定位功能取决于场所的空间结构属性,人对场所的认同则是对应于地方的物质特性。

物质属性、人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含义是构成场所整体个性特征的基本元素(Relph,P48)。

作为一个景中人,你归属于某一场所,认同于该场所,你在景中的状态越深入,你与场所的认同感就越强(Relph,1976,P49)。只有成为景中的人,归属于场所的自然过程、自然力以及场所的社会过程,认同于它们,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场所感,一种自觉的场所归属感,而由场所构成的景观才具有意义。

(4)时间性

自然过程是有时间性的,而人的存在影响了自然过程,这里,人替代了时间而起作用,所以,Jackson 说"景观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推进或阻碍自然过程的空间"(1984,p8)。景观的时间性也意味着景观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的关系。即:人类的欲望、生产技术以及自然力。作为人类栖居地的景观从和谐的田园,到不和谐的大工业城市,再到田园城市理想,最终走到花园郊区和高科技园,正是一个"欲望-技术-自然力"三者之间由平衡到平衡的

打破,再到新的平衡的建立这样一个过程。

人类的欲望从最低级的求生欲望、繁殖欲望,到社会交流的欲望,从物质欲望到精神的欲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人类的欲望又推动了人类生产技术和改造自然技术的变革,从木棍石斧,到牛拉铁犁,再到蒸气机、汽车、直到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的欲望在一步步满足之后,又一步步升高了更大的欲望。人与自然力的关系也从我-您到我-它,再到我-你的关系。对自然则从恐惧到掠夺,再到友善的转变。景观也从恐惧的,纪念性的,再到亲切的,人性化与生态化的景观转变。

结语

综上所述,景观是自然及人类社会过程在土地上的烙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类理想与追求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最伟大的创造,莫过于城市,-一个几万甚至上千万人的社区,为了共同的和不同的目的,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有时互助互爱,有时忌妒有加,憎恨之极,以至于你死我活;有时为了交流,他们修驰道、掘运河;有时却为了隔离,垒城墙,设陷阱。同样的爱与恨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及其它生命的态度上:恨之切切,人们可以把兽与水视为共同的敌人,因此筑高堤、籓篱以拒之;爱之殷殷,人们又不惜工本挖湖堆山,引虎狼草木入城。人类所有这些复杂的人性和需求被刻写在大地上,刻写在某

块被称为城市的地方,便成为城市景观。

因此,景观是画,展示自然与社会精彩的瞬间;景观是书,是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的书;景观是故事,讲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与经验;景观是诗,用精美而简洁的语言,表述了人类最深层的情感。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品味,正如品味一幅画,品味一首诗;景观需要人们去体验,体验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景观需要人们去解读,正如解读一部历史与故事的书;景观需要人们去关爱,去呵护,就象关爱自己和爱人;当然,景观也需要人们去设计、去改造和管理,以实现人与自然,

人与人的和谐,使人的生活具有意义。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要点

【公园篇】 湿地公园 与鱼共乐,忘情山水——无锡五蠡湖 生长型的湿地——新疆克拉玛依东湖公园 以力学策略为向导的Xochimilco 生态公园 “边界共生”——沈阳浑河湿地公园 现代简约风的典范——悉尼5 号湿地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水力设施与园区景观和谐共处——查普尔科湖百年纪念公园旋转、继承——Laagland 公园 互动式的流水景色——默塞德公园 “地球天书”——大鹏半岛地质公园 修复与保护——铁岭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期设计方案穿越时空的绿廊——张家口城西河湿地公园 蓝河之心——石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梦幻中国风——光明新城中央滨河公园 滨水公园 漕运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交融——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滨海旅游风情带——南澳月亮湾海岸带景观改造深化设计蜿蜒的生态景观——多伦多当河下游滨水公园

“人在画中以作画”——内蒙古锡林浩特锡林湖景观规划 雄鹰落地,诗意飞行——天津空港加工区东西湖及中心广场景观江山依旧多娇——融侨?淮安环岛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融侨公园景观设计 都市活力长廊——融侨江南水都?南滨江景观设计 极简风格与历史轨迹的统一——悉尼Pirrama 公园 再造城市滨水景观:东莞石龙绿道公园设计 多种唯一性原则——福州滨江马尾东江滨公园 “绿色海洋”的农耕景观——河北省徐水县滨河公园 都市生态商务花园——重庆永川兴龙湖总体景观概念规划 “一心、一岛、一环”——东营荟萃园 大地艺术式的造景——江宁河定桥城市公园 网趣生境,荡漾乐活——吴江市顾家荡景观方案设计 飘落的“绿色丝带”——波托马克河滨水公园 美学式滨水设计——东南佛斯港湾滨水公园一期工程 环境正义的呼唤者——猎人角滨水公园 对大地的记忆——长崎海滨公园 水边的梦幻桥——里肯公园 城市复兴的完美畅想——BP 公司遗址公园

景观的含义(一)

景观的含义(一) 内容摘要摘要]本文从四个层面探讨了景观的含义:(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我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2)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一体;(3)景观作为系统,物我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4)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因而,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引言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aveh,1984,Forman,1995);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而一个更文学和宽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Webster’s英语大词典,1996)。)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1976)。 本文则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及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由表及里,揭示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1、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1.1景观作为城市景象 在西方,景观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来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beautiful)有关。在上下文中,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牧羊人,站在贫瘠的高岗之上,背后是充满恐怖而刻薄的大自然,眼前则是沙漠绿洲中的棕椰与橄榄掩映着的亭台楼阁宫殿之属。因此,这时的景观是一种乡野之人对大自然的逃避,是对安全和提供庇护的城市的一种憧憬,而城市本身也正是文明的象征。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意,一直延续到现在,但该词所包含的内涵和其背后所传达的人类审美态度,却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 1.2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Cosgrove,1998,P70)。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将人束缚于君权之下,人被系于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人如母亲襁褓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存与生活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城市,同时不断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新贵族们想用理想城市的模式来组织和统领理想的乡村风景,实现一种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新秩序。而画家(更确切地说是资助画家们的新贵族)眼中的城市理想社会和人与自然新和谐的"理想城市"是严格几何的、纪念性的和完全基于透视学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用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以凡尔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 1.3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

园林景观的概念及内涵

园林景观的概念及内涵 摘要:对于园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有过一系列论述,如1958年3月他曾发表文章“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初步统计,到1999年末钱老已发表各类论述园林、城市学的书稿及书信百余封,表现出老一辈科学家对中国城市、建筑、园林的关注,并指明了方向。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园林”来做“市标”的国家,而且是第一个建造园林城市的国家。总的来说,园林景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及社会价值。关键词:园林与生态、景观、景观与人类生活 1.园林 许多人认为园林只是指以植物相关的景观营造,在现在,这个认识并不能完全概括园林包含的内容,现代园林所包括的范围是如此广泛,除了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雕塑小品,还有各种新型材料,废品利用等等。园林在造景上必须是美的,要在视觉、听觉上有形象美。绿地就不一定必须有形象美。所以园林可以成为美的景观,而绿地就不一定能成为美的景观。园林还必须是一种艺术品,什么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一种储存“爱”的信息的载体,“园林”是一种代表城市精神文明、储存爱的信息,以植物造景为主的重要艺术品,她也可成为代表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市标”之一。 1.1.园林的分类 从布置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规则式,代表是西方园林代表国家意大利宫殿、法国台地和中国的皇家园林;自然式,代表是中国的私家园林苏州园林、岭南园林;混合式,现代的建筑是规则式和自然式的搭配 从开发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原有自然风致,去芜理乱,修整开发,开辟路径,布置园林建筑,不费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园林。如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是将私家别墅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可称为山林别墅;如湖南大庸县的张家界、四川松潘县的九寨沟,具有优美风景的大范围自然区域,略加建设、开发,即可利用,称为自然风景区;如泰山、黄山、武夷山等,开发历史悠久,有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宗教艺术等内容的,称为风景名胜区。另一类是人工园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满足游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环境,如小游园、花园、公园等。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作是苏州园林,较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藕园、狮子林等。 1.2 .园林是最佳的人居环境 自有人类便有人居环境。经历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阶段,直到目前人类仍然在探索合宜的人居环境。现代的趋势不仅在于居住建筑本身,更着眼于环境的利用与塑造。从居住小区到别墅豪宅无不追求山水地形的变化,形成现代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之势。20世纪末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北京宣告的《北京宣言》中指出,新世纪“要把城市和建筑建设在绿色中”,足见城市绿化和园林在人居环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未来发展的方向,则不仅在人居室内环境,更侧重于人居室外环境 人居环境广义可至太空,中义为城市及农村,狭义可至居住小区乃至住宅,无不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中国人居环境的理念是文化的总纲“天人合一”之一脉,强调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其中也包含“人杰地灵”、“景物因人成胜概”等人对于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创造艺术美,也是“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管子·五行》)。因此中国古代有“天下为庐”之说。其中主要是体现用地之地宜,兼具顺从与局部改造的双重内容。生产是手段,经济利益不可片面追求,我们的目的是持续发展的天人共荣、兴世利民。 园林却不是自有人类就有的。人类初始,居于自然之中而并未脱离自然。随社会进步,

景观的概念与效应

景观的概念与效应 杨 帆 (国家林业局中南院,湖南长沙 410014) 摘 要:分析了景观及相关概念的关系,介绍了景观构成的内容和结构,并论述 了景观效应中境界、意境、人景效应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景观的认识,为设计中科学地运用景观效应打下基础。 关键词:景;景观范畴;景观构成;景观效应中图分类号:S759.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3-6075(2000)02-0040-04 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是景观资源的调查、认识、评价、开发、组织。景观资源是由景观、景点、景物等组成的,这些概念都是由景产生的。因此,我们必须先弄清楚“景”及其相关术语的内函。 1 景的概念 什么是景呢?它是作为客观存在的物体,必须有可以引起兴致、意趣的光、形、色及其内函对人产生信息刺激,即客体除自然属 性外具有较多的社会属性,并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跃入人们的眼帘;其次是人们接受这种外部刺激时能够作出认识反映,在头脑中形成具有审美情趣反应的形体图象,才能构成“景”。所以,景是具有一定形体的外因和可以感知的内因所产生的刺激与反应,二者缺一不可。如张家界的金鞭岩,为高达300多m 的石峰,其高大挺拔,气势雄伟的形象,是景的外因。石峰的科学内含是石英砂岩经大自然千万年的风化所形成,石峰因形似古代鞭子而附会上秦始皇“赶山鞭”的神话传说等就是景的内因。 与“景”相关的有景物、风景、景象、景致、风光、景观、景色等概念,它们是由于景所处的环境和周围介质的变化,以及景的内函中所具有的色、象、趣等要素所引起的形式心理效应所产生的。景与所在大环境联系成一体构成风景、风光;在环境景物相互烘托下呈现的景物,常称作景色;景物随时空媒体的变化显现的风 貌称作景象;其所含情趣之多少称作景致;景观则泛指具有审美价值的景物。如金鞭岩石峰与岩下的金鞭溪,旁边的神鹰护鞭、醉罗汉石峰以及天空天象等环境联成一体就是风景;在溪流、树林、远山、天空等衬托下金鞭岩峰显示的雄伟秀丽便是景色;金鞭岩及环境随季节、晴雨、早晚时间变化所呈现的不同风貌,如晨昏的霞彩辉映、秋日的红叶点染、雾天的虚幻漂浮等就是景象;金鞭岩形似古代鞭子,隐含的神话传说及游人因此产生的文化联想,便是金鞭岩的景致情趣。 2 景观范畴 风景景观的范畴包括景观资源、景物、景素、景观、景点、景区等概念。按照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的术语解释,其定义如下。 1)景观资源:指在森林公园范围内,可构成景观并具有观赏、文化、科考价值的一切资源,内含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如张家界的峰林、幽谷、森林、野生动物等属自然景观资源;朝天观、清风亭、六奇阁等建筑及区内的神话传说属人文景观资源。 2)景物:指具有观赏、科学文化价值的 ? 04?第19卷第2期2000年5月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CEN TRAL SOU TH FOREST INV EN TOR Y AND PLANN IN G Vol.19 No.2 May.2000

第38讲 旅游和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5部分旅游地理——重在迁移 第38讲旅游和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欣赏 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 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 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 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景观特 点及形成原因。 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 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 条件。 综合思维:旅游景观的特 点,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 方法。 区域认知:中外著名旅游 景观的分布、特点、形成。 地理实践力:调查本地著 名旅游资源,并评价某旅 游资源开发条件。 以区域地图、景观图、 示意图为背景,考查 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 点,旅游景观的形成 和欣赏,旅游资源的 价值和开发条件评 价。 基础全面梳理 一旅游概述 1.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01主体。 02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 03旅游服务业:旅游活动中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 2.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1) (2) 二旅游资源 1 物与因素。 2.旅游资源的特性: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03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 3.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1) 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 (2) (3)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往往相得益彰,如我国许多名山。 三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1.旅游资源的形成 (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2.旅游资源分布 (1) 因素。 (2)

片状或带状分布;与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四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1.旅游景观欣赏的内涵 (1) 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层次: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是在感受和知觉的基础 2.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 (1)培养审美情趣。 (2)提高审美能力。 (3) (4)把握观赏时机。 (5) 五中国名景欣赏 1.中国的名山 (1) (2) 2.中国的溶洞 (1)分布: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 洞;云贵高原的九龙洞、织金洞和安顺龙宫等。 3.中国的园林

景观的概念

什么是景观 ——对景观的认识 景观的概念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却很难用几行文字描述出来。它有视觉上的景象,也有意识上的理想与追求,在喧闹的城市都市生活中,人们在寻求更深层的自我满足感的同时,憧憬美好生活的欲望让人类对景观展开了神秘的研究,从而进行了“景观设计”。 景观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一词的使用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在英语、德语、俄语中拼写相似,其原意都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 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涵义丰富,既反映了“风景、景色、景致”之意,又用“观”字表达了观察者的感受,这与近代西方流行的一种将景观视为被生物体所感知的环境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 具体来说,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景观的含义自然不同,因人而异!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等等一系列不同的理解观点。 对于学习景观设计专业的我而言,景观是一个抽象的事物,它借助园林中的石头、水体、植物与建筑物等在空间上形成不同的组合,创造出视觉上美的景象,满足人类的需求,在城市的居住环境中,景观能够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身生活栖息地的寻求,这是反映了一种人的理想和欲望的追求。 景观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景”,它包括很多方面,景观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推进或阻碍自然过程的空间。”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的一种意识,人类从森林、乡野生活中走出来,渴望得到城市的居家归属感,便造就了城市,造就了建筑,从而有了新的生活环境! 什么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也就是由于它的概念决定了景观设计以后工作的范围,小到庭院,甚至室内绿化空间设计,大到国土与区域规划设计;从纯自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间设计。特别是现代景观设计更注重生态性和地域性,对我们的要求更为苛刻了,综合、丰富、全面的知识体系是我们必备的要求。理论和个人素质修养的储备直接影响我们将来的设计作品。 景观设计的目的对人而言是为了人类自身的需求,为了得到一个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一种适宜的场所感,促使周围的景观环境与人类相处融洽、和谐,更

旅游景观分类

旅游景观分类 1.旅游景观综合分类—旅游景观分类方案一 ·大类根据客观存在的实体属性,是最醒目或最易识别且不易发生分类差错的依据。不论分类的主要目的及用途,它都有可操作性。 ·类根据旅游景观要素的鲜明标志,这种鲜明标志能有利于显示景观的旅游功能与旅游价位。不论任何目的分类.都要使用旅游景观要素的鲜明标志:而且,不论采用什么旅游景观分类依据和方案,以及旅游景观分类的最终目的,分类所采用的旅游景观鲜明标志要素都应该有利于旅游景观的研究、区划、评价、规划、开发。显然,旅游景观分类中应把旅游景观功能和价值放在重要的位置.划分“类’所应用的景观鲜明标志应该能反映旅游景观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 ·亚类根据旅游景观“类”划分中的次一级序特征性因素,以“类’划分中主要标志的补充标志作为亚类划分的标志,例如以旅游功能、旅游价值的主耍景观鲜明标志作为类的划分,可以其重要标志(如成因标志或结构标志)作为亚类划分依据。 ·型根据旅游景观中特定的型式为标志,这种型式在旅游景观中有特定的成因、特定的结构或特定的功能.是旅游景观分类划分中最基本的、最有代表性的、最有适用意义的、可起对比作用的划分级序。 ·式根据旅游景观中特定式样.特殊标志,典型景观模型,它可以显示旅游景观特色“品牌气 2.旅游景观属性分类-一旅游景观分类方案二 ·自然旅游景观 ·人文旅游景观 ’·自然~人文复合旅游景观 3.旅游景观成景作用分类-旅游景观分类方案兰 ·自然成景景观 ·人为成景景观 ·自然一人文成景景观 一、旅游景观尺度含义

“尺度,,在景观生态学中经常使用,广义上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 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拥有可以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 生的频率。尺度具有多维性、层次复杂性和变异性(刘茂松等,2DD4)。景观要素的说别、景观格局的研究都应有适宜的尺度。 旅游景观尺度用以表征旅游景观的空间范围的空间域、景观单元,成景作用发展过 程的时间域,表征旅游景观的层次尺度。用以表述景观域的范围、等级体制的层次、 景观单元的识别程度、景观耍素的表达精度。 二、旅游景观尺度划分 旅游景观尺度可采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景观尺度划分的超大尺度、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四级划分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 ·旅游景观空间尺度相似于地质地貌景观的小比例尺、中小比例尺、中比例尺、大比例尺及其相应的空间/景观尺度能显示或能表达的精度; ·景观时间尺度相似与地质地貌发展过程形成的地质构造阶段、地质年代的宙(宇)、 代(界)、纪(系)、世(统)。 基于地质地貌景观尺度,旅游双观也具有相对应的旅游景观尺度单元。例如,大尺 度地貌旅游景观可划分为盆地、平原、高原三类旅游景观: ·盆地旅游景观构造盆地、风蚀盆地、海蚀盆地. ·平原旅游景观冲积平原、俊蚀平原、湖成平原、海岸平原、冰蚀平原。 ·高原旅游景观冰雪高原、沙澳、草原。 高原旅游景观如我国的青截高原的现代冰川、戈壁。内蒙古高原的草原、牧区;黄土高原的娜、梁沟组合、黄土窑润;云贵高原的高山深谷、通池丛岭、峰林峰丛、洞穴。 景观空间尺度直接影响旅游景观的研究程度/情度。景观域中不同景物/景景观空间 异质性感官尺度不同,只有选择与景物/景象的大小规模、显示程度相适应的皿观尺度,能最佳地反映景物/景象特征的适宜的比例尺的研究精度,才能获得景观研究的最佳效果,才能从景观域中辨识需婴观察的旅游景观单元,对景观规戌四而育,也才能最好 地表达景观及景观布局的特征,显示预期的景观效果。 不同物种(景观类型)、不同大小(景观规模级别)景观对空间异质性感观程

什么是景观

什么是“景观”? 知道有这个词存在,却从未自己给它下定义。上网查了一些资料,许多景观的字眼跳出来,有讲到了景观的具体含义,也有对它进行的不同形容,有很多种也很杂乱。具体来说,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景观的含义自然不同,因人而异!摘抄了一些认为自己有必要去理解的句子“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等等一系列不同的理解观点。 对于从事景观设计专业的我而言,景观是一个抽象的事物,它借助园林中的石头、水体、植物与建筑物等在空间上形成不同的组合,创造出视觉上美的景象,满足人类的需求,在城市的居住环境中,景观能够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身生活栖息地的寻求,这是反映了一种人的理想和欲望的追求。 景观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景”,它包括很多方面,我认同Jackson所说的一句话“景观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推进或阻碍自然过程的空间。”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的一种意识,人类从森林、乡野生活中走出来,渴望得到城市的居家归属感,便造就了城市,造就了建筑,从而有了新的生活环境! 景观的概念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却很难用几行文字描述出来。它有视觉上的景象,也有意识上的理想与追求,在喧闹的城市都市生活中,人们在寻求更深层的自我满足感的同时,憧憬美好生活的欲望让人类对景观展开了神秘的研究,从而进行了“景观设计”…… 什么是“景观设计”?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形式,将一种事物通过结合物转化为另一种事物,或者说,将一种事物从一个环境带到另一个环境中去,以“不变应万变”! 景观设计的内容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方面,从城镇市政规划、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居住区绿化、住宅庭院等方面角度出发,借助景观元素对它们进行规划与设计,使抽象变为具体,融入了人工设施和人工植被。 景观设计有其很大的发挥余地,设计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可以通过设计图纸、设计工具等,用电脑或手绘的方法将其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等一系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传达给其他人。 景观设计的目的对人而言是为了人类自身的需求,为了得到一个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一种适宜的场所感,促使周围的景观环境与人类相处融洽、和谐,更为了表达人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生活憧憬,使景观设计为了人类而生态!这不只是人类需要生存等的基本需求,还有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类最高的需求就是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 对于从事景观设计工作而言,提供业务图纸的业主和甲方的需求就是景观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从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角度,实现设计创造出的多方需求和价值的领域。 什么是“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的概念很广,人的视野所能看到的,所能想象出来的都是风景!它所包含的内容远比景观设计来得多,其中包括造园、城市绿化规划设计、大地景观规划、园林绿化施工养护、园林植物繁殖、引种、育种等等;甚至包括切花、盆花生产。景观设计只能是风景园林专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代替全部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是对空间尺度感的无限延伸,是对人类居住生活的改造、对自然的改造、对未来的改造,是人类把握住将来所做的事业。不是每个设计师都是最好的设计师,也不是最好的设计师就能够设计出最好的景观。任何事物都在淘汰,只有遵循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只有这样设计的景观才是永恒的,风景园林设计才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实例 ,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 1. 掌握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多媒体课件 【导入】 展示苏东坡《题西林壁》 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观察旅游景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讲授新课】 一、把握观赏时机 探究问题: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在什么季节观赏? 2.“北京香山红叶”“泰山日出”“钱塘江潮”分别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3、“黄山云海”“青海湖鸟岛”应选择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得出如下结论: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 2.“香山红叶”在秋天观赏,“泰山日出”在早晨日出之时,“钱塘江潮”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左右的晚上。 3.观赏“黄山云海”宜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而观赏青海湖鸟岛宜选择每年的4月或5月。 归纳:通过探究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有些景观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观赏时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图3.10青海湖鸟岛 通过图文信息,我们必须明确景观观赏应把握好时机。5月份是去青海湖鸟岛观鸟的最佳时间。 案例①钱塘江大潮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发生的时间在中秋节前后,传统的观潮胜地为海宁县盐官楼。 思考并讨论: 1.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 点拨: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形似喇叭。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涌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公园篇】 湿地公园 与鱼共乐,忘情山水——无锡五蠡湖 生长型的湿地——新疆克拉玛依东湖公园 以力学策略为向导的Xochimilco生态公园 “边界共生”——沈阳浑河湿地公园 现代简约风的典范——悉尼5号湿地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 水力设施与园区景观和谐共处——查普尔科湖百年纪念公园 旋转、继承——Laagland公园 互动式的流水景色——默塞德公园 “地球天书”——大鹏半岛地质公园 修复与保护——铁岭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期设计方案 穿越时空的绿廊——张家口城西河湿地公园 蓝河之心——石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梦幻中国风——光明新城中央滨河公园 滨水公园 漕运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交融——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 滨海旅游风情带——南澳月亮湾海岸带景观改造深化设计 蜿蜒的生态景观——多伦多当河下游滨水公园 “人在画中以作画”——内蒙古锡林浩特锡林湖景观规划 雄鹰落地,诗意飞行——天津空港加工区东西湖及中心广场景观

江山依旧多娇——融侨?淮安环岛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融侨公园景观设计 都市活力长廊——融侨江南水都?南滨江景观设计 极简风格与历史轨迹的统一——悉尼Pirrama公园 再造城市滨水景观:东莞石龙绿道公园设计 多种唯一性原则——福州滨江马尾东江滨公园 “绿色海洋”的农耕景观——河北省徐水县滨河公园 都市生态商务花园——重庆永川兴龙湖总体景观概念规划 “一心、一岛、一环”——东营荟萃园 大地艺术式的造景——江宁河定桥城市公园 网趣生境,荡漾乐活——吴江市顾家荡景观方案设计 飘落的“绿色丝带”——波托马克河滨水公园 美学式滨水设计——东南佛斯港湾滨水公园一期工程 环境正义的呼唤者——猎人角滨水公园 对大地的记忆——长崎海滨公园 水边的梦幻桥——里肯公园 城市复兴的完美畅想——BP公司遗址公园 移动公路,靠近自然——哈德逊滨河公园南区总体规划1-4期 漂浮的花园——永宁公园 滨水之上的一片绿洲——Light公园 城市前沿的草坪——巴尔的摩内陆港西岸公园 经典都市奇迹再现——Queens West滨水公园总体规划&Gantry Plaza State Park(一期工程)几何形状定义的休闲空间——Union Point滨水公园 现代元素与历史元素的纽带——喀什哈马海滨公园 机场跑道上的全新地貌——希腊Hellenikon城市公园

景观的含义

景观的含义(原稿) 时代建筑2002/1 俞孔坚 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四个层面探讨了景观的含义:(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我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2)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一体;(3)景观作为系统,物我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4)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因而,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关键词: 景观, 场所, 风景 Meanings of Landscapes Y u Kongjian Bei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Turen Design Institute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eanings of landscapes in four aspects: (1)Landscapes as visual perceptual objects, (2)Landscapes as living places, (3)Landscapes as systems, (4)Landscapes as symbols. Therefore, landscapes are aesthetic, experiential, scientific and meaningful. Key words: Landscape, scene, place 引言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aveh, 1984, Forman, 1995);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而一个更文学和宽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Webster's 英语大词典,1996)。)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1976 )。 本文则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及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由表及里,揭示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1、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1.1景观作为城市景象

景观概念名字

今天网上闲逛看到园林景观取名总汇,很强大,发上来给同仁参考。 园林景观取名命名总汇参考: 1、亭:松涛亭、耦香亭、百花亭、木香亭、怡红亭、听泉亭、探月亭、扇面亭、桂香亭、青枫亭、迎春亭、翼然亭、望荷亭、沁芳亭、赏心亭、知春亭、流杯亭、鉴碧亭、神秀亭、可中亭、仙弈亭、兰亭、春光亭、可亭、冠云亭、天泉亭、放眼亭、涵青亭、倚虹亭、待霜亭、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笠亭、塔影亭、宜两亭、得真亭、静深亭、对照亭、真趣亭、飞瀑亭、湖心亭、月到风来亭、冷泉亭、荷风柳浪亭、生云亭、挹芳亭、养虚亭、琼蕊亭、山色亭、远香亭 2、台:多景台、牡丹台、起云台、 3、楼:含辉楼、四宜楼、碧桐花楼、法源楼、清旷楼、储水楼、烟雨楼、西楼、见山楼、倒影楼、 4、阁:环翠阁、若帆之阁、清音阁、冷香阁、远翠阁、浮翠阁、留听阁、白梅阁、修竹阁、濯缨水阁、凌虚阁、 5、榭:朝霞榭、芙蓉榭、沁芳榭、湖光榭 6、廊:画廊、曲廊、夕照廊、、波形廊、 7、殿:凝辉殿、正大光明殿、 8、堂:中和堂、集福堂、蔚藻堂、清夏堂、畅和堂、沉心堂、慎德堂、澹怀堂、含经堂、泽兰堂、兰雪堂、远香堂、绣绮堂、立雪堂、心远堂、 9、馆:涵秋馆、如意馆、长春仙馆、杏花春馆、玉玲珑馆、竹香馆、清风池馆、五峰仙馆、秫香馆、清韵馆、 10、斋:春泽斋、思永斋、淳化斋、蕴真斋、静性斋 11、轩:绿满轩、多嫁轩、深晨轩、君子轩、三支轩、闻木樨香轩、揖峰轩、听雨轩、南轩、小山丛桂轩、竹外一支轩 12、房:寒碧山庄、玉兰山房 13、娱乐与饮食:碧萝餐厅、松陵酒家、茅舍接待室 14、桥:飞虹桥、石板桥、绿荫桥、枕流桥、青枫桥、凌波桥、九孔桥、颐波桥、迎客桥、小飞虹、引静桥、涵芳桥、烟霞桥、落虹桥 15、水体:水禽池、银锄湖、白莲池、颐静湖 16、景点:洞天深处、缕月云开、菇古涵今、山高水长、上下天光、菊院荷风、坐石临流、武陵春色、柳浪闻莺、水木明瑟、西峰秀色、菱荷香、紫碧山房、鱼跃鸢飞、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接秀山房、观鱼跃、别有洞天、南屏晚钟、夹镜鸣琴、一碧万顷、湖山在望、万景山庄、古木交柯、海棠春坞、梧竹幽居、柳荫路曲、听松风处、 17、题名石:清如许、清虚山、寒山行、活泼泼地、真有趣、 18、园:倩园、茹园、建园、藻园、枇杷园、吟春园、倚春园、荷风园、丹枫园、霜红园、暗香园、集芳园、四宜园、凝翠园、紫竹院、樱花园 组团名称 启:一潭清澈荡漾的碧波开启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临水的会馆象征居民新生活的开始。 诚园:有叠水和植物围合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交流的场所,让人们感到人与人的相处简单而真诚。 流园:流动的水景在视觉上形成协调的韵律,人使用者有种贴近自然的自得和喜悦。 逸园:有花架和植物围合成主要休憩空间,广场设有健身器材,让紧张工作的人们有促膝倾诉和

旅游资源分类

·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类 学习目的 要求掌握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目的及其意义;分类原则、依据及方法;能够进行区域旅游资源分类,井了解几种常见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基本内容 ●分类概述 概念、意义;分类原则、依据、方法。 ●两分法分类方案 大类、基本类型、类型,分类依据。 ●其他分类方案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中的分类、接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按照旅游动机分类,按旅游资源增长情况分类、接旅游资源价值和管理范围分类、按利用现状分类,按照旅游资源特性及旅游活动性质分类。 第一节分类概述 一、分类及其目的意义 (一)分类的概念 通常所谓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它是根据分类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是以比较为基础的,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其共同点归并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这就是分类。 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在所划分出的每一种类别(类型)中,其属性上彼此有相似之处,不同类别(类型)之间则存在着一定差异。例如根据成因可把旅游资源区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别,其所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均为天然赋存的,自然界形成的,而所有的人文旅游资源均是人为作用下形成的,两者之间的成因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别,根据各自内部的差异还要进一步划分出次一级类型,从而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系统。 (二)分类的意义及目的 科学的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旅游资源的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分类可以使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化、系统化,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提供方便。五花的旅游资源各有特点,通过比较,认识、归纳及划分,所形成的不同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关于旅游资源有关资料的存取系统(即信息系统).为人们从整体上或局部(分门别类)认识旅游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区域性旅游资源分类系统的建立,又可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不进行旅游资源的分类,杂乱无章的旅游资源个体就难于被人们认识和利用,就会陷人烟云迷雾之中。因此旅游资源分类是研究、认识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次,旅游资源的分类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加深对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过程。分类总是通过分析大量旅游资源属性的共性或差异性,分出不同级别的从属关系及其联系.通过不断补充新的资料,提出新的分类系统,或通过不同地区、不同要求的旅游资源分类,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加深对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甚至发现、总结出某些新的规律性认识,从而促进有关理论水平的提高。因此旅游资源分类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分类系统的建立、补充,加深对

园林景观概念综述

园林景观概念综述 (风园09-1 080344127 洪方圆) 摘要:在限定的范围内,通过对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的合理布置而创造的可供欣赏自然美的环境综合体就是园林。 景观是指土地与土地上的构筑物构成的多种形态,它是时间与生命体在土地上存在的痕迹。 关键词:园林;景观;自然;定义;概念 “园林”与“景观”仿佛孪生兄弟般总是如影随形,那么“园林”与“景观”的定义如何,它们又存在什么关系呢? 一、园林的定义 根据篆体“园”字理解的含义为:“囗”表示围墙(人工构筑物);“土”表示地形变化;“口”是井,代表水体;衣代表树木和枝杈。可以看出,在限定的范围内,通过对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的合理布置而创造的可供欣赏自然美的环境综合体就是园林。 它们的性质、规模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娱乐、居住的环境。 关于园林的定义,很多园林界老前辈、专家都有精辟的论述和详细的分析。 陈从周教授在《园林谈丛》一书“说园”篇中对园林的解释是:“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形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这个定义简介而抽象,概括出园林式综合艺术品,勾勒出园林的精髓。 孙筱祥教授在《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北京林学院1981年版)绪论中对园林的定义式:“园林是由地形地貌与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自合而成的统一体。”这个定义较详细全面地提出了园林构成与素材,也勾画出园林的精髓与特征。 杨鸿勋教授在《中国古典园林机构原理》书中对园林下的定义为:“在一个地段范围内,按照富有诗情画意的主题思想精雕细刻地塑造地表(包括堆土山、叠石、理水竖向合计)、配置花木、经营建筑、点缀驯兽(鱼、鸟、昆虫之类),从而创造出一个理想的自然趣味的境界。” 张家骥教授在《中国造园论》(1991年版)对园林的定义是:“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位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这个定义从“园”的有限空间概念、园林创作的主题思想和创作特点、创作成果的特殊性来论述园林的定义与精髓。 二、景观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的记载是出现于旧约圣经之中,其含义只城市景象或指大自然风景。15世纪,欧洲风景画兴起,使“景观”成为绘画专用术语。18世纪“景观”的含义发生了转变,它与“园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19世纪下半叶,景观设计学的诞生,使“景观”与设计结合得更加紧密,并以学科的形式得以广泛推广。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景观”都采取着不同的认知含义。地理学家把景观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建筑师把景观看做建筑的背景;生态学家吧景观定义为生态景观;艺术家则把景观看做表现得风景。对于我们学科而言,景观是指土地与土地上的构筑物构成的多种形态,它是时间与生命体在土地上存在的痕迹。 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型。自然景观包括天然景观(如高山、草原、沼泽、雨林等),人文景观包含范围比较广泛,如人类的栖居地、生态系统、历史古迹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对自然

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一)

4.3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教材内容:人教社高二年级地理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此节课引导学生进入旅游境界,体会旅游欣赏的奥妙 学情分析:学生对旅游景点不熟悉,加大常识灌输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产生透视关系,理解纵深层次含义及视野范围的差别关系,并对景观产生不同的美感。 2.掌握构景手法、理解构景内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理念:1.。怎样选择观赏时机,场合 2.抓住景观的特点,如欣赏园林,了解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3.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重难点: 1.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2.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选择观赏位置 [引言]“远看是山,近看是川”,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观点,影响不同的原因有那些呢 1.距离不同 展示图片:课本P86图4.9武陵源群峰、P92图4.23华山,图云南九乡溶洞。 学生观察体会。 帮助分析:对于高大雄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雄伟峻秀的峰峦,应该采取远眺的方式。而对于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等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板书:2.角度不同 点击课件:展示图片“云南石林象踞石台”,让学生观察体会。 启发思考:若换个角度对“云南石林象踞石台”景观进行观赏,你还能看出它像一蹲石象吗? 教师讲解:旅游景观随欣赏者观察的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广西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地貌,有的像猿猴,有的像斗鸡,有的像大象,有的像仙人,这都是观赏者从不同角度观赏所得出的效果。对于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地点,以特定的视觉,才能获得某种形象,否则便不相似,或者形象发生改变。 板书:3.俯仰 点击课件:展示图片“黄果树瀑布”和“洞庭湖与岳阳楼”,让学生欣赏。 启发学生思考:两种景观的欣赏,其视角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欣赏,这样会收到什么效果?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像欣赏黄果树瀑布这一类景观时,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而江河以回环曲线构景为佳,湖海以旷景取胜,这些都是水景的特性,因此,欣赏像洞庭湖这类景观时,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远望俯览为佳,这样,视野开阔,美景才能尽收眼底。 提问:江河湖海边为什么多亭、台、楼、阁? 学生回答:看江河湖海重在观其势、看其旷、露其曲,因而多采用俯视的方式,且兼有登高望远的情趣,还可供游人休憩。因此江河湖海边多亭台楼阁。

景观的含义.

景观的含义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aveh, 1984, Forman, 1995);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而一个更文学和宽泛的定义则?quot;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Webster's英语大词典,1996)。)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1976 )。 本文则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及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由表及里,揭示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1、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1.1景观作为城市景象 在西方,景观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来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 (beautiful)有关。在上下文中,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牧羊人,站在贫瘠的高岗之上,背后是充满恐怖而刻薄的大自然,眼前则是沙漠绿洲中的棕椰与橄榄掩映着的亭台楼阁宫殿之属。因此,这时的景观是一种乡野之人对大自然的逃避, 是对安全和提供庇护的城市的一种憧憬,而城市本身也正是文明的象征。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 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意,一直延续到现在,但该词所包含的内涵和其背后所传达的人类审美态度,却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1.2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 (Cosgrove,1998,P70)。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将人束缚于君权之下,人被系于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人如母亲襁褓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存与生活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城市,同时不断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新贵族们想用理想城市的模式来组织和统领理想的乡村风景,实现一种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新秩序。而画家(更确切地说是资助画家们的新贵族)眼中的城市理想社会和人与自然新和谐的"理想城市"是严格几何的、纪念性的和完全基于透视学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用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以凡尓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 1.3景观作为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