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的是《认识轴对称图形》

一、教材分析

《认识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轴对称现象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但在日常生活中轴对称现象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例如:孩子们的玩具飞机,一双鞋,一双手套等等。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事物很多,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感性认识;还有孩子们也学过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课是为学生今后能利用轴对称的方法计图案大基础的。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说教法

在教法上我是联系生活实际,激趣导入,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五、说学法

学生们利用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让他们在折一折、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六、教学过程

1、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我首先出示孩子们感兴趣的轴对称现象图片,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图片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再根据这一共同特点,比较自然的揭示课题。然后出示学习目标,接下来我用孩子们最喜欢的轴对称图形蝴蝶做动画,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蝴蝶的两个翅膀折叠时的这一动作,从而巧妙揭示出,“完全重合”这一概念也,使学生更能直观的感知到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又在兴趣中获得了新知识,还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轴对称现象,我设计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图案,让孩子们先自己观察体会,再利用对折的方法验证是否完全重合,小组内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己说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这样孩子们会很自然的在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中得到新的知识。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孩子们

轻轻的打开轴对称图形,问他们发现了一条什么?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的找到折痕,随机告诉学生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一指对方的轴对称图形的折痕在哪里,然后我就展示学生的作品,对折后粘贴于黑板上,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用绳子比划折痕找到对称轴,这样不但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更能让下面的学生一目了然。随后我就逗孩子们说,看你们找的那么准,老师的小手有点痒了,我想把它画出来你们同意吗?我在给孩子们师范画对称轴,(用直尺沿折痕画超出图像的虚线),先让学生观察,再让他们自己动手画自己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之后让孩子们说你是怎么画的。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了解对称轴。出示学生以前认识的老朋友简单的平面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引导学生辨认轴对称图形,把不是的排除掉,是的动手折一折,再次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然后我就引导孩子们从不同方向折,学生汇报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探索出有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只是一条,像长方形·正方形。我重点:引导折“圆”,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在这一操作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此时,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不少的认识,为了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我首先设计了“说一说”“做一做”,为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孩子们从身边生活中,寻找发现轴对称,例如:衣服、一双鞋子,一双手套、脸、人,(结合大课间的一些动作)摆出各种不同姿势,让学生用

理论指导实践,创造性地体验轴对称现象的特点,

在“猜一猜”活动中,主要是猜图案、猜汉字、猜字母,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出这个图形是什么,不但给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还给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以及对美的感受。在看一看中设计的是欣赏图片、情感体验环节,先让学生欣赏具有轴对称现象的风景图片,从而鼓励孩子们感受美,创造美。在创造美中我设计是“剪一剪”给出花瓶、体恤衫一半的图案,让孩子们判断并动手操作,剪出完整的花瓶、体恤衫,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在操作中还充分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名设计师。

七、练习设计

从加深认识到体验创造,再到扩展参与,逐层加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由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

八、板书设计

用简洁的文字概况,表述清楚,充分利用图片更直观的理解概念。

全课设计理念:我是套用了“二二十”模式,但中间有改动,因为两个例题是递近关系,我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再加上我的适时引导,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始终处于好奇,好学的情绪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快乐中得到知识,体会成功的喜悦。其实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快乐中得到知识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

1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