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窦娥冤翻译

窦娥冤翻译

窦娥冤翻译
窦娥冤翻译

窦娥冤翻译

外末扮演监斩官走上场,说)我是监斩官。今天处决犯人,叫公差们好好守住巷口,不要让来来往往的人随便走。(花脸扮演公差,打三遍鼓、敲三下锣。刽子手摇着旗子、提着刀,押着带枷锁的正旦上场。刽子手说)走快些,走快些,监斩官到法场上已经很久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无缘无故犯了王法,没想到要遭受刑罚,叫声冤屈啊震动地惊动天。等一下我的游魂就要先到阎罗殿,怎么能不把天地呀深深埋怨。

【滚绣球】有太阳、月亮白天黑夜高挂天上,有鬼、神掌管着人的生死大权。天地呀!只应该把清白和污浊仔细分辨,可是怎么混淆了好人和坏人?做好事的受贫穷又命短,做恶事的反而享富贵又寿长。天地呀!做事这样怕硬吃软,却原来也是这样顺水推船!地呀!你不分好坏凭什么做地!天呀!你错判善恶白白地做天!哎,只落我两眼泪水涟涟。

(刽子手说)快些走,误了时辰了。(正旦唱)

【倘秀才】只被这枷锁扭得我左摇右晃,人们挤得我前仆后倒。我窦娥向哥哥这边有句话说。(刽子手说)你有什么话要说?(正旦唱)从前街里去法场我死后心中必怀怨恨,从后街里去我死后心中无冤,请不要推辞路远。

(刽子手说)你现在已到法场上,有什么亲属需要见面的,可以让他过来,与你见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一人没有亲戚家眷,只落得我吞声忍气空叹息哀怨。(刽子手说)难道你连爹娘也没有?(正旦说)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到京城应考去了,到现在音信全无。(唱)早已经是十多年没有见爹爹的面了。(刽子手说)你刚才要我从后街里走,是什么意思?(正旦唱)怕只怕在前街里被我婆婆看见。(刽子手说)你的性命都顾不上了,怎么还怕她看见?(正旦说)我婆婆如果看见我披着枷锁去法场挨刀子呵,(唱)就会将她白白地气死呀,就会将她白白地气死呀。求哥哥,在我临死时就给我行个方便。

(卜儿哭着走上场,说)天哪,这不是我的儿媳妇!(刽子手说)老婆子靠后。(正旦说)既然是我婆婆来了,叫她过来,让我嘱咐她几句话。

(刽子手说)那老婆子到跟前来,你儿媳妇要嘱咐你话哩。(卜儿说)孩子,心痛死我了!(正旦说)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其实是想毒死了你,要霸占我做他的妻子。没想到婆婆让给他父亲吃了,反倒把他父亲毒死了。我害怕连累婆婆受罪,在公堂屈招了毒死张公公,今天到法场受死刑。婆婆,这以后逢着冬至、过年,初一、十五,有倒不了的浆水饭,倒半碗给我吃,有烧不了的纸钱,给我烧上一叠,只当是看在你死去的儿子的面上。(唱)

【快活三】可怜我窦娥被官府糊里糊涂地判了死罪,可怜我窦娥身首分离不完全,可怜我窦娥先前过去操劳家务,婆婆呀,你只看在我窦娥没爹没娘的面上。

【鲍老儿】看在我窦娥侍奉婆婆这几年的份上,逢年过节用碗凉汤祭奠我;你到那受了刑法的尸骨上烧些纸钱,只当是把你死去的儿子来祭奠。(卜儿哭着,说)孩子放心,这些我都记得。天哪,这真的心痛死我了!(正旦唱)婆婆呀,你再也不要哭哭啼啼,忧愁烦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窦娥的时运不好,糊里糊涂,负屈含冤。

(刽子手喝叫着,说)那老婆子退后些,处决的时间到了。(正旦跪下)(刽子手给窦娥打开枷锁)(正旦说)我窦娥求监斩官大人,有一事如果能依从我,死去后便无怨恨。(监斩官说)你有什么事情,你说。(正旦说)我要一张干净的席子,让我窦娥站在上面,还要一丈二尺的绸布,挂在旗杆头上,如果我窦娥确实冤枉,刀过后头落地,一腔热血没有半点儿沾在地上,都飞溅到白绸布上。(监斩官说)这个就依从你,有什么要紧。(刽子手取来席子,让窦

娥站在上面,又取来白绸挂在旗杆头上)(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故意发下这些没来由的誓愿,确实是我的冤情不浅;如果没有些灵验给世人传看,就显不出天理昭彰。我不要半点热血洒在地面,都只溅在八尺旗杆挂的白绸布上。叫他四周的人都看见,这就是我窦娥像苌弘一样热血化做碧玉,像望帝一样死后化为悲鸣的杜鹃。

(刽子手说)你还有什么话,这时不对监斩官大人说,等到什么时候再说哪?(正旦又跪下,说)大人,现在是三伏天气,如果我窦娥确实冤枉,死了之后,天降三尺深的大雪,遮盖我窦娥的尸骨。(监斩官说)这样的三伏天气,你即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来一片雪,可不要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说是暑天天气热,不是那下雪的天,难道没听说六月下雪是因为邹衍?如果真有一腔怨气喷洒如火,一定要感动得雪花滚滚如绵,免得我尸骨暴露在外面;还要什么白车白马,送我到那偏僻的荒野?

(正旦再一次跪下,说)大人,我窦娥死得确实冤枉,从今以后,让这楚州地区大旱三年。(监斩官说)打嘴巴!哪有这样说话的!(正旦唱)

【一煞】你以为是上天不能指盼,人心不值得可怜,不知道老天爷也肯顺从人愿。为什么三年里没有看见下雨?那也只是因为东海地方曾经有个孝妇蒙受冤屈。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因为官吏们无心秉公执法,使老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手摇动旗子,说)怎么这一会儿天色变阴了呢?(后台发出刮风的声音,刽子手说)风好冷呀!(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遮日变阴,悲风为我旋转咆哮,三桩誓愿我明白地说完了。(正旦哭着,说)婆婆呀,一直等待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呵,(唱)到时候才把你屈死的窦娥的冤魂显现。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

高一职高期末语试题带答案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20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A. 濒.临(pīn)谙.熟(ān)龟.裂(guī)锲.而不舍(qia) B. 敕.造(cì)纤.巧(qiān)虔.诚(qián)强弩.之末(nǔ) C. 肖.像(xiào) 地壳.(qiào)撰.文(zhuàn)载.歌载舞(zài) D. 山岨. (jū) 笑靥.(yǎn)脚踝.(huái)自怨自艾.(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枯躁侍弄迤逦谈笑风生 B、圭臬斑驳遵循精疲力竭 C、撕打尸骸瘫痪脍灸人口 D、沮丧黩职咫尺九宵云外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1).美丽的花朵了生活,为普通的日子平添了些色彩。 (2)尽管这只是一次,但特警们反应迅速,身手敏捷,这让我们对安保工作充满了信心。(3)科学传播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想这样,谁就会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A.装点演练误解 B.装饰演习误解 C.装饰演练曲解 D.装点演习曲解 4.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岸的八仙岭下,琳琅满目,有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 B.每天早晨他都一个人跑到公园,指手画脚的练习动作。 C.这些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去克服重重困难。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轿车的生产,很难打入到国际市场。 B.大量事实证明,放射治疗不失为一种治疗癌症的好方法。 C.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学习是否努力。 6.下列标点符号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7.列文学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行》作者李白,选自《李太白全集》。 B.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经常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等。D.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 8、选出与下面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 A、荔枝花多,花期又长,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 B、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C、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象了。 D、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9、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1)威海,你可知道,冰心曾为你流过多少泪。 (2)“‘芦柴棒’,去烧火!” (3)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4)在这里,人依旧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 A 拟人借代反语反问 B 拟人比喻反语反问 C 拟人借代反语设问 D 比喻比喻双关设问 10.下列句子语义明确的一项是( ) A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B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C他借给我一本书。 D.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二、填空(10分) 1、《窦娥冤》是我国(朝代)著名戏曲家的代表作之一。

对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对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班级:外语学院、075班 学号:074050143 姓名:张学美 摘要:运用异化与归化翻译方法,不仅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作品的内容,也能让读者通过阅读译作,了解另一种全新的文化,因为进行文化交流才是翻译的根本任务。从文化的角度考虑,采用异化法与归化法,不仅能使译文更加完美,更能使不懂外语的人们通过阅读译文,了解另一种文化,促进各民族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跨文化的交流。有时,从语言的角度所作出的译文可能远不及从文化的角度所作出的译文完美。本文从翻译策略的角度,分别从不同时期来说明人们对异化法与归化法的认识和运用。 关键词:文学翻译;翻译策略;异化;归化;辩证统一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是两种在实践中运用最多,也是被讨论研究最多的方法。1995年,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之说,将有关直译与意译的争辩转向了对于归化与异化的思考。归化与异化之争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是两对不能等同的概念。直译和意译主要集中于语言层面,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语言的范畴,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思维、美学等更多更广阔的领域。 一、归化翻译法 Lawrwnce Venuti对归化的定义是,遵守译入语语言文化和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潮流。采用归化方法就是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author towards him)。归化翻译法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传递原作的基本精神和语义内容,不在于语言形式或个别细节的一一再现。它的优点在于其流利通顺的语言易为读者所接受,译文不会对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其缺点则是译作往往仅停留在内容、情节或主要精神意旨方面,而无法进入沉淀在语言内核的文化本质深处。 有时归化翻译法的采用也是出于一种不得已,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受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两种不同文化语境的制约,还要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道题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原文: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翻译: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 原文: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翻译: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画家赵广不屈 原文: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翻译: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7、苏武牧羊北海上

窦娥冤翻译

窦娥冤翻译 外末扮演监斩官走上场,说)我是监斩官。今天处决犯人,叫公差们好好守住巷口,不要让来来往往的人随便走。(花脸扮演公差,打三遍鼓、敲三下锣。刽子手摇着旗子、提着刀,押着带枷锁的正旦上场。刽子手说)走快些,走快些,监斩官到法场上已经很久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无缘无故犯了王法,没想到要遭受刑罚,叫声冤屈啊震动地惊动天。等一下我的游魂就要先到阎罗殿,怎么能不把天地呀深深埋怨。 【滚绣球】有太阳、月亮白天黑夜高挂天上,有鬼、神掌管着人的生死大权。天地呀!只应该把清白和污浊仔细分辨,可是怎么混淆了好人和坏人?做好事的受贫穷又命短,做恶事的反而享富贵又寿长。天地呀!做事这样怕硬吃软,却原来也是这样顺水推船!地呀!你不分好坏凭什么做地!天呀!你错判善恶白白地做天!哎,只落我两眼泪水涟涟。 (刽子手说)快些走,误了时辰了。(正旦唱) 【倘秀才】只被这枷锁扭得我左摇右晃,人们挤得我前仆后倒。我窦娥向哥哥这边有句话说。(刽子手说)你有什么话要说?(正旦唱)从前街里去法场我死后心中必怀怨恨,从后街里去我死后心中无冤,请不要推辞路远。 (刽子手说)你现在已到法场上,有什么亲属需要见面的,可以让他过来,与你见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一人没有亲戚家眷,只落得我吞声忍气空叹息哀怨。(刽子手说)难道你连爹娘也没有?(正旦说)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到京城应考去了,到现在音信全无。(唱)早已经是十多年没有见爹爹的面了。(刽子手说)你刚才要我从后街里走,是什么意思?(正旦唱)怕只怕在前街里被我婆婆看见。(刽子手说)你的性命都顾不上了,怎么还怕她看见?(正旦说)我婆婆如果看见我披着枷锁去法场挨刀子呵,(唱)就会将她白白地气死呀,就会将她白白地气死呀。求哥哥,在我临死时就给我行个方便。 (卜儿哭着走上场,说)天哪,这不是我的儿媳妇!(刽子手说)老婆子靠后。(正旦说)既然是我婆婆来了,叫她过来,让我嘱咐她几句话。 (刽子手说)那老婆子到跟前来,你儿媳妇要嘱咐你话哩。(卜儿说)孩子,心痛死我了!(正旦说)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其实是想毒死了你,要霸占我做他的妻子。没想到婆婆让给他父亲吃了,反倒把他父亲毒死了。我害怕连累婆婆受罪,在公堂屈招了毒死张公公,今天到法场受死刑。婆婆,这以后逢着冬至、过年,初一、十五,有倒不了的浆水饭,倒半碗给我吃,有烧不了的纸钱,给我烧上一叠,只当是看在你死去的儿子的面上。(唱) 【快活三】可怜我窦娥被官府糊里糊涂地判了死罪,可怜我窦娥身首分离不完全,可怜我窦娥先前过去操劳家务,婆婆呀,你只看在我窦娥没爹没娘的面上。 【鲍老儿】看在我窦娥侍奉婆婆这几年的份上,逢年过节用碗凉汤祭奠我;你到那受了刑法的尸骨上烧些纸钱,只当是把你死去的儿子来祭奠。(卜儿哭着,说)孩子放心,这些我都记得。天哪,这真的心痛死我了!(正旦唱)婆婆呀,你再也不要哭哭啼啼,忧愁烦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窦娥的时运不好,糊里糊涂,负屈含冤。 (刽子手喝叫着,说)那老婆子退后些,处决的时间到了。(正旦跪下)(刽子手给窦娥打开枷锁)(正旦说)我窦娥求监斩官大人,有一事如果能依从我,死去后便无怨恨。(监斩官说)你有什么事情,你说。(正旦说)我要一张干净的席子,让我窦娥站在上面,还要一丈二尺的绸布,挂在旗杆头上,如果我窦娥确实冤枉,刀过后头落地,一腔热血没有半点儿沾在地上,都飞溅到白绸布上。(监斩官说)这个就依从你,有什么要紧。(刽子手取来席子,让窦娥站在上面,又取来白绸挂在旗杆头上)(正旦唱)

中考文言文翻译实用方法经典讲解(带试题实例!)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 .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 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 大体有三种情况:

1、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受上赏。” 2、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3、介宾短语前移。例:“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4、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1、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2、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 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8、2014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8、2014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见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紫荆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玩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量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翻译)第02课 典型例题(含解析)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翻译)第02课典型例题 (含解析) 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 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 ..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 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 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中国历史书名法语翻译

中国历史名著书名法语翻译 《康熙字典》Dictionnaire Kangxi 《辞海》Océan des mots ; Mer de mots ; Dictionnaire lexico-encyclopédique chinois complet 四书 Quatre livres du confucianisme 《论语》Entretiens (de Confucius) 《孟子》Mencius ; Mengzi 《中庸》L'Invariable milieu ; Le Juste ; La pratique du milieu ; Le juste-milieu ; Le milieu juste et constant ; La doctrine du moyen 《大学》La Grande étude ; La Grande doctrine ; Le Grand savoir 五经Cinq classiques du confucianisme 六经Six classiques du confucianisme 《诗经》Livre des odes ; Classique des vers 《书经》(《尚书》)Livre des documents/de l'histoire 《礼记》Livre des rites 《易经》(《周易》)Livre des mutations/changes ; Mutations des Zhou 《乐经》Livre de la musique 《春秋》Annales des Printemps et Automnes 《道德经》Classique/Livre de la Voie et de la Vertu 《孙子兵法》L'Art de la guerre de Sun Zi 《二十五史》Vingt-cinq histoires dynastiques (de Chine) ; Collection de vingt-cinq Suvres historiques 《史记》Mémoires historiques 《资治通鉴》Miroir universel pour aider à gouverner/au gouvernement ; Miroir compréhensif pour aider le gouvernement ; Miroir complet pour l'illustration du gouvernement ; Miroir général à l'usage du gouvernement 《永乐大典》Grande Encyclopédie de Yongle 《四库全书》Collection complète des quatre bibliothèques ; Collection complète des Quatre Trésors de la Connaissance; Bibliothèque complète en quatre sections ; Ecrits complets en quatre magasins ; Bibliothèque complète des quatre trésors/magasins ; Le grand répertoire des livres en quatre catégories ; La collection des quatre greniers ; 经、史、子、集Classiques, Histoire, Philosophie et Littérature 《楚辞》élégies/Chants/Chansons de Chu 风、雅、颂Chant folklorique, Odes et Hymnes 《离骚》élégie de la séparation ; Lamentations sur la séparation ; Tristesse de l'éloignement 《窦娥冤》Dou E, victime d'une injustice ; Neige en été ; Le ressentiment de Dou E 《西厢记》L'Histoire de la Chambre/du Pavillon de l'ouest 《牡丹亭》Le Pavillon des/aux pivoines 《雷雨》L'Orage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关系并评述 1、什么是归化与异化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常面临的两种选择。钱锺书相应地称这两种情形叫“汉化”与“欧化”。A.归化 所谓“归化”(domestication 或target-language-orientedness),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方式去表现外来的作品;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Venuti 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 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4)插入解释性资料;(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6)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B.“异化”(foreignization或source-language-orientedness)则相反,认为既然是翻译,就得译出外国的味儿。异化是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标语。例如,将“九牛二虎之力”译为“the strength of nine bulls and two tigers”。异化能够很好地保留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但对于不熟悉源语及其文化的读者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愈来愈紧密,原先对于目标语读者很陌生的词句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即异化的程度会逐步降低。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归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异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异化: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归化:the thick ice is not formed in a day. 2、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 归化和异化,一个要求“接近读者”,一个要求“接近作者”,具有较强的界定性;相比之下,直译和意译则比较偏重“形式”上的自由与不自由。有的文中把归化等同于意译,异化等同于直译,这样做其实不够科学。归化和异化其实是在忠实地传达原作“说了什么”的基础之上,对是否尽可能展示原作是“怎么说”,是否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在语言文化上的特有风味上采取的不同态度。两对术语相比,归化和异化更多地是有关文化的问题,即是否要保持原作洋味的问题。 3、不同层面上的归化与异化 1、句式 翻译中“归化”表现在把原文的句式(syntactical structure)按照中文的习惯句式译出。

精典文言文翻译

译文: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的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叹了口气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 “说:“哪有身为臣子而取笑君主的呢?” 师旷连忙起身下拜,谢罪道:“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像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 说得好。”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孙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 伯乐回答说:“我的子孙都是些下等之才,有个叫九方皋的人,他识别好马的本领,决不在我以下,可以告诉他识别天下最好的马的方法。请让我引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 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报知秦穆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又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天下最好的马呢?”伯乐说道:“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魏郑公(魏征)进谏劝阻唐太宗前往泰山封禅,说:“如今有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治疗将要痊愈。此人瘦得皮包骨头,却想要让他背着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肯定做不到。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不止是十年的时间,陛下作为天下良医,百姓的疾苦虽然已经解除,但还不很富裕。要祭祀天地(向它)报告大功完成,我心里还是有疑虑。”唐太宗无言反驳。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待制顾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县令。一天,有一个小偷伏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教训说:“不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乃是习惯所养成的,屋梁上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一会儿,屋梁上的小偷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陈寔说:“从你的外貌上看,您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 刘瞻的父亲是个贫寒的读书人,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在郑纟因身旁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纟因当上了御史,前往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亭子里休息,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分外好看。郑纟因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没有作诗,就是观赏到天黑又有什么关系?”于是又返回亭子,想要往亭子上题一首诗。他忽然发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没有干。郑纟因惊讶于这首诗作得出色。而当时南北方向又都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纟因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纟因同刘景开玩笑说:“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拜了拜说:

练习3

高考语文练习题3 一、判断题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名篇《赤壁赋》。() 2、《纳谏与止谤》——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除采用喻证法外,还采用了引证法。() 3、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既是悼念死难烈士的祭文,又是声讨反动军阀及其帮闲文人的檄文。() 4、文学家们在撰写文章时喜欢用多样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写作手法包括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5、《致橡树》一诗中,“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清凉的泉源”这三个意象,分别比喻一方攀附的爱情观、纯洁自由的爱情观和一厢情愿的爱情观。() 6、求职信是针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而写的,所以重点要写对用人单位的认识以及对用人单位的向往,这样更易博得用人单位的好感。() 7、唐朝时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涌现出很多优美的诗篇,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诗人,王维和王勃是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 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炎帝,下迄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三百一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9、《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赤壁”就是苏轼被贬之地,不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战场,词人游历至此,借景抒情。() 10、《一剪梅》的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秋”字,交代了词人作词时的季节。() 二、选择题 1、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栖息蹊跷芳草萋萋休戚相关 B、累及磊落蓓蕾初绽身体羸弱 C、瑰宝日暮大家闺秀奉为圭臬 D、悔悟晦涩诲人不倦毁誉参半 2、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赝品谄媚阿谀梦魇手屈一指 B、涛略防微杜渐陨石鼓惑人心 C、提炼休养生息通谍世外桃园 D、诤友不寒而栗松弛莫衷一是 3、下列各句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像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就像一个没有钨丝的灯泡。 B、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做蜘蛛一样轻轻抹去。 C、知识如同砂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D、在东湖的尽头,两道白色的堤坝犹如两门扉,挡住了一湖绿波荡漾的春水。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奉献往往要大于获得效益。 B、明朝万历三十年(公元1609年)重修三大殿,仅木一项,就费银九百三十余万两。 C、《新时期文学》以来,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评奖活动,从国家到地方,从刊物到民间,搞过多少次?各种文学奖设过多少项?而唯有文学评论,几近空白。 D、以前可能因为年纪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作者:熊启煦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5,26(8) 被引用次数:14次 参考文献(3条) 1.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2.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 3.钱钟书林纾的翻译 引证文献(15条) 1.郭锋一小议英语翻译当中的信达雅[期刊论文]-青春岁月 2011(4) 2.许丽红论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0(7) 3.王笑东浅谈汉英语言中的差异与翻译方法[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0(6) 4.王宁中西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期刊论文]-中国科技纵横 2010(12) 5.鲍勤.陈利平英语隐喻类型及翻译策略[期刊论文]-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6.罗琴.宋海林浅谈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期刊论文]-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z2) 7.白蓝跨文化视野下文学作品的英译策略[期刊论文]-湖南社会科学 2009(5) 8.王梦颖探析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9(8) 9.常晖英汉成语跨文化翻译策略[期刊论文]-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 10.常晖对翻译文化建构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4) 11.常晖认知——功能视角下隐喻的汉译策略[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11) 12.赵勇刚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期刊论文]-时代文学 2008(6) 13.常晖.胡渝镛从文化角度看文学作品的翻译[期刊论文]-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7) 14.曾凤英从文化认知的视角谈英语隐喻的翻译[期刊论文]-各界 2007(6) 15.罗琴.宋海林浅谈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期刊论文]-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z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7d3580907.html,/Periodical_xnmzxyxb-zxshkxb200508090.asp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