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禁止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通告管理办法

四川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禁止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通告管理办法

四川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禁止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通告管理办法
四川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禁止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通告管理办法

四川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禁止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通告

管理办法

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四川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条例》等法规规定,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建设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应由省政府发布《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禁止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通告》(以下简称《停建通告》)。为加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管理,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减少对停建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特制定本办法。

一、申请发布《停建通告》应具备的条件

申请发布《停建通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应符合全省水利、能源发展规划以及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工程占地区、水库淹没影响区范围已经确定,工程建设征地实物调查细则及工作方案已经完成意见征求。具体申报要件包括:

(一)河流水利水电规划批复文件或省级及以上水利发展规划。

(二)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可行性研究阶段正常蓄水位选择、施工总布置规划和水库影响区地质专题报告审查意见。

(三)大型水利工程方案(工程规模及总体布置方案)意见;中型水利工程取得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涉及停建范围的专题审查意见。

(四)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提供的停建范围说明、界桩布置设计图、工程占地区红线图。

(五)省级、市(州)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机构,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县(市、区)政府对工程建设征地实物调查细则及工作方案的意见。

(六)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实施界桩布设、开展实物调查、编制报批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送审移民安置规划等工作计划。

二、申报办理程序

(一)《停建通告》由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向工程建设征地所涉及的县级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经逐级审核后上报省政府。跨市(州)行政区域的项目,由相关市(州)政府联合或分别上报省政府。

(二)省政府收到发布《停建通告》请示后,转省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机构组织完成《停建通告》报件清核工作,形成办理意见报省政府批准。

三、《停建通告》有效期

《停建通告》有效期包括工程项目建设征地移民规划期和实施期。规划期为《停建通告》发布之日起至移民安置规划完成审核之日止,中型工程为1年,其中移民人口1000人以上的为2年;大型工程为2年,其中移民人口1万人以上的为3年。实施期为移民安置规划完成审核之日起至通过工程竣工验收之日止。

四、《停建通告》有效期内应完成的工作

(一)规划期内应按核定的移民安置规划完成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审核。

(二)实施期内应按程序全面开展移民安置工作至通过工程竣工验收。

五、变更、延期、失效与撤销

(一)变更。《停建通告》发布后,因工程建设方案调整或设计优化,造成停建范围发生较大变化(用地数量和位置变化超过5%),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应对涉及需调整变更的停建范围重新申报。

(二)延期。《停建通告》发布后,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审核移民安置规划的,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应在规定期限内逐级申报,经省政府批准后可适当延期,但延期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每个工程项目原则上可申报办理1次延期。

(三)失效与撤销。

1.规划期满未能完成审核移民安置规划,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未提出延期申请或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审核移民安置规划的,《停建通告》自动失效。

2.经审批(核准)的项目,省发展改革委商行业主管部门认定不能在3年内开工建设的,由省发展改革委商省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机构向省政府提出书面建议,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停建通告》。

3.已开工建设的项目,但建设期间未按审批权限报经批准,连续停工2年及以上的,由省发展改革委商省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机构向省政府提出书面建议,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停建通告》。

4.市(州)、县(市、区)政府认为应当撤销《停建通告》的,应向省政府提出书面申请。

5.《停建通告》失效或撤销后仍需继续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由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重新申报。

6.《停建通告》失效或撤销后,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应对受停建影响造成的损失给予适当补偿。具体补偿方案由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与所涉及的县级政府协商,并听取当地群众意见后,由市(州)政府联合或分别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机构批准后执行。

六、组织与实施

(一)省政府发布《停建通告》后,由项目所在地县级政府负责在建设征地区张榜公告。停建区域内所有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应严格执行《停建通告》。市(州)、县(市、区)政府要认真履职尽责,按照《停建通告》抓好落实,及时协调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和矛盾,维护《停建通告》的权威性、严肃性,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停建通告》变更、延期、失效与撤销后,由项目所在地县级政府负责在建设征地区张榜公告。

(二)停建期间,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应维护好停建范围内既有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保障停建范围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停建通告》有效期内,禁止在停建范围内新增建设项目,确需建设的项目,应报省政府批准。

(三)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2302-四川省自贡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自贡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自贡市统计局 2011年5月31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自贡市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机器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2678898 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033763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54865 人,减少13.25 %。年平均减少1.24 %。 全市登记的户籍人口[4]为3254657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 836231 户,家庭户人口为258270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5人减少0.36 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339594人,占50.01 %;女性人口为1339304人,占49.99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05下降为100.02。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47127人,占16.69 %;15-64岁人口为1892480人,占70.64%;65岁及以上人口为339291人,占12.6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6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64 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33 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3402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7622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48855人;

四川省各市县人口统计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净流入 江安县===39.69==53.9===-26% 南部县===93.45==125====-25% 平昌县===74.84==97.1===-23% 营山县===71.70==90.9===-21% 西充县===49.93==63.1===-21% 岳池县===92.52==116====-20% 蓬安县===55.21==68.8===-20% 长宁县===34.59==43====-20% 富顺县===82.33==101.6===-19% 筠连县===31.98==39.4===-19% 万源市===46.31==56.9====-19% 广安区===101.17==123.3===-18% 三台县===119.80==145.8===-18% 泸县====86.04==104.5====-18% 开江县===46.50==5[***]===-18% 武胜县===68.10===82.5===-17% 大安区===36.64===44.3===-17% 高县====41.84===50.5===-17% 阆中市===71.42===85.8===-17% 元坝区===19.84===23.8===-17% 巴州区===108.21===129.6 ==-17% 合江县===72.17===85.7====-16% 井研县===35.04===41.4====-15% 安岳县===130.08==153.5===-15% 邻水县===82.92===97.6===-15% 荣县====58.38===68.7===-15% 中江县===120.14===141.2==-15% 仪陇县===90.75===106.6===-15% 仁寿县===133.46===155.9===-14% 剑阁县===57.44===66.8===-14% 沿滩区===33.52===38.9====-14% 华蓥市===30.42===35.1====-13% 宜宾县===85.03===97.9====-13% 乐至县===75.43===86.8====-13% 通江县===63.42===72.6 ====-13% 大竹县===92.59===106=====-13% 南溪县===36.02===41.2====-13% 渠县====120.83===138.2===-13% 雁江区===93.21===106.6 ====-13% 兴文县===38.64===43.9====-12% 简阳市===125.00===142====-12% 宣汉县===103.71===117.6===-12% 嘉陵区===59.60====67.5===-12%

抚顺市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征求意见稿)

抚顺市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征求意见稿) 人口问题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为积极有效应对全市人口趋势性变化及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87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辽政发[2018]2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抚顺市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第一章把握变动趋势实施人口均衡发展战略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要素,对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意义重大。准确把握人口特征规律,科学预测人口发展趋势,对于抚顺市未来经济社会政策优化,实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意义深远。 第一节人口现状 ——人口总量稳中有降。2015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207.4万人,“十二五”期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6‰。 ——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10年的106.7下降到2015年的105.4。人口老龄化水平持续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2015年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20.51%;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67.6%,劳动力的绝对和相对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47%,城镇人口为156.5万人,城镇化水平较高,位列沈阳、本溪、大连之后,在全省排在第四位。

——受教育水平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较高,2015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47年,略微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第二节发展趋势 ——人口总量保持适度规模。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使“十三五”时期出生人口增加,“十四五”时期及以后因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上升,人口增长势能减弱。 ——劳动年龄人口缓慢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有所上升。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比重呈下降趋势,预计2030年劳动年龄人口稳定在120万人以上,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接近60%。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第三节人口挑战 ——人口流出制约经济转型与发展。2005年以来全市迁出人口均大于迁入人口,人力资本增长受限对产业技术创新产生不利影响,直接制约劳动生产率提升,阻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快速人口老龄化加重社会养老负担。人口老龄加速发展,劳动年龄人口趋于减少,势必增加养老基金供给压力和老年人口照护需求,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面临压力。 第四节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面两孩政策效应充分发挥,生育水平向合理区间回归,人口总量平稳下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逐步优化,分布更加合理。到2030年,人口自身均衡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进一步提高。 ——人口总量保持适度规模。妇女总和生育率逐步提高,2020- 2030年全市总人口保持在205万人左右。

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总体方案

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总体方案 【法规类别】人口计划管理 【发布部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含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 【发布日期】2010.09 【实施日期】2010.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总体方案 (2010年9月) 为掌握人口发展领域“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进展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根据《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国办发〔2006〕107号)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评估的目的、思路与目标 (一)评估目的。通过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调查和评估,准确把握人口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编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和完善人口发展政策,改善人口发展的政策环境提供依据,促进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基本思路。通过相关部门自评估与第三方独立评估、地方自评估和国家部门联合督评,把握人口发展目标进展和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构建国家人口发展规划的监测评

估机制,增强国家人口发展规划及其政策在人口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 (三)基本目标。一是对规划的发展指标进展情况作出客观评价;二是对规划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以及对规划目标的推进效果做出评估;三是形成国家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的“十一五”执行情况报告以及各省(区、市)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报告,提出“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人口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评估的原则、方法和基本方式 (一)评估的基本原则。 坚持宏观为主、微观为辅。国家和省级的评估以掌握人口发展宏观指标进展、重大战略任务和主要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为主,关键是把握人口发展规划的总体进展,推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的建设。 坚持科学民主、多方参与。各地要建立各相关部门、专家、地方、其他社会各界参与人口发展规划评估的机制,有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献计献策。 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对规划目标进展、任务与措施的落实进行全面评估,既要总结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也要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教训,做到不偏不倚。 坚持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对人口发展规划的核心指标要进行综合评估,突出重点和难点问题。既要把握全国的总体情况,也要关注人口大省、流动人口大省、生育水平较高省等重点地区人口发展情况。 (二)评估方式。 1、国家相关部门自评和委托第三方评估相结合。根据职责分工,各部门对涉及本部门目标、任务、保障措施进行评估。与此同时,委托高校或研究机构独立对人口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在部门自评和第三方独立评估的基础上,形成评估总报告。 2、地方自评估与国家部门联合督评相结合。各地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规划的情况,

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各省人口排名

中国人口数量2015全国总人口13亿6千万(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排名) 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各省人口排名 省区市人口数量人口排名GDP GDP( 亿元) 人均G(元)人均排名排名 1 河南省9613万人 5 14234 15056 16 2 山东省9082万人 2 25326 27148 7 3 四川省8673万人9 9657 11708 25 4 广东省7859万人 1 29863 32142 6 5 江苏省7381万人 3 24738 32985 5 6 河北省6735万人 6 1338 7 19363 11 7 湖南省6629万人13 8366 1312320 8 安徽省6338万人15 690611180 28 9 湖北省5988万人11 8451 14733 17 10 广西省4822万人18 5386 1141727 11 浙江省4647万人 4 1763335730 4 12 云南省4333万人23 4260 945930 13 江西省4222万人19 5323 12204 24 14 辽宁省4203万人8 1041824645 9 15 贵州省3837万人26 2543 6742 31 16 黑龙江省3813万人14 7081 1846312 17 陕西省3674万人21 4806 12843 21 18 福建省3466万人12 8440 23663 10 19 山西省3294万人175465 16143 15 20 重庆市3107万人24 3938 14011 18

21 吉林省2699万人22 4693 17211 13 22 甘肃省2593万人27 2494 9527 29 23 内蒙古2379万人16 6140 25558 8 24 新疆区1905万人25 330516164 14 25 上海市1625万人7 1165865473 1 26 北京市1423万人10 8879 57431 2 27 天津市1007万人20 5014 7972 3 28 海南省803万人28 1121 1336119 29 宁夏区572万人29 76912695 23 30 青海省529万人30 706 12809 22 31 西藏区267万人31 326 11567 26原文标题:中国人口数量2015 全国总人口136072万人(各省人口排名)

慈溪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

慈溪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重要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十三五”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为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趋势性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浙江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人口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各地各部门做好人口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人口发展的现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宁波市人口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市人口呈现出健康、稳定发展态势。人口总量进入缓慢增长阶段,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分别为149.7万人、104.71万人、95.56万人,年均分别增长0.47%、0.16%、0.88%;同时,人口素质提升、结构优化、城市化水平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表1:“十二五”时期慈溪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数量 —2 —

1.人口素质结构持续优化,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根据回归分析,2000—2015年全市劳动投入增长1个单位带来经济产出0.784个单位的增长,劳动力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明显。劳动力素质提升促进生产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1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6.7%;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4.93年,其中受过高中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90%;劳动生产率从2010年的6.54万元/人提高到2015年的14.1万元/人,其中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9.57万元/人。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五年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从12.89:60.62:26.49调整到12.01:59.10:28.89,支撑了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人民生活水平随经济增长持续改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7万元,迈入高收入地区行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2万元、2.73万元,平均增速均高于GDP增速,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显著拉动了消费红利的增长。 2.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水平提升,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提高。户籍制度改革试点顺利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8%,比2010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建立,户籍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8%、96%以上。教育现代化、均衡化水平持续提升,义务教育、高中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15%和56%,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市和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2.67 —3 —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数据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其分析摘要:本文收集了中国统计年鉴的一些数据,对中国2010年和之前的数据做了一下整理,主要是从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做的个人评析。 关键词:全国人口、男女比例、城市化概念及中国城市化 正文: 2001~2010年人口数据及构成 本表各年人口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单位:万人 {

数据分析: 一、全国人口 从全国人口角度考虑(不包含港澳台),2001-2010年间,中国总人口持续上升,其中:2001-2002年,人口增长826万,2002-2003年,人口增长774万,2003-2004年,人口增长761万,2004-2005年,人口增长768万,2005-2006年,人口增长692万,2006-2007年,人口增长681万,2007-2008年,人口增长673万,2008-2009年,人口增长672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01-2010年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但增长的人口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 3972 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年平均增长%,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制度有关,它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如今,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做了一些修改,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莫大的关系。如今我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像以前那样“养儿防老”的现象愈来愈少,许多年轻夫妇都只生一胎甚至不愿生孩子,

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对关键因素人口总数量,男性人口数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四川省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四川省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四川省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四川省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四川省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四川省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男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四川省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四川省各市县人口统计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净流入 江安县===39.69==53.9===-26% 南部县===93.45==125====-25% 平昌县===74.84==97.1===-23% 营山县===71.70==90.9===-21% 西充县===49.93==63.1===-21% 岳池县===92.52==116====-20% 蓬安县===55.21==68.8===-20% 长宁县===34.59==43====-20% 富顺县===82.33==101.6===-19% 筠连县===31.98==39.4===-19% 万源市===46.31==56.9====-19% 广安区===101.17==123.3===-18% 三台县===119.80==145.8===-18% 泸县====86.04==104.5====-18% 开江县===46.50==5[***]===-18% 武胜县===68.10===82.5===-17% 大安区===36.64===44.3===-17% 高县====41.84===50.5===-17% 阆中市===71.42===85.8===-17% 元坝区===19.84===23.8===-17% 巴州区===108.21===129.6 ==-17% 合江县===72.17===85.7====-16% 井研县===35.04===41.4====-15% 安岳县===130.08==153.5===-15% 邻水县===82.92===97.6===-15% 荣县====58.38===68.7===-15% 中江县===120.14===141.2==-15% 仪陇县===90.75===106.6===-15% 仁寿县===133.46===155.9===-14% 剑阁县===57.44===66.8===-14% 沿滩区===33.52===38.9====-14% 华蓥市===30.42===35.1====-13% 宜宾县===85.03===97.9====-13%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漳县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漳县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为贯彻《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甘肃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定西市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甘肃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施方案》,结合《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进入21世纪后,全县人口发展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老龄化社会特征更加明显,人口增长势能趋向减弱,人口发展形势面临重要转折。准确把握全县人口变化趋势,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对于科学谋划人口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人口现状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40多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加强和改进人口服务与管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人口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效缓解,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口总量缓慢稳增。“十二五”期间,全县常住人口由2010年末的18.13万人增长到2015年末的18.31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0.18万人;户籍人口由2010年末19.91万人增长至2015年末20.02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0.11 万人;常住人口年均出生数量0.18万人、年均人口出生率为11.13‰、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6‰。 人口结构明显变化。全县出生人口性别结构趋向合理,总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10年的113.25下降到2015年的103.54,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7.89%,比2010年下降1.33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3.26%,比2010年上升3.8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占67.79%,比2010年下降2.1个百分点,在常住人口增速趋缓的同时,老年人口增速加快上升,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0.4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15%。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 重点人群保障体系稳步健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步减少,截止2015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到5.6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8.1%。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13.4张,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比2010年提高86%、288.2%。 第二节发展态势

四川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四川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 报告2020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四川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四川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需注明出处。 四川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清洗,进行四川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的分析研究,本报告覆盖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未婚人员总数量,男性未婚人员数量,女性未婚人员数量,有配偶人员总数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四川省人口数量(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四川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四川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四川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四川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四川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四川省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同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 分析 (6) 第三节四川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四川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四川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四川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四川省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十三五”时期人口发展规划.pdf

(一)、着力建立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长效机制。继续坚持计生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稳定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和队伍,不断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新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把人口计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纳入整体和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继续坚持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和社会参与的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强大合力,使人口计生工作实现由部门单位向政府联动行为转变。 (二)、全面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分解工作指标,实行网络化管理;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坚持人口计生“一票否决”和综合治理责任单位制度;完善人口计生工作例会制度,通过例会促日常管理,及时解决各阶段人口计生工作出现的问题;完善人口计生工作预报和预警反馈制度,推动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与预报预警工作有机结合,夯实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人口信息月核查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人口计生统计质量。借助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反馈信息,继续落实人口基础信息月核查制度,全面实施核查结果备案制,核查差错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已婚育龄妇女管理信息覆盖率,以及计生信息统计上报及时率和准确率,为科学决策、引导服务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促进出生性别比的平衡。一是继续加大对已办证人员和符合条件未办证人员的孕情管理服务力度。二是推动部门协调配合和综合治理,成立综合治理性别比的专职机构,加强对B超、终止妊娠手术和终止妊娠药品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行为。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和奖励扶助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移风易俗活动,大力营造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良好社会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围绕群众实行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并趋向多元化的要求,大力开展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出生缺陷干预服务。坚持在让群众充分知情、确保手术安全的情况下,提高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扎实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康检查活动,并不断扩展服务项目,确保所有已婚育龄妇女都能享受到免费且优质的健康检查。认真开展新婚、待孕、在孕妇女优生优育咨询培训活动,以及遗传病高危家庭和病残儿再生育二胎家庭优生监护活动,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降低。 (一)、加强组织领导。“十三五”期间人口发展规划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县人口计生委成立黎川县“十三五”时期人口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县人口计生委主任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领导小办公室设在办公室。 (二)、制定实施细则。分管领导、科室负责同志要把规划实施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细则,把工作任务逐步分解,落实到人。建立定期工作沟通制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规划实施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确保完成任务。要在实施过程中促进上下联动,部门协调,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确保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

陕西省“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

陕西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重点阐明“十二五”时期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各级政府履行人口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人口发展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良好的人口环境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坚持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人口计生工作首要任务,全省年均人口自增率为4.24‰,比规划低1.76个千分点,2010年末常住人口3790万人,比规划少增加40万人,确保省委、省政府规划的人均指标提前实现。 人口素质稳步提高。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相关部门协同做好人口健康工作,实施“母亲健康”和“优生促进”工程,全省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由2005年125/万下降到104.17/万,婴儿死亡率由24.15‰下降到11.92‰;义务教育普九目标提前实现,2009年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38年。 人口结构不断优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05年的130.7下降到120以下。加强人口老龄化的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倡导健全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养老服务体系。 人口分布持续改善。全省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37.2%上升到46.5%,年均提高1.86个百分点。完成了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提出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有序流动的导向政策。初步形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格局,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增强。我省年均人口增长速度比全国低1个千分点,生产总值增长率比全国高3.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分别比全国高出4个和6个百分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得到缓解,全省退耕还林面积居于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37.3%提高到41.4%。 人口福利水平显著提高。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6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4.2%下降到4.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272元提高到156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52元提高到4105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面覆盖,最低收入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解决了12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325万人实现脱贫。实施计生家庭创业工程,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新进展。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口计生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我省《实施意见》,扎实推进综合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完善,依法行政机制不断健全,优质服务机制加快建立,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完善,群众自治机制积极推进,

四川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四川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四川省统计局 2011年5月7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机器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3]为804182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329093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872735人,减少3.45%。年平均减少0.35%。 全省登记的户籍人口 [4]为89981705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25802326户,家庭户人口为7620665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2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0830945人,占50.77%;女性人口为39587255人,占49.2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为103.14。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644450人,占16.97%;15-64岁人口为57966205人,占72.08%;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07545人,占10.9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6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 2.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50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5510249人,占93.9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907951人,占6.1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3632394人,减少1.1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59659人,增长1.12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城市人口预测方法

城市人口预测方法 人口预测是指以人口现状为基础,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控制要求和假定条件,即参数条件来获得对未来人口数据提出预报的技术或方法。城市人口预测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工作,它既是城市规划的目标,又是确定总体规划中的具体技术指标与城市合理布局的前提和依据,因此合理预测城市人口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含义 城市人口预测(urban population forecast)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构成的发展趋势所进行的测算。 2、传统人口预测方法 传统的人口预测方法包括平均增长率法、带眷系数法、剩余劳动力转化法和劳动平衡法等。1)平均增长率法 在城市进行总体规划时,对人口规模预测的常见方法之一为平均增长率法,计算时应分析近年来人口的变化情况,确定每年的人口增长率。人口规模预测公式为:P = P0 (1 + K1 + K2)n。式中,P为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P0 为城市现状人口规模,K1 为城市年平均自然增长率,K2 为城市年平均机械增长率,n 为规划年限。这种方法适合初步经济发展稳定的城市,人口增长会逐步增加,人口增长率变化不大。但是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大,人口结构逐步趋于老龄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将会越来越慢,不可能都以平均的速度增长。若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对人口变动的影响,则可按预见的趋势改变人口增长率进行测算。该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它对人口增长率的精度要求较高。 2)带眷系数法 带眷系数法是根据新建工业项目的职工数及带眷情况计算的。当建设项目已经落实,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稳定的情况下,宜按带眷系数法计算人口发展规模。计算时应分析从业人员的来源、婚育、落户等状况以及城镇的生活环境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增加的从业人员及其带眷系数。 具体预测公式为:P =P1 (1 + a) + P2 + P3。 式中,P为规划期末城镇人口规模,P1 为带眷职工人数,a 为带眷系数,P2 为单身职工人数,P3 为规划期末城镇其他人口数。 职工带眷系数法主要用于新建工矿城镇,有利于确定住户居住形式,估算新建工业企业、小城镇发展规模,但不适合对已经建好的整个城市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3)剩余劳动力转化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具体预测公式为:P = P0 (1 + K)n+ Z[ f·P1 (1 + k)n- s/ b ]。 式中,P为规划期末城镇人口规模; P0 为现状城镇人口规模;K为城镇人口的综合增长率;Z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镇比例;f 为农业劳动力占周围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一般为45 % —50 %;P1 为城镇周围农村现状人口总数;k 为城镇周围农村的自然增长率;s 为城镇周围农村的耕地面积;b 为每个劳动力额定担负的耕地数量,一般为1. 4—1. 7hm2;n 为规划年限。这种方法适合对具有剩余劳动力的小城镇人口规模进行预测,不适合对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城市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4)劳动平衡法 劳动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在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相互平衡的原则基础上,由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

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

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

序言 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从人口总数量,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研究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四川省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四川省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四川省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四川省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四川省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四川省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解读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解读 新华社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战略导向和工作任务,是指导全国人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并为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支撑。 《规划》指出,未来十几年特别是2021-2030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根据预测,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流动仍然活跃,家庭呈现多样化趋势。综合判断,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规划》强调,要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主线,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充分发挥全面两孩政策效应,综合施策,创造有利于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全面两孩政策效应充分发挥,生育水平适度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改善,结构逐步优化,分布更加合理,全国总人口达到14.2亿人左右。到2030年,人口自身均衡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国总人口达到14.5亿人左右。 《规划》明确了覆盖全人群和生命全周期的重大任务与政策措施。要健全生育政策调控机制,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完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要通过提升新增劳动力质量,挖掘劳动者工作潜能,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国际人才资源,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要推进人口城镇化,推动城市群人口集聚,改善人口资源环境紧平衡,完善人口流动政策体系,优化人口空间布局。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和

四川省各市县人口统计

四川省各市县人口统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净流入江安县========-26% 南部县=====125====-25% 平昌县========-23% 营山县========-21% 西充县========-21% 岳池县=====116====-20% 蓬安县========-20% 长宁县=====43====-20% 富顺县========-19% 筠连县========-19% 万源市=========-19% 广安区========-18% 三台县========-18% 泸县==========-18% 开江县=====5[***]===-18%

武胜县=========-17% 大安区=========-17% 高县==========-17% 阆中市=========-17% 元坝区=========-17% 巴州区========-17% 合江县==========-16% 井研县==========-15% 安岳县========-15% 邻水县=========-15% 荣县==========-15% 中江县========-15% 仪陇县=========-15% 仁寿县=========-14% 剑阁县=========-14% 沿滩区==========-14%

华蓥市==========-13% 宜宾县==========-13% 乐至县==========-13% 通江县==========-13% 大竹县======106=====-13% 南溪县==========-13% 渠县==========-13% 雁江区==========-13% 兴文县==========-12% 简阳市======142====-12% 宣汉县=========-12% 嘉陵区==========-12% 苍溪县==========-12% 达县==========-11% 叙永县===========-11% 洪雅县==========-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