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导语常见缺陷简析

新闻导语常见缺陷简析

新闻导语常见缺陷简析
新闻导语常见缺陷简析

新闻导语常见缺陷简析

范瑞先

近些年,一些报纸、包括主流报纸似乎忽略了对新闻导语写作的起码要求,使粗制滥造的新闻导语充斥着版面。这种现象引起了一些新闻理论专家学者的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李希光教授对中国主流媒体“无新闻导语”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和批评。他认为,无新闻导语的盛行给中国主流新闻传播造成的伤害是令人担忧的,无新闻导语埋葬的不仅仅是新闻事实,它埋葬的是读者对阅读中国主流报纸的阅读兴趣。其后果,无新闻导语最终埋葬的是中国的主流声音。

本报通讯员近几年发表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消息作品,但优秀的新闻导语很少,多数是一般化的、甚至是粗糙的。笔者以本报记者和通讯员的一些见报稿件以及未见报稿件为例,对新闻导语存在的一些主要缺陷进行简要分析,供通讯员们在写作消息时参考。

“缺失新闻”型

这种类型的导语也被称为“无新闻导语”,没有将最重要的新闻写进导语。

例1:本报大连5月8日电今天l6时,国务院?5.7?空难处理小组在大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杨元元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闪淳昌表示,当前最要紧的工作是遇难者尸体和飞机残骸的打捞和搜寻。(载2002年5月9日《工人日报》)

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官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等,都没有涉及到真正的新闻。读完整篇消息,在第三段发现了新闻——“当日16时,技救船只已陆续打捞出66具尸体和部分飞机残骸”。这个新闻毫无疑问应当写进导语,而将“新闻发布会”只作为新闻由头或背景。

这种将新闻后置的例子在报纸上可以常常看到。

例2:本报6月4日深圳|电 2002年世界环境日国际纪念大会今天在深圳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致电祝贺。(载2002年6月5日《工人日报》) 类似这样的国际会议很多。记者最关注的不应是会议召开本身和官员致电祝贺等常规情况,而应是着力从会议中寻找新闻。实际上,这条消息倒数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是新闻:“今年,荣获‘全球500佳’的个人和机构有8个,其中我国深圳市和内蒙古敖汉旗获此殊荣。”

例3:本报讯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紧紧围绕扭亏为盈这个中心,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求,从严治党,整顿作风,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纯洁了党员干部员工队伍,树立了企业形象,建立了良好的生产秩序,有力地促进公司扭亏为盈工作的顺利开展。(2003年1月27日通讯员来稿) 消息文中有“建立干部任前公示、试用期制”、“清理整顿公司内部‘小法人’”、“出台《物资采购廉洁白律十不准》”等新闻内容,选择其中一个内容报道就有可能成功。主题鲜明了,再把主要新闻具体地写进导语,肯定比笼统空泛的文字吸引人。

“臃肿累赘”型

这种类型的导语文字罗嗦,无价值信息较多,新闻的表述不顺畅简洁。

例4:本报讯日前,北京市交通局新闻发言人向新闻界宣布:北京市的出租汽车行业整顿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己初见成效,出租汽车企业数量由l008家减少至340家,不仅数量大大减少,结束了春秋诸侯纷争的局面,而且质量、规模大幅度提高,企业由外延扩张步入了内涵发展的良性循环。(载2002年6月4日《工人日报》)

导语里最重要的新闻就是“出租汽车企业数量由1008家减少至340家”,但过多的“交代”和“分析”将新闻淹没了。如果只突出“北京市668家出租汽车公司被兼并"的新闻,

是不是会使导语简洁一些,灵能引起读者兴趣呢?

例5:本报讯从l954年北京建工集团诞生全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至今,青年突击队已经走过48年发展历程。48年来,在突击队的发源地北京建工集团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突击队:五十年代的李瑞环青年突击队、张百发青年突击队,六七十年代的曹淑芬铁姑娘青年突击队,八十年代的隋世忠、王宝祥青年突击队,他们不仅创造了施工的?神话?,打造了诸多精品工程,还培育了很多建设英才,突击队精神也成为当时时代的一种精神象征。(载2002年5月9日《工人日报》)

显然,北京建工集团在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稿件的目的也很明确:报道这个“辉煌”,可是,新闻导语可以运用背景材料,但不能以背景材料构建全部导语,新闻导语应当是有新鲜内容的。见报的这个导语列数自1954年至今的辉煌,给人以陈旧而臃肿的感觉。其实,作者并不是没有发现新闻,在稿件的主体部分报道“该集团共有447支青年突击队,其中管理型和科技攻关型突击队占70%,大中专学历队员、大学生队长、党员队长分别占到各自总数的2/3”。如果在导语中突出“管理型和科技攻关型突击队”和“大学生突击队长”方面的新闻事实,会给“青年突击队”这个老话题新闻带来一些新意。而将现在导语中的内容作为背景处理,同样能发挥“加厚”新闻的作用。

例6:本报福州2月l0日电面对着节后汹涌而至的入闽民工潮,福州铁路分局从容应对,采取一系列有条不紊的迂回的运输战术,确保了节后第一个客流高峰期平稳过渡。从2月6日至9日,福州铁路分局迎接到达福州、厦门两大火车站的客流量日均接近6万人,其中民工客流到达量占90%以上。铁路方面介绍,未来几天,以民工为主体的客流仍然占主导地位,西南、中南地区开往福建的民工专列独揽福建铁路客流?霸主?天下。(2003年2月l0日通讯员来稿)

导语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没有具体内容,大部分都可以省略,只保留“福州铁路分局节后的首个客流高峰期平稳过渡”就可以了.象“一系列有条不紊的迂田的运输战术”这样的话,一般读者不会明白是什么意思,删除!第二句是主要新闻内容。第三句是“预测”,是比较次要的新闻,可不放在导语中。这样,不但文字简洁了,新闻也突出来了。

“多嘴多舌”型

在消息中不应该有作者的议论,作者的观点、倾向、情感都是通过新闻事实的报道体现的。但是,现在习惯于在新闻作品中发议论的作者太多了,制造出很多夹杂着作者议论的新闻导语。翻开报纸,此类导语俯拾即是。

例7:本报讯在最近召开的亚行行长会议上,亚行行长千野忠男由衷地说:?如果要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奇迹,你们只要到浦东看看就明白了。?正如千野忠男先生感叹的那样,浦东在短短的十几年内迅速地崛起为国际商务城,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己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载2002年5月24日《工人日报》)导语概括的浦东成就过于笼统,没有新鲜感;再加上作者的空洞议论,使整个导语灵显苍白无力。实际上,记者在消息文中报道了很好的新闻:“全世界500强有l46家已登陆浦东”、“每天进出浦东的各类外籍商务人员多达2万到3万”、“两万多外籍人士”在浦东“安家”,等等。这说明记者已经捕捉到了新闻,令人遗憾的是没有将最具有新鲜感的新闻写进导语,而将自己的议论占去了一半篇幅。

例8:本报讯今年6月,正值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50周年之际,历时45天的北京市第八届职工运动会闭幕了。这是首都职工对毛泽东题词的最好纪念。(载2002年6月17日《工人日报》)

这种“穿靴戴帽”式的导语在“文革”期间盛行,想不到我们的记者到现在还在用这陈旧的模式。这个导语共有两句,第一句已是套话,第二句是作者画蛇添足的议论。实际上,写运动会就突出该届运动会的特点,没必要写毛泽东同志的有关题词,更没必妥作者发表评

论。

例9:本报讯2月8日,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清晨,乐陵市市委大院内,人们步履匆匆,车辆穿梭来往。办公楼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陆续走进一楼大厅内,来到电脑考勤机前刷卡、签到,在简短的新春问候后,纷纷回到各自单位,埋头到了正常的工作中。这是该市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带来的新气象。(通讯员来稿)

且不说这个导语文字的罗嗦和一些语病,结尾这句评论又犯了“多嘴”的忌讳。新闻报道强调客观公正,强调用事实说话,作者的所有议论都应力戒。

“云遮雾罩”型

此类导语的主要特征是堆积一些一般读者并不熟悉的词汇,读后不知记者想告诉人们什么新闻。下面两例一是本报通讯员的稿件,一是记者的稿件。稿件虽然发表了,但导语并不成功,读来有云遮雾罩的感觉。

例10:本报讯襄樊铁路分局随州车务段枣阳车站针对职工整体知识结构、信息占有量的变化,不断寻找更适合形势的新方式,运用?逆向思维?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转变了干部的作风,稳定了队伍,收到了?反弹琵琶,琴韵更浓?的效果。(载2002年6月18日《工人日报》)

这篇新闻的主要新闻是:车站的党支部主动将职工的政治学习、班组学习等作为职工发牢骚的“平台”,即而解决职工提出的问题;提倡干部主动向职工“汇报思想”的做法。可是,这些比较有特点的新闻在导语中过于朦胧,连轮廓都看不清。实际上,作者完全可以将最典型的一次“牢骚会”的情况写进导语,先让新闻蹦出来,让读者看到新闻清晰的局部比朦胧的整体好得多。笔者认为,凡是写人的消息,导语中应当尽量能见到人,人要真名实姓,这样会灵感人、吴可信。

例11:本报北京6月10日讯一个以提高科技竞争力为目标,以研发劳务交易和科技成果交易为主要特点,以提高科技创新要素组合能力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技术市场——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今天技入试运行。(载2002年6月11日《工人日报》) 导语中长达80多字的“前缀语”完全可以省略。这段文字不但没有新闻事实,而且专业术语多,给人以故意渲染的感觉。其实,如果作者不满足于只用“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今天投入试运营”一句话作导语,可以将新闻事实“上网企业已达4176家,招标项目2000余个,提供研发经费1l.2亿元”写进去。

“齐声说话”型

在导语中引用被报道者的话,在中外报纸的新闻作品中都常见。一些精彩的话使整个导语都有了光彩。但是,使用“他们说”、“大家说”等“齐声说话”式句子导语的,国外报纸上没有,似乎是中国报纸所独有的。

例12:本报讯近日,定州市杨家庄乡华胜铸造长12名职工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们与厂方签订的?生死合同?在河北定州市总工会?维权行动?检查监督下,终于被彻底废除。厂方重新和职工签订了规范的劳动合同。职工们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拉着市总干部的手激动地说:?生死合同一直让我们担着心过日子,现在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还是‘娘家人’为咱职工说话办事呀...... ?(载2002年6月26日《工人日报》) 可以肯定地说,导语中引用的“他们说”这段话是作者编的,因为不可能l2名职工一齐说完全相同的话。这种写法应当在我们的报纸上杜绝,记者、通讯员永远不这样写,编辑应当见到就坚决删改之!如果这段话是一位职工说的,那么就真名实姓地写谁谁谁说,倒会增强真实感。

例l3:本报讯江苏省南通市劳动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市场竞标活动,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岗位。今年6月28日,该市21名在南通市中医院走上了保洁工岗位的工友,拿到了再就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她们说:?是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帮助我们重新找到了饭碗。?(载2002

年7月9日《工人日报》)

与上例的问题相同,不同的是上例作者为通讯员,本例作者为“本报记者”。笔者与一些企业的通讯员交流时谈到此类写法破坏新闻的可信度,要坚决杜绝,通讯员却举出一些报纸记者作品的例子。可见,记者在报纸上发表的稿件,对通讯员学习新闻写作有很大影响。从这一点看,记者苦练导语写作基本功史为重要。具体到本例导语的内容,其实将最后一句删掉,就是一个不错的导语。

“高度概括”型

此类导语中没有具体的新闻事实,更没有故事,只有抽象的概括性语言。“高度概括”的语言,有效地抹杀了新闻的个性,也给读者的阅读兴趣以创伤。

例14:本报讯我军着力打造现代化演兵平台,军事训练走上向科技进步要质量、要战斗力的现代化练兵之路。(载2002年7月30日《工人日报》)

消息报道的是我军借助计算机系统实现模拟化训练的新成就,内容新鲜,很吸引人。稿件中描述了“排成战斗队形前进的装甲车掀起漫天尘土,直升机在山丘中忽显忽没,炮弹、地雷不停地炸响”等数字模拟空间里的“战场”,报道了我军指挥员利用这些训练模拟系统“不耗一枪一弹,亦可身经百战”的军事科技成果。为什么不将一些具体的模拟演习场面“搬”进导语呢?导语中没有“模拟战场”、“仿真模拟演习”等具体的新名词,而使用了“现代化演兵平台”这个外延很大的词组,一般读者不会理解为计算机模拟演习系统。导语内容应当具体,尽可能地将最有新闻价值的细节写进导语。当然,写细节不包括太细的内容。

例15:本报讯最近,兰州围剿?绿秧子百合?行动正在紧张进行,这项旨在维护誉满全国的兰州!名品——百合的应有声誉而采取的行动受到了兰州人的拍手称快,由此引发的人们对兰州瓜果品质的关注凸现出一个令人忧心的话题,有迹象表明,兰州这座大西北城市的?瓜果城?美誉正受到令人扼腕的严重侵蚀。(载2002年8月8日《工人日报》) 读了这则导语,不知记者要报道什么新闻,只大体知道是关于兰州瓜果品质问题的。读完整篇消息,觉得是一篇很好的新闻。一些农民急功近利,未到成熟期就采摘上市;还有人用有害的化学药剂“催熟”,瓜果貌似熟透,食之味同嚼蜡。如果将“未熟先摘”、“药物催熟”这样具体的新闻事实写进导语,会比“‘瓜果城,美誉正受到令人扼腕的严重侵蚀”生动得多。记者报道了一条很好的新闻,但写了一个失败的导语,读后令人有些遗憾。

例16:本报讯环境大为改善,产销形势两旺,职工精神焕发,这是山西焦化集团临汾建材有限公司兼并一年来的显著变化。而该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硬件上舍得投资,软件上下大力气完善,从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2003年1月28日通讯员来稿) 整个导语都是概括性语言,没有一个具体的新闻事实。没有新闻,读者凭什么还会继续读下去呢?建议通讯员在写一篇消息时先将自己想告诉读者的新闻筛选过滤以下,最后只留下一件最引人关注的具体事实写在导语里。如果所有新闻事实都不引人关注,那么就不要硬写这篇稿件。

“字数无度”型

这种类型的导语与“赘肉”型可以划归为一种,但因其突出的特点是字数过多,内容不分巨细,为了强调导语的简短凝练特将其单列为一种类型。

例l7:本报讯近几年来,济南山水集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把环境保护当成一项大产业营造,大力实施环保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使昔日的?污染大户?,变成泉城济南的一家山青水美的花园式企业,广受社会赞誉。仅今年上半年,山水集团就接待前去参观取经者5000余人。据资料显示,从l999年以来的3年中,山水集团销售收入年均增长l6.3l%,利税年均增长24.07%。而在环保方面,作为水泥厂关键指标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低于国家标准约60个百分点,企业多年被省、市评为环保先进单位,并通过了国家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一家日本商

业考察团在实地参观了企业后,称赞即使在日本发达国家,也难以找到环保搞得这么好的水泥企业。(载2002年7月l4日《工人日报》)

一个导语用了330个字,但新闻中最吸引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是什么?很明显,不分巨细的冗长文字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简短精练是优秀新闻导语的重要因素之一。简短精练,才能给人以鲜明而突出的印象,才能有效发挥导语对受众的引导作用。实践证明,读者对一条新闻的阅读兴趣,除了标题的作用,主要就靠导语的作用了。如果导语过于繁杂、冗长,使失去了“导”的功能。

例l8:《湖州——两个?土地爷?落网》全文600字,导语320字。(载2002年7月13日《工人日报》)

由于篇幅所限,这个导语就不全文抄录了。在工人日报上,象上述两例超过300字的导语只是少数,但150字以上的导语却比较普遍,这些长导语中几乎没有精彩之作。西方很多大报对导语的字数都有限定。美国大学的新闻课程教材《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提出:“为了保证导语的可读性和鲜明性,要尽可能把字数限制在30-35字以内”。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李希光教授提出,导语不得超过50个字。

一些新闻传播发达国家的新闻学教育,将新闻导语写作的学习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美国大学新闻学院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要花一年的时间学习新闻导语的写作。美国大学新闻学教授和传媒专家相信,新闻导语的写作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最最基本的基本功。李希光教授认为,新闻导语写作是新闻学教育的精华和核心。

我们期待着通讯员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消息,也期待着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1、一语破的法 新闻是“抢”出来的,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9年4月20日午夜时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渡江战斗。4月22日2时,新华社在播发如此重要的新闻时,导语仅用了一句话: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30万人渡过长江”,这就是当时人们最急于想要知道的新闻,其他的尽管按下后说。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更是干脆利落: 日本投降了! 5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篇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 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么?你就得往下读。 美联社1981年6月13日播了该社驻伦敦记者的一条电讯稿,它的导语给人的“悬念”更玄: 据警察和目击者说,今天正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数百万臣民观看下骑马巡行伦敦中部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失业青年突然跑上前去,朝着女王连打六响空炮弹。 失业青年向女王开枪,这“关子”卖得够大的,不由得你不弄个明白才罢休。 3、欲擒故纵法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为了方便初学者,我们大体上可以按照表现手法上的区别,把导语简单分为三大类型。 1.叙述型导语 与新闻报道要可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叙述叙述型导语。 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 (1)叙述型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例如——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军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又如—— 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但是要写好它,并不容易。这类导语弄不好,易陷于平淡,缺乏吸引力。要避免这个弊病,首先必须鉴别一下,你所要报道的内容中,哪一个新闻事实最有新闻价值,对读者最有吸引力,就在导语中突出这个新闻事实。一般而言,这样的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而且所涉及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著的特点。 (2)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这类导语通常适合那些内容较为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 例如,浙江省仙居县百货公司有一大批女带鞋积压在仓库里,曾经委托几个供销社“移动代销”,并削价出售,结果仍未销出去。 后来又两个商贩买去60双下乡摆地摊,仅20分钟就被争购一空,第二天又去带了900双,不到一个钟头全部卖光。《浙江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概括式导语: 本报讯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这条导语从纷繁的内容中,概括出积压商品与农民见面后成畅销货这个主要新闻事实,突然了全文精华,对读者有一定吸引力。 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概括时的抽象程度不能过高,以免给人空洞的感觉。如果抽象程度较高,那就应该补充一点实实在在的内容。例如,《羊城晚报》有这样一天消息的导语:

新闻稿写作格式

新闻稿写作格式 一条完整的新闻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线五部分。 一、标题: (一)、标题是新闻的眉目,是新闻内容的精粹所在。标题是新闻给读者的第一印象。 标题别致,IR闻也会增色;反之,新闻也无光彩。 (二)、新闻的标题有正题、引题和副题等形式。正题是标题的主体部分之一,一般概括标题的主旨,点明立意之所在。居上的称引题,其作用是介绍背景、烘托中 心等;居下的称副题,其作用是补充说明正题题的内容。(一般我们写活动的 新闻稿有正题就可以了,如果需要的话就再加一个副题。) (三)、写好新闻标题,需做到:1、准确符合新闻内容。 2、鲜明有鲜明的政策倾向和新闻价值。 3、生动新鲜活泼,具体形象,最好带点文采。 4、简炼,用较少的文字概括和包含较多的新闻内容。 二、导语 (一)、导语就是消息的开头,它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以便使读者了解主要内容,并引起读者 的阅读兴趣。导语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精华部分,具有统一全文的作用,因 此,有人称之为“消息中的消息”。 (二)、导语的写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直叙式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扼要叙写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给读者以开 门见山、直接了当、一目了然的印象。直叙式导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写法。 2、设问式以设问开始,把新闻消息里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介绍的经验更尖 锐、更突出地提到读者面前,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思。设问之后立即用 事实作出回答。 3、描写式文章一开始就针对消息内容中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某一侧面, 用简洁的笔调勾出它的形象,从而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4、评论式新闻的开头就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评论,以 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作用。 5、结论式它把新闻事实的结论或结果,一开始就写出来。

新闻稿撰写要点

新闻稿撰写要点 新闻稿培训 一、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新闻的要素: 五个w和一个h ①Who何人②What何事③When何时④Where何地⑤Why何因⑥How何果 三、新闻的特点: 特点一: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 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

内都准确无误。如果一条新闻失真或有差误,就会减低其新闻价值。 特点二:内容新鲜,有价值。 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新闻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 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 特点三: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迅速是新闻的价值,新闻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新闻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 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特点四: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简短是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 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

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四、新闻稿由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构成。 1、标题 新闻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 2、导语: 新闻的的导语,就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由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主要介绍时间、地点、到场领导和事件背景等。校园新闻稿导语常采用的写法: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例:3月27日晚,理学院首届“优秀推销员大比拼”模拟推销大赛决赛在***成功举办,理学院分团委书记王老师,***张老师以及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们都来到了比赛现场。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

校园新闻宣传—新闻稿写作要求 (1)

校园新闻稿写作 一:新闻稿的六要素和六部分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六部分:标题、消息头(本报讯)、导语(六要素)、主体、背景(可有可无)、结语 二:新闻稿特点 (1)内容真实、准确性 (2)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3)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三:新闻稿写法 1.标题:标题要求言简意明,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 2.导语: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话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 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 导语常采用的几种写法: (1)叙述式。例:4月19日下午,学校在图书馆一楼西侧会议室召开全校辅导员大会,副校长叶醒狮出席大会并讲话。(摘自校园网) (2)描写式。例:一盆盆翠绿欲滴的冬麦、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共同庆祝“三八妇女节”。 3. 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1)主干突出(2)内容充实(3)结构严谨一是按时间顺序,二是逻辑顺序,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 4.结语: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新闻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 四:新闻稿中的细节问题 1、时间:早上9时15分,至少要精确到时,不可描述成早上。 2、领导介绍:头衔+人名,若多人出席,要按职位高低来放置。例:院团委书记孔海棠, 辅导员衡连伟出席本次活动。 3、连接词:首先、其次、最后等等 4、不能出现错别字 五:如何写好新闻稿 第一:思想角度,如一个班级开展的团支部活动,但从范围上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学习的角度来说,却有一定的报道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院内举办的活动很多都大同小异,但要学会抓住活动中有特色的内容,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第三:读者角度,新闻是给读者看的,从读者想知道的入手,才能写出富有吸引力的新闻。写好新闻稿.。 六:几类常见新闻稿写作 A.会议类新闻稿。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 的主要内容;第三段,理清会议程序;第四段,介绍会议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B.活动类新闻稿。此类新闻稿是校园中最为常见的一类新闻稿。这类新闻稿通稿的结构一 般为:第一段写导语、主承办单位、参与人员;第二段主要写活动过程,活动现场以及现场观众的反应。第三段评论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

新闻导语的十六种写法

新闻导语的十六种写法.txt心若无尘,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我曾经喜欢过你,现在我依然爱你希望月亮照得到的地方都可以留下你的笑容那些飘满雪的冬天,那个不带伞的少年,那句被门挡住的誓言,那串被雪覆盖的再见新闻导语的十六种写法 中国新记者网2006-10-22 16:25:02 这是以前从站内摘录了,作者本人已经记不得了,今天放上来供大家共同学习。对原作者表示谢意。 由16种常见导语探讨新闻稿件的写法 一个有头脑,会思考的记者,写文章的手法必定多种多样,不会以一种模式、一种文章结构去套所有的稿件。而文章的写法有千万种,任何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只能管中窥豹,以见一斑。本文更不例外,仅以导语的几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方式,探讨中国大陆新闻报纸文本(区别于美国新闻文本、香港新闻文本、台湾新闻文本与其他华语传媒新闻文本)模式的写法。以期抛砖引玉,向各界新闻前辈学习。 有一说一式 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例:“三次,好!成交!”拍卖师一声锤响,慕绥新的防弹奔驰被以160万元的价格拍卖。 又:“‘社区让我们低保户‘自愿’捐款,可谁敢不捐呢?’一位残疾人无奈地对记者说。” 又:“女儿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母亲却用一条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又:“古人有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历史上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人,活着时默默无闻,死后一鸣惊人。” 文章写作要点:切忌用得过多过滥。 直击日期式 以日期为第一陈述对象,后带主语、谓语,直接叙述。对事件本身不做丝毫重构和渲染。 用途:多用于国内政治大事件的描写及评述。 例:“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文章写作要点:政治性文章属于“雷区”,只宜照引新华社的陈述原文,不宜评论。至多加一个“有媒体形容”或“观察家认为”、“异史氏曰”;(《南风窗》在这方面可算敢为天下先,但它也似乎有些滥用之嫌。) 在引用中,要注意尽量不使其语言风格全盘操控自己。更要提防此类党报语言贯穿其他稿件。 变形煽情式 乍一看是直击日期式导语,但外包了文学手法,变成一种半实半虚的叙述加煽情。 用途:全民面子工程类文章,如奥运,姚明,刘翔,中国人质事件。 例:“2004年6月,来自雅典的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于奥运火一般的热情。” 又:“2004年10月9日,两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被绑架。在接下来的6天里,他们的生死安危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 文章写作要点:这种文章需要写得毫不脸红。可以使用排比句式,可以让那些热血沸腾,文风酸软,癖好煽情的人来操刀。但一定要用于没有丝毫争议的单纯话题。如“希望工程”就不可。

16种常见导语-诠释新闻稿的写法

16种常见导语-诠释新闻稿的写法 有一说一式 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例:“哎呦,集团公司出新报纸了,还不孬唻!我得好好看看。”这是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职工在拿到《济宁能源发展报》创刊号的第一反应。 又:“三次,好!成交!”拍卖师一声锤响,慕绥新的防弹奔驰被以160万元的价格拍卖。 又:“女儿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母亲却用一条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又:“古人有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历史上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人,活着时默默无闻,死后一鸣惊人。” 新闻写作要点:切忌用得过多过滥 直击日期式 以日期为第一陈述对象,后带主语、谓语,直接叙述。对事件本身不做丝毫重构和渲染。 用途:多用于国内政治大事件的描写及评述。 例:“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新闻写作要点:政治性文章属于“雷区”,只宜照引新华社的陈述原文,不宜评论。至多加一个“有媒体形容”或“观察家认为”、“异史氏曰”;(《南风窗》在这方面可算敢为天下先,但它也似乎有些滥用之嫌。) 在引用中,要注意尽量不使其语言风格全盘操控自己。更要提防此类党报语言贯穿其他稿件。 变形煽情式 乍一看是直击日期式导语,但外包了文学手法,变成一种半实半虚的叙述加煽情。 用途:全民面子工程类文章,如奥运,姚明,刘翔,中国人质事件。 例:“2004年6月,来自雅典的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于奥运火一般的热情。” 又:“2004年10月9日,两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被绑架。在接下来的6天里,他们的生死安危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 新闻写作要点:这种文章需要写得毫不脸红。可以使用排比句式,可以让那些热血沸腾,文风酸软,癖好煽情的人来操刀。但一定要用于没有丝毫争议的单纯话题。如“希望工程”就不可。

如何写好新闻导语

如何写好新闻导语 人们看戏,剧情的结局怎样,往往出现在高潮,正所谓“好戏还在后头”;阅读小说也是这样,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要到后面才把底细告诉读者。但是,新闻写作就不同,读者、听众要求在读或听之后,就知道怎么回事。因此,在新闻的导语中,作者要用简洁的文字介绍最主要的内容,以引导读者、听众进一步阅读全篇。 新闻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或听众阅读和倾听全文开头部分。一般来说,以凝炼的文句提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就是导语。 美国新闻学者海敦说过,导语是能否吸引人往下看下去的关键。国内新闻学者陈礼章说,导语就是新闻的中心内容或者说是新闻的核心点。还有的专家学者把导语比作消息的“开路先锋”,是消息的眼睛,是新闻的灵魂。不论是西方的新闻学还是中国的新闻学,都认为新闻导语是全篇消息最重要的部分。它的实质,就是把一篇稿子的中心内容放在开头说出,达到既表述出最精华的事实,又能吸引读者、听众看、听下去的目的。 在社会转型、信息爆炸的今天,工作和生活节凑的加快,信息传播量的增加,人们很难一篇篇看完所有新闻,往往是集中精力浏览新闻中的导语。新闻界不少人认为,写好导语,是写好新闻的一半。 常用的导语有四种: (1)叙述式用叙述的方法,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的事实作导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写法。 (2)提问式先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再写出主要事实。多用于抓问题、谈经验的新闻。 (3)描述式对新闻事实所处的特征的空间、时间以及某个细节加以简要描述,形成一个“活镜头”,再引出主要事实。多用于特写式新闻。 (4)引语式引用文件、报告或人物谈话的部分内容,把最重要的意思加以突出。多用于谈话报道或某些公报式新闻。 在四种写法中,叙述式较易掌握,因此,用得最多。广播用得最多的是描述式和提问式,这两种导语形象行动、引人警觉,听后印象深刻。

新闻导语的写法

新闻导语的写法 新闻导语:以凝练的文句揭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阅读全文的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就是导语。导语是吸引和指导读阅读消息的媒介,有“导读之语”的意义。 1、导语的历史演变 .第一代导语“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记者用电报拍发战争消息,为了不因中断而耽误消息传递,电讯社要求记者尽可能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次要的部分放在最后再论。这种方法使新闻写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直延续下来。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发了一条5W俱全的导语,被美联社视为导语榜样。总编辑梅尔维尔.E斯通要求:新闻必须有导语,导语要5W俱全。这就是第一代导语,又称5W俱全导语。此法一直延续了七八十年。 .第二代导语:广播、电视新闻的冲击,新闻写作寻求新的表现方式。第一代导语逐渐演变为第二代导语,强调开门见山,强调吸引力,反对将5W一次交代完毕,争取最少的5W,报告最新消息,又称“微型导语”。 .第三代导语:随着以倒金字塔结构导语的“定法”的被突破和对导语写作研究的深入,产生了许多新型的导语,使导语更为多姿多彩,研究在于人为,这是第三代导语,趋向自由式,散文式,灵活多变,出现了间接导语。 .“立片言的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斌》)一直我国固有的写作传统,为我国消息写作中导语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近代报纸诞生后,中国式导语逐渐完善起来,1951年中央正式发文强调导语的重要性,并要求将它移植到公文写作中去。“凡较文件,均应有导语,”每一个自然段,均应将该段主旨,重要观点放在最前面。改革开放以来,导语意识逐渐深入到每个记者心头,导语写作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2、导语的作用 .告诉读者在这条消息的内容是什么 “导语——能否吸引人往下看的关键”——杰克海顿 .必要时制造气氛或悲痛、或欢快,或庄重或幽暗,在导语中定调。 3、导语的类型 导语有许多写法,总的趋势是争奇斗艳,百花齐放,不断创新,但基本的还是那几种。 .当代导语常见类型 直接叙述事实的大概、关键、精华、结果、主旨。重点突出,主旨明确,最普通,难度也大。如:中国总理今天建议把部和其他中央机构的数目裁减几乎一半,工作人员裁减三分之一。(1982年,法新社) 绘声绘色的传神描写,通过现场感,生动感,情趣感吸引

新闻稿的写作方法

新闻稿的写作方法 一、校园新闻的分类 (一)会议类新闻稿写作 会议类新闻通稿在高校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这一类新闻稿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理清会议的程序;第三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校园内的会议很多,类型也很繁杂。参与对象很不固定,有的会议纯粹是几名学生的会议,有的是学生干部的座谈会,还有的是党政机关的会议,比较少见的是党代会、团代会、教代会之类的牵涉面比较广泛的会议。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而且领导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新闻稿中对出席的领导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领导的排序不仅要按照级别,也要考虑到领导的资历问题。 4、领导讲话内容的提炼 在会议类新闻稿中,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要提高理论的高度。 5、介绍会议的程序要有主次 领导讲话结束后,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讨论环节、收看重要的视频资料、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发、收取材料等环节则可略去。 6、描绘会场气氛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奠定会议的基调,是宣传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 7、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 新闻通讯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简短评论会议的意义,意义同样要注意层次感。一般分成三个部分来写会议的意义,首先是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意义,其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则是对学校整体建设的意义。 (二)活动类的新闻稿写作 活动类的新闻稿在校园中是最常见的一类新闻稿。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来体现的。 这一类新闻通稿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导语、主承办单位、参与人员;第二段主要写活动的过程,活动现场以及现场观众、青年学生的反应。第三段则评论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

新闻导语常见缺陷简析

新闻导语常见缺陷简析 范瑞先 近些年,一些报纸、包括主流报纸似乎忽略了对新闻导语写作的起码要求,使粗制滥造的新闻导语充斥着版面。这种现象引起了一些新闻理论专家学者的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李希光教授对中国主流媒体“无新闻导语”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和批评。他认为,无新闻导语的盛行给中国主流新闻传播造成的伤害是令人担忧的,无新闻导语埋葬的不仅仅是新闻事实,它埋葬的是读者对阅读中国主流报纸的阅读兴趣。其后果,无新闻导语最终埋葬的是中国的主流声音。 本报通讯员近几年发表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消息作品,但优秀的新闻导语很少,多数是一般化的、甚至是粗糙的。笔者以本报记者和通讯员的一些见报稿件以及未见报稿件为例,对新闻导语存在的一些主要缺陷进行简要分析,供通讯员们在写作消息时参考。 “缺失新闻”型 这种类型的导语也被称为“无新闻导语”,没有将最重要的新闻写进导语。 例1:本报大连5月8日电今天l6时,国务院?5.7?空难处理小组在大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杨元元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闪淳昌表示,当前最要紧的工作是遇难者尸体和飞机残骸的打捞和搜寻。(载2002年5月9日《工人日报》) 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官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等,都没有涉及到真正的新闻。读完整篇消息,在第三段发现了新闻——“当日16时,技救船只已陆续打捞出66具尸体和部分飞机残骸”。这个新闻毫无疑问应当写进导语,而将“新闻发布会”只作为新闻由头或背景。 这种将新闻后置的例子在报纸上可以常常看到。 例2:本报6月4日深圳|电 2002年世界环境日国际纪念大会今天在深圳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致电祝贺。(载2002年6月5日《工人日报》) 类似这样的国际会议很多。记者最关注的不应是会议召开本身和官员致电祝贺等常规情况,而应是着力从会议中寻找新闻。实际上,这条消息倒数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是新闻:“今年,荣获‘全球500佳’的个人和机构有8个,其中我国深圳市和内蒙古敖汉旗获此殊荣。” 例3:本报讯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紧紧围绕扭亏为盈这个中心,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求,从严治党,整顿作风,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纯洁了党员干部员工队伍,树立了企业形象,建立了良好的生产秩序,有力地促进公司扭亏为盈工作的顺利开展。(2003年1月27日通讯员来稿) 消息文中有“建立干部任前公示、试用期制”、“清理整顿公司内部‘小法人’”、“出台《物资采购廉洁白律十不准》”等新闻内容,选择其中一个内容报道就有可能成功。主题鲜明了,再把主要新闻具体地写进导语,肯定比笼统空泛的文字吸引人。 “臃肿累赘”型 这种类型的导语文字罗嗦,无价值信息较多,新闻的表述不顺畅简洁。 例4:本报讯日前,北京市交通局新闻发言人向新闻界宣布:北京市的出租汽车行业整顿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己初见成效,出租汽车企业数量由l008家减少至340家,不仅数量大大减少,结束了春秋诸侯纷争的局面,而且质量、规模大幅度提高,企业由外延扩张步入了内涵发展的良性循环。(载2002年6月4日《工人日报》) 导语里最重要的新闻就是“出租汽车企业数量由1008家减少至340家”,但过多的“交代”和“分析”将新闻淹没了。如果只突出“北京市668家出租汽车公司被兼并"的新闻,

办公室编辑部新闻稿的一般写法

校园新闻稿的一般写法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那么校园新闻也就是学校里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它具有一般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新闻稿件有好几种格式,每种格式应用场合不同。在这里简要说一下常用的格式。即标题——导语(可省略)——正文——结尾。首先要确定一个主标题能突出你要采写新闻的主旨,然后就是导语部分,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概要、人物等,再下就是正文了,主要写一些经过(这些经过非常宝贵,比如某个演讲的新闻稿,可以描写演讲过程中现场的同学们积极的表现以及活跃的氛围,甚至可以写“来自我院软件工程专业101班的同学XXX在听完讲座后说”之类的描写,当然这些描写不能凭空想象,这就需要你在拍照时用心做必要的记录。再比如领导来访的新闻稿,可以写出某个具体领导说的具体的话,可稍加修改,只要不偏离大意即可),但要简洁明了,突出主要内容。最后就是结尾,一般都是写一些该是带来的影响、意义等。 标题是新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人们看新闻一般都是先看标题的,好的标题最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标题一般要起概括全文的作用,下面所写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标题展开的。通常我们写标题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即采用活动的标题(一般活动都会用横幅写明活动内容的)来做新闻稿的标题。或者在活动标题的基础上适当修改一下就成了新闻标题。在Word排版中,一般标题直接用3号字体,加粗、居中显示即可。 导语(可省略)是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是引出新闻的一个铺垫,导语可有可无,一般我们写网站的稿件时可以不写,可以不写引文,但写了会更好。以简要说一下。如要写一个关于学校召开运动会的,就可以先写强学生身健体的重要,从而引出运动会。 正文是新闻的中心部分,一定要写,而且尽量要写得生动一些。结构一般呈“倒金字塔型”,即先陈述事件结果,点明重点,后逐渐展开陈述。陈述的内容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里活动的主要目的要详细说明,最好放在正文开头或者结尾。比如写一个开学典礼,可以这样写:某年某月,在何地、举行了开学典礼,参加的主要人物是哪些,此次开学典礼的主要目的等。正文长度一般控制在全篇新闻字数的2/3,整篇新闻稿长度一般在300-500字。特殊情况(如非常重要的新闻)可适当详细、加长。 结尾主要是写新闻事件的意义。应当做到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告下阶段活动。比如写召开运动会,结尾可以简要说明一下召开运动会的意义所在。开学典礼,参加的主要人物是哪些,此次开学典礼的主要目的等。一般的结尾意义可以为:环境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文化的和谐、同学们积极热情的XX态度等等。

新闻稿常见导语的写法

新闻稿16种常见导语的写法 一个有头脑,会思考的记者,写文章的手法必定多种多样,不会以一种模式、一种文章结构去套所有的稿件。而文章的写法有千万种,任何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只能管仲窥豹,以见一斑。本文更不例外,仅以导语的几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方式,探讨中国大陆新闻报纸文本(区别于美国新闻文本、香港新闻文本、台湾新闻文本与其他华语传媒新闻文本)模式的写法。 有一说一式 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例:“哎呦,集团公司出新报纸了,还不孬唻!我得好好看看。”这是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职工在拿到《济宁能源发展报》创刊号的第一反应。 又:“三次,好!成交!”拍卖师一声锤响,慕绥新的防弹奔驰被以160万元的价格拍卖。 又:“女儿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母亲却用一条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又:“古人有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历史上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人,活着时默默无闻,死后一鸣惊人。” 新闻写作要点:切忌用得过多过滥 直击日期式 以日期为第一陈述对象,后带主语、谓语,直接叙述。对事件本身不做丝毫重构和渲染。 用途:多用于国内政治大事件的描写及评述。 例:“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新闻写作要点:政治性文章属于“雷区”,只宜照引新华社的陈述原文,不宜评论。至多加一个“有媒体形容”或“观察家认为”、“异史氏曰”;(《南风窗》在这方面可算敢为天下先,但它也似乎有些滥用之嫌。) 在引用中,要注意尽量不使其语言风格全盘操控自己。更要提防此类党报语言贯穿其他稿件。 变形煽情式 乍一看是直击日期式导语,但外包了文学手法,变成一种半实半虚的叙述加煽情。 用途:全民面子工程类文章,如奥运,姚明,刘翔,中国人质事件。 例:“2004年6月,来自雅典的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于奥运火一般的热情。”

新闻稿的写法及范文

1、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 2、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3、题:简要、突出、吸引人。 4、文:导语100至200字:开宗明义,人事时地物。 5、主体300至500字:深入浅出,阐扬主旨。 6、结语100字: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告下阶段活动。 7、图: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图片。 8、表: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表格。 9、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此外,篇幅也不宜长篇大论,一般以1至2页为原则,必要时可以加入图表,增加文稿的专业性,切忌内容空洞、语意不清、夸大不实。倒金字塔结构是绝大多数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被广泛运用到严肃刊物的写作中,同时也是最为常见和最为短小的新闻写作叙事结构。内容上表现在在一篇新闻中,先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导语中又往往是将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端;而在新闻主体部分,各段内容也是依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犹如倒置的金字塔,上面大而重,下面小而轻。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在新闻的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于媒体编辑下标题,亦有助于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写下去。正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

新闻稿的写法及要点

新闻稿的写法 第一:何谓新闻 假设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话,若咬到你、我、张三、李四或某个政要首长呢,哪个才是新闻,写新闻如同写作一样,该事件确能反映现代生活型态,对大众具有感动话题或启示,警觉的影响力就可成为新闻。 第二:如何写新闻稿 (一)先拟定大纲:写短稿可以仅凭腹稿,但写长稿时,若无大纲或准备小抄,往往很难写得好。 (二)开头与结尾:写导言时,最好已规划如何结尾,才不致於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三)举例与说明:写人物时,穿插一些小故事最传神。切记要适可而止,最多两个例子。 (四)迅速与简洁:记者写稿要求迅速,整篇写再做修改。众人皆知的事不写,不用废字,力求扼要。 (五)主题应熟悉:主题设定后一次完成,避免中断思路。遇严肃主题时,用字也应严肃表达。 (六)可峰回路转:笔法模式试图改变,运用情节隐喻或拐弯方式,争取注 意。 (七)能力与论述:除具备收集资料,应多方查证,抓住重点,论述正确,言之有物,客观事实,不穿插个人意见。 三:新闻稿段落分布 (一)新闻稿撰写与作家写作方法,作文相互一致,段落分配也是启、承、

转、合。 (二)第一段之导言是全文的精神,最好在60字以内,重点约略提出,提纲挈领。 注意事项(一) 新闻写作应多使用短句,尽量符合150字以内适当阅读量。 导言不宜直接用引语,避免无谓困扰。 每段开头不宜用同样的语句,尤其是相接的两段。如连续几段的开头都用「他说:」,「他表示:」,会让人生厌,也会使人以为作者文思不足。 连接词(由于,但是)尽量不要用,先拿掉后再看看是否影响句子叙述的完整性,否则将可省略。落笔前先应审慎确认事件之可信度。 注意事项(二) 使用日常,简单易懂的字:如类似歌迷,影迷,避免改用Fans:「粉丝」。 写短句子,写简单的句子:简短有力的句子,使读者欣赏起来轻松自然,感受深刻。 尽量少用专门术语:新闻与写作是要给大家看的,应以贴近生活习惯,浅出的语言。 尽量少用最,甚,极为或唯一,避免与事实不符,会造成读者抗议。 不要用避讳引语:某人说就用钱XX说,不使用钱氏说。 尽量少夹用外文:除非有必要,但不要乱翻译,造成误解。 注意事项(三) 删去不必要的字:虽简而不漏,意思不变。 如:1.作为期五天的访问-访问五天。 2.今天起办理报名手续-今天起报名。

新闻导语的类型

新闻导语的类型 1.叙述型导语 直述式: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概括式:“综合性导语”,对整篇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 适合于内容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注意不能过于抽象,以免空洞。 对比式:把现在和过去相比较,或把此时从地地情景与另一处地情景比较,使之相映成趣。 它着眼于当前,利用过去衬托现在,使消息中地新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2.描写式导语:以展示事物地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 见闻式:用于记叙、描绘比较大的场面,以叙事为主,穿插形象的描写。 特写式:抓住人物的表情或一些事物的局部描绘,给人留下特写镜头般的印象,使人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描写型导语的注意事项:明确描写的目的,不是为描写而描写。描写要简洁而传神,避免陈词滥调和过分矫饰。 3.议论型导语 引语式: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给人以强烈印象。 所引用的话,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报道的主题;必须生动、精彩、富有新意;必须忠于原意;引语不要太长,“警句式”;一般把最精彩的引语放在导语的开头部分,然后再交待说此话的人物身份。 设问式:故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某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 设问时,要注意抓读者共同兴趣的问题;要有疑问性,针对性;设问后要立即用事实作出回答;不要连续设问。 评论式导语:在叙述的同时,对此事作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蕴含的因果关系。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导语可以有多种写法。 1、从导语中所含消息要素的多少来可分为:六要素导语和部分要素导语。 2、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讲,导语又有叙述式导语、描写式导语、评论 式导语、对比式导语、引语式导语、提问式导语等。 3、从时间的远近点可分为:直接性导语和延缓性导语。 本报讯今天,7名外来务工人员在大陈镇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选举中当选。 ——直接叙述式 本报讯昨天,在长春市***中学,由民盟长春教育学院支部组织的讲座,竟引来五六百听课的农民,由于听讲的人多,不得不把课堂临时改在了操场上。 ——设置悬念式 本报讯(记者孙凯)35岁的回族中医马牧西现在在兰州可算是一个新闻人物。有人说他胆大胡整,给病人所下的药量之大像是治牲口,可是更多病人又是那么信服他——整夜整夜排队挂他的号。 ——对比式

新闻写作之——呈现16种常见导语诠释新闻稿的写法

新闻写作之——呈现16种常见导语诠释新闻稿的写法 一个有头脑,会思考的记者,写文章的手法必定多种多样,不会以一种模式、一种文章结构去套所有的稿件。而文章的写法有千万种,任何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只能管仲窥豹,以见一斑。本文更不例外,仅以导语的几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方式,探讨中国大陆新闻报纸文本(区别于美国新闻文本、香港新闻文本、台湾新闻文本与其他华语传媒新闻文本)模式的写法。 有一说一式 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例:“哎呦,集团公司出新报纸了,还不孬唻!我得好好看看。”这是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职工在拿到《济宁能源发展报》创刊号的第一反应。 又:“三次,好!成交!”拍卖师一声锤响,慕绥新的防弹奔驰被以160万元的价格拍卖。 又:“女儿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母亲却用一条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又:“古人有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历史上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人,活着时默默无闻,死后一鸣惊人。” 新闻写作要点:切忌用得过多过滥 直击日期式 以日期为第一陈述对象,后带主语、谓语,直接叙述。对事件本身不做丝毫重构和渲染。 用途:多用于国内政治大事件的描写及评述。 例:“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新闻写作要点:政治性文章属于“雷区”,只宜照引新华社的陈述原文,不宜评论。至多加一个“有媒体形容”或“观察家认为”、“异史氏曰”;(《南风窗》在这方面可算敢为天下先,但它也似乎有些滥用之嫌。) 在引用中,要注意尽量不使其语言风格全盘操控自己。更要提防此类党报语言贯穿其他稿件。 变形煽情式

新闻导语的种类

新闻导语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导语作不同的分类。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以下两种分类的方法: 一、根据时间的远近点,将导语分为直接导语和延缓导语 1.直接导语 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时间差:报道最快的,可能是当即、当天;报道慢的,可能是数日、数周。为了加强新闻报道的时间性,遇到最近发生的事实,就把时间要素突出地写进导语。遇到时隔多日的事实,它仍具有报道的价值,就在导语中回避时间要素,以其他形式开头,因而就有了直接导语和延缓导语的区别。 一般来说,直接导语表达明确,叙述直接,语言简练,它常用来处理时效性比较强的新闻。大量的新闻,特别是日报、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的新闻,多采用这种导语,因而它被人称为新闻写作的“载重马车”。如: 昨日凌晨,普通高校第二批本科录取工作全面结束,230所高校共录取26 692名考生,其中文科5 478人,理科21 214人。至此,我省共录取新生71 342人。 译文:昨天34国领导人致力于全美洲自由贸易圈的各项谈判之时,警察却穷于应付越来越多的示威者。街道由于之前的冲突而一片狼藉。 2.延缓导语 延缓导语的风格与直接导语不同,它或强调事件结果,或是用一段情节开头,或是引用报道对象的讲话以造成一种气氛。它的主要事实不是一开始就报道出来,往往放在导语的后半部分。这种写法迂回、生动、有创见,给人以轻松、舒展之感。它能寻找一个比较新颖的叙述点,使几天、几周前发生的新闻事实仍具有新鲜感。同时,也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因此,有些记者对那些可以采用直接导语的新闻,也运用延缓导语开头。 在实际写作中,晚报常常需要采用延缓导语。这是因为许多重大新闻,日报、晨报已作了迅速的报道。晚报一般是中午截稿。在仅有的几个小时内,晚报记者很难挖掘出晨报没有报道的新材料。但又不能不对重大新闻作出反应。因而,晚报记者就采用延缓导语,以便同日报有所区别。另外,新闻杂志,新闻周报以及各类专业报纸,往往也采用延缓导语写作。因为,它们很难报道当天的新闻,但又不能因为报纸、电台对许多重大新闻已作过报道而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怎么办?出路只有寻找新的报道角度,以崭新的文字形式把已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他们往往采用延缓导语报道重大新闻,把报道的重点放在解释新闻事件、阐述事件意义、提供背景材料上,而不去强调已经发生而妇孺皆知的事件。如: 一枚小小的遥控器竟能让3台加油机的电子屏像想显示多少公升就显示多少公升!近日,张家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查一个加油站时,查处这样一种行骗新花样。 译文:Rudolph Almaraz 的病人来自肯塔基、康涅狄格、南卡罗来纳以及全国其他许多州。她们患有致命的乳腺癌,希望得到可能的最好治疗。如今,每天有许多他曾治疗过的病人致电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希望知道这位曾给她们施行手术的大夫是否将艾滋病传染给了她们。

新闻稿怎么写

新闻稿怎么写 新闻宣传稿是组织公关部门(人员)撰写的以目标公众为宣传对象的文字作品,包括提供给媒介的消息、通讯、专访稿等。 新闻亦称消息,是报纸上最常见到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它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迅速及时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一篇新闻稿通常包含6个基本要素,也称6个W,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何果)。 (一)、新闻的结构 新闻(消息)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组成。新闻中时常也要穿插一些背景材料,但由于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组成部分,无固定地位可言,因而不能看做是新闻结构的一个独立的层次。新闻结构组成部分中有时还有个结尾,但对多数新闻来说,结尾不是非有不可的。 1.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一般来说,它是提炼新闻精髓并揭示主题、以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有时,导语也可"有两个以上的段落,这在西方的新闻中较为常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导语是以凝练的形式、简洁的文字表述新闻中心内容的开头的一个单元或部分。 导语的关键是个“导”字,它应当起到引导、诱导、前导的作用。也就是说,它应当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最主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导语写作要求开门见山、中心突出、简明扼要、生动有趣。

2.主体。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或主干部分,也是新闻的展开部分。 好的导语对下文的展开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仅有一个出色地揭示了新闻主题的导语,而没有在主体部分用新鲜生动的材料来阐明和表现主题,这条新闻仍然不能算是一条好新闻。因此,在写好导语的同时,还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对采集到的事实材料进行筛选,把那些有助于表现、解释、阐述主题的材料合理地组织起来,运用到主体中。 一般来说,新闻主体应当具备这样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导语提出的主要事实、问题或观点进行具体的阐述或回答,使导语部分的内容借助于一连串丰富的材料而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使新闻诸要素更为明确和详尽;二是用附加的次要材料来补充导语中没有涉及的新闻内容,提供新闻背景,说明事件的来龙去脉,使新闻内容充实饱满,主题更加突出。 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两种: (1)以事件的重要程度为序组织材料。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倒金字塔结构。它是一种常见的新闻写作方法,多用于动态新闻。 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就是大头在上面,小头在下面。具体来说,一篇新闻,先是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导语中,主体部分的内容则依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较重要的材料往前放,较次要的往后放,最次要的放在最后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