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8.基于空间句法的洛阳老城空间形态研究

078.基于空间句法的洛阳老城空间形态研究

078.基于空间句法的洛阳老城空间形态研究
078.基于空间句法的洛阳老城空间形态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洛阳老城空间形态研究

——以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万雍曼,沈宇飞

摘要:历经八百年沧桑风雨的洛阳老城至今还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空间格局,但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仍然无法摆脱整体活力衰退、局部形态瓦解的命运。本文引入空间句法,探讨老城的空间形态演变、街巷组织特征、节点视线效果,并将空间形态与社会功能、人流分布和历史文化要素进行关联性解读,以此揭示老城空间形态深层的、内在的发展规律和组织模式,同时发现老城存在城市地位下降、空间可识别性较低、公共空间偏少等问题。最终从空间功能、空间潜力、空间可视性等不同的空间层面和角度,提出定位街巷功能、塑造特色组团、建立开放院落等保护老城整体空间形态和激发发展活力的措施,致力于探索以空间句法模拟空间形态分析活化历史街区的技术路径。

关键词:洛阳老城,空间句法,空间形态,保护措施

引言

阮仪三先生曾说“什么东西能反映城市的特色风貌,那只能是名城内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记录着城市的演进历程,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辉煌。然而从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三十年来看,保护原则往往败给了眼前经济效益,传统格局也轻易地被现代建筑所取代,许多历史城区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无法摆脱活力衰退、形态瓦解的命运。

以“金元古城”闻名的洛阳老城始建于金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名为“金昌府”,历经了元、明、清及民国至今(见图1)。至1948年洛阳解放前,老城的城区基本保留了“金昌府”时的空间格局。得益于避开老城另建新城的“洛阳模式”,多年来老城东西南隅未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空间格局保存较为完好。但是2013年由于开发公司的介入,对老城东南隅局部地块采取“整体拆迁”的激进措施,导致该区域原有街巷结构基本消失,老城传统格局的整体性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实质原因在于忽视了历史城市空间的组织模式和发展规律,在保护发展的“动”与“不动”之间失去了平衡。因此,本文引入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致力于结合老城整体性空间形态保护的视角,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从建城至今的整个发展历程中,洛阳老城延续怎样的空间形态特点?

(2)随着发展规模和城市地位的不断变迁,洛阳老城的空间格局与社会功能、历史文化要素和各类人流分布呈现怎样的相关性?

(3)面临活力衰退的现状,老城如何冲破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如何延续传统格局,如何定位自身功能,重新焕发往昔活力?

图1 洛阳老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来源:作者自绘)

1理论基础和范围界定

1.1空间句法理论

空间句法(Space Syntax)理论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由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提出,段进在其著作中这样解释:“从空间形态入手,以城市空间形态元素之间的整体关联为出发点,从城市构形的层面分析空间不同组合之后的整体联系与空间使用的对应关系,来考察城市发展的本质规律。”

本文中对空间形态的句法分析主要基于UCL Depthmap 软件平台,运用轴线分析法(Axial Analysis)和视区分析法(Visibility Graph Analysis)。采用空间句法的纵向研究思路:对一个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归纳空间演化规律,探寻空间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优化方式。

1.2研究范围界定

洛阳老城位于洛河以北、邙山以南,用地均处于隋唐洛阳城遗址范围内,东、西、北分别与瀍河回族区、西工区、孟津县相邻,南与洛龙区隔洛河相望。老城是洛阳最早的建成区,也是洛阳迄今尚存的唯一一座古代城池,然而老城北部经历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后,已无历史风貌的街巷。

本次研究范围集中在老城东西南隅,以东西大街、南大街和兴华大街组成的十字街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北至中州东路,西至金业路,东至新街路,南以城河为界,总面积约为99.4公顷。同时为了克服句法模型的边缘效应,将模型构建扩展到洛阳老城研究范围以外2km 的

范围。

图2 洛阳老城空间格局分析图图3 洛阳老城句法研究范围

(来源:作者自绘)1.3技术路径

通过构建洛阳老城的空间句法模型,基于整合度、平均深度、可视化集聚系数等句法变量,分析老城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街巷的组织特征和节点空间的视线效果,并与社会功能、出行分布和历史文化要素进行关联性分析,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角度进行多维度分析,进而揭示洛阳老城的发展规律和组织模式,提出老城空间形态的现状问题和保护措施,以求实现老城传统空间形态的整体性保护。

图4 研究技术路径(来源:作者自绘)

2 空间格局的句法解读

2.1空间演变分析:结构稳定、地位下降

2.1.1空间演变阶段特征

在时间范围上,由于古代洛阳老城资料并没有达到量化研究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了近代1943年到2015年期间代表街区形态生长明显特征的三个阶段,分别是1943年、1966年和2015年:

表1:洛阳老城空间形态演变阶段特征(来源:作者整理)

图5 2011年和2017年老城东西南隅卫星图对比(图片来源:谷歌地图)

2.2.2整合度分析:外部地位下降,内部结构稳定

用Depthmap软件进行轴线分析得到三个阶段老城格局演变的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其中全局整合度表示单元空间所处位置的便捷程度,考察单元与全局的联系程度;局部整合度衡量单元空间到其附近其他单元空间7的“局部空间距离”,是单元与局部系统的联系程度。图中色调越暖代表整合度越高,色度越冷则越低。

具体地,从全局整合度的研究范围可以看到,1943年到1966年间,由于城市的扩张和老城基础设施的落后,北部的中州东路逐渐形成一条现代商业街,并很快具有了比较高的全局整合度。可以说,虽然老城的十字街仍然在区域内部具有最高的全局整合度,但其整合度的核心地位已经开始受到挑战。而从1966年到2015年的全局整合度比较来看,中州东路进一步与周围街巷融合,与南大街平行的新街路共同形成了另一个十字结构,从而形成洛阳老城“双十字”的整合度结构。这也意味着,“双十字”围合起来的矩形空间(即东西大街与中州东路之间)成为洛阳老城整合度最高的地区。事实上,经过近几十年的城市规模拓展,老城的传统步行街道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商业的发展,中州东路取代了十字街在区域内的商业中心地位。这也是全局整合度开始北移的具体体现。

图6 1943年老城空间全局整合度分析图7 1943年老城空间局部整合度分析

图8 1966年老城空间全局整合度分析图9 1966年老城空间局部整合度分析

图10 2015年老城空间全局整合度分析图11 2015年老城空间局部整合度分析

(来源: Depthmap软件生成)而局部整合度重点关注东西南大街所覆盖的矩形区域。与全局整合度呼应,中州东路的局部整合度在1943-1966期间也渐渐强势起来。可以注意到,次干道和支路也在“十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加丰富起来。在1966-2015期间,这些道路的局部整合度有所下降,这意味着这些街道的通达性的降低和私密性的升高。即便如此,东西南大街的“十字结构”没有受到严重影响,仍然保持着这片区域的整合度核心地位。

总体来说,老城在演变历程中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内部空间结构,但是在现代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十字街的区域商业中心地位转移至中州东路,老城已经不再是城市的中心区。因此在保护老城整体形态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与中州东路联动发展。

2.2街巷组织特征分析

2.2.1街巷特征

老城道路纵横交错,素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随着老城的开发建设,和几次大规模拆迁改造,局部老街巷已消失。结合调研可知老城内保留街道的宽度以东西大街、南大街和兴华大街最宽,为8-12米;巷道宽度为4-8米;入户胡同的宽度为2-4米。从宽

度可知,与现代街道相比,老城街道沿用传统尺度,规模较小。以2015年地形图为底绘制街区所有街道,用句法模型诠释传统的小尺度街区组织属性。

图12 洛阳老城街巷现状图(来源:作者自绘)

表2 中山路街区部分街道空间参数表(来源:作者整理)

街巷名称长度

(m)路幅宽度

(m)

全局整合度

Rn

局部整合度

R3

连接度

Connectivity

平均深度

Mean Depth

东大街784 7.8-12.4 1.86087 3.80242 22 2.20455

2.2.2连接度和平均深度分析:双重街巷结构

连接度(connectivity),在这里是指每一条街道的与之相接的其他街道个数,多应用在局部层次。连接度越高,即颜色越偏暖,表明该街道空间的渗透性越好。渗透性(permeability),指城市道路网络能够使行人或车辆深入的程度。老城连接度(图12)最好的街道是东西大街,其次是南大街和兴华大街。这不仅是由于这些大街的地理位置优越,还在于大街的长度优势(见表2)——长度可以保证更多的路口接入。而内街的渗透性较差,说明老城内除主要的十字线性商业空间之外,多形成次级或三级道路网络引出的内向性的空间单元。

图13 2015年老城空间连接度分析图14 2015年老城空间平均深度分析

(来源: Depthmap软件生成)类似地,平均深度指某条街道到其他所有街道最短路程的平均值,也表达某一街道的可达性。十字街组合的区域为最冷色(图14),说明此区域平均深度较低,交通便捷。相反,句法理论中称平均深度较高的区域为“离散区”,老城中的离散区多为居住区,分布在城区的东南部、西南部,不难想象是一片细密且私密的环境。这种特点与东西南大街等主要街道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丰满了主次分明的空间结构。

因此,经过以上分析,老城在历史上逐步呈现出一套结构分明的街巷组织体系,并由连接度和平均深度的句法模型共同反映了这种双重特征:开放的十字道路骨架和私密的复杂内街巷结构。

2.2.3智能度分析:整体可识别性较低

空间的可识别性从空间体验者的走动视角来表现对空间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折射全局街巷组织空间的参见程度,由可理解度(全局整合度值与连接值的关联关系)和协同度(全局

整合度与局部整合度的关联关系)表达,二者皆为某两项算法结果的关联趋势线的回归系数结果R2。当可理解度R2超过 0.5时说明该空间系统使人具有较好的方位感和对空间的理解较充分;当协同度R2超过0.5时意味着局部空间和整体的融合得较好。

表3 智能度分布表(来源:根据Depthmap 软件整理)

由洛阳老城的可理解度 R2=0.49(见表3),可知行人对老城空间组织的理解程度并不十分理想,不容易通过老城街巷的局部空间特征来感知整个街巷空间特征。从散点的分布趋势来看,人们对于老城空间组织的总体把握较好,主要街道易结合街道空间关系建立适宜发展的功能类型;而街巷内部相对来说难以被理解,因此在老城的节点空间开发时要适当提高区域街巷的可识别度。

至于协同度,洛阳老城的协同度 R2= 0.94,表明老城的空间组织系统是具有单一核心的轴线结构,利于汇集总体人流与局部抵达人流。在这个组织系统中,十字街是整个老城街巷的控制点,其空间具有高效的组织行人流线的功能。但是较高的协同度也表明空间很有可能出现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员之间的分界面,两种人群将缺少交流,内部居住区域具有明显的领域感。

综上所述,虽然协同度很高,但是这只能突出一个“十字结构”,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在城市之间实在是再普遍不过了,况且智能值只是中等偏下,街道结构仍然不易为人理解。因此,洛阳老城地区的整体可识别性还是偏低,在现代社会有必要进行加强。

2.3空间节点视线分析

2.3.1节点空间类型

在对老城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老城主要节点空间有街巷线性空间和历史遗留的公共空间,很少有现代建设下的广场空间。总的来说,老城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街巷交汇性聚集空间、历史文化性活动空间和局部扩展性绿化空间。

表4:老城节点空间分类(来源:根据调研结果整理)

2.3.2视域整合度和可视化分析:整体可视化较低,公共空间偏少

上两节中主要提供线性分析,这里引入可见图解分析方法,能清晰地表达空间中每一个视点的能见度,从而得到整个空间系统的视觉信息。模型中较“冷”的空间代表该区域与大部分位置“不能见”,“暖”的空间代表该区域与其他位置相互可视。

图15 空间视域整合度分析图图16 空间可视化集聚系数分析图

(来源: Depthmap 软件生成)从老城的视域整合度(图15)中可以看出整合度值整体较低,只在外围道路和十字街显示出较高的数值,说明老城空间系统整体可视性较低。可视性较高的空间多为公共空间,反之则为私密空间。可见老城公共空间偏少,影响公共活动的开展。对可视化集聚系数(图16)的观察也可以发现,只有核心街道上的交汇处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而内街部分可视化系数整体偏低,并且数值没有在道路交叉口或是道路中段发生突变,可见内部街道缺乏节点空间。

总的来说,可视化分析也进一步印证了除十字街外,老城内部空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性开敞空间节点。这样的空间形态不利于居民日常生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运营,从而影响到老城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3空间形态的关联性分析

3.1空间形态与社会功能的关联性分析

老城在建城初期就在特定的空间形态里形成了特功能。十字街在隋唐东城主街的基础上形成,道路较宽且公共性强,作为交通要道吸引着商业功能;政治功能集中在城区的北部,虽然属于次级道路,但形态较规整也利于通行;南部为隋唐里坊区,受到步行交通和传统居住建筑尺度的影响,在规划时即形成了密集的格网状街巷,以利于布置居住及其配套功能。

空间功能在历史演变中反作用于空间形态的更新与发展。将老城的句法整合度和用地功能布局进行叠加分析,可以发现商业功能围合了可达性最高的街道,使十字街的轴线特征更加明显。部分服务功能向四周发散,受到影响的街道或节点因此扩宽空间规模而提高服务的

可达性。另外由于中州东路的商业吸引力,东西大街北部街道的整合度明显大于南部。相比之下,建筑数最多的住宅基本隐藏在可达性较低的街巷内部,居住人口的增加导致内街划分得更加细密且私密。这样的结果显示老城的空间功能在不断的演化和聚集中,更强化了初期形成的空间形态特点。

在历史发展和市场规律共同推动的结果下,老城在特定的区位和尺度上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功能构成:服务功能占据空间骨架街道,而住宅成为空间网络的背景。

图17 老城整合度和功能布局关联分析图图18 老城整合度和出现分布关联分析图

(来源:作者自绘)3.2空间形态与出行分布的关联性分析

空间句法认为,空间形态与空间中的活动有明显对应的关系,空间形态决定运动密度的不同分布。老城作为展现洛阳文化重要的旅游区,内部存在游客和居民两种不同类型的流量,研究出行流量在老城的分布,总结吸引人流多的空间的特点,从而得到老城的活力场所。

基于东西南隅最新一轮交通规划的研究数据,绘制老城整合度和出行分布的关联图。可以看到,游客出行大多聚集在高可达性街道两侧的地块,但不完全受到可达性的影响,例如文庙所在地块周边道路并不是最高可达性,但拥有最高的人流吸引力。而居民的出行呈现松散分布的状态,多位于老城的内街,与可达性没有太大相关性。

由以上分析可知,居民和游客各自使用老城的部分,高可达性对人流吸引力较强,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可达性较低的区域成为人流吸引点,可以说这些区域具有较高的空间发展潜力,在后期的规划中可以考虑整合潜力地区的街巷、打造特色空间。

3.3空间形态与历史文化的关联性分析

研究老城的空间形态不能忽视城区中历史文化要素的分布,将老城的视域整合度与现存历史空间和老建筑分布分别叠加,以求找到历史文化空间的分布特点和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图19 视域整合度和历史空间关联分析图图20 视域整合度和老建筑分布关联分析图

(来源:作者自绘)从老城现存历史文化资源分布来看,大多数历史空间呈团状散布在可达性和可视性均较差的街巷内部。分析其原因,这样的空间形态使嵌入现代功能和大型建筑的难度和成本过高,因此散落的历史空间才得以保留。结合历史建筑分布和调研可知,十字街两侧保留的历史建筑作为小型传统商业功能被持续使用,而大多数的传统建筑难以满足核心街道逐渐扩大的商业流量而被拆除。同历史空间一样,内街中的历史建筑保存较为完好。

综合来看,十字街两侧的历史要素基本都已得到开发使用,而低可达性和低可视性的内街隐藏并保护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现阶段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才能保证这些历史资源的可持续。

4启示

4.1 根据空间形态定位主要功能

从历史经验来看,被使用的空间才能被保留下来。根据街巷的现状形态和句法分析,定位各街巷的主要功能,建立交通性街道、商业性街道、文化性街道和生活性街道相互交织的空间网络。目前老城延续了“十字形骨架+棋盘式网状”的传统空间形态,要在保持原有街巷格局不变的情况置入新功能。

延续老城传统街市功能,东西大街建议以经营老城特色产品为主来体现老城的传统文化空间氛围,同时将东西大街和中州东路联动发展为”古街+现代街“的模式,为老城的发展注入活力。由仙果市街、道尊街及其连接的横向街巷组成传统文化循环游览线路,沿线包含了文庙、鼓楼、察院等重要的历史文化空间。密集的内街作为生活性街巷,延续棋盘式格局,疏通局部断头路,确保老城居住空间的稳定和便捷。

图21 东西南隅空间结构规划图图22 东西南隅用地功能规划图

(来源:作者自绘)4.2挖掘空间潜力塑造特色组团

保护老城的传统形态是为了将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延续下去,塑造特色空间唤起人们保护老城的意识,从而实现从城市空间到城市精神的整体性延续。通过叠加可识别性较高的空间、吸引力强的空间、传统要素空间等,多层次的挖掘潜力空间,促进形成一系列主题明确的热点组团,使历史、文化、功能等因素在不同尺度的团状空间之中流通。

府文庙一带具有较高的人流吸引力,考虑以文庙为中心,连接鼓楼、妥灵宫、四眼井形成特色文化组团,并围绕组团形成书院、影视基地等文创产业区。高整合度的西大街一带分布较多老建筑,考虑形成传统小吃街特色组团,以传统饮食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散落在高深度值内街的历史大院保留较为完整的格局,尤其是营林街一带,采用陈列展览、文化服务等手法向公众展示,形成独具洛阳民居特色的大院文化组团。

图23 东西南隅特色组团规划图图24 东西南隅总平面规划图

(来源:作者自绘)4.3 打通空间视线建立开放院落

空间重构通过影响人流密度从而催生各种功能,创造空间的经济效益。在不改变街巷格局肌理和整体风貌的基础上,活化历史院落空间组构,从而打通内部空间视线、增加街巷运动密度,产生各种“价值空间”,促进老城有序、有效、有益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参考历史地图重组现有院落,打通院落之间的通道,将“被遗忘”的历史大院由私密住区转化为文化展示馆、旅馆和商店等公共用途,局部较为破败的建筑可以只保留框架从而形

成视线通廊。利用城内空地营造公共空间来增加交往和停留场所,改善原居民生活环境、提升街巷活力。

图25 老城院落组团规划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段进. 空间研究(14空间句法在中国)[M]. 江苏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2] 刘鹏,董卫. 洛阳老城的功能空间演化及其启示[J]. 现代城市研究,2012(7):1009-6000

[3] 周慧.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历史街区的功能优化—以哈尔滨市道外传统商市风貌保护区为例[A]. 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C]. 海南海口,2014.

[4] 袁盈.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D]. 福建:华侨大学,2013.

[5] 李帅. 城市历史街区交通问题研究——以洛阳老城为例[D]. 云南:昆明理工大学,2011.

[6] 高珊娜. 新密老城传统空间形态保护研究[D]. 河南:郑州大学,2011.

[7] 栗艳芳.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洛阳城市形态研究[D]. 河南:河南农业大学,2013.

[8] 王浩锋,饶小军,封晨. 空间隔离与社会异化——丽江古城变迁的深层结构研究[J]. 城市规划,2014(10):1002-1329

[9] 叶如博. 洛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D]. 江苏:东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

万雍曼,硕士研究生,东南大学;

沈宇飞,硕士研究生,英国卡迪夫大学。

新型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规划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图3组成模块分析Fig.3Moduleanalysis图4空间分析 Fig.4Spatialanalysis (5)学生生活区.一条大学城的主干道使生活区与教学区脱离,学生生活区可以面对社会开放.单独管理,形成社会化的产业。学生生活区的公共设施在大学城内可以集约共享,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学校资源利用与运作的效率。生活区的空间规划与教学区形成强烈的对比.内部形式细腻,丰富.变化多。 4.2.2校园外部空间形态的规划 通过大学城环形路的组织,整个校园外部空间形态被分为内外两层.首先,教学区.对外交流与运动区按照构成形态的逻辑关系组成了第一层次空间.学院组团按照组团形态的逻辑关系组成了第二层次空间。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轴线空间将校园中心区划分成尺寸不同的地块。建筑布置于各个地块中,学院组团形成一个教学中心区,同时又充分尊重了各个单元的自主性,让它们自发而整体地应对校园空间的动态变化。 (1)开放型线型空间模式——以有机连接.有机形态的开敞空间为主体。在方案中,以有机形态的开敞流线空间为主体,作为校园空间的主轴线,同时两条不同主题的流线空间与主轴线垂直相交,形成开放型线型空间模式.开放空间构架将校园内的主要地标串联在一起,形成校园强烈的可识别性以及景观特征(图4)。 (2)多元化的网络模式——网络化的交往空间。本设计方案运用不同尺度的廊作为建筑群体平面构图的基本要素,将各个学院当作由。门”。堂”“廊”组成的庭院,根据不同的要求和条件具体处理成闭合或开放.不同层次的庭院空间,是正格与变格并存的设计理念的产物。这些大小 凰5空间网络分析 Fig.5Spatialnetworkanalysis 不等的庭院空间按一定轴线排列所形成的线型空 间,是对天津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里”空间的 模拟和诠释。方案中形成的一系列层次的公共的 开放空间和半私密的开放空间与交通空间和功能 模糊的廊空间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空间网络 模式(图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金广君.美国城市设计导则介述【J】.国外城市 规划,2001.(2). 5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 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04. 4【El】芦原叉信.外部空间设计【M】.伊培桐,译.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5汤纪敏.美国校园一瞥[J】.世界建筑,1980, (2). 6周远清.高等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与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01,(1). 7吕斌.大学校园空间持续成长的原理及规划方 法【J】.城市规划,2002,(5). 8高箕生.高校校园建设跨世纪的思考【J】.建筑 学报,2000,(6). 65 孽l岽 瞳l替 汁I)I;} 小 岈I辫 薰I 斟l 海l 造l 盏l 万方数据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演变 10级建筑学3班 程轶 学号 100202031118

一:空间形态演变历程 1.点状积聚期(从南诏至清末民初) 昆明城始建于唐广德二年,其“城际滇池,三面皆水”,形成了昆明的雏型。元中庆城在拓东城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形成一座南北长、东西窄的土城。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城为云南府,城池北移,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直到清末民初,昆明城基本保持这一空间特征。 2.块状发展期(民国初年至1937 年) 1905 年昆明自辟商埠对外开放,在“明城”外围东南部形成近2km2 的商埠,1910 年滇越铁路全线开通,打通了昆明东南方向对外联系的通道,1922年在昆明东南部建立了当时中国第二个飞机场— 巫家坝机场。借助对外交通条件改善、对外经济兴起等外力作用,城市空间由“点”扩展到“面”,具有沿主要外向经济流和交通流方向的外溢趋势,表现为紧凑的块状积聚形态。 3. 组团跳跃发展期(1937 年~1978 年) 1937 年~1949 年抗战时期,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昆明城市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城市迅速扩张,成为昆明近代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城市空间的拓展形成两种趋势:城市内部在“明城”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具有明显的向心集中趋势;城市外部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中心区,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郊区或周围城镇。这种布局形式既保护了昆明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又在远离城市中心区北、西、西南三个方向上形成独立的工业组团,城市空间表现出组团跳跃式发展的趋势。 4.放射组团式发展期(1978 年~1990 年)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昆明城市基本形成了“二环九出口”的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加强了昆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为昆明城市20 世纪90 年代的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城市内部空间以旧城改造和填空补缺为主,呈现同心圆的扩张趋势;城市近郊八个工业区沿放射路向心拓展,大多数工业区逐步与中心区连在一起,20 世纪80年代末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一主八片”放射组团状的星形结构。 5. 同心圆圈层拓展期(1990 年至今)1990 年以后,昆明城市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期,三个国家级开发区、99 昆明世博会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促进了中心区空间与规模的跳跃发展,导致单一中心蔓延外溢式扩张,中心区与市郊工业区连片发展,原有的“放射组团”格局被打破,昆明城市形态呈现出“以中心区为核心,东西两翼面状延展,南北沿交通线轴向发展”的蔓延扩张之势。组团之间的空地逐渐填满,城市形态趋向紧密的团块状。昆明城区范围已经从20 世纪80 年代的32km2,发展到目前的250km2,面积扩大了近8 倍,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形态愈发明显(图1)。

洛阳民间风俗介绍

洛阳尔雅风俗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从夏朝开始共有13个王朝在洛阳定都。它是河洛文化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千余年的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中国重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在洛阳已经成为闻名中外的休闲城市。 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 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 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 洛阳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号称国色天香的古都;洛阳,出河图洛书育三皇五帝,“天下之中”的地位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华夏先民对祖地心理上的认同;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和华夏文化从萌芽、成长走向繁荣、壮大的中心和象征。洛阳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那么,他的民俗风情正如苏东坡所说:“洛阳古多土,风俗犹尔雅 一、民间语言——洛阳方言 进到洛阳城内,不看其人,先闻其声。降声调的发音,似曾相识的词语,都让会让你耳目一新。 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方言也被称为“雅言”。南宋陆游说:“中原惟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大。”现今,洛阳市区内老城区、洛龙区主要以洛阳方言为主。其中,老城区作为老洛阳的象征和标志,洛阳方言更是地道。试想一下,漫步在老城区的东西大街,感受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体悟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的同时,听着地道的古城方言,就好像穿越世纪,回到历史。洛阳方言有着“洛阳味”。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洛阳方言中的土话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但它确在洛阳风俗习惯中留下浓重的一笔,是对洛阳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乐一乐: 嚷ver=最近丝跟着=几个人一起古壮---蹲下 qin qiao--辣椒 qin qiao--辣椒居球:足球 虽然洛阳方言正在被逐渐同化,但来到洛阳城,与街边的老人聊聊天,与没有店牌的古老商铺老板对上几句话,你马上就能听出洛阳方言的意趣,很快就能从洛阳方言中体会到洛阳人积极、乐观却又淳朴安适的生活哲理。 二、饮食传统——汤食和洛阳水席 听着地道的洛阳方言,走在古朴的城区街道上,很多游人都希望寻求到属于洛阳的最真实的味道。那么我们就从舌尖上的味道说起。了解洛阳,各种汤食则是在最佳选择。 洛阳人美好的一天,是从早晨的一碗酸辣爽口的“不翻汤”开始的;而洛阳人舒适的一天的结束,也是以鲜美的汤食画上句号。可汤食都包括哪些呢?“说起洛阳的汤呀,洛阳本地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牛肉汤、驴肉汤、羊肉汤、鸡肉汤、丸子汤、豆腐汤、不翻汤、臭杂干汤……呵呵呵呵,这么多汤呀?可不是嘛。”你随便拉个洛阳的本土人一问,十个有九个一定是这样回答的。洛阳汤食店有正宗的,也有不正宗的。正宗的已有百年历史,不正宗的更是比比皆是。洛阳大约有千家汤店,有马、高、李、任等各种正宗或不正宗的牛肉汤、羊肉汤、不翻汤、丸子汤、豆腐汤店每天在洛阳城内张罗着。想要区分正宗与否,只有现在的老洛阳人才能辨别,一口一个味,一句便道出地道否。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一份七

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 室内设计的一些相关材料和形态设计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 得室内空间形态设计面临着新的形势。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对室内风格形成有着直 接影响。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 更高要求,对室内空间形态设计越来越重视,室内空间形态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运用室内空间形态元素,进行合理设计值得研究。 关键词:室内设计;室内空间;形态;材料;研究 1前言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物质、精神的高度文明,人们对于生活空间的 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设计师是为人们勾勒美好生活品质的缔造者,人们越 发重视个人的生活起居环境,就越发信任和依赖于设计师的创造,因此,这个行 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则代表了整个社会群体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审美 价值观的变化。当然现阶段,设计师也并不能完全主宰设计,就当前商业社会的 大环境而言,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许多优秀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表达与 实现。在对一个设计方案竞标的过程中,甲方往往看重竞标公司的背景实力,诸 如是否海外公司或是否国外设计师设计主案;或依据公司背后主导者权利的大小 以及社会关系的轻重来评定中标的一方,可能过于注重设计师本身的明星效应反 而忽略了脱下商业光环的设计师所具有的创造力,以及无法避开世俗的衡量标准 而注重设计作品自身所带来的生命力。 2关于室内空间形态的几个基本概念 2.1形态 “形”通常指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态”是指蕴涵在物体内 的“状态”、“情态”和“意志”,是由“形”向人传递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感受。“形态”在《辞海》中的解释就是“形状与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在 艺术设计领域中,“形态可以理解为由物体的形状、大小、空间结构、色彩、肌理和相互间的组配关系等要素,所产生的给人的一种有关物体的心理印象和精神反映。形态不仅仅有物质层面的所指,而且还包括精神、文化层面的意义。 2.2形式语言: 形式语言或设计语言是设计师或造型艺术家经常使用的词汇,其含义都是指 作者通过使用某种式样交流思想、传达意念。“形式”一词原本是亚里士多德和西 方中世纪哲学家使用过的一个哲学概念,专门用来指事物的内在结构规律。培根 后来沿用它并赋予它新的生命,他认为形式是物质性质的内在基础和根据,是事 物内部所固有的活生生的力量。就普遍意义而言,形式与内容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形式是传达内容的媒介,是内容的外在显现。形式也是一种美学概念,专门从艺 术本体上研究作品的意义及表现力。形式在造型艺术中常常表现为一定的结构秩序,这种秩序是艺术家对自然和生活的提炼与抽象,是对其内在规律性的把握, 它在形式要素的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平衡、以及主与次、虚与实、 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美的意韵。事实上,任何一种造型艺术活动,都 是作者通过使用形式语言元素和历史上、现实中存在的视觉资源,不断创造出新 形象、新感觉的活动。 2.3视觉与形态: 视觉艺术是一种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

大学校园空间形态研究

建筑学专业学年论文 (2012级) 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研究 学生姓名:童尚政 学生学号: 12142113 指导教师:陈峰 完成日期:2016年1月5日

建筑学专业学年论文评价表 学生姓名童尚政学号12142113 班级建筑121 学年论文题目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研究 [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城市规划与设计 论文所属方向 [ ]建筑技术科学 [ ]其他 一、自我总结及论文评价 本论文在陈峰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构思和内容,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近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签名2016年月日 二、指导老师评语及论文评价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签名2016年月日 三、答辩记录及论文评价 记录人签名: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 [ ]不及格组长签名2016年月日 三、学年论文成绩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 [ ]不及格

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研究 童尚政※ 摘要:为了改变大学校园庭院空间设计中存在的功能混乱、忽略使用者心理情感的现状,从庭院空间的概念特征出发,探讨庭院空间在大学校园内应该具有的功能与空间形态。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来将庭院分为教学区等四种庭院类型,分析其人流情况、空间布置手法与特点、尺度问题等,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此重视师生群体的心理,促进交流与沟通,加强和完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并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空间塑造 Research on the space form of campus courtyard Tong Shangzheng Abstract:In order to change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ourtyard space design in the presence of chaos, ignore the status of psychology of users, from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tyard space of of courtyard space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 should have the function and space form.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results to the courtyard divides the teaching area and so on four courtyard types, analysis the stream of people, space layout techniques and characteristics, scale issues, that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this atten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mote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landscape, and achieve the education aim. Key words:University campus, Courtyard, Spatial form, Space creating 1 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与教育受到重视的环境下,大学校园改扩建十分火热。但由于市场需求量过大却不成熟,校园建设没能考虑人的需求等原因,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而庭院作为校园内亲近自然,促进交往的重要空间也没能例外。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人的需求视角出发,深入分析校园庭院空间形态,提升空间品质,加强和完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 本文是对于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的研究,运用了查找文献、实地调研、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从大学校园庭院的概念特征开始,到分类汇总一些经过实地考察的大学校园庭院,总结他们的空间 ※童尚政,男,1994-02,建筑121,491061642@https://www.doczj.com/doc/7d2881897.html,. 指导老师:陈峰,176619711@https://www.doczj.com/doc/7d2881897.html,.

[昂老城充满历史气息的旅游景点详情介绍]洛阳老城旅游景点

[昂老城充满历史气息的旅游景点详情介绍]洛阳老城旅游景点 里昂老城主要位于索恩河与罗讷河所交汇的狭长型半岛上,里昂老城于199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结合的作品,保存着许多15到17世纪的古色苍然旧宅居,橙红色调鲜艳醒目。沿着狭窄的街巷信步走去,许多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及古典式的房屋彼此相连,几百年前的建筑物和一带凝重的空气混合起来,令人感受到浓厚的古老气氛,仿佛置身于中世纪。 1、里昂歌剧院 里昂国家歌剧院位于市政厅东侧,它的玻璃弧形拱顶很有特色。它是一个六层的、由玻璃和钢铁构成的半圆柱形建筑,与以大理石为饰的古老歌剧院和谐地成为一个整体,它如同一个极其现代化的庞大背景,将剧院上方的雕塑衬得愈加醒目。夜晚,这座新建筑点燃一片红灯,被里昂人亲切地称为“面包烤炉”,这六层建筑的完成使歌剧院的面积增长了三倍,是用来供彩排和演艺人员日常排练的场所。同时,建筑师还在歌剧院的底层挖掘和建筑另外五处为主建筑服务的场地。 2、沃土广场 沃土广场位于里昂半岛的中心偏北,被称为里昂的心脏。广场中央是一座建于19世纪的艺术喷泉,描绘了4匹身拉战车的骏马,它们象征着河流一路奔腾入海,作者是巴托尔迪(自由女神像的作者)。 3、里昂美术馆 里昂美术馆是法国与欧洲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沃土广场南侧,建于17世纪,博物馆占有一万五千平方米的面积,共有六千三百多项藏品。馆中收藏了欧洲各地在各个时代的优秀雕塑和绘画作品。这个博物馆的清理、修复用了大量资金和八年的漫长时间。1998年4月,装饰一新的里昂美术馆重新开门迎客,重新开馆后,博物馆新添了四十幅印象派画家和现代派画家的作品,其中有莫奈的《阿尔坚泰雪景》、雷诺阿的《年青女子肖像》等,也有毕加索、德加和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而馆内数量众多的艺术藏品使它一跃成为全法国仅次于巴黎罗浮宫的重要博物馆。 4、圣让首席大教堂 圣让首席大教堂位于富维耶山山脚下,索恩河西岸。它建于11世纪末至16世纪初,其正面采用了华丽的哥特式风格,入口处装饰着280块14世纪早期的四方形的石刻图案浮雕。教堂内有个巨大的自鸣钟,每天正午,下午两点,四点,六点报时。这座教堂并不算特别宏伟,但却以资格老、地位高著称。而这里曾目睹过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加冕的典礼,也曾欢庆过法王亨利四世与王后玛丽·德·美第奇的盛大婚典。 5、丝绸和装饰艺术博物馆 里昂的丝绸纺织业在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中占有过十分重要的地位。1536年,里昂设置了第一个丝绸纺织作坊,17世纪里昂是全欧洲最重要的丝绸产地,这里出产的产品不仅是上等的衣料,而且也成了珍贵的室内装潢用料,许多城堡和宫殿的豪华大厅内的帏幔、窗帘、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价值标准理论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价值标准理论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价值标准理论 摘要:书中从价值观的角度研究并提出评价城市空间形态的价值标准理论,本文系统的理解该理论,基于城市的动态化、多元化特性,在价值观的意义及来源、城市形态理论的实践和价值标准理论的应用方法三个方面受以启示。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价值观、标准理论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空间形态多种多样,大到整个城市,如格网城市、星形城市等,小到单一的功能区,如社区商业中心、CBD、城市商业中心等,然而即使是同一种功能的城市空间也会呈现出不同形态,在诸如繁星般的城市空间形态中,到底是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确无一定论和统一的评价标准。 林奇的《城市形态》(Good City Form)是研究城市空间形态与价值标准之间的关联的著作。书中对评价城市空间形态的价值标准理论提出五项基础指标,分别是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和管理和两项辅助指标,为效率与公平。 活力:即是生命力价值。指城市空间形态在人类、自然等生命、种族的延续的过程中所起的支持作用,而其最重要的是符合什么样标准的城市空间形态的这种支持作用是最为显著的。活力性能标准所以应包含延续性、安全、和谐等子项,考虑生存条件、物质的供应与弃置、居住密度与资源的相对比例、聚居位置、建筑布局、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维持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 感受:每个居民对于所生活的城市的最为直接的认识,被问及时都针对自己或熟悉或模糊的城市空间好与坏,方便与不方便等。好的城市空间形态不仅仅是在空间能被感觉,在时间上也能被感觉,并且应该是易辨识的、心理感觉与实际功能是一致的,能够通过感觉认知该地方的某种或某些特色。

基于空间句法的网络城市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网络城市评价体系研究 李云飞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的网络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网络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网络”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从空间句法的视角来研究“城市中的网络”。不同于传统定性分析方法,空间句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性的、可量化的对城市网络的空间表示与分析方法。本文通过选取空间句法理论中跟城市形态相关度比较高的四个参数——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可理解度、空间智能度,来构建网络城市结构的评价体系。并以长沙为实例,通过对长沙市三个不同时期的现状和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特点的研究,分析城市内部的发展潜力以及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发展趋势,为实现长沙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2009年长沙城市空间现状网络的空间智能度印证了长沙市芙蓉CBD选址的合理性;2009年长沙市现状网络的全局整合度与长沙市高层建筑布局规划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反证了长沙市高层建筑布局规划研究结论的合理性。 【关键词】:网络城市空间句法城市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U984.113 【DOI】:CNKI:CDMD:2.2009.240867 【目录】: ?摘要3-4 ?ABSTRACT4-8 ?第一章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11 ? 1.1.1 研究背景8-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11 ? 1.2.1 基本思路11 ? 1.2.2 研究内容11 ? 1.3 本文框架11-12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7 ? 1.4.1 国外相关研究13-14 ? 1.4.2 国内相关研究14-17 ?第二章空间句法概述17-39 ? 2.1 空间句法的产生和发展17-18 ? 2.2 组构18-19 ? 2.3 网络19

再论“空间句法”(图文整理详细版)

再论“空间句法”(图文整理详细版) 作者:张愚王建国 国内建筑界对空间句法的了解,多数仅限于由赵冰翻译的《空间句法——城市新见》一文[1]。发表于1985年第一期《新建筑》上的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早期的空间句法方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面的应用,但未全面介绍其方法背景、原理和其他应用,因此,至今很多人仍颇有不解或“持保留态度”[2]。多年来,空间句法在各方面已有长足发展,国内杂志却鲜有论及。本文试图比较清晰地介绍和评析空间句法的理论、方法、实践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简单地说,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Bafna, 2003)。它是由伦敦大学巴利特学院的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朱利安妮•汉森(Julienne Hanson)等人发明的。早在1974年,希列尔就用“句法”一词来代指某种法则,以解释基本的但又是根本不同的空间安排如何产生[3]。到1977 年,空间句法研究则略具雏形。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空间句法理论已经深入到对建筑和城市的空间本质与功能的细致研究之中,并得到不断完善;由此开发出的一整套计算机软件,可用于建成环境各个尺度的空间分析;而且在建筑和城市设计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如今,空间句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 1997年,首届世界性的空间句法研讨会在伦敦举行;其后于1999年和2001年又在巴西利亚和亚特兰大举行了第二和第三届。2003年6月,在伦敦刚刚举行的第四届研讨会上,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82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对空间句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另外,日趋成熟的空间句法分析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商业咨询。理查德•罗杰斯、诺曼•福斯特、泰瑞•法雷尔等知名事务所,在众多建筑和城市设计项目中雇请空间句法咨询公司进行空间分析,为其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以解释构形概念为主线,重点从空间知觉的角度简析空间句法的方法原理,使读者能真正理解并实际运用它;而对于空间句法的理论概念和具体应用成果仅作扼要介绍。 1. 构形与建筑学 1.1 构形的含义 构形(configuration),从字面上看,是指“轮廓由其各部分或元素配置决定的外形”(据美国传统辞典)。希列尔将构形定义为“一组相互独立的关

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07T16:07:47.6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作者:吕文毅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经济不断进步,社会生活使得设计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小到一个茶杯,大到一个城市,无不需要设计。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52840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经济不断进步,社会生活使得设计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小到一个茶杯,大到一个城市,无不需要设计。设计师所有的构思都来源于具体的形态,所以,形态是设计者设计思想的彰显,也是设计作品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的具体体现。由于现在很多年轻的室内设计者对形式法则了解甚少,许多人一味强调凭感觉来处理设计中的形式问题,这是非理性的指导。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把各种形态要素运用形式法则的原理积极的构建起来。随着历史进入后工业信息时代,形态设计已从最初的满足使用功能发展成为一种装饰手段,与之相适应的,室内空间形态设计也日渐趋于个性化,再也不能把它容纳到传统简单而统一的空间形态之中,设计者在室内空间中进行形态设计,应致力于达到美的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形式的统一。室内设计在生活、工作活动空间的创造方面与当代技术进步紧密相连。随着现代新材料的日新月异,不同的材料与形态设计之间互动构成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何种形态能够发挥材料的最优性能或是可能暴露其缺点,都需要精确的把握处理。无论如何,历史景仰创造者,只有新颖的设计才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对于室内设计来说,设计者要能预见公众审美观念和审美爱好的发展方向,重视独创性、前瞻性。 关键词:室内设计;形态美感;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现代建筑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在加上建筑材料的不断变化、设计风格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这都使得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理念产生了变化。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变化发展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的形势,这样才能使得建筑能够很好的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当前的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必须要有足够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观念。 1、当前室内形态设计的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空间的审美要求也在提高。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和人们的起居环境息息相关,只有做好其相关工作,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相关需求。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审美价值观的变化。然而目前,能够对室内空间形态设计造成影响的也不完全由设计师来掌握,有很多的相关因素对室内空间形态设计造成了影响。比如,公司的一些竞标实力都会对室内空间形态设计造成一定的影响。设计师对于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当前形势下,创造力对于室内空间形态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设计时,只有不断的创新发展,才能使得室内空间形态设计不断的进步发展。 2、室内空间形态的意义 形态对于室内空间设计是极其重要的。设计需要把各种形态要素运用形式法则的原理积极的组合起来,应致力于达到丰富的内容和接近完美的形式的统一。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布鲁诺 ? 塞维曾说过:“ 尽管有其他艺术为建筑增色,但只有内部空间,这个围绕和包含我们的空间才是评价建筑的基础;是它决定了建筑物审美价值的肯定和否定。所有其他因素是重要的,或者我们只能说可能是重要的,但对空间概念来说,它们总是处于从属地位。” 所以说,室内空间是建筑物真正主角,对它的研究是建筑最基础、最根本的研究,而其对人类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3、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基本理念 视觉与形态视觉艺术是一种通过人的视觉感受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一些美学研究者认为,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艺术离不开创造者和欣赏者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是通过一定的感官和所创造的形态物质媒介,前者创造出审美对象形态,后者达到审美愉悦。空间指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物体存在的广延性。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性,同时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可以说,空间是万物存在的基本形态,是各种事物活动的环境,是物质存在的并序性,空间和时间与物质分不开。 4、形态美的塑造 室内空间的设计应该满足其功能需求与其精神需求,如果需要用一个方法来表达其意义我认为是形态美感的塑造。如果说艺术的表现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一定有高低之分,也就是说在设计涉及到结构布局、软装饰、形态塑造时一定是有高低评判标准。如果说要举个现实的案例来说明我这个理论,那么这就好比我给AA方设计了一个案子,审美的水平可以满足给AA方,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AA方审美水平的提高,我设计作品观念在AA方的观念里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设计师就应反省,到底形态美的塑造是迎合当时的审美趣味需求还是应该追求其艺术品质的追求与塑造让自己的设计变得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更倾向于后者。 4.1形态的色彩语言 如果说色彩有各自的语意的话,那么色彩在形态的塑造上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那么色彩的搭配一定是空间的艺术。在设计不同空间时,设计师必须考虑其形态之中的色彩语言,这就好比设计一所富丽堂皇的酒店设计师大部分会用到黄色,不管材料是否是木材还是石材。这就好比中国古代天子才能使用黄色,平民百姓却并不行,用了便会致其重罪,在人们潜移默化之中,认定黄色便是富贵的象征,其形态表现上的语意便是富贵。其实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关于人们对色彩的认知与理解也一定是会变化,这关乎到时间,地域,文化,甚至是气候。在此我想表达的便是色彩的表达一定得是对于设计师自身设计的一个表达,色彩的形态语言一定是对设计师理念的阐述而不是为了表达做出一些迎合的行为。我认为,设计师在设计整个空间时就跟谱曲或者绘画一样,色彩关系是有其韵律之美与节奏之美的。 4.2点、线、面、体 点、线、面、体是构成形态美的四个基本要素,所有形态美都是由这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这四个基本要素的关系是相互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首先,点是视觉艺术中最简单的形态,给人一种灵活感和弱小感。点具有向心性,这样就使得点可以成为空间造型的中心或者重心。比如,人民大会堂顶端的设计就是由一颗五角星向外散发出无数小点,这样将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很好的进行了展现;线在艺术设计中具有细长锐利的表现性,设计师用不同的线条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线条类型也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冲击,设计师在进行利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利用;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感,这使得面在形态美中更具有感情韵味,不同规则的面也会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景观特色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景观特色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与本节课的设计是围绕构建生活化的知识结构为主。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发展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以活动探究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情景化设计为主,给学生带来感官刺激,同时通过较好的情景从内心深处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 【教材分析】: 本课选取内容为湘教版选修Ⅳ第二章第二节《城市空间形态和分布特征》中的第一课时。 教材首先介绍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这个概念是在必修Ⅱ中城市空间结构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教材内容的递进关系。在介绍完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之后,指出城市空间形态主要有平面形态(包括集中形态与分散形态)和立体形态两类,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对平面形态进行主要介绍。先是集中形态,以图2-16为主,帮助学生形成这种布局的感性认识。通过图2-17、2-18在对简单集中与复杂集中进行直观的展示,以便学生能对两种布局进行对比分析。第二部分,教材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介绍城市分散形态的概念,分为一城一区形态、分散成组形态、城镇组群形态、串珠状形态四种,并配以图2-19 2-20 2-21 2-22四种形态的布局模式图,同时还设计了四个思考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土温转换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多途径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 关于城市的景观特色,教材通过对图2-23“欧洲古老城市景观”和图2-24“美国现代城市景观”,从城市建筑、风格、历史以及交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领会城市景观特色的内涵。接着,教材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城市的现代理念高度,进一步指出,城市的发展应因地制宜,与周围的自然景物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城市氛围。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基本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在高一必修Ⅰ第四章、必修Ⅱ第二章中对城市形态有一定了解。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的狭隘性,对这类知识的认识比较抽象,缺乏系统的知识梳理,特别是对案例的分析与对问题的解决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含义和类型,学会云哟感省事布局形态图,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提高图象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 2、能够抓住关键要素对比与描述城市的景观特色,透过景观特色了解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收集到的学生熟悉的有关城市资料和教材提供的“阅读”和“活

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中的交通对策探讨

?23? 中华民居2011年10月 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中的交通对策探讨 朱彦东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摘要: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面临诸多难题,交通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为例,分析总结了改造过程中面 临的交通问题,提出了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并制定了基于街巷机理保护的交通疏解对策。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交通 对策 洛阳 1 引言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 ,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 。 洛阳城,雄踞中原,北临邙山,南系洛水,东压江淮,西挟关陇;更有群山环绕,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北通幽燕,南对伊阙,人称“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是目前保存相对完整的中国古代都城之一。2010年,洛阳市将老城保护与振兴纳入城市近期实施计划,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2 保护规划面临的交通问题 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内部道路以6米以下的街巷为主,其中4-6米宽道路为内部机非混行车道,4米以下道路基本上以慢行交通为主。外围交通疏散则以主次干路为主。 目前,道路交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现状道路街巷狭窄,可达性低,与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定位不符,也难以适应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发展需求 2)交通方式错杂,交通组织较为混乱,东、西大街及南、北大街均未限制机动车运行,内部狭窄街巷未实施机动车限行或单向交通; 3) 公交交通服务严重不足,所有交线路全部位于老城外围,步行距离较远; 4) 缺乏慢行交通体系缺失,如传统步行街、自行车道等;5) 机动车停车场严重不足,基本以路边停放为主。 3 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针对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交通改善,提出“尊重历史、内外分行、快慢分区、动静分离”的基本原则。 1)充分尊重传统历史街区机理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内部街巷狭窄、断面不连续等特征,在交通系统提升过程中既有机理完全得到尊重和保护,特别是规划文物紫线范围内,原则上不对即有街巷布局进行调整。 2)内外分行的交通疏解 将历史文化街区内部交通出行和外部交通出行从空间上进行有机分离,避免过境交通大量穿行历史文化街区,减少城市交通对历史文化街区内部出行的干扰。 3)快慢分离的交通组织 对外交通主要利用外围快速路和主干路进行快速组织,内部历史文化街区则重点组织步行街等慢行交通组织方式。 4)动静分区的交通区划 将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具有洛阳特色、适合历史街区、具有旅游文化符号的交通出行区,内部彰显交通宁静区,外部体现现代交通的快 速便捷特征。 4 交通改善对策4.1 交通需求分析 采用经典的“四阶段法”预测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未来的交通需求,对旅游出行量予以重点考虑。 图3 交通需求预测技术路线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历史文化街区内部出行总量为41041人次/日,人均出行次数为2.6次/日。其中旅游出行量为11860人次/日,占出行总量的28.9%,可见未来旅游出行客流强度较大。 4.2 道路网布局 根据交通需求预测,未来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交通出行量将大幅增加,机动车交通将以“外围疏解、内部调控”的策略进行组织,主要以单向交通为主。沿几条主要旅游空间开设电瓶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强化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环境,打造老城内部以慢行为主导的交通稳静街区。 由此,内部道路将以低等级道路为主,规划形成“两步行街+两次干路+内部街巷网格”的道路网布局。两条步行街指东西大街及南北大街,构成老城内部“十字”形的步行交通轴线,承担老城内部主要的行人流量;两条次干路指顺城街和柳林街,作为对外交通的集散道路,承担老城内部的集散交通;内部网格状街巷大部分组织单行交通,合理设置交通静化设施,形成“人车和谐”的局面。 2006年,洛阳老城东、西南隅被列入洛阳市历史文化街区。在洛阳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城市化率40-75%左右)后,文化驱动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历史文化资源的地位得到战略性提升,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也将从被动性的消极维护方式转变为主动性的积极利用方式 4.3 停车场布局 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和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规划保护紫线范围内尽量减少机动车停车场布局; 2)沿规划区域主要出入口外围地区设置集中型大型停车场,以满足到达停车需求; 3)停车场形式采用地下和地面停车相结合的方式。 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机动车公共停车场17处,其中10个地下专用停车场,7个地面及地下停车场,停车泊位数2521个,规划能够满足历史文化街区未来的停车需求。 5 结语 在洛阳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城市化率40-75%左右)后,文化驱动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历史文化资源的地位得到战略性提升,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也将从被动性的消极维护方式转变为主动性的积 (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50878044)资助。)

成都市商业区形成与演变的空间句法研究

四川建筑 第30卷1期 2010.02 成都市商业区形成与演变的空间句法研究 黄 涛,李 异,胡应红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 要】 空间句法理论作为新兴的城市形态量化分析的辅助手段,在国内城市研究中较少。文中利 用空间句法理论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成都市商业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总结了圈层式扩展城市的商业区发展的特征,为空间句法理论在中国城市的应用提供了实例。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商业中心区; 空间句法; 成都 【中图分类号】 T U9841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09-03-30 [作者简介]黄涛,男,硕士,研究方向:城市设计;李异,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胡应红,女,硕士,研究方向:乡土建筑。 1 理论简介和主要观点 “空间句法” (Space syntax )是进行城市形态分析的一种工具,研究的对象是城市空间本身的结构特性,也就是对街道系统构成城市空间方式的研究。空间句法分析过程是利用数学模型作量化研究,因此该理论可以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之初,定量分析和预测城市中各街道的人、车流量。表现在具体参数上,就是集成度(I ntegrati on Value )概念,它反映城市轴网或由轴网围合的地块与周边的集聚程度,比较城市不同地块可达性与可渗透性的优劣,进而标志单纯因街道网络 结构而形成的城市的活力区。 图1 街道图解示意 人们使用街道的先决条件是感知并到达街道,使用者到达程度的难易会影响街道的使用频率,因此,街道的等级分化并不完全依赖于自身的长度或其它自然属性,而是它与其它街道间的连接组织关系。在这一系统中,任一对象都会影 响到其它关联或受到其他关联的影响。空间句法理论认为街道本身是作为线性空间通过街口和转折与其它对象(街道)关联的。这可以通过图解分析,计算从某一街道到达其它各街道所要经过的街的数量。如图1所示,从不同的街道出发到达其它街道的总步数是不同的,这个总数反过来也可以表达其它街道到达这一街道的难易程度。对于已经给定的街道网,利用上述图解方法可以得到不同街段的集成度信息,这种集成度就表示了街道可达性的高低(图2)。它反映了城市街道聚集城市功能的原动力,这种动力为城市业态的 分布奠定了基础。 图2 街道集成度图示 在早期,理论提出者希列尔教授和他的工作组分别研究了亚特兰大、伦敦、东京和曼彻斯特等东西方不规则自由网格城市的街道轴线,从中总结出集成度与零售点分布的内在联系———街道活力的本质来源 于街道结构,高集成度的街道具有 较好的可达性,进而吸引商业及服务设施的聚集。本世纪初,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空间句法理论,以中国城市作为实例验证理论的适用性(其中主要有朱东风的《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城市内部中心性研究》.2006,何子张等人的《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厦门城市形态发展研究》.2006,鲁海军等人的《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道路网可达性分析》.2007等)。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笔者选取成都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商业中心区的形成演变与街道格局的关系。 2 成都市街道与商业区演变的研究 本文对街道网结构研究的时间跨度为从1949到2007年,选取这个时间段的原因有二:首先,成都历经多朝兴衰毁建,街道结构变化较大,现有的城市路网基本上是在清初至清中期确定并保留至今的;其次,直至上世纪50年代,成都市内的府南河、金河等一直是重要的水运通道,河道与支流构成的水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业态的聚集,这对街道网络的研究会造成一定干扰,而上世纪50年代后,水运逐步衰退,现有河道已不再通航,此时的研究可将干扰降至最低。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对成都进行了1950年、1975年、1985年、1993年和2007年城市轴线地图的构建工作(图4、图5),除2007年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外,其他各时期均以成都市地图出版社提供的当年城市地图为准,通过对城市轴线地 2?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