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一、单选题

1.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B.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C.如图是太阳能光伏电池原理图,图中A极为正极

D.光伏电池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2.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 相连时,电流由a经导线流向b,c、d相连时,电子由d到c;a、c相连时,a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H+移向d极,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a>b>c>d B.a>c>d>b C.c>a>b>d D.b>d>c>a

3.锂(Li)—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金属锂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Li+通过有机电解质向水溶液处移动

C.正极的电极反应:O2+4e—==2O2—

D.电池总反应:4Li+O2+2H2O==4LiOH

4.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CH 4+H 2O 3H 2+CO ,每消耗1 molCH 4转移12 mol 电子

B .电极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O 2+2CO 2+4e -=2CO 32-

C .电池工作时,CO 32-向电极B 移动

D .电极A 上H 2参与的电极反应:H 2+2OH --2e -=2H 2O

5.人造地球卫星上使用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 --2e -=ZnO+H 2O ,Ag 2O+H 2O+2e -=2Ag+2OH -。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 A .负极,被氧化 B .正极,被还原 C .负极,被还原 D .正极,被氧化 6.把A 、B 、C 、D 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 、B 相连时,A 为负极;C 、D 相连时,D 上产生大量气泡;A 、C 相连时,电流由C 经导线流向A ;B 、D 相连时,电子由D 经导线流向B ,则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A>B>C>D

B .A >

C >D>B C .C>A>B>D

D .B>A>C>D

7.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的总反应为()()()222222充电

放电Cd OH Ni OH Cd NiO OH H O +++?,由此可知,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 )

A .Cd

B .()2Ni OH

C .()Cd OH

D .()2Ni OH 8.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 +Cl 2=2Ag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极反应为AgCl +e -=Ag +Cl -

B .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 .若用NaCl 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 .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 -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 离子

9.利用反应6NO 2+8NH 3=7N 2+12H 2O 设计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既能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OH —从左向右迁移

B .电极A 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A 为正极

C .当有0.1molNO 2被处理时,外电路中通过电子0.4mol

D .电极B 的电极反应式为2NO 2+8e -+8H +=N 2+4H 2O

二、多选题

10.[双选题]铝-空气原电池通常以NaCl 溶液或Na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以NaCl 溶液或Na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均为

22O 2H O 4e =4OH --++

B .以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l 3OH 3e =Al(OH)--+-

C .以Na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3Al 3OH 3e =Al(OH)--+-

D .以Na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的电极反应22Al 4OH 3e =AlO 2H O ---+-+

三、综合题

11.能源、材料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A 的燃烧热大,可作燃料。已知A 为短周期元素,其气态原子逐个失去1~4个电子所需能量(电离能)如表所示。若该原子核外电子有三层,则该元素位于周期表______族,写出A 燃烧后形成的氧化物的电子式:______.

(2)如图是超导材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上述元素的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

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其原子最外层有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写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3)上述主族元素中有两种原子可以形成的五核分子,其化学键键长和键角都相等,则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该物质为______分子(选填“极性”或“非极性”)。(4)铁单质在高温下会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和一种易燃性气体,且每生成1mol该易燃气体放出37.68kJ热量,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5)取适量Al、Mg合金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20mL1mol/L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a.Mg作负极,Al作正极

b.若加入的是20mL1mol/L的盐酸,则放出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少2/3

c.若把NaOH中的H换成D(D为重氢),生成的氢气中D与H物质的量之比为1:2。12.如图设计的串联电池装置,R为变阻器,以调节电路电流。

(1)写出b、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b___,c___;

(2)写出f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向此电极区域滴入酚酞的现象为:___;该电极区域水的电离平衡被___(填“促进”、“抑制”或“无影响”)。

(3)闭合K一段时间后,丙装置的电解质溶液pH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

(4)电解一段时间后丙装置析出芒硝(Na2SO4?10H2O),若此时通入CH4的体积为22.4L (标准状况下),则向丙装置中加入___gH2O就可以将析出的沉淀溶解并恢复到原有浓度。

(5)有一硝酸盐晶体,其化学式为M(NO3)x?y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42。取1.21g 该晶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将此溶液用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当有0.0100mol

电子发生转移时,溶液中金属全部析出。经称量阴极增重0.320g。则

①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

②电解后,生成气体体积=___(标准状况下)溶液的pH=___(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在短时间内能形成,属于可再生能源,正确,A不符合题意;B.不可再生资源不能持续使用,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在原电池的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由图中的电流方向可判断A为负极,错误,C符合题意;

D.光伏电池发电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正确,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2.D

【解析】

【分析】

原电池中,活泼性较强的电极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电极为正极,放电时,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

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 相连时,电流由a经导线流向b,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a,c、d相连时,电子由d到c,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c;a、c相连时,a极上产生大量气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c>a,b、d相连时,H+移向d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d>c>a,

故选D。

【点睛】

本题以原电池原理为载体考查金属活泼性强弱判断,解题关键:明确原电池正负极与金属活泼性的关系,再结合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分析解答。

3.C

【解析】

【详解】

A项,在锂空气电池中,金属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故A项正确;

B项,Li在负极失去电子变成了Li+,会通过有机电解质向水溶液处(正极)移动,故B项正确;

C项,正极氧气得到了电子后与氢结合形成氢氧根,电极方程式为O2+4e-+2H2O=4OH-,故C项错误;

D项,负极的反应式为Li-e-= Li+,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电池的总反应则为4Li+O2+2H2O==4LiOH,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B

【解析】

【分析】

此装置为燃料电池,H2、CO失电子,则电极A为负极,O2为正极;电解质溶液无OH-,则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

【详解】

A.反应CH4+H2O3H2+CO,C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2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每消耗1molCH4转移6mol电子,A错误;

B. B为正极,正极为氧气得电子生成CO32-,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B正确;

C.电池工作时,CO32-向负极移动,即向电极A移动,故C错误;

D.电解质没有OH-,负极反应为H2+CO+2CO32--4e-=H2O+3CO2,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

注意此原电池的电解质中没有OH-,为易错点。

5.B

【解析】

【分析】

原电池中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详解】

根据Ag2O+H2O+2e-=2Ag+2OH-,氧化银中银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氧化银是正极,被还原,故选B。

6.B

【解析】

【详解】

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 、B 相连时,A 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A >B ;C 、D 相连时,D 上产生大量气泡;则金属活动性:C >D ;A 、C 相连时,电流由C 经导线流向A ;则金属活动性:A >C ;B 、D 相连时,H +在溶液中流向B ,即B 是正极,则金属活动性:D >B ,所以此4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 >C >D >B ,答案是B 。

7.A

【解析】

【分析】

根据总反应式结合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详解】

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的总反应为()()()222222充电

放电Cd OH Ni OH Cd NiO OH H O +++?,由方

程式可知放电时Cd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在原电池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则Cd 为原电池的负极,答案选A 。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项正确的正极反应式为Cl 2+2e -=2Cl -,错误;

B 项由于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故在左侧溶液中才会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错误;

C 项若用NaCl 溶液代替盐酸,电池总反应不变,错误;

D 项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 -时,交换膜左侧产生0.01 mol Ag +与盐酸反应产生AgCl 沉淀,

同时约有0.01 mol H +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转移到右侧溶液中,故左侧溶液共约0.02 mol 离子减少,正确。

故选D 。

9.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6NO 2+8NH 3═7N 2+12H 2O 可知,反应中NO 2为氧化剂,NH 3为还原剂,则A 为负极,

B 为正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结合电解质溶液呈碱性解答该题。

【详解】

由反应6NO 2+8NH 3═7N 2+12H 2O 可知,反应中NO 2为氧化剂,NH 3为还原剂,则A 为负极,

B 为正极;

A .A 为负极,

B 为正极,电池工作时,OH —从右向左迁移,故A 错误;

B .A 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B 错误;

C .当有0.1molNO 2被处理时,N 元素从+4价降为0价,则外电路中通过电子0.4mol ,故C 正确;

D .电极B 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NO 2+8e -+4H 2O=N 2+8OH -,故D 错误; 故答案为C 。

10.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铝-空气原电池以NaCl 溶液或Na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上2O 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均为22O 2H O 4e 4OH --++,故A 项正确;

B .铝-空气原电池NaCl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3Al 3e

Al -+-,故B

项错误; C.铝-空气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NaOH 溶液时,在负极上生成的是2NaAlO 而不是3Al(OH),故C 项错误,

D. 铝-空气原电池以Na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的电极反应,

22Al 4OH 3e =AlO 2H O ---+-+,故D 正确;

故答案:BC 。

11.ⅡA Al 3 H ++AlO 2-+H 2O 垐?噲?Al (OH )3垐?噲?Al 3++3OH - 正四面体 非极性 3Fe (s )+4H 2O (g )=Fe 3O 4(s )+4H 2(g ) △H =﹣150.72kJ /mol b

【解析】

【分析】

(1)根据逐级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判断元素种类,MgO 是离子化合物,由镁离子与氧离子构成;

(2)根据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判断原子,原子核外没有运动状态相同的电子,氢氧化铝在水溶液中存在酸式电离与碱式电离;

(3)根据原子的构成和成键特点分析;

(4)铁单质在高温下会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 3O 4和H 2,先写出反应方程式,再计算反应热,最后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5)a . Al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Mg 不反应;b . 依据反应方程式计算;c . 根据Al 与碱溶液反应的本质分析。

【详解】

(1)该元素的第三电离能剧增,说明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处于第ⅡA 族,且处于第三周期,故为Mg 元素,其在氧气中燃烧生成MgO ,由镁离子与氧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ⅡA ;;

(2)同周期元素的原子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图中的短周期元素中Al 的原子半径最大,原子核外没有运动状态相同的电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故最外层有3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氢氧化铝在水溶液中存在酸式电离与碱式电离,

电离方程式为:H ++AlO 2-+H 2O 垐?噲?Al (OH )3垐?噲?Al 3++3OH -;

(3)上述主族元素中有两种原子可以形成的五核分子,其化学键键长和键角都相等,该分子为SiH 4,为正四面体构型,属于非极性分子,故答案为:正四面体;非极性;

(4)铁单质在高温下会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 3O 4和H 2,发生反应:3Fe +4H 2O (g )

Fe 3O 4+4H 2 ,生成4mol 氢气放出热量为37.68kJ ×4=150.72kJ ,则热化学方程式为:3Fe (s )+4H 2O (g )=Fe 3O 4(s )+4H 2(g ) △H =-150.72kJ /mol ,故答案为:

3Fe (s )+4H 2O (g )=Fe 3O 4(s )+4H 2(g ) △H =-150.72kJ /mol ;

(5)a . Al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Mg 不反应,故Al 为负极,故a 错误;

b . NaOH 物质的量为0.02L ×1mol /L =0.02mol ,由2Al +2NaOH +2H 2O =2NaAlO 2+3H 2↑可知,Al 为0.02mol ,生成氢气为0.03mol ,若加入的是20mL 1mol /L 的盐酸,镁、铝都会和稀盐酸反应,HCl 为0.02mol ,由2Al +6HCl =2AlCl 3+3H 2↑可知HCl 不足,根据H 原子守恒得

211H =(HCl)=0.02L 1mol/L=)0.01mol 22

n n ??(,所以放出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少23,故b 正确;

c . Al 与碱溶液反应的本质是Al 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氢气,氢氧化铝再与氢氧化钠反应是偏铝酸钠与水,氢气中的氢元素来自水,则氢气中无D 元素,故c 错误。 故答案为:b 。

【点睛】

原电池装置中,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判断正负极时,一般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但是在以下两个原电池中,正好相反,

(1)将Mg 片、Al 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在NaOH 溶液中构成的原电池,如果只根据金属活泼性,

易错误判断Mg 片作负极,但是由于Mg 与NaOH 溶液不反应,Al 与NaOH 溶液能反应,则Al 作负极,Mg 作正极;

(2)常温下,将Cu 片、Al 片用导线连接放在浓硝酸中构成的原电池,如果只根据金属活泼性,易错误判断Al 片为负极,但是Al 遇浓硝酸发生钝化,铜能与浓硝酸反应,则铜作负极,铝作正极。这是学生们的易错点。

12.O 2+4H ++4e -=2H 2O CH 4+10OH -﹣8e -=CO 32-+7H 2O 2H ++2e -=H 2↑ 溶液变红 促进 不变 硫酸钠为强酸强碱盐,用惰性电极电解,实质是电解水,所以pH 不变 72 64 0.056L 1

【解析】

【分析】

(1)~(4)根据图示,甲乙装置为两个燃料电池串联,丙为电解硫酸钠的装置。甲乙装置中通入甲烷的电极为负极,即a 、c 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为正极,即b 、d 为正极,则e 为阳极,f 为阴极,由此分析解答;

(5)依据题干信息可知A 电极析出金属,所以A 电极是电解池的阴极,B 是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极相连的电源C 为负极,D 为正极;依据电子守恒和电极反应计算得到;依据电解方程式根据M 的物质的量求出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然后求pH 。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b 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为硫酸,电极反应式为O 2+4H ++4e -=2H 2O ,c 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为氢氧化钾,电极反应式为CH 4+10OH --8e -=CO 32-+7H 2O ;

(2)f 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电解反应发生后,电极附近

溶液显碱性,向此电极区域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氢离子浓度减小,该电极区域水的电离平衡受到促进;

(3)丙装置为电解硫酸钠溶液,相当于电解水,电解后电解质溶液pH不变;

(4)CH4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下),甲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

CH4+10OH--8e-=CO32-+7H2O可知,转移的电子为8mol,则丙装置中电解的水为4mol,质量为4mol×18g/mol=72g,因此需要加入72g水,可以将析出的沉淀溶解并恢复到原有浓度;

(5)有一硝酸盐晶体,其化学式表示为M(NO3)x?nH2O经测定其摩尔质量为242g?mol-1;取

1.21g该晶体物质的量=

1.21g

242g/mol

=0.005mol;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将此溶液倒入如

图所示装置中,用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当有0.01mol电子通过电极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全部析出,在A极得到金属0.32g,A极为阴极;析出的金属电极反应为:M x++xe-═M,

则金属M的摩尔质量为

0.32

0.005mol

g

=64g/mol,故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②阳极连接电源的正极,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溶液中M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金属M,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转移电子0.01mol时,

生成氧气的体积为0.01mol

4

×22.4L/mol=0.056L;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则金属为

Cu,此时溶液中电解离子方程式为:2Cu2++2H2O2Cu+O2↑+4H+,已知电解生成Cu的

物质的量为0.005mol,则n(H+)=2n(Cu)=0.01mol,此时c(H+)=0.01mol

0.1L

=0.1mol/L,故电解

后溶液pH=1。

2018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原电池知识点与经典练习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专题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例题分析】 例1、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A.①④ B.③④⑤C.④⑧D.②④⑥⑦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 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 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高一化学必修二《原电池》

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从一个水果电池引入电池的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在上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本节课主体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能源与化学能之间的关系;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原电池的原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能源危机,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 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 五、教学手段 讲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实验 学生做好适当预习准备

1、实验探究,体现自主研究性学习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特点。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突破由认识,形成新认识,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实验探究是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探索能力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这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索主体,探索活动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当学生的思考和探索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启发,提示,点拨,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实验探索活动,既不是灌输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放手、放开。 2、精心准备,在磨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由于本节课采取讨论式和学生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尤为重要。要求教师对学生有较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时调整课堂的节奏,这样才能得到好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多方听取意见,不断磨合,这样才能上好一节课,同时也使我深刻体会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在积极思考和平时的积累。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是利用两个电极之间金属性的不同,产生电势差,从而使电子的流动,产生电 流.又称非蓄电池,是电化电池的一种,其电化反应不能逆转,即是只能将化学能 转换为电能,简单说就即是不能重新储存电力,与蓄电池相对。 定义 在高中阶段来说,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其原理也是通 过化学反应(在正负极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使闭合电路中产生电子流,从 而产生电流的。其中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概述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所以,根据定义,普通的干电池、燃料电 池都可以称为原电池。 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1.将两种活 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导电单质)(Pt和石墨为惰性电极,即本身不会得失电子)(一种是相对较活泼金属一种是相对较不活泼金属)2.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 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3.要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工. ..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 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 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 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 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 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 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 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三个: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 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只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 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 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 形成前提:总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高二化学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知识点归纳小结 一、原电池 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 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 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 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 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 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三个: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只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 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 (4)形成前提:总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的构成: a.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 b.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必须能导电)—锌锰干电池,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 c.金属与化合物—铅蓄电池,铅板作负极,二氧化铅作正极;d.惰性电极—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均为铂。 ?电解液的选择:电解液一般要能与负极材料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2、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1)列出正、负电极上的反应物质,在等式的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2)标明电子的得失。(3)使质量守恒。 电极反应式书写时注意: ①负极反应生成物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共存。若不共存,则该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应该写入负极反应式; ②若正极上的反应物质是O2,且电解质溶液为中性或碱性,则H2O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且生成物为OH-;若电解液为酸性,则H+必须写入反应式中,生成物为H2O。 ③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必须遵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 (4)正负极反应式相加得到电池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若能写出总反应式,可以减去较易写出的电极反应式,从而写出较难书写的电极方程式。注意相加减时电子得失数目要相等。 负极:活泼金属失电子,看阳离子能否在电解液中大量存在。如果金属阳离子不能与电解液中的离子共存,则进行进一步的反应。例:甲烷燃料电池中,电解液为KOH,负极甲烷失8个电子生成CO2和H2O,但CO2不能与OH-共存,要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根。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依据汇总

1.据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情况下,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 例如:锌、铜和稀H 2SO 4 构成的原电池中,由于锌比铜活泼,所以锌为负极,铜为正 极。但是,要特别注意电解质溶液对正负极的影响。如: 镁、铝和稀H 2SO 4 形成的原电池:由于镁和铝在稀H 2 SO 4 中镁失电子能力要强,所以 镁为负极,铝为正极。而在镁、铝和稀H 2SO 4 、NaOH溶液形成的原电池:由于电解质溶液 为NaOH溶液,铝要溶解而镁不溶解,所以铝为负极,镁为正极。 2.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据电解质溶液里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里,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是负极。 4.据两极发生的反应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根据电极产生的现象判断 (1)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 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若某电极的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在该电极上放电,该电极活泼性较弱为正极。反之,若某电极的质量减小,说明该极金属溶解,该电极活泼性较强为负极。例如: (2 原电池工作时,若某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是因为该电极上有H 2 析出,说明该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 (3)据电极附近pH的变化判断 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若某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了,说明该电极活泼性较弱为正极。

6.据原电池反应方程式判断 原电池反应均为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原电池反应方程式中,先判断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则总是还原剂(氧化剂)失(得)电子为负(正)极。例如:某原电池总反应式为:Cu+2Fe3+=Cu2++2Fe2+,从离子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看出铜失去电子被氧化成为正二价的铜离子,所以铜为负极。 7.据与原电池相连的用电器判断 与原电池相连的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现象,根据用电器所产生的现象可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1)若连有电流表,则可根据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2)若连接电解池,则可根据电解池两极上固体质量的变化、气体的产生、附近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中有色带电粒子的移动趋势等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高中化学 原电池原理

原电池原理 一.原电池 1.能量转化:原电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 2.原电池构成条件:(1)金属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电极、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3.结构:内电路——电解质溶液、电极 导电微粒:自由移动离子(阳离子往正极移动,阴离子往负极移动) 外电路——电极(与导线) 导电微粒:自由移动电子(电子由负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极:根据活泼性的不同,分为负极(金属活泼性强) 正极(金属活泼性弱)。 正极:通常是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电子流____(填“出”或“入”)的一极,电极上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负极:通常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电子流_____(填“出”或“入”)的一极,电极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反应特点: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5.工作原理:负极失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形成电流,内电路自由移动的离子定向运动传递电荷 【例题】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C.原电池在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向负极 D.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 【练习题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性比氢要强, 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 B.a是正极,b是负极 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流从a极到b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练习题2】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它在放电时的电极反 应为:Zn + 2OH––2e–=ZnO + H2O Ag2O + H2O + 2e–=2Ag + 2OH– 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负极,并被氧化B.正极,并被还原

高中化学 原电池原理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方法 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级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③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两级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⑤X极增重或减重:X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X极(正极)放电,反之,X极质量减少,说明X极金属溶解,X极为负极。 ⑥X极有气泡冒出:发生可析出氢气的反应,说明X极为正极。 ⑦X极负极pH变化: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发生反应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X极附近的pH增大,说明X极为正极。 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1)装置图:

(2)原理图: 3.实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构成前提: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电极反应: 负极:失去电子;氧化反应;流出电子 正极:得到电子;氧化反应;流入电子 原电池中的电荷流动: 在外电路(电解质溶液以外),电子(负电荷)由负极经导线(包括电流表和其他用电器)流向正极,使负极呈正电性趋势、正极呈负电性趋势。在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带正电荷)向正极移动,阴离子 (带负电荷)向负极移动。这样形成了电荷持续定向流动,电性趋向平衡的闭合电路。

一、原电池的原理 1.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①活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④形成闭合回路 2.原电池正负极的确定 ①活拨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活拨性弱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 ②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③外电路由金属等导电。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入正极 ④内电路由电解液导电。在内电路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会移向负极区。 Cu-Zn原电池:负极: Zn-2e=Zn2+ 正极:2H+ +2e=H2↑总反应:Zn +2H+=Zn2+ +H2↑ 氢氧燃料电池,分别以OH和H2SO4作电解质的电极反应如下: 碱作电解质:负极:H2—2e-+2OH-=2 H2O 正极:O2+4e-+2 H2O=4OH- 酸作电解质:负极:H2—2e-=2H+ 正极:O2+4e-+4H+=2 H2O 总反应都是:2H2+ O2=2 H2O 二、电解池的原理 1.构成电解池的四个条件以NaCl的电解为例 ①构成闭合回路②电解质溶液③两个电极④直流电源

高中常见的原电池

原电池(化学电源)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训练中学化学中关于原电池及化学电源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有关判断,一直是全国各省市高考命题的热点,由于这部分知识可非常好的以当今各种化学电源为切入点,有很好的命题情景和知识情景,因此此类题目成为命题专家的热门题材,现将中学化学中涉及到的常见的跟中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汇总成练习的形式呈现出来。 【书写过程归纳】: 列物质,标得失(列出电极上的物质变化,根据价态变化标明电子得失)。 选离子,配电荷(根据介质选择合适的离子,配平电荷,使符合电荷守)。 巧用水,配个数(通常介质为水溶液,可选用水配平质量守恒) 一次电池 1、伏打电池:(负极—Zn、正极—Cu、电解液—H2SO4) 负极:正极: 总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Zn + 2H+ == H2↑+ Zn2+ 2、铁碳电池:(负极—Fe、正极—C、电解液H2CO3 弱酸性) 负极:正极: 总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Fe+2H+==H2↑+Fe2+ (析氢腐蚀) 3、铁碳电池:(负极—Fe、正极—C、电解液中性或碱性) 负极:正极: 化学方程式2Fe+O2+2H2O==2Fe(OH)2 (吸氧腐蚀)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 +3 H2O (铁锈的生成过程) 5、普通锌锰干电池:(负极—Zn、正极—C 、电解液NH4Cl、MnO2的糊状物) 负极:正极: 6、碱性锌锰干电池:(负极—Zn、正极—C、电解液KOH 、MnO2的糊状物) 负极:正极: 化学方程式Zn +MnO2 +H2O == ZnO + Mn(OH)2 7、银锌电池:(负极—Zn、正极--Ag2O、电解液NaOH ) 负极:正极: 化学方程式Zn + Ag2O + H2O == Zn(OH)2 + 2Ag 8、铝–空气–海水(负极--铝、正极--石墨、铂网等能导电的惰性材料、电解液--海水) 负极:正极: 总反应式为:4Al+3O2+6H2O===4Al(OH)3(铂网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 9、镁---铝电池(负极--Al、正极--Mg 电解液KOH) 负极(Al):正极(Mg): 化学方程式:2Al + 2OH–+ 6H2O =2〔Al(OH)4〕—+ 3H2

高中化学有关原电池知识点的总结

高中化学有关原电池知识点的总结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 (1)电极材料。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其它导电性(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2)两电极必须浸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说明: ①一般来说,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的是原电池的负极。②很活泼的金属单质一般不作做原电池的负极,如K、Na、Ca等。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来说,较活泼的或能和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但具体情况还要看电解质溶液,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在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但镁、铝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由于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失去电子,因此铝为负极,镁为正极。 (2)根据外电路电流的方向或电子的流向判断:在原电池的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3)根据内电路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

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总化学方程式中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若某一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得电子,该电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说明该电极溶解,电极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6)根据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判断:原电池工作后,如果一电极上产生气体,通常是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氢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较弱。 (7)根据某电极附近pH的变化判断 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该电极附近的pH增大了,说明该电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弱。 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书写电极反应的关键 如果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失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一定错误。上述判断正负极的方法是一般方法,但不是绝对的,例如铜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溶液中,由于铝片表明的钝化,这时铜失去电子,是负极,其电极反应为:负极:Cu-2e-=Cu2+正极:NO3- 4H+ 2e-=2H2O 2NO2↑再如镁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虽然镁比铝活泼,但由于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而铝却反应,失去电子,

原电池原理正负极电子流向电极反应式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2020年03月07日原电池原理正负极电子流向电极反应式 综合练习题 学校: ___________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 ) ①Zn 质量减少,Cu 质量不变; A D .①③⑤ 2.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图2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3.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并向a中加入少量铜粉,下图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4.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子由C→导线→D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C极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A>C>D>B B.B>D>C>A C.C>A>B>D D.A>B>C>D 5.为了抵御海水的侵蚀,往往会在船体上安装大型的锌块,利用原电池反应:2Zn+2H2O+O2 = 2Zn(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块作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

B.海水中的电解质如NaCl起到了导电的作用 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D.实际应用中,需用锌块覆满船体,完全隔绝海水以防止钢铁被腐蚀 6.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的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 D.原电池的负极材料一般比正极活泼 7.下列装置中,电解质溶液均为稀硫酸,其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8.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CH4+H2O3H2+CO,每消耗1molCH4转移12mol 电子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CO向电极B移动 C.电池工作时,2- 3 CO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2- 3 9.下列各个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教案-原电池正负极的书写和判断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一、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发生失电子氧化反应的电极为负极,发生得电子还原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2、依据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电子流出的电极为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为正极。 3、依据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向:阴离子移向的电极为负极,阳离子移向的电极为正极。 4、依据反应现象判断:通常负极会逐渐溶解,正极有气体产生或固体析出。 5、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不仅要看两极活性的相对强弱,还要看电解质的种类。 一、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方法:第一步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书写电极反应的关键。第二步根据溶液中离子参加反应情况确定电极反应;第三步将电极反应相加得总反应式。 ⑴负极 ①若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电极反应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负极金属失电子后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不与电解质溶液反应,此时的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M-ne-=M n+;另一种情况是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反应,此时的电极反应要将两个反应叠加在一起。 例题1、写出镁铝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正极:负极: 总反应: 2、镁铝为电极,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 正极:负极: 总反应: 3、铜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溶液中 正极:负极: 总反应: 4、铁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正极:负极: 总反应: ②若负极材料本身不参加反应,如燃料电池,在书负极反应时要将燃料失电子的反应及其产物与电解质溶液的反应叠加在一起书写。 例5、飞船上使用的电池是氢氧燃料电池。如图,两电极均由多孔性碳(或铂)组成。通入气体在电极表面放电,总反应式为2H2+O2=2H2O。按要求写出电极方程式 酸性介质中: 正极:负极: 碱性介质中: 正极:负极: 中性介质中:

最新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最新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一原电池;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三个: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只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形成前提:总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的构成: a.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 b.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必须能导电)—锌锰干电池,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 c.金属与化合物—铅蓄电池,铅板作负极,二氧化铅作正极; d.惰性电极—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均为铂。电解液的选择:电解液一般要能与负极材料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2.2典型例题:如何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

如何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 原电池是电化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是分析一个原电池反应的基础,两个活动性不同的金属电极,哪种金属作负极,不仅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电解质的强氧化性等性质有关。 一、正负极由金属本身的活动性决定 例1: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解析:图示装置组成的是Zn—Cu原电池,活动性强的金属锌为负极,发生反应:Zn-2e-=Zn2+,铜为正极发生反应:2H++2e-=H2↑,总反应为:Zn+2H+=Zn2++H2↑。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锌)经外电路(导线)流向正极(铜),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 正确答案:D 二、与电解质溶液的氧化性有关 例2:如图所示由浓H2SO4、Zn、Al组成一个原电池,已知Zn、Al过量。试写出可能的电极反应式,并指出正、负极及电极反应类型。 (1)Al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不填满,也可补充,下同) (2)Zn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浓H2SO4有强氧化性,Al在浓H2SO4中钝化,所以 开始时,活动性相对弱的Zn与浓H2SO4反应:Zn+2H2SO4 =ZnSO4+SO2↑+2H2O,Zn失去的电子经外线路转移到Al片上,H2SO4分子在Al片上得电子变成H2O 和SO2。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浓H2SO4变成稀H2SO4,此时活动性强的Al与稀H2SO4比Zn发生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Al失去的电子经外线路转移至Zn片上,稀H2SO4中的H+在Zn片上得电子变成H2逸出。 参考答案:(1)开始时,正极:2H2SO4+2e-=SO2↑+2H2O+SO42-(还原反应);后来,负极:2Al-6e-=2Al3++3H2↑(氧化反应)

如何书写原电池正负极反应方程式

原电池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难点,又极易与电解池混淆,尤其是对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书写学生总是感觉难。因此,老师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要善于对知识点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理解原电池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归纳原电池的基本形式,掌握每一类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与技巧,就能有效突破这一难关。 一,正确理解和记忆原电池原理是书写电极反应式的前提。 1、用图象清析原电池的原理。 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下图清析直观的列示:正负极的判断、正负极发生的反应类型、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及电流方向等。 2、用“口诀”归纳记忆原理 显然,要正确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就要准确把握原电池中“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正负极的确定、外电路电子的流向、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等基本要素。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和记住上述基本要素,我用“口诀”概括上述基本原理,读起来既上口又易记,用起来便得心应手了。“口诀”为:“原电池有反应,正极负极反应定;失升氧是负极,与之对立为正极;外电路有电流,依靠电子负正游;内电路阳离子,移向正极靠电子;阴离子平电荷,移向负极不会错。” 其中“原电池有反应”是指原电池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正极负极反应定”是指原电池正负极的确定要依据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定。“失升氧是负极,与之对立为正极”是原电池正负极的正确判断方法,而不能简单的记为“相对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而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为正极”,再给学生例举以下两个原电池让学生加深理解正负极的确定。

“内电路阳离子,移向正极靠电子”意思是正极上有带负电的电子,从而能吸引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其余几句不言而喻,就不再解释了。 二,归纳原电池的基本形式,由浅入深,各个击破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正确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是:首先要正确书写原电池中自发进行的总反应,如果是离子反应的就应该书写离子方程式,然后再将反应拆分为氧化反应即为负极反应,还原反应即为正极反应。如果是较为复杂的电极反应如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则一般先写总反应和简单的电极反应,然后用总反应减简单的电极反应就可得到复杂的一极电极反应。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学生会书写电极反应的原电池的基本形式有如下几类: 1、金属与酸(H+)、盐(Mn+)构成的原电池 金属与酸(H+)、盐(Mn+)构成的原电池是最基本的一类原电池,也是学生要重点掌握的一类原电池,这类原电池的实质是负极金属失电子被氧化,正极H+、Mn+得电子被还原,可根据原理直接书写。 2、金属与碱反应的非置换反应类型原电池 这类原电池在中学阶段主要是铝和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碳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的原电池,其总反应为:2Al+2OH-+2H2O=2AlO2-+3H2↑,该电池的实质是负极金属铝失电子被氧化为Al3+,然后是Al3+ + 4OH- = AlO2- +2H2O,因此负极的电极反应应为:2Al + 8OH- -6e- = 2AlO2- +4H2O;而正极是H2O得电子被还原生成H2,故正极反应为:6 H2O+6e- =6 OH-+3 H2↑。 3、金属的吸氧腐蚀类原电池

(完整word)高中化学原电池习题

原电池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1993?全国)如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极板b极板X电极电解质溶液A锌石墨负极CuSO4 B石墨石墨负极NaOH C银铁正极AgNO3 D铜石墨负极CuCl2 A.A B.B C.C D.D 【解答】解: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所以金属阳离子在a极上得电子,a 极是阴极,溶液中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氢元素后边;b极是阳极,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即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电极材料必须是不活泼的非金属,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必须是氢氧根离子或含氧酸根离子. A、该选项符合条件,故A正确. B、电解质溶液中金属阳离子在氢元素前边,故B错误. C、铁是活泼金属,作阳极失电子,所以在B极上得不到氧气,故C错误. D、电解质溶液中氯离子失电子,在B极上得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 故选A. 2.(2000?上海)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下,Cu2+或Ag+分别按Cu2++2e﹣→Cu,Ag++e﹣→Ag在电极上放电,若析出铜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银的质量为()

A.1.62g B.6.48g C.3.24g D.12.96g 【解答】解:由Cu2++2e﹣→Cu,Ag++e﹣→Ag知,当得电子数相等时,析出铜和银的关系式为:Cu﹣﹣Ag.设析出银的质量为x. Cu﹣﹣2Ag 64g (108×2)g 1.92g x 所以x==6.48g 故选B. 3.(2011?福建)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解答】解:A、金属锂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该反应中,水是氧化剂,在电池中还可以担当溶剂,故A正确; B、放电时正极上是水中的氢离子得电子,所以会有氢气生成,故B正确; C、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原电池的负极,即放电时OH﹣向负极移动,故C错误; D、锂水电池中,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金属锂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即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故D正确. 故选C. 4.(2009?广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B.充电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在冰箱中的食品保质期较长,这与温度对应速率的影响有关 D.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吸收能量就可以进行

2020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原卷版)

考点 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 1.(2019全国Ⅰ卷)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 2+/MV +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 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2MV 2+ 2H ++2MV + C. 正极区,固氮酶催化剂,N 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 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2.(2019全国Ⅲ卷)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 (3D ?Zn )可以高效沉积ZnO 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 ?Zn —NiOOH 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 应为Zn(s)+2NiOOH(s)+H 2O(l)???→←???放充电电 ZnO(s)+2Ni(OH)2(s)。 A. 三维多孔海绵状Zn 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 分散度高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 ?(aq)?e ?NiOOH(s)+H 2O(l)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 ?(aq)?2e ? ZnO(s)+H 2O(l) D. 放电过程中OH ?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3.(2018课标Ⅲ)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 2与Li +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 2O 2-x (x =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 +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 2O 2-x =2Li+(1- 2 x )O 2 4.(2016课标Ⅱ)Mg —AgCl 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负极反应式为Mg-2e -=Mg 2+ B .正极反应式为Ag ++e -=Ag C .电池放电时Cl -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 2O=Mg(OH)2+H 2↑ 1.工作原理示意图(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2.原电池电极的判断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 化学化工学院09化师0913010055 叶嘉欣 学科:化学课题:化学能与电能 课型:理论课课时:一节课(45分钟) 教学目的: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极其工作原理;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学会判断该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装置、判断电 池的正负极 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决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极发生什么变化,电子流动方向。)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过程: 【板书】化学能与电能 教师导入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进入我们的生活。 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那么,我们使用的电能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答: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 教师:我们来看看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吧 教师:由图看出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首位、其次还有水力发电...... 教师:我们来看这幅图思考一下火力发电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1分钟.。 教师: 通过燃烧煤炭,使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涡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燃烧蒸汽发电机 【投影】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 教师:但是煤炭发电有很多缺点,大家一起来说说。 学生:污染大、转化率低、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 教师:那么是否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直接由化学能→电能? 【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上有气泡(H2),Zn片逐溶解;Cu片无明显现象。 【板书】Zn片上发生反应:Zn + 2H+ == Zn2+ + H2↑ 【实验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Cu片上有气泡(H2);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疑】为什么只在铜片和锌片上连接了一条导线,反应现象就不同了呢?思考一下。【学生讨论】一分钟 教师:指针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说明发生了电子定向移动。Zn 比Cu活泼,用导线连在一起时,锌片逐渐溶解,说明Zn片失去的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Cu 片,溶液中的H+由于电场作用下移向Cu片得电子被还原成H2 (播放Flash动画)【板书】铜片上:2H++2e-= H2↑锌片上Zn-2e-= Zn2+ 【过渡】实质上实验二的装置就是一个原电池的装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原电池吧。 【板书】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高中化学原电池与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与电解池比较: 二、电池符号图为 Cu - Zn 电池。左池:锌片插在 1mol·dm-3 的ZnSO 4溶液中。右池:铜片插在 1 mol·dm-3的CuSO 4 溶液中。两池 之间倒置的 U 形管叫做盐桥(盐桥是由饱和KCl溶液和琼脂装入U形管中制成)。检流计表明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左侧为负极,右侧为正极。 此Cu - Zn 电池可表示如下:(-)Zn | Zn2+(1mol·dm-3)‖Cu2+(1mol·dm-3) | Cu(+)负极: Zn-2e-== Zn2+正极: Cu2++2e-== Cu总反应: Zn+Cu2+== Zn2++ Cu ☆写电池符号应注意事项:?正、负极:(-) 左, (+) 右?界面“|”: 单质与“极棒”写在一起,写在“|”外面。?注明离子浓度(c),气态时用分压(p),物质状态:固态(s), 液态(l) 等?盐桥: “||” 三、金属腐蚀与防护:1.金属腐蚀:金属(或合金)跟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⑴本质:金属原子失电子而被氧化M –ne- ====M n+(2) 分类:①化学腐蚀:金属与其他物质直接氧化反应金属被氧化(不是电解质溶液)(无电流产生)②电化腐蚀:不纯金属或合金发生原电池反应活泼金属被氧化电解质溶液(有电流产生)⑶钢铁腐蚀:

2.金属腐蚀的防护⑴金属腐蚀的原因:金属本身的组成和结构是锈蚀的根据;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与金属接触的物质)是促使金属锈蚀的客观因素。 ⑵防护:①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如:不锈钢。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③电化学保护法: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四、电解及其应用 1.电解的原理: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解质在溶解或熔化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离子,通电时,自由移动的离子定向移动,阳离子移向阴极,在阴极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移向阳极,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过程。 2.电解反应离子放电顺序(不考虑浓度等其他因素)放电:阳离子得电子而阴离 子失电的过程。上述顺序基本上与金属活动顺序一致,即越活泼的金属,其阳离子越难结合电子,但Fe3+氧化性较强,排在Cu2+之前。⑵阴离子放电顺序 (注明:若阳极材料是金属(除Pt、Au外),电极首先发生氧化反应而进入溶液。)3.电镀: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合金的过程,金属叫镀件,薄层镀层。阴极:镀件→待镀金属阳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