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岸乡镇“联姻”闽台交流合作迎来新时代

两岸乡镇“联姻”闽台交流合作迎来新时代

两岸乡镇“联姻”闽台交流合作迎来新时代

陈汉强:海峡两岸教育交流的践行者

陈汉强:海峡两岸教育交流的践行者 打开文本图片集 去年四五月间,笔者在台湾作一个月学术访问,经夏潮基金会董事长宋东文先生引见,专程拜访了木铎学社理事长陈汉强先生。在木铎学社办公室,一身唐装的陈先生风度翩翩,对其从事的两岸教育交流娓娓道来,让笔者进入了一个朗朗书声的境界。 陈汉强先生从事教育事业40余年,曾任台湾省教育厅代理厅长,台北市教育局局长,屏东、新竹师范学院校长,是岛内家喻户晓的教育专家。2020年退休后,又致力于两岸的教育交流,不辞辛劳地奔波于两岸的大学、中学、小学及幼儿园,架起了两岸教育交流的桥梁。现仍任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主任、财团法人双向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财团法人中国幼稚教育基金会董事长等职。 精彩纷呈的两岸交流 木铎就是教育的意思,乃古代以木为舌的大铃,因为以木为舌,故称之为木铎。台湾木铎学社以木铎为名,具有传承中华文化的意涵。 陈汉强对笔者说,台湾教育界非常希望加强和内地教育界的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他表示,海峡两岸地缘近、文缘深,两岸教育存在许多共性,两岸教育界人士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也有许多可互相借鉴的地方。通过交流,两岸教师可以一起分享教学甘苦与心得,还可以化解两岸间的隔阂和误解,对两岸和平统一也有促进作用。检视近三年陈汉强理事长办理的两岸交流活动有四五十项之多,可谓精彩纷呈,成效卓著。例如: 他推动的“海峡两岸大学校长研讨会”,作为“海峡论坛”18项主要活动之一,有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等23所大陆高校和台湾政治大学、台北大学等20所台湾高校的负责人出席,围绕加强两岸高校交流、共创教育双赢展开深入研讨。 他组织的“华夏文明看山西——台湾大学校长、学者三晋行”活动,作为2020年国台办确定的重点交流项目,有41位来自台湾各高校的校长、学者加盟参访,对规模宏大壮观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和庄严气派的乔家大院,无不表示赞叹。 他主办祖国大陆五省市著名高中校长来台参访交流,有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两岸交流合作15项措施

两岸交流合作15项措施 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15 日下午在两岸经贸论坛闭幕式上,受权宣布和通报了大陆方面将进一步采取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 项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据陈云林介绍,受权宣布和通报大陆方面将进一步采取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 项政策措施”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一部分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实施。 第一部分。经国务院批准的3 项政策措施如下: (一)为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自今年5月1日起,对台湾水果检验检疫准入品种由18 种扩大到22 种,新增柳橙、柠檬、火龙果和哈密瓜4 种水果准入。 (二)为帮助解决台湾产蔬菜丰产季节出现的销售困难,开放甘蓝、花椰菜、丝瓜、青江菜、小白菜、苦瓜、洋葱、胡萝卜、莴苣、芋头、山葵等11 种台湾主要蔬菜品种检验检疫准入,并实行零关税。 (三)为扩大台湾捕捞和养殖的水产品在大陆销售,对台湾部分鲜、冷、冻水产品实行零关税优惠措施和检验检疫便利。对台湾籍渔船打捞的部分远洋、近海水产品和在台湾地区养殖的部分水产品进口,实行零关税措施;对来自台湾渔船自捕水产品输往福建,参照大陆自捕渔船做法,凭公海自捕鱼许可证、贸易合同、发票等资料向检

验检疫部门报检,不再要求提供台湾主管部门出具的卫生证书。 第二部分,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12 项政策措施如下: (一)为进一步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在现有五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基础上,农业部、商务部、国务院台办决定,新批准在广东省佛山市和湛江市、广西区玉林市设立两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批准在福建省漳浦县、山东省栖霞市设立两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二)为帮助台湾农民解决水果、蔬菜丰产时出现的销售困难,供销总社等将根据台湾农民和农民组织反映的情况与要求,适时组织由有实力的农产品供销企业和行业组织组成的台湾农产品采购团,赴台采购。 (三)为方便原产于台湾的水果进入大陆,降低台湾果农和台商的经营成本,福建省厦门市建立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对入驻集散中心的进口台湾水果经销商,给予免交保鲜冷库储存使用费以及经销场地免一年租金的优惠。 (四)为降低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运输成本,交通部决定,开放台湾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台湾农产品在大陆运输,享受部分地区过路、过桥费减免的优惠政策。 (五)为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教育部决定,自即日起,

闽台职业教育发展探微

闽台职业教育发展探微 摘要】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中,人们对闽台职业教育进行研究,从 而提出了闽台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闽台职业;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 一、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考察 就职业教育历史发展而言,15世纪末与16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航海学校可视为最早的中 等程度的专业、职业学校。1747年德国在柏林创办了“经济、数学实科学校”,开了在行会外 由学校进行中等技术教育的先例。[]1880年法国通过了《徒工手工学校法》,表明了职业技 术训练的学校化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了。就现有的有关资料表明,德、澳、日、美等国家 在职业教育发展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以德国“二元制职业养成教育”受到人们的青睐。 传统上,教育分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高等 (第三层次)又可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现已取得较好的制度化发展。按照普 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的原则,职业教育也应该有相应的三个层次,第三层次也应该有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从世界趋势发展来看,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纵向层次发展与 横向内容工作发展。 福建省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02年就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叶榕村,2010)。 高职教育也得到很好的发展,看到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视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周远清,2007),我们发现了许多方面可进行闽台职业教育研究的视角。 二、大陆学者对闽台职业教育的研究 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有着良好的办学基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 融合中西方教育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詹岚,2015),职业教育院校多,职业教育理念 国际化,管理模式先进,有许多值得福建省高校借鉴的地方(李红,2015),加上闽台所具 有的“五缘”优势,闽台文化教育合作,尤其闽台职业教育发展互利互鉴,实践合作有益可行,进一步进行理论深入研究,引起人们积极关注。 福建省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一段发展历史。就高职教育而言,龚森(2013)认为,福建高等职业教育据其发展特点和标志事件,可分为初步发展(1979-1989)、整顿充实(1991-1999)和跨越发展(2000-2011)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可展现福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 个侧面。总体上,高职教育得到较好的发展,不过,欠发达地区存在高等职业教育底子薄、 数量少,质量不高现象(陶榕,2010)。 三、闽台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纵观大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结合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发展历程,我们认为研究闽台职业教育 大有发展前景,大有作为。 (一)做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做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专科、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工作。闽台职业教育 在这方面研究可以互动交流,产生好的研究成果;我们必须研究闽台职业教育改革的模式, 并利用其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做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同时做好闽台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 研究和闽台职业教育升学体制研究。我们要认真研究并记住,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必须携手 并进。

深化两岸文化教育合作交流

深化两岸文化教育合作交流 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但是由于内战积累的部分原因,使这块与大陆分离的骨肉至今内有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几十年来国家领导人一直在不懈努力促进两岸的关系的发展。 2009以来,两岸教育交流蓬勃发展,最为显著的领域是高等教育和青年学生交流,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交流的制度化及合作的规模化,最为重要的支持是双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两岸教育交流的政策措施。近年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并实施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各界加强交流往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12年,马英九在台湾“大选”中获得连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得到维护,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2011年以来,海峡两岸民间各种经贸、文化、教育、艺术、宗教等交流活动十分频繁,延续了近两年多来的两岸交流热潮,也在多个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文教交流与合作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大陆学生正式赴台就读,揭开两岸双向教育交流的新一页。在马英九当局的努力下,台湾“立法院”正式通过“陆生三法”修正案为大陆学生在台就读创造了法律与政策条件。2011年台湾教育部门相继向大陆招生,掀起大陆学生赴台就读热,正式实现两岸学生双向招生与就读的教育交流,对于增进两岸青年人的相互了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陆近百所高校与台湾高校签署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协议。两岸基础、职业教育交流不断取得新进展。大陆推出惠及台生新措施后,台湾学生报考大陆高校更为踊跃。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获得新突破。经过两岸有关部门的协商与努力,在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一年之后,大陆居民可以以个人旅游方式赴台旅游即台湾方面所谓的“自由行”,是两岸交流的一大突破,其意义不仅在于为台湾带来更多的大陆观光客与促进经济发展,而是有利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认识与了解,增进双方的感情,有利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两会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达成新的合作共识。 2011年11月,海协会与海基会负责人第七次会谈签署了旨在建立两岸核电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开展核电安全监管交流及专业机构的《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两岸签署的经济与事务性等协议增加到16个,同时两会达成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等共识。尽管两岸关系发展持续平稳发展,并取得新的成绩,但面临的困难增大,两岸协商逐渐进入困难期。一年来,两会负责人会谈数度推迟,一年内仅签署一项合作协议,而颇受外界关注的投资保护协议,尽管海峡两岸做出了积极、重大努力,但双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分歧依然明显,无法达成共识,导致未能在第七次两会负责人会谈中完成签署。 两岸文化交流高潮迭起,两岸文化界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打造了一批两岸文化交流精品。台湾的特色文化项目及大陆优秀剧目、珍贵文物相继入岛,多场特色文艺节目、民间艺术和美食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岸间举办,受到两岸民众热烈欢迎。通过举办各式活动,两岸文化界的交流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两岸科技交流继续向专业领域发展。并且两岸开展了许多关于电子、纳米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研讨活动和科技专家交流会,两岸高校、科研机构及人员继续开展合作。两岸科技交流合作的蓬勃发展,有力地增强了两岸科研实力,推动了两岸产业发展,增进了两岸学者感情。 两岸卫生交流及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大陆医药卫生主管部门在推动扩大两岸医学教育、医学技术、医药团体交流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台湾同胞卫生健康问题的照顾。卫生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台湾“疾病管制局”建立的疫情信息沟通渠道,先后23次传递疫情信息。并且卫生部颁布规定,开放台湾居民参加大陆医师资格考试。为方便台胞就医,卫生部门还在各省市全面展开建立台胞定点医院行动。

福州市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六条措施

福州市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六条措施 1.吸引两岸创投机构集聚,打造两岸创投融合发展高地。对台湾创投机构在福州·马尾基金小镇、软件园数字产业基金大厦、自贸区南台岛区块、高新区等我市基金业集聚区落户的企业,比照马尾基金小镇的政策给予落户奖励、用房补贴和经营贡献奖励等。 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仓山区政府、马尾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软件园管委会 2.支持建设台湾进口商品专业营销平台。对在城市规划区内创办台湾进口商品专业营销平台、专业街区、专业楼宇,或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场所)开展台湾进口商品展贸业务,营业面积800平方米以上,年度累计自营进口超过200万美元、运营满一周年的,给予平台主办方当年实际投资额(仅限场租费、硬件投入、软件开发费用、信息技术服务费)50%的补助,单个项目每年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在每年达到上述标准的情况下,连补三年。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3.鼓励从台湾引进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对于2019年起从台湾引进的服务贸易企业,从事国家《服务出口重点领域指导目录》中的服务类别,上年度首次交易额达到100万美元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4.着力打造榕台跨境物流黄金通道。支持跨境电商仓储物流服务企业,整合开发、对接引入国际物流资源,拓展经台湾跨境电商进出口海运、空运专线。对开设至台湾地区海运、航空跨境电商货运专线企业,平均每周1班次以上,给予包船(机)费用不超过50%的补助,最高5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5.鼓励企业在台湾地区设立海外仓。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拥有完善的仓储管理系统,具备全程业务查询、货物状态跟踪能力,具备公共仓储、集货分销、物流配送等业务拓展能力的海外仓,带动福州企业出口入仓超过30万票或5000万元,按照项目首次申报实际投资额或再次申报新增投资额的50%给予补贴,每年最高5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6.推动经台快件业务发展。经营榕台跨境电商通道的国际快件运营人,经台湾收发快件50万件以上,按照收发快件量每10万件给予5万元补助,最高100万元。

增强两岸中华文化认同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

增强两岸中华文化认同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 摘要: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文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分支。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研究两岸关系,克服文化认同的困难和阻碍,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两岸 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祖国早日和平 统一。 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认同;两岸关系;交流合作 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本为一体,台湾文化深深地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妄想海峡两地隔,妄想台独自快活。我且当头来棒喝,台湾无处不中国。”台湾作家李敖2005年访问大陆时写下了《台湾无处不中国》一诗,对此是个很好的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一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子民,台湾社 会与大陆社会一样都是在中华文化基础上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共同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一直是维系两岸人民最重要的精神纽带,成 为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因此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可以有力地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实现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一、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是一个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范畴,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等不同的领域和学科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界定和理解。狭义的文化是指某一特定社会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

形成的,体现该社群的心理、精神、气质和独特追求的生活方式、生存样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的总和。[1]广义的文化则包括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切活动的总和,涵盖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科技、宗教、道德、艺术等多个范畴。本文的讨论主 要在狭义范畴展开。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为人类文明史上所罕见。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一方面,中华文化由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诸如齐鲁文化、巴蜀文化、三晋文化、百越文化、闽台文化等等)构成;另一方面,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诸多的区域文化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统一体,决定了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方向。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民族的背后都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没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一个 民族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刚健、自强不息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努力向上的拼搏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容仁厚的精神,要求合理地对待人 际关系、民族之间和思想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他使人们可以在大千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产生很强的认同感、归属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兼容开放精神,是中国各地域、各民族文化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晶,

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摘要:经贸和文化是连接两岸的两座桥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动力,也需要文化动力。而从长远来说,两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将触及基本价值观,文化和教育交流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所可能带动的认识与价值观的趋同,将比经贸合作与交流所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 关键词;全面化、正常化、制度化、和平发展 一、中华文化是两岸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两岸关系发展需要来自文教交流的动力,更需要强有力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支撑。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引起两岸人士的强烈共鸣。 千百年来,随着大陆居民不断迁徙台湾,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节日礼仪等早已传播至整个宝岛,使中华文化深植台湾、茁壮成长。 根据台湾当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台湾寺庙及教会教堂计14841座;其中庙宇超过1.1万座,而寺庙最多的是道教,有寺庙9137座,排在第二位的是佛教寺庙,有2281座。在台湾,所谓的“国语”广为流行,即使在偏僻落后的山区也是这样。正是因为“国语”的存在,所以两岸之间毫无语言障碍,相同的语言成为加深两岸感情的纽带。台湾流行的还有“闽南话”、“客家话”。台湾居民中,说闽南话的约占57.1%,说客家话的约占21.4%,讲原住民方言的约为2%,其余则讲其它汉语方言。无论是闽南话,还是客家话,都是由大陆移民带到台湾并流行于台湾的。 在台湾,中华文化已经深入到台湾民众生活的各个角落。台湾的孩子从小就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里长大,小学开始就已经有大量文言文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包括历史和哲学,而这种教育正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中国的传统礼仪,民间的生活,民俗的传说和节庆,包括信仰,都和整个的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有人开玩笑说,连鬼都是从大陆过去的。 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灵魂和脊梁,是所有炎黄子孙共同拥

形势与政策 促进两岸关系

促两岸关系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 1. 1924—1927年:合作。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但后来国民党右派破坏国共合作,制造反革命政变,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2. 1927—1937年:对抗。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探索出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与国民党政权对峙。同一时期,日本大举侵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实现,国共十年对峙基本结束。 3. 1937—1945年:再合作。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公布,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自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4. 1946—1949年:再对抗。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勾结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对抗。经过三年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二、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大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民党败逃台湾,海峡两岸之间从此处于对峙状态。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即“三通”)。1983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即一个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95年,江泽民进一步提出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2005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小组会上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尽管两岸关系复杂、困难,有识之士仍然不断努力,希望营造一个互利双赢的局面。大家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两岸关系要能够稳步发展,就要从高处、大处、远处着眼。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势而言,下列原则与认识似乎是不可少的: 第一,面对现实,做到平等对待与相互尊重。 第二,认识到两岸纠纷的复杂性与历史深度,所以两岸问题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解决。换句话说,目前要改善、要改良,不是要革命性的变化。

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现状、障碍与对策

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现状、障碍与对策 [摘要]合作办学是闽台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章分析了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包括加强积极稳妥的政策扶持、明确合作双赢的办学原则、推行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构建先进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闽台合作合作办学 [作者简介]郑慧(1971- ),女,湖南湘潭人,厦门理工学院,研究员,博士;蔡莎莎(1985- ),女,福建惠安人,厦门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福建厦门 361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2011年课题“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环境的制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A11406S)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xx)17-0019-06 一、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发展 福建省近年来积极开展与台湾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两地高校在学生互派、教师研修、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2009年,福建省为推动对台教育开展实质性合作,率先在全国推出了闽台联合培养人才(以

下简称闽台合作办学)这一先行先试项目。福建省遴选办学条件好、对台教育合作先行的高校与台湾优秀高校以及台资企业,紧密结合闽台产业对接需求,在制造业、电子通信业、建筑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紧缺领域联合培养人才。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着眼于“闽台合作,先行先试,强强联手,打造精品”,承担高校调动最优质资源,与台湾优秀高校合作,通过引入台湾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成功的办学经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由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三方(或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双方)联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库建设,联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引进台湾高校课程及教师,或采取分段对接的方式,联合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闽台合作办学(本研究所限定的闽台合作办学专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2010年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通知》中规定的闽台合作分段对接模式)是指福建高校的本科学生采取“3+1”、专科学生采取“2+1”的方式,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到台湾相应高校学习。同时,学生学习期间台湾师资授课占比不少于1/3。2009年,闽江学院招收了福建省第一批闽台合作分段对接项目学生311人;2010年,闽台合作分段对接项目扩大到5所本科高校和16所职业院校,共招收学生5000人;2011年开始,闽台合作项目开展院校和招生数大幅度增加。福建省闽台合作项目承担高校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证明了闽台合作项目符合两地高校需求。 对于台湾来说,大陆是富有潜在发展前景的巨大的职业教育市

在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最新)

在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最新) 各位嘉宾、海峡两岸的青年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首都北京,共同出席2019 年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对本次峰会的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嘉宾和海峡两岸的青年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这次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会,适逢五四运动100 周年。 4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今天,海峡两岸的青年朋友们围绕本次峰会“新时代、新成长、新发展”的主题,探讨推进新时代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对传承中国青年爱国主义传统、光荣奋斗历史,携手开创民族复兴光明未来,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意义,也是对五四运动100 周年的最好纪念。我向荣获五四青年奖章的各位青年朋友表示热烈祝贺!

青年是时代的先锋。一百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道路、前进方向产生了重大深远影响,具有里程碑意义。青年的觉醒,代表着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孕育的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犹如星星之火,在华夏大地掀起燎原之势,唤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征程中前赴后继、接力奋斗,谱写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壮美华章。 100 年前,古老的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台湾在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下遭受殖民奴役。今天,中华民族正以昂扬的姿态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奋进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是划时代的”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两岸青年要百倍珍惜这个伟大的时

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

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 近年来,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在政策驱动下,快速展开,取得一定的成果。在院校领导交流,学生交流,科技和文化交流,继续教育交流与合作,合作办学,学分、学历互认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笔者提出两点建议:台高校教师赴闽就业,闽校与台企深度合作,推动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更持久、更深入。 标签:职业教育;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 2008年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三通”协议,海峡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全面启动,进入“三通”时代。 2009年5月6日,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表,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迈进。在此历史背景下,闽台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本文重点关注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诸多问题。 一、闽台职业院校领导交流 举办“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2007年12月04日,首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在福州举行,来自海峡两岸107所职业院校的校长参加,围绕“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与前瞻”“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三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据了解,近年来闽台教育交流频繁,2000年以来,来闽访问的台湾地区教育界人士近8000人次。2000年至2007年期间,福建省教育系统有600多批、1600多人次赴台讲学,开展合作交流、学术交流等活动。2007年,教育厅组织了三批职业教育代表团赴台访问。高教院校领导交流先行先试,签署相关合作交流协议,带动闽台院校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等各对应团体进行沟通,进而交流与合作。 二、闽台职业院校学生交流 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2002年开始举办,至今共举办12届,闽台职业院校学生较少参加,主要是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辩论赛的成功举办,促进两岸大学生的了解和沟通,增进友谊和感情。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篮球赛”。海峡两岸大学生篮球赛创办于2006年,以篮球为载体,以运动为媒介,为两岸大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了友谊的桥梁。闽台职业院校学生组队参加比赛,篮球比赛已成为两岸高校影响力较大的一项重要赛事,促进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促进两岸大学生思想、感情和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大学生的互信、了解和友谊。

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狠抓人才培养方式内涵建设和管理建设 创新工学结合模式服务区域经济 多年来,我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不遗余力的搞好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坚持以内涵发展为基础,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德育管理为先导,以多元经营为战略,以就业导向为方针,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在了全市民办职业教育的前列。 建校13年来,我校先后向社会输送航空服务、机械维修和电子、模具等各类技能型(包括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鉴定)人才近3.5万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回顾学校走过的历程,尤其是近几年取得的辉煌成绩,我认为,我们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给我们的发展和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密结合职教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治校办学理念 当今职业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何在调整、巩固中谋求发展是每一个学校面临的新问题,学校一要吃饭、二要发展,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深化改革,练好“内功”,办出特色,将挑战与冲击转化为动力。 (一)建立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

创校制胜,理念先行。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办学理念,克服办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此,学校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提出并更新了各种具有指导性的办学思想。即“为每位学生创造最好发展空间和满意工作”的办学理念和交校“三种意识”(永不忽视的优患意识,永不放心的责任意识,永不满足的品牌意识)“六种精神”(校兴我荣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爱生重教的园丁精神,精心施教的敬业精神,投身教改的创新精神)的全新工作理念,以及学校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把学校办成具有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教师敬业、学生优良,以职业教育为主,集短期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指导为一体,具有示范作用,能为国际、国内大型企业输送优质技能人才,全国知名,四川一流,川西北第一的万人教育集团),从而明确了学校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随即又提出了搞好职业教育要做到:以“六个必须”为核心的“科校之魂”(必须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必须以爱岗敬业为基础,必须以招生就业为龙头,必须以教书育人为重点,必须以学生成才为根本,必须以团结安全为保障),奠定了办学的理论基础。同时针对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指出了正确处理学校工作的“六个矛盾”和“两个关系”(即:正确处理招生与安置的矛盾,正确处理教学质量与教师结构、教学设施的矛盾,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的矛盾,正确处理爱护学生与严格管理的矛盾,正确处理资金紧张与学校发展的矛盾,正确处理扩大规模与办学质量的矛盾;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学生产一线与后勤服务的关系),将矛盾的阻力化为前进的动力。又针对班主任和课任教师,提出了“三深入、五认真”的教学管理方法,即深入教室查看学生学习情况,深入寝室、

台海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策

第33卷第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2 2012年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b.2012 台海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 可行性分析及对策 张英玉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台海两岸积极回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宏观运作体制上具有相同之处,两岸高等教育优势互补等因素都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有利基础;但在两岸交流与合作实践中,仍存在不少体制性障碍和政策壁垒。为此,文章主张两岸高等教育应密切合作,从国际化的战略高度来考量两岸高等教育发展,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制度化,并从多方面进一步拓展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台海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2-0100-03 海峡两岸的高等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改革与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各具千秋,互有长短的高等教育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两岸开放高等教育交流以来,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新世纪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在新世纪,两岸要对高等教育存在的优势、面临的困难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在交流与合作中如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在激烈的国际教育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已成为两岸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发展及交流与合作 (一)大陆高等教育及其对台交流与合作 进入新世纪,大陆现高等教育多层次、多体制、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逐步得到完善,极大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至2010年,大陆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3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大陆高等教育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发展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在办学、投资、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改革同步推进,多元化办学体制已初步形成,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区域化、国 收稿日期:2011―07―09 作者简介:张英玉(1978-),女,福建闽清人,经济学硕士,助理研究员,福州大学发展规划与“211”办公室及高教研究所科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战略管理。际化日趋显著。我国高等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了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引进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各种专业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和交往。 对台教育交流合作历来是内地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5年大陆就开放台湾学生报考大陆高校,2005年,大陆出台对台湾学生实行和大陆学生同等收费标准和为台湾学生设立专门奖学金的政策。2006年,大陆正式认可台湾高等学校学历。目前,大陆已经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关于台湾学生在大陆求学的政策体系。 (二)台湾高等教育及其对大陆教育交流与合作 自台湾光复以来,台湾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实现了教育层次和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和更加自主、更具适应性的教育运行机制。当前,台湾的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阶段转入普及化阶段,大学录取率逐年攀升。至2008年,台湾的大学录取率就已达到97.1%。但台湾的高等教育也面临诸多问题,如高校数量剧增、生源减少、教育经费削减、教育市场狭小、毕业生就业难等。为此,台湾当局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并将“逐步开放对大陆高等教育政策”作为一项具体的改革措施[1]。近年来,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日渐升温,成为了两岸交流与合作中最活跃、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之一。主要变现在:一是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截至2008年底,大陆298所高校与台湾108所高校签署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协议,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二是交流与合作的层次不断提高。两岸大学校长互访 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