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传播学论述题答题技巧

谈谈传播学论述题答题技巧

谈谈传播学论述题答题技巧
谈谈传播学论述题答题技巧

谈谈传播学论述题答题技巧(下)

一、紧扣主题,戴着镣铐让评卷者和你一起起舞答题紧扣主题,要学会“戴着镣铐让评卷者和你一起起舞”。戴着镣铐,意味着大家答题时必须有问题意识,要读懂、读透,严格按照提出的问题来作答,且每一个大段落都要扣题,每300字一定要重新提一下问题;让评卷者和你一起跳舞,则指的是大家要学会引导问题,特别是一些问得特别“假大空”的问题一定要想办法将其引导到你熟悉的、具体的“脚踏实地”的方向上,答出水平,答出深度。以下,是“戴着镣铐让评卷者和你一起起舞”的正确姿势——1.磨刀不误砍柴工,读题不得少于两分钟读题不得少于两分钟!对于每道题,我们都必须认真加以分析,搞清题干,明白问题的重点和评卷者希望考察的东西。新传的论述题,有少部分是直接点出考察的内容的,例如14复旦学硕真题“何谓媒介间议程设置,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当前的媒介议程设置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题目中明确告诉大家出题的人希望考核的知识点媒介“媒介间的议程设置”,我们可以用“列举定义+分析现状+举例说明”的架构来解答。但更多的情况下,出题的人更喜欢给出一些相对模糊的话语来考察我们的应变能力和对题目的解读能力,比如厦大学硕的真题“有历史学家认为印刷术在15世纪迅速导致了欧洲普通民众进入少数精英特权所垄断的知识领域,但Noam Cook认

为,欧洲大众文盲率的下降、廉价报纸的发明与大批量生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思想等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具备才使得印刷文字的大规模传播成为可能。因此,欧洲民众真正进入知识领域是19世纪后半叶以后的事情,此时,离印刷术的出现已经有400年。你认为传播技术与社会发展存在什么关系?”解读本题先要分析Cook的话,作者从这句话中抽象出“媒介技术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成熟的社会诸条件下”的学术话语,进而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与探讨。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对问题的充分分析与思考是动笔的前提,很多考生在考场上会犯读题不清导致离题的错误,对此大家必须深刻警惕。今年中传考察过一道名解“金字塔结构”,有多少人乍一看把这题看成我们更熟悉的“倒金字塔结构”的?反正编者在审稿的时候就犯了这个错误,还把本题标红要求中传的学姐做出修改呢。如果这是在考试,那么损失的就不是面子而是至关重要的5分。2.礼多人不怪,每300字至少点一次题很有必要中国人讲究礼多人不怪,每300字至少点一次题就像对评卷者做出一次又一次的致敬,告诉评卷者“我没有离题哦”。坦白来说,大家的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比较话痨的同学其实是挺容易在一段1500字的答案中写出那么一两段“和主题关系不大”的答案的,考场上答题的紧张气氛中没法精雕细琢,满嘴跑火车也不是不可能。更多的情况是,在

大家的心中你引用的理论其实是与主题环环相扣,但是因为表述不清,评卷者可能很难理解你是怎样将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这个情况下大家就必须有每300字点下题的意识,告诉评卷者你心中你引用的理论、案例与主题的关系,哪怕牵强,但是这样的交代“很有必要”。特别是考生中流传已久的答题方式——“当你实在没有思路,那就把所有相关理论都写上”的答题路数,这样每300字一点题的习惯会是你的法宝。例如厦大真题“有人说,新闻的美在于偶然性和突发性,请从电视现场直播的角度对此做一评析,并结合具体实例”在写作此题时,我在1157字的篇幅中点到了8次“偶然性与突发性”这一关键词,从而使得全文“看着就非常紧扣主题”,具体请大家翻到厦大真题的篇章中细品此题。相反的,我在帮一些包括二战的小伙伴批改真题时,发现了很多次全文只提到2次以下题目“关键词”的现象,这是大家必须引以为戒的。3.要学会将问题引导向自己的“主场”引用赵本山老爷子的一句话,有70%以上的问题,它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在题目的框架下对问题进行“再加工”,以将问题引向自己的“主场”,引到自己熟悉或者擅长回答的领域,引导阅卷人的思路,让他“跟你一起跳舞”。我认为,这样“有问题的问题”又分为两类——第一,题目太大,令人无从着手。比如“报纸的优势与劣势”,乍一看很简单地,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学者论述过这个问

题,引用谁的话,从哪个角度来回答?新闻、评论、副刊、广告是媒体的四大功能,赖特提出雷达功能、解释与规定功能、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功能,在不同的领域,报纸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怎么办?一者,分别从上述的某一个框架下提出的四个角度分别对报纸的优劣做出解析;抑或,从报纸的主要功能,也即新闻传播功能中对报纸的优劣做出解析。脱离了对问题的框限,很难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第二,题目本身存在多种理解方式,我们必须先交代对题目的理解。有一些题目,特别是材料题,题目本身可以从多种角度解读,评卷者本身不会在心里预设对题目的那种理解是正确的(当然,评卷者心里可能有一个最合理的理解),但是我们必须表明我们对题目的解读并将围绕对这一解读组织答案,从而让解读合情合理。例如前文提到的针对Noam Cook的话展开的那道论述题,如果不把问题框限在“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论述就无从展开。又或者,2014年兰大有一道真题,“请谈谈你对记者的职业期待”,因为“职业期待”这个名词并非这个学科的专属名词,且业界学界对此名词也有不同的理解,甚至百度百科上都没有人对这个问题作出一个定义,我们必须在开始论述前首先提出我们对这个词语的解读,将我们的论述严格建立在我们对该词下的定义上。例如,我们可以将问题转换到“怎样做一个好记者”,从而利用黄远生的“四能”

说来写一段“记者的自我修养”;又或者,我们可以将问题转换为“如果我是一名记者我会怎样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进而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记者的职业规范负责”的角度组织答案。各种解析角度都是正确的,但必须选择一个角度并在该角度框架下回答问题。二、给评卷者方便,清楚“交代”答题逻辑笔者最近帮很多明年考研的同学修改了他们试做的14年真题,大家最经常犯的错误就是“让我找不到你们的答题逻辑”。坦白来说,在9月份这个时间档口,有三四个同学交上来的答案“单独地看一段已经非常高大上了”,但是在逻辑叙述方面,只有一个人能阐释清楚。批改卷子是在相对封闭、时间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的,批改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踩点给分”是主要的评分方式,因此让评卷者迅速找到你的逻辑主线进而发现你答案中的亮点就显得尤为重要。1.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引用成熟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答题5W为什么是经典,因为它引导我们在分析一个特定问题时,分别从传播活动的各个参与方的角度对问题作出全面地解析。归纳与分解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学术人最基本的能力,但限于年纪和知识的系统性,考生很难对一个问题进行全面地思考。例如“对记者的职业期待”这样的问题,大家很容易就会被引入高大上的揭露社会阴暗面、与黑暗现象不懈斗争的我们的“新闻理想”的框架而忽略了基础性的系统文史哲知识、善于奔走、善于倾听与采

访这样的虽然是细节却是一个职业的基础内容,利用黄远生的“四能”或者新闻专业主义提出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新闻工作者的基础价值观来加以论述,那答案就起码能做到“在我们框限的小范围内拥有全面性与系统性”。同样的,还有比如三功能、四功能说,“新闻评论副刊广告”这样的说法,抑或在危机公关中按“危机发展四阶段”或者“公关5s原则”来分析问题。被利用的框架可以只是相关,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文字表述在相关的框架与问题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让框架帮我们更全面地解析问题。2.适当的长度很重要很多同学都会纠结各类问题应该回答多少字的问题,在这里我们给大家一个简单地等式“合理的字数=题目分值*

(40±15)”,也即5分的名解以200字最为恰当,不应少于120字,尽量不要多于280字;以此类推,30分的论述的合理字数位1200字,750~1750字都在合理区间内。简答则各校有很大不同,比如厦大的简答普遍是10分,那就分点论述,每点加上一两句话解释就好;但是像武大、北大专硕风格的20分的大分值简答就完全有必要把它们当论述题来对待了。3.善于利用小标题这一点其实在“逻辑清晰”和“语言规范”中都是极为重要的。从逻辑的角度,小标题的应用是很好地引导老师思路的方法。利用开头段或者过渡段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大家可以先看两段文字——有人提出报纸“四个基本要素”的说法即“新闻、评论、副刊、广

告”,以下我将遵循这一思路,分别从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及其他经营管理事务角度出发,试论述《大公报》的百年发展发展尤其是自1926年新记公司接办到建国前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新闻事业做出的贡献。拉斯韦尔提出5W模式,即Who,To whom,say what,in which channel,with what effect,分别关注传播者,受众,内容,媒介,效果等五个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下我将从这五个角度分析包括传播者、受众在内的各方主体应如何适应媒介新技术的发展尤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适应现代传播环境并促进社会发展。同时,谈论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问题,监管,无论是来自政府或者行业本身的自律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在谈及上诉5个角度时我将穿插阐述政府及其他监管主体在各个特定方面应该如何履行自身职责。(原题请参考厦大考研真题部分)在开头段或者过渡段中要清楚交代“答题逻辑”,这有利于评卷者找到相关知识点“踩点给分”。这个其实是笔者工作中做PPT时常用的手法。交代清楚、一以贯之的论述逻辑是提高论述说服力的不二法则。4.善用二元对立和三点论的思维方法这个主要适用于需要我们自己组织框架的题目,二元对立和三点轮是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二元对立,即将实物分解成联系又区别的两个方面,例如公共性VS商业性,舆论监督中敢于挑战界限vs服从党委领导,优势vs劣势,这在分析类的答题架构

中是非常实用的一个框架。三点轮则适用于列举类,比如列举某现象的社会影响,在没有现成框架的前提下,就可以用三点论的方法,即将问题分为3点或者4点,分别论述。在列举类答题中,少于3点会让评卷者觉得略显单薄,超过4点一方面不利于将每一点讲深,也会给评卷者堆砌观点、逻辑上比较“散”的不良印象。当又一些问题有必要分成10个以上小点时,大家可以把小点之间再做一下同题集中,将10个小点归入三四个小标题可迅速提升答题的层次感。5.注意各部分的字数比例应合理各部分的字数比例应该合理,比如前面提到的引言(10%~15%)+分析(40%~50)+建议(30%~40%)+总结(5%~10%)就是一个合理的比例。我们在读题的时候就应该明确题目的重点,并在重点的论述上投入不低于40%的篇幅。大家在考场的紧张环境中,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引言写得太长以至于头重脚轻、喧宾夺主,事实上我在今年的考试中就已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希望大家要吸取教训。6.有明确、可识别的结尾段无论字数多少,大家在每道论述题的最后都应写一个总结性的、明确可识别的结尾段。不要觉得拖沓或者累赘,只能告诉大家,写了结尾段肯定不会因此失分,但是没有明确的结尾段、给评卷者意犹未尽或者“是不是还没写完”的疑惑却绝对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三、用规范的语言告诉老师“我是圈里人”研究生选拔考试,说到底是老师

选择未来几年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小伙伴的过程的一部分,因此用规范的、老师们熟悉与喜欢的语言告诉老师“我是圈里人”很有必要。那么,怎样做到语言规范呢,以下是几点建议:1.高大上的语言习惯从“抄袭”和“改写”开始我是真诚地建议大家在考试前,最起码要翻着书、查着知网,每月至少做一套真题。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大家要对自己的语言表述近乎苛刻,如果有必要也有条件的话,不妨将课本中或者所看到的论文中将精彩的语句甚至段落经过适当的、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改写。“抄袭”和“改写”过程是提升大家语言学术性的不二法宝。2.多读论文,揣摩它们的语言结构和行文风格想提高语言学术性的另一个方式是读论文,相对于教材,论文针对特定问题展开论述的特点更适合我们写作真题时参考。这里强烈推荐陈力丹老师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X),这本书中即会有陈老师的最新论文,也有很多陈老师接受各地报纸采访或参与各地会议的讲稿,语言风格在严肃的学术语言和亲民的“大白话”之间做了一个很好的平衡,非常适合同学们学习。3.带出处地引用一些知名学者观点可以让大家的答题瞬间高大上这个是很多学长学姐都提到过的,但这一点怎么做到?最好的办法是笔记!读论文的时候,遇上合你眼缘的话,抄下来。不用很多,正常我刷1小时论文抄不出一句话。做论文笔记不求全面,只求你能真正记住一两句“符合你自己答

题风格和思维体系”的,比如说我在答题时很喜欢那中国条块分割的媒介管理体制当靶子,于是我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随时背诵出陈力丹老师和张志安老师的两段原话,随时备用。从这一点上说,大家还是要自己刷一遍真题,有一种知识是“会考的知识”,有另外一种知识叫做“会用到的知识”,后者其实是你自己潜意识里的答题思路所决定的,与你的个性、信仰、理想和政治倾向都是直接相关的,你只有自己做几套真题才能真正了解。4.历史/理论/现状的逻辑是语言的基本逻辑,也是答题的基本逻辑随便翻开哪一本书,几乎在每一个具体问题的描述中,历史、理论、现状都是论述一个问题的基本逻辑。单纯的XX老师说不能成为说服老师某一理论是正确的充要条件。理论为什么是正确的,因为它在历史层面上有传承(发展自XX学者的理论,可以从历史中的某个案例得到验证),理论层面上经得起逻辑上的推敲和证明,实践角度上能解释今天的现实。在答题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的在大的谋篇布局和小的细节中贯彻历史、理论、实践三位一体的论述意识。具体案例大家不妨去厦门大学学硕的真题中看看我对“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解析。5.用好小标题可能给大家的文章提亮增鲜好的小标题有三个作用:方便阅读,写小标题的习惯事实上是你划分文章的过程,1500字左右一排到底的文字会令人读起来很累,但如果将它们拆分成3个400字的小段,再配

上引导性的开头/结尾段,读起来就相对轻松;方便老师理解你的思路框架;好的小标题是可以给文章的文字水平上一个档次的,比如“有闻必录”指导方针下的“中国近代史教科书”、“对政治,贵敢言”的文人论政机关、京派文学的基地“文艺”副刊、“不卖”的基础——经济独立,这四个标题本身都知识对书上原话的重新组织,但能这么写出来明显就是加分项。6.学术化语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学术化语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大家需要经过一个说大白话、模仿学术性语言、将学术性语言与大白话再结合的过程,有些语言天赋好的小伙伴可以很自然地在几种话语之间切换,但是很多小伙伴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练习,但只要有心,估计大家都可以在认真开卷做三五套真题之后找到感觉。但是务必记住,做题时一定要有一个“我在考场上”的意识,各种蒙混过关、企图少写、想要案例略的做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日后极有可能反应真正的考场上。6.认真地手写三套以上的真题,注意是手写这一点强调过很多次,这里用另外一个角度“再提个醒”——考试的时候,我们需要在6个小时内写下一万字乃至更多的文字,更直观点说,就是能把一支中性笔芯从头用到尾,这个对高三时候的大家可能压力不大,但是现在,我为很多同学捏一把汗,反正我一战时上考场前有学长专门提醒我带瓶红花油午休的时候给自己的手推拿一下“活血化瘀”……特别是很多字本身就不

好看的同学,到后期手酸以后写出来的字会更不堪入目,一些字写的还行的同学,手酸也会影响大家的状态。其实强调手写三套真题的一个目的就是唤醒大家的“写字功能”,锻炼手部肌肉。对了,据说,多玩健身球(就是那种拿手里盘玩的铁球或者核桃什么的)可以帮助字丑青年起码把字写工整,这一点,起码对我很有效果。以上,就是笔者总结的一些论述题答题技巧的基本框架,具体的执行大家还要在本书的答案里头以及自己平时做真题的实践中去寻找答案。

传播学教程考前复习名词解释等

名词解释: 1,传播: 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符号: 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3,符号化: 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它符号的活动。 4,符号解读: 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5,意义: 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的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6,传播情境: 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 7,讯息: 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8,反馈: 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9,人内传播: 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1 / 26 10,人际传播: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11,群体: 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12,群体压力: 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13,信息压力: 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会大于少数人,基于这种信念,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为信任的态度。 14,趋同心理: 遵从性,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15,下行传播: 有关组织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16,上行传播: 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部下向上司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与要求的

信息传达活动。 17,大众传播: 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8,信息环境: 2 / 26 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9,拟态环境: 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0,热媒介: 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就能理解的媒介。 21,IPP指数: 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个人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3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22,知晓权: 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

论述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论述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认真读材料,仔细审题目 论述题的设问方式一般是两种类型:“怎么办?”和“为什么?” 1.“怎么办?”型:常见表述有“运用政治(经济)常识的知识论述如何(怎样)??” 2.“为什么?”型:常见表述有“运用政治(经济)常识的知识论述??的重要性或必要性”、“请论述?? 的政治(经济)意义” 、“请运用政治(经济)常识的知识论述?? 对??的重要性或必要性或意义”等等。 二、搜索教材相关知识,根据设问归纳论点 1、“怎么办?”型 论点表述方式一般把设问的对象放在后面,根据教材获取的对象放在前面。基本格式 是:(教材知识点) +“可以、能够等” +(设问的对象) 例: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论述如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答:①扩大农民就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教材知识点) +“是” +(设问的对象) +“基础、保障、方式、环节、措施”等词 语 2.“为什么?”型 论点表述方式一般把设问的对象放在前面,根据教材获取的对象放在后面。基本格式 是: 1)问意义:(设问的对象) +“可以、有利于、有助于、能够”+(教材知识点) 2)问重要性或必要性:(设问的对象) +“是” +(教材知识点) +“要求、需要、体 现”等词语 三、寻找论据,围绕论点,适当展开论述 不管是哪一种设问方式,论述展开过程大致相似。论述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所归纳的论 点运用科学的原理或事实进行展开,最后又回到论点的过程。 例1:扩大农民就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农村出 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扩大农民就业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就业是民生治 本。扩大农民就业不但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广大农民 收入的普遍增长,从而形成收入增长→内需扩大→经济繁荣→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的良性 循环。 四、要注意的问题

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不写废话 ?分点列出 ?重点在前 ?答题饱满

历年简答题统计分析 ?心理学高频考点 ?1、记忆和遗忘 ?2、个体发展因素 ?3、能力与智力的关系 ?4、认知发展 ?5、情绪 ?6、学习动机 ?7、人格发展 ?8、学习策略 ?9、品德 历年简答题统计分析 ?教育学高频考点 ?1、班级管理 ?2、教育目的 ?3、教学 ?4、新课改 ?5、德育 ?6、教师素养和教师发展 ?7、课程种类和课程理论 ?8、教育研究 影响遗忘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根据遗忘特性如何进行记忆?(1)深度加工材料 ?(2)多重编码 ?(3)有效运用记忆术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选择有良好知识组织结构的教材 ?(2)创设问题情境 ?(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学习各种思维方法 ?(5)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6)教会学生思维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 ?(2)问题表征的方式 ?(3)思维定势 ?(4)功能固着 ?(5)动机与情绪状态 注意的影响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包括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 ?(2)个体因素:包括需要、兴趣、过去经验、人格特征等。 ?(3)活动目的和组织:活动目的越明确,活动对于个体的意义价值越大,个体的注意越容易得以保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 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2021河海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河海大学考研 ——新闻传播学

我是河海大学考研的众多人群当中一员,白天需要应付高强度的上班节奏,晚上挑灯夜战,我是“考研党”,留给我的时间很少很少。 为什么要考研?当我进入社会之后,忽然发觉原来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去学习,我的本科学历难以对我未来职业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考研是我的不二之选!正如我当初毕业的时候,想考却没考的原由,只是我不想给家庭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所以选择新闻传播学是比较贴近我实际情况和期待的目标。 目标明确和决心不能原地踏步,马上把时间花在该做的事情上。首先我从专业课参考书目入手: 《实用写作》张耀辉北京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丁法章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广告学》何修猛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概论》(第四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第三版) [美]里奇著、钟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美]巴兰.戴维斯著、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其中李彬的《传播学引论》是我很想推荐的一本书,涉及到相当多理论知识,有着简单、易懂的特点。我理解这本书上的理论不是很难,也许是我本身的工作就和新闻传播有关系,我认为将参考书目上的知识与现实案例相结合,真的让我学习进度快了很多。 说说复习的事:首先我会看知识点,再与实际案例相联系,理解之后通过背诵出来,而且一定要默写一次。我随身会带着红笔简单写一个相关案例,这样就差不多掌握这个知识点了。这样做可以把书看“薄”,在最后复习阶段干脆把书放在一边,随身带着笔记本,有空时翻看两眼,看着红笔写的案例就能回忆起相关理论。考试时通常要求写一篇消息、评论或者特写,只要知道这种文体的格式就可以了。其他参考资料是一些期刊,基本上没有时间看完,也不用全部买,只要去期刊阅览室多翻阅就可以了。 我认为河海新闻传播对考生要求主要集中在写作能力,只要你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学生板

历史论述题 备注:老魏的学生才有资格享用几点忠告:1.不拼不博,等于白活;高三不累,辛苦白费 2.一心力,惜时光;坚定力,戒浮躁。 3.今年学习努努力,明年湖大做兄弟,今年学习不努力,风里雨里,兄弟在工地搬砖等你! 解题方法: 步骤一:亮明观点。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下来) 步骤二: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思路五: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史实论证。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步骤三:结论。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或评价性升华。(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课所学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课上所学原理为思路、为依据,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 题型一:提供观点型开放题 【设问方式】 …(材料)…,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基本方法】 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以前所未有的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步骤】 (1)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认为可以有力论证的观点。 (2)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 (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 【注意】 有的试题除了已列出的观点以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提出其他的观点进行例证。只要言之合理,照样可以给分。 题型一【典例】 典例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籍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果,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欧洲人籍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生产找市场,欧洲国家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败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 请评论材料中近代西方文化对亚非国家(或者中国)和人民所产生的影响的观点。

论述题答题技巧

论述题答题技巧 论述题的特征:司法考试中的论述题一般分布在卷四的第一题和最后一题,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比较抽象,后者往往有具体的案例,需要结合案情进行分析论述。这种题型要求答题的时候做到论点明确、论述充分。 论述题的类型:几乎所有的论述题归根结底都是要求对一些观点或者行为进行评价,所以对论述题进行分类的时候只能采用论述的方式。比如直接要求对某一理论或者某一行为进行评价的,笔者称之为“评价型论述题”;若是明确给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暗示要对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选择的,笔者称之为“比较型论述题”;如果要求先对各种方式进行选择,然后再对所选项进行论述的,笔者称之为“综合型论述题”。虽然不同的论述题的答题方式有所不同,但总的要求都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进行论证,最终得出结论。不过开放性论题可能无所谓结论的正确性,但是要求论述缜密,能够自圆其说。 具体答题要求: 一、评价型论述题 方案(1):段落一,摆明观点 段落二,理论剖析 段落三,事实论证 段落四,观点总结 本方案针对评价事项单一的情形,并且可以将段落二的理论剖析和段落三的事实论证结合起来,一起分析,从而形成标准的总分总结构。

方案(2):段落一:摆出最明显最主要的论点并结合理论、案情论述之; 段落二:摆出相对次要的观点以上述方法论述之; 。。。。。。 段落末:将一些可能涉及又不太肯定并且比较次要的观点 概括罗列并稍加分析,最终简洁地对案例进行综合评价。【本方案适合评价事项多元化,各观点又可以分别论述的情形,但是相似的观点宜放在一段一起论述,切忌分成许多段落分别论述。】方案(3):对于一些不太好找考点的论述题,我们可以将之上升为法理问题,从法理的角度去找切入点。因此,大家应该对法理学的整个框架有所了解,并且可以用常识去判断。经常可能出现的比如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渊源、法律概念的争论等等。 二、比较型论述题 段落一:从主到次,通过概念分别论述比较项的优势和劣势; 段落二:分析案情与各比较项的契合度,综合比较选择出最佳项; 段落三:结合前述分析,总结归纳自己的观点; 【比如:邹老师讲义第13页的第七题,关于法律解决途径的选择一题】 三、综合性论述题 此类题目一般要求先在选择项中选择一个最优的,然后论述它。这个时候可以根据题意结合上述两种方式进行论述。

传播学教程各章节往届考研真题分布分析

传播学教程各章节往届考研真题分布分析 传播学教程》习题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2、大众传播 3、传播学 4、信息 二、简答题 1、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2、简述人类传播的基本特点 3、如何理解传播的定义 4、传播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三、论述 1.试论研究传播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关系 2.从北京蓝急速网吧纵火案及此后的政府相关政策,谈一谈大众传媒与青少年问题。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市场引导下的传播业发展的利弊观。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一、简答题 1.技术在新闻传媒的形态变化中有怎样的作用? 2.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试简述之。 3.谈谈你对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的理解。 4.报纸会消亡吗,谈谈你的看法。 二、论述题 1.论述“全球信息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 2.雪村的《东北人》绕过被音乐工业垄断的发行渠道,通过互联网和私人传播获得巨大的成功。请从传播主体多样化的角度谈谈这一现象所揭示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工业体制造成的冲击。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2.编码和解码 二、简答 1.请以当代消费文化为例,谈谈社会象征文化的主要内容。 2.如何理解共通的意义空间 三、论述 1.论传媒与文化 2.谈谈你对易中天现象的看法 第四章人类传播活动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名词解释 1、受众 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3、线性传播模式 二、简答 1.你怎样理解媒介环境 2.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它的提出者是谁?这个模式的局限性在哪里? 三、论述 1.传播模式经历了从直线传播、循环模式到系统模式等变化过程,请从传播模式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传播思想的变迁与进步。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名词解释 1.人际传播 2.米德 二、简答 1.人际传播有那些基本功能 2.简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名词解释 1、组织传播 2、群体压力 3、流言 二、简答题 1、什么是CIS战略? 2、流言及其传播特点是什么? 3、简述言语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有那些长处何短处? 三、论述 1、组织进行对外宣传时,可利用的传播手段技巧有那些? 2、组织和公关人员应如何建立健全的媒体关系。 第七章大众传播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 2、社会雷达 3、信息环境 4、信息过载 5、拟态环境 6、麻醉理论 二、简答 1、大众传播的基本特点 2、大众传播的四项基本功能 3、施拉姆是如何概括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的? 4、简述网络,手机,博客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5、为什么说电视是一个娱乐主导性的媒介。 6、大众传播的“大众”和网络传播的“网民”的主要区别。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怎样理解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

公共基础知识论述题答题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论述题答题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论述题答题技巧一般来说,解答论述题应该抓住试题的中心议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思路渐进深入地进行阐述。 重点是理解,考试一般是按关键词给分的,答题要条理清晰,不要写成一大段,能。分1,2,3是最好的。还有就是别曲解了题意,答非所问,不过这点一般不会出错吧 1、确立中心议题 确立中心议题,是整个解答过程最为关键的步骤。为避免跑题,考生在解答前一定要仔细推敲题意。对于试题的测试要求,应试者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并使全文的论述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议题而展开。 2、辨别试题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论述题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主要有叙述式、说明式、评价式、分析式和批驳式这五种。叙述式论述题要求考生把某一事实或原理详细地记述下来;说明式论述题则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对某一事件或原理进行解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或理论对事物或人做出价值评定,是评论式论述题的重要特点。分析式论述题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分解,然后找出这些独立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批驳式论述题要求应试者用某种观点对试题所展示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题型不同,作答方

式也不同,考生一定要看清试题类型,按相应方式作答。 3、确立论点 中心议题和应答方式确定后,考生接下来就要根据试题的中心议题来确立论点。在确立论点时,考生应考虑到时间许可程度,论点数量不宜过多,安排也应有主次之分,尽量将重要的论点前置,不太重要的内容放在后面叙述,以免把时间耗费在意义较小的内容上。 4、选择论据 论据的选择是论述题解答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针对性是论据选择的首要准则和要求。考生应从说明或证明论点的需要出发,选取那些能够强化所提论点或对论点进行解释和论证的材料作为论据,使这些论据能有效地为论点服务。由于考试时间有限,考生往往不可能将所有符合要求的材料都选择进来,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对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依据代表性的大小来选定取舍。最终只将那些最有代表性或最有说明力的材料作为自己的论据,而不是毫无选择地堆砌材料。 5、论证充分、全面 应试者在具体论述过程中,要做到论证充分、全面。中心议题的内涵应该在论点中有完整的体现,而且,每一个论点也应有充分的论据为基础,论点应是对论据的正确概括。要注意说理的全面性,不能以偏概全。其次,表述上要注意逻辑,内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和冲突,同时应避免层次不清、语无伦次的现象。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所述理论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实结合起来,运用这些理论来对现实事物做出解释。这一点

论述题的解题方法

论述题的解题方法 论述题就是运用一定的原理或观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说理分析,得出某些结论的一种题型。它具有难度大、要求高、综合性强的特点,其测试功能在于考查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它们是属于主观性试题。论述题虽然受到许多主观因素的制约,但是其解题也不见得是无章可循的。下面就论述题解题谈一些看法。 论述题答案的结构 论述题的关键在于"论"。其答案可以分为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部份。 论点是指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它要求对某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总的表述,论点一般可以从教材中找到,它的表达要求准确、明了,说出"是什么" 论据是针对提出的论点进行说理分析,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说出"为什么"。论据可分为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一个论点往往用几个论据来证实。 论证是论据对论点的分析过程,以及自然而然得出的结论。它跟论点有互相照应的作用。结论的迁移性比较大,可以谈意义,也可以提示某种错误的根源、实质或危害,也可以谈自己的体会。论点、论据和论证的一致性,论点的鲜明性,论据的真实性和论证的严密性,是一篇好的论述题答案的基本因素。 二、论述题的分类、 论述题的分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支进行划分。 从论述的方向来分,可以分为立论、驳论和兼论三种。 立论是用一定的原理或观点联系实际,说明某些问题的正确性。 驳论是用一定的原理或观点联系实际,支驳斥某些错误,指出它的实质、根源和危害。 兼论是立论和驳论的综合,既阐明某些观点的正确,同时驳斥某些错误观点或做法。 从论述所用的原理多少来分,可以分为单原理和多原理论述题。 从论述题题干中指定的原理和问题明确程度来分,又可分为四种:(1)明确指定某一原理去分析某一问题。(2)明确指定某一原理去分析某一范围的问题。(3)用某一范围的原理去分析某一确定的问题。(4)用某一范围的原理去分析某一范围的问题。以上四种比较常用的是第一、三种。 从考查的侧重点不同来分,可分为理论联系实际论述题和一般理解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论述题侧重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论述题侧重考查对理论理解程度以及概括综合能力。三、论述题解答的一般要求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论述题的解答都有其共同的要求: 从总体来看,应该把答案看作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说理性文章。它要求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论证具有必然性,便使人觉得言之有理。 从文字表达来看,应该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不要反复出现同样的词句,更不能颠三倒四。 从答题规范来看,应该是字体清楚,不同论点按写文章规格分段表述。 从回答问题顺序来看,应该是理论在前,分析在后;论点在前,论据、论证在后;正面论述在前,反面论述在后。 论述题的审题 回答论述题,关键在于审题,它跟语文的作文审题一样,必须吃透题意,了解题干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样,以免走题,造成答非所问的失误。 审题时可以首先把该回答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进行分别考虑: 是用什么原理(单原理还是多原理)以及原理如何表达; 题中出现什么概念,概念如何表述; 原理和题干中指出的问题关系怎样,所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说一说我考研的情况吧,去年3月份中旬进入复习状态,六本书都要看,给自己定量定时,每天写一份计划完成任务。首先每本书都要过一遍,慢慢看,看的时候要自己理解特别是传播学教程。我是六本书先把理论的看完,再看的史论。虽说很多经验说书过3遍就可以了,但是这正是个误区,也是我没能进入复试的原因之一。看书不在于看几遍,重要的是你要把书读薄!透彻的了解一本书的结构,读的遍数越多你就会理解的越深刻。当我11月份背诵时又重新结合书来寻找漏掉的知识点的时候,发现很多东西还是要多看多理解最重要。不光是背会了就能写在卷子上,特别在考理论特别活的题,各个知识点都有联系。 先说说《新闻学概论》这本书(学弟学妹们最好拿着书来看),这个就是入门了解新闻。前面绪论介绍的新闻是什么,包括什么,还有四个主导性理论(这个在传播学也有)很重要。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这些知识点自己能说出一二就行,不需要死记。前两章基本知识一定烂熟于心。第三章是新闻与舆论很重要,舆论现在是热点,也是一些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容易出题。第四、十一、十二了解就可以了,了解也就是知道说的什么能自己说出来一二,不代表不用看!然后第五、六、七、八、九、十三、十四五颗星重点章节,互联网,媒体的双重属性,媒体与社会,新闻事业的功能、传播效果,受众,新闻选择等等。十六章职业道德理念,专业理念也很重要,会考新闻人的基本素养,小王子那本书有很好的总结。南师还有一本参考书是骆正林老师写的《新闻理论教程》,这个要跟新闻学概论结合看,查漏补缺,相互补充,我比较倾向于《新闻理论教程》毕竟是南师的院长出的书,但是当初看的少,笔记只稍微整理了框架,感觉远远不够。 《传播学概论》这本书有人说晦涩难懂,我觉得理解还可以,可能是我大三上学期老师讲过,也认真听过,挺有意思的。但是背诵很难背,很痛苦。(也怪楼主记忆力不算好)这本书总体各个章节都不能忽视,要有一个大体框架把每章节融一起,比如说从传播学的发展来看,第一章基本问题,第二章发展进程,第十四章著名流派学者,十五章研究方法。传播模式单出来第四章。传播类型分为人内人际传播(第五章),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第六章),大众传播(第七章),国际传播(第十三章)。研究对象分为第九章控制研究,第三章内容研究,第十章受众研究,第八章媒介研究,第十一、十二章效果研究。 特别是第十,十一,十二章效果理论,受众观,传播效果各种概念要熟记。 以上就是我对理论的总结。经验之谈,复习的时候要均衡,自己要定一个计划。后面附图是我自己平时的安排。当然在下学期复习的时候还是要上课的,上课肯定会打乱自己的安排,所以要么跟老师沟通好不去上课(这个方法我感觉行不通,后来12月份老师才放我们去自习室不用上课了),再一个只能是在课堂上看自己的复习书,我觉得此方法效率很低,不如听课也能学习一些东西(除跨考)。所以在上课与复习冲突的时候也希望你们能找到协调的办法,我是到后来在课堂上看不进去专业书,就带耳塞看政治什么的。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考试重点

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 二、传播与信息 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 三、播的定义和特点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 一、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 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 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动物传播的局限P24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语言的论述P26-27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P29;口语的局限P29-30 二、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出现P30;文字发明的意义P31 三、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腾堡印刷机)P31-32;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 四、电子传播时代: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 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的概念P35 一、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贝尔的社会发展三大阶段P37;托夫勒的三次浪潮P38;信息社会在经济结构上的四个特点P38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战后社会信息化的两个阶段(初级、高级)P39;社会“高度信息化”阶段的三个特点P39;世界各国建设信息社会(NII,GII)P39;我国信息化建设P39-40;对人类发展史的概要认识P40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永井田男的符号定义P42-43 二、信号与象征符:信号(signal)的特点P44;象征符(symbol)与信号不同的特征P44 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三类非语言符号P45

陈力丹教你新闻传播学答题技巧

陈力丹教你新闻传播学答题技巧 报名参加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博士生考试的同学,都迫切希望了解考试时如何做答考题;而问每一位阅卷的老师,他们也只能告知,没有标准答案,阅卷时凭借的是一种对学生答卷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在多数情况下,参加阅卷的老师会有同感,因而才可能给出一个由几位老师共同签署的分数。这样说来,如何才能答得较好,显得很神秘。其实不然。为了说明如何做答最好的方法是拿出一份答得较好的卷子来看看。 这里选登的是2005年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方向博士生的考生刘宁洁做答传播史与传播理论、传播实务两门考试中的各一道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她对问题的思考较为全面,充分而灵活地运用自己掌握的传播学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冷静地编排回答的思路,逻辑性较强。因而,她的两份答卷分数均较高。 还有两个技术性的方面需要向她学习。 第一,字迹清楚。字迹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字写得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写得清楚,字不要挤到一起,没有间隔。拿起刘宁洁的考卷,卷面很干净,还没有看具体的文字,就已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有的考卷字迹潦草,所有的字都挤在一起,线条色调较浅较细,加上一些涂改和添加,看起来很吃力,即使做答的内容真有水平,这样的卷子还没有具体看,就已注定要比同样内容的卷子少几分印象分。 第二,层次清晰。考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问题,没有可能查找资料,全凭自己对知识的积累。因而,在动笔前,一定要把自己对问题已经拥有的知识调配好,胸有成竹才可能回答有序。不要把回答的内容挤在一个或两个自然段里。有意识地按照内容分段,分得相对多些,分得准确,本身就提供了不占篇幅的许多无声的信息。刘宁洁的回答且不说内容如何,单就清晰的回答层次和自然而然的较多的段落划分,就会赢得一些分数。我们不要简单模仿回答问题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回答问题的模式,每个人的风格不会相同。分数较高的卷子的共同特点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拥有面对问题迅速调配知识的分析能力。同时,卷面整洁、层次清晰,也是对考卷的共同要求。许多考生误以为考前多联络导师,与导师见个面,送点礼,会有助于被录取。其实这种做法导师们很反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而且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的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和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发展。因此,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这些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社会信息活动的主体——人能够凭借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不断发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和隔阂,使之不断完善。

2018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本科普通211,专业日语系,三跨一战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初试成绩排名第二,政治70,日语83,传播学原理112,新闻业务123,总分388。回想这一年来的考研辛酸路……感谢一路上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你们! 好的,作为一个考试型选手,从小到大学的不咋地考的却不错。介绍点个人应试准备方法……干货在后面,请客官慢慢品尝。 【写在前面】 虽然可能很奇怪,还是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决定要考研的你,再仔细问自己一遍,是否真的决定了要做一名研究生,是否真的热爱这个学科,是否真的愿意全心全意投入到一整年的寂寞又枯燥的复习中,又是否能够承受研究生期间天天做到凌晨两点的作业和逃也逃不掉的课题。如果你只是为了逃避工作,或者只是混个文凭,我希望你能再仔细考虑一下。 考研从来不应该是你用来逃避工作的捷径,因为如果你这样想,你终究有一天也会逃避考研期间的种种困难。我希望你能真正在传播学中读到专属于它,又感动到你的东西,真正能在老师问你为何选择传播学时,有自己内心澎湃的想法。 【关于交大】 全国排名第六的高校,和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光这两条应该就已经足够吸

引人了。相比于其它院校,交大凭借理工科优势在新媒体、实证研究方面已跨入全国前列,并且随着大数据中心、国际传播学院的建设,交大的媒设学院前景还将更好。 【关于学硕和专硕】 交大的学硕和专硕培养起来没区别,学制都是两年半,但是在报录比方面还是差距不小。往年看来学硕专硕都是收5个左右,16年是学硕5专硕7,17年招生简章是学硕3专硕7,但由于专硕报名人数太多又扩招6个。 总而言之趋势是学硕保研人数越来越多,专硕收的人可能相对会多些,但18年形势也仍不明朗,估计报考专硕人数会更多,学硕更少。但是我并不认同哪个好考哪个不好考一说,无论学硕专硕都要付出努力,相对于收人数较多的专硕,学硕的好处是可以直博,调剂也更加容易。 【关于交大题目】 交大题目可谓十几年风格没变过。考前我已开始根据往年题目押题,基本所有题目考前都已做过无数遍熟稔于心。交大学硕题目从来不追热点,基础型题目,最爱考宏观效果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大数据和媒介融合每年必考。 专硕题目多了35道时事填空题,题目多为当年大事,政治可以复习到大部

传播学教程真题

一、填空题 1.德弗勒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明确补充了____的要素,还拓展了_____的概念。 2.大众社会传播效果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面。 2011 1.传播过程的特点。填3个空. 2. 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示现的媒介系统、______、_______ .2010 1.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又叫做 2.传播批判学派的几种类型2009 1.传播过程具有__、__和__特点。 2007 2、德弗勒德传播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克服了前者___________的缺点,明确补充了___________的要素、环节和渠道,同时还拓展了___________的概念。 2006 1、在诗学和语义学中,符号的意义可分为___和___两种。 2 、西方新闻学者对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有___、___、和___三种角度。 3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既是___又是___。 2005 1.传播环境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2.社会责任理论认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鼓吹的概念是 ________,即“免于……的自由”;而社会责任论所追求的自由概念是________,即“有做……的自由”。 3.“魔弹论”又称_______、_______。这种理论认为,传播者把“信息子弹”发射出去,受传者必被击中,应声倒下。 4.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可以确定为以下两点: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_。 2004 二、名词解释 1. 知沟理论 2. 媒体接近权 3. 受众期待2012 1.(传播学中的)符号 2.说服性效果研究 2011 1.社会传播中的意义 2. 两级传播2010 1. 警钟效果… 2. 媒介2009 1.多媒体 2.热媒体 2007 1.舆论 2.受众定位 3.大众传播 4.“意见领袖”和“两极传播” 2006 1 .传播 2.“知沟”假说 2005 1 .双重出售 2 .非群体化传播媒介 3 .舆论 2004

管理学简答题和论述题要点

1.管理的基本职能并简要说明各个职能的含义 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职能指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谋划和安排。包括选取合适的组织目标,制订战略方案以及实现这些目标。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任何管理都是从计划开始的。 组织职能指管理者有效地组织和调配资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实施计划任务。管理者建立组织结构来协调激励组织成员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职能指管理者建立有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指导、激励和协调组织成员。控制职能指管理者按目标计划制定管理标准,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及时纠偏,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怎样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管理的科学性在于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丰富,可复制学习,可知道人们实现有效的管理。管理的科学性强调人们必须按照管理科学规律进行管理,强调学习管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有效地实现管理,管理者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者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还要灵活运用管理知识,讲究管理技巧。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管理的科

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管理的艺术性是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 3.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管理者的基本技巧是指管理者将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用于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技术、知识、方法和程序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又称“人事技能”,是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主要包括理解、激励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 4.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和内容 古代管理理论包括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行政组织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 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生产效率。 ②工作定额原理。为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就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作量定额。他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的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 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④标准化原理。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手法,而且工人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等都应该都标准化以提高劳动生产力。 ⑤差别计件工资制。 ⑥职能化原理。主张计划与执行相分离,实行职能工长制。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五——传播实务

传播实务笔记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基本名词 1、第一手材料 2、“身入”与“心入” 3、采访基点 4、新闻敏感 5、新闻角度 6、新闻线索 7、报道思想 8、采访的临时准备 9、采访计划 10、现场观察 11、巡回采访 12、易地采访 13、交*采访 14、隐性采访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2、新闻采访与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有哪些共性和个性? 3、简述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和任务。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简言之,就在于获得新闻,并迅速地传播新闻。这就要求记者善于从纷繁复 4、简述新闻采访的作用。 5、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 6、新闻敏感在采访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7、记者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 8、在采访过程中新闻线索有什么作用? 9、谈谈记者怎样去获得新闻线索? 10、记者应如何做好采访的平时准备? 11、记者应如何做好采访的临时准备? 12、记者提问中有哪些问题要注意? 13、记者访问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4、简述访问活动的要领。 15、简述现场观察的作用。 16、简述进行现场观察的技巧与方法。 17、隐性采访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8、怎样进行蹲点采访?

19、如何做到“比较中观察,观察中比较”? 20、记者在现场观察中进行细察应注意哪些问题? 21、记者采访时思考写作体裁有什么条件? 22、采访中思考写作的原因是什么? 23、“面上找题目,点里作文章”应怎样操作? 24、报道的角度应怎样理解? 25、记者接近采访对象的方法有哪些? 三、实务操作应用 1、有位居委会主任,今年50多岁。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天为居民的事儿操心忙碌,受到居民们的交口赞誉,并且受到市里的表扬。现在要对这位主任作人物报道,请拟订一个简要的采访计划。 根据新闻线索提供的情况,初步拟定以下采访计划: (1)采访的中心思想:这位居委会主任把群众放在心中,着力赞扬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采访的重点对象:居委会主任本人,她的家人,对她特别感激的居民,主管街道的领导,居委会的同事,其他居民,片#。 (3)采访方式:主要是个别访问,也适当召开座谈会,观察她着力帮助过的居民的家庭或工作场所,观察居委会办公室和居委会的环境等。 (4)采访的突破口:初步定为“一天忙多少小时”。 (5)提问提纲(对居委会主任本人): 第一,居委会基本情况:多大范围,多少户,多少人口,有何特殊性。 第二,主任本人概况:年龄、籍贯、经历、家庭情况、工作成绩、性格爱好。 第三,主要问题:①居委会工作,每天忙些什么?听说您总是早出晚归?②什么事情,您办得比较满意?③工作上遇到哪些困难?哪件事情您感到是最难的,花的力量也最大?④您是怎样让居委会其他同志发挥积极性的?⑤我听好多居民说,您是“一心为大家”?⑥您的工作和家务有没有矛盾?家里人支持您的工作吗?⑦您现在受到市里的表扬,今后有什么打算? 以上问题只是基本的。如果有的问题在准备时已经知道了,就可以不问。在对方回答的过程中,还可以循着有关话头进行“追问”或即兴提出一些问题。 2、石家庄市发生恶性爆炸案件,你作为机动记者要迅速赶到现场采访。请在采访公安局负责同志前列一个提问提纲。 3、今年“五一”期间旅游部门组织得比往年好,在去采访本市旅游局负责人之前,请你列一个提问提纲。 4、北方某城市起了特大沙尘暴。在出席市政府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之前,请你列一个提问提纲。 5、去年春运铁路涨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之一,今年春运前就这一问题采访铁道部负责人,请你列一个提问提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