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健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料

李健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料

李健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料
李健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料

李健《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完整版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

第1章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

1.1复习笔记

考点一、社会经济主体的金融交易及其关系

1社会经济主体

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四大经济主体构成了一国的社会经济体系,各经济主体内部及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不间断的经济活动,并引起错综复杂的金融活动。

在封闭经济中,主要的经济部门有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在开放经济中,本国各经济部门还会与国外经济部门发生经济关系,其对外金融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对外贸易和劳务所产生的国际结算与融资;②直接投资实业或纯粹做金融投资。

2资金流量表

资金流量表是指可以反映各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及各经济主体间平衡关系的核算表。

(1)描述的对象

资金流量表描述的对象是全社会的资金运动,分为:①实物交易,主要反映各部门的收入形成及分配情况;

②金融交易,反映各部门资金余缺和筹集资金的情况。

(2)资金流量表的功能

资金流量表的功能主要是描述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之间的资金往来或交易的流量和流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通过当年资金流量表,可以分析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是否正常;②从历年的资金流量表中可以找出货币信用运动规律,为制定收入分配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考点二、居民理财与金融

1居民的货币收支与金融需求

(1)货币收入

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收入,如生产经营、提供劳务和资本等。按照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收入分为货币收入与以消费品或其他实物形式体现的实物性收入。

(2)货币支出

货币支出是指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家庭所产生的货币支付行为。居民的多样化支出需求促进了多样化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发展。从跨主体角度来看,居民的支出会形成其他主体的收入;从宏观角度上看,居民的支出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资产结构。

(3)盈余与赤字

①当居民的货币收入大于支出时会出现盈余;反之,则产生赤字。货币盈余是居民进行货币储蓄与投资的前提,而货币赤字则需要通过消费信贷或民间信用来弥补。

②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

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计算公式为:纯收入=家庭总收入-税费支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亲友支出。

2居民盈余的使用

(1)盈余使用的考虑因素

①适度的流动性,为了满足日常交易需要和应付不确定性支出。

②收益性,不同的金融资产收益率不同。

③安全性。一般来说安全性与收益性负相关,安全性高,则收益性一般较低;反之则反。

居民盈余的数量对金融资产总量有决定性作用;而对盈余使用方式的不同选择对金融资产的结构有决定性作用。

(2)主要使用方式

①货币储蓄

除现金储蓄外,我国大部分居民将盈余以储蓄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形成银行的资金来源,银行又通过贷款的方式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实现金融平衡。由于不同居民对其储蓄存款的期限、流动性有不同的需求,客观上要求银行创造出多样的储蓄存款品种,促进了银行不断创新其负债业务。

②投资

居民为了获取收益还会将货币盈余用于投资以获取收益,居民投资可分为金融投资与实物投资。

金融投资是指居民将货币盈余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外汇等金融产品上,以期在风险承受范围内获益;实物投资是指用盈余购买经营性资产或各类收藏性物品以期获利。

3居民赤字的弥补

(1)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以向消费品卖方申请赊销或分期付款,或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消费贷款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的信用方式。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

(2)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是居民间直接或者通过合会、民间钱庄等中介组织间接实现的借贷,是一种非正规的方式。

居民对其盈余与赤字管理方式的选择,对一国(或地区)的金融结构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若居民偏好将盈余存入银行,就会出现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结构;若居民偏好购买股票、债券等投资性金融资产,则会出现以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结构。此外,居民盈余与赤字管理日趋金融化,使得市场利率、汇率等的金融变量波动对居民金融资产的收益与风险、居民负债及其成本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通过专业技术对其进行管理。

考点三、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

1企业经营与财务

(1)企业经营与资金运动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并以盈利为目的,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盈利性经济组织。

企业的经营过程,从实物形态看是从投入到产出的再生产过程,这一过程通过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从资金形态看是通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利润和现金流等指标变化,实现资金筹集、运用、回收的三阶段循环周转。

①资金筹集。企业的资金筹集活动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内部筹措资金,主要来源于留存收益和折旧;外源融资是指企业从外部融通资金,主要有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

②资金运用。资金在进入企业后,其形态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不断发生变化。在资金运用阶段,企业的货币资金主要以物质资产的形式存在。

③资金回收。企业将产品出售后回收货币资金,实现价值增值,并用以偿还到期借款、缴纳税金、提取各种基金、分配利润等。

(2)企业财务管理与金融

①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体现

企业的经营活动可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反映。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自身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其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企业财务报表的种类及内容

金融学考研:解读《货币金融学》(米什尔金编著)

金融学考研:解读《货币金融学》(米 什尔金编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货币银行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自十几年前引入中国以来,一直畅销不衰。由于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体系的结构与中央银行的运作模式,因此,本书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几乎全部进行了改写。此外,围绕次贷危机,本书适时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应用和专栏。 虽然本版较前一版做了较大的改动,但依然保留了其作为最畅销货币银行学教材的基本优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经济学理论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结构、外汇市场、金融机构管理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等问题。 本书适用于货币金融学课程,同时,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它也可以作为很多渴望了解货币金融知识的人的学习用书和参考读物。 网友使用心得: A.书是货币银行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自十几年前引入中国以来,一直畅销不衰。由

于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体系的结构与中央银行的运作模式.. B.但凡从事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对这本书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金融专业第一本专业基础课教材。过去我国大学课程里叫“货币银行学”,后来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货币逐渐成为金融产品里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银行也是金融机构的一个分支,于是和国际接轨改成“金融学”或者“货币金融学”,其实是同一类书。 C.本书适用于货币金融学课程,同时,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它也可以作为很多渴望了解货币金融知识的人的学习用书和参考读物。 D.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确实是经典之作,读这种书才能真正学到金融知识。 E.上了货币银行学,用的是walsh的教材,注重的是数学模型的框架。。。总觉得似懂非懂,回过头来再看米什金的这本经典教材,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语言浅显易懂,知识结构紧凑,全面。很好! 【金融学经典教材解读】经济学(第四版)斯蒂格利茨等编著 教材介绍: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第4版上下)》教科书在世界各国有广泛的读者群,先后被译为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中文和拉脱维亚文等。在前三版的基础上,斯蒂格利茨继续与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卡尔·E·沃尔什合作,对课本进行了全面改写和简化,并对数据和案例进行了更新。在《经济学(第4版上下)》中,作者继续致力于将当代经济学融入到传统的教学体系,在对基本竞争模型提供清晰论述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信息经济学和不完全市场;强调资本市场在宏观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并以研究人员和处于政策制定地位的经济学家分析经济问题的方式阐述宏观经济学。

431金融学综合模拟练习题(25)

431金融学综合模拟练习题(25) 编辑:凯程考研 凯程静静老师整理了关于利率的应试题,分享给考研的同学们。 1、假设你投资了10万股的深发展股票,当期每股股价为20元,一年后你可以收到1元/股的红利。假设一年后该股票的市价为24元,则你的持有期收益率为() A、10% B、20% C、25% D、30% 2、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曾推出存款保值贴补率,这是对下列哪种风险的补偿() A、违约风险 B、通货膨胀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偿还期限风险 3、古典利率理论认为() A、利率取决于边际储蓄曲线与边际投资曲线的均衡点 B、投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投资流量随利率的提高而增加 C、利率提高,投资额上升 D、储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额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 4、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的利率决定理论是() A、马克思的利率论 B、流动偏好论 C、可贷资金论 D、实际利率论 5、(简答题)简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基本内容。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持有期收益率计算问题。计算公式:持有期收益率=(持有期资本利得+持有其所获得的红利)/期初投资额。此题深发展股票的持有期收益率为(24-20+1)/20=25% 2、【答案】B

【解析】人们进行储蓄是为了保值或者获得收益,而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存款利率时,储蓄用户就会面临损失,政府为了吸引储蓄存款,就会提供风险补贴。 3、【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古典利率理论的观点,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取决于边际储蓄曲线与边际投资曲线的均衡点 4、【答案】D 【解析】马克思的利率论强调利润率决定利息率。①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 ②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的分割结果。 实际利率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实际利率理论又可称为储蓄-投资理论。 凯恩斯货币理论是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货币需求量又基本上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俄林的“可贷资金理论”,一方面,反对古典学派对货币因素的忽视,认为仅以储蓄、投资分析利率过于片面。另一方面,抨击凯恩斯的否定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从流量的角度研究借贷资金的供求和利率的决定。 在做题时要理解几种不同的利率决定理论及其特点,同时要能做到对几种理论进行比较和评价 5、【解析】此题考查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和结论。 利率是对人们放奔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因此决定利率的是货币因素而非实际因素。他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的需求,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是内生变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人们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个,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预防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时,原已持有有的货币数量就会增加,当货币供应不变时利率会上升;反之,当货币需求较少而货币供应不变时,利率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货币供应曲线M由货币当局决定,故为一条直线;货币需求曲线L是由流动性偏好决定的。M,L两线的相交点决定利率。但L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表明当M线与L 线相交于平行部分时,由于货币需来无限大、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应,货币都会被储存起来,不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是“流动性 陷阱”。 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影响货币需求曲线位移的因素主要有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假定货币供给曲线的位移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均衡利率的决定中如果其他经济变量保持不变,利率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开而上升;货币供给增加的流动性效应使利率水平下降;货币供给增加导致的收入效应、价格水平效应和通胀预期效应会使利率水平上升;利率水平最终到底是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上述四种效应的大小以及发挥作用时滞的长短。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读书笔记

米什金版《货币金融学》读书笔记在金融学或是货币金融学的学习过程中,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演进过程有一个充分的把握极为重要,只有弄清楚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应运而生的货币需求理论所代表的真正含义,才能对货币流通有更为深刻和精确的认识。 在米什金版的货币金融学中,第十九章专门介绍了货币需求,并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在国内学习货币金融学,有两个版本的教材最受人们欢迎,即米什金版和黄达版的货币银行学,两个版本的教材可以说各有侧重点,如果能够看完两个版本的教材,再参考一些其他版本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可以说更加能够对货币需求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说米什金版本的货币金融学在货币需求理论一章的介绍中已经较为详细,但并不十分完美,比如,作者省去了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而且,对几个理论的分析不涉及制度内容,所以,在粗略看完几个版本的教材之后,由于米什金版本的教材对其他的货币需求理论已经有详尽的介绍,所以在此打算着重介绍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对不同理论的差异进行分析。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的论述是早期货币需求理论的代表,马克思认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全社会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我们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用M表示,将全社会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用Y表示,将货币的流通速度用V表示,那么,货币的流通规表示。 律可以用:M=Y V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有两个独特之处,其一: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以价格表示的商品的价值,对货币的流通来说完全是一个外生变量,商品的价格是在生产该商品的过程中决定的。其二: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几乎完全是(并不全是)交易性的需求,也就是说货币只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二、不同货币需求理论的数理表达式 在分析各个货币需求理论的差异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各个理论的数理表达 ;其中,M表示一个名义的货币式,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的表达式为:M=PY V

2017年金融考研专业课米什金《货币金融学》重点章节

2017年金融考研专业课米什金《货币金融 学》重点章节 第一章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计算 第二章金融体系概览 1.名词解释 逆向选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逐出市场; 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总是趋向于做出有利于自生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金融恐慌:由于资金提供者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稳定性产生怀疑, 因而将资金从稳定和不稳定的机构中抽回,导致大量金融机构倒闭。2.金融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 将资金从那些由于支出小于收入而积蓄多余资金的人手中转移至由于支出大于收入而缺乏资金的人手中。(直接,间接融资) 3.金融市场的结构: 债权股权市场;一级二级市场;交易所、场外市场OTC; 货币市场:小于一年,短期国库券,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回购协议,联邦基金等。 资本市场:大于一年,股票,公司债券,抵押贷款,美国政府证券,商业贷款等。 4.金融市场国际化: 外国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并以发行国货币计价的债券。 欧洲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但并非以发行国货币来计价的债券。 欧洲货币:存放在本国之外的银行的外国货币。最重要的是欧洲美元。 欧洲美元:存放在美国以外的外国银行或美国银行国外分支机构的美元。 5.金融中介功能(间接融资): 1)降低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流动性服务。 2)分担风险,减少投资者风险。 3)缓解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6.金融中介类型: 1)存款机构:银行,信用社。 2)契约性储蓄机构:保险,养、退休基金。 3)投资中介机构:财务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投行。 6.金融体系的监管 帮助投资者获取更多信息,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全性。 1986《Q》废除。(Q:美联储有权利设置银行存款利率上限) 第三章什么是货币 1.货币的功能 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价值贮藏(流动性: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成本和速度) 2.货币计量

货币金融学笔记-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性质和职能 (一)管理金融业务的国家机构 1、代表国家管理金融事业 2、代表国家制定和贯彻货币政策 3、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4、主要通过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调控 (二)特殊的金融机构 1、国家实行宏观金融和经济调控的主体 2、不以营利为目的 3、不经营商业银行和普通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 (三)中央银行职能 1、发行的银行 1)国家赋予中央银行拥有货币发行特权,垄断或独占该国法定货币 2、银行的银行 1)集中存款准备金——调节信用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 2)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再贴现、再贷款 3)组织、参与及管理全国的清算 3、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 2)代理政府金融事务 3)为政府融资 4)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5)制定并监督执行金融管理法规 二、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一)负债业务 1、货币发行——最重要 2、存款业务 1)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2)财政部存款 3)外国存款 4)其他存款 3、其他负债业务 1)中央银行债券 2)对外负债 (二)资产业务 1、再贴现 1)调节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成本,干预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 币供应量 2、再贷款

1)对商业银行放款 2)对财政部放款 3、证券买卖 1)公开市场业务进行,买卖政府公债、国库券等流动性高的有价证券 2)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准备金、贴现政策过大的影响 4、保管黄金、外汇储备 1)按纸币发行额保留一定比例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保持本国币值稳定 2)黄金、外汇储备用于清偿外债 (三)其他业务 1、资金清算 1)组织商业银行集中票据交换 2)组织商业银行清算票据交换的差额 2、代理国库 三、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一)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手段调节货 币供给量(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的总称 2、基本特征 1)宏观经济政策 2)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3)间接调控政策——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整“经纪人”的自觉经济行为 4)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因为目标都是长期的呀 (二)最终目标 1、物价稳定 1)货币行使职能的前提条件是币值稳定,否则无法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 尺度和公平交易、支付手段 2)含义:物价水平的变动在较小范围内,并非绝对不变 2、充分就业 1)将失业率降到社会能够接受的水平 2)高失业往往与资源闲置、经济萧条和政权不稳并存 3、经济增长 1)经济在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中,不大起大落,不出现衰 退 4、国际收支平衡 1)以黄金、外汇储备的水平及变动来说明平衡状况 2)顺差、逆差——数额太大,持续时间太长,都是不利的 (三)最终目标之间的联系——长远统一、短期矛盾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稳定 1)参照菲利普斯曲线 2)解释1:工资提高,就业率上升,企业成本转嫁到价格,物价上涨 3)解释2:经济增长,就业上升,物价上涨 2、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李健-金融学复习提纲

金融学复习提纲 一、货币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如: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货币的职能 1.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资产职能 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 1.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2.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 3.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4.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 5.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的负面影响 1.因其买卖分离的交换过程而出现商品买卖脱节、供求失衡。 2.因其支付手段而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 3.因其跨期支付而产生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1.币值稳定 2.有能够使货币流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调节机制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面纱论:古典主义二分法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 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 货币学派: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 货币的层次划分 通货(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 货币(M1):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可以随时签发支票或者刷卡来消费) 准货币(QM):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量: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2。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可开支票进行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企业单位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货币存量:在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如:年度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量: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总量:货币数量的总额,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流量

金融硕士考研真题:金融硕士431金融真题货币金融学(19)

金融硕士考研真题:金融硕士431金融 真题货币金融学(19) 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凯程考研蒙蒙为大家带来了“金融硕士考研真题:金融硕士431金融真题货币金融学(19)”的相关内容,希望对金融硕士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 1、请举例说明为什么不能同时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答: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国家通过中央银行指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金融调控所要达到的目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从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稳定币值这一单一目标,发展到现在的保持物价稳定,维持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样的综合目标,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所以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要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还需要一些可以量化的、可以操作的经济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的中介桥梁,即中介目标。 中间目标的选择,是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环节,它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最终目标的实现与否。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时,主要考虑三个标准: (1)可测性,(2)可控性(3)相关性, 当前,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选择理论或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两者不能同时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方面,根据供求分析的结论,利率和货币总量指标不兼容,中央银行可以实现其中一个,但两者不能同时实现:中央银行追求货币总量的指标意味着利率的波动;中央银行遵循利率指标会导致货币供给以及基础货币等准备金总量的波动。例如,当选用货币供应量目标时,由于产出增减、物价变化或公众持有货币偏好的以外变动等因素,货币需求会发生变化,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将随着货币需求的变动而波动。当选用利率目标时,若货币需求变动,如需求下降,则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中央银行若想盯住利率目标,将通过出售债券以促使价格下降和利率回升到原来水平,此时,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出售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特点日益明显,使人们认识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不是绝对的。在此情形下,一国央行究竟选择利率还是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本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取决于该国具体经济形势,作为中介目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各有优劣。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其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均比较理想,但抗干扰不理想,这是因为作为内生经济变量,利率的变动时顺周期的:经济繁荣时,利率因资金需求增

431金融学综合模拟练习题(51)

431金融学综合模拟练习题(51) 编辑:凯程考研 1、关于金本位制描述正确的是() A、金本位制下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方式发行的 B、金本位制都具有货币流通自动调节机制 C、金本位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金铸币 D、金本位制中的货币材料是黄金 2、宏观经济周期对利率的影响表现为() A、经济危机阶段,利率急剧下跌 B、经济萧条阶段,利率开始上涨 C、经济复苏阶段,利率逐渐提高 D、经济繁荣阶段,利率开始下跌 3、在我国,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存款挤兑风险的金融机构是() A、证券公司 B、保险公司 C、投资基金 D、信用合作社 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 A、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黄金的价值 B、货币需求仅指作为交易媒介的流通中货币的需求 C、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D、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5、(简答题)简述存款扩张倍数与货币乘数的区别及联系。 1、【答案】B 【解析】金币本位制下的货币不是通过信用方式发行的;金块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下金铸币不允许流通。 2、【答案】C 【解析】在经济周期中,只有萧条阶段利率才是下跌的。 3、【答案】D 【解析】只有D项属于存款类金融机构,存在挤兑风险 4、【答案】C

【解析】A、B、D不是凯恩斯理论的观点 5、【解析】货币乘数和存款扩张倍数都可用来阐明现代信用货币具有扩张性的特点,二者差别主要在于两点: 一是货币乘数和存款货币扩张倍数的分子分母构成不同。货币乘数是以货币供给量为分子、以基础货币为分母的比值;存款货币扩张倍数是以总存款为分子、以原始存款为分母的比值。 二是分析的角度和着力说明的问题不同。货币乘数是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关注的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全社会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存款货币扩张倍数是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进行的分析,主要揭示了银行根本体系是如何通过吸收原始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转账结算等信用活动创造出数倍存款货币的。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利息和利息率)

第三章利息和利息率 3.1 复习笔记 一、利息与收益资本化 1.利息理论 (1)对于利息合理性的认识 人类社会对于利息存在的合理性问题,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认识过程。 (2)西方经济学对于利息来源的认识 ①货币报酬论。比较典型的是配第的地租派生理论和洛克的货币分布不均理论。 ②资本租金论。资本租金论是对货币报酬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巴本提出利息是资本租金的观点。诺思提出了借贷资本租金理论,他也把货币的借贷看成是实物资本的借贷,而利息是由于资本的余缺产生的,可供生产和贸易的资本掌握在没有兴趣进行生产和贸易的人手中,他们愿意将资本出借给愿意从事生产和贸易活动的人,并从中收取利息。 ③风险补偿论。风险来自于借入者的诚信、生产经营状况、利润的高低及生活费用等,因而利息的高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借入者的迫切程度与贪婪之心。 ④产业利润学说。斯密认为,资本是出借人贷出取息的资财。这些资财既可以用于生产以提供利润,也可以用于直接的生活消费以维持劳动者的生命,但主要用于资本主义的工农业生产。这表明斯密所定义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出借人贷出资财所获得的利息也就是产业利润的一部分。这样,斯密就摒弃了重商主义者和重农主义者以商业资本和农业资本为一般资本的狭隘认识,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深人论述了包括工业资本、农业资本等在内的产业资

本的性质。 ⑤资本生产力论。借贷资本的利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风险性利息,二是纯利息。风险性利息是资金贷出者承担风险的报酬,不能说明利息的本质;纯利息是源于资本像自然力一样具有生产力,两种生产力结合在一起促进生产,那么借款人借入资本进行生产,其生产出的价值的一部分就要用于支付资本生产力的报酬。 ⑥节欲论。 ⑦时差论。 ⑧等待与资本收益说。 ⑨人性不耐理论。 ⑩灵活性偏好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利息理论 马克思认为,利息表面上来源于利润,反映为资金的价格,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瓜分工人剩余劳动的方式。由此就厘清了利息和利率的界限,即0<利息<利润和0<利率<平均利润率。由于竞争的缘故,平均利润率会逐渐下降,因此,利率也会逐渐降低。马克思的利息理论深刻地提示了利息的来源和界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收益资本化理论,为现代信用与金融市场的运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收益资本化理论 (1)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式 利润是由生产力水平、外部环境、经营能力等多方面决定的,不确定因素多,因而不固定;利息是借贷行为成立时就确定了的。利润和利息的这种区别使利息成为资本收益的最低标准,即一般形式,利率尤其是市场利率也就成为资本收益率的一般形式。 (2)收益资本化

431金融学综合模拟练习题(43)

431金融学综合模拟练习题(43) 编辑:凯程考研 凯程静静老师整理了公司价值估价的应试题,分享给考研的同学们。 1、在计算利息税盾现值时,若公司预计债务水平保持不变,折现率的选择为() A、无杠杆资本成本 B、有杠杆资本成本 C、股权资本成本 D、税前债务资本成本 2、使用调整净现值法(APV)应满足的假设是() A、假设项目的系统风险相当于企业投资的平均系统风险 B、企业的债务与股权比率(D/E)保持不变 C、不考虑财务困境成本或代理成本 D、不考虑债务代理收益 3.以下关于股票股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股票股利在会计处理上可以分为送股和转增两种形式 B、相对成熟的公司选择股票股利的意愿相对较小 C、股票股利不会消耗公司的现金 D、股票股利会降低公司股票的流动性 4、(计算题)A公司正在考虑收购所在行业的B公司,预计此次收购将在第1年使得A公司增加240万元的息税前利润,18万元的折旧,50万元的资本支出,40万元的净经营资本。从第2年起,自由现金流量将以3%的速度增长。A公司的协议收购价格为1000万元。交易完成后,A公司将调整结构以维持公司当前的债务与股权比例。A公司的股利增长率固定为3%,预计本年的股利为1.5元,当前的股价为10元,不考虑筹资。债务利率为8%,公司始终保持债务与股权比例为1,所得税率为25%。此次收购的系统风险与A公司其他投资的系统风险相当。 要求: (1)用WACC法计算被收购的目标企业的价值。 (2)计算收购交易的价值。 (3)在保持债务与企业价值不变的前提下,计算必须为收购举措多少债务,收购成本中的多少要通过股权筹资来实现。 (4)计算A公司现在股权价值由于收购而增加的数额。 (5)用APV法计算被收购的目标企业的价值。 使用FTE法计算此次收购交易的净现值。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篇 货币理论【圣才出品】

第6篇货币理论 第19章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 19.1 复习笔记 1.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在总收入规模既定情况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该货币需求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1)货币流通速度和交易方程式 ①货币流通速度 费雪考察货币总量M(货币供给)与经济体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P×Y(总支出P×Y也称为经济体的名义总收入或名义GDP)之间的联系,其中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总产出(收入)。M和P×Y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货币流通速度表示,即货币周转率,也就是1年当中,1单位货币用来购买经济体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平均次数。流通速度V可以更精确地定义为总支出P×Y除以货币数量M:V=(P×Y)/M。 ②交易方程式 上述公式两边同时乘以M,就可以得到交易方程式:M×V=P×Y。 该公式表明:货币数量乘以在给定年份中货币被使用的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但是交易方程式仅仅是一个恒等式,它没有说明当货币供给M变动时,名义收入(P×Y)是否会同向变动:M的增加可能由V的下降所抵消。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体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假如人们使用赊

购账户和信用卡来进行交易,那么在购买时通常较少地使用货币,则流通速度上升。相反,如果购买时用现金或支票支付更加方便(两者都是货币),则流通速度会下降。费雪认为,由于经济体中的制度和技术特征只有在较长时间里才会对流通速度产生影响,所以正常情况下,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 ③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货币数量论说明了在名义总支出数量既定前提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上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交易方程式被改写成:M=PY/V。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M d)。此外,由于货币数量论假定流通速度为常量,我们用常数k代表1/V,将1/V和M分别替换为k和M d,可以将方程式改写成:M d=kPY。公式说明:因为k为常量,所以由既定水平的名义收入PY所支持的交易规模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量M d。因此,费雪的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2)从交易方程式到货币数量论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相当稳定,因此V=V_,从而将交易方程式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该理论认为,名义收入(支出)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M的变动:P×Y=M×V_。 上面的货币数量论公式说明,当货币数量M翻番时,M×V_也翻番,从而名义收入的价值P×Y也一定翻番。 (3)数量论与物价水平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弹性,所以在正常年份整个经济体生产出来的总产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故在短期内也可以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Y相当稳定。可以用一个固定值Y_来代替。因此,货币数量论表明,由于V_和Y_都是常量,所以在短期内如果M翻番,P也必须翻番。古典经济学家借助货币数量论来解释物价水平的变动:货币数

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黄宪版,考研431)笔记

货币金融学 第1章货币与经济 1.1 货币的职能与本质 1.1.1 交易媒介 1.交易媒介职能含义 货币以普遍接受物的形态(通货、支票等)在商品买卖者之间进行交易或劳务支付时发挥媒介作用 2.货币作为良好的交易媒介应满足三个基本要求: (1)在交易中具有普遍接受性 (2)购买力(或价值)相对稳定 (3)供给应富有弹性 3.特点:作为交换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流通中转瞬即逝,需要的只是币值稳定 4.效果:一方面使解决了“需求的双重巧合”和“时空的双重巧合”问题,另一方面使供求脱节 5.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需要足值 1.1.2 价值标准 1.价值标准职能含义 指货币在计算、表现、比较各种商品与劳务的价值量时,充当计值单位的职能 2.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标准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可以了 3.一旦货币形式确立,币值稳定是货币顺利执行价值标准职能的前提条件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表现就是价格 5.具有完全的排它性,独占性 6.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 1.1.3 价值贮藏 1.货币价值贮藏职能含义 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即“购买力的暂栖所” 2.货币作为价值的储藏是储存超越时间的购买力 3.货币储藏原因:它是一种最易流动的资产 4.货币作为价值储藏的优劣——取决于物价水平的稳定 5.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纸币能否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 ?存款能否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 1.1.4 支付手段 1.货币支付手段职能含义 指货币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是货币交易职能在延期执行时派生出来的2.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是补充交易的一个环节 ?除了服务于商品交换,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 ?跨期购买 ?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下发生作用 ?经济危机 3.货币支付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暨南大学2018年《431金融学综合》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招生专业与代码:金融025100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金融学综合431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关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 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 b. 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构成了货币需求。 c. 强调人们的恒久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d. 持有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影响货币需求。 2、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 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b. 固定汇率制度下经济内外均衡的矛盾。 c. 债券收益率和期限之间的关系。 d. 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3、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理论认为: a. 金融体系是由众多金融机构构成的,保证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就可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 b. 金融监管要以单个金融机构风险为根据,采取自下而上的监管方式。 c 因为各金融机构之间有相关性,因此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对于系统性风险防范是没有意义的。 d. 金融监管要以系统性风险为依据,采取自上而下的监管方式。 4、巴塞尔委员会推出的《银行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强调,在新的全球金融形势下,金融运行的最大风险是 a. 信用风险。 b. 利率风险。 c. 法律风险。 d. 操作风险。 5、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变量是 a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总规模。 b 贷款质量,即借款人的预期收益。 c. 净利差。 d.宏观经济风险。 6、优先股的收益率经常低于债券的收益率,原因是 a. 优先股的机构评级通常更高。 b. 优先股的所有者对公司收益享有优先索偿权。 c. 当公司清算是优先股的所有者对公司资产享有优先求偿权。 d. 公司收到的大部分股利收入可以免除所得税。 1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金融结构的经济学分析)【圣才出品】

第8章金融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8.1 复习笔记 1.世界各国金融结构的基本事实 (1)股票不是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来源。 (2)发行可流通的债务和股权证券不是企业为其经营活动筹资的主要方式。 (3)与直接融资(即企业通过金融市场直接从贷款人手中获取资金)相比,间接融资(即有金融中介机构参与的融资)的重要性要大出数倍。 (4)金融中介,特别是银行,是企业外部资金最重要的来源。 (5)金融体系是经济体中受到最严格监管的部门。 (6)只有信誉卓著的大公司才能进入金融市场为其经营活动筹资。个人与缺乏严密组织的小公司很难通过发行可流通证券来融资,他们通常从银行获取贷款。 (7)抵押是居民个人和企业债务合约的普遍特征。 (8)典型的债务合约是对借款人行为设置了无数限制条件的、极为复杂的法律文本。 2.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指为实施交易而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它是阻碍金融交易达成的重要原因。金融中介作为金融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中介得到了发展,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允许小储蓄者和借款者从金融市场中获利。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的途径有: (1)规模经济

高交易成本问题的一个解决途径就是将投资者的资金汇集在一起,以便能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随着交易规模的增大,每一单位货币投资的交易成本降低。通过汇集投资资金,单个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规模经济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当交易量增加时,一项交易的总成本只增加很少。 金融市场中规模经济的存在,有助于解释金融中介发展起来并成为金融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规模经济使得金融中介发展起来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共同基金。共同基金是通过向个人销售份额筹集资金,并投资于股票或债券的金融中介机构。共同基金购买的股票或债券的规模很大,因此可以享受到较低的交易成本。 规模经济在降低诸如计算机技术之类的运作成本方面也显示出其重要性。 (2)专门技术 金融中介能够发展专门技术来降低交易成本。它们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门技术,使它们能够给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 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可以给客户提供流动性服务,使得客户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交易。 3.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的一方在交易中要做出准确决策时,对交易另一方的信息掌握不充分。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逆向选择是在交易发生之前的信息不对称,意思是越是存在潜在信用风险的借款人,就越想获得贷款。因为逆向选择问题增加了贷款变成不良贷款的可能性,所以贷款人可能就会决定不发放贷款了,即使市场上仍存在信用良好的借款人。 道德风险是在交易发生之后产生的。它是指借款人得到贷款后,往往将资金投放于贷款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 金融与经济——第四章 金融体系与金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 1.1 复习笔记 一、货币、银行、金融市场与经济 1.货币和经济的联系 (1)货币、财产、财富、收入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财产是货币、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虽然它们都可以在一定时点上测得,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人们的财产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是,货币只是财产的一小部分。 “富”是指财力,人们拥有的财富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还包括非物质的、精神层面的内容。收入是经济主体通过交换或其他规定(如税法)所得到的财产,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但人们绝不会认为经济主体的收入就只是其所得到的货币。 (2)货币和经济周期 通常,在经济高涨和繁荣时,货币的流通速度往往会加快,而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货币的流通速度又往往会减慢。因此,人们可以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趋势来预测经济走势,还可以根据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来预测物价的变动。 (3)货币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当总产出或有效总供给不变或者供给增长跟不上需求增加时,则会导致物价上升,甚至通货膨胀。而当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时,则会引起货币流量缩小,如果没有及时注入足够的购买力,则会引起总需求下降,导致物价下跌,甚至引起通货紧缩。

(4)货币和利率 在一般情况下,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就会下降;反之,当货币供给赶不上货币需求时,利率就会上升。 (5)货币政策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货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并将货币对经济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限度,人们可以通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使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或调节利率水平等,进而改变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达到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2.银行的功能 (1)中介功能 银行发挥的中介功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用中介,即银行主要采用吸收存款等方式集聚资金,用贷款的方式运用资金,调剂社会资金余缺;二是支付中介,即银行采用吸收活期存款的方式为客户办理转账、支付等业务,以达到节约现金流通费用的目的。能够充当支付中介是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 (2)货币供给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一切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实现的,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则提供存款货币。银行的这种能提供更多存款货币的功能被称为信用创造功能,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没有的一种特殊功能。 (3)其他功能 银行除了具有中介功能和信用创造功能外,还具有其他一些重要功能,如变消费基金为生产基金、促进金融创新等。 3.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它不仅与个人的财产增长有关,还与整个国民经济发

[考研类试卷]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风险与收益)模拟试卷4.doc

[考研类试卷]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风险与收益)模拟试卷4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关于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证券投资组合能消除大部分系统风险 (B)证券投资组合的总规模越大,承担的风险越大 (C)最小方差组合是所有组合中风险最小的组合,所以报酬最大 (D)一般情况下,随着更多的证券加入到投资组合中,整体风险降低的速度会越来越慢 2 某企业面临甲、乙两个投资项目。经衡量,它们的预期报酬率相等,甲项目的标准差小于乙项目的标准差。对甲、乙项目可以作出的判断为( )。 (A)甲项目取得更高报酬和出现更大亏损的可能性均大于乙项目 (B)甲项目取得更高报酬和出现更大亏损的可能性均小于乙项目 (C)甲项目实际取得的报酬会高于其预期报酬 (D)乙项目实际取得的报酬会低于其预期报酬 二、名词解释 3 非系统性风险 三、计算题 4 已知如下资料: 某大型石化公司A准备运用手中的多余现金进入生物医药行业,目前A公司的债务价值为5亿元,负债权益比为1/10;A公司为上市公司,其股票β值为0.8;A公司的债务为无风险债务,收益率为8%;A公司股票今年的期望收益率为

16%,正好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CAPM)预测的一样;A公司有两项资产,一项为多余现金15亿元,β值为0,另一项为化学资产。B公司为一家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该公司债务为10亿元,负债~权益比为0.5,权益β值为1.2,债务β值为0.3。 A公司计划将全部多余现金15亿元投入该生物医药项目,并预计50%的可能性每年收益1.5亿元,50%的可能性每年收益3亿元(假定收益永续性存在)。 设定公司所得税率为30%。 请计算与回答: (1)A公司规模扩张型项目(所投资的项目与企业现有的业务相类似)的期望收益率。 (2)A公司化学资产的期望收益率。 (3)拟投资的生物医药项目的预期收益率。 (4)B公司资产的β值以及期望收益率。 (5)A公司是否应该接受该生物医药项目,并解释理由。 5 假设你1年前以112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票面利息为9%的债券,债券今天的价格是1074美元。 (1)假定面值是1 000美元,过去一年你在这项投资上的总收益是多少? (2)过去一年你在这项投资上的名义收益率是多少? (3)如果去年的通货膨胀率是3%,你在这项投资上的实际收益率是多少? 6 长期政府债券的历史实际收益率是多少(通货膨胀率为3.1%,收益率为5.8%)?长期公司债券的历史实际收益率又是多少(通货膨胀率为3.1%,收益率为6.2%)? 7 使用表6.2中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分别计算大公司股票组合和国库券组合在这段期间的算术平均收益率。 (2)分别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供参考)

金融学复习提纲 一、货币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如: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货币的职能 1. 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 资产职能 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 1. 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2. 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 3. 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4. 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 5. 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的负面影响 1. 因其买卖分离的交换过程而出现商品买卖脱节、供求失衡。 2. 因其支付手段而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 3. 因其跨期支付而产生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 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1. 币值稳定 2. 有能够使货币流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调节机制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面纱论:古典主义二分法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 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 货币学派: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 货币的层次划分 通货(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 货币(M1):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QM ):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量: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2。 货币存量:在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如:年度货币供应量 货币流量: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总量:货币数量的总额,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流量 货币增量: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 货币制度 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动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目的: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内容:(规定或确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名称、值);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及其规格);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有限或无限法偿);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考研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学姐重点笔记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考研米什金《货币金 融学》学姐重点笔记 第四篇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操作 第十三章中央银行的结构与联邦储备体系 目标(最重要的目标是第一个,然后是前三个,都是人民生活相关) 1物价稳定(通货膨胀会抑制经济增长,恶心通货膨胀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名义锚是锁定物价水平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的名义变量,前提是这个变量和物价水平有着稳定并且可靠的联系。使用名义锚,解决时间不一致问题。时间不一致主要是指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发生了冲突。比如新年制定了减肥计划,可是第二天却无法自抑开始吃冰淇淋。使得计划不能在长期保持一致) 2高就业(由于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所以应该追求自然失业率) 3经济增长 4金融市场稳定 5利率稳定 6外汇市场稳定 物价稳定是否应该成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 物价稳定在长期内和其他目标是一种的,比如在长期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就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但是在短期,比如经济扩张,失业下降,经济过热,通货上涨,为了稳定物价,银行会提高利率,但这样就会减少就业和加剧利率不稳定性。如何破? 阶梯目标和双重目标 联邦储备体系的起源 由于对中央集权的恐惧,导致了国民第一银行和国民第二银行的实践失败,由于缺少最后贷款人,导致银行业恐慌频发。最终,美联储诞生。 中央银行三大法宝 美联储是独立的吗? 1工具独立性和目标独立性1收到立法和国会压力 2委员会成员任期2总统压力 3独立的收入来源 中央银行的行为:官僚行为理论,增强权利和声望的愿望,包括捍卫自主权和避免利益冲突美联储应该保证独立性吗 支持,受迫于政治压力会有通货膨胀压力,政治周期理论,政治家缺乏解决复杂经济事务的能力 反对,精英政治不民主,财政政策,未能履行好职责,不能摆脱政治压力, 第十四章多倍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过程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