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高二历史学考模拟试卷(2016-12)

(完整word版)高二历史学考模拟试卷(2016-12)

(完整word版)高二历史学考模拟试卷(2016-12)
(完整word版)高二历史学考模拟试卷(2016-12)

和平区2016~2017学年度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 (共80分)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2.本卷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蕴含着“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

的一个文化符号。与中秋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的学习研讨,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史实基本相符的是

3.“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该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罗马法是指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罗马国家的全部法律制度 D.罗马帝制

5.1688年,英国发生了一次不流血的政变,从此,国王权力日益受到议会制约。这场政变是

A.“光荣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辛亥革命

6.1848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诞生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 B.三民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新民主主义

7.清朝光绪年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开放杭州为商埠,后又进一步攫取在杭州设立专有租界的特权。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是指

A.推翻了清政府

B.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国

C.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9.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一次战役,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

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这一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太原会战

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

10.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能够得到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西欧、日本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对手

C.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

D.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2001年,以中国为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它主要维护的区域是A.中亚地区 B.东亚地区

C.亚太地区 D.中东地区

12.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自己挤身政治大国的良机

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使其地位和实力提高和增强

③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到处示威,插手别国事务

④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B.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代 D.宋代

14.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A.二牛一人耕作法 B.铁犁冠 C.曲辕犁 D.耧车

15.在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内容是

A.纺织 B.制瓷

C.冶铁 D.煮盐

16.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重大进步,主要是因为

A.大大开阔人们视野

B.证明了地圆学说

C.导致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产生

D.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17.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工业革命的进行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

18.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大力倡导研发新能源。

历史上“电”作为新能源始于

A.工场手工业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19.“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20.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质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1.1921年,美国人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企业家。这主要得益于

A.苏俄退出世界大战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俄国内战争结束 D.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22.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2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改革政策是

A.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人民公社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对外开放

24.下面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都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改革社会主义制度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6.二战后,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其积极影响有

A.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造成财政赤字

C.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过大

27.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明

A.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淡化 B.各国的利益趋于一致

C.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强 D.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减弱

28.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2001

年,中国顺应全球化趋势加入的组织是

A.欧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29.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

A.儒、道、法、墨 B.道、儒、法、墨

C.儒、法、道、墨 D.道、法、儒、墨

30.儒学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是指

A.人定胜天,天行有常 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C.无为而治,积极无为 D.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31.“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

B.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D.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32.《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小说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还蕴涵着作者对现实的洞察和批判。这些作品创作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对某位明清思想家思想的概括。这位思想家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34.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35.在生物科学中,首次将“造物主”(上帝)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的是A.进化论 B.经典力学

C.相对论 D.量子论

36.孟德斯鸿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句话体现的是A.人民主权说 B.开明君主制

C.社会契约论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37.近代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

B.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C.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38.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理由“曾经替中国发

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文学改良

C.倡导“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

39.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后,他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他”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梁启超 D.胡适

40.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其代表作品是A.《论持久战》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0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1题,共20分。

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

41.(2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2分)该运动的口号都有哪些?(4分)图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2分)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6分)

材料三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学习指的是哪项思想文化运动?(2分)材料三对于该“精神文化”层面学习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2分)请说出相应的理由。(2分)

和平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20分。

41.(20分)

(1)运动:洋务运动。(2分)

口号:自强;求富。(4分)

企业:轮船招商局。(2分)

(2)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6分)

(3)运动:新文化运动(2分)

答案之一:赞同。(2分)

理由:新文化运动促使了民众的觉醒,使人们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或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2分)

答案之二:不赞同(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2分)

理由: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