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与媒体技术的整合

高中化学与媒体技术的整合

高中化学与媒体技术的整合
高中化学与媒体技术的整合

浅谈高中化学与媒体技术的整合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不断地丰富起来。多媒体教学也悄然走进了校园。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有三个世界: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和符号世界。宏观世界所包含的物质种类繁多,知识零碎,记忆的成分较多;而微观世界和符号世界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怎样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既完成好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又较好地帮助学生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更可轻而易举地将传统教学中难于描述、难于突破的难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下面本人谈谈自己对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的认识。

一、多媒体教学能模拟出许多微观世界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仅靠我们苍白的语言无法给予学生直观地感受,特别是对物质微观结构和具有较多知识背景的内容的学习更是如此。如学生对原子结构模型提出质疑,我们无法通过实验进

高考化学复习 易错点3:阿伏伽德罗常数NA

高考化学复习易错点三NA 瞄准高考 1.(2017课标Ⅱ)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NH4Cl溶液中,的数量为0.1N A 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 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 【答案】D 2.(2017课标Ⅲ)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的中,含有个中子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个 C.2.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个CO2分子 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个P-Cl键 【答案】A 【解析】A.11B中含有6个中子,0.1mol 11B含有6N A个中子,A正确;B.溶液体积未定,不能计算氢离子个数,B错误;C.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 苯的物质的量,则无法判断其完全燃烧产生的CO2分子数目,C错误;D.PCl3与Cl2反应生成PCl5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所1molPCl3与1molCl2反应生成的PCl5小于1mol,增加的P-Cl键的数目小于2N A个,D错误;答案选A。3.(2016课标Ⅰ)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 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 【答案】A

高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现象归纳

高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现象归纳大全 1.2Mg+O 2 2MgO 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白色信号弹 2.2Hg+O 2 2HgO 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拉瓦锡实验 3.4Al+3O 2l 2 O 3 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4.3Fe+2O 2Fe 3 O 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5.C+O 2CO 2 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6.S+O 2SO 2 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2H 2+O 2 2H 2 O 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 4 变蓝的液体(水)高能燃料 8.4P+5O 22P 2 O 5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9.CH 4+2O 2 2H 2 O+CO 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 4 变蓝的液体(水)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10.2KClO 3MnO 2 2KCl+3O 2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 11.2KMnO 4K 2 MnO 4 +MnO 2 +O 2 ↑ 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 12.2HgO2Hg+O 2 ↑ 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拉瓦锡实验 13.2H 2O2H 2 ↑+O 2 ↑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电解水 14.Cu 2(OH)2CO 3 2CuO+H 2 O+CO 2 ↑ 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铜绿加热 15.NH 4HCO 3 NH 3 ↑+H 2 O+CO 2 ↑ 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高中化学教学科学素养培养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科学素养培养探究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崇尚态度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这是学生科学素养具备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们意识到人类社会以及人的生活方式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各种伟大的科学发明所带来的积极推进.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列举各种有代表性的范例来增强学生对于这一点的认知.同时,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也有很多相关的素材,化学课程同样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一股力量.教师在平时的知识教学中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让大家感受到科学的力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并且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基垫. 化学教材中记述了不少科学发现的经过及科学家传记.高中教材中有很多科学史话,如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等,阐明了化学物质是通过一个个实验被人们所逐步发现和确认的,给了学生生动的启示: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索、大胆猜测,勇于实验,就有可能发现自然界中的奥秘.这些内容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科学精神的熏陶.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并且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深化学生内心对于科学的崇尚态度.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根基,并且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治学态度对于课程学习可以发挥的有效推动. 二、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同样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这也是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有良好掌握的基础.不少学生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都存在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要么不愿意积极思考与自主探究,对于问题往往有依赖性,等着教

师来进行讲解;要么就不求甚解,一个问题解答完后没有针对这一类问题进行及时的梳理与回顾,这也是在下次碰到相似的问题时很多学生还是会出错的原因.这些都不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问题后的成因都可以归结为学生治学态度的不够严谨上.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纠正学生这些不好的习惯与观念,要透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严谨的治学态度的价值与意义,并且让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例如,学习“水”后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又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将其改为探究实验方法,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深化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慢慢具备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的能力.这些都是严谨的治学精神后带给学生的收获,让大家掌握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才能够促进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并且让大家能够对于学到的内容活学活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深化对于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的培养.这不仅会带给学生自己有益的收获,这也会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深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体现在学生对于科学应当有的崇尚态度以及学生应当具备的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可以体现在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深化上.教师要让学生具备更好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要能够灵活的应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来分析探讨相关问题,并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难题.这才能够体现出化学知识的教学价值,并且是对于学生的知识应用非常有效的培养与深化.教

高中化学120个易错知识点

高中化学120个易错知识点 在历年高三高考备考的实践基础上,参考高三阶段的实际复习知识体系,结合学生复习过程中出现的易混易错的知识点或试题,整理出了120个关键知识点,以供学生自查、整理、纠错。 “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错误,比如2Na 2O 2 +2H 2 O→O 2 ↑+4NaOH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 2的沸点低于O 2 ,会先得到N 2 ,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 2 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 2O 3 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2.NaAlO 2、Na 2 SiO 3 、Na 2 CO 3 、Ca(ClO) 2 、NaOH、C 17 H 35 COONa、C 6 H 5 ONa等饱和溶液 中通入CO 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 2 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错误,Ca(ClO) 2中继续通入CO 2 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 3 ) 2

高中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高一化学 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序号 反应 化学方程式 现象 1 钠与氧气接触 4Na+O 2=2Na 2O 有白色物质生成 2 钠在氧气中燃烧 2Na+O 2 Na 2O 2 淡黄色固体生成 3 钠在氯气中燃烧 2Na+Cl 2 2NaCl 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4 钠与硫研磨 2Na+S Na 2S 研磨后有爆炸现象 5 钠与水的反应 2Na+2H 2O=2NaOH+H 2↑ 浮、溶、游、嘶、红 6 钠与盐酸反应 2Na+2HCl===2NaCl+H 2↑ 反应剧烈,有气体放出 7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反应剧烈,有气体放出并有蓝色沉淀生成 8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 2O 2+2H 2O=4NaOH+O 2↑ 反应后有气泡产生 9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10 过氧化钠与盐酸反2Na 2O 2+4HCl=4NaCl++2H 2O +O 2↑

应 11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Na 2 CO 3 + H 2 O+CO 2 ===2NaHCO 3 1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13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NaHCO 3 +HCl===NaCl+H 2 O+CO 2 ↑ 14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aHCO 3 +NaOH= Na 2 CO 3 +H 2 O 15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2NaHCO 3 Na 2 CO 3 + H 2 O+CO 2 ↑产生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 16氯气与铜反应Cu+Cl 2CuCl 2 燃烧放热,火星 四溅,并有黄棕 色的烟产生 17氯气与铁反应2Fe+3Cl 22FeCl 3 燃烧放热,火星 四溅,并有黄褐 色的烟产生 18氯气与磷反应2P+3Cl 22PCl 3 (液体) PCl 3+Cl 2 ====PCl 5 燃烧放热,并有 白色的烟雾产 生 19氯气与氢气反应H 2+Cl 2 2HCl H 2 +Cl 2 ======2HCl点燃:显苍白色 火焰 光照:爆炸 光照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

普通高中 化学课程标准 (送审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 2017年6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 (一)课程性质 (1) (二)基本理念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 (一)学科核心素养 (2)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结构 (5) (一)设计依据 (5) (二)结构 (5) (三)学分与选课 (6) 1.学分设置 (6) 四、课程内容 (8) (一)必修课程 (8) (二)选修Ⅰ课程 (21) (三)选修Ⅱ课程 (41) 五、学业质量标准 (51) (一)学业质量标准及说明 (51) (二)学业质量水平 (51) 六、实施建议 (55)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55)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61) (三)教材编写建议 (65)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68) 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71) 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 (73) 附录C:学生必做实验索引 (84)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关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基本理念 1.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 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构建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 通过有层次、多样化、可选择的化学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保证学生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3.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 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4.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1-12-22T14:10:50.407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建平 [导读] 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河北省大名县大名中学王建平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的基本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形式,是新课程赋予每一位化学老师不可推卸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 1.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时代背景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进行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这就是探究性教学。 1.2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活动中,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1.3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是加速教师成长的需要。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依赖化学实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目前没有完整的资料可供借鉴。这对使用惯了传统教材和教法的化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要求每一个化学教师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从而快速掌握探究式实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1.4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一是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力;同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如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计算推理等学习能力。 2.高中化探究性实验的剖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验证和探究性,两者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那么如何来界定探究性实验呢?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高中化探究性实验有以下一些特征: 2.1从教学理念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设置为先导;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2从教师作用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亲自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教师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组织者,方案指导者,教学氛围的维持者,结论的仲裁者,但不是终裁者。 2.3从实验目的上看 探究性实验既重视规律的验证,实验技能的培训,又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简单的说,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 2.4从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看 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两个渠道:第一,可以将书本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具有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也可以将书本上的具有可延伸的知识点或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推向深处,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体验身边处处有化学。如增加设计联系实际的探索性实验(市售饮品中维生素C含量检测);改进欠佳的实验方案、完善定型实验(Na与H2O反应的实验改进);改进实验装置,增加微型实验等。 2.5从教学模式上看 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表达”。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步骤;第二阶段,实验探究阶段。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这个问题的信息,将新的条件引入问题情境,以此来观察事物是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第三阶段,解释与结论。教师要求学生组织资料并做出解释;第四阶段,反思与表达。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探究过程,找出最需要以及没有得到的信息类型,同时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 2.6从认知顺序上看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课题,选题上要依据学习内容特点、教学条件、学生的基础来选择、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由易到难逐渐扩展和深入;在低年级可以把一些与元素化合物性质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高年级可以安排基本理论方面的综合性实验。 基于上述六个方面,以及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思想、实验功能等,一般认为,探究性实验是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探索研究,正确处理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 3.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3.1目的性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课题而言,探究的范围都很大,角度都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的条件,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化学:1.0《认识化学科学》学案(1)(鲁科版必修1)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学习目标:1、复习本章重要知识点 2、通过练习题巩固本章内容 重点、难点:钠、氯气的性质,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1、化学是在,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的自然科学。 2、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其主要步骤为 3、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4 5、钠的化学性质 与氧气反应方程式(常温,加热)、。 与水反应现象; 说明钠具有的性质 反应方程式。 6、钠的保存方法:。 7 8、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方程式;氯水的主要成份,其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 (2)与金属反应:与铁,铜、 (4)与碱反应(制取漂白粉原理),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有效成分。 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 与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方程式;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 10、物质的量 1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实验步骤] 1.算——通过计算确定所需要的固体药品的质量或液体药品的体积。 2.量——用托盘天平(精确到0.1g)称量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可精确到0.1mL)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3.溶——在烧杯中将固体溶质溶解或将液体溶质稀释(取水的体积约为需配溶液体积的1/2)。溶解或稀释时可使用玻璃棒搅拌。注意若是稀释浓硫酸时,一定是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缓注入蒸馏水中而不能将顺序搞反,同时要及时搅拌散热。 4.冷——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 5.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缓缓注入容量瓶中。 6.洗——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7.定——即定容,把蒸馏水沿玻璃棒缓缓注入容量瓶中,当液面距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I~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视线要保持水平)。 8.摇——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9.转——将配制好的溶液转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写明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注意事项] 1.选用与欲配溶液的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2.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方法是:加水至刻度线附近,盖好瓶塞,瓶外水珠用布擦拭干净,一手按住瓶塞,另一手手指托住瓶底边缘,把瓶倒立2分钟,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如果不漏,将瓶直立,把瓶塞转动180°后,将瓶倒立,重复一次。 3.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溶质。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归纳(绝对OK)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归纳 柯桥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林春辉2012.5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判断正误,错误的请订正或说明原因) 1、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2、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沸水,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3、Cl2、SO2和氨气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它们都属于电解质 4、氢氧燃料电池中,当电路上有1mol电子通过时,则正极上消耗氧气的体积为5.6L 5、标准状况下,11.2LCl2溶于足量的冷水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 6、由于碳酸根离子水解,在0.1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一定大于0.1N A 7、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0.050mol氯气,电池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0.10mol 8、在同温同压下,由CO、N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H2的14.5倍,其中O2的质量分数为27.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g/mol 9、含N A个钠离子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mol/L 10、配制0.2mol/LNaOH溶液500mL,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还有容量瓶;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的质量为4g 11、在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2KMnO4+HCOOK+KOH=2K2MnO4+CO2↑+H2O 12、在反应CaCO3+2HCN=CaCN2+CO↑+H2↑+CO2↑中,CaCO3是氧化剂,HCN是还原剂 13、在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中,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你能配平该反应吗?) 14、在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转移电子数为5e-,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5 ★15、某厂废水中含 5.00×10-3mol/l的Cr2O72-,欲使1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0.05molFeSO4·7H2O 16、在3BrF3+5H2O=HBrO3+Br2+9HF+O2反应中,若有5mol水参加反应,则被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10/3mol 17、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2Cl2+3H2O =2SO32-+4Cl-+6H+ 18、碱洗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时,常有气泡冒出:2Al+2OH- =2AlO2-+H2↑ 19、少量SO2通入到Ca(ClO)2溶液中:SO2+Ca2++2ClO- +H2O=CaSO3↓+2HClO 20、加入铝能放出H2的溶液中大量存在:Fe2+、Al3+、NO3-、Cl- 21、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OH-) =10-12mol/L的溶液大量存在:Cl-、NO3-、NH4+、F- 22、在高温下,2C+SiO2=2CO+Si,由此可以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 23、1L1mol/L的碳酸钠溶液吸收SO2的量小于1L1mol/L硫化钠溶液吸收SO2的量 24、已知中和热△H=-57.3kJ/mol,则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7.3kJ 25、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Mn2++2e-+2H2O =MnO2+4H+ 26、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第二天便出现了红棕色的锈斑,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27、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不用石墨作阳极的原因是铜不活泼,覆盖在铁制品上保护了铁 28、以铝材为阳极,在硫酸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 -6e-=Al2O3+6H+

高中重要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

重要的化学反应 一、金属元素的反应 1.碱金属单质的化学反应 (1)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点拨高考:此反应在近年高考中主要以实验.计算的形式出现. ①反应前的必要操作:用镊子取出钠块,用滤纸擦净表面上煤油,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层。 ②反应现象呈现: 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使滴有酚酞的溶液变。. ③钠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再与盐溶液反应 ④钾与水反应比钠要剧烈,其它的方面类似. (2)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空气缓慢氧化) 考点延伸: ①钠与氧气反应, 条件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反应现象不一样: 钠空气中缓慢氧化的变化是变暗,生成Na2O 钠在空气中点燃是生成淡黄色Na2O2, ②碱金属单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生成过氧化物甚至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而Li只生成Li2O。 ③碱金属单质因易被氧化,多保存在煤油中,而Li却因密度比煤油更小,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④要注意高考推断题中的热点多步氧化转化关系: 2.碱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1) Na2O2的反应2H2O+2Na2O2====4NaOH+O2↑2CO2+2Na2O2====2Na2CO3+O2 对接高考:①Na2O2与水反应,在高考实验中是一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②Na2O2与CO2反应,主要应用于Na2O2作供养剂. ③过氧化钠反应的计算在高考中也是一个热点, 其反应质量增加规律:a.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从原子组成上说是吸收了水中全部的氢原子,固体物质增加的质量就是水中氢原子的质量。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从原子组成上说是吸收了二氧化碳中的相当于“CO”的部分,固体物质增加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中“CO”的质量。 其反应体积变化规律: 过氧化钠无论与水反应还是与二氧化碳反应,体积差都等于产生的氧气的体积,等于被吸收气体体积的一半。 (2) Na2CO3与盐酸的互滴反应 向盐酸里逐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开始就有气体放出;Na2CO3+2HCl=2NaCl+CO2↑+H2O(酸足量) 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开始无气体产生: HCl+Na2CO3=NaCl+NaHCO3(无气泡) HCl+NaHCO3=NaCl+CO2↑+H2O 连线高考: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这就是不用其他试剂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原理。 (3) NaHCO3的反应 点拨高考:此反应证明了NaHCO3的不稳定性 NaHCO3+NaOH=Na2CO3+H2O NaHCO3+HCl=NaCl+CO2↑+H2O 点拨高考:以上两反应说明, NaHCO3是一种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这在高考推断题中是一种常见的题眼. (4) NaOH的反应CO2+2NaOH====Na2CO3+H2O(CO2不足)CO2+Na2CO3+H2O====2NaHCO3 CO2+NaOH====NaHCO3(CO2过量) 对接高考:由上述反应原理可知: ①由于NaOH能与CO2,故实验室NaOH要密封保存避免与空气接触。 ②NaOH制备NaHCO3,可采用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方法。 ③若n(CO2)∶n(NaOH)=1∶1时,其产物为NaHCO3;若n(CO2)∶n(NaOH)=1∶2时,其产物为 Na2CO3;若时,其产物为NaHCO3和Na2CO3,可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钠离子守恒关系, 求出n(NaHCO3)和n(Na2CO3)。 3.Mg的反应 (1)在CO2中燃烧: 点拨高考:①此反应是在高考中是一个热点反应,主要出现在推断题中,是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固体单质间的置换反应。②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扑灭镁的火灾。 (2)在空气中燃烧:

浅谈高中化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浅谈高中化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09-07-08T15:26:57.437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杨明甫 [导读] 三大方面较全面地阐述并体现了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尤其突出了后两方面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高中化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杨明甫四川省广元市宝轮中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较全面地阐述并体现了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尤其突出了后两方面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学习兴趣和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前,我让学生自觉的阅读教材及教材以外的有关知识,有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将他们发现的新教材中的缺陷或错误整理印发给所有同学,而且为了明确他们的成就,对他们发现的每一处缺陷都注明发现者的班级和姓名,这样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加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及对同学的解题过程进行批判性发掘和分析,找出有关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善。在备课中,我将所需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有意识巧妙的寓于各种各样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同时要特别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育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取行动,要在学生的正在成熟而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下功夫。”据此可知,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在课堂上让学生感知问题,产生一种不平衡状态,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探索知识的心理需求,整个教学过程在讨论与交流、质疑与答疑中顺利的实施完成,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二、解题方法与思维 思维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人们运用思维方法,间接概括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科学的学习中是相当重要的,他正在改变我们传统的教育学习方式。古代学者说得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指教授学习方法即思维,授业才是传授知识,古人都知道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传授知识放在第一位,老师只能教给学生打开智慧大门的方法,而不是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金钥匙应靠学生自己寻找。表现在学习中,金钥匙就是思维能力,有了它,比读1万本书有1万个好老师更强。近年来的高考,特别是化学学科,非常注重解题方法和思维能力,往往要求学生书写的东西并不多,但思考的东西却很多,这就提醒我们要教会学生掌握解题思维方法能力。 1.化学思维能力的恢复,可以驱使学生发挥认识的积极性,采取多种研究角度,寻求多方面的解答,从而把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化学思维能力的发散是化学思维能力恢复的必经阶段。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散性思维对恢复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美国学生用枪打树上十只鸟有多种回答,而化学中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有多种验证方法。 2.化学思维能力的完善,经过思维能力的活跃的过程后,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凸现在我们的面前: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有了一定丰富,但一些学生的思维仍然比较杂乱,这是由思维的发散引起的,他们还不清楚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走了弯路。这就要求我们去引导他们完善思维能力,建立全面性的思维方式。 (1)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完成思维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独立程度。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的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若在恰当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不为标准答案所束缚,敢于挑战“权威”,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在化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究难,对同学、教师甚至书本上的观点大胆质疑,要破除迷信,敢于“挑刺”,即使学生的意见有失偏颇,也应该先肯定其质疑的勇气再作适当的解释,不要挫伤其积极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严密性是指思维的精确性、科学性、逻辑性和深刻性。思维的严密性表现为思维的全面、准确。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思考问题时经常顾此失彼,不能全面细致的照顾到有关问题的所有信息,因而在回答问题时漏洞百出。究其原因,既有思维定势造成的,又有基础不扎实,知识面狭窄造成的,反映出思维单一性。抓住典型例题,步步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思维的严密性。这样通过问题解决,不仅使学生能很快将基本知识灵活应用,形成知识的网络化,而且能很好的考察和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思维的灵活性要求思维的感受力要强(敏感),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信息的有效处理。在化学教学中要针对性的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维能及时对信息进行提取和加工,有利于克服学生孤立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不可忽视的效果。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教师能提供一个气氛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及时大胆的提问和回答,也需要一个思维密度和空间比较大的教学过程,能深深吸引学生,使学生沉浸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良好状态。总之,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把这一思想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 三、实验与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切从实验所提供的化学事实和数据出发,这就是化学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它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二是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三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实验解题比过去只按书本背几种混和、分离、鉴别、加什么试剂、有什么现象的死背硬记更有意义;做这样的实验,不但觉得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也牢。 教师只有本着忠诚于教育事业,本着对学生的高度负责,把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贯穿在长期的教学当中,定会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大全

高一化学方程式 一、碱金属: 1. 新切的钠有银白色光泽,但很快发暗;方程式:4Na+O2=2Na2O;该产物不稳定。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方程式:2Na+O2点燃==== Na2O2。锂燃烧方程式:4Li+O2点燃==== 2Li2O;钾燃烧方程式:K+O2点燃==== KO2。 2. 钠与氧气在不点火时平稳反应,硫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将钠粒与硫粉混合时爆炸,方程式:2Na+S=Na2S 3. 钠与水剧烈反应后滴有酚酞的水变成红色,方程式:2Na+2H2O=2NaOH+H2↑;钾与水反应更剧烈,甚至爆炸,为了安全,常在小烧杯上盖一块小玻璃片。 4. 过氧化钠粉末用脱脂棉包住,①滴几滴水,脱脂棉燃烧;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②用玻璃管吹气,脱脂棉也燃烧;有关的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这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使脱脂棉达到着火点。在过氧化钠与水或CO2反应生成O2的两个反应中,为生成1mol O2,需要的Na2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同时需要的H2O或C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 5. 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 ,它不带结晶水,又俗名苏打。碳酸钠晶体化学式是Na2CO3?10H2O,在空气中不稳定,容易失去结晶水,风化,最后的产物是粉末状,叫无水碳酸钠。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在空气中露置的最后产物都是无水碳酸钠。 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物质都可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有关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O32-+2H+=H2O+CO2↑;HCO3-+H+=H2O+CO2↑;其中,以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速度更快;如果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相同,当它们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以碳酸钠为多。 7.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较差的是碳酸氢钠,其加热时发生分解,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在这个分解反应中,每42g NaHCO3发生分解就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5.6L。在这个分解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 (1)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 K2MnO4+MnO2+O2↑ (2)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分解: (NH4)2CO3△==== 2NH3↑+H2O+CO2↑ 8.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加热;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溶液的方法是: 通入足量CO2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 9. 从NaOH溶液得到纯净的Na2CO3溶液的方法是把NaOH溶液分为二等份,一份通入足量CO2使之全部成为NaHCO3;然后把另份NaOH溶液加入到此溶液中,摇匀即可。两个方程式分别为:NaOH+CO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10. 往稀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盐酸,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 1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O32-+Ca2+=CaCO3↓; HCO3-+Ca2++OH-=CaCO3↓+H2O 。 两溶液中只有Na2CO3 可以使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O32-+Ca2+=CaCO3↓。 二、卤素: 12. 氟气是浅黄绿色;氯气是黄绿色;液溴是深红棕色;固态碘是紫黑色。常用的有机萃取剂四氯化碳无色,密度比水大;苯也是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液溴常用水封存,液溴层是在最下层。 13. 闻未知气体气味,方法是: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小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14. 铜丝红热后伸进氯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发红发热,同时生成棕色烟;加少量水,溶液蓝绿色,方程式:Cu+Cl2点燃==== CuCl2。铁丝红热后也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内涵分述如下。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上述5项素养立足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体现了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创新,“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上述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