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季度报表和月报的解释说明

季度报表和月报的解释说明

季度报表和月报的解释说明
季度报表和月报的解释说明

月报简略示意图

季度报表简略示意图

月报

填表内容:针对各单位责任书附件中项目的情况进行统计;

填表格式:按照《清欠项目结算简报格式》,包含《月报格式1-未完成结算项目情况汇总》和《月报格式2-近期完成结算项目情况汇总》;报送间隔:每个月报送一次;

报送要求:

1.月报格式1、格式2所填项目都应属责任书附件中的未结算项目;

2.其中,月报格式1填报一直未完成结算的项目,并详细分析原因;

3.其中,月报格式2采用累计的形式,填报已经完成结算的项目。

季度报表

填表内容:针对各单位所有完工项目的情况进行统计;

填表格式:以半年工作会签订的清欠责任书的附件为格式,包含《已完工未结算项目情况统计表》和《已完工已结算项目情况统计表》

报送间隔:每个季度报送一次;

报送要求:

1.清欠责任书附件中任一个项目在新季度报表里面都必须保留(包括已结算并完成收款的项目)。

2.原未结算项目一旦完成结算,在《已完工未结算项目情况统计表》中删除,并移入《已完工已结算项目情况统计表》中,并需涂色标识;

3.新的季度增加的完工项目,需要填入季度报表中,并需涂色标识;

财务报表分析期末复习(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0选5) 1.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总额后的剩余部分,也称净营运资本,它意味着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偿还全部流动负债后还有多少剩余。 2.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之间的比率,也称之为债务股权比率。它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的指标之一。 3.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普通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 4.市盈率——市盈率是市价与每股盈余比率的简称,也可以称为本益比,它是指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比率。 5.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可以定义为企业收入扣除所有成本(包括股东权益的成本)后的剩余收益,在数量上它等于息前税后营业收益再减去债务和股权的成本。 6.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筹资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即长期资本和长期债权的比例关系。 7.经营周期——即营业周期,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期。 8.资产负债率——是全部负债总额除以全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也称之为债务比率。 9.现金流量——是支付了有价值的投资需求后能向股东和债权人派发的现金总量。 10.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并撰写报告书的行为和过程。 二、简答(每题5分,共15分,10选3) 1.什么是财务报表分析? 答: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以企业基本经济活动为对象,以比较、分析为主要方法,通过系统地了解企业过去,借以评价企业现状并预测其未来的过程。财务报表分析的起点是阅读财务报表,终点是作出某种判断,比如作出某种评价或者发现某些问题,其目的都是为决策者的抉择提供参考。 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应该注意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 (1)财务报表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决策支持,即为相关决策者的抉择提供信息参考。 (2)财务报表分析是在财务报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的分析利用,以提供更深层、全面系统的决策信息。 (3)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系统认识的过程,此过程具体表现为:分析—判断或评价—结论。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是实现财务报表分析目的的桥梁和手段。 2.简述普通股东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答:普通股东投资于公司的目的是扩大自己的财富。他们的财富,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价格即股价。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包括偿债能力、收益能力以及风险等。 普通股东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是为了回答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公司当前和长期的收益水平高低,以及公司收益是否容易受重大变动的影响; (2)目前的财务状况如何,公司资本结构决定的风险和报酬如何; (3)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公司处于何种地位。 3.影响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 (1)可动用的银行贷款额度 (2)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 (3)偿债能力的良好声誉 (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5)或有负债 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 (1)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 (2)长期租赁 (3)或有事项 (4)承诺 (5)金融工具 4.对于不同报表使用人,衡量与分析资产运用效率有何重要意义? 答:不同报表使用人衡量与分析资产运用效率的意义:

乡镇统计报表报主要指标解释

综合年定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一、年报一套表 (一)农村组织情况和从业人员情况 1、乡村户数: 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户。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不包括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2、乡村人口: 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3、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指乡村人口中劳动年龄以上(16周岁)能够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 4、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指在乡村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总数,即男性年龄在16-59岁之间,女性年龄在16-54岁之间的全部人口数。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但不包括现役军人、在押犯人、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工资的职工人口。资料来源可从农村人口统计报表中该年龄组内人口减去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职工工资的人口。 5、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有残疾(五种残疾标准,见国家统计局90年9月农村经济基本情况调查方案23页至24页)但能参加劳动的人不包括在内。 6、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数:指男在59岁以上、女在54岁以上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7、乡村实有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实际参加各种行业劳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劳动力人数。包括劳动年龄内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数。 8、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是指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从业人员以及直接从事采集、捕猎劳动的从业人员。 9、工业从业人员:是指主要从事工业生产、服务、管理的从业人员。工业生产活动包括下列两个方面:(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

《财务报表分析》名词解释整理

第1讲 1.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经济主体、经营主体(假设):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和组织,其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 (2)持续经营、连续型(假设):在可预见的未来,一个主体将持续其经营活动。 (3)会计分期(假设):主体可以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的估计,故经营活动可以人为地划分为几个期间。 (4)货币计量(假设):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计量和报告。 2.基本原则 (1)历史成本原则:各项交易或事项均以其发生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入账。(客观性、确定性) (2)收入实现原则:获取收入的过程实质上已经完成,且产生的现金流入是确实可实现时,收入才可确认。(销售点) (3)配比原则:确定收入后要使与这些收入相关的成本得到合理的确认,以使其与收入相配比。 (4)一惯性原则:主体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经济业务采用相同方法。 (5)充分披露原则:会计报告必须披露所有可能影响一个有相关知识的读者判断的事项。 (6)重要性原则: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3.记账基础 (1)现金收付制: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基础。 (2)权责发生制:以收入是否实现和费用是否发生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基础。 4.财务报表 (1)财务报表:对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2)资产负债表:反映主体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3)利润表:反映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4)现金流量表:反映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出流入的报表。 (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第2讲 1.资产负债表 (1)资产:主体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质量:资产在主体中实际所发挥的效用与其预期效用之间的吻合程度。 (3)资产的质量特征:主体根据不同项目的资产本身所具有的的属性、功用而对其设定的预期效用。 (4)资产的盈利性: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 (5)资产的变现性:非现金资产通过交换能够直接转换为现金的能力。 (6)资产的周转性:资产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利用的效率和周转速度。 (7)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型:资产在特定经济背景下,有可能与企业的其他相关资产在使用中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 2.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主体可以或准备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转化为货币、或被销售或被耗用的资产。 (2)货币资金: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资金。 (3)交易性金融资产:主体为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4)应收票据:主体在经营活动中收到商业汇票而形成的债权。 (5)应收账款: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向购买方提供商业信用而形成的商业债权。 (6)预付账款:主体因预先支付给供货单位贷款而形成的债券。

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一、工业总产值的定义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1.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1)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2)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3)“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二)、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

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为了使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中的物耗价值一致,以便同口径地计算工业增加值,规定本指标的计算原则是:凡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反之则不包括。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 (三)、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几种具体规定 (1)凡自备原材料(包括自备零部件)生产,不论其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即包括自备原材料的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 (2)凡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则加工企业一律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即不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一般分两种情况:a、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即承包单位)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委托加工的企业(即发包单位)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b、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当工业企业作为加工企业时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

宜宾市事企业单位统计报表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

2009年度宜宾市事企业单位统计报表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 一、填报说明 (一)统计范围与对象: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统计国有、集体事业单位(包括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工勤技能人员等。 2、《公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统计报表》统计国有、集体经济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工人等。 (二)统计分工 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2、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三)截止时间 统计报表所有数字的截止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报表中增加、减少、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2009年1月

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二、指标解释 (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 第一表事业单位用人方式情况 1、本单位编制总数: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本单位从业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本单位从业人员等于实有人员数与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数之和。 3、实有人员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工作人员,含本单位正式在册人员和其他人员。实有人员数为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与其他人员数之和。 4、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5、其他人员:指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中除正式在册人员之外,长期或临时聘用的各类人员。 6、本年度新进人员:指本年度内,本单位新招用的所有工作人员,含编制内和编制外、吸收录用和聘用的各类人员。 7、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8、已签订聘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 9、已签订劳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10、未签订正式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尚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人员,不含劳务(人事)派遣人员。 11、本表内数字重要关系式:①行2=行3+行12;②行3=行4+行11;③列1=列2+列3+列4。 第二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减少情况 1、上年末总数:指上年度本单位统计报表中的“本年末实有数”。 2、调入:指从机关、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事业单位,办理了调入手续,到本单位、在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 3、本年度增加“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进入本单位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包括留学回国人员、其他单位整建制转入、落实政策等。 4、退休:指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 5、解除合同:指依法与事业单位协商一致解除聘用(劳动)合同的人员。

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遇到经济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doczj.com/doc/7d15631119.html, 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关于不符合会计假设的说明。 如果违背了基本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须予以披露,并说明原因。例如,本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目前已资不抵债,濒临破产边缘,因此在会计报表的编制上,不采用持续经营假设,而根据清算会计的原则编制。 (二)关于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会计原则以及企业 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披露会计政策是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发生变更时,企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政策变更内容、理由、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理由、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及更正金额。 (三)关于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注释。

除需对应收账款、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作出明细说明外,对少见的报表项目或报表项目的名称反映不出相关业务性质或报表项目金额异常的需要说明其原因(例如,当企业资产、负债项目出现负数时),以及会计报表中无法表述的重要项目作详细说明(例如,关联方如为企业时,不论他们之间有无交易都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四)关于重要事项的揭示。 对于承诺或担保事项(例如,对债务单位提供担保)、或有事项(例如,未决诉讼、已贴现商业汇票)、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例如,已确定获得或支付的赔款)、重大资产转让或出售以及重大融资和投资活动等,均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质物返还及质权实现https://www.doczj.com/doc/7d15631119.html,/w/jj/658459.html ?‘利息转入本金计付’的效力如何认定https://www.doczj.com/doc/7d15631119.html,/w/jj/658458.html ?如何将银行卡被盗刷的责任转移给商家https://www.doczj.com/doc/7d15631119.html,/w/jj/658457.html ?对分批交货的合同发生违约的补救方法https://www.doczj.com/doc/7d15631119.html,/w/jj/658456.html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对照印发的表格,表内不能填数字的地方,已用“—”注明。 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 (一)人社统PS1号表 1. 编制数量: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从业人员总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 3.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4.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5.退休人员: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实有退休人员的总人数。 6.系统:事业单位隶属的部门所在的系统。 7.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指事业单位中,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本表审核要点: 1.行4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行5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的填法详见附表举例样式。其余一般事业单位按正常填写。 2.列22行23-26从业人员总数分层次数字要与表3列18行8-11完全一致。 3.列26行23-26退休人员总数分层次数字要与表3列19行8-11完全一致。 4.列21行2、行4、行10、行13、行15-21应为0 5.列22行6=表6列1行21+列19行21-列40行21+列42行21 列22行11=表6列1行2+列19行2-列40行2+列42行2 6.第二行“有参公管理人员的单位”,一般指党校,公益一类,行业为教育 7.行23-26列10-16=行6-12列18-21,两边数字要完全一致。 (二)人社统PS2号表 1.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3.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在校学习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 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取得中等技工学历的,学历填报在“高中及以下”栏。 参加各种课程进修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的和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具有学籍但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肄业生(被开除学籍者除外)的学历均按下一层次学历统计。研究生肄业统计在“大学本科”栏,大学本科肄业统计在“大学专科”栏,大学专科肄业统计在“中专”栏,以此类推。 1970年至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统计在大学专科栏。 4.年龄:指统计截止日期时的实足年龄(周岁)。如1955年12月出生的人员,在2005年12月31日统计时计算为50周岁;而1956年1月出生的人员,则计算为49周岁。 5.博士: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必须既有学位又有学历) 6.硕士: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必须既有学位又有学历)

会计报表内容提要

会计报表附注内容提要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披露如下内容: 一、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 二、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三、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以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 (三)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 (四)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五)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 (六)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 (七)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 (八)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 四、或有事项的说明 (一)或有负债的类型及其影响,包括: 1.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 2.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 3.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 4.其他或有负债(不包括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 5.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如无法预计,应说明理由); 6.或有负债获得补偿的可能性。 (二)如果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则应说明其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财务影响。 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应说明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对一个企业的巨额投资、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以及外汇汇率发生较大变动等非调整事项的内容,估计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如无法做出估计,应说明其原因。 六、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一)在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关联方如为企业时,不论他们之间有无交易,都应说明如下事项: 1.企业经济性质或类型、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注册资本及其变化; 2.企业的主营业务; 3.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 (二)在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应说明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这些要素一般包括: 1、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

(财务管理)基本建设项目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附件2: 基本建设项目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一、报表封面 本套报表的封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主要反映基本建设单位(项目)决算报表负责人、编报人员情况;下半部分主要反映建设单位代码、性质、级次等信息。建设单位(项目)要按以下要求填写:1.单位名称:指主管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全称 2.单位负责人:指建设单位总负责人 3.财务负责人:指主管建设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4.填表人:指具体负责编制基建决算报表的人员 5.电话号码:指建设单位财务机构所在地的电话号码 6.单位地址:指建设单位的实际办公地址 7.报送日期:指报表报出的实际日期 8.单位统一代码:各建设单位应按各级技术监督部门颁布核发的9位代码填列;建设单位如未能领取统一代码,则根据《自编企业、单位临时代码规则》(国资统发[1995]116号)编制填列。 9.单位性质:指建设单位的性质,分别按行政、事业、企业选择填列。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建设单位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均以企业性质填列。 10.隶属关系:本码由“行政隶属关系代码”和“部门标识代码”两部分组成。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1)中央单位:前六个空格为零,后三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GB4657—95)填报。 (2)地方单位:前六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编制。具体编制方法:省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后加4个零表示;地市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

前4位数字后加2个零表示;县级(及市辖区)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本身6位数表示。后三个空格按照单位财务或产权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填报。 11.所在地区:指建设单位(项目)实际所在地,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实际填列。 二、资金平衡表(财建01表) 本表主要反映建设单位(项目)年末全部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情况。主要指标填列方法如下: 表中有关项目“年初数”栏的数字,应根据上年末本表“年末数”栏的数字填列。在上年度决算未经审查批复以前,应填列最后上报的数字;上年度决算已经审查批复的,应按审批后的数字填列。 1.“待核销基建支出”:反映非经营性建设项目发生的江河清障、航道清淤、飞播造林、补助群众造林、退耕还林(草)、封山(沙)育林(草)、水土保持、城市绿化、取消项目可行性研究费、项目报废及其他经财政部门认可的不能形成资产部分的投资支出。根据“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经营性建设项目不填该项目。 2.“转出投资”:反映非经营性项目为项目配套的专用设施的投资,根据“转出投资”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经营性项目为项目配套建设的专用设施,产权不归属本单位的,按照《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第十四条的规定处理,即经项目主管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后才能作转出投资处理。 3.“货币资金合计”:反映货币资金合计数,根据“银行存款”、“现金”和“有价证券”期末余额填列。(注:本科目反映内容为以前年度报表中“货币资金合计”和“有价证券”合计数) 4.“以前年度拨款”:反映以前年度拨入的到本年末尚未冲转的中

服务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

服务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 1、统计调查对象:除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单位,均需上报各类服务业财务状况统计报表,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12个行业及其他房地产业1个大类。 2、上报网址:http://60.190.71.140:8010(温州市统计局服务业统计报表在线填报系统)。 3、上报时间:2007年年报2008年1月25日前上报。2008年定期报表:3月15日前上报1-2月份统计报表,6月15日前上报1-5月份统计报表,9月15日前上报1-8月份统计报表。 4、报表调整说明: 为与2007年新会计制度做好衔接,2007年年报和2008年定期报表《服务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调整了以下几个指标: (1)“财政拨款”调整为“财政拨入(补助)收入”,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行政单位“收入支出表”中的“拨入经费”,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中的“财政补助收入”;2006年对应“收入支出表”中的“财政拨款”。 (2)“人员支出”调整为“工资福利支出”,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工资福利支出”;2006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人员支出”。 (3)“公用支出”调整为“商品和服务支出”,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2006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公用支出”扣除“各种设备、交通工具购置费”、“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科目后的数据。 (4)“各种设备、交通工具及图书资料购置费”调整为“各种设备、交通工具购置费”,对应数据都可以从当年“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相应科目加总得到。该指标由原来“公用支出”的小项调整为“商品和劳务支出”的并列项,对应的平衡关系也作了调整。 5、主要指标审核关系:

财务分析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 1、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基本活动为对象、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以分析和综合为主要方法的系统认识企业的过程,其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以帮助报表使用人改善决策。 2、经营活动---在必要的筹资和投资前提下,运用资产赚取收益的活动,它至少包括研究与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五项活动。经营活动是企业收益的主要来源。 3、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总额后的剩余部分,也称净运营资本,它意味着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偿还全部流动负债后还有多少剩余。 4、速动资产---是可以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等 5、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流动比率的内涵是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元流动资产作保障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务的强弱. 6、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占用额中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有重要影响,它是风险和收益在融资环节相权衡的结果。 7、资产负债率---是全部负债总额除以全部资产总额的百分

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也称之为债务比率 8、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之间的比率,也称之为债务股权比率,它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 9、有形净值债务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的百分比。有形净值是所有者权益减去无形资产净值后的净值。即所有者具有所有权的有形资产净值。有形净值债务经用于揭示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表明债权人在企业破产时的被保护程度。 10、经营周期---亦即营业周期,它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期。 11、总资产周转率: 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说明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 12、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存货运用效率的指标,它表示企业存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 13、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营业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净获利能力。14、经营杠杆---是对销售量变动和营业利润之间变动关系的描述。根本本量利之间的量变关系,销售量的较小变动会引起营业利润的较大变动,这就是经营杠杆现象。

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目录 一、报表封面 二、资金平衡表(财建01表) 三、投资项目表(财建02表) 四、资产基本情况表(财建03表) 五、项目统计分析表(财建04表)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固定资产购置、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一、报表封面 1.当单位名称:指单位全称。 2.单位负责人:指单位总负责人。 3.财务负责人:指单位主管财务会计工作负责人。 4.填表人:指具体负责编制本报表的人员。 5.电话号码:指单位财务机构所在地电话号码。 6.单位地址:指单位实际办公地址。 7.报送日期:指报表报出的实际日期。 8.单位统一代码:各单位应按各级技术监督部门颁布核发的9位代码填列;单位如未能领取统一代码,则根据《自编企业、单位临时代码规则》(国资统发〔1995〕116号)编制填列。

9.隶属关系:本码由“行政隶属关系代码”和“部门标识代码”两部分组成,作为中央项目和地方项目划分的依据。非国有单位按属地原则选择隶属关系。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1)中央单位:前六个空格为零,后三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GB4657-2009)填报。 (2)地方单位:前六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编制。具体编制方法:省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后加4个零表示;地市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前4位数字后加2个零表示;县级(及市辖区)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本身6位数表示。后三个空格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GB4657-2009)填报。 10.单位性质:分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含比照事业单位管理的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含工业、商业、外贸、金融等)和非国有单位。 11.所在地区:指单位实际所在地,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及调整情况按实际填列。 二、资金平衡表(财建01表) 本表根据填报单位执行会计准则情况、结合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规定等分析调整填报。 本表主要反映:截至本年年初、年末,单位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情况。表中有关科目“年初数”由上年“年末

财务报表分析 - 名词解释

1.比较分析法;通过指标对比,从数量上确定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原因 的分析方法。 2.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一定期间各项收支相抵后的盈亏总额。 3.预计负债,是指因或有事项而确定的负债。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的不确定性事项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4.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容易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5.修正指标,用以对基本指标形成的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的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产生较为全面、准确的企业绩效评价结果。 6.因素分析法:把综合指标分解为各个组成要素,确定各要素对综合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的分析方法。 7.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具体偿还本金的责任和支付利息的责任。 8.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 9.期间费用:财务费用是有一定会计期间相联系,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而发生的间接费用 10.股本收益率:用于衡量普通股股票投资者可获投资报酬的程度,该指标越高,说明公司向股东提供的收入水平越高,或者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潜力越大,投资的风险越小。 11.趋势分析法:是计算连续若干期的相同指标,揭示和预测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也称动态比率分析法。 12.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与总股数的比率。 13.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14.可比产品:是指上年或近年曾正常生产,本年度或计划年度仍继续生产,并有成本资料可进行前后期对比的产品。 15.成本费用报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及费用支出情况的报表。 16.营业毛利率营业毛利与营业收入的比率 17.营运资金: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 18.“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反映除母公司以外的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的权益,表示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的份额。 19.不可比产品:企业首次正式生产的新产品。 20.营业增长率: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前期营业收入的比率。 21.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购入的随时能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一般包括企业购入的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该资产的变现能力非常强,流通性仅次于现金。 22.股利支付率:也称股利发放率,是指普通股每股股利与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比率,用以衡量普通股的每股收益中有多少用于支付股利。 23.应收账款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以反应应收账款的收款速度。 24.成本费用报表分析:是指利用企业成本费用计划、成本费用报表等资料,来揭示成本费用计划的完成情况,查明引起成本费用升降的因素,以便寻求控制成本费用途径的分析方法 25.比率分析法; 通过计算两项相关数值的比率,来揭示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在联系分析经济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方法。(

事业单位报表指标解释及有关说明

2014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 有关要求 今年统计报表的基本情况及填报的有关要求 一、今年统计报表与去年的不同点: 今年统计报表比去年增加了1张表,大表一共11张,小表总共24张表,内容没有什么变化。此外,今年主要指标解释中对个别信息点的解释更加全面,大家可以详细阅读理解。 二、填报统计报表方法:“先横项后纵项,先分项后总项,先小计后合计,先试填excel表后填数据表,先审核后上报”。请大家,特别注意要“先审核后上报”,一是上报数据前须通过逻辑审核和合理审核,确保数据准确、真实,符合统计报表逻辑关系;二是要认真核对检查,避免出现问题,特别是表间关系和表内关系的问题。 三、各报表统计要点。 (一)ps1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1、就填报单位的范围来说,事业单位、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都要填ps1表,而且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除了填写ps1表第四行和第五行外,还要填写涉及人员指标的22至26列。也就是说,ps1表中,第1至21列与第6至26行相交的这些空格,只有非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才填写。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也不填写甲栏分行业、系统、层次情况 注意:事业单位以自治区公务员局批准参公登记的正式文件为准,凡是纳入参公管理的都作为参公单位统计。 2、就填报的人员范围来说,本统计表也就是本表说的第

22列,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是指在册正式人员数加临聘人员数加劳务人事派遣人数。另外,对于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本套表中的机关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编制数量、在册正式工作人员、劳务人事派遣人员、退休人员数都是与工勤人员有关的数字,并不是指单位所有人员。 大家特别注意,机关工勤人员与机关服务类单位中的工勤人员是两个概念。比如人社厅的机关服务中心是事业单位,其中的工勤人员就是应该统计到事业单位(机关服务类单位)当中来,而除此之外厅机关单位还有一部分工勤人员,他们则应该统计到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当中来,这俩部分在管理制度、工资制度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千万不能混淆。其他部门和单位也是同理。 3、列指标当中,单位总数、单位类型、制度推行情况、行业、层次等指标都是统计单位个数、人员情况才是统计人数。 4、由于我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还在推行当中,如已明确分类的事业单位,可以填写“单位类型”中的“公益一类、公益二类”栏,未明确分类的事业单位,都填入“其他”栏。 5、制度推行情况栏是多选,一个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施各项制度的情况在相应的表格中进行填报,可以重复。已完成岗位设置方案备案的单位是指已经批复过岗位设置方案的单位个数,已完成岗位设置的单位是指已经完成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单位个数,实行聘用制的单位是指单位已经与职工签订了聘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的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单位不是指本年度是否进行了公开招聘,而是指已经按照公开招聘制度进人的单位,大家可以都填上,我们要求全

财务报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财务报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一、名词解释 财务报表分析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二、单项选择 1.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不是指()。 A筹资活动B投资活动 C经营活动D全部活动 2.企业收益的主要来源是()。 A经营活动B 投资活动 C筹资活动D 投资收益 3.短期债权包括()。 A 融资租赁B银行长期贷款 C 商业信用D长期债券 4.下列项目中属于长期债权的是()。 A短期贷款B融资租赁 C商业信用D短期债券 5.在财务报表分中,投资人是指()。 A 社会公众 B 金融机构 C 优先股东 D 普通股东 6.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被称为()。 A流动比率B 速动比率

C营运比率D资产负债比率 7.资产负债表的附表是()。 A利润分配表B分部报表 C财务报表附注D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8.利润表反映企业的()。 A财务状况B经营成果 C财务状况变动D现金流动 9.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最高层次是()。 A企业会计制度B企业会计准则 C会计法D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0.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 A公允性B真实性 C正确性D完整性 三、多项选择 1.财务报表分析具有广泛的用途,一般包括()。 A.寻找投资对象和兼并对象 B.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 C.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 D. 评价公司管理业绩和企业决策 E.判断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的成效 2.分析可以分为()等四种。 A 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因果分析 D系统分析E以上几种都包括

3.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是()。 A 债权人 B 投资人 C 经理人员 D 审计师 E 职工和工会 4.作为财务报表分析主体的政府机构,包括()。 A税务部门B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 C证券管理机构D会计监管机构E社会保障部门 5.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可以概括为()。 A目的明确原则B动态分析原则C系统分析原则 D成本效益原则E实事求是原则 6.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的会计政策有()。 A坏账的数额B收入确认的原则 C 所得税的处理方法D存货的计价方法E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7.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的会计政策有()。 A 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B存货的毁损和过时损失C借款费用的处理 D所得税的处理方法E坏账损失的核算 8.以下( )属于企业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的或有负债。 A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B预收帐款 C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D应付帐款E未决诉讼 9.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公告有()。 A收购公告B包括重大事项公告

事业单位统计表指标解释精选文档

事业单位统计表指标解 释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事业单位统计表》主要指标解释 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 (一)人社统PS1号表 1. 编制数量: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从业人员总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 3.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4.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5.退休人员: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实有退休人员的总人数。 6.系统:事业单位隶属的部门所在的系统。 7.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指事业单位中,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二)人社统PS2号表 1.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3.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在校学习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 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取得中等技工学历的,学历填报在“高中及以下”栏。 参加各种课程进修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的和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具有学籍但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肄业生(被开除学籍者除外)的学历均按下一层次学历统计。研究生肄业统计在“大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