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精品教学案(教师版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精品教学案(教师版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精品教学案(教师版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精品教学案(教师版全套)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简单的函数。

3.了解分段函数,能用分段函数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会讨论和证明一些简单的函数的单调性;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会判断简单的函数奇偶性。

5.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并能求出一些简单的函数的最大(小)值. 6.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二)指数函数

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会求与指数函数性质有关的问题。

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三)对数函数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会求与对数函数性质有关的问题.

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4.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四)幂函数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五)函数与方程

1.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理解并掌握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能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判别函数零点的个数.

(六)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3.能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2009年高考的命题情况,我们可以预测2010年集合部分在选择、填空和解答题中都有涉及,高考命题热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有关述语和符号、集合的简单应用等作基础性的考查,题型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以函数、方程、三角、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以集合的语言和符号为表现形式,结合简易逻辑知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函数是高考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函数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全过程,包括解决几何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中每年都有函数试题,而且常考常新.以基本函数为模型的应用题和综合题是高考命题的新趋势.

考试热点:①考查函数的表示法、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和函数的图象.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数列是相互关联的概念,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并用来解决问题,是考试的热点.③考查运用函数的思想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基本数学思想.

第1课时 函数及其表示

一、映射

1.映射: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 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 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 到 的映射,记作 .

2.象与原象:如果f :A →B 是一个A 到B 的映射,那么和A 中的元素a 对应的 叫做象, 叫做原象。

二、函数

1.定义:设A 、B 是 ,f :A →B 是从A 到B 的一个映射,则映射f :A →B 叫做A 到B 的 ,记作 .

2.函数的三要素为 、 、 ,两个函数当且仅当 分别相同时,二者才能称为同一函数。

3.函数的表示法有 、 、 。

例1.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1,x

y y x == B. y y C. ,y x y =2

||,y x y ==解:C

变式训练1: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x 相同的函数是 ( ) A.y=

x

x 2 B.y=(x )2 C.y=lg10x

D.y=x 2log 2 解:C

例2.给出下列两个条件:(1)f(x +1)=x+2x ; (2)f(x)为二次函数且f(0)=3,f(x+2)-f(x)=4x+2.试分别求出f(x)的解析式.

解:(1)令t=x +1,∴t≥1,x=(t-1)2

.

则f(t)=(t-1)2

+2(t-1)=t 2

-1,即f(x)=x 2

-1,x∈[1,+∞).

(2)设f(x)=ax 2

+bx+c (a≠0),

∴f(x+2)=a(x+2)2

+b(x+2)+c, 则f(x+2)-f(x)=4ax+4a+2b=4x+2.

∴??

?=+=2

2444b a a , ∴???-==11b a ,又f(0)=3?c=3,∴f(x)=x 2

-x+3.

变式训练2:(1)已知f (12

+x

)=lgx ,求f (x );

(2)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f (x+1)-2f (x-1)=2x+17,求f (x ); (3)已知f (x )满足2f (x )+f (x

1

)=3x ,求f (x ). 解:(1)令

x

2+1=t ,则x=12-t ,

∴f(t )=lg

12

-t ,∴f(x )=lg 1

2-x ,x∈(1,+∞). (2)设f (x )=ax+b ,则

3f (x+1)-2f (x-1)=3ax+3a+3b-2ax+2a-2b=ax+b+5a=2x+17, ∴a=2,b=7,故f (x )=2x+7.

(3)2f (x )+f (

x

1

)=3x , ① 把①中的x 换成

x 1,得2f (x 1)+f (x )=x

3

①32-②得3f (x )=6x-

x 3,∴f(x )=2x-x

1.例3. 等腰梯形ABCD 的两底分别为AD=2a ,BC=a ,∠BAD=45°,作直线MN⊥AD 交AD 于M ,交折线

ABCD 于N ,记AM=x ,试将梯形ABCD 位于直线MN 左侧的面积y 表示为x 的函数,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解:作BH⊥AD,H 为垂足,CG⊥AD,G 为垂足,

依题意,则有AH=

2

a ,AG=23

a.

(1)当M 位于点H 的左侧时,N∈AB,

由于AM=x ,∠BAD=45°. ∴MN=x. ∴y=S △AMN =2

1x 2

(0≤x≤2

a

). (2)当M 位于HG 之间时,由于AM=x , ∴MN=2a ,BN=x-2

a

. ∴y=S AMNB =2

·21a

[x+(x-2

a )]=21

ax-).232(82a x a a ≤<

(3)当M 位于点G 的右侧时,由于AM=x ,MN=MD=2a-x.

∴y=S ABCD -S △MDN =).22

3(45221)44(2143)2(21)2(2·21222

222a x a a ax x x ax a a x a a a a ≤<-+-=+--=

--+综上:y=???????

??????

? ??∈-

+-??? ??∈-

??????

∈a a x a ax x a a x a ax a x x 2,234522

1.23,282

1

2,0212222

变式训练3:已知函数f(x)=??

?????<-=>.

0,1,

0,

1,0,2x x

x x x (1)画出函数的图象;(2)求f(1),f(-1),f [])1(-f 的值.

解:(1)分别作出f(x)在x >0,x=0,x <0段上的图象,如图所示,作法略.(2)f(1)=12

=1,f(-1)=-,11

1

=-f [])1(-f =f(1)=1.

1.了解映射的概念,应紧扣定义,抓住任意性和唯一性.

2.函数的解析式常用求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或凑配法)、解方程组法.使用换元法时,要注意研究定义域的变化.

3.在简单实际问题中建立函数式,首先要选定变量,然后寻找等量关系,求得函数的解析式,还要注意定义域.若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的对应法则不同,可用分段函数来表示.

第2课时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一、定义域:

1.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函数式 的集合.2.常见的三种题型确定定义域:

① 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就是 .

② 复合函数f [g(x )]的有关定义域,就要保证内函数g(x )的 域是外函数f (x )的 域.

③实际应用问题的定义域,就是要使得 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集合.二、值域:

1.函数y =f (x )中,与自变量x 的值 的集合.2.常见函数的值域求法,就是优先考虑 ,取决于 ,常用的方法有:①观察法;②配方法;③反函数法;④不等式法;⑤单调性法;⑥数形法;⑦判别式法;⑧有界性法;⑨换元法(又分为 法和 法)

例如:① 形如y =

2

21x +,可采用 法;② y =)3

2(2

312-≠++x x x ,可采用 法

或 法;③ y =a [f (x )]2

+bf (x )+c ,可采用 法;④ y =x -x -1,可采用 法;⑤ y =x -21x -,可采用 法;⑥ y =x

x cos 2sin -可采用 法

等.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x

x x -+||)1(0; (2)y=

23

253

1

x x -+-; (3)y=1·1-+x x .

解:(1)由题意得,0||0

1?

??>-≠+x x x 化简得,||1???>-≠x x x 即.01

?

?

?<-≠x x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x <0且x≠-1}. (2)由题意可得,05032

2???≥-≠-x x 解得.5

53

?????≤≤-±≠x x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5≤x≤5且x≠±3}. (3)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有

,0

10

1??

?≥-≥+x x 即,11???≥-≥x x ∴x≥1,故函数的定义域为[1,+∞). 变式训练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2

12)

2lg(x x x -+-+(x-1)0

; (2)y=)34lg(2+x x +(5x-4)0

; (3)y=

225x -+lgcosx;

解:(1)由??

?

??≠->-+>-0

1,012022x x x x 得?????≠<<-<1,432x x x 所以-3<x <2且x≠1.

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3,1)∪(1,2).

(2)由???

??≠-≠+>+0

45,134034x x x 得??????

???

-≠->54

,214

3x x x ∴函数的定义域为).,54()54,21(21,43+∞-??? ??--

(3)由???>≥-0cos 0

252x x ,得,)

(22225

5??

???∈+<<-≤≤-Z k k x k x π

πππ 借助于数轴,解这个不等式组,得函数的定义域为.5,23)2,2(2

3,5??? ??-??

?

??

?-

-ππππ

例2.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0,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f(3x); (2)y=f(

x

1

); (3)y=f()3

1()3

1

-++x f x ; (4)y=f(x+a)+f(x-a). 解:(1)0≤3x≤1,故0≤x≤31, y=f(3x)的定义域为[0, 3

1]. (2)仿(1)解得定义域为[1,+∞).

(3)由条件,y 的定义域是f )3

1

(+x 与)3

1(-x 定义域的交集.

列出不等式组,323134

3

13

231

13101310≤≤????????≤≤≤≤-???????

?≤-≤≤+≤x x x x x 故y=f )31()31(-++x f x 的定义域为??

?

??

?3

2

,31. (4)由条件得,111010???+≤≤-≤≤-????≤-≤≤+≤a

x a a

x a a x a x 讨论:

①当???+≤--≤,

11,1a a a a 即0≤a≤21

时,定义域为[a,1-a ];

②当??

?+≤--≤,

1,a a a a 即-21

≤a≤0时,定义域为[-a,1+a ].

综上所述:当0≤a≤2

1

时,定义域为[a ,1-a ];当-2

1≤a≤0时,定义域为[-a ,1+a ]. 变式训练2:若函数f(x)的定义域是[0,1],则f(x+a)2f(x -a)(0<a <2

1)的定义域是 ( ) A.? B.[a ,1-a ] C.[-a ,1+a ] D.[0,1] 解: B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

122+--x x x x (2)y=x-x 21-; (3)y=1

e 1

e +-x x . 解:(1)方法一 (配方法) ∵y=1-,112+-x x 而,4

3

43)21(122≥+-=+-x x x

∴0<

,34112

≤+-x x ∴.131<≤-y ∴值域为??

?

???-1,31.

方法二 (判别式法)

由y=,1

22+--x x x

x 得(y-1).0)1(2=+-+y x y x

∵y=1时,≠∴?∈y x , 1.又∵∈x R ,∴必须?=(1-y)2

-4y(y-1)≥0.

∴.13

1

≤≤-y ∵,1≠y ∴函数的值域为??

?

???-1,31.(2)方法一 (单调性法) 定义域?

???

??≤21|x x ,函数y=x,y=-x 21-均在??

? ?

?∞-21,上递增,

故y≤.2

1212121

=?--

∴函数的值域为??

?

?

?∞-21,.

方法二 (换元法) 令x 21-=t,则t≥0,且x=.212t - ∴y=-21(t+1)2

+1≤2

1(t≥0), ∴y∈(-∞,2

1

]. (3)由y=

1e 1e +-x

x 得,e x =.11y y -+ ∵e x

>0,即y

y -+11>0,解得-1<y <1. ∴函数的值域为{y|-1<y <1}. 变式训练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5

21+-x x

; (2)y=|x|21x -. 解:(1)(分离常数法)y=-)52(2721++

x ,∵)

52(27

+x ≠0,

∴y≠-2

1.故函数的值域是{y|y∈R,且y≠-2

1

}.

(2)方法一 (换元法)

∵1-x 2

≥0,令x=sin α,则有y=|sin αcos α|=2

1|sin2α|, 故函数值域为[0,2

1].

方法二 y=|x|2,4

1)21(12

2

2

4

2

+--=+-=-x x x x

∴0≤y≤,2

1即函数的值域为??

?

???21,0.

例4.若函数f (x )=2

1x 2

-x+a 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1,b ](b >1),求a 、b 的值. 解:∵f(x )=21(x-1)2

+a-2

1.

∴其对称轴为x=1,即[1,b ]为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f(x )min =f (1)=a-2

1=1 ① f (x )max =f (b )=2

1b 2

-b+a=b ②

由①②解得??

???

==.3,

23b a

变式训练4:已知函数f(x)=x 2

-4ax+2a+6 (x∈R).

(1)求函数的值域为[0,+∞)时的a 的值;

(2)若函数的值均为非负值,求函数f(a)=2-a|a+3|的值域.

解: (1)∵函数的值域为[0,+∞),

∴Δ=16a 2

-4(2a+6)=0?2a 2

-a-3=0∴a=-1或a=2

3.

(2)对一切x∈R ,函数值均非负,∴Δ=8(2a 2

-a-3)≤0?-1≤a≤2

3,∴a+3>0,

∴f(a)=2-a(a+3)=-a 2

-3a+2=-(a+2

3)2

+

417(a ??

????-∈23,1). ∵二次函数f(a)在??

?

??

?-23,1上单调递减,∴f(a )min =f )23(=-

4

19,f (a )max =f (-1)=4, ∴f(a)的值域为??

?

???-

4,419.

1.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有三类问题:一是给出解释式(如例1),应抓住使整个解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集合;二是未给出解析式(如例2),就应抓住内函数的值域就是外函数的定义域;三是实际问题,此时函数的定义域除使解析式有意义外,还应使实际问题或几何问题有意义.

2.求函数的值域没有通用方法和固定模式,除了掌握常用方法(如直接法、单调性法、有界性法、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不等式法、图象法)外,应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综合而灵活地选择方法.

第3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

一、单调性

1.定义:如果函数y =f (x )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若函数f (x )在整个定义域l 内只有唯一的一个单调区间,则f (x )称为 . 2.判断单调性的方法:

(1) 定义法,其步骤为:① ;② ;③ . (2) 导数法,若函数y =f (x )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可导,①若 ,则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②若 ,则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单调性的有关结论

1.若f (x ), g (x )均为增(减)函数,则f (x )+g (x ) 函数; 2.若f (x )为增(减)函数,则-f (x )为 ; 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有 的单调性;

4.复合函数y =f [g(x )]是定义在M 上的函数,若f (x )与g(x )的单调相同,则f [g(x )]为 ,若f (x ), g(x )的单调性相反,则f [g(x )]为 .

5.奇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 .

例1. 已知函数f(x)=a x

+

1

2

+-x x (a >1),证明: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 证明 方法一 任取x 1,x 2∈(-1,+∞),

不妨设x 1<x 2,则x 2-x 1>0, 1

2x x a ->1且1

x a >0, ∴0)1(1

2112>-=--x x x x x a a a a ,又∵x 1+1>0,x 2+1>0,

)

1)(1()

(3)1)(1()1)(2()1)(2(121221122121121122++-=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0, 于是f(x 2)-f(x 1)=1

2

x x a a -+

1

2

121122+--

+-x x x x >0, 故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 方法二 f(x)=a x

+1-1

3

+x (a >1), 求导数得)(x f '=a x

lna+

2

)1(3+x ,∵a >1,∴当x >-1时,a x

lna >0,2

)1(3+x >0, )(x f '>0在(-1,+∞)上恒成立,则f(x)在(-1,+∞)上为增函数.

方法三 ∵a >1,∴y=a x

为增函数, 又y=

13

112+-+=+-x x x ,在(-1,+∞)上也是增函数. ∴y=a x

+

1

2

+-x x 在(-1,+∞)上为增函数. 变式训练1:讨论函数f (x )=x+

x

a

(a >0)的单调性. 解:方法一 显然f (x )为奇函数,所以先讨论函数f (x )在(0,+∞)上的单调性, 设x 1>x 2>0,则

f(x 1)-f(x 2) =(x 1+

1

x a )-(x 2+2x a

)=(x 1-x 2)2(1-21x x a ). ∴当0<x 2<x 1≤a 时,

2

1x x a

>1, 则f (x 1)-f (x 2)<0,即f(x 1)<f(x 2),故f (x )在(0,a ]上是减函数.

当x 1>x 2≥a 时,0<

2

1x x a

<1,则f (x 1)-f (x 2)>0,即f(x 1)>f(x 2), 故f (x )在[a ,+∞)上是增函数.∵f (x )是奇函数, ∴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 f (x )分别在[-a ,0)、(0,a ]上为减函数. 方法二 由)(x f '=1-2

x a

=0可得x=±a 当x >a 或x <-a 时,)(x f '>0∴f (x )分别在(a ,+∞)、(-∞,-a ]上是增函数. 同理0<x <a 或-a <x <0时,)(x f '<0

即f (x )分别在(0,a ]、[-a ,0)上是减函数. 例2. 判断函数f(x)=12

-x 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解: 函数的定义域为{x|x ≤-1或x ≥1}, 则f(x)= 12

-x ,

可分解成两个简单函数.

f(x)=)(,)(x u x u =x 2

-1的形式.当x ≥1时,u(x)为增函数,)(x u 为增函数.

∴f (x )=12

-x 在[1,+∞)上为增函数.当x ≤-1时,u (x)为减函数,)(x u 为减函数,

∴f(x)=12

-x 在(-∞,-1]上为减函数.

变式训练2:求函数y=2

1log (4x-x 2

)的单调区间.

解: 由4x-x 2>0,得函数的定义域是(0,4).令t=4x-x 2

,则y=2

1log t.

∵t=4x-x 2=-(x-2)2+4,∴t=4x-x 2

的单调减区间是[2,4),增区间是(0,2]. 又y=2

1log t 在(0,+∞)上是减函数,

∴函数y=2

1log (4x-x 2

)的单调减区间是(0,2],单调增区间是[2,4).

例3. 求下列函数的最值与值域:

(1)y=4-2

23x x -+; (2)y=x+

x

4

;(3)y=4)2(122+-++x x . 解:(1)由3+2x-x 2

≥0得函数定义域为[-1,3],又t=3+2x-x 2

=4-(x-1)2

.

∴t ∈[0,4],t ∈[0,2],

从而,当x=1时,y min =2,当x=-1或x=3时,y max =4.故值域为[2,4].

(2)方法一 函数y=x+

x

4

是定义域为{x|x ≠0}上的奇函数,故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故只讨论 x >0时,即可知x <0时的最值. ∴当x >0时,y=x+

x 4≥2x

x 4

?=4,等号当且仅当x=2时取得.当x <0时,y ≤-4, 等号当且仅当x=-2时取得.综上函数的值域为(-∞,-4]∪[4,+∞),无最值.

方法二 任取x 1,x 2,且x 1<x 2, 因为f(x 1)-f(x 2)=x 1+

1

4x -(x 2+24

x )=,)4)((212121x x x x x x --

所以当x ≤-2或x ≥2时,f(x)递增,当-2<x <0或0<x <2时,f(x)递减.

故x=-2时,f(x)最大值=f(-2)=-4,x=2时,f(x)最小值=f(2)=4,

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4]∪[4,+∞),无最大(小)值. (3)将函数式变形为 y=2

2

2

2

)20()2()10()0(++-+-+-x x ,

可视为动点M (x,0)与定点A (0,1)、B (2,-2)距离之和,连结AB ,则直线AB 与x 轴的交点(横坐标)即为所求的最小值点.

y min =|AB|=13)21()20(2

2

=++-,可求得x=3

2时,y min =13.

显然无最大值.故值域为[13,+∞).

变式训练3:在经济学中,函数f(x)的边际函数Mf(x)定义为Mf (x )=f (x+1)-f (x ).某公司每

月最多生产100台报警系统装置,生产x (x >0)台的收入函数为R (x )=3 000x-20x 2

(单位:元),其成本函数为C (x )=500x+4 000(单位:元),利润是收入与成本之差. (1)求利润函数P (x )及边际利润函数MP (x );

(2)利润函数P (x )与边际利润函数MP (x )是否具有相同的最大值?

解:(1)P (x )=R (x )-C (x )=(3 000x-20x 2)-(500x+4 000)=-20x 2

+2 500x-4 000

(x ∈[1,100]且x ∈N,)

MP (x )=P (x+1)-P (x )=-20(x+1)2+2 500(x+1)-4 000-(-20x 2

+2 500x-4 000) =2 480-40x (x ∈[1,100]且x ∈N ).

(2)P (x )=-20(x-)2

1252

+74 125,当x=62或63时,P(x)max =74 120(元). 因为MP (x )=2 480-40x 是减函数,所以当x=1时,MP(x)max =2 440(元). 因此,利润函数P (x )与边际利润函数MP (x )不具有相同的最大值. 例4.(20092广西河池模拟)已知定义在区间(0,+∞)上的函数f(x)满足f()2

1

x x =f(x 1)-f(x 2),且当x >1时,f(x)<0. (1)求f(1)的值;

(2)判断f(x )的单调性;

(3)若f(3)=-1,解不等式f(|x|)<-2.

解:(1)令x 1=x 2>0,代入得f(1)=f(x 1)-f(x 1)=0,故f(1)=0. (2)任取x 1,x 2∈(0,+∞),且x 1>x 2,则

2

1

x x >1,由于当x >1时,f(x)<0, 所以f )(2

1x x <0,即f(x 1)-f(x 2)<0,因此f(x 1)<f(x 2),

所以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3)由f(

2

1

x x )=f(x 1)-f(x 2)得f()39=f(9)-f(3),而f(3)=-1,所以f(9)=-2.

由于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由f(|x|)<f(9),得|x|>9,∴x >9或x <-9.因此不等式的解集为{x|x >9或x <-9}.

变式训练4:函数f(x)对任意的a 、b ∈R,都有f(a+b)=f(a)+f(b)-1,并且当x >0时,f(x)>1. (1)求证:f(x)是R 上的增函数;

(2)若f(4)=5,解不等式f(3m 2

-m-2)<3. 解:(1)设x 1,x 2∈R ,且x 1<x 2,

则x 2-x 1>0,∴f(x 2-x 1)>1.

f(x 2)-f(x 1)=f((x 2-x 1)+x 1)-f(x 1)=f(x 2-x 1)+f(x 1)-1-f(x 1)=f(x 2-x 1)-1>0. ∴f (x 2)>f(x 1).

即f(x)是R 上的增函数.

(2)∵f (4)=f (2+2)=f (2)+f (2)-1=5,

∴f (2)=3,

∴原不等式可化为f(3m 2

-m-2)<f(2),

∵f(x)是R 上的增函数,∴3m 2

-m-2<2,

解得-1<m <3

4,故解集为(-1,3

4).

1.证明一个函数在区间D 上是增(减)函数的方法有:(1) 定义法.其过程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而最常用的变形是将和、差形式的结构变为积的形式的结构;(2) 求导法.其过程是:求导——判断导函数的符号——下结论.

2.确定函数单调区间的常用方法有:(1)观察法;(2)图象法(即通过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确定单调区间);(3)定义法;(4)求导法.注意:单调区间一定要在定义域内.

3.含有参量的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参数的范围判定其单调性;一类是给定单调性求参数范围,其解法是由定义或导数法得到恒成立的不等式,结合定义域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第4课时 函数的奇偶性

1.奇偶性:

① 定义: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 ,则称f (x )为奇函数;若 ,则称f (x )为偶函数. 如果函数f (x )不具有上述性质,则f (x )不具有 . 如果函数同时具有上述两条性质,则f (x ) . ② 简单性质:

1) 图象的对称性质:一个函数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 对称;一个函数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 对称.

2) 函数f (x )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其定义域关于 对称. 2.与函数周期有关的结论:

①已知条件中如果出现)()(x f a x f -=+、或m x f a x f =+)()((a 、m 均为非零常数,0>a ),都可以得出)(x f 的周期为 ;

②)(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0,(b a 中心对称或)(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

b x a x ==,轴对称,均可以得到)(x f 周期

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2

2

11x x -?-;

(2)f(x)=log 2(x+12

+x ) (x ∈R );

(3)f(x)=lg|x-2|.

解:(1)∵x 2-1≥0且1-x 2

≥0,∴x=±1,即f(x)的定义域是{-1,1}. ∵f (1)=0,f(-1)=0,∴f(1)=f(-1),f(-1)=-f(1), 故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方法一 易知f(x)的定义域为R , 又∵f(-x)=log 2[-x+1)(2

+-x ]=log 2

1

12

++x x =-log 2(x+12

+x )=-f(x),

∴f(x)是奇函数.

方法二 易知f(x)的定义域为R ,

又∵f (-x )+f (x )=log 2[-x+1)(2

+-x ]+log 2(x+12

+x )=log 21=0,即f(-x)=-f(x),

∴f(x)为奇函数.

(3)由|x-2|>0,得x ≠2.

∴f (x )的定义域{x|x ≠2}关于原点不对称,故f(x)为非奇非偶函数. 变式训练1:判断下列各函数的奇偶性: (1)f (x )=(x-2)

x

x

-+22; (2)f (x )=2|2|)

1lg(22---x x ;

(3)f (x )=??

???>+-≤-<+.

1(2),1|(|0

),1(2

)x x x x x 解:(1)由

x

x

-+22≥0,得定义域为[-2,2),关于原点不对称,故f (x )为非奇非偶函数. (2)由???≠-->-.

02|2|0122x x ,

得定义域为(-1,0)∪(0,1).

这时f (x )=

2

222)

1lg(2)2()1lg(x x x x --

=----. ∵f (-x )=-[]),()

1lg()()(1lg 2

222x f x x x x =--=---∴f (x )为偶函数.

(3)x <-1时,f (x )=x+2,-x >1,∴f (-x )=-(-x )+2=x+2=f (x ).

x >1时,f (x )=-x+2,-x <-1,f(-x)=x+2=f(x).

-1≤x ≤1时,f (x )=0,-1≤-x ≤1,f (-x )=0=f (x ).

∴对定义域内的每个x 都有f (-x )=f (x ).因此f (x )是偶函数. 例2 已知函数f(x),当x,y ∈R 时,恒有f(x+y)=f(x)+f(y). (1)求证:f(x)是奇函数;

(2)如果x ∈R +

,f (x )<0,并且f(1)=-2

1,试求f(x)在区间[-2,6]上的最值. (1)证明: ∵函数定义域为R ,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f (x+y )=f (x )+f (y ),令y=-x,∴f(0)=f(x)+f(-x).令x=y=0, ∴f(0)=f(0)+f(0),得f(0)=0.∴f (x )+f (-x )=0,得f(-x)=-f(x), ∴f(x)为奇函数.

(2)解:方法一 设x,y ∈R +

,∵f (x+y )=f (x )+f (y ),

∴f (x+y )-f (x )=f (y ). ∵x ∈R +

,f (x )<0, ∴f(x+y)-f(x)<0, ∴f(x+y)<f(x).

∵x+y >x, ∴f(x)在(0,+∞)上是减函数.又∵f (x )为奇函数,f (0)=0, ∴f (x )在(-∞,+∞)上是减函数.∴f (-2)为最大值,f(6)为最小值. ∵f(1)=-2

1,∴f(-2)=-f(2)=-2f(1)=1,f(6)=2f(3)=2[f (1)+f (2)]=-3. ∴所求f(x)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3. 方法二 设x 1<x 2,且x 1,x 2∈R.

则f(x 2-x 1)=f [x 2+(-x 1)]=f(x 2)+f(-x 1)=f(x 2)-f(x 1).

∵x 2-x 1>0,∴f(x 2-x 1)<0.∴f(x 2)-f(x 1)<0.即f(x)在R 上单调递减. ∴f (-2)为最大值,f (6)为最小值.∵f (1)=-2

1,

∴f (-2)=-f (2)=-2f (1)=1,f (6)=2f (3)=2[f (1)+f (2)]=-3. ∴所求f(x )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3.

变式训练2:已知f(x)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x)=-xlg(2-x),求f(x)的解析式. 解:∵f (x )是奇函数,可得f(0)=-f(0),∴f(0)=0.

当x >0时,-x <0,由已知f(-x)=xlg(2+x),∴-f (x )=xlg (2+x ), 即f (x )=-xlg(2+x) (x >0).∴f(x)=??

?≥+-<--).0()

2lg(),

0()2lg(x x x x x x 即f(x)=-xlg(2+|x|) (x ∈R ).

例3 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 ,且满足f(x+2)=-f(x) . (1)求证:f(x)是周期函数;

(2)若f(x)为奇函数,且当0≤x ≤1时,f(x)=2

1x,求使f(x)=-2

1在[0,2 009]上的所有x 的个数.

(1)证明: ∵f (x+2)=-f (x ),

∴f (x+4)=-f (x+2)=-[-f (x )]=f (x ), ∴f (x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2)解: 当0≤x ≤1时,f(x)=2

1x,

设-1≤x ≤0,则0≤-x ≤1,∴f (-x )=2

1(-x )=-2

1x. ∵f(x)是奇函数,∴f (-x )=-f (x ),

∴-f (x )=-21x ,即f(x)= 2

1x. 故f(x)= 2

1x(-1≤x ≤1) 又设1<x <3,则-1<x-2<1, ∴f(x-2)=21(x-2),

又∵f (x-2)=-f (2-x )=-f ((-x )+2)=-[-f (-x )]=-f (x ), ∴-f (x )=21(x-2),

∴f (x )=-21(x-2)(1<x <3).

∴f (x )=??????

?<<--≤≤-)

31()2(2

1)

11(2

1x x x x

由f(x)=-21,解得x=-1.

∵f (x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故f(x)=-2

1的所有x=4n-1 (n ∈Z ). 令0≤4n-1≤2 009,则4

1≤n ≤

2

005

1, 又∵n ∈Z ,∴1≤n ≤502 (n ∈Z ),

∴在[0,2 009]上共有502个x 使f(x)=-2

1. 变式训练3:已知函数f(x)=x 2

+|x-a|+1,a ∈R . (1)试判断f(x)的奇偶性; (2)若-21≤a ≤2

1,求f(x)的最小值.

解:(1)当a=0时,函数f(-x)=(-x)2

+|-x|+1=f(x),

此时,f(x)为偶函数.当a ≠0时,f(a)=a 2+1,f(-a)=a 2

+2|a|+1, f(a)≠f(-a),f(a)≠-f(-a),此时,f(x) 为非奇非偶函数. (2)当x ≤a 时,f(x)=x 2

-x+a+1=(x-2

1)2

+a+

4

3

, ∵a ≤2

1,故函数f(x)在(-∞,a ]上单调递减, 从而函数f(x)在(-∞,a ]上的最小值为f(a)=a 2

+1. 当x ≥a 时,函数f(x)=x 2

+x-a+1=(x+2

1)2

-a+4

3,

∵a ≥-2

1,故函数f(x)在[a ,+∞)上单调递增,从而函数f(x)在[a ,+∞)上的 最小值为f(a)=a 2

+1.

综上得,当-2

1≤a ≤2

1时,函数f(x)的最小值为a 2

+1.

1.奇偶性是某些函数具有的一种重要性质,对一个函数首先应判断它是否具有这种性质.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应首先检验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根据奇偶性的定义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 如果要证明一个函数不具有奇偶性,可以在定义域内找到一对非零实数a 与-a ,验证f (a )±f (-a )≠0.

2.对于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重点研究y 轴一侧的性质,再根据其对称性得到整个定义域上的性质.

3.函数的周期性:第一应从定义入手,第二应结合图象理解.

第5课时 指数函数

1.根式:

(1) 定义:若a x n

=,则x 称为a 的n 次方根

① 当n 为奇数时,n a 的次方根记作__________;

② 当n 为偶数时,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而正数a 有两个n 次方根且互为相反数,记作________(a >0). (2) 性质:

① a a n n

=)(;

②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③ 当n 为偶数时,=n n a _______= ??

?<-≥)

0()

0(a a a a 2.指数: (1) 规定:

① a 0= (a ≠0); ② a -p = ;

③ (0,m

n m n

a a a m => .

(2) 运算性质:

① a a a a s

r s r ,0(>=?+ (a>0, r 、∈s Q ) ② a a a s r s r ,0()(>=? (a>0, r 、∈s Q ) ③ >>?=?r b a b a b a r

r r ,0,0()(

(a>0, r 、∈s Q ) 注:上述性质对r 、∈s R 均适用.

3.指数函数:

① 定义:函数 称为指数函数,1) 函数的定义域为 ;2) 函数的值域为 ;3) 当________时函数为减函数,当_______时为增函数. ② 函数图像:

1) 过点 ,图象在 ;2) 指数函数以 为渐近线(当10<

象向 无限接近x 轴,当1>a 时,图象向 无限接近x 轴);3)函数x

x a y a y -==与的图

象关于 对称. ③

例1. 已知a=9

1,b=9.求: (1);3

153

83327

a a a a ?÷-- (2)

1

1

1)(---+ab b a . 解:(1)原式=3

127?a

.3

123?-a

÷[a

1)8(?-22

1315?a

] = 2

167-a )

54(+--=a 1-

.

∵a=9

1,∴原式=3.

(2)方法一 化去负指数后解.

.1111)(1

1

1

b a ab

ab b a ab b a ab b a +=+=+

=

+---∵a=,9,91=b ∴a+b=.982 方法二 利用运算性质解.

.1

1)(111111111

11a b a

b b a b b a a ab b a +=+=+=+----------- ∵a=,9,91

=b ∴a+b=

.9

82

变式训练1:化简下列各式(其中各字母均为正数): (1)

;)(65

3

11113

2b a b

a b a ????--

(2).)4()3(6

521

3321

21231----?÷-??b a b a b a

解:(1)原式=

.1005111116

5613

12

12

13

1=?=?=?-+-+--

b a b

a

b

a b a b a

(2)原式=-.4514

54

5)(4

5)·

2(2

52

3

2

32

12

33

13

6

12

33

13

6

1ab ab

ab b a b a b a b a b a -

=?-=?-=÷-=÷-

-

-

---

-- 例2. 函数f(x)=x 2-bx+c 满足f(1+x)=f(1-x)且f(0)=3,则f(b x

)与f(c x

)的大小关系是 ( )

A.f(b x )≤f(c x )

B.f(b x )≥f(c x

)

C.f(b x )>f(c x

) D.大小关系随x 的不同而不同 解:A

变式训练2:已知实数a 、b 满足等式b

a

)3

1()21(=,下列五个关系式: ①0<b <a;②a <b <0;③0

<a <b;④b <a <0;⑤a=b. 其中不可能成立的关系式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B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其单调区间: (1)f(x)=3

4

52+-x x ; (2)g(x)=-(5)2

1(4)41++x

x

.

解:(1)依题意x 2

-5x+4≥0, 解得x ≥4或x ≤1, ∴f (x )的定义域是(-∞,1]∪[4,+∞).

令u=,4

9)25(4522--=+-x x x ∵x ∈(-∞,1]∪[4,+∞), ∴u ≥0,即452

+-x x ≥0,而f(x)=3

4

52+-x x ≥30

=1,

∴函数f(x)的值域是[1,+∞). ∵u=4

9

)2

5(2-

-x ,∴当x ∈(-∞,1]时,u 是减函数, 当x ∈[4,+∞)时,u 是增函数.而3>1,∴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知, f (x )=3

4

52+-x x 在(-∞,1]上是减函数,在[4,+∞)上是增函数.

故f (x )的增区间是[4,+∞),减区间是(-∞,1]. (2)由g(x)=-(,5)2

1(4)21(5)21(4)412++-=++x

x

x

x

∴函数的定义域为R ,令t=()2

1x (t >0),∴g(t)=-t 2+4t+5=-(t-2)2

+9, ∵t >0,∴g(t)=-(t-2)2

+9≤9,等号成立的条件是t=2,

即g(x)≤9,等号成立的条件是(x

)2

1=2,即x=-1,∴g (x )的值域是(-∞,9].

由g(t)=-(t-2)2

+9 (t >0),而t=(x

)2

1

是减函数,∴要求g(x)的增区间实际上是求g(t)的减

区间, 求g(x)的减区间实际上是求g(t)的增区间. ∵g (t )在(0,2]上递增,在[2,+∞)上递减, 由0<t=(x

)21≤2,可得x ≥-1, 由t=(x

)2

1≥2,可得x ≤-1.

∴g (x )在[-1,+∞)上递减,在(-∞,-1]上递增,

故g(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单调递减区间是[-1,+∞). 变式训练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1)y=(2

26)2

1x x -+;(2)y=2

6

2--x x .

解:(1)函数的定义域为R. 令u=6+x-2x 2

,则y=(u

)2

1.

∵二次函数u=6+x-2x 2

的对称轴为x=4

1,

在区间[4

1,+∞)上,u=6+x-2x 2

是减函数, 又函数y=()2

1u

是减函数, ∴函数y=(2

26)2

1x x -+在[4

1,+∞)上是增函数.

故y=(2

26)

2

1x x -+单调递增区间为[4

1,+∞).

(2)令u=x 2

-x-6,则y=2u

,

∵二次函数u=x 2

-x-6的对称轴是x=2

1, 在区间[2

1,+∞)上u=x 2

-x-6是增函数. 又函数y=2u

为增函数, ∴函数y=26

2--x x 在区间[2

1,+∞)上是增函数. 故函数y=2

6

2--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2

1,+∞).

例4.设a >0,f(x)=x x a

a e

e +是R 上的偶函数.

(1)求a 的值;

(2)求证:f(x)在(0,+∞)上是增函数.

(1)解: ∵f (x )是R 上的偶函数,∴f (-x )=f (x ), ∴,e

e e e x x x x a

a a a +=+--

∴(a-)e 1

e )(1

x

x

a -

=0对一切x 均成立, ∴a-

a

1

=0,而a >0,∴a=1. (2)证明 在(0,+∞)上任取x 1、x 2,且x 1<x 2, 则f(x 1)-f(x 2)=1

e x +

1e 1x

-2

e x -2

e

1x =)e e (1

2

x x - (

).1e 12

1

-+x

x

∵x 1<x 2,∴,e e 2

1

x x <有.0e e 1

2

>-x x

∵x 1>0,x 2>0,∴x 1+x 2>0,∴2

1e

x x +>1,

2

1e

1x x +-1<0.∴f(x 1)-f(x 2)<0,即f(x 1)<f(x 2),

故f(x)在(0,+∞)上是增函数.

变式训练4: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x)有最小正周期2,且当x ∈(0,1)时,f(x)=1

42+x x

.

(1)求f (x)在[-1,1]上的解析式; (2)证明:f(x)在(0,1)上是减函数. (1)解: 当x ∈(-1,0)时,-x ∈(0,1).

∵f (x )是奇函数,∴f (x )=-f (-x )=-

.1

42142+-=+--x x

x x 由f(0)=f(-0)=-f(0),且f(1)=-f(-1)=-f(-1+2)=-f(1),

得f(0)=f(1)=f(-1)=0.∴在区间[-1,1]上,有 f (x )={}

?????????-∈-∈+-∈+1,0,10)0,1(142

)1,0(142x x x x

x x x

(2)证明 当x ∈(0,1)时,f(x)=.1

42+x x

设0<x 1<x 2<1, 则f(x 1)-f(x 2)=

,)

14)(14()

12)(22(1421422

1

2

1

1

2

2

2

1

1

++--=+-++x x x x x x x x x x ∵0<x 1<x 2<1,∴1

222x x -

>0,2

2

1x x +-1>0,∴f(x 1)-f(x 2)>0,即f(x 1)>f(x 2),

故f(x)在(0,1)上单调递减.

1.

b

N

=a ,a b =N ,log a N =b (其中N>0,a >0,a ≠1)是同一数量关系的三种不同表示形式,

因此在许多问题中需要熟练进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选择最好的形式进行运算.在运算中,根式常常化为指数式比较方便,而对数式一般应化为同底.

2.处理指数函数的有关问题,要紧密联系函数图象,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求解. 3.含有参数的指数函数的讨论问题是重点题型,解决这类问题最基本的分类方案是以“底”大于1或小于1分类.

4.含有指数的较复杂的函数问题大多数都以综合形式出现,与其它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形成的 函数问题,与方程、不等式、数列等内容形成的各类综合问题等等,因此要注意知识的相互渗透或综合.

第6课时 对数函数

1.对数:

(1) 定义:如果N a b =)1,0(≠>a a 且,那么称 为 ,记作 ,其中

a 称为对数的底,N 称为真数.

① 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常用对数,N 10log 记作___________.

② 以无理数)71828.2( =e e 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N e log 记作_________. (2) 基本性质:

① 真数N 为 (负数和零无对数);② 01log =a ;③ 1log =a a ; ④ 对数恒等式:N a N a =log . (3) 运算性质:

① log a (M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20XX年4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 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能力、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浙江温州第二十二中学高洪武32500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部分省市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范围,教育部决定从2006年秋季起,福建、浙江、辽宁和安徽4省将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这将意味着我省教师将真正意义上进入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了。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理所当然将在这一实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数学概念如何实施教学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数学教师重解题、轻概念造成数学解题与概念脱节、学生对概念含混不清,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数学课堂变成了教师进行学生解题技能培训的场所;而学生成了解题的机器,整天机械地按照老师灌输的“程序”进行简单的重复劳作。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这与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已严重背离。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如何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我想关键的环节还是在于教师如何实施数学概念教学,为此“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理论研究是比较多的,对于一些概念课授课方法也是有研究的。但是那些理论的得出和经验的总结都是特定教育环境下的产物;而对于今天所推进的新课程实验(特别是在我国刚刚开始实施阶段),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理论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对于实践研究就更不足为谈了。 2.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要经历感知、理解、保持和应用四种心理过程。数学概念教学主要依据有如下理论: (1)联结理论、媒介理论:联结理论把概念的掌握过程解释为各种特征的重叠过程,尤如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的事物在底片上的重叠,能够冲洗出照片一样。即接受外界刺激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媒介理论认为内部过程存在一种媒介因素,并用它来解释复杂的人类行动。 (2)同化、顺应理论:皮亚杰认为,概念的掌握过程无非是经历了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所谓同化,就是把新概念、新知识接纳入到一个已知的认知结构中去;所谓顺应,就是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纳入新概念时,必须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概念。 (3)假设理论:假设理论不同于联结理论把概念掌握的过程看成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并认为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积极制造概念的过程。所谓积极制造概念的过程,就是根据事实进行抽象、推理、概括、提出假设,并将这一假设应用于日后遇到的事例中加以检验的

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点想法

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点想法 发表时间:2009-07-07T11:16:12.73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仙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概念教学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概念教学;课堂教学;理解;概括 作者简介:王仙,任教于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重解题、轻概念,造成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的现象。有些教师仅仅把数学概念看作一个名词而已,认为概念教学就是对概念作解释,要求学生记忆。而没有看到像函数、向量这样的概念,本质是一种数学观念,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一节“概念课”教完了,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剩下的是赶紧解题,造成学生对概念含糊不清,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质量。另一方面,新教材有的地方对概念教学的要求是知道就行,需要某个概念时,就在旁边用小字给出,这样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造成学生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那么如何搞好新课标下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呢? 一、正确地理解概念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虽经历多次修订,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搞好三基。并强调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而当前我国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恰好是把掌握数学基础,即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给忽视了。一方面是教材低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了“减负”,淡化甚至回避一些较难理解的基本概念;另一方面,“题海战术”式的应试策略,使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如何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说是为了减负,其实南辕北辙,老师、学生的压力都增加了。 其实我们知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掌握各种法则、定理、公式,从而也就不能进行计算和论证。因此,讲清概念,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教师们都渐渐地开始重视概念的教学。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概念教学搞“一个定义三项注意”,不讲概念产生的背景,也不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仅从“逻辑意义”列举“概念要素”和“注意事项”,忽视“概念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导致学生难以达成对概念的实质性理解,无法形成相应的“心理意义”。 没有“过程”的教学,因为缺乏数学思想方法为纽带,概念间的关系无法认识,概念间的联系难以建立,导致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缺乏整体性。 用例题教学替代概念的概括过程,认为“应用概念的过程就是理解概念的过程”。殊不知没有概括过程必然导致概念理解的先天不足,没有理解的应用是盲目的应用。结果不仅“事倍功半”,而且“功能僵化”--面对新情境时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难以实现概念的正确、有效应用,质量效益都无保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概念教学呢? 二、对不同的概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有的只需在例题教学中实施概念教学。比如:相关关系的概念是描述性的,不必追求形式化上的严格。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比函数关系,重点突出相关关系的两个本质特征在:关联性和不确定性。关联性是指当一个变量变化时,伴随另一个变量有一定的变化趋势;不确定性是指当一个变量取定值时,与之相关的变量的取值仍具有随机性。因为有关联性,才有研究的必要性。因为其不确定性,从少量的变量观测值,很难估计误差的大小,因此必须对变量进行大量的观测。但每个观测值都有一定误差,为了消除误差的影响,揭示变量间的本质联系,就必须要用统计分析方法。 有的先介绍概念产生的背景,然后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提炼出本质属性。如:“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可以在长方体模型或图形中(或现有的教室中),引导学生找到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直接给出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然后画出一些看起来是异面直线其实不是异面直线的图,以完善异面直线的概念。再给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最后让学生在各种模型中找出、找准所有的异面直线,以体验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 有的要联系其它概念,借助多媒体等一些辅助设施进行直观教学。比如:导数是微积分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有着极其丰富的背景和广泛的应用。高等数学里,导数定义为自变量的改变量趋于零时,函数的改变量和相应的自变量的改变量之比的极限(倘若存在),涉及有限到无限的辩证思想,这样的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这与初等数学在知识内容、思想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跨度,加上学生刚接触导数概念,所以往往把导数作为一种运算规则来记忆,却没有理解导数概念的内涵和基本思想。建议(1)导数教学前要加强变化率的实例分析; (2)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动态无限趋近的思想;(3)利用APOS理论指导导数概念教学。 有的在情景设计、意义建构、例题讲解、课堂小结整个教学环节中实施,比如“函数”一课。我们知道函数是一个核心概念,函数思想是一种核心的数学思想方法。衢州高级中学何豪明老师是用三个实例(以解析式、图象、表格三种形式给出)设计情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函数概念及三要素,又用四个例题层层深入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整堂课紧紧围绕函数概念和思想方法进行教学,上出“简约”而“深刻”的效果。 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抽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步认识到它的本质属性以后才形成的。数学概念也不例外。因此,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对数学概念的认识都要经历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学生要形成、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这就决定了对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的教学不能一步到位,而是要分阶段进行。 三、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平面角与空间角、方程与不等式、映射与函数、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再如,函数概念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初中给出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与唯一确定的函数值对应起来:另一种是高中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摘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创设问题情景,加强思维训练,并积极探索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笔者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发现教师若能充分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概念教学中恰当的把握好传授知识与增长能力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体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提高数学素养,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体验和掌握数学概念,促使其能运用数学概念灵活处理相关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概念认识掌握拓展应用 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任何数学概念都有它产生的背景,考察它的来龙去脉,我们能够发现它是合情合理的。而要让学生理解概念,首先要了解它产生的背景,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概括概念,完善概念,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概念。才能是学生初步掌握概念。因此,概念教学的环节应包括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括概念——明确概念——应用概念—— 形成认知。传统的教法教师经常包办到家,口若悬河,常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致使不少学生概念模糊,从而影响对数学内容的后续学习。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

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如何搞好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呢? 一、让学生在亲自感知、体验教学中认识概念 学习一个新概念,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它的意义,作用。因此,教师应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体会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概念的引入,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从数学概念体系的发展过程引入,一类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引入。我们着重谈一下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创设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亲自体验实践中形成数学概念。如在椭圆概念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两个小图钉和一条长度为定长细线,将细线两端分别固定在图板上不同两点a 和b ,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提问思考讨论:(1)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2)当细线长等于两定点之间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3)当细线长小于两定点之间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4)请同学总结,完善椭圆定义。这样的设计,不是教师机械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从而体验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上数学课兴趣,感受过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概念由来,方便记忆。 二、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形成系统化,进一步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面角与空间角、映射与函数、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导语: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学者,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过程中,各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数学也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课堂是教学开展的主要平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它就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途径,而高效课堂是促使教师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稳定提升的主要途径,所以,高效课堂成为整个教育界共同探讨的话题。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成为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一个相当棘手的话题。因此,本文就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提出几种策略。 一、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效率才会高,教学结果才会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与课堂产生共鸣,让他们能够触景生情,积极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比如,我在教学高一《集合与函数概念》这一章中“函数及其表示”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促使学生很快清晰地掌握完整的函数定义,我结合学生刚学过的《集合》这一章内容进行导入,首先,我借助有关集合的两个例题,让学生回顾与集合相关的知识,然后我根据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提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如,“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们班50人中,每个阶段的学生人数都不尽相同,成绩分布如下,90——100分5人,80——90分12人,70——80人10人,60——70分8人,60——50分5人,40——50分5分,30——40分3人,20——30分0人,而20分以下2人,请同学们分别算出各个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我在教学《空间几何体》这一章时,为了促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是空间集合图形,我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了两个例子,如“粉笔盒”“电冰箱”“洗衣机”,而后再结合空间集合图形的结构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再让学生联系的亲身经历,谈谈他们所认识的空间几何图形。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很快地就走进课堂,融入教学,这对我下一步教学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重视“问题”在教学开展中的重要性 “问题”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教学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作为整个数学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问题”的重要性,要善于“提问”。 1。在关键处提问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发表时间:2011-01-26T17:01:56.81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9期供稿作者:杨昆 [导读] 如何在这一要求下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我认为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的一环。 贵州省平塘民族中学杨昆 教师应该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并在解决各类问题时灵活应用数学概念是新课标下数学概念的教学要求。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如何在这一要求下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我认为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的一环。下面我从引入概念、解析概念、巩固概念三个方面谈谈对概念教学。 一、引入概念 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因此引入数学概念就要以具体的典型材料和实例为基础,揭示概念形成的实际背景,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完成由材料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并引导学生把背景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下面介绍几种引入数学概念的方法: 1.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新概念。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数学概念的引入上,尽可能地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 2.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概念。 教师要善于恰当地创设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概念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从问题分析中,归纳和抽象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样形成的概念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3. 从最近概念引入新概念。 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数学概念往往是“抽象之上的抽象”,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续概念的基础,从而形成了数学概念的系统。公理化体系就是这种系统性的最高反映。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相关的经验引入概念,使相应的具体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不仅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形式定义,而且有利于建立起关于概念的恰当心理表征。使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变成对知识的融合。 二、解析概念 生动恰当的引入概念,只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新概念,还必须多角度、多方位的解析概念。对概念理解不深刻,解题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要正确而深刻地理解一个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从多方面着手,适当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解剖概念,充分认识概念的科学性,抓住概念的本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概念课,培养学生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理论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用数学符号语言解析概念。数学教学体现了数学语言的特点,数学语言无非是文字叙述、符号表示、图形表示三者之间的转换,当然要会三者的翻译,同时更重要的是强调符号感。引进数学符号以后,应当引导学生把符号与它所代表的实质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看到符号时就能够联想起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事实上,如果概念的符号能够与概念的实质内容建立起内在联系,那么,符号的掌握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关键就在于能够合理、恰当地应用符号,而这又要依靠对符号的实质意义的把握。在概念学习中,形式地掌握符号而不懂得符号的本质涵义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这时符号将使知识学习产生困难,导致数学推理的错误。 2.用图形语言解析概念。数与形的结合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深刻体会概念的好方法,数形结合妙用无穷,教学中凡是“数”与“形”能够结合起来讲的,一定要尽量结合起来讲。 3.逆向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人的思维是可逆的,但必须有意识地去培养这种逆向思维活动的能力。对某些概念还应从多方面设问并思考。 4.讲清数学概念之内涵和外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概念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叫做这个概念的内涵,又称涵义。适合于概念所指的对象的全体,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又称范围。 5.揭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建立联系,把新概念纳入到已有概念体系中,同化新概念。教学中,应将相近、相反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到一块来对比讲解,从定义、图形、性质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正确理解把握概念.。 三、巩固概念 学生认识和形成概念,理解和掌握之后,巩固概念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巩固的主要手段是多练习、多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沟通概念、定理、法则、性质、公式之间的内存联系。我们可以选择概念性、典型性的习题,加强概念本质的理解,使学生最终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当学习完“向量的坐标”这一概念之后,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提出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分别是(1,2),(2,4),(0,2),试求顶点D的坐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不少学生运用平面解析几何中学过的知识(如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斜率、直线方程、中点坐标公式等),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法,有的学生应用共线向量的概念给出了解法,还有一些学生运用所学过向量坐标的概念,把点D的坐标和向量CD的坐标联系起来,巧妙地解答了这一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反例、错解等进行辨析,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 总之,在中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只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概念的具体特点,注重引入,加强分析,重视训练,辅以灵活多样的教法,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才能更好地完成数学概念的教学任务,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专题讲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专题讲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刘美伦(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学数学教研室原主任) 一、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一)实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当前,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需要认真研究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研究什么是一节好课,怎样上好每一节课。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真正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新课程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 从总体教学目标来看,就是要有一切为学生的意识,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这是高中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第一条说:“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谈谈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的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它是一节课的整体性目标,既要全面,又要准确,还要适度。要特别指出的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适合班级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 从当前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学目标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从目标内容、呈现方式、语言表述、行为动词等方面多有不当之处。有的教学目标笼统空泛、形式主义,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很难落实。 还应该注意,即使同一个教学内容,对不同学校班级的学生要求就应有所不同。要重视和加强教学目标的制定,这也是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2.揭示数学的本质——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作用 从教学过程来说,就是要讲出数学味,体现深刻性。要重视打好基础,它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对于基础知识——强调联系;对于基本技能——强调熟练;对于基本思想方法——强调策略。 对于体现数学学科特点:课堂教学要关注以下3个方面 (1)数学思维活动的设计 课堂设问有思维价值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 设问的语言准确富于启发性 注重教学过程的质疑与反思 (2)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清楚 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到位 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深刻 数学思想方法应用落实 (3)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史料运用得当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 1.2.1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时间 制作人: 课题 函数的概念 课 型 新 授 课 知识目标——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的重要数学模型;用集合与对应的思想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三要素 及函数符号的深刻含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抽 学习目标 重 点 难 点 学法指导 象、归纳概括的能力;强化“形”与“数”结合并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探究过程中,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 的兴趣和热情;体会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运动变化、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 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抽象性和简洁美渗, 透数学思想和文化.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 函数概念及符号 y = f ( x ) 的理解 ⑴先自学课本 15~18 页,尝试完成课本例题和练习题。 ⑵找准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备课堂内解决。 一.知识链接: 1、在初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基本初等函数?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2、在初中学习阶段,函数的定义是如何表述的?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 y ,如果对于 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 对应,那么就说 x 是 y 的函数, y 叫自变量. 3、由上述定义你能判断“y=1”是否表示一个函数?函数 y=x 与函数 y = x 2 表示同一个函 x 数吗?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仅用上述函数概念很难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新的角度来认识函数概念。这 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函数的概念(板书) 二、新课探究: 1.实例感受: 实例一: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 26s 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 ,且炮弹 距地面的高度 h (单位: m )随时间 t (单位: s )变化的规律是: y = 130t - 5t 2. 思考 1:(1). t 的范围是什么? h 的范围是什么? (2). t 和 h 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有什么特点? (实例一由师生共同完成) 事实上生活中这样的实例有很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1

(完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基础知识是指: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括使用计算器)、简单的推理、画图以及绘制图表等技能。 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理解算理;能够根据问题的情景,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能够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位置和大小;能够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本质。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指: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高中数学中所培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要是指: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高中数学分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

初探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方法

初探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必须重视概念教学,因为概念是最基本的东西,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前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概念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落实教材中的所有概念,并深入探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对概念的教学,教师要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既能使学生轻松把握,又能真正落到实处。概念教学要贯穿于数学教学之始终。 标签: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教学方法重要性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部分学生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这部分学生在训练时,总是时不时回过头来翻阅教材。这并不是学生遗忘了知识点,而是学生对教材中一些基础还没有掌握,尤其是其中的概念部分。这些学生对概念停留在似懂非懂的层面,未能触及概念的内涵,也未能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数学基础极为不牢固。 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一些学生数学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普通中学的学生,数学素养差关键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我认为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普通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带有根本性意义的一环。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抓住有限的概念教学的契机,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数学素养的提高也为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及必要保障。 一、充分认识数学概念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教学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必要的重视,很多学生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在这种不科学的思想影响之下,很多学生在教师讲授概念的时候不认真听讲,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课后把这些概念背下来就可以了。因此,教师要想搞好概念教学,首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概念教学。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数学概念的数量相对于初中阶段要多很多,例如仅仅是在函数这一章就有函数,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诸多的概念,这种概念数量的突然增加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仅如此,高中阶段的很多概念其内涵也更加深刻,更加难以理解,而这些概念又是以后进行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学生首先必须要掌握好这些概念,这样才能顺利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二、重视概念内涵外延,灵活变换角度剖析概念 概念教学,必须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宽度。要注意对概念逐字逐句加以推敲、分析,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概念,启发学生来理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例谈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例谈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职教中心杨东红 摘要: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基础。学生是否兴趣盎然,是否印象深刻,是概念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如何设计概念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和学习,如何提升学生对概念教学的认识,是每一个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有这样的看法,就是与其在概念教学中花费时间,不如教师多讲一些题,学生多做一些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就会理解和掌握好概念。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的教学结果是:数学教学缺乏必要的根基,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准,大量的机械、盲目的做题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常常事倍功半,反而使学生对数学逐渐失去兴趣。那么,针对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何抓住有限的概念教学的契机,进行有效教学呢? 一、重视对概念有效的导入 在实际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概念的严密性,导入方式过于学术化。教学过程一般是先引进概念,再加几点注意,然后进行大量的解题练习,这样的教学机械、死板、千篇一律,挫伤了学生对概念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不应简单给出定义,让学生机械背诵定义,而应注重对概念导入的研究,注重对适宜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1、关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建立概念 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逐步延伸和提高的过程,前面的知识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正因如此,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同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熟悉的生活情景,都是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切入点。例如,函数的概念,初中是用变量之间的对应来描述的,高中函数的概念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提高,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的,是初中函数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再如,在周期函数的教学中,可从自然界中日出日落、寒来暑往等周而复始的现象和天文地理、化学物理以及人类社会中的一些周期现象引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 2、创设数学实验,引入概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教师创设适宜的数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体验数学的直观性,更易于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讲指数函数定义前,让学生做这样的实验:拿一张纸来对折,观察折纸的次数与纸叠的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折一次为2层,折两次为4层……以此类推可得出

高中数学概念课型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概念课型教学研究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如何搞好新课标下的数学概念课教学?结合参加新课程的实验和课型研究的一点成果,谈谈一些看法。 一、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识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椭圆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椭圆的定义。? 2.从具体到抽象引入新概念。数学概念有具体性和抽象性双重特性。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它具体性的一面入手,使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立体几何里讲异面直线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室或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再看异面直线的模型,抽象出其本质特征,概括出异面直线的定义,并画出直观图,即沿着实例、模型、图形直至想像的顺序抽象成正确的概念。 3.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概念。类比不仅是一种重要形式,而且是引入新概念的重要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圆的定义类比地归类出球的定义。作这样的类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及区别概念,在对比之下,既掌握了概念,又可以减少概念的混淆。?二、概念的形成?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交往互动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主要是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多边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1.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解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如三角函数的定义,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1)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由此概念衍生出:(1)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2)三角函数线;(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5)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等。可见,三角函数的定义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可谓重中之重,是整个三角部分的奠基石,它贯穿于与三角有关的各部分内容并起着关键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5-08-19T13:45:44.68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8期供稿作者:许月荣 [导读] 江西省临川二中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 江西省临川二中许月荣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过程中,各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数学也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课堂是教学开展的主要平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它就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途径,而高效课堂是促使教师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稳定提升的主要途径,所以,高效课堂成为整个教育界共同探讨的话题。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成为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一个相当棘手的话题。因此,本文就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提出几种策略。 一、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效率才会高,教学结果才会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与课堂产生共鸣,让他们能够触景生情,积极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比如,我在教学高一《集合与函数概念》这一章中“函数及其表示”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促使学生很快清晰地掌握完整的函数定义,我结合学生刚学过的《集合》这一章内容进行导入,首先,我借助有关集合的两个例题,让学生回顾与集合相关的知识,然后我根据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提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如,“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们班50人中,每个阶段的学生人数都不尽相同,成绩分布如下,90——100分5人,80——90分12人,70——80人10人,60——70分8人,60——50分5人,40——50分5分,30——40分3人,20——30分0人,而20分以下2人,请同学们分别算出各个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我在教学《空间几何体》这一章时,为了促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是空间集合图形,我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了两个例子,如“粉笔盒”“电冰箱”“洗衣机”,而后再结合空间集合图形的结构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再让学生联系的亲身经历,谈谈他们所认识的空间几何图形。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很快地就走进课堂,融入教学,这对我下一步教学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重视“问题”在教学开展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教学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作为整个数学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https://www.doczj.com/doc/7d14262775.html,)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问题”的重要性,要善于“提问”. 1.在关键处提问 “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直接途径,是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的最有利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关键处“精”问,问题要能够起到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目的,切忌提“对不对”“是不是”“不是吗”等毫无启发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函数》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函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我通过“同学们,你们还能举例说明函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注意提问的技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有许多的提问技巧。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并灵活运用。首先,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最好在关键处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动脑。其次,提问的语言尽量简单、明了、循序渐进,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接受。最后,每次提问,教师都应该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切忌盲目地提问,无效地提问。 三、提倡学生注重预习 学习是“文本”“教师”“学生”三者有机结合的过程,每一个因素在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就高中数学这门教学课程的学科特点而言,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都很严。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也曾清晰地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倡导学生自主动手,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预习、习题预习。在文本预习中,学生要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并且通过分析、整理,能够掌握概念、公式的特点、规律,同时,在预习中能够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作上相应的标记符号,方便在新授课中的学习。在习题预习中,要重点根据文中例题进行分析,总结做题思路以及格式,能够提前将文本相应的习题做一遍,并找出相应的重难点。 四、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新课程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角色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相对于以往的以老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为主的新型模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转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能把学生作为客体化的对象加以控制和支配,二者同为主体。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关系,教师就不能推行单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提供空间。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少讲,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教师只需要伺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总之,高中数学作为高中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高效课堂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发展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广大教育者不断研究、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